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

时间:2019-05-14 05: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

第一篇: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

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课题组

一.龙岩市低收入群体的现状

1.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

低收入群体是一个比较意义上的概念,指相对于一般水平,收入处于较低层的居民家庭,由贫困人口及贫困边缘人口组成,其主体是贫困人口,同时包括初步解决温饱、但基础还不稳固随时可能返贫的贫困边缘人口。划分低收入标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1)绝对值法。将总体平均收入的1/2或1/3定为低收入线。(2)比例法。将住户按人均收入从低到高排序,把那些处于最低层的5%、10%或20%的居民家庭定义为低收入户。(3)贫困线拓展法。将贫困线按一定比例扩大,例如扩大到115%、125%、135%或150%等。(4)日美元标准。世界银行提出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各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出本国贫困标准。

目前,我国对低收入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标准,综合考虑各种划分标准,结合民政工作职能,本调研报告以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划分低收入群体的标准,对收入低于保障线的城乡困难群体进行分析研究。

2.龙岩市低收入人口的规模及分布

(1)城市方面:2007年末,全市有城市低保对象17421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2.03%。从地域分布和占当地非农业人口的比例看:新罗区4019人,占1.3 %;永定县2539人,占2.5%;上杭县1581人,占1.8%;武平县2519人,占3.5%;长汀县3884人,占2.7%;连城县1257人,占2.5%;漳平市1622人,占1.9%。按低保家庭成员分类,在职职工623人,占3.6%;离岗人员4010人,占23.0%;离退休人员272人,占1.6%;失业人员7636人,占43.8%;“三无”人员1105人,占6.3%;其它人员3775人,占21.7%。按保障对象所在单位性质划分,国有企业职工7364人,占42.3%;集体企业职工4208人,占24.1%;其它人员5849人,占33.6%。从行业分布看,低收入群体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些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相对而言,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的行业中,就业的比重明显偏低。

(2)农村方面:2007年末,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0.96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4%。从地域分布和占当地农业人口的比例看:新罗区4613人,占2.8%;永定县18656人,占5.1%;上杭县18591人,占4.7%;武平县16808人,占5.7%;长汀县19957人,占5.7%;连城县22712人,占8.2%;漳平市8318人,占4.5%。从致贫原因看:五保对象11574人,占10.6%;因残致贫家庭22113人,占20.2%;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家庭23918人,占21.8%;因病致贫家庭25686人,占23.4%;因灾致贫家庭15258人,占13.9%;其它原因致贫家庭11106人,占10.1%。

3.龙岩市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特征

特征之一:规模逐年下降。在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的前提下,全市低保对象规模呈逐年缩小趋势。2004年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3.48万人,2005年为13.17万人,2006年为12.85万人,2007年,在城乡低保标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人数为12.71万人,目前又降至12.6万人。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规模变化的基本趋势。

特征之二:收入明显提高。我市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收入提高幅度较大,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最低收入居民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年为3303.8元,2005年为3457.0元,2006年为4721.4元,2007年为4579.6元。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的主流,是研究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必须把握的基本观点。

特征之三:收入增长偏缓。与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相比,低收入群体增长偏缓。从增长率上看,2004—2007年4年间,城镇最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1.39倍,年均递增11.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1.38倍,年均递增11.4%,两者基本持平。但从增加值上看,城镇最低收入组增加了1275.8元,而全市平均水平增加了3897.8元,是前者的3.06倍。特别是2007年,我市城镇最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负增长,与上年相比,减幅3.0%,而同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2%。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的突出点,也是分析研究的重点。

特征之四:生活质量较低。由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有限,微薄的收入基本用于日常生活支出,满足生存需求特征显著,恩格尔系数较高。2007年,我市1000元以下收入组农户人均消费支出2190元,仅为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3911元的56%;城镇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3940.4元,仅为全市城镇居民平均水平10155元的38.8%,恩格尔系数高达59.08 %,比全市城镇平均水平36.05%高出23.0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低收入群体收入状况的直接表现。

4.龙岩市社会救助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龙岩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把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体制,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初步建立了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专项救助相配套,以应急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全市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1)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成效

一是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我市1998年启动城市低保工作,经历了全面推进、扩大保障面、稳步发展三个阶段,2002年以来持续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标准原则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3%~40%之间确定,做到既能保障城市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有利于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各地现行保障标准在160—210元/人.月之间。2007年下半年以来,针对副食品价格上涨和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龙岩市采取发放临时补贴、提高补助水平等措施积极应对,较好地保证了城市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的基本生活。2008年9月份,全市发放城市低保金214.78万元,人均月补助123元,比2007年6月全市平均补助额66.7元增长56.3元,比增84.4%。二是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从2004年1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和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7个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统一按照省定标准执行,2004—2006年,按照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1000元确定(即每人每月83元),从2007年起提高到1200元(即每人每月100元)。目前,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08543人(含五保对象11711人);2008年1—9月发放保障金(不含五保供养金)4749.04万元,9月份人均补助60.8元。

三是农村五保供养扎实推进。我省(市)在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时将五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给予全额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今年初,龙岩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五保供养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目前,各地集中供养标准在170—300元/人.月之间,分散供养标准在130—150元/人.月之间。全市11711名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其中集中供养1752人,分散供养9959人;2008年1—9月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552.2万元,人均月供养水平148.2元。

