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4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

第一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综〔2008〕19号 【发布日期】2008-03-25 【生效日期】2008-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见

(哈政综〔2008〕1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依法处理好劳动关系而制定的专项法律。该法的颁布实施,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素质、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以及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证。各级政府要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二、统一思想,准确把握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注重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加大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度,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贯彻、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广泛参与,打击违法、兼顾发展的原则。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主体作用,切实履行指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三)目标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拓展实施范围,依法规范用工行为;加强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合同制度建设,促进劳动合同的有效履行;健全协调机制,实施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增强执法能力,不断加大监察执法、争议调解仲裁力度,夯实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

三、加强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一)各级政府要将《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普及纳入“五五普法”年度计划,统筹策划、及时部署,并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抓好本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劳动合同法》的工作。要使每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各项条款,准确把握法律和政策规定,明确法律赋予的责任,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加强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广泛宣传,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对违法行为严重的用人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降低其劳动保障诚信等级。

(四)积极协调配合工会组织和有关部门,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各级工会干部的学习培训,增强各用人责任主体执行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

四、完善政策,搞好制度衔接工作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认真对照《劳动合同法》,对现行涉及劳动合同管理的法规、规章和制度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自检自查工作,及时进行全面清理,对与新法相抵触的要及时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或废止。同时,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抓紧制定有关配套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符合《劳动合同法》的内部规章制度。

五、规范用工,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是确保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用人单位有效建立、促进用人单位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保护守法企业积极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关系清理和整顿工作,力争年内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在此基础上,积极巩固国有、集体及外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将建筑业、餐饮业作为重点行业,将农民工作为重点人群,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六、平等协商,努力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和集体协商新机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规定,充分发挥利用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平台的功能。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启动实施集体合同制的覆盖计划,年内争取集体合同签订和备案率达到60%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各级工会在促进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并积极与工会和企业组织配合,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逐步形成从微观到宏观、多层次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体系。

七、强化执法,不断加大执法监督和劳动争议调处力度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认真履行执法监督职责,通过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体系,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对阶段性表现突出的问题,要积极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对严重侵犯职工利益的典型案件,要依法认真查处,并向社会公布。

各级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要认真研究分析面临的形势,对有可能出现群体上访的案件,要及早制订工作预案,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作用,增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有效控制各类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确保社会稳定。

八、夯实基础,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组织系统,不断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作人员,安排必要的办公经费,保证劳动合同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二是强化技术支持,逐步实现劳动合同管理信息网络化。实现远程监控手段,指导、督促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等环节进行动态管理。三是逐步健全劳动合同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以及预警制度,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情况进行实时指导、监督和检查,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九、加强领导,形成有效的工作推进责任体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

【发布单位】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黑政发〔2009〕54号 【发布日期】2009-06-17 【生效日期】2009-06-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黑政发〔2009〕54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推动“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关系到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科学合理布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的调控作用,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上来。

(二)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各级政府是编制、实施和管理城乡规划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对城乡规划工作负总责。按照《城乡规划法》确定的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责任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二、把握原则,科学指导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

(一)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要依据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协调发展,根据各类规划的要求和特点,编制、实施好相关规划,强化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

(二)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认真分析城乡建设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明确为保护资源、环境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建设步骤和建设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科学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搞好住房建设规划。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研究,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同步提高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四)坚持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要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落实规划“四线”等强制性内容,认真抓好组织编制、审查、论证、公示、报批、公布、备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规划公开、公众参与的程序与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规划,依法做好城乡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工作。

(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要以经依法批准的上位规划和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编制城乡规划。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事权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纠正违法行为。

三、认真做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一)加强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八大经济区”规划、“十大工程”建设的空间布局战略,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严格控制的区域。经批准的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作为编制和审批下位规划的依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省级以上开发区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尽快编制总体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政府,尤其是设市城市和县城,要重点解决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内容、深度、覆盖面等方面的问题,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满足城镇近远期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要求,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成为国有土地划拨和有偿出让的基本条件和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深度要求,规范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的内容,按法定程序制定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和备案办法。

(三)加快制定村镇规划。全省所有镇和乡村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村镇规划层次和内容,加快制定和完善村镇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各县(市)要制定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要制定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要制定乡域总体规划和乡驻地建设规划,中心村要制定建设和整治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定责任和程序组织开展村镇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

四、完善法规制度,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一)加强《城乡规划法》配套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完善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地方性配套政策措施,保证城乡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省直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尽快起草《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要强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制定市(地)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并规范市(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明确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分级审批管理程序,保证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序实施。抓紧制定和完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城市、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等规划许可的发放程序、内容和基本条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活动,明确规划核实、规划验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保证规划区内各项建设依法有序进行。

