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4 05: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

哈政综„2012‟3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2011年7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20日经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为有效做好《条例》实施的衔接工作,保证项目持续依法进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贯彻落实《条例》,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贯彻实施《条例》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第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是调控指导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法律依据,对于进一步强化规划综合调控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战略实施和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条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提高执行好《条例》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批后管理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将贯彻实施《条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市城乡规划部门要加强对《条例》实施的指导监督,各级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和协调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各区、县(市)政府要支持镇政府按照《条例》规定和要求,成立相应的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机构,配备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人员;

—1—

同时,由主要领导对贯彻落实《条例》工作负总责,切实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的组织领导。

(三)加大宣传和指导工作力度。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市城乡规划部门要组织推进《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各级政府要发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委会,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习《条例》,培训执法人员。要把《条例》下发到基层单位,形成全社会学习贯彻《条例》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规划编制管理,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四)完善城乡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各级政府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和《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加快各层级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审批,使各项建设有法可依。各镇政府要制订年度城乡规划编制计划,财政部门要保证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

(五)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维护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期、分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应建立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和维护,并上报市政府批准。

(六)强化城市设计在规划编制和建设工程审批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对《条例》规定的重要地块组织编制城市设计,经本级政府批准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内容的补充。

三、依法做好衔接过渡,保证城市建设顺利实施

(七)保证已进入规划审批程序的建设项目执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政府要按照《条例》要求,切实做好建设工程的衔接和过渡工作,保证建设工程的连续性和操作性。凡2011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土地招拍挂手续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可执行《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凡2011年12月31日前未取得土地招拍挂手续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均执行《条例》,对执行《条

—2—

例》确有难度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等,提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八)切实解决好宅基地建设项目审批。宅基地上农民个人建房项目的日照间距,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九)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依据《城乡规划法》和《条例》有关规定,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总体规划确定为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的,不再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此范围内的现有集体建设用地未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期间,确需改造的,只能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改变原有规模的,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强化主管责任主体,保证监管工作成效

(十)明确规划违法建设监督管理主体。城市、镇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规划违法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区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由区、县(市)政府及镇政府负责。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明晰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区域的监督管理分工。

1.对未取得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工程,由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对已取得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工程,由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参照执行。

规划审批手续确认为划拨用地的建设工程,以取得选址意见书为准;确认为出让用地的建设工程,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准。

2.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和各县(市)负责城乡规划违法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负责违法工程强制拆除工作。

五、细化规划管理方式,延伸监督管理手段

(十二)加强规划核实管理。加强规划调控管理建设项目的能力,—3—

将规划核实工作细分为整体核实和分栋核实2种方式。其中,整体建筑建筑面积误差在1%并600平方米以内和单栋建筑建筑面积误差在2%并300平方米以内,且未突破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按照规定补交相关费用,并给予规划核实;超出上述限定标准且未突破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并按照规定补交相关费用,给予规划核实。

(十三)实行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责任追究制,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城乡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单位的管理,建立城乡规划设计信用档案。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或建筑设计单位违规设计的,由城乡规划部门计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可不予受理新的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在设计中出现严重设计错误超过3次以上且无法整改的,城乡规划部门应建议设计单位主管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六、优化规划工作流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十四)进一步完善规划工作程序。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对照《条例》规定,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现行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办理程序,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认真清理与《条例》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搞好立、改、废配套建设,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十五)加强对立、改、废工作的指导。市政府法制部门要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展的立、改、废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十六)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各级政府及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制定、修改、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要实行政务公开,履行公示制度,并鼓励公众参与,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十七)本意见由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解释。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八月七日

—4—

附件

相关重要概念和标准解释

一、中心城区:是指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二、零星插建项目:是指中心城区内用地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非公益类建设项目。

三、城市重要地块:是指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两侧,市区沿江、沿河两侧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用地。

四、农村村民住宅通用设计图:是指城乡建设部门或城乡规划部门向全市发布的设计通用图册。

五、相对:是指相邻建筑之间互相作正投影,投影落在任一建筑物上即视为该相邻建筑相对。

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相关概念和标准:

1.《条例》第二十条:“有关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城市设计”,是指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相关规划;

2.《条例》第二十条:“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是指由国家、省、市以发布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确定的项目;

3.《条例》第二十条:“经评估确需修改”的情况,是指规划编制机关组织对已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定期评估,并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

—5—

第二篇: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

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5号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业经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1年7月21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1年10月2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年11月15日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1年7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1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规定权限或者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城乡规划实行统一管理。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村庄,不单独编制镇、乡、村庄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规划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纳入镇规划;其他镇、乡、村庄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镇、乡、村庄规划。

各类城镇新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功能园区、工矿区等应当统一纳入城市规划、镇规划。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当纳入城乡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第五条 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综合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因素,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城乡水网体系、城乡传统风貌的保护,优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

第六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符合上一层级城乡规划的要求。

市、县(市)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城乡规划编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制度。

第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实现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应当使用城市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基础测绘资料。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

第十条 城市、镇的总体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上报审批:

(一)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二)县级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县级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隶属于区的,由区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隶属于县(市)的,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城市、镇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报送审批时,应当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

第十二条 城乡规划的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应当相互衔接。

专项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法律、法规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涉及城乡规划的行业规划时,应当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三条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镇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分区域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上报审批或者备案:

(一)哈尔滨市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二)县级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备案;

(三)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隶属于区的,由区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隶属于县(市)的,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不得改变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需要改变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按照程序先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