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实施。2005年启动农村医疗救助试点,2007年启动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到2008年全市全面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和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农村救助对象为:农村低保对象(含五保对象)、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2005年以来,全市共有7766人(次)享受农村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402.78万元,人均救助518.6元。城市医疗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含革命“五老”人员)、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三无”人员。2007年以来,全市共有81人(次)享受城市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2.63万元,人均救助1560元。

五是其他专项救助有序建立。为帮助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其他方面的特殊困难,推动社会救助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民政部门协同有关部门建立了住房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充实了社会救助的内容,使广大特殊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保障。六是创新实施农房统一保险。从2006年起,龙岩市全面实施农民房屋统一保险制度,由政府全额出资为所有农村住户的房屋进行统一保险,同年8月在福建全省推广。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06年全市统保时为3000元,全省统保后提高到5000元,2008年起又提高到10000元。据统计,2006年至今,全市共理赔16834起,向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770.33万元。农房统保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提高了灾民自救能力。(2)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各专项救助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救助资源综合效能的发挥。因此,必须衔接整合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效能。此外,对低保边缘家庭的救助政策缺失,又形成了新的不公平。

二是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现行体制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仅增大了相互协调的任务和难度,影响了救助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救助资源重复和浪费。

三是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救助工作的法律基础薄弱,制度不够健全,在一些方面责任还不明确,职能还有交叉,工作缺乏衔接,问责和激励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工作的整体合力不强。基层网络平台薄弱,救助机构不健全、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力量薄弱、设施简陋等问题日益突现,影响了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四是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社会救助投入占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过小,一些地方财政存在列而少支、列而不支、拨付迟滞现象;另一方面社会捐助资金少之又少。

二.低收入群体成因分析

低收入群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我们主要通过内部、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分析,来寻求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措施。1.内部因素——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共性因素

低收入家庭人口负担、素质的差异,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造成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

一是家庭人口多,负担系数高。低收入户在劳动力上虽有“量”的优势,但“质”的劣势更为突出。据2007年全市49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组家庭户均人口数5人,比全部样本户均人口4.01人多了0.99人;平均每户整半劳动力3人,略高于全部样本的2.69人,但其平均每一劳力负担人口为1.7人,比全部样本的1.49人高出0.21人。据2007年全市360户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0%最低收入组家庭户均人口数3.48人,比全部样本户均人口数3.15人多了0.33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2.17人,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为1.66人,比中等收入家庭负担人数0.92人高出0.74人。而5%贫困家庭户均人口数3.22人,比全部样本户均人口数3.15人多了0.07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2.45人,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为3.18人,比中等收入家庭负担人数0.92人高出2.26人。同时,低收入家庭成员中老人、儿童比例偏高,家庭教育及赡养负担较重。据统计,在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达24.1%,比全市农村60岁以上人口比重高了9.23个百分点。

二是劳动力素质低,从业能力弱。劳动力素质与收入密切相关,可以说劳动力素质的差距是贫富差距的核心。低收入家庭成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竞争优势,导致其就业难度大且收入不稳定,就业难、就业率低严重影响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使低收入家庭陷入了“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少→从业能力弱→贫穷”的恶性循环。

三是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能力弱。突出表现在思想落后、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事物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一些企业职工认为自己为企业工作了多年,不愿也不想离开企业进入市场寻找工作,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农民对新观念、新技术和致富信息接受慢,缺乏劳动致富的信心和积极进取的勇气。

四是因病、因残等致贫。据统计,龙岩市农村低保对象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人数占43.6%,这些家庭部分成员长期患病,医疗费用不断累积,债务居高不下,而其他家庭成员则长期陷入照顾护理,均呈现出疲惫不堪、无能为力的状态,更不用说腾出精力去创造条件来改善家庭环境,摆脱困境了。

2.外部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别,因此,造成城乡低收入群体致贫的原因也完全不同,本文分别作分析。(1)农村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因素制约低收入群体增收。龙岩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林地多,耕地和平地少,人均耕地0.85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1.2%。受山区地理环境偏僻、交通不便,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劳动就业机会少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对耕地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大多数低收入农户只能在本乡本土从事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寻找新的致富门路难度很大,收入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我市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市农村低保对象中因灾致贫家庭人口占总数的13.9%。

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生产实际用工量大量减少与农村劳动力供给量的增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消除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使农业中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然而,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一方面,城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低收入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他们的择业能力;另一方面乡村企业由于面临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变弱。在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压力下,土地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甚至下降,非农产业收入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的加大,低素质劳动力首当其冲,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是社会转型期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不利因素增多,影响程度加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收入分配。市场机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拉开了收入差距,扩大了社会差异。市场机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作用,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按个人资源禀赋进行分配体现出来。在目前状况下,农村低收入群体在获得资源禀赋的机会和条件上明显处于劣势,一些不利于低收入群体的因素增多、影响程度加深。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需要资金,农户普遍存在贷款难,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经难以与当今的大生产、大市场相适应,不仅无规模效益,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所有这些对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社会经济基本特征决定了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与形势发展变化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增收难度更加凸显。(2)城市方面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变的重要转型期,表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社会资源重新配臵、社会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社会资源分配由政府决定,社会资源的平均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或单位对个人的经济和就业作用逐步减弱,社会资源的获得受制于个人及家庭因素大大增加。城市低保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人:一是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离岗职工;二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三是“体制外”人员,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进行资本重组、股份制改造、拍卖、租赁甚至破产等。在各种形式的改革中,企业都将“减员增效”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使相当一部分年龄大、技术差、文化低的劳动者下岗分流,特别是“4050”人员下岗后的处境比较困难,容易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1.1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