(三)加强村镇规划实施管理。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的建设活动(如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等),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的范围、程序和条件,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按照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乡、村庄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按城市规划区的规定执行。

(四)建立城乡规划评估制度。城乡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修改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开展修改工作。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开展修改工作。修改后的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重新履行报批程序。

(五)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管理中,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通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保障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和了解规划,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要在制定和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配套规定中,进一步细化规划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程序办法。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规划,明确制定规划公开公示的具体方法、要求和操作程序;明确规定规划编制成果报送上级政府审批时应附具专家和公众意见及处理情况的材料要求。

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规划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及农垦、森工系统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严禁擅自分解、下放规划管理权限。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完善管理职能,确保城乡规划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各级政府、城乡规划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本区域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各类建设活动的调控作用。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镇、乡规划工作的领导。镇、乡政府要明确机关综合性办事机构承担规划管理职能,配备与《城乡规划法》赋予的职责相适应的工作力量,依法履行镇、乡规划管理职能,逐步推进城乡一体规划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完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成果技术审查、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要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发挥对城乡规划重大问题、城乡发展重大政策的宏观决策咨询作用,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民主水平;要坚持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审议规划制度,完善审议规则,提高审议效率和质量,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各市(地)、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注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划工作者要牢固确立规划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加大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一)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的专项监督检查,严格行政责任追究,维护群众利益。要建立完善上级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作出规划许可的纠正办法,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赔偿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和市(地)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细化和明确城乡规划督察员的工作职责和督查程序,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二)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各级政府要抓紧制定相应的地方性配套规定,明确对违法建设查处中“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认定程序,完善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操作办法,对违反城乡规划,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要坚决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对拒不执行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的,要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大《城乡规划法》执法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城乡规划中的强制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书两证”作为规划执法的主要依据,加大对城市中心区、滨水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主次干道两侧、房地产开发集中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执法力度。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城市,要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重新划分职责分工,建立规划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实施《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若干意见

哈政综„2012‟39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业经2011年7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同年10月20日经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为有效做好《条例》实施的衔接工作,保证项目持续依法进行,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贯彻落实《条例》,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贯彻实施《条例》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第一部重要地方性法规,是调控指导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法律依据,对于进一步强化规划综合调控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战略实施和推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条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提高执行好《条例》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批后管理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将贯彻实施《条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市城乡规划部门要加强对《条例》实施的指导监督,各级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和协调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各区、县(市)政府要支持镇政府按照《条例》规定和要求,成立相应的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机构,配备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人员;

—1—

同时,由主要领导对贯彻落实《条例》工作负总责,切实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的组织领导。

(三)加大宣传和指导工作力度。市政府法制部门和市城乡规划部门要组织推进《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各级政府要发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委会,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习《条例》,培训执法人员。要把《条例》下发到基层单位,形成全社会学习贯彻《条例》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规划编制管理,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四)完善城乡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各级政府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和《条例》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设,加快各层级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审批,使各项建设有法可依。各镇政府要制订城乡规划编制计划,财政部门要保证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

(五)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维护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期、分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应建立规划动态维护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和维护,并上报市政府批准。

(六)强化城市设计在规划编制和建设工程审批全过程的指导作用。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对《条例》规定的重要地块组织编制城市设计,经本级政府批准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内容的补充。

三、依法做好衔接过渡,保证城市建设顺利实施

(七)保证已进入规划审批程序的建设项目执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政府要按照《条例》要求,切实做好建设工程的衔接和过渡工作,保证建设工程的连续性和操作性。凡2011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土地招拍挂手续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可执行《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凡2011年12月31日前未取得土地招拍挂手续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均执行《条例》,对执行《条

—2—

例》确有难度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等,提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八)切实解决好宅基地建设项目审批。宅基地上农民个人建房项目的日照间距,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九)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依据《城乡规划法》和《条例》有关规定,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总体规划确定为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的,不再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此范围内的现有集体建设用地未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期间,确需改造的,只能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改变原有规模的,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强化主管责任主体,保证监管工作成效

(十)明确规划违法建设监督管理主体。城市、镇规划区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规划违法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区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由区、县(市)政府及镇政府负责。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一)明晰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区域的监督管理分工。

1.对未取得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工程,由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对已取得规划审批手续的建设工程,由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参照执行。

规划审批手续确认为划拨用地的建设工程,以取得选址意见书为准;确认为出让用地的建设工程,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准。

2.市、区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和各县(市)负责城乡规划违法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负责违法工程强制拆除工作。