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区域,不得批准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 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下列区域的城市设计,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内容的补充:

(一)城市重要广场周边、商业中心区和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区;

(二)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三)沿江、滨水地区等城市重要景观地段;

(四)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重要区域。

第十六条 规划城市、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乡、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隶属街道办事处管辖的,村庄规划由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指导和协助。

区辖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乡、村庄规划,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的村庄规划,由区人民政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乡、村庄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七条 乡、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和发展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与城市规划、镇规划及相邻地区规划相协调。

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建设用地范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耕地、河道水系、湿地、山林等自然资源和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防灾减灾、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等应当作为乡、村庄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十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制度,促进城乡规划目标的落实和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执行,为规划动态调整和修编提供依据。

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或者制定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先对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规划评估报告按照规定备案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修改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修改后的城乡规划应当按照原程序报批、备案。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可以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因总体规划修改导致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应修改的;

(二)因有关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城市设计的编制,需要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三)因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需要修改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制定和修改城乡规划,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或者通过政府网站、媒体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二条 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的区域批准新建项目。

按照城乡规划和相关规定,应当配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步建设,并在竣工后按照规定移交。

第二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工程和敷设相关管线,应当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具备条件的,应当规划建设管线共用沟。

第二十四条 在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教育、体育、卫生、文化、交通、水利、园林绿化等用地范围内,不得建设与用地功能无关的建设项目。

中心城区建设,应当按照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增加公共绿地、广场和停车场、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提升城市形象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不得安排零星插建项目。零星建设用地,应当用于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或者其他公共活动开敞空间。

严格控制在沿江风景带建设高层建筑。

第二十五条 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和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依法取得规划许可。

规划许可包括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和相应的临时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规划许可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的,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

(二)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初步审查后报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村庄隶属于街道办事处的,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初步审查;

(三)跨县(市)行政区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选址应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集中布局,控制拆除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

国家、省、市批准立项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因安全、保密、环保、卫生等原因需要与其他建设工程保持一定距离的,可以进行独立选址。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核发后一年内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

第二十九条 土地储备项目需要进行前期开发整理的,由土地储备机构或者其委托承担土地前期开发整理任务的单位持申请书、土地储备项目批准文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后一年内取得用地批准手续;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一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主管部门在组织出让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函询拟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定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书面反馈土地主管部门,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规划条件应当包括出让地块的位臵,规划用地使用性质和兼容性内容,规划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需要按照规定配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以及标识建设用地位臵、范围界限、需拆除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范围、周边环境和各类规划控制线等的附图。

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出具规划条件;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土地主管部门不得组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三十二条 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进行城市设计,以及因改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城市容貌等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实施容积率奖励的建设项目,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一并确定。

实施容积率奖励的条件、标准、程序等,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利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在办理相关土地审批或者登记手续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或者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需要改变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规定的土地建设用途的;

(二)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新建不符合划拨条件的建设项目的;

(三)利用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新建建设项目,需要改变土地出让合同规定的容积率等出让条件的;

(四)其他需要改变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条件的。

第三十四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重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申请书;

(二)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在已建成城市道路上进行结构改造、维修的项目及地下管线建设项目除外);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应当提交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本条前款所称的其他工程,包括广场、停车场、公共园林绿地的建设工程,城市重要地块内的建筑物外立面装修、改修工程,以上跨方式利用公共开敞空间或者利用公共开敞空间的地下空间进行的建设工程。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一年内取得开工手续;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开工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下列建设活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一)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二)农村村民集中住宅建设;

(三)需要申请用地进行村民个人住宅建设的。

第三十七条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申请书、村民委员会签署的书面意见等有关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报送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符合乡、村庄规划的,出具规划设计要求;对不符合乡、村庄规划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说明理由。

(四)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领取规划设计要求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核。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退回申请人改正。

农村村民进行住宅建设选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公布的农村村民住宅通用设计图的,不需要履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程序。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后一年内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期限一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三十九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村民个人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重建、改建、扩建住宅及其功能配套性建筑物、构筑物,属平房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二层以上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条 对已经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进行建设的区域,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镇的发展进程,兼顾规 划实施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专项控制规划,合理确定控制范围、控制时限和控制方式。

在专项控制规划确定的控制范围内,确需进行乡村建设的,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未实施专项控制的区域,依照本条例有关乡村建设的规定实施规划管理。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组织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前,可以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规划设计要求,也可以申请对规划条件要求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审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提供相应的规划信息服务、出具审查意见。

第四十二条 建筑间距涉及有日照需求的建筑物时,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有关日照的规定。涉及日照需求的建筑间距,应当采取日照间距系数或者日照分析方法确定。具体技术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与新建建筑物相对的建筑物为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院病房楼的,建筑间距按照新建建筑物与相邻住宅日照间距标准确定;相对建筑为其他非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住宅日照间距标准的三分之二。

第四十三条 新建建筑与相邻住宅相对间距大于等于新建建筑檐高2.15倍的,可以不采取日照分析方法确定建筑间距。

新建建筑与相邻住宅相对间距小于新建建筑檐高2.15倍的,应当按照国家强制标准有关日照的规定,采取日照分析方法确定建筑间距,并同时满足下列间距最低标准:

(一)高度不大于24米(包括24米)新建建筑位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60°、北偏西60°以内,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2倍,且不得小于20米;位于其他朝向的,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8倍,且不得小于20米。