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已逐步步入了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资金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加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高科技含量增加,这对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一线工人来说,难以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生产,被作为“分流”对象也在所难免。同时自动化的生产线使一线工人大大减少,在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减少了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机会。

三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收入分配形式也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转变,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那些缺资金、无技术,仅凭体力吃饭的劳动者便容易成为社会的低收入群体。

四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教育、医疗的过分市场化,以及住房的商品化,更是加重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而养老、失业、医疗等各种保障措施的建立滞后,使低收入群体失去了保护伞。

五是物价上涨使城镇居民多支出,这部分开支对高收入群体来说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但对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家庭来说,本来维持基本生活尚属勉强,由于物价的上涨,加重生活负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一部分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六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社会转移分配制度的建设在我国还没有及时跟上,大量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现象的产生,形成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拉开的局面,客观上加大了低收入群体的困难程度。

三.低收入群体保护的对策思路及建议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阶段,新的形势对做好低收入群体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护好低收入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造血”,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做好新形势下的低收入群体保护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为民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低收入群体工作,不断提升“造血”能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1)要以宽广视野谋划低收入群体增收。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贫困,其实质就是发展慢。因此,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西建设、支持老区发展三大历史机遇,按照“四求先行”实践方向,围绕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把促进社会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紧紧围绕增收这个中心,着力激活内在发展动力这个根本,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提高收入水平,减少贫困群体,使低收入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2)全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龙岩是传统农业大市,加快工业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落后、赶超先进地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一要积极创办工业园区,按照大项目进经济开发区、小项目进乡镇工业集中区的要求,立足实际,通过创办各类工业小区,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和乡村工业,实现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率“双赢”。二要大力推广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做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三来一加”模式,充分发挥农村闲臵劳动力资源优势,使广大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做到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两不误,以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一些适于农村经营发展的小项目进乡村,鼓励外来资金项目进入农村,参与或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为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拓宽渠道。(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流动。要跳出传统“三农”界限,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增收项目,拉长和加粗农业产业链条,放大增值环节,扩大增收渠道。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策划,加快以一村一品、几村一业、一乡一业规模化发展为思路的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要继续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倡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家禽养殖,力所能及地开辟增收项目,确保低收入户在产业化经营中直接收益。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组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实现强强联合、强弱合作、弱弱相助,形成“聚合”效应,增强贫困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

(4)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群体整体素质。实行扶持、扶技和扶智相结合,高度重视劳动技能培训,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都能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脱贫致富能力。要继续抓好劳动力资源开发,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促脱贫,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要落实培训优惠扶持政策,采取“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在全市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岗前熟练工”、“绿色证书”、“自主创业”四大培训工程,把引导性培训与技工培训,吸引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与自主创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与核心农户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不同农村劳动力需要的培训方式,免费帮助贫困农户子女学会一门以上实用技术。要加快建立健全劳务信息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劳务市场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劳务输出管理服务体系,扩大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外部增收空间。

(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扩大低收入群体就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将逐渐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特点,要把增加社区就业岗位,如家庭服务、社区保安、生活护理和修理维护等工作作为低收入群体新的就业渠道;二是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从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多渠道兴办规范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定期提供各种快捷、方便的就业信息,加强对低收入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等多方面,尽可能地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继续认真落实好现有的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讲求实效,提高针对性,凡享受低保的人员,自主创业可以享受税费减免等有关优惠政策,帮助低收入群体走出贫困;四要建立和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主要采取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政策措施,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他们再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形成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公正和谐的就业环境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6)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帮扶实效。要对低收入群体致贫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分类,然后从发展的角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区别对待,分类扶持,提高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效率。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条件。要加大移民开发力度,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使贫困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支农惠农政策要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各项富民工程、科技项目,应优先考虑低收入家庭,确保资金到位、技术到位,让低收入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二要抓好挂钩帮扶工作。建立部门、干部,农村能人、大户挂钩帮扶制度,推行扶贫到户的方法,采取“专家会诊”的方式,逐户帮助低收入家庭确定致富项目,做到长、中、短相结合。要推广“小额联保贷款”,不断提高贷款规模,适当增加农户贷款金额,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

2.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着力“输血”,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权益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是保护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安全阀”,也是维护其社会可承受能力的底线,它始终是政府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的基础和依托。

(1)加强制度衔接配套,增强救助整体功能。要加强“三个衔接配套”:一是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并注意建立和完善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着力解决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特殊生活困难。二是社会救助与其它民生保障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配套,适当保持距离,形成梯次保障结构。三是城乡社会救助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在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基础上,适时加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统筹力度,着力推动城乡社会救助事业的协调发展;密切关注户籍制度改革、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对社会救助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的救助措施和办法。通过加强这“三个衔接配套”,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政策、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服务管理网络等环节的互联、互动、互补,增强整体功能,发挥“两个作用”,即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既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好地解决社会成员的特殊困难;又要有利于促进救助对象积极就业、发展生产、自立自强,在政府和社会扶助下通过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2)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救助资源。针对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理顺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归口管理(民政牵头或协调)、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一要健全领导机构。各级政府都要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委员会,并确立其权威和领导地位,明确协调委员会的职能,确定重大事务上会制度。全局性的社会救助工作,如何分工负责,具体怎么做,都由社会救助工作协调委员会集体会议决定后实施。二要统筹社会救助管理。明确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中的综合协调职能,整合政府资源,将各部门的救助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使救助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产生的作用实现最大化。三是要加快慈善事业发展。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社会救助工作。

