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5: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

第一篇: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

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

摘要:研究目的:为同行进行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提供参考和交流,丰富、完善对该类业务的审计工作经验。方法:现场测量、现场测量加图纸测量相结合(包含纸质图纸和电子版图纸)。结果:对于委托方:完成了委托方的委托,超越了委托方的期望。对于所里:赢得了第二年审计、评估120万元的大单。结论:该同志经过尝试、摸索的审计方法可行,为同行及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开展井巷专项资产清查、审计、评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金属矿山;专项审计;井巷

有色金属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受到各国、各大矿业巨头、矿山企业、资源类公司的重视,作为开采、提炼有色金属的有色金属矿山,成为他们现实的或潜在的并购目标。在我国,近几年随着资源类企业合并重组活动的日益开展,拥有优质矿山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均成为了它们的目标。双方洽谈的重点是采矿权和储量,而采矿权和储量的连接纽带就是井巷。井巷估价的高低对双方是否成交具有重要影响。鉴于目前的评估原则是:产品销售收入的单价是三年的加权平均单价,而成本费用是时价(现时价格),由此评估的净资产价值一般让资产占有方难以接受,他们强烈要求把最初费用化的井巷资本化,以体现其真实资产价值,于是就有了井巷专项审计的市场。最初为了节税,他们开拓井巷发生的支出一般列入了当期生产成本等成本费用,大部分支出历年都费用化了。现在涉及合资及合作,拟引进战略投资者,初衷发生了改变,委托方及公司认为井巷工程使用年限较长,实际资产被严重低估,要求将该部分资产(原来为抵税而费用化)资本化,以体现公司的真实价值。这就是我们开展本次审计工作的背景和写作本文的缘起。

本次审计工作突破了三大障碍:一是被审计单位之一(甲公司)消极配合,地勘人员有几天不带我们下井,我们自行下井测量,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好在第一次来时我下过井,对主要巷道分布有点印象。二是技术上的障碍,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如何规划、安排工作的开展,确保项目圆满完成。事实证明,我们先根据凭证资料制作井巷明细表,筛选、测试巷道和图纸上巷道的配比关系,然后开展测量工作的思路是可行的。对于丙公司,由于条件受限无法实施全部测量,我们采用现场测量和图纸测量相结合的办法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三是心理上的障碍,蟒蛇洞敢不敢进。

有色金属矿山巷道一般以海拨高度来命名,如480巷道,就是海拨高度为480米的那条巷道。其井巷是一座立体的巷道体系,主要包含主巷道、采掘巷、探矿等。其中,主巷道(常年要用的巷道)主要包括运输巷(日常人员、物资进出的巷道)、运输交汇巷(几条运输巷道交汇而成的巷道)、溜矿井(为缩短运输距离,在运输巷中部、两端开凿的垂直的或倾斜的,矿石从上一层巷道溜到下一层巷道的井形巷道)、运矿巷(可多次使用,运输矿石的巷道)、辅助巷道(如牵引巷道、是把矿车从底层巷道牵引到最上层的巷道,井巷内的发电机室、车场,车场是铺有双轨,矿车可以相向运行的巷道)、通风巷(水平的装有鼓风机,倾斜的连接几层巷道)、人行巷(供矿工、检查人员通行的巷道),主穿脉(沿着主矿脉穿越几条巷道的巷道)、主沿脉(沿着主矿脉开凿的巷道)、斜井、天井、检查井、绞车硐室、配电硐室、躲避硐室、信号硐室等。主巷道数字标准是:一般高1.8米,宽2米(部分宽度为1.6米)以上的是主巷道。而采掘巷、勘探巷则不是主巷道。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某条采掘巷矿石开采完后,在其周围又发现了矿石,则该采掘巷就会被拓宽,供人员进出、运矿多次使用,就成了主巷道,这在下述3家公司中丙公司比较明显。我们审计的三家公司中,有两家是金矿开采企业(甲公司、乙公司),一家是钽铌矿开采企业(丙公司)。井巷专项审计要点有二:首先,作为长期资产,它必须真实存在,故我们需要实地盘点测量确定其长度;其次,其入账成本必须是有账可查。根据这两个要点,我们对三家被审计单位开展了井巷专项审计工作。下面我分别介绍3家公司的审计思路和审计结果。

一、甲公司。证照齐全,正常生产。其特点是矿车由矿工顺着轨道推出。

由于甲公司盘点表是根据14年掘进工程量结算表汇总成的,有些项目当时的名称和井巷中的现在的名称对不上,技术人员也换了几茬,部分项目的编号、命名改变了几次,盘点时难以核对,我们采用核对各条巷道总长度(米数),但这样存在串项的可能,我们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还需要加以剔除。甲公司提供的掘进工程统计表显示:1997年至2011年9月份的14年期间,甲公司开拓的井巷工程共41,008.369米,其中绝大部分列入了成本费用,截至审计基准日2011年4月30日的净值为17,365,143.73元甲公司要求确认为净资产。甲公司没有具体的资本化条件或会计政策,近两年觉得成本费用过高,才将发生的主巷道支出资本化。我们在资料室矿山及井巷分布图上量得主巷道直线距离,根据比例尺换算长度约为11,930米;然后根据主巷道分布情况,记下每一条主巷道的名称、长度、交汇情况,作为下井盘点测量参考。