(二)高度不大于24米(包括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倍,且不得小于15米。

(三)高度不大于24米(包括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相对间距,不小于13米。

(四)高度大于24米新建建筑位于相邻住宅北向或者北偏东60°、北偏西60°以内,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2/3倍,且不得小于40米,超过60米的,可以按60米确定;位于其他朝向的,新建建筑纵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2倍,且不得小于45米,超过120米的,可以按120米确定。

(五)高度大于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檐高的1/2倍,且不得小于25米,超过50米的,可以按50米确定。

(六)高度大于24米新建建筑山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相对间距,不小于20米。

新建建筑本身是住宅的,与相邻建筑之间也应符合新建建筑与相邻住宅之间规定的日照间距。

第四十四条 沿用地界线布臵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地界的距离应当符合消防、防空、抗震、防洪、卫生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并按照规划要求与用地界线外的相邻用地合理分摊建筑间距,且不得小于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间距最低标准的一半。

新建建筑应当结合规划道路等级,在建筑高度10%至20%范围内确定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后退红线距离不足5米的按5米确定,超过25米的按25米确定。

根据城市街道景观和环境需要,或者有利于建设项目能够沿街形成广场、集中绿地、停车场地,在保证新建建筑与道路红线之间用地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规划要求确定新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但多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

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新建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期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三十日前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延期一次,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应当与临时建设用地的期限一致。临时建设项目自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未开工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四十六条 临时建设用地不得用于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临时建设的建筑物不得超过二层。

临时建设用地及临时建设工程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或者擅自改变使用性质。

临时建设使用期限届满,或者因城市、镇规划建设需要,原批准机关通知提前终止的,临时建设使用人应当自届满之日或者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自行拆除,恢复场地原有状况。

临时建设使用期限未满,因城市、镇规划建设需要提前拆除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四十七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规划条件变更,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变更内容涉及修改已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

(二)变更内容涉及利害关系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公示,并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

(三)变更容积率的,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四)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应当及时通报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涉及其他部门已作出的许可审批的,应当抄告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变更内容涉及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内容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先行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作出的规划许可:

(一)因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

(二)因公共安全、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

(三)因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导致建设用地的位臵、范围及相关建设条件发生变化的;

(四)现状条件与土地出让前现状调查情况不符,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

(五)作出规划许可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的。

因依法变更或者撤回规划许可给被许可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

第四十九条 分期建设的建设项目,应当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分期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分期建设的住宅项目,应当合理划分配套设施、绿地和需配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并优先安排。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和绿地建设。

第五十条 对涉及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建设工程、重要地块的建设工程以及对周围建筑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建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将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草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草案在工程现场、网站或者展示场所依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日。必要时,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相关专家、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五十一条 建设工程放线前,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对外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相关附件、附图,以及投诉、举报途径和受理单位,方便公众查阅,接受社会监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前,建设单位应当保持公示内容的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第五十二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工程放线,并在开工前书面通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核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核验。

第五十三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具有相应测绘资质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测绘报告等相关材料和图件,向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核实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对符合规划条件的,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依法予以处理。

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将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相关部门不得予以竣工验收备案。

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第五十四条 农村村民个人住宅建设,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开工前的核验和竣工后的核实工作。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进行开工前核验和竣工后核实,应当实行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

第五十五条 市、县(市)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时,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抄告的违反规划条件商品房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对违规建设尚未处理完毕的,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 有关机构在依法处臵房屋、在建工程、土地权益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了解相关规划情况或者规划意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 市、县(市)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遇有重要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十八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政府所属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和下级政府实施有关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履行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中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

第五十九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共享、监管联动机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信息抄告反馈制度,及时发现、记录和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活动。

第六十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实施与城乡规划相关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城乡规划的活动。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依法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的区域,已取得规划许可的建设项目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对依法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建设活动,提出处理意见移送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构立案查处;其他建设活动由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机构负责监督检查。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与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第六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对所辖村庄范围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或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第六十三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发现本区域内违法建设行为的,有权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或者规定,致使城乡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无明确依据,管理混乱的;

(二)未依法组织编制相关城乡规划,组织编制的相关城乡规划违反上一层级规划或者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内容的;

(三)违反有关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规定办理规划许可,或者拒不履行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的责令撤销相关规划许可决定的;

(四)未按照规定履行规划监督检查职责,对应予发现、制止、查处的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活动未能及时发现、制止或者查处的;

(五)未按照规定公开规划方面的政府信息,或者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方式、要求征求、听取公众和利害关系人意见的;

(六)对公众依法举报、控告的违反城乡规划行为,未按照规定处理的。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实施问责;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县(市)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实施问责。

第六十五条 与实施城乡规划相关的行政部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影响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

(二)组织编制涉及城乡规划的行业规划时,未按照规定征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的;

(三)对依法应当依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许可、规划条件及规划核实意见等办理相关许可、备案、登记等事项,未按照规定办理的。

市人民政府所属行政部门、单位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实施问责;其他行政部门、单位有前款规定情形的,由市属相关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实施问责。

第六十六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对外公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事项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七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前未按照规定通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核验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 建设项目未经规划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或者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九条 未按照规定进行配套建设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建,在规定期限内未补建或者无法进行补建的,处应配建部分建设工程造价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七十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无法实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罚款:

(一)违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进行整改的决定,继续进行建设的;

(二)对城乡规划实施造成影响的建设工程,逾期不履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的限期改正决定的;

(三)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的区域建设或者违反城乡规划有关禁止建设的强制性规定的;

(四)非法占用城市规划公园、绿地、道路、停车场、广场、高压供电走廊、压占各种地下管线和消防通道进行建设的;