(3)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规范操作。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操作环节”。要严格执行救助的申请、调查、评议、审核、审批、公示等程序,保证救助对象评定和救助数额确定的民主和公正。二是“管理环节”。要制定和完善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管好、用好、发好救助款物。特别要加强对基层管理,加强基层力量,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保证救助制度有效落实。三是“监督环节”。要切实加强内部行政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监督,高度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四是“考评环节”。要建立对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的工作制度,力争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部门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和落实相关的奖励制和问责制。

(4)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逐步加大财政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投入,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对于经常性救助项目,财政应当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投入比例,实行刚性约束。建议参照困难群体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确定财政投入总数占总可用财力的比例;对于临时性救助项目,建议结合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及时安排。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拓宽救助帮困资金的筹措渠道,建议对捐赠、资助社会救助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及个人,在税收政策上进一步给予优惠,多渠道、多层次壮大救助资金,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5)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完善服务工作网络。一是要加强乡镇(街道)民政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建议按街道和乡、镇辖区救助对象的一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办事。二是要在城乡基层社区设臵社会救助服务岗位,由社会工作者应聘上岗,政府按岗位需要购买服务。三是要落实基层工作运转经费,建立按上年度低保支出总额或按低保对象人数的一定比例安排工作经费的机制,确保有钱办事。

第二篇: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中国60岁的老年人已达1.44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国的公共问题。在假期,我回到家乡青岛平度市,对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认识到了家乡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增进了我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认识及家乡的老人们现今的生活水平及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我脑海中一直好像都离我们好远,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直到在前不久看到了一则报道:按照国际标准,我国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型社会。才发现我们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而在2004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

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人96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进一步超过了老年型的标准,呈现了老人基数大,地区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点。

我的家乡平度也和全国一样,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27多万,并在以年均3.34%的速度增长。一些资料显示,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实际入住率只有0.86%。可见,为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现状的养老方式,是亟待解决的。

二、实践方法及途径

采访:对李园街道办事处随机慰问五户空巢老人,并到民生康养老院采访老人。

三、实践过程

(一)慰问空巢老人

2月12日,我和几位同学先慰问了五户空巢老人,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平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李园街道办事处里还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的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位老人还在家门口收拾卫生,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

目前李园街道办事处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二)养老院之行

“爷爷,我来探望您啦!”2月14日下午,原本寂静的平度市民生康养老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们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生活必需品。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们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目前养老院的老人们,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我们的到来给老人们增添了欢乐,让老人们拥有了倾诉、聊天的对象。

此次来到民生康养老院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四、总结与感想

社会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深入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与老人们对话。我们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的心的交流。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人生总是一笑而过,但从他们的言语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老人们其实不需要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们最需要的是晚辈对他们的孝敬,是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我们现在追求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和谐。老人,特别是敬老院的老人和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们,作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社会应该有责任承当孝敬那些老人的义务,使他们有一个温馨祥和的晚年。那些老人的微笑就是和谐,那些老人的幸福就是和谐。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关注并最大限度地帮助老人们。本次调查让我看到了平度市在对待孤寡老人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做出的措施还是不错的,如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态度,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等等许多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这代表着我国在面对现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方面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是调查结束后,我在网上寻查资料时又发现了一些对敬老院一些不好的反映,说明虽然平度在这个方面做的不错,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希望以后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在对待“我国老年人现状”的这个社会问题上能更加

关心并及早作出对此方面的相应措施,搞好老年人医疗保健事业,并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发扬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使老年人生活过得更加丰富精彩!有时候我在想,当我年老之后,若腿脚还灵活,或许对家人对社会还是有些价值;若腿脚不便了,那将如何呢?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或是一个科学家之类的有思想、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人,那么即使我腿脚不便了,但思想还在,科学知识没丢,也还能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倘若连思想、科学知识也不在了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去想,因为如此一想,人老了,腿脚不便了,思 想含糊了,仿佛就成了社会的负担,就会拖累社会。如此的话,人老了岂不就成了罪过了。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能逃得过呢?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 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 都有这方面的楷模,如《二十四孝》里孝感动天的虞舜,卧冰求鲤的王祥,尝粪 忧心的庚黔娄等。其实作父母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 乎什么金山银山,他们只希望儿女生活美满,能常伴在他们左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的,这样,他们就满足了。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 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 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如此一来,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其实儿女众多,因为所有关心他们的晚辈都是他们的儿女,因为社会把他们当成 了父亲母亲!艳阳普照,光载千秋,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展望新的时代,共青团将成为青年习文练武的大学校,锤炼自我的大熔炉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让我们在党的正确指引下,在学校党支部、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 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徐巧妮车辆101

第三篇: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1

在为期三十天的假期中,我先后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的几所老年公寓,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病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市和水磨沟区的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与老人进行访谈,进行资料整理等方式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枢纽,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全市现辖7区1县,拥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等49个民族。总人口208。2万人,是个远离内地其他城市的大城市。

它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不同,受到了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人口、宗教等因素的制约。相较于内地其他相同规模的大城市,我的家乡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家乡在发展,在变化。新一代的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其独立消费的能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固守“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消费观念。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费用。老年市场的服务需求也将随之不断的增大,可以说这个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此次回乡调查,通过走访及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家乡的老龄产业服务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养老院的发现现状来说,就有以下几方面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一:养老服务机构单一,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一个有着20多万老龄人口的城市里,只有19家养老院,且鱼龙混杂。民政局公布的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的年检结果显示,其中只有16家机构被认定为养老“正规军”。公办企业两家,公办民营机构四家,其余为民办机构。按照全国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计算,这些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入住的需求,有大量的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先现今都找不到合适的住所,这样的现象数见不鲜。