五、细化规划管理方式,延伸监督管理手段

(十二)加强规划核实管理。加强规划调控管理建设项目的能力,—3—

将规划核实工作细分为整体核实和分栋核实2种方式。其中,整体建筑建筑面积误差在1%并600平方米以内和单栋建筑建筑面积误差在2%并300平方米以内,且未突破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按照规定补交相关费用,并给予规划核实;超出上述限定标准且未突破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罚并按照规定补交相关费用,给予规划核实。

(十三)实行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责任追究制,建立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城乡规划部门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单位的管理,建立城乡规划设计信用档案。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或建筑设计单位违规设计的,由城乡规划部门计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可不予受理新的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在设计中出现严重设计错误超过3次以上且无法整改的,城乡规划部门应建议设计单位主管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六、优化规划工作流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十四)进一步完善规划工作程序。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对照《条例》规定,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现行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办理程序,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认真清理与《条例》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搞好立、改、废配套建设,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十五)加强对立、改、废工作的指导。市政府法制部门要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展的立、改、废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十六)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各级政府及各级城乡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制定、修改、实施和管理过程中,要实行政务公开,履行公示制度,并鼓励公众参与,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十七)本意见由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解释。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八月七日

—4—

附件

相关重要概念和标准解释

一、中心城区:是指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二、零星插建项目:是指中心城区内用地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非公益类建设项目。

三、城市重要地块:是指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两侧,市区沿江、沿河两侧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用地。

四、农村村民住宅通用设计图:是指城乡建设部门或城乡规划部门向全市发布的设计通用图册。

五、相对:是指相邻建筑之间互相作正投影,投影落在任一建筑物上即视为该相邻建筑相对。

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相关概念和标准:

1.《条例》第二十条:“有关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城市设计”,是指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相关规划;

2.《条例》第二十条:“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或者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是指由国家、省、市以发布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确定的项目;

3.《条例》第二十条:“经评估确需修改”的情况,是指规划编制机关组织对已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定期评估,并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

—5—

第四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2009年07月09日 15时46分 87 主题分类: 建设建筑

“城乡规划”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黑政发[2009]54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推动“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关系到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科学合理布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的调控作用,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上来。

(二)将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各级政府是编制、实施和管理城乡规划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对城乡规划工作负总责。按照《城乡规划法》确定的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责任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把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顺利进行。

二、把握原则,科学指导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

(一)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要依据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协调发展,根据各类规划的要求和特点,编制、实施好相关规划,强化对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

(二)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认真分析城乡建设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明确为保护资源、环境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建设步骤和建设标准,推进城乡建设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科学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合理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要切实关注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搞好住房建设规划。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研究,完善防灾减灾规划,同步提高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四)坚持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要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落实规划“四线“等强制性内容,认真抓好组织编制、审查、论证、公示、报批、公布、备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建立和完善规划公开、公众参与的程序与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规划,依法做好城乡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总结工作。

(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要以经依法批准的上位规划和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编制城乡规划。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事权进行监督检查,查处、纠正违法行为。

三、认真做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一)加强和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八大经济区“规划、“十大工程“建设的空间布局战略,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严格控制的区域。经批准的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作为编制和审批下位规划的依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省级以上开发区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尽快编制总体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政府,尤其是设市城市和县城,要重点解决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内容、深度、覆盖面等方面的问题,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满足城镇近远期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要求,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成为国有土地划拨和有偿出让的基本条件和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工作深度要求,规范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的内容,按法定程序制定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和备案办法。

(三)加快制定村镇规划。全省所有镇和乡村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村镇规划层次和内容,加快制定和完善村镇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各县(市)要制定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要制定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要制定乡域总体规划和乡驻地建设规划,中心村要制定建设和整治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法定责任和程序组织开展村镇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

四、完善法规制度,确保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一)加强《城乡规划法》配套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完善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地方性配套政策措施,保证城乡规划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省直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尽快起草《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要强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制定市(地)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并规范市(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工作,明确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分级审批管理程序,保证城镇体系规划的有序实施。抓紧制定和完善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城市、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建设工程等规划许可的发放程序、内容和基本条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建设活动,明确规划核实、规划验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保证规划区内各项建设依法有序进行。

(三)加强村镇规划实施管理。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的建设活动(如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等),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的范围、程序和条件,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按照省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乡、村庄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按城市规划区的规定执行。

(四)建立城乡规划评估制度。城乡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修改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开展修改工作。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规划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开展修改工作。修改后的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重新履行报批程序。

(五)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管理中,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通过召开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保障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和了解规划,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要在制定和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的配套规定中,进一步细化规划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程序办法。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规划,明确制定规划公开公示的具体方法、要求和操作程序;明确规定规划编制成果报送上级政府审批时应附具专家和公众意见及处理情况的材料要求。