(五)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市容景观和侵占公共用地的;

(六)违反城乡规划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的强制性内容,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城乡规划实施的影响的。

第七十二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七十三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批准的临时建设期限内,违反规定转让、出租、抵押临时建设用地、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擅 自改变临时建设用地性质、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性质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收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吊销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七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执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继续进行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通知相关单位暂停向违法建设工程供水、供电,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其他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规定,制定相关配套实施规定。

第七十七条 本条例自二○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市人大常委会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布的《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哈尔滨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现公布市地方志办公室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等六部分组成,内容涵盖我办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 “哈尔滨市政务公开网”(http://zwgk.harbin.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及建议,请垂询市地方志办公室秘书处(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邮编:150021,电话:0451-86772335)。

一、概述

2010年,按照《条例》和《办法》的要求,我办紧紧围绕我市第二轮修志的中心工作,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公开重点,创新公开方式,严格考核监督,努力提高政务公开实效水平,促进了我办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全面加强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根据办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调整,及时调整办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明确秘书处为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处室,并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制定规划,明确责任。年初,按照市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办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对全年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地志办目标考核,坚持做到政务公开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并按照《 哈尔滨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办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市地志办201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将作为处室考核度评优重要依据。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加强了日常的监督检查,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领导班子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二)明确任务,切实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宣传力度

一是结合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有效利用各类会议,认真组织学习省、市有关政务公开的政策、规定,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学习,使全办干部职工了解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和要求,熟悉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不断提高对开展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把学习成果转化到推动工作中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机关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观。二是结合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政务公开社会宣传工作。特别是职工普遍关心的工资福利、奖优评先等焦点问题,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工作,让广大职工普遍知晓政务公开有关制度,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措施,真正保证了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三是深入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条例》颁布实施两周年之际,我们一方面在哈尔滨地情网上链接宣传素材,扩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机关工作人员自觉执行《条例》。另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有了明确的了解,增强了对《条例》重要意义的认识和贯彻落实《条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落实责任,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为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我办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认真执行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有关处室、岗位政务公开的责任,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了政务公开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为加快我市第二轮续志编纂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2010年,在哈尔滨政务公开专网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条,全文电子化达100%。在哈尔滨地情网累计更新各类信息1152条,重新制作和修改数据库模板52个,录入地情资料510万字,全年访问量达2.8万人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情况

在哈尔滨市政务公开专网主动公开的15条政府信息中,决策信息1条,占6.7%;工作动态信息14条,占93.3%。在哈尔滨地情网主动公开的1152条信息中,部门动态信息13条,占1.1%;新闻信息1105条,占95.9%;视频图片信息2条,占0.2%,社会服务信息28条,占2.4%。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

1、互联网

一是利用哈尔滨政务公开专网,及时更新各类信息。广大市民通过哈尔滨政务公开专网市地方志办公室专栏可查阅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可通过“依申请公开”栏目,向本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二是在哈尔滨地情网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发布各类信息,并在线回复各类咨询4人次。

2、公共查阅点

市档案馆为全市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本机关已主动向市档案馆报送政府信息纸质全文153件、纸质目录3份、电子目录3份,电子全文79件。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受理依申请公开的情况

2010,我办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二)申请办理情况

2010,我办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因此无办理情况。

(三)“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

2010,我办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因此没有产生答复中“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0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各类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尽管我们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距离上级要求还有差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质量、版式创新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少数信息的更新不及时,工作上创新举措仍有欠缺,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新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细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优化信息公开渠道,为促进全市地方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六、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

市地志办2011年政务公开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续志的中心工作,以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核心,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把政务公开工作继续 5 纳入考核之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与措施,丰富政务公开形式和载体,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1、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着力点,努力构建政府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

2、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特例”的总原则,严格按照《条例》要求,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发布的其他信息外,都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3、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

4、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探索新途径,不断探索和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篇:201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张效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09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攻坚克难,逆势奋进,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1亿元,在东北地区继沈阳、大连之后第三个进入3000亿元行列,比上年增长13%。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38.4亿元,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4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2.1亿元,增长41.1%。实际使用外资6.05亿美元,增长11.4%;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实际到位369.4亿元,增长25.3%。完成进出口总额36.9亿美元,增长1.3%。1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中,有11项位次前移,其中投资、消费等6项指标增幅进入前三名。

民生状况继续改善。10大类100项惠民行动项目投入160亿元,为上年的2.7倍,是近年来投入最多、惠及群众最广的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4%以内。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87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76元,增长13.7%。

社会环境平安和谐稳定。全年信访总件次下降5.2%,各类安全事故主要指标大幅下降,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开创了经济回升向好新局面。注重思路引领。及时确定了“提升存量强实力、扩大内需增动力、深化改革激活力、自主创新挖潜力、发展金融添助力、坚定信心聚合力”的工作原则,推出了“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抓促进消费搞活流通,抓优势产业以丰补歉,抓改革开放激发活力,抓结构调整加快转变,抓自主创新集成竞争,抓改善民生提高福祉,抓效能建设优化环境,保增长、促发展”的“八抓八保”务实举措,明确了“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千方百计抓重点抓关键,千方百计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促进全民创业”的总体要求。实施政策推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一揽子”计划和省“组合拳”政策,因地制宜出台了工业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备付资金、工业保增长促发展34条、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外贸易发展专项资金、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18条等系列政策。这是近年来我市出台地方性经济政策最多、配套程度最高的一年。强化内需拉动。以“六个一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年”部署稳步实施,投资大幅增长,比三年前翻了一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一揽子”计划投资支持,共获得中央和省投资16.4亿元。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及时兑现补贴资金,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城乡市场供销两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7.9亿元,增长19.3%。着力培育和壮大旅游、房地产等12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协同拉动、以丰补歉。旅游业实现总收入310.2亿元,增长26.2%,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城市”。房地产市场“暖春行动”成效显著,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97.6亿元,增长33.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7%。坚持产业带动。开展了“保重点、遏下滑、促增长”战役,力保重点行业发展不停滞、重点企业壮大不萎缩、粮食产量、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不下滑。工业经济迅速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1.7亿元,增长14.5%。工业效益大幅增长,实现利税创历史新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24.1亿元,增长6.9%。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226.2亿斤。

