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消防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消防管理办法
(1998年1月4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消防管理,保障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均要严格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消防管理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制。
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
第二章 防火管理
第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规定设计、施工。
第六条 居民住宅安装煤气、暖气(不包括土暖气)设施并正常供气的,不准搭设煤木半棚;已搭设的,必须拆除。未安装或已安装未正常供气的,经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区、县(市)规划、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批准后,方可搭设。
第七条 申请经营饭店(含小吃店)、熟食加工、汽车修理(含出租车库)、铆焊、固定场所家俱制作等行业的私营企业、个人合伙、个体户,须经区、县(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批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八条 生产、贮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并将安全措施书面报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备案。
第九条 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须按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志,并持有公安部门批准的运输证明,在公安部门指定的路线通过。
第十条 单位安装、检修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按照有关技术规程施工。使用的电器器材,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单位必须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检查电气设备,发现导线松弛、老化、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或设备发热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检修、更换。
第十一条 使用电气设备,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使用电热器具。
(二)在剧场的天棚、舞台等部位使用碘钨灯。
(三)在库房内使用超过六十瓦的灯具。
(四)在可燃物品处放置使用的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
第十二条 进行焊接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焊接使用过的易燃易爆液体的盛装容器或运输管道前,要用惰性气体认真进行处理。
(二)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或用非燃烧材料将可燃物隔开。
(三)在气焊作业时,氧气瓶和乙炔发生器距离明火不得少于十米。作业后,应取出乙炔发生器内套,将溶解后的电石,倾倒在指定地点。
第十三条 仓库管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
(二)用非易燃材料搭设货架、隔板。
(三)物资分类、分库贮存,堆垛整齐,并按规定留出安全距离。
(四)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改装和打包,应在专设的安全场所进行。
(五)严格履行外来人员、车辆或物资入库的登记检查手续,严禁携带引火物。
(六)其它有关防火安全方面的规定。
第十四条 文化、体育、娱乐等公共场所,应安装明显的事故照明灯,严格控制明火、烟火,并按规范设置安全门和疏散通道,保证畅通。
第十五条 单位在易燃易爆生产车间、库房、重点部位动用明火,要经单位消防管理组织审核,由主管领导批准,并在用火前以书面或电话的形式报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备案;在其它部位动用明火,要经单位消防管理组织审核,由主管领导批准。单位在动用明火时,要采取严密的消防措施,切实保证安全。
第十六条 居民使用的烟囱、火墙、火炕和烟道,要定期检查清理。饭店、旅店、招待所等单位使用的烟囱、火墙、烟道,要定期检查清理。不准利用楼房的气眼道做烟道。
第十七条 居民住户,不准使用汽油炉,使用煤油、柴油炉不准掺兑汽油。单位独身宿舍,不准使用燃油炉、燃煤炉或电炉。
第十八条 五级以上的大风天,必须悬挂禁火旗,实行分段防火检查责任制,管好火源、电源;警卫、更夫和值班、值宿人员要坚守岗位,昼夜巡逻检查。
第十九条 五级大风天,不准在室外吸烟、用火或在室内使用燃煤炉、燃油炉等可能引起火灾的用火。六级以上大风天,禁止一切生活用火或可能引起火灾的生产用火。
第二十条 在厂房、仓库、办公室、教室、病房、商店内居住的住户,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七日以后搬进的,应一律无条件搬出;以前搬进的,要按下列规定搬迁:
(一)住户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工作单位负责搬迁;无工作单位的,由被住单位负责搬迁。
(二)住户没有住房的,由所在工作单位或被住单位为住户租借住房。
(三)住房所在工作单位分配住房时,应优先给住户解决住房。对应无条件搬出而拒不搬出或单位已为住户租借、分配住房后仍不搬出的,经公安消防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或区、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有关部门配合被住单位强迁。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在消防通道上构筑工程,设置固定摊床或停放各种车辆。
(二)在门洞、楼梯、走廊或庭院等有碍防火安全的地方,搭设棚厦,设置煤箱,堆放杂物。
(三)在天棚内或房盖、棚厦上堆放木6脑5半和杂物。
(四)在棚厦内存放汽油、柴油和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五)在天棚、煤6脑5半棚内用火、用电。
第二十二条 农村修建粮食、种子、饲料仓库,机动车车库,农药、化肥库,汽油、柴油库,畜禽舍,粮油、豆腐和粉条加工厂(场)等,必须符合国家公安部门发布的《农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在农村脱谷场院内,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吸烟或使用明火。
(二)谷物堆垛之间无防火通道。
(三)不按规定用电。
(四)机动车不带防火罩。
第三章 设施管理
第二十四条 在距消防水塔、消火栓、消防上水鹤十米以内的通道上,不准停放车辆、摆摊设点或堆放物料。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涂改消防水源标志。除扑救火灾外,非消防部门和非供水部门不准动用城市消火栓、储水槽或其它消防水源设施,扑救火灾使用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供水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单位自建的水塔,应有专人管理,并设消防车用水的出水口。第二十七条 消防水源设施的管护责任:
(一)城市公用消防水源设施,由市政公用建设管理部门管护。
(二)单位消防水源设施,由单位管护。
(三)居民区内消防水源设施,由产权单位管护。
第二十八条 消防水源设施的管护单位,应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加强维修保养。第二十九条 生产、修配、更换消防器材的工厂,须经市、县(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查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第三十条 生产各种消防产品,要达到质量标准,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不准出厂。产品出厂后因质量达不到标准造成的损失,由生产产品的企业负责赔偿。销售外地消防产品,须经本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鉴定。
第三十一条 各单位对消防车辆、工具,要严加管理,并经常检查维修。私营企业、个人合伙、个体工商户,要根据防火、灭火的实际需要,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第四章 火灾扑救
第三十二条 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及时向消防部门或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同时组织力量进行扑救,抢救人员和物资,控制火势蔓延。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火场。第三十三条 在扑救火灾时,火场总指挥员可临时调动交通、市政公用、卫生、供电等部门的力量,参加灭火救护。参加扑救火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第三十四条 在扑救火灾时,除执行灭火、警戒或抢救任务的车辆、人员外,其他车辆、人员,不准进入火场警戒线内。
第三十五条 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应如实报告起火原因和火灾损失。
第三十六条 单位专职消防队对外扑救火灾所损耗的器材装备、灭火剂和燃料的补偿费,为单位、个体户扑救的,由单位、个体户支付;为扑救居民特大、重大火灾的,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按实际损耗费用的百分之五十支付。
第三十七条 单位专职消防队,对外扑救火灾撤离前,应将损耗的器材装备、灭火剂和燃料折合成费用,由起火单位负责人或个体户当事人签字盖章,上报市、县(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市、县(市)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负责对上报的费用进行审查核实,并下达《扑救火灾补偿裁决书》。单位专职消防队凭《扑救火灾补偿裁决书》领取补偿费。
第三十八条 损耗的灭火器材装备、灭火剂和燃料,按下列标准补偿:
(一)器材装备补偿标准:经修理可继续使用的,按实际修理费计算;不能继续使用的,新器材装备,按原购价格补偿,旧器材装备及低值易损器材,按原购价格的百分之五十补偿。
(二)灭火剂补偿标准:按实际损耗量的原购价格补偿。
(三)燃料补偿标准:在往返途中所消耗的燃料,按每百公里二十五公升计算;灭火中吸水、供水所消耗的燃料,按每小时耗油二十五公升计算。
第三十九条 起火单位、个体户向单位专职消防队支付补偿费,参加保险的,由保险公司从施救费中支付;未参加保险的,自行负责。
第四十条 单位专职消防队取得的补偿费,只准用于补充灭火器材装备、灭火剂和燃料,不准挪做它用。
第五章 组织管理