我们将编制的明细表做成透视表后,根据规格“1.8米*2.0米”的标准筛选汇总,初步符合条件的有7,176.18米,还有4,753米如何筛选出来?我们进行反复的讨论和思索,因为在凭证后附的井巷工程结算表上看不出哪些是主巷道。同事建议以最低价格乘以剩下的长度4,753米来计算剩下主巷道的原值,但是操作起来难点有二:其一最低价如何确定,其二是采用哪几个月份的巷道入账成本,关系到折旧的计算。同事又建议将4,753米算到2008年以前,理由是后2-3年核算稍清楚一些,主要是以前年度核算不清晰,但是计入哪个月份还需进一步考虑。我结合他们的想法,假定在规格为1.8*1.6米的巷道中,长度超过50米的为主巷道,看筛选出来的结果怎么样,结果只有约1千米符合条件;将长度缩短到35米,有4,081米符合条件,主巷道筛选长度缩短到34.5米,有4,614米符合条件,经查看筛选出来的4,614米巷道的明细,基本上符合主巷道的条件。4,614米加上7,176米,合计11,790米,和11,930米差140米,总体合理,思路可行。接下来我们拿着长度为50米的钢卷尺下井测量。钢卷尺用起来很方便,量一次50米。顺利的时候一天可以量出2-3千米,越到后来越难测量,因为从硐口进到里面就有2-3千米,容易找到的巷道已测量完毕,接下来要找那些没对上号的巷道,比较花费时间。

白天测量巷道,晚上我们讨论巷道入账成本,因我们的电子表每一个数据是逐笔分月汇总起来的,利用公式计算折旧比较方便。接下来我们检查在建工程、待摊费用、其他应付款-维简费等科目,若井巷支出计入此类科目的要剔除,避免重复计算。

主巷道总长度基本对上后,我们又将甲公司统计时已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的数字、以及2011年5-9月份新增数字剔除(审计基准日是2011年4月30日),共剔除长度556.9米。剔除前长度11,791.07米,剔除后主巷道长度为11,234.17米,其中截止2011-4-30主巷道长度为10,244.87 米。

除了被水淹的480巷道约460米未找到外,我们基本上测量出了甲公司主巷道的长度10,733.1米,剔除492主巷道300米、斜井11长度300米因灌水无法盘点外,实际盘亏597米,剔除已列入在建工程的18主巷道505米及630主巷道816米,660主巷道160米明细账无入账价值外,本次专项核查确认井巷工程长度为9,852.10米。

通过这次工作,我深刻领会到:何为专业判断?----那就是:运用项目组的集体智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成工作目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到无路可走的地步,不会出现转机!

二、乙公司盘点情况

乙公司靠近城区及旅游景区,只能小规模生产。其矿石运输方式是由柴油机牵引矿车运出。乙公司共有2个矿区,A矿区和B矿区,两个矿区相隔较远。

乙公司总工在电子版图上量出主巷道长度后,打印出盘点清单给我们作为盘点表。

A矿区巷道盘点情况是:

325主巷道,长度和清单基本相符,差异36米系一条通风道上口有较厚淤泥沉积无法盘点。另外我们量得的235、265巷道长度比清单上长,原因主要是2011年5-11月份有新掘进。295巷道在斜井第一层,清单上约有700米长,我们量出在正常使用的巷道长200米,差异500米原因主要是:295巷道北段暂时废弃未用,南段几处被矿石堆积封堵,无法盘点,暂时也未使用。

B矿区盘点情况是:

盘点时在下大雨。因留守人员谣传说硐内有蟒蛇出没,同事脸色都变了,不敢进洞,于是我请项目组其他成员留在外面,我和公司潘师傅进硐盘点。我之所以敢进洞,一是知道动物怕人,二是有潘师傅陪同,也想借此练一练自己打胆量。硐内有近8年未生产,铁轨也拆掉了,没有电灯,量到200米后,我一个人远远地走在前头,在漆黑的巷道内也确实有些害怕,于是和潘师傅商量后改为我们两人一起用步行丈量。我15步刚好走完12米长的水管,步行了250步,约200米,前面还有约30米到头。乙公司申报的主巷道长度为4,968.5米,我们测量的主巷道长度为5,182.88米,剔除2011年5-11月份掘进的主巷道324.3米,本审计期间确认井巷工程长度为4,858.58米。