——注重打基础、攒后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完善发展战略。把松花江开发保护利用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总纲,完成了沿江产业带发展规划及保护建设“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现代北国水城”、“江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20余项重大规划编制任务,出台了《关于实施强县战略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食品、医药、化工5个优势主导产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3个新兴战略产业,现代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4个服务业,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13.3%和14.4%,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化工4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3.2%,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比重提高到46.1%。投资结构优化,完成工业投资545.8亿元,增长56%,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4.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投资542.6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99.4%。完成民间投资965.3亿元,增长49.3%。产品结构得到调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7件。所有制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8%。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64.7亿元,增长49.9%,地铁一期、松浦大桥、道路改造、城市堤防升级达标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磨盘山供水、西泉眼水库加固扩容、城市气源转换等工程全面完成。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扎实推进,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黑大公路拉林经五常至省界段竣工通车,通乡(镇)、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98%和92%。大力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群力新区资源利用和区域开发效益明显提升,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宜居新城区。哈西客站建设正式启动。集中整治城市卫生、交通、服务环境。清扫保洁、清冰雪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主干街路大雪、中雪做到一日清完。综合整治城市交通秩序,实施单向通行道路182条,辟建停车泊位1.82万个,取缔交通违法行为73.6万件。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取消行政审批要件118个,减少审批环节812个,向区下放事权19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稳步推进,干流出境水主要污染指标下降3.4%。完成减排项目100个,“十一五”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新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空气优良天数310天,首次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城区新植树木122.4万株,新增绿地2137.4公顷。完成造林绿化42.5万亩。农村环保工作扎实推进。

——大力推动改革创新,为应对危机保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推进体制创新。完成哈量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等战略重组,65户厂办大集体完成整体改制,市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考核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公益事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初步形成,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推进科技创新。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个,专利申请5200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0亿元,增长2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1%,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推进管理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市场化进程加快,地铁建设、棚户区改造、水资源保护开发等重大市政项目实行了公司化运作。组建哈创投公司,以市场化、资本化运作方式支持投资创业。棚户区改造注重政策集成创新,“捆绑式开发”、“拆一还一”、“预约式拆迁”、“股折租”等政策发挥效力。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领导包项目、包企业,机关干部下厂矿、进农村,实行季统计总结、月督查通报、周调度协调的项目建设制度和帮扶、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克服和缓解融资难、贷款难。3户企业成功上市,使近三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7户。我市获得“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大幅缩短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进入“绿色通道”的省市重点工程和哈大齐工业走廊、棚户区改造、市领导包保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22天。

——加大民生工作力度,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新提高。拓展就业容量,力保民生之本。建立了1000万元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26万元、改制企业捆绑式贷款1400万元,免费培训农民工33.8万人。加密社会“安全网”。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为35.1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4.7亿元,为44万名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发放救助金4.5亿元,整合建成敬老服务中心20所。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棚户区拆迁面积达173.1万平方米,建成回迁房127.8万平方米。1.6万棚改户喜迁新居,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4412户,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60%和220.6%。竣工经济适用住房171.97万平方米,户均货币补贴标准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为7500户职工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19.5亿元。拆除农村泥草房245.9万平方米,惠及农村居民4.17万户。统筹发展社会事业。170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35所城乡职业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10.2万名贫困学生获得资助,6万名农民工子女就学得到妥善安置。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600家村卫生所实现规范化管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启动了11类24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甲型H1N1流感等暴发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49‰以内。新建社区公益用房60处、社区图书分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农家书屋362个、群众文化辅导基地6个。21个项目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整转终端50万个,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圆满完成第24届“大冬会”承办任务,实现参赛运动员总数和获金牌、奖牌数三个第一。妇女儿童、新闻出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政府法制、人事、统计、审计、双拥、老龄、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国防和预备役、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广大市民的辛勤努力和中省直驻哈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好人士的积极帮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注哈尔滨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市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的压力还很大;大产业、大载体、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步伐还不够快,支撑力、拉动力还不够强,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县域经济偏弱,一些县(市)缺乏支柱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富民强县的任务依然繁重;民生改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标准还不高,改善民生的群众诉求还很热切;重特大交通事故等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事故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确保公共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影响城市卫生、交通、服务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很多,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迫切;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精神不振、作风不实,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为政不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自身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依然紧迫。2010年主要任务

今年,我们将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目标要求,以建设工业大城、科技新城、北国水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为发展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将掀开哈尔滨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新篇章。“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总纲。在松花江沿岸打造原生态的“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并以松花江为中轴线,推动发展空间向两翼更广阔领域展开,构建大哈尔滨的发展格局。“北跃”就是以加快建设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为战略支点,打造集科技、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现代新城区。“南拓”就是依托哈南地缘优势、产业基础,打造新型工业化集聚区,使之成为我市实现跨越晋位的强大引擎。“中兴”就是用三年左右时间,搞好老城区路网改造、棚户区拆迁改造、地下管网和相应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治理和市容市貌建设,力促老城“弱势变优势、难点变靓点、旧貌换新颜”。“强县”就是加速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是哈尔滨城市发展又一次历史性战略性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期盼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强烈意愿,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推动哈尔滨在新的起点上,赶超跨越,加速前进!