第四十一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建立防火、灭火组织,并确定一名领导全面负责本地区的消防工作,组织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第四十二条 单位要建立防火安全组织,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并按规定设立专职消防队伍或义务消防组织,配备消防管理人员。乡(镇)、村、屯应设立群众义务(民办)消防组织。
第四十三条 消防监督责任制的划分:
(一)一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由市公安部门监督。
(二)二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由区、县(市)公安部门监督。
(三)三级消防保卫单位,由公安派出所监督。
(四)铁路、民航、航运、驻哈部队和国有森林单位的消防工作,由主管部门监督,地方公安部门予以协助。第四十四条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的职责:
(一)组织实施消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订消防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
(四)监督指导防火检查,督促消除火险隐患。
(五)掌握和指导单位的消防工作。
(六)组织调查火灾原因和追究火灾责任。
(七)监督检查建设(装修)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参加竣工验收。
(八)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单位的防火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消防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防火责任制并组织实施。
(三)开展消防法制宣传教育。
(四)组织防火安全检查,整改火险隐患,落实防火安全措施,改善防火条件。
(五)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调查火灾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者。
第四十六条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对火险隐患单位,下达《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单位接到《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整改。整改有困难,必须采取防范措施,报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备案。
第四十七条 公安消防监督人员和单位消防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乘公办事,不准利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八条 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在消防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以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情节轻微的,要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经教育不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黑龙江省消防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罚款使用的票据和罚款的处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抵触时,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0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发布的《哈尔滨市消防管理工作细则》,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布的《哈尔滨市消除火险隐患若干问题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哈尔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按照规定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外商投资企业的在职职工是指其聘用的中方职工。
第四条 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第五条 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
第六条 职工有要求其所在单位为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权利;有查询、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权利。
第七条 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个人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作他用。
第八条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
第九条 哈尔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是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管委会的成员中,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建设、财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占1/3,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占1/3,单位代表占1/3。
管委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住房公积金管理的职责。
第十条 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本市设立一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县(市)不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哈尔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可以在有条件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管理中心与其分支机构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核算。
管理中心是直属市人民政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负责全市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其职责是:
(一)编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使用计划;
(二)负责记载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等情况;
(三)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建议,报管委会审议;
(四)负责住房公积金的核算;
(五)审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使用;
(六)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
(七)编制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八)承办管委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管委会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指定受委托办理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受委托银行);管理中心应当委托受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偿还等手续,也可采取同城特约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
管理中心应当与受委托银行签订委托合同。
第二章 缴 存
第十二条 管理中心应当在受委托银行设立住房公积金专户(包括存款户、结算户、委托贷款基金户)。
第十三条 管理中心应当建立单位及其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记账核算到职工个人。
第十四条 管理中心应当向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缴存公积金的有效凭证,并为职工提供便利的查询方式。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到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填写《住房公积金登记表》、《住房公积金清册》,到指定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开户手续。新设立的单位,应当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和账户设立手续。
单位只准许选定一个受委托银行开立住房公积金账户;每个职工只准许开立一个住房公积金账户。已经在两个受委托银行开立账户的单位,应当到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合并手续。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依据《住房公积金登记表》、《住房公积金清册》和《住房公积金基数核对清册》,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账目。
第十七条 住房公积金实行按月缴存。职工个人按照规定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在其每月工资中代扣代缴;单位按照规定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应当按月计提。单位应当于每月发放工资之日起5日内,将单位缴存的和为职工代缴的住房公积金汇缴到受委托银行住房公积金专户内,由受委托银行计入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第十八条 单位汇缴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单位当月职工和住房公积金汇缴总额无变动的,可按照上月住房公积金汇缴总额填写《住房公积金汇缴凭证》,办理汇缴手续;
(二)单位当月职工和住房公积金汇缴总额有变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变更手续后,进行住房公积金汇缴;
(三)单位当月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或缴存比例发生变动时,应当经管理中心审核批准后,到受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变更汇缴手续;