三、丙公司盘点情况

丙公司生产钽铌矿,其特点是电力牵引矿车。

盘点经过:我们首先对丙公司515主巷道进行了盘点,根据图纸测量长度约为1,719米,实际量得长度为1,747.7米,基本相符。因其矿车为380伏电力牵引,架空线高度约2米左右,外来人员在巷道内极易触及电线,负责井下生产、熟悉巷道情况的只有一人,加上公司对安全有严格要求,丙公司无法安排我们对所有巷道进行盘点。我们经过讨论,确定工作思路为:鉴于该公司巷道比较规则,抽盘的巷道差异极小,采用实地测量和图纸测量相结合来确定巷道长度,经向委托方汇报及向所里请示,工作思路均得到认可。于是我们和公司负责生产的魏付总、徐矿长、吴师傅(负责地质图纸)一起在图纸上测量其他几条巷道的长度,以及沿脉、穿脉、天井、绞车硐室、配电硐室、斜井、躲避硐、配电室、溜井、检查井等的长度。结合实际存在及有账可查的原则,我们最终审定的丙公司主巷道长度为8,538.01米。

对于根据图纸测量的未盘点的(部分巷道已抽检)主巷道595、555、435、495、575长度足够及入账价值真实可靠性,丙公司管理层对我们作出了郑重承诺并对其承担责任。

第二篇:矿山企业文化建设刍议(DOC 4页)

矿山企业文化建设刍议

王本生 梅仕江

来自资料搜索网(www.xiexiebang.com), 海量资料下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的行为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在各类企业中方兴未艾地开展,冶金矿山企业也不例外。近几年来,在冶金矿山企业,请专家学者策划、设计、授课、研讨,在实践中想方设法标新立异,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提法和举措。但是,细细分析观察,目前矿山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有待在实践中加以矫正。

一、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文化建设在矿山企业的发展尚显缓慢且很不平衡。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和具体表现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点:一是望文生义。片面地把企业内部传统的群众文体活动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作秀”。在各种场合大张旗鼓地号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策划过多地依靠少数人“闭门造车”,但最后也仅仅是提出几句口号式的如“勇于奉献、争创一流”所谓企业精神,就认为大功告成,建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了;至于员工,只在需要时发动一下子,参与一阵子。三是重“形”轻“神”。矿山企业往往偏重于外部形象包装和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扩散,却对企业精神提炼不深,结果导致花费了很大精力,却只是流于形式,成为应景之作。四是有花无果。企业文化之花随着企业人事变动或者因为企业改组、改建等原因而沉浮,缺少一贯性和连续性。五是成功的企业文化。这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孕育而成的,具有鲜明的特征,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所要追求的应该就是这类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冶金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策划及设计原则

一是行业性原则。冶金矿山企业除了具备其他企业所共有的一般属性外,还客观地存在自己的行业特性,必须从冶金矿山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的模式。

二是企业个性原则。冶金矿山企业成千上万,虽然是同一个行业,但其背景、历史各有不同,因而企业文化建设就不能千篇一律,而应当具有时代特征、矿山特点,个性鲜明的特色。

三是适用性原则。企业文化的策划设计与步骤必须符合本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向,不能不顾客观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洞口号和目标。

四是可承接原则。设计企业文化时,必须给后人留下承接空间,既能引导当代员工的思想行为,更要能为后人所认同和承接,并按照实现企业文化的久远目标发展需要一脉相承地发展下去。培育企业文化的形式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而扬弃与更新,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被后来人乐于接受。

三、冶金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运行,必须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确定基本内容。

一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信奉的目标。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就是效益,作为企业劳动者也是如此,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能够满足自己及其家庭成员生活与发展所需要的回报,因此,企业价值观的建设与提炼应有利于企业基本特征和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在企业员工心里形成一种“心理趋势”,把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并最终使员工把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变为自觉行动。

二是职业道德建设。企业理念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道德建设的侧重点,不在教育环节,而在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的细化。必须让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了如指掌,做到事事有章可循。要先从硬性约束和利益驱动入手,使员工逐渐养成习惯,把外在的约束力化为道德自律。

三是目标定位。企业战略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要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统一。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确立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段性目标,然后由此出发拟定长久的战略目标。

实际,硬性提

四是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很多,有的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有的从整治环境入手,更多的企业是从导入识别系统入手。要花大力气,动员各方面的积极性,听取公司内外多方面的意见,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进行设计、论证和筛选,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和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四、培育优秀矿山企业文化的途径

1、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要从企业领导者的认识水准与思路开始。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宰者。领导者对培育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策划设计思路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因此,要想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

是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提高对这方面知识的认识程度,主动地思考、策划、设计企业文化。

2、培育优秀企业文化要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员工才是企业文化实践的主体,没有全体员工的认知

和参与,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就是一纸空文。近日,马钢姑山矿业公司就以马钢开展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征集活动为契机,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姑山精神、姑山价值观征集活动,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提炼撰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姑山精神。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职工提交的应征作品一千余条,使职工在参与中受到一次企业文化建设的熏陶。

3、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优秀企业文化,尤其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是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提炼和培育出来的。如果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了经营管理活动,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要与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企业的物质形态,往往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

文化特点,这种物质形态表现在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工作设施与环境等等。同时,还要有一个公正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有一个公平科学的分配制度等等。