二:老年公寓分布不合理,民营机构举步维艰。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新疆民政厅老年公寓,在那里。我看到了全院近一百多张床位几乎全部都有人住。在这里,我从一位姓张的老人那里知道:张爷爷已经73岁高龄了,前几年张爷爷的老伴离开了人世,而家里也什么人也没有。所以,就入住了养老院。可是,在住之前,光是等床位,就足足等了三个月。随后,我向院里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童主任告诉我,现在全院的136张床位已经全部住满。而在20xx年来报道的老人已经超过了200多人。许多老人还在不同的地方等着入住。与此相比的位于市郊安宁渠的一所民营老年公寓,在那里的50多个床位只住了8个老人。经过一些资料的显示,由于历史原因,乌鲁木齐市老年公寓分布不合理,老城区养老设施需求量大,而养老公寓少。偏远城区需求量小,而新建老年公寓多。一些民办公寓由于建在离市中心较偏远的地方,社会认知度较差,交通不便,影响了老人入住。而在市里,民办养老机构并不能在房屋建设、用地、征税以及天然气、煤气、暖气费等相关费用上有太多的优惠政策。其次,在和一些老人及家属的交谈过程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公办养老院比较正规,收费合理,入住放心。”对民办公寓还有戒备的心理,所以,他们宁愿在家等公办公寓的床位也不愿意入住民办的养老机构。加之,一些民办公寓的收费并不合理,影响了老人们的入住积极性。由于民办老年公寓入住条件低,投资大,大多负载累累,经营举步维艰。

三:针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机构较少,护理条件令人忧。

在上网看相关资料的同时,这样的一所养老院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位于我家所在区域的爱心老年偏瘫护理中心。它主要以生活困难、无人照顾的偏瘫老人为服务对象,整个公寓都是为老人的生活起居而精心建造,有专门的轮椅通道,由于一些原因,我没有身临其境去感知,通过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感受到这样的一所兼有医疗服务的机构受到了公众的青睐。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病医院做护士的小姨的.聊天中,我读到了一些信息另一方面的意义。就医难、看病贵是现在公众多普遍反映的问题。那么,一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的医疗费用将成为家庭的大包袱。一个很简单的事例,现在,许多大的医院都不再使用尿布,而是改用了一次性的尿片。这样,无疑增加了看病的成本。因此,在我小姨所在的医院,许多病人家属都表示,对于医院这样的举措,他们不能接受,特别是一些医院里的常驻户更是有苦难言,唯有联系一些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减小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无奈,市里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少得可怜且常年爆满。这样的状况,医院里同样有难言之隐。护工的常年缺失,加剧了护理的难度。而作为公共事业及健康事业的人力资本保障,国内现今的护理人员培养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其次,受到环境的影响,人们对于护理人员这个职位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学历低、薪酬少,劳动量大,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缺少也阻碍了养老院构筑医疗体系的进程。就我看来。除了人力资本,设施、地理环境、资金等方面的因素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毕竟,具有福利性质的医疗机构不是如此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的。

政府意识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促进并保障着我市养老服务也的发展。20xx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转发自治区老龄委办公室和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xx〕157号中指出,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认真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鼓励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这些政策无疑对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我回家乡的前不久,在我们水磨沟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有了一项关于此方面的提案。就是将位于水磨沟区七道弯路50号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遗留的旧址改建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养老院。这里原先是一所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的省级综合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首批评审认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20xx年,该院迁址。而遗留下的原先的院址里设置病床600张,有较为优越的硬件设施。而医科大学所培养的专业护理人员成为了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后备军。我区的人大代表在征求了民意之后,将此作为一个提案想上一级的部门进行了反映,为民众解决了一些切身的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2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泛称,是最具破坏力的大型天气系统,同时也是浙江沿海地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温州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他们生活环境差,租住的房屋很容易被风刮倒,并且他们中很多人缺乏台风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初来温州的外来务工人员,这种缺乏体现得非常明显,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为了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能更好地了解台风,在台风来临之时能更好地做好预防措施,以便减少一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并且在一些周边的乡村住着一些孤寡老人,他们的房屋相对也比较破旧,台风来时非常危险。

所以我们中国计量学院阳光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八人来到了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的浙江省最南端——苍南县。那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那里外来人口众多,同时是台风登陆的频发地。

在那我们主要的活动人群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一些周边村里居住着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对外来务工人员:一方面,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更深入的了解台风来袭时他们的预防急救情况生活情况怎么样,及他们对防台抗台知识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做了防台抗台相关知识的宣传单,让一些没经历过台风的外来的`务工人员对防台、抗台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意识,在台风来临之时能更好的抵御台风,减少一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一些已经经历过台风的人从中找到更好的防台抗台方法。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一些孤寡老人等在台风来袭时的生活情况怎么样,政府怎么安排。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外来务工人员和孤寡老等弱势群体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能得到更多的温暖。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防台抗台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对抗台风。

活动中我们走访了钱库镇上中国最大的箱包市场、调查镇上蹬三轮车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苍南县水利局超强台风的实战演习、拜访了钱库镇周边乡村的孤寡老人住所、去苍南县最大的集团中国.宇宙家纺有限公司进行了防台抗台知识宣传等。活动中我们总共发了200份调查问卷,并且全部回收。同时我们还发放了我们自己收集的一些比较好的防台抗台知识的宣传单350份。