(四)受委托银行收受单位《住房公积金汇缴凭证》后,经核对无误后,将有关内容数据录入计算机,记入单位和职工个人账户,并于2个工作日内将单位《住房公积金汇缴凭证》转交管理中心审核、入账。
第十九条 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的,应当由原单位或者清算组织到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并自办妥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之日起20日内,由管理中心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封存或代管手续。
第二十条 单位录用新职工和调入职工,应当自正式批准录用或者批准调入职工之日起30日内,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相关手续。单位录用新职工到受委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账户设立手续;单位新调入职工原单位有公积金账户的到管理中心办理账户转移手续,无住房公积金账户的按单位录用新职工设立个人账户办理。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30日内,到管理中心办理该职工住房公积金变更登记,并持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职工按照不低于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的8%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最高可以达到12%;2001年1月1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单位按照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的25%比例缴存,职工按照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的15%比例缴存。采取提高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方式发放职工住房补贴的,应当在个人账户中予以注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随着经济发展作适当调整,由管委会拟订调整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新参加工作的职工,自参加工作第二个月发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按照本人第二个月的工资乘以规定的缴存比例核定。
单位新调入的职工,自调入单位发放工资之日起缴存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按照本人当月工资乘以规定的缴存比例核定。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按月足额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漏缴。
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需要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者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必须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经管理中心审核批准后,可降低缴存比例或者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时,再提高缴存比例或者补交欠缴的住房公积金。单位缓缴住房公积金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仍需缓缴的,应当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管理中心应当建立住房公积金运作管理稽核制度,对内部运作情况进行稽核检查。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按照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和规定的缴存比例,核定一次单位与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并从1月1 日起按照新核定的月缴存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应当每年与管理中心对账一次,核对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每年在结息日(即6月30日)之后两个月内,由受委托银行向单位及其职工核发住房公积金职工个人存储余额对账单和单位结息单。
第二十六条 单位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按照下列规定列支:
(一)机关在预算中列支;
(二)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核定收支后,在预算或费用中列支;
(三)企业在成本中列支。
第二十七条 住房公积金自存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之日起,按照国家规定的利率计息。
第三章 提取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六)非本市户口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七)调离本市辖区的;
(八)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
依据前款第(二)、(三)、(四)项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其合法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其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并同时注销其住房公积金账户;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其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第二十九条 职工提取个人账户内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应当凭所在单位出具的提取证明和下列材料,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
(一)购买自住住房的,提交购买公有住房审批手续或购买商品住房有效合同、私有住房交易有效凭证;
(二)建造自住住房的,提交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大修或者翻建自有住房的,提交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职工离休、退休的,提交离休、退休有效证件和原所在单位的证明;
(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提交合法有效的丧失劳动能力证明和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材料;
(六)出境定居的,提交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签发的出境定居手续(移民纸、定居卡、永久居住签证等)或者户口注销证明;
(七)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提交还款凭证和《借款合同》;
(八)非本市户口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提交原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和终止劳动关系证明;
(九)调离本市辖区的,提交调入单位职工个人公积金新账户证明和调入单位开具的调转介绍信;
(十)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提交职工死亡的有效证明和合法继承有效证明。
(十一)房租超出家庭收入规定比例的,提供同一户口家庭成员工资收入证明、户口簿,属于承租公有住房的,还应当提供《公有住房承租证》;属于承租非公有住房的,还应当提交经房屋租赁管理机构登记备案的证明和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凭据。
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按照规定办理提取手续。对管理中心作出的不准提取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条 履行住房公积金缴存义务的职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管理中心在保证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前提下,经管委会批准,可以将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国债。
管理中心不得向他人提供担保,不得将住房公积金及其增值收益用于投资、参股和购买股票。
第三十二条 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应当存入管理中心在受委托银行开立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专户,用于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和建设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准备金的比例,按不低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60%核定,或者按不低于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的1%核定。
第三十三条 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在资产清偿时,应当依法优先偿还其欠缴的住房公积金和公积金贷款。
第三十四条 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和建设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应当缴入财政专户。
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由管理中心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全年预算支出总额,报市财政部门批准后,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上交财政,由市财政拨付。
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标准(包括办公费用、业务费用、管理设施更新等专项费用),按照略高于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费用标准核定。
第四章 监 督