总之,矿山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工作,难度很大,但只要有企业领导重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相信不久,矿山企业文化将得到蓬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刍议

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刍议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审计在各行各业逐渐普遍起来,财务审计已不能满足市场多变的审计需求,因此绩效审计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两者结合应用成为企业审计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国有企业依法经营、依法履职、经济收益、资产质量、社会效果、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包括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特点及难点的阐述,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及审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国有企业 绩效 审计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审计职能的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财务审计逐步向绩效审计延伸,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也越来越被重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国有企业审计的内涵。

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现状

绩效审计有多种定义,美国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3E”审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英国和加拿大称现金价值审计,德国称效率审计,瑞典称效果审计,荷兰称效益审计,在其他国家多数称为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1986年在澳大利亚会议上建议采用绩效审计。目前,世界各国开展的绩效审计的基本上都是围绕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总结起来称为“3E”审计。

我国学者认为,绩效审计是指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及其他经济组织的期望功能或公共资金、项目、政策的期望目标的实现是否达到或超过既定标准和要求,以及手段和方式方法是否经济、有效,所进行的检查、监督和评价,并寻求改进途径,帮助其尽可能地尽善尽美。

国有企业是最早开展绩效审计的领域之一。审计署成立之初,在对国有企业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也开展了一些绩效审计试点。1983年审计署成立后提出主要审计任务包括直接审计国务院各部委等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投资效益,提出实施实施效益审计。这一阶段的审计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针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查出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审计。上世纪90年代,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审计机关积极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向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绩效两个方面延伸,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从我国审计实践来看,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发展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实践中,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主要表现在与经济责任审计或者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两大方面。大多数的绩效审计项目都是在经济责任审计或者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给予一些关注,其目的主要在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能够对被审计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所表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审计。

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对国有企业实行绩效审计不仅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了解企业战略执行的情况,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识别、预警、分析和检查企业在战略制定、执行中存在的风险,保证企业能够尽早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2、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不仅能延伸国有企业的领域,而且能在以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真实性及合法性的前提下,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国有企业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继而完善审计的职能,更好的为国有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通过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国家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编个生产经营方式和调整现有管理机制,提高企业

对经营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审计的特点

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由于国有企业的业务活动以及对各种资源的运用,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因此审计时需要同时关注诸多单位,所以,绩效审计的对象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等等。同时审计的范围也宽广得多,既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也包括其他非经济范畴的管理活动,除了常规的财务收支和工程审计之外,还包括对经营管理以及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查。

2、审计标准的多样性。绩效审计往往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或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作为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评价国有企业绩效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衡量可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难以从数量上概括,需运用定性标准。这就需要考虑分析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审计过程的延伸性。国有企业的绩效,有些能马上体现出来,有些业务活动的绩效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特别是投入大、周期长的项目,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数字描述的效益。因此,在进行绩效审计时只能对当期业务活动的直接绩效进行审查,难以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来全面评价其绩效。所以要进行追踪审计,即对业务活动的滞后性效益进行审查。

4、审计方法的多样性。审计内容的变化性决定了审计方法的灵活性。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不仅采用传统的财务审计的方法(如顺查法、逆差法、详查法、抽查法等),而更多的是采用分析法、系统论、论证法、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对象、目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5、审计结论的建设性。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已扩展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它通过全面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揭示影响绩效高低的问题所在,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指出进一步提高绩效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审计的全过程始终着眼于问题核心、挖掘潜力这一中心,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增强效果。

三、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难点

(一)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理论供给不足

目前,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研究还没有真正跟上实践的发展步伐,完整的绩效审计理论体系尚未构建到位,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寥寥无几。审计理论研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研究的起点与现实的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研究还没有真正跟上实践的发展的步伐;三是实践远比理论丰富,理论概括不足;四是理论研究方法简单等。总的来说关于绩效审计的争议很大,而对象、职能、目标、依据、标准、评价指标等比较零散,缺乏统一构架的绩效审计体系,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又如,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如何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些必须在基本概念上予以明确的现在仍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势必制约绩效审计的发展。

(二)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开展绩效审计必须以国家法律授权为依据,在法律上明确绩效审计的地位。根据工业化国家最高审计机关30多年的绩效审计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明确的绩效审计的法律条文,将绩效审计的地位、目标、范围等写进法律。西方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任务一般均由立法部门来授权和安排,立法机构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如美国审计总署从传统的凭证检查时期向二战以后的综合审计转变以及在六十年代中后期向现代绩效审计转变,都得到了国会的大力支持。国会通过一系列立法,为审计总署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创造条件。第一次重大变革时期,国会通过《1950年预算和会计程序法案》为审计总署在二战后向综合审计转变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世纪60年代后期审计总署向项目评估转变时期,国会又通过一系列立法为审计总署进行项目评估创造条件。特别是《1993年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规定由

审计总署代表国会来监管联邦政府自身加强计划制定和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的执行情况。该法案使审计总署从监管联邦政府部门局部的、具体项目的执行层面,上升到监管整体战略计划的实施层面,为审计总署的绩效审计上层次、更宏观创造了条件。我国新修订的《审计法》提到要实行绩效审计,但其主要还是针对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真正适应于绩效审计的审计准则尚未建立。