从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现在苍南县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台风,对于防台抗台的知识十分欠缺。同时他们平时忙于生计,缺乏学习,知识不够,再加上生活环境差,房屋简陋。台风来袭时又有大规模的转移,在缺乏了解的状态下,他们对台风有非常大的恐惧感。同时从他们看见我们宣传单后的喜悦和认真阅读的行为中,也可以侧面体现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渴望和对台风的恐惧。

以下是我们此次行动中总结出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建议

问题

1.外来务工人员台风接触少,对台风不了解

2.弱势群体知识少,防台抗台知识缺乏;

3.弱势群体生活环境差,房屋简陋,易倒塌;

4.当地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并不重视

5.防台过于依赖政府组织,缺乏自救志愿组织

6.乡镇的排水差

7.工厂对工人的宣传不够是使外来务工人员对台风感到非常害怕,同时每年都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建议

1.厂里平时加强宣传防台抗台相关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观看台风来临怎样防救的视频短片;

2.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补助孤寡老人帮助其建造房屋;

3.台风来临时村里自愿组织一些志愿者,在台风来临前帮助当地的一些孤寡老人做一些加固门窗等基本的台风预防工作;

第四篇: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1

在为期三十天的假期中,我先后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的几所老年公寓,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病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市和水磨沟区的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与老人进行访谈,进行资料整理等方式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的枢纽,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全市现辖7区1县,拥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等49个民族。总人口208。2万人,是个远离内地其他城市的大城市。

它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不同,受到了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人口、宗教等因素的制约。相较于内地其他相同规模的大城市,我的家乡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家乡在发展,在变化。新一代的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其独立消费的能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固守“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消费观念。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费用。老年市场的服务需求也将随之不断的增大,可以说这个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此次回乡调查,通过走访及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家乡的老龄产业服务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养老院的发现现状来说,就有以下几方面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一:养老服务机构单一,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一个有着20多万老龄人口的城市里,只有19家养老院,且鱼龙混杂。民政局公布的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的年检结果显示,其中只有16家机构被认定为养老“正规军”。公办企业两家,公办民营机构四家,其余为民办机构。按照全国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计算,这些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入住的需求,有大量的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先现今都找不到合适的住所,这样的现象数见不鲜。

二:老年公寓分布不合理,民营机构举步维艰。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新疆民政厅老年公寓,在那里。我看到了全院近一百多张床位几乎全部都有人住。在这里,我从一位姓张的老人那里知道:张爷爷已经73岁高龄了,前几年张爷爷的老伴离开了人世,而家里也什么人也没有。所以,就入住了养老院。可是,在住之前,光是等床位,就足足等了三个月。随后,我向院里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童主任告诉我,现在全院的136张床位已经全部住满。而在20xx年来报道的老人已经超过了200多人。许多老人还在不同的地方等着入住。与此相比的位于市郊安宁渠的一所民营老年公寓,在那里的50多个床位只住了8个老人。经过一些资料的显示,由于历史原因,乌鲁木齐市老年公寓分布不合理,老城区养老设施需求量大,而养老公寓少。偏远城区需求量小,而新建老年公寓多。一些民办公寓由于建在离市中心较偏远的地方,社会认知度较差,交通不便,影响了老人入住。而在市里,民办养老机构并不能在房屋建设、用地、征税以及天然气、煤气、暖气费等相关费用上有太多的优惠政策。其次,在和一些老人及家属的交谈过程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公办养老院比较正规,收费合理,入住放心。”对民办公寓还有戒备的心理,所以,他们宁愿在家等公办公寓的床位也不愿意入住民办的养老机构。加之,一些民办公寓的收费并不合理,影响了老人们的.入住积极性。由于民办老年公寓入住条件低,投资大,大多负载累累,经营举步维艰。

三:针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机构较少,护理条件令人忧。

在上网看相关资料的同时,这样的一所养老院引起了我的关注。那就是位于我家所在区域的爱心老年偏瘫护理中心。它主要以生活困难、无人照顾的偏瘫老人为服务对象,整个公寓都是为老人的生活起居而精心建造,有专门的轮椅通道,由于一些原因,我没有身临其境去感知,通过媒体的相关报道,可以感受到这样的一所兼有医疗服务的机构受到了公众的青睐。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病医院做护士的小姨的聊天中,我读到了一些信息另一方面的意义。就医难、看病贵是现在公众多普遍反映的问题。那么,一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的医疗费用将成为家庭的大包袱。一个很简单的事例,现在,许多大的医院都不再使用尿布,而是改用了一次性的尿片。这样,无疑增加了看病的成本。因此,在我小姨所在的医院,许多病人家属都表示,对于医院这样的举措,他们不能接受,特别是一些医院里的常驻户更是有苦难言,唯有联系一些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减小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无奈,市里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少得可怜且常年爆满。这样的状况,医院里同样有难言之隐。护工的常年缺失,加剧了护理的难度。而作为公共事业及健康事业的人力资本保障,国内现今的护理人员培养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其次,受到环境的影响,人们对于护理人员这个职位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学历低、薪酬少,劳动量大,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缺少也阻碍了养老院构筑医疗体系的进程。就我看来。除了人力资本,设施、地理环境、资金等方面的因素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毕竟,具有福利性质的医疗机构不是如此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的。