为全面打好、打胜起步之年第一仗,市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专题会议及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要求,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调结构、上项目、靓环境、保民生、促稳定,为实现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增长10%;国内经济合作资金实际到位额增长3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水、气主要污染物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分别削减16%和11%。为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确保发展战略实施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以哈南工业新城建设为重点,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加快发展工业园区。以建设国际现代生态工业新城区为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哈南工业新城规划设计。依托平房和开发区现有工业基础,优化整合园区资源,完善功能配套,吸引优势企业和各种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启动哈南工业新城20.4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力促一汽通用轻型车厂等100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中小企业创业园等10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韩国工业园等100个协议项目尽快签约。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建设,突出抓好呼兰河工业核心示范区和宾西开发区建设,新增入区项目40个,完成投资超百亿元。

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包保、通报监督、效能监察等项目推进机制,确保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产业链长、拉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大项目。抓好哈飞纯电动轿车、小型燃气轮机、超高压电力变压器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力促100个投资亿元以上、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实施,50个在建项目竣工达产,完成工业投资68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过100亿元。

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作用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配套等方式加强合作,推进哈飞汽车、轻型车等企业国际合作进程。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实施品牌战略,引导省级品牌向中国名牌、国家级驰名商标提升,引导拥有国家级自主品牌的企业向国际高端市场拓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强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以富民强县为核心,深入谋划县域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关于实施强县战略的指导意见》,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的新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形成强县率先突破、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追赶的新局面,尽快使更多县(市)进入全省、全国强县行列。

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亚布力等大中型水利枢纽、友谊等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成病险水库加固任务,农田水利设施保障率达到27%。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水稻玉米双百万高产创建、旱作节水农业、中低产田改造、测土施肥、深松整地等工程,粮食产能稳定在220亿斤以上。抓好“菜篮子”工程,打造国家蔬菜标准园7个。加快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进程,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实施300万吨奶、200万头肉牛、1000万头猪、1亿只肉蛋鸡战略工程,标准化养殖场(户)增加到210 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强化农产品标识和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市区主要农产品检测检疫实现全覆盖。

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坚持工业化强县、产业化兴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91万户。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促进县域工业向特色园区集聚。把食品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建设英联食品酵母等10个农畜产品加工大项目。加快发展稻米、乳品等10大产业带,拉长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引导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增强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打造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加工量和产值分别达到400万吨和120亿元。

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支持40个县城和中心镇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配套工程和新型农民居住社区建设,打造一批辐射能力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造泥草房4万户、300万平方米。加快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1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安全饮水率分别达到51.6%和61.4 %。推进依兰至七台河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哈肇、铁通省级干线公路改造,开工建设高等级农村公路1200公里,竣工通车1000公里。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实施工程造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7个,10县(市)全部达到生态示范区标准。

(三)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带动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加快哈空调风电机组、核电常规岛国产化、天顺化工碳纤维、哈药集团生物医药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核电、风电、水电装备等产业项目。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的高端化水平。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企业信息化“百家示范、千家提升、万家应用”工程,培育信息化示范企业100户。

以科技创新城为重点,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抓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机遇,强力推进省市科技创新城建设,起步区今年开工达到50%以上,完成创新园起步区6.9平方公里和产业园起步区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两园项目建设用地达到15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突破电站成套装备、大型燃气轮机、畜禽重大疫病疫苗、节能减排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哈飞航空零部件基地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LED照明、混合动力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链条,推动铝镁合金新材料、发电设备等国家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民用航空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发展壮大现代金融业。推进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扩大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合作筹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力争达到60家以上。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区域性物流结点城市为目标,继续推进龙运等物流园区建设,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哈创业,加快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四大物流港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壮大旅游业。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性规划,抓好亚布力特色旅游城镇等重点项目建设,依托生态湿地等旅游资源,推出一批更具吸引力的景点景区和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激活旅游市场。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快都市商圈提档升级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增强商贸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乡(镇)、村农家店全覆盖。继续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保持汽车、农机、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旺销势头。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培育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探索开展碳交易、编制碳预算、追踪碳足迹。推进节能减排,着力抓好哈三电厂60万吨机组脱硫等8个减排项目,启动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试点工作,加快建设龙能燃气公司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10个项目,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推进5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2个示范园区建设。

(四)围绕塑造现代大都市形象,着力抓好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

加快构建大哈尔滨格局。以松花江为纽带和主轴,大手笔规划哈尔滨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推动城市发展空间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塑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纵贯城市中央,松花江南岸欧陆风情与北岸现代特色北国水城相得益彰,科技创新城、工业新城拔地而起的现代大都市崭新形象。

加快跨江交通设施建设。松浦大桥建成通车,三环西桥确保进度,启动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宽工程,配合铁路部门完成新滨洲桥拆迁征地、滨北公铁两用桥启动建设,为跨江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加快北国水城建设。围绕打造原生态万顷松江湿地、构建松花江至呼兰河区域“两纵、四横、十八湖”北国水城水系目标,实施江北渠系开挖和提水泵站工程建设,水系建设骨干工程完成30%,同步实施超级堤防和沿江景观大道建设。完成江北文化中心设计招标并适时开工建设。突出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冰雪文化功能定位,启动太阳岛核心地带建设。