(三)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难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时审计人员用来衡量、考核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高低程度的客观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经济活动,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审计评价所依据的标准在审计关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利益相关人那里都得到认可。公认标准的存在、审计结论的认可是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与财务合法性和财务报表公允性审计不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更具有特殊性。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通常不像法律法规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那样有现成条款可以对照,在更多情况下,需要采用一定的程序或办法发现或建立。这些标准能够得到认可的内在要求在于它们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我国已制定的各种审计法规中均未涉及评价被审事项绩效的指标体系。目前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由于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对象类型不同,要有统一的标准对其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比较困难。因此衡量国有企业绩效的标准难以确定,但又不可或缺。

(四)国有企业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权重过大,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不足

当前国有企业评价指标主要围绕经济目标设置,以效益为核心,这与国有企业目标是在兼顾社会目标的前提下注重经济目标的发展趋势不相符。例如,从评价指标及其数量选定方面看,定量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所反映的评价内容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指标虽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多目标的要求,但其主体内容是投入产出效益,这两类指标对国有企业的社会贡献并没有反映。相关定性的评价仅通过“综合社会贡献”等单一指标来反映,没有突出国有企业与社会目标并重的要求。

(五)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绩效审计的要求

从世界各国的绩效审计实践不难看出,大部分国家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而这种人员结构式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之一。美国审计署的工作人员包括很多方面的专家,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如会计、法律、统计、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计算机和物理学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这些专业人才已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左右。另外,在执行特殊类型的审计业务如环境审计等的时候,还会聘请社会审计人员、咨询公司人员或者被审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以确保执行相关审计的能力和审计质量。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属于“财会型”,而且事务知识较多,相关理论基础薄弱,满足不了绩效审计的要求。

四、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内容

(一)经济绩效

经济绩效是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其主要指标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

(二)生态绩效

随着土地的荒漠化、森林资源的锐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地球臭氧层的耗竭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和可利用资源的日益减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与创新等课题日益受到重视。国有企业生态绩效主要考察企业在生态平衡方面的贡献和影响,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维护和增强生态平衡而创造的生态财富,主要通过各项生态技术指标反映。基本指标有:环保投入比率、能源消耗比率、排放利税率、废弃物处理率等。

(三)社会绩效

社会绩效是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履行社会责任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主要通过社会评价指标来反映。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盈利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包括股东利益在内的所有社会利益。社会绩效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价。其主要指标有:公益投资比率、利税增长率等。

五、做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着重把握好与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1、把握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之间的关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解决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问题仍是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课题。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同样要解决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问题,在审计内容和方法上也要借助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推行与财务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的绩效审计模式,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审计的尽快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绩效审计是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相统一的,而不是截然分开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是着力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解决真实、合法性问题。

2、把握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与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责任只是经济责任的一个方面,效率、效果和效益才是更重要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包括被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取得的主要业绩,企业主要效益类指标、管理类指标、约束类指标完成情况等审计结果。合理客观评价企业绩效是全面评价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可以更好的明确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反过来,推行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为开展企业绩效评价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企业绩效审计有效地进行,两者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二)加强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

国家审计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缺位或者滞后给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带来了难度,但反过来也给我们带来了研究的空间。在理论探索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制定审计理论研究规划,根据中国石化在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事务工作者的意见,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经验,制定出审计理论研究五年规划以及计划,明确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二是认真组织审计理论研究。着重才选题、立项这个环节进行突破,使所研究的课题就是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内部绩效审计实践。三是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在审计局的统一组织下,按照各自的特长分工,分别负责基本概念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三)大力推荐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

依法依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明确,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我们应先积极进行绩效审计的实践,对一些领导关系、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绩效审计,推动企业内部对绩效审计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绩效审计氛围。在实践中逐渐明确绩效审计在整个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绩效审计法规,完善审计监督运行必需的保障机制。

其次需要借鉴西方国家已经颁发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和充分考虑中国石化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近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基础上,制定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绩效审计业务规范指引,并对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基本形式等分门别类作出具体规定,最终汇集成独立、完整、系统的绩效审计体系,指导我们今后绩效审计的开展。

(四)科学合理地评价国有企业产出或效果

1、正确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

(1)经济效益目标。节约能源资源,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再生能源比重,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高经济实力的内在要求。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高中国石化经济实力,经营业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经营成果应成为绩效审计的重点目标。

(2)社会效益目标。国有企业社会效益指国有企业实现政府特定经营目标、履行社会责任及其效应,是国有企业存在价值。经营结果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反映着国有企业满足公共利益、国家安全要求、社会需要的能力。为了实现中国石化着力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企业的目标,促进企业切实、有效地履行政府特定经营职能和社会责任,实现中国石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价值,以实现政府特定经营目标为主的社会效益将成为绩效审计的重点目标。