政府意识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促进并保障着我市养老服务也的发展。20xx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转发自治区老龄委办公室和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xx〕157号中指出,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认真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鼓励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这些政策无疑对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我回家乡的前不久,在我们水磨沟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有了一项关于此方面的提案。就是将位于水磨沟区七道弯路50号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遗留的旧址改建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养老院。这里原先是一所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的省级综合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首批评审认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20xx年,该院迁址。而遗留下的原先的院址里设置病床600张,有较为优越的硬件设施。而医科大学所培养的专业护理人员成为了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后备军。我区的人大代表在征求了民意之后,将此作为一个提案想上一级的部门进行了反映,为民众解决了一些切身的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2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泛称,是最具破坏力的大型天气系统,同时也是浙江沿海地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温州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他们生活环境差,租住的房屋很容易被风刮倒,并且他们中很多人缺乏台风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初来温州的外来务工人员,这种缺乏体现得非常明显,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为了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能更好地了解台风,在台风来临之时能更好地做好预防措施,以便减少一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工作尤其重要。并且在一些周边的乡村住着一些孤寡老人,他们的房屋相对也比较破旧,台风来时非常危险。

所以我们中国计量学院阳光之行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八人来到了素有浙江“南大门”之称的浙江省最南端——苍南县。那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一。那里外来人口众多,同时是台风登陆的'频发地。

在那我们主要的活动人群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一些周边村里居住着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对外来务工人员:一方面,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更深入的了解台风来袭时他们的预防急救情况生活情况怎么样,及他们对防台抗台知识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做了防台抗台相关知识的宣传单,让一些没经历过台风的外来的务工人员对防台、抗台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意识,在台风来临之时能更好的抵御台风,减少一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一些已经经历过台风的人从中找到更好的防台抗台方法。同时我们还调查了一些孤寡老人等在台风来袭时的生活情况怎么样,政府怎么安排。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外来务工人员和孤寡老等弱势群体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能得到更多的温暖。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重视防台抗台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对抗台风。

活动中我们走访了钱库镇上中国最大的箱包市场、调查镇上蹬三轮车的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苍南县水利局超强台风的实战演习、拜访了钱库镇周边乡村的孤寡老人住所、去苍南县最大的集团中国.宇宙家纺有限公司进行了防台抗台知识宣传等。活动中我们总共发了200份调查问卷,并且全部回收。同时我们还发放了我们自己收集的一些比较好的防台抗台知识的宣传单350份。

从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现在苍南县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台风,对于防台抗台的知识十分欠缺。同时他们平时忙于生计,缺乏学习,知识不够,再加上生活环境差,房屋简陋。台风来袭时又有大规模的转移,在缺乏了解的状态下,他们对台风有非常大的恐惧感。同时从他们看见我们宣传单后的喜悦和认真阅读的行为中,也可以侧面体现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的渴望和对台风的恐惧。

以下是我们此次行动中总结出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建议

问题

1.外来务工人员台风接触少,对台风不了解

2.弱势群体知识少,防台抗台知识缺乏;

3.弱势群体生活环境差,房屋简陋,易倒塌;

4.当地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并不重视

5.防台过于依赖政府组织,缺乏自救志愿组织

6.乡镇的排水差

7.工厂对工人的宣传不够是使外来务工人员对台风感到非常害怕,同时每年都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建议

1.厂里平时加强宣传防台抗台相关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观看台风来临怎样防救的视频短片;

2.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补助孤寡老人帮助其建造房屋;

3.台风来临时村里自愿组织一些志愿者,在台风来临前帮助当地的一些孤寡老人做一些加固门窗等基本的台风预防工作;

第五篇:关注弱势群体做好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 做好信访工作

——如何在新形势下关注弱势群体保持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中共方城县委群工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日益明显的利益多元化格局,围绕资源分配这一核心问题产生的各种社会不公现象也日趋突出。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来看,还是从法律和文化等角度来看,在社会上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以城乡贫困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者因为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巨大冲击,或者因为自身的政治和行政参与能力不足以及渠道不畅,或者因为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及健康等方面原因,处于一种不利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他们不仅难以过上体面的和有尊严的生活,而且往往很难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这种不利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以及每一位公民必须关心这些人的生存状态,最终通过整体性的制度设计以及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来为这一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一、弱势群体解析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其特征有以下三点:其一,社会弱势群体一般来说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有困难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赖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改变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1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些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

弱势群体由以下6类人员构成:(1)城乡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是构成社会弱势群体的主体部分,一般因收入极低或无收入来源造成,包括传统的城镇“三无”人员、乡村“五保户”以及人均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或乡村贫困线的贫困人口;(2)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失业、下岗人员,(3)残疾人,我县现有残疾人一万六千多人;(4)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志,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之间的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5)老龄与高龄人口,(6)天灾人祸中的困难者,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每年不同程度地遭遇各种自然灾害袭击者达两亿多人次,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意外事故受害者,作为方城而言,每年的交通事故、溺水、火灾等事故也频频发生。

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体制建设的不完备及改革中的不平等导致弱势群体不断增大,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转型期,一切社会资源配臵和重新安排都是以经济资源在社会成员、社会各群体之间的配臵或重新安排为基础的,它是中国目前整个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核心部分或支配力量;(2)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弱势群体,改革开放初期,劳动收入成为人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财富不断地积累在少部分人手中,财富已不同程度地作为生产要素,即资本在发挥作用;(3)社会经济活动中不

同领域的不同分配使弱势群体的产生成为必然,由于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起作用,使市场经济在有效地解决效率的同时,还具有分化生产、经营者的倾向。