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城乡规划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各市(地)、县(市)政府(行署)及农垦、森工系统要严格执行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严禁擅自分解、下放规划管理权限。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完善管理职能,确保城乡规划部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各级政府、城乡规划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做好本区域各类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各类建设活动的调控作用。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镇、乡规划工作的领导。镇、乡政府要明确机关综合性办事机构承担规划管理职能,配备与《城乡规划法》赋予的职责相适应的工作力量,依法履行镇、乡规划管理职能,逐步推进城乡一体规划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完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成果技术审查、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成果的质量。要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发挥对城乡规划重大问题、城乡发展重大政策的宏观决策咨询作用,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民主水平;要坚持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审议规划制度,完善审议规则,提高审议效率和质量,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三)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各市(地)、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注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划工作者要牢固确立规划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加大城乡规划实施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一)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各级政府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的专项监督检查,严格行政责任追究,维护群众利益。要建立完善上级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作出规划许可的纠正办法,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和赔偿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和市(地)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细化和明确城乡规划督察员的工作职责和督查程序,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

(二)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各级政府要抓紧制定相应的地方性配套规定,明确对违法建设查处中“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认定程序,完善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操作办法,对违反城乡规划,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要坚决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违法收入。对拒不执行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的,要依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大《城乡规划法》执法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城乡规划中的强制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书两证“作为规划执法的主要依据,加大对城市中心区、滨水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主次干道两侧、房地产开发集中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执法力度。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城市,要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重新划分职责分工,建立规划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第五篇:××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已于200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施行,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它所确立的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制度、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制度、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制度、实施行政××县人民政府文件诸政发[2003]45号许可的责任制度等,都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重大改革,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认真做好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工作,确保这部法律在我县的正确贯彻实施,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

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行政许可法》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拟订学习、宣传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并严格执行这部法律。要组织对所有从事行政许可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熟悉掌握《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县政府确定,行政许可工作人员的培训采取全县统一要求、分级组织的方式进行。县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级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由县里统一组织培训,其他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各乡镇政府和县政府各部门具体组织。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行政许可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熟悉这部法律,学会运用它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二、抓紧做好行政许可规定及事项的清理工作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决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期限为一年的临时性许可。除此之外,其他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而且对于上位法已经作出行政许可规定的,下位法只能在其规定的行政许可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各自负责实施的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自行设定行政许可的各类文件及规定一律停止执行;对规章设定的许可事项,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提出保留或取消的建议;凡是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程序、期限等与《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也要一并清理和纠正。清理工作要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的文件清理和各类年审、年检事项的清理工作结合起来。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的清理工作要在2004年1月中旬前完成,并将清理结果报县政府法制局。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时,原则上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按照这一规定,应当对行政许可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对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行政许可的收费项目应当一律取消。

三、全面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加强队伍建设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原则上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行使行政许可权;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县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抓紧对现行各类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进行清理。对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以自已名义实施行政许可的,要改为以该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对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要依法予以纠正;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擅自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应依法收回行政许可权。县政府各部门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清理要与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同步进行,于2004年1月中旬以前结束,并将清理结果报县政府法制局。清理结果经县政府研究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查同意后,于明年7月1日前向社会公布。自《行政许可法》施行之日起,凡未经公布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他组织,一律不得实施行政许可。

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要以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为契机,加强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把建立高效、廉洁的执法队伍作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关键工作来抓。要结合清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对从事行政许可的人员一并进行清理,停止合同工、临时工实施行政许可工作。推行实施行政许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人员的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上岗培训,切实提高实施行政许可人员的素质,增强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四、改革实施行政许可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工作《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制度和程序制度,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并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行政许可规定的有关制度,以促进管理方式的改

进,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信赖保护等原则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针对行政许可实践中存在的重许可轻监管、只许可不监管的问题,《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行政许可的监督与责任制度,强化了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及其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各乡镇政府(街办)、县政府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把这些规定落到实处。各级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要加强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监督管理,依法履行监督责任。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县政府法制机构要具体承担起对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通知要求,积极协助本级政府和部门建立健全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备案制度,行政许可统计制度,违法和不当行政许可决定的申诉、检举制度等。要把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实施主体是否合法、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等情况作为重点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要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力度,特别是对有关行政许可内容的审查。今后,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事先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方能发布施行。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行政许可法》正确、全面地贯彻实施,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和实施主体,研究落实行政许可法确定的各项制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政府(街办)和政府各部门要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政府和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进行专题研究,落实工作措施。要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努力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组织专门班子,具体负责各项工作。县政府拟成立清理工作办公室,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负责行政许可规定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清理工作。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要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并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协调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清理、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及对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工作。

县政府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督查事项进行督查。各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县政府法制局联系。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意(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