(3)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国有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指国有企业产品创新、技术进步、人员素质提高、环境保护等,是国有企业潜在价值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等将成为绩效审计的重点目标。

2、科学合理地确定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绩效审计发展历程都表明,在一定历史时期,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都是来源于当时国家或行业性标准、政府的政策方针、审计机关自行提供的标准、政府其他机构发布的专业信息、其他国家的标准和经验以及往的审计成果,甚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当前我国不具备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情况下,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标准:

1、法定标准,即国家政策、法规中所规定的要达到的要求,其中包括国家有关行业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具体标准;

2、计划标准或预算标准;

3、历史标准(纵向比较),即以前的实际水平,包括历史平均水平、历史最好水平等;

4、行业标准(横向比较),即同行业、同类别已达到的水平,包括行业平均水平、行业最好水平等作为当前开展绩效评价的标准。

3、分类评价国有企业产出或效果

国有企业产出或效果,不仅是衡量国有企业效率的主要标准,而且是确定国有企业效益高低指标之一,同时也是确定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国有企业产出评价标准因其存在价值不同而不同,随着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不断细化,国有企业产出或效果评价应分类进行,因而,国有企业绩效审计也应分类进行。

以中国石化为例,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应侧重评价其保值增值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指标完成情况,并根据行业特点,综合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以成本降低和营业收入确定企业效率。

4、扩大反映企业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的评价指标范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仍然是社会目标和盈利目标的对立统一。国有企业既要最大限度地谋求盈利,又不损及公共的利益和其他任何主体的利益。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活动特定项目或业务的效果既要考虑产值、收入、利润等经济目标,也要考虑社会满意度、环保效应、社会责任等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设计一些新的评价指标。

一是社会环境影响指标:考评企业所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并与计划的社会效益目标相对比,考核其实现程度。

二是社会发展影响指标: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考核企业本身或其所投资项目在扶贫减灾、劳动就业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效益,并与计划目标相对比,考核其实现程度。

三是生态影响指标:考评企业单位产品产出对生态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考评企业产出对人、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影响,并与

计划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比,考核其实现程度。

5、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时审计监督适应全球化、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审计对象职能变化的根本要求。除了现有的企业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审计目标进行分析评价,为审计结论提供科学依据,如公共管理和现代预算制度、成本效益与经济分析学的分析方法、应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社会科学等等。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完善现有的审计方法体系,如借鉴美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结果导向型绩效审计方法。

(五)推进审计人员结构优化,创建符合绩效审计发展要求的审计管理体制

(1)将财务收支审计管理模式作为政府绩效审计管理的基础

目前无论是审计署的外审还是内审,绩效审计管理主要还是依附财务收支审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绩效审计,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财务审计,客观的需求也不可能像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基本完成后去开展绩效审计。因此今后我们对绩效审计的管理在立足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要对财务收支审计进行深化,财务收支审计成为绩效审计管理的基础。

(2)借鉴、吸收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美国审计总署在绩效审计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提高自身工作的绩效。美国审计总署采用了一套平衡、全面的围绕结果、客户、员工和内部运作等四个方面的定量指标体系测量自身工作绩效,而且将部分重要的定量指标分解到它的四大战略目标中,进行细化考察。我们可以借鉴它们这种比较成熟的绩效审计管理制度来完善和丰富我们的绩效审计管理制度。

(3)推荐绩效审计人员结构的优化,提高绩效审计的供给能力

首先我们在审计人员的绝对量很难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审计人员的相对量,即将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当务之急、应着重提升审计人员的依法审计能力和宏观分析能力,这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

其次完成对审计人员总体结构的优化。针对目前这种“财会型”占主导的审计人员结构,很难满足绩效审计的要求,必须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辟多种渠道逐步储备多种专业人才,包括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来优化审计人员的总体结构,保证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

三是借用外力开展审计。考虑到现有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的情况,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可以先借用企业在各领域优秀的人才,也可借用高校的力量来提高审计理论研究的水平,利用计算机人员参加审计项目,整合审计系统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增强绩效审计的供给能力。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行这项工作是新时期审计工作转型的有效方式。围绕促进国有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积极探索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审计工作实际相适应的绩效审计模式,就围绕提高国有经济的效益,增强国有经济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这个目标出发,探索绩效评价的方法,找出绩效评价存在的困难,科学合理地开展绩效评价,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石化的企业绩效审计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春、刘学华,《绩效审计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王戌,国有企业效率和经济效果审计的有关问题 审计文摘2009,(3)

[3]汪娇柳,企业绩效审计应用层次探析,中国审计2009,(6)

第四篇:招待费超支问题审计刍议

招待费超支问题审计刍议

业务招待费,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执行公务或开展业务活动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这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一文中对业务招待费所下的定义。该文件同时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的比例。该文件对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管理,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促进党政机关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看,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开支数额较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支现象,且存在较多的管理漏洞。业务招待费支出膨胀,已成为影响政府廉政形象和干群关系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从而进一步规范招待费支出管理,堵塞漏洞,制止挥霍浪费的不正之风。