第三十五条 管理中心编制的住房公积金预算、决算,应当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管委会审议。
管理中心应当每年定期向财政部门和管委会报送财务报告,并将财务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管理中心应当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七条 管理中心和单位职工有权督促单位按时履行下列义务:
(一)住房公积金的缴存登记或者变更、注销登记;
(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或者封存;
(三)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单位职工有权揭发、检举、控告本单位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管理中心应当督促受委托银行及时办理委托合同约定的业务。
受委托银行应当按照委托合同的约定,定期向管理中心提供有关的业务资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未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未按期缴存或者少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由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管委会违反本办法规定审批住房公积金使用计划的,或者管理中心违反本办法规定发放住房公积金、使用住房公积金收益、挪用住房公积金的,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管理中心违反财政法规的,由市财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三条 管理中心违反本办法规定向他人提供担保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和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及雇员,可以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按照规定使用公积金。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2000年6月9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哈尔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关于职工住房公积支取问题的几点说明
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并结合我单位的实际,现对职工住房公积金如何支取问题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
(一)员工在住房消费时,可以提取本人及其房屋拥有权的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二)员工在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时,应符合下列情况:由员工提出个人住房公积金使用申请(加盖单位公章、单位领导人签字)和本人身份证及有关证明材料:
1、贷款购买住房的,需提交①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和近三个月的还款凭证;②与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原件及复印件;③不动产发票、首付款收据及完税发票中的任意一种。员工本人不是产权人的还应提供《结婚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一次性付款购买住房的(包括从个人手中购买),购房当年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需提交①《房屋所有权证》原件及复印件;②不动产发票、完税发票任意一种。
3、农村自建住房的,自建当年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需提交当地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及《土地使用证》原件及复印件。
4、大修住房的,大修当年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提供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质量监督机构办理的《质量监督手续证明》等。
5、属于公司内部集资合作建房的,集资合作建房当年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由集资单位提供集资证明,统一办理参加集资建房员工的住房公积金使用手续。
6、其它特殊原因需使用住房公积金的,应提供相应的法律证明。
(三)员工终止缴纳住房公积金,在提取住房公积金时需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1、离、退休员工提供离、退休有效证明;
2、出国定居或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提供出国定居证明、终止劳动关系证明,身份证原件(无原件需写委托书委托他人办理)。
3、员工死亡的,员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提取死亡员工的公积金时,提供身份关系证明、合法继承或遗赠证明,注销死亡员工的《户口注销证明》等。
二、住房公积金的使用额规定:
员工在一次性付款购房时只能提取一次,且提取金额不得超出消费金额。再次购房时可再提取;员工按揭贷款购房的每年可提取一次,但提取的总金额不得超过贷款本息总额。
公司内部集资建房,原则上只能用一次,但对于确实家庭困难的,在办理发放产权证之前,可再支用一次。
公积金不得用于支付住房的室内装修、房屋养护支出。
三、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程序:
1、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消费时,由员工本人提出申请报告并将所需各种证明材料提供给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经审核后,报分管领导批准后使用。
2、员工终止缴纳公积金或调出时,将所需各种证明材料提供给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经审核后,报部门领导批准后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自1999年经过房改至今,通过将近八年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支取运行,导致个别职工误认为“住房公积金不需要什么理由,随时随地都可以领取,有的亲属因病住院、子女上学等一些不正当理由都要支取”,因此,使一些职工误认为:职工个人帐户的住房公积金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领取等等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要支取一定要具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
此说明
公司工会工作部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第三篇:《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4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环境综合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环境综合管理,是指对影响城市容貌、秩序、环境卫生以及私建滥建、违章占道、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发动社会和群众参与,建立良好的城市环境管理秩序。
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列入市、区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第五条单位和公民,应当遵守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爱护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发现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或者及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检举。
第六条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行计划管理,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对主要街路、繁华地段、重点区域、保护建筑周围进行区域性环境改造,提高环境质量。
第八条本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区市政公用(环境卫生)、交通、规划、公安、房产、土地、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和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分工承担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任务和管理工作,并进行行业监督指导。在上级政府批准我市实行综合执法前,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执法。
第二章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九条建筑物应当保持完好、整洁。主要街路和重点区域临街建筑物,每年五月一日前,由建筑物管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进行清洗、粉刷或者油饰。
主要街路和重点区域,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
第十条临街建筑的商服门面装修,应当与周围建筑风格协调。装修门面,应当征得建筑物管理单位、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禁止在建筑物、构筑物、街路树木、线杆或者其他设施上悬挂影响市容观瞻的物品,张贴、涂写广告、启事或者搭绳、钉杆。
第十二条设置各类牌匾、广告,由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和设置规划进行审批。
现有牌匾、广告不符合设置规划的,应当按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污损、脱漆、掉字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修整。
在市区内禁止悬挂经营性布幅广告。
保护建筑上禁止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三条街路两侧施工现场,应当进行实体围挡;施工现场出入口,应当进行硬铺装。
禁止在施工现场以外堆放物料或者施工作业。
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应当清除轮胎上的泥土。拉运基建残土的车辆,应当封闭,不得沿街撤落泥土,并按照批准的地点倾倒。