二、目前弱势群体形势

我国在外部面临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的严峻环境,同时在内部还不得不承受经济转型期的阵痛。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国家和社会只有高度团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才能确保我们顺利地渡过难关,理顺各种内外部关系,而不是在外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由于内部的不和谐而去自我削弱甚至自我毁灭。一言以蔽之,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信访稳定工作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1.4亿—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就方城而言,全县户籍人口97万人,城乡低保对象4.275万人,残疾人1.615万人。作为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弱势群体问题格外突出:工业企业改制遗留、流通企业改制无政策、城市建设用地及历史欠账、燕山水库涉及的杨楼乡移民等问题。关注弱势群体,搞好信访工作,就目

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方城信访局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法依政策解决群众诉求,坚定不移地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全县各级各部门不断转变工作理念,树牢群众观点,把解决弱势群体合理诉求作为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在“百日老户息访”行动中牢牢抓住解决问题这个核心,按照有理推定的原则和“四个到位”的要求科学合理处理信访事项。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五包”责任人为主体逐案成立专门工作组,重新审视案情,根据案情,由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主持,集体研究,一案一策,对症下药,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对疑难案件采取召开县委信访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各专项工作组、县党政联席会研讨等办法逐级会诊加以解决,对研究的案件形成纪要,督促责任单位限期落实,使有关民生问题的17起弱势群体信访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对问题虽经处理但信访人仍未息诉息访的,在坚持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化解工作的同时,落实“三公开一评查”。为加强案件评查工作,我县成立了由15名县党政领导任主任委员,27名县职能部门“一把手”任副主任委员,108名各阶层专业人士任评查员的案件评查委员会,强化对非访案件、疑难案件、终结案件的评查,促进案件妥善解决,实现案结事了人稳的目标。目前,我县弱势群体信访案件按时办结率保持在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二)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不断创新信访接待工作,着力畅通信访渠道

我县立足实际,不断优化接访方法,提高接处效果,确保弱势群体诉求有地方反映、诉求能及时反映、诉求反映后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一是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县委群工部逐月排出县“四大家”领导接访顺序并提前向社会公示,县委书记、县长每月一次接待群众来访,其它副县级领导轮流接待,保证每天有一名县级领导到县接访中心值班接待群众来访。二是抓好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定期接访制度的落实。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单位“一把手”保证每周接待一次,其他班子成员每月轮流接待。县委群工部采取分包督查、暗访督查、视频网络督查、定期通报等方法,形成上下贯通的接待网络。三是继续坚持分类归口联合接待。我们把群众来访的主要问题归纳为涉法涉诉、土地城建、科教文卫、组织人事、农业农村、工业流通、民政涉军等九大类,根据领导分工实行领导分类接待、部门联合接访、群众对口来访,努力提高接访的针对性。四是建立首接首办责任制。凡领导接待的信访案件,所反映问题是接访领导管辖范围的,由接访领导直接包案,负责到底;非接访领导管辖范围的由接访领导督办。县级接待中心接待案件,坚持每天形成纪要,直报县委书记,书记批示后交办当日接访领导,群工部跟踪督查。这样做,增强了领导责任,提高了接访实效。五是继续推行信访“一线工作法”,推动领导干部下访。六是把信访接待日深化为信访工作日,有访接访,无访说案,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结率和办结满意率,确保有访必接、有接必立、有立必办、有办必果。

(三)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落实保障全县信访工作规范运行

县委群工部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方城实际,建立和完善了

一系列工作制度,包括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制度、定期研究群众工作制度、社会矛盾定期排查调处制度、“一岗双责”制度、阅批群众来信制度、重大案件包案处理制度、“三公开一评查”制度、信访评估制度、信访代理制度、信访救助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工作、推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譬如:我们建立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制度,采取综治、信访、司法三家联动,县乡村例会三级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构建了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把大量的社会矛盾化解在了基层。又如:我们建立的信访评估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严格落实信访评估,从决策环节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去冬今春,在县城老城区吴府街综合拆迁改造工程中,由于较好地实施了信访评估,拆迁500多户没有发生一起县以上上访。再如:我们建立的“三公开一评查”制度,对一些无理缠访老户采取公开告知、公开听证、公开答复、组织评查的办法逐个化解消除,两年来,共组织听证会、评查会20多次,23个信访老户得到彻底化解。

四、工作成效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近两年来,我县通过信访渠道解决弱势群体信访案件458件,共计1458人,结案率100%,满意率95%。通过信访专项救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信访人实施救助,共筹措信访专项救助资金200多万元,对30多起信访个案实施了救助,98%以上的救助对象实现了停访息诉。通过对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关怀、救助,使这一部分人生活稳定,安心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方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载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福建省龙岩市民政局调研报告 - 关注弱势群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弱势群体做好信访工作的调研报告(精)

    关注弱势群体做好信访工作 ——如何在新形势下关注弱势群体保持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中共方城县委群工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

    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实践报告(最终定稿)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中国60岁的老年人已达1.44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

    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实践报告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中国60岁的老年人已达1.44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李家力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关爱他们 2010全国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

    关于通山县青少年弱势群体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山县青少年弱势群体调研报告 共青团通山县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面摸清青少年弱势群体底数,为青少年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科学决......

    法院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群体在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上也产生两极分化,导致一些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缔约能力(交易能力)及诉讼能力(诉......

    关于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的调研报告[★]

    由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如何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就成为国家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谈几点法律保护建议。一、我国弱势群......

    民政局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报告

    民政局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