一、当前业务招待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票附件不齐全。以前我们在审计中发现许多大笔的业务招待费仅以一张或者几张大额发票报销,无任何相关附件和说明,后来与会计核算中心联合纠改,要求招待费报销凭据必需附有菜单、住宿结算单及相关说明,但是一些单位却以附件丢失等各种理由搪塞。未经会计集中核算的企事业单位此类问题更加突出。

(二)支出事由不明确。招待费报销单据属税务定额发票,貌似合规,但由于此类发票取得相对容易,且无台头、无时间、无事由,不需注明消费项目,出票不留底,给一些单位虚开票据,虚报招待事由,乱支滥报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中“猫腻”颇多,不乏一些单位将应由个人负担的请客、便饭、年节送礼甚至桑拿按摩等开支以接待上级名义予以报销,也有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将亲朋好友的请客送礼开支纳入本单位招待费中报销。

(三)超标准接待现象严重。目前各地虽然都有标准不一的公务接待标准,但审计中发现超标准接待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接待上级和权力部门时比较严重。

(四)烟酒、食品、礼品费用逐年增加。审计发现多数大额接待费用中高档烟酒比例较高,甚至达到50%以上。例如某单位接待上级领导,单桌客饭费用3450元,其中高档白酒、香烟、饮料费用高达2330元,挥霍浪费比较严重。另外接待中的高档水果、食品开支也不容忽视,迎来送往的礼品费用愈来愈多。

(五)账务处理不合规,隐匿招待费开支数额。一些单位为了“控制”招待费开支比例,不在节俭上下功夫,反而在账务上做手脚,最常用的手段是将异地宴请上级的费用包括自己出差的吃喝玩乐费用隐匿在差旅费项下报销,也有将烟酒食品作为其他费用甚至业务费入账,企图瞒天过海。

(六)违规结算,不经银行转账,而以现金支付。一些招待费支出明显超过现金支付限额,却仍用现金支付,不通过银行转账结算。这些问题的存在极易产生借招待费之名侵占、贪污集体钱财的行为,或者套取现金发放奖金补贴、私分公款,把送礼费用、手机话费等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化作单位招待费,把个人请客招待用公款报销等漏洞。

二、招待费开支“大而乱”的原因分析

(一)法制观念淡薄。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殊不知公款吃喝,既浪费国家钱财,又违反国家法纪。

(二)上级部门和权力部门不能以身作则,助长吃喝之风蔓延。随着政府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一些单位送“红包”、送“礼物”现象有所收敛,而转向宴请上级部门和权力部门领导,以笼络感情。上级部门和权力部门是惩治此类腐败行为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往往却不能以身作则,无论是出于面情软还是嘴巴馋,最终导致接待单位有恃无恐,助长了吃喝之风蔓延。

(三)缺乏长效制约措施,歪风屡禁不止。公款吃喝较为普遍,已成为当前社会“通病”,治理公款吃喝存在“法不责众”的问题。中央虽多次下发专门文件治理公款吃喝现象,由于缺乏长效制约措施,最终都如过眼烟云,吃喝歪风稍有收敛转而重新抬头,愈演愈烈。

(四)监督部门缺乏有效配合,处理处罚不到位。公款吃喝问题的监督检查部门主要为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明文规定: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两部门有权“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但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处理处罚不到位问题,例如超标准接待,要从被接待者追回超支费用几乎不可能,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也寥寥无几。主要原因还是社会普遍认知不到位,执法部门面对庞大的吃喝一族难以擎起从严执法大旗,而且两个部门也缺乏有效配合。

(五)处理处罚尺度较难把握。对于超标准列支招待费问题,审计查处中可谓是困难重重,被审计单位也有诸多话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目前的招待费标准明显过低,公务费的2%标准已经不符客观实际的要求;其次是部门间的不均衡,对于经济、外事和有招商引资任务及专项工程的单位来说,招待费开支要远远高于一些职能单

一、联系面窄、业务量少的单位,用一把尺子衡量,显然有失公允,而且一些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允许提取一定比例的“活动经费”,对专项工程也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验收经费”,这些“经费”大多用于招待,如果按政策处理,不仅被审计单位叫屈,地方政府也会帮打圆场;再次是会计人员认识不一,账务处理有别,一些财务人员将专题会议、大型活动的正常食宿费用也列入招待费科目,造成招待费用畸高,比例严重超标,如果按账面数字处罚,被审计单位自然不服。以上种种原因,给有关监督部门进行处理处罚带来一定难度,也起不到遏制吃喝风的效果。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杜绝公款吃喝。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财政等部门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勤政廉政觉悟,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遵守财经法规,廉洁奉公。例如我县纪检部门最近在各大酒店广泛张贴戒酒令,就对遏制大吃大喝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漏洞。地税部门应改进餐饮服务业定额发票,发票应设臵并要求出票人填写台头、时间、项目,出票要留底,对那些乱开、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应予严惩。行政事业单位支付招待费凡达到银行转帐起点的,一律要以银行转帐支付。