加快群力和哈西新区开发。群力新区重点推进顾乡堤改线——友谊路延伸和滨江景观路建设,完成齿轮路以东区域道路和群力湿地公园等5大公园建设。哈西新区重点启动西客站两个站前广场、长途客运总站、公交换乘中心、7条区域道路和5座桥梁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完成15座车站主体和5个区间隧道建设,启动地铁至哈西客站联络线工程和地铁环线前期工作。继续实施老城区路网结构升级改造。打通长江路、保健路、铁路街等10条断头路、卡脖路,调整完善地下管网。对省政府广场、霁虹桥等重要交通节点进行综合改造。新建各类桥涵57座、过街天桥24座,维修加固城区桥梁19座。新建和改造道路151条,维修翻浆破损道路326条(段),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0%以上。启动三环路江南段工程,建设机场迎宾路、学府路2座互通式立交桥和群力高架桥,改造老机场路等5条城市出口道路。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松花江水污染,综合整治何家沟、信义沟和马家沟郊区段,实施“三沟”清水水源工程,打造清水常流的内河生态景观线,确保松花江干流出境水质达到三类、支流水质有所改善,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日,实现市区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加快实施大绿化工程,植树100万株,新增绿地80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提高到38%和34%。加快道里集中供热三期等重点热源工程改扩建,拆除污染严重小锅炉100台,治理超标炉窑200座,削减烟尘排放量900吨。启动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餐厨废弃油脂综合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提高垃圾和粪便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打击企业违法排污,治理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清查危险废物和放射源,有效解决居民区噪声扰民问题。

加快干净、文明、有序城市建设。深化环卫清扫保洁和清冰雪作业市场化改革,抓好沿江沿河、城乡结合部和背街背巷环境卫生治理,严厉打击私卸乱倒等行为。加快整治城区铁路沿线环境,拆除环线30米范围内危旧房。全面清理户外牌匾广告,打造示范街路300条(段)。加大对流动商贩、马路市场和摊区的整治,市场摊区总量压缩到120个。强化建筑垃圾封闭运行管理,严格查处私建滥建行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造建设主题公园5个、市民休闲健身广场50个、居民庭院500个、环保宜居社区50个,对城区内40万平方米裸露地实施覆盖。发挥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强化“门前四包”监督检查。加快数字城管建设,重点完成43个街道办事处三级网络系统连接。加强交通环境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重点整治火车站等窗口地区客运秩序,取缔大专院校等周边非法营运集结点,辟建停车泊位1.2万个。建设城市景观路,对会展旅游线路沿途破旧房屋实施拆除整饰,将中山路、机场迎宾路改造成标志性景观大道。整治沿江城区段环境,美化亮化部分公园、广场、建筑和友谊路、经纬街等78条主干街路以及火车站、霁虹广场等20处景观节点,真正让哈尔滨美起来、靓起来。

(五)全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继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哈轴集团等重点企业战略重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产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试点,活化农村资本40亿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0个,示范社增加到100个;积极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加快推进财政、投融资以及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公益事业市场化改革。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6大领域、10个部门推行大部制,将政府机构由49个撤并为42个。

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落实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强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信用担保等作用,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工程,新建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创办中小企业5000户,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大范围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与中东、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大规模培育骨干出口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重点发展大宗贸易。完成服务外包核心园区建设,力争软件服务外包收入增长30%以上。围绕对俄经贸适应性战略调整,加快对俄出口加工区建设,鼓励技术引进和双向投资,打造全省对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围绕科技创新城、工业新城、老城改造、产业园区建设,谋划一批产业和区域开发项目,推广商业地产、集群式招商模式,利用“哈洽会”等经贸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力争使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实现新跨跃。继续扩大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力争项目签约和引进资金实现新突破。

(六)全心全意改善和保障民生,着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

持续抓好惠民行动。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倾斜,全年安排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公共服务等10大方面、60个惠民项目。

加快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有利时机,将改造范围外延至绕城高速以内,围绕三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1134万平方米改造目标,重点实施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三马”地区综合改造、城建重点项目关联棚户区改造、棚改项目回迁和保障性住房建设5项工程,今年拆迁改造345万平方米,建设总规模465万平方米,回迁1万户以上。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规范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3000户,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20万平方米,对1000户困难家庭实行购房货币补贴。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场硬仗,也是一项最大的惠民工程,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要扭住不放,办得实而又实、好上加好。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市创业活动指数达20%,带动就业比例达1:6,新增创业企业1.5万户、个体工商户3万户,新增企业存续1年以上的比例达到70%。加快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训基地、农民工就业援助中心和工伤康复中心筹建步伐。强化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援助服务。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实行就业需求导向型培训。全市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和“一十百千”农民增收计划,培训农民工2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8万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完善扩面责任目标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将企事业长期临时工和乡镇企业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办法,统筹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提高城镇职工医疗支付限额,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扩大医疗保险统筹金支付范围,支付比例达到75%以上。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社会救助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开通社会救助网络系统。建立申请低保待遇人员收入比对机制,统筹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及动态管理工作,城乡低保标准平均提高10%。创建25个国家级标准减灾示范社区,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普遍实行区、县(市)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大力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建成20所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建设占地10万平方米、1000张床位的失能老人护养院。完成儿童福利院等工程建设。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完成40个社区公益用房示范项目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启动50%。完成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建设各项任务。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搞好新区配套学校和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6万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1000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1.3万名家庭困难农民工子女提供生活补助。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市轻工学校和市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办好学前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装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0个。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化村卫生所600个。继续实施“城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30%的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70%和30%。开展“健康哈尔滨”活动。推进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和救治能力。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群众性文化事业。推进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及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国有文艺演出团体改革和演艺资源重组。办好第30届“哈夏音乐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安装健身路径1300件(套)。