第十四条在本市市区内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划定的责任区清除冰雪。中小雪在一日内清完,三日内运出,大雪在二日内清完,一周内运出,特殊情况按照清冰雪指挥机构的要求办理。
第十五条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已实行袋装收集的,应当按照要求将垃圾装袋放在指定地点;未实行袋装收集的,应当按照规定方式、地点、时间倾倒。
环卫部门应当及时拉运居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单位产生的垃圾和个人装修房屋产生的垃圾,应当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地点进行排放和处理。
禁止随地倾倒垃圾、残土。
第十六条道路应当保持全天路面整洁。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责任人员,应当对在责任区随地倾倒垃圾污物的行为,予以制止,不听制止的,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发现街路、庭院有积存的垃圾堆和残土堆,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责令责任人限期清除;找不到责任人的,由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分工予以清除。
第十八条在市区行驶的机动车或者行驶的船舶,应当保持容貌整洁。
从事客运经营的车辆,应当保持车厢内卫生清洁。
第三章居住环境管理
第十九条居民区内已经实行统一供热和使用燃气的,对庭院内的棚厦,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动员居民限期拆除。
第二十条居民区内的物业或者其他管理单位应当对居民区内的楼道进行清理,对庭院进行覆盖或者绿化,有计划地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改善居住区环境。
第二十一条设计、建设(含改建、扩建)有噪声、振动、烟尘等污染的经营性房屋的,应当同时设计、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或者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验不合格的房屋,不准开办对居住环境有污染的经营项目。
第二十二条在居民区内申请开办排放污染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防护措施,并经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凭审批登记手续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第二十三条在居民区内不准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进行宣传活动,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应当经公安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准超标准排放噪声。
第二十五条新建居民住宅的锅炉房,应当与住宅楼分开,不准建在住宅楼内。
已经建在住宅楼内锅炉房噪声超过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解决。
第二十六条在居民区内不准开办汽车、摩托车经营性修配或者其他超标准排放噪声的企业;已经开办的,应当限期搬迁。
第二十七条在居民区内不准设立营业性社会机动车辆停车场;已经设立的,应当限期搬迁或者撤销。
第二十八条在居民区内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除抢险、抢修作业外,不准从事产生超标准排放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生产、工艺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经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事先通告居民。
第二十九条在居民区内不准建设排放有毒有害或者恶臭气体、粉尘等污染居住环境的项目,不准经营原煤、焦炭、农药或者有污染的化工产品,已经开办的,应当限期转产或者搬迁。
第三十条在居民区内存放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等,应当及时清理,并采取防尘措施。
第三十一条在居民区内不准露天熬制沥青,焚烧垃圾、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因修缮居民住房需要熬制沥青的,应当报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二条在居民区内不准从事喷漆、油刷等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露天烧烤食品。
第四章占用道路管理
第三十三条禁止占用道路设置商服及其他经营性设施。
现有在道路上设置的商服及其他经营性设施,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清除。
第三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道路从事下列经营活动:
(一)烧烤食品、露天餐饮;
(二)清洗车辆;
(三)维修车辆或者进行其他加工作业;
(四)空车配货、零担货物运输;
(五)销售各种商品或者流动餐车出售食品;
(六)其他占道经营活动。
第三十五条禁止占用道路设置市场、摊区。
现有占用道路设置的市场、摊区,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市、区人民政府的决定,有计划组织退路进厅;其中严重阻碍道路交通和影响城市景观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清除。暂未撤销的市场、摊区,从事经营的业户应当在市场、摊区范围内经营,禁止在场外经营。
经批准早、晚开放的摊区,其范围和时间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街路两侧庭院禁止建设实体式围墙。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有计划地修建成通透式围墙或者种植绿篱。
第三十七条立交桥下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设施,未经规划审批的,应当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限内拆除。
第三十八条道路养护责任单位应当及时维修破损、塌陷路面,保持路面平整、通畅。
第五章建筑和设施管理
第三十九条在市区内未经规划审批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应当依法予以拆除的,必须拆除。
第四十条已列入开发建设拆迁范围产权已经灭籍的房屋,城市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开发建设单位限期拆除。
第四十一条工程已竣工进户但尚未进行庭院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限和标准进行庭院建设。
第四十二条列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内需要拆迁的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各类市政公用设施,有关产权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标准,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第四十三条街路设置的交通栅栏和地名牌、公交车站牌、交通指示标志等各种标志设施以及街路的照明等设施,设施设置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油饰或者更换,保持完好、整洁。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临街建筑物破损或者不整洁,主要街路、重点区域临街建筑物每年五月一日前不清洗、粉刷或者油饰的,处以建筑物管理单位或者使用单位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建筑物、构筑物、设施,以及街路树木、线杆上搭绳、钉杆、悬挂影响市容观瞻的物品,张贴、涂写广告、启事,悬挂经营性布幅广告,在保护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的,每处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三)现有牌匾、广告不符合设置规划未按照规定进行整改的,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牌匾、广告污损、脱漆、掉字未按照规定修整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五)街路两侧施工现场未进行实体围挡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六)施工现场出入口未进行硬铺装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七)在施工现场以外堆放物料或者施工作业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八)驶出施工现场的车辆轮胎上带泥土的,处以每车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九)拉运基建残土的车辆沿街遗撒的,处以每车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十)未按照规定完成清除冰雪任务或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处以每平方米10元罚款;
(十一)未按照规定倾倒垃圾、残土的,处以个人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处以单位5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十二)居民生活垃圾未做到日产日清的,每次处以责任人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十三)市区内行驶的车、船容貌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新建居民住宅的锅炉房建在住宅楼内的,处以建设单位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居民区内开办汽车、摩托车经营性修配或者超标准排放噪声的企业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三)在居民区内除抢险、抢修作业外,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产生超标准排放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或者未经批准连续作业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在居民区内建设排放有毒有害或者恶臭气体、粉尘等污染居住环境的项目或者经营原煤、焦炭、农药或者有污染的化工产品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五)在居民区内存放煤矸石、煤渣、煤灰、石灰等,未采取防尘措施污染环境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六)在居民区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或者未经批准熬制沥青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七)在居民区内从事喷漆、油刷等污染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八)在居民区露天烧烤食品的,处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道路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擅自占用道路设置商服设施及其他经营性设施的,予以现场查封,责令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占用道路从事烧烤食品、露天餐饮、清洗汽车、销售各种商品或者用流动餐车出售食品以及其他经营活动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强制清除或者扣押占道物品,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占用道路从事维修汽车、加工作业、空车配货、零担货物运输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强制清除或者扣押占道物品,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四)在街路两侧庭院建设实体式围墙未按照规定拆除的,予以强制拆除。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权限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街建筑的商服门面装修不影响城市景观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装修费用5%的罚款;擅自改变建筑物立面造型、装修材料的色彩,影响城市景观,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停止装修,限期全部拆除或者部分拆除;限期部分拆除的,并处以装修费用7%的罚款;
(二)在立交桥下建设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临时设施未按照规定时限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第四十八条居民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棚厦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强制拆除。
第四十九条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已经灭籍的房屋的,由市城市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标准进行庭院建设的,由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并按照庭院设施建设所需费用的10%以上30%以下处以罚款,逾期仍末完成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新的开发建设项目。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一)未经批准在居民区内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进行宣传活动的;
(二)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超标准排放噪声的。
第五十二条未经批准设置牌匾、广告的,由市、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权限,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三条在居民区内申请开办排放污染的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经营项目的单位或者个人,未采取防护措施或者未经所在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由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排放污染,补办手续,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继续排放污染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经营许可证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业整顿直至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四条在居民区内设立营业性社会机动车辆停车场未按照规定期限搬迁或者撤销的,由道路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强制搬迁或者撤销,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利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工作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侮辱、殴打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或者阻挠其执行公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八条罚款使用的票据和罚款的处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市人民政府过去发布的规章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一条本办法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3年11月10日发布和1998年1月4日修订的《哈尔滨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哈尔滨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
(2009年7月30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9月10
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保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和《黑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经依法登记的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伊斯兰教清真寺、天主教教堂、基督教教堂和东 正教教堂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辖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公安、工商、卫生、文化、城乡规划、房产住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 的规定取得审批手续。
非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第六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七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 活动。
第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并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组成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二)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宗教的教规、宗教活动场所制定的各项制度;
(三)有一定的宗教学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在信教公民中具有一定的威望。
第九条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和收入由该场所组织管理 和使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占有、挪用或者无偿调用。
第十条在宗教活动场所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售宗教用品、宗教艺术品和宗教出版物。
第十一条在宗教活动场所周边20米以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应当尊重有关宗教的信仰和传统风俗习惯。
在宗教活动场所周边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 不得产生过大音量干扰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
第十二条任何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尊重宗教习俗,遵守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的捐献,但不得强迫或者摊派。
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宗教性的捐献。
第十四条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 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与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
捐赠人捐赠财产兴建宗教活动场所工程项目,应当与宗教活 动场所订立捐赠协议,对捐赠的资金数量、物资质量以及捐赠用途等作出约定。
第十五条宗教活动场所对其管理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建筑、园林,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管理保护工作,并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十六条因城市规划或者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宗教活动 场所的房屋、构筑物的,拆迁人应当与该宗教活动场所协商,并征求有关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拟拆迁的房屋、构筑物属于保护建筑或者文物的,还应征得城乡规划部门或者文物部门的同意。经各方协商同意拆迁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的房屋、构筑物予以重建,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被拆迁房屋、构筑物的市场评估价格予以补偿。
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构筑物被拆迁后异地重建的,其选址 应当方便信教公民参加宗教活动。
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构筑物被拆迁后获得的补偿应当用于 宗教活动场所的自身建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