(七)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带动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基础设施达标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3年培训计划,深化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军警民共建共育活动,加强“文明创建合作区”建设,不断探索“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新途径。

强化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效率、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依法开展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府立法,完善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政府规章体系。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运行机制,提高政府解决行政争议的公信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搞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强化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哈尔滨”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天眼工程”二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大情报体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侵财犯罪。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监管。强化隐蔽战线斗争。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责任追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以两级信访服务中心为载体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提高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八)狠抓政府自身建设,确保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决清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发展、检验工作。把超越自我、从严治政的要求贯穿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下最大决心、用更大力度,对执政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机制等方面与跨越赶超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在对照自查中认清差距,在弃旧图新中超越自我,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好地担负起推动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重任。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面对空前繁重的攻坚任务和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做到说了算、定了办、马上干,干就干好。围绕解决跨部门、跨层级推进工作难问题,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杜绝相互掣肘、互为门槛、推诿扯皮等内耗现象。持续推进会议、文件、出国、临时机构和办公经费“五减半”,着力革除文山会海、繁文缛节等行政弊端,让广大公务员把主要精力用在谋发展、抓落实上。全面推行政府绩效管理,把发展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层层对标签状,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考核奖惩,用严明的责任机制保障工作落实,用有力的约束机制推动自我超越。

继续推进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按照“项目建设提速年”要求,大力解决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体外循环”和法律规定之外附加条件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行政审批大提速。严格执行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许等承诺制度,尽快建立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查办、惩处机制,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执行决策变形走样等突出问题,在哈尔滨政府各系统掀起一场有错必纠、有责必究的问责“风暴”。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干净干事的公务员队伍。越是在大发展的时候,越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自觉追求正派政绩,牢固树立干净干事的廉洁观念。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监管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重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启动廉政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特别要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和全程监察,以更强有力的手段为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保驾护航。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严惩不贷,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为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而奋斗!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

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20O5]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中直、省属在哈单位:

现将《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九日

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工作,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2004年5月13日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购买经市政府批准面向社会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均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三条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分为家庭申请人和单身申请人。家庭申请人是指夫妇双方组成的家庭以及离异(或丧偶)带子女的单亲家庭;单身申请人是指达到法定晚婚年龄以上的未婚人员以及离异(或丧偶)不带子女的人员。

第四条凡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一)年收入在4万元(含4万元)以下的无房户或住房困难户;

(二)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现住房面积低于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70%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本市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哈尔滨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贯彻<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哈房改组字[1994]第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住房困难户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或现住房建筑面积低于50平方米的申请人。上一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以市政府统计数据为准。

第六条单身及单亲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一人年收入计算,其他家庭申请人的年收入按夫妇双方的年收入之和计算。申请人的年收入是指下列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纳部分;

(三)劳务报酬等其它所得。

申请人年收入按本条前款所列项目上一年的实际发生数核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只准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单身申请人、三口人(含三口人)以下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7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三口人以上的家庭申请人,可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第八条申请人实际购房建筑面积在规定面积以内的,按市物价局批准的价格购买;超面积部分需按建筑面积销售价格的8%补交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手续时代市政府收缴。超面积部分将在《房屋所有权证》中标注,房屋再上市交易时,该部分面积不再补交土地出让金。

第九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需到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由申请人领取《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

第十条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审批表》,到所在工作单位核准盖章。没有工作单位的,由其所在街道办事处核准盖章。

对出具虚假证明的核准盖章单位,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审核、盖章后,申请人应持以下证件到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审批窗口办理审批手续:

(一)本市居民常住户口; 二)身份证;

(三)现住房的产权证明;

(四)审核盖章后的《审批表》;

(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和危棚房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需提供《住宅房屋货币拆迁补偿协议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需提供级别、职称证明;

(六)企业退休的建国前入伍的老军人需提供《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荣誉证》或其他证明。

第十二条申报材料初审合格的,将对申请人及其配偶姓名、核准盖章单位及可购经济适用住房面积等情况,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公示栏和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满后,对情况属实的予以批准。

对于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人口数、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的,经查实,即取消其购房资格,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准再次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对于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予以收回或由购房人按市场价补足购房款;对于伪造购房所需相关证件而触犯法律的,交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申请人持身份证和经核准的《审批表》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企业购房,买卖双方在网上签订《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并按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合同备案。申请人在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时,须提供《审批表》。

对于开发企业擅自向未取得审批资咨的购房人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的,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开发企业限期收回;不能收回的,由开发企业补缴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与商品房价格差;将违规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5年内不准从事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

第十四条《审批表》从批准之日起,有效期为2年。超期的需重新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已满5年(含5年)的,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购房人需按照出售时房屋座落宗地基准地价的10%缴纳差价,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代市政府收取。

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未满5年的,只可出售给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申请人,出售单价不得高于出售时同地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单价,不得按市场价格出售。

以市场价格出售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其他政策性保障住房。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市房产住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居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定的通知》(哈政办综[2002]52号)同时废止。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