第十七条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第十八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人员、档案、财务、会计、治安、消防、卫生防疫、文物保护当外事接待等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户籍管理规定,及时申报办理本场所常住人员和暂住人员的户口登记,接受户籍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擅自留宿境外人员和不明身份的人员。
第二十条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的有关财务、会计、税 收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所在地的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告上一的财务收支情况和接 受、使用捐赠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
第二十一条宗教教职人员担任或者离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 教职,经本宗教的宗教团体同意后10日内,由该宗教活动场所报市或者区、县、(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符合参加本市社会保障基本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险。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宗教活动场所周边组织娱乐、集会活动,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干扰宗教活 动场所宗教活动的,由公安部门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 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工作中滥用 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9年9月10日起施行。
第五篇:哈尔滨市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
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
哈政办发〔2011〕10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哈尔滨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哈尔滨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直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处置(以下简称“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的行为。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的国有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的资产,须待权属界定明确后予以处置。
事业单位提出处置被设置为担保物的资产,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规定。
第二章 资产处置方式和范围
第六条 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对外捐赠、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一)无偿调拨(划转),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资产占有、使用权的处置行为。
(二)出售、出让、转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以有偿方式变更其占有、使用的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的处置行为。
(三)置换,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或企业、自然人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交换的处置行为,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四)对外捐赠,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予合法受赠人的行为。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五)报废,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六)报损,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发生盘亏、呆账、非正常损失等,按照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七)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对确认形成损失的货币性资产进行核销的处置行为。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
(一)闲置或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二)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且不适合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三)没有规定使用年限或未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经技术鉴定确需报废的固定资产。
(四)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占有、使用权变更的资产。
(五)盘亏、毁损、货币性资产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及其他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六)需要转让、核销或注销的商标、商誉、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
(七)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
(八)因城市、单位规划改造需拆迁的房屋构筑物资产。
(九)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三章 资产处置的权限和程序
第八条 资产处置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市财政局和市直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审批管理制度,重大国有资产处置需报市政府批准。具体按照以下权限进行:
(一)市直主管部门审批权限:单项资产原值(不含土地、车辆、房屋及建筑物)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
(二)市财政局审批权限:单项资产原值在5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以及500万元以下的土地、房屋及建筑物。
(三)市政府审批权限:属于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
行政事业单位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是指:处置单项资产原值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的,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专用设备除外;转让股权(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或向非国有方转让股权(产权);其他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
(四)跨部门和跨级次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由划出方主管部门报市财政局审批。
第九条 资产处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向市直主管部门或市财政局提出申请,并附相关材料。
(二)市直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提交的申报处置材料进行合理性、真实性审核后,对权限内的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批,并将《哈尔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核准单》报市财政局备案;对权限外的资产处置事项报送市财政局审批。无主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报送市财政局审批。
(三)市财政局对市直主管部门报送的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批。
(四)属于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报批,应由主管部门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市财政局依据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对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提出初审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五)市直主管部门或市财政局接到申请,以及必备的文件、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情况复杂或重大处置项目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六)市财政局或市直主管部门出具的《哈尔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核准单》或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文件,既是财政部门安排行政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产权变动的依据和调整相关资产、资金账目的原始凭证。资产处置审批后,相关单位应在30个工作日内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
(七)对经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采取账销案存的管理办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仍有追偿的权利和义务。
(八)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或者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取得财政部门印(监)制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受赠方所在地城镇街道、农村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
(九)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与置换应当采取公开拍卖、挂牌出售、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处置前须经市财政局公开招标确认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所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在交易过程中,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值10%以上的,应当暂停交易,经市财政局核准后方可再次交易。
第四章 资产处置需提交的材料
第十条 单位申请资产处置,除应填报《哈尔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核准单》和申请报告外,还应按照处置类别分别提交相关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须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拟无偿调拨(划转)资产的原始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影印件,影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2.政府或有关部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以及资产调剂的批准文件。
3.撤销、合并、分立、隶属关系变更单位的资产清查表。
4.拟划转资产清册,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和单价等内容。
5.其他相关材料。
(二)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须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拟处置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影印件,影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2.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方案。方案应包括拟出售、出让、转让资产的基本情况,出售、出让、转让的原因、方式,买方的基本情况,具体负责的部门和人员。
3.资产评估报告及资产评估备案表。
4.出售、出让、转让意向性协议。协议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双方单位名称,出售、出让、转让方式、价格、价款支付时间、涉及的有关税费分担、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违约责任、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等。
5.其他相关材料。
(三)置换国有资产,须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拟置换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影印件,影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2.对方单位或企业、自然人出具的置换资产基本情况说明,如资产名称、数量、账面价值、购置日期、使用情况,是否拥有产权,是否存在权属纠纷或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3.双方拟置换资产的权属证明材料。
4.意向性置换协议。
5.资产评估报告及资产评估备案表。
6.对方单位为企业的,须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7.其他相关材料。
(四)报废国有资产,须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拟报废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影印件,影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2.报废资产明细表。应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账面价值、购置日期、规格等内容。
3.报废汽车的,须提交机动车行驶证和定编证影印件,影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4.报废房产的,须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危房鉴定或建设项目拆迁立项文件,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以及拟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
5.报废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的,须提交专业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报告。
6.未达到使用年限或报废标准单台(件)原始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设备,应由市直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3人以上(含3人),对拟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出具鉴定材料;报废单台(件)原始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由单位组成鉴定小组进行技术鉴定,并由鉴定小组出具鉴定材料。
7.其他相关材料。
(五)对外捐赠资产应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拟捐赠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影印件,影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2.捐赠单位关于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来源说明等。
3.捐赠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捐赠事由、捐赠对象、捐赠方式、捐赠责任人,捐赠财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和金额等,以及捐赠交接程序。
4.捐赠单位审议、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会议文件。
5.意向性捐赠协议。
6.其他相关材料。
(六)国有资产报损须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拟报损资产原始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工程决算副本等)及相关明细账页的影印件,影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2.盘亏或非正常损失资产明细表。明细表应包括资产的名称、数量、账面价值、购置日期、规格等内容。
3.资产盘亏或损失的情况说明和有关证明材料。
4.造成资产非正常损失的责任事故鉴定材料。
5.对承担资产非正常损失责任人员的处理文件以及保险公司的赔付文件。
6.其他相关材料。
(七)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须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1.被投资、担保(抵押)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2.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死账的情况说明书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3.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须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4.其他相关材料。
(八)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须提交下列文件材料:
1.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2.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3.涉及诉讼的,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4.其他相关材料。
第五章 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十一条 资产处置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等。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市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上缴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资产处置收入5个工作日内,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报送资产处置收入及应扣除相关税费的金额,市财政局或市直主管部门3个工作日内确认上缴金额,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黑龙江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在3个工作日内上缴市财政。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直主管部门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管理制度,纠正和制止资产处置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十五条 市财政局、市直主管部门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擅自处置、串通作弊、截留收入等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罚、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区、县(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地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哈尔滨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哈财行资〔2010〕376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财政 国有资产△ 办法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