(三)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约束招待费开支。彻底改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招待费“单一”事后监督的局面,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重”监督的长效机制。

1、完善公务接待采购制度。首先要以政府名义出台招待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招待规格及标准;其次要进行公务接待公开招标,实行定点接待,节约财政资金;再次要细化部门预算,对公务招待费予以单列,会计核算中心对超出预算部分不予报账。

2、落实公务招待登记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招待费报销管理制度,严格规定招待标准和报销手续,所有来客招待必须有派饭单,由办公室登记留存。

3、建立公务招待公开制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是规范招待费开支行为的有力武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对招待费开支情况应在政务公开中定期公布,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个别领导干部招待费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爱请谁就请谁的不良习气。

4、严格公务招待超标问责制度。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对于单位开支招待费未附食餐清单、未注明招待人员、事由等手续不全的,一律视作违规行为。对于违规列支招待费,不能以处罚单位了事,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能说明原因或者查无事实的招待费,有关责任人要自己付钱,典型事例予以新闻曝光,彻底遏制招待费乱开支势头。

四、几点思考

(一)应适当提高控制标准。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务费的2%标准显然已经不符客观实际的要求,如果按此标准衡量,几乎所有单位都存在违规现象,执法部门自身也陷入执法犯法的尴尬境地,一旦法不责众,处理处罚规定就形同虚设。

(二)应针对单位区别对待。对于经济、外事和有招商引资任务及专项工程的单位来说,招待费开支比例可适当高于那些职能单

一、联系面窄、业务量少的单位,具体标准可由当地政府在浮动标准范围内确定。

(三)适当尊重地方“小立法”。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允许提取一定比例的“活动经费”,对专项工程也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验收经费”,虽然有悖国家财经法纪,但由于审计体制问题,难于全面否定地方“小立法”,业务操作中应谨慎处理,可向当地政府专题汇报,提出修正建议。

(四)正确界定招待费用,防范审计风险。笔者认为控制招待费是以遏制挥霍浪费为目的,所以审计人员在统计招待费用时应以此为轴心实施,不能为扩大“战果”,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费用认定为招待费。例如对于专题会议、大型活动的正常食宿费用,无论账务如何处理,笔者认为不能作为招待费对待,审计处理要让被审单位心服口服,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第五篇:刍议经济责任审计的承诺制

经济责任审计是近年来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对相关人员任职期间所负责的财务收支情况及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而评价其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履行经济职责和个人廉洁勤政状况,是一种比较科学和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手段,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应当

看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因其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尤其是审计报告的是否客观、公正,关系到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的真实、全面、准确的反映,如审计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故其审计风险要大于其他审计。因此,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特别是规避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显得尤为必须,尤为重要,对此审计切不可掉以轻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承诺制度,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当书面要求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虽然承诺制一方面是审计机关要求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承诺”,另一方面也是审计机关为了规范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流程,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存在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的制度以及承诺制自身的缺陷和弊端,致使承诺制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那么,目前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究竟存在那些问题呢?下面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试图作一简单分析。

(一)审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承诺制浮于表面,搞形式主义。虽然审计准则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审前必须作出相关承诺,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承诺制的作用和重要性,承诺流于形式,其真实、完整性令人质疑,甚至有些审计人员为了使档案齐全、工作合法、取证规范,审计结束后才事后补办所谓的承诺,承诺制到头来成了应付检查的装饰品。

(二)审计人员工作量过大,力不从心。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审计项目给予的时限短暂,再加每个审计工作者需要同时分担一个甚至多个项目的工作,工作量大,致使审计人员疲于奔命,匆忙应付繁杂的审计实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审计承诺这个细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让审计人员进退维谷。

(三)被审计单位或相关负责人拒绝作出承诺。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往往不愿意就被审计事项作出真实性承诺,尤其是继任领导对前任领导任职期间的事项,更是讳莫如深。甚至有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本单位全部经营活动而拒绝签字,更有甚者则以不熟悉财会知识为由拒绝作出承诺。在被审计单位拒绝作出书面承诺而应承担的责任尚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因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强有力的威慑手段而无计可施。

(四)审计承诺书存在虚假和片面现象。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承诺书不完整或者虚假承诺。其原因在于:一是被审计单位对于下属单位或者本单位有关财务资料和情况确实没有完全掌握,没有能够发现主观性、隐蔽性错误和舞弊,或者没有发现客观性、非主观性的偶然失误,导致承诺书缺乏完整性;二是被审计单位相关负责人明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却故意隐瞒,弄虚作假,从而虚假承诺;三是被审计单位怕承担承诺的风险,承诺之后白纸黑字有了“把柄”,一旦出了问题,怕承担追究责任,故强度客观,推三阻四,以期“留有余地,进退自如”,达到推卸责任之目的,从而使审计机关陷入“强人所难”或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事实上,有些被审计单位并非出于工作需要而自愿向审计机关作出承诺,他们往往是迫于无奈,口是心非,作出应付审计的虚假承诺,更有个别被审计单位认为,配合审计小组的工作是在帮助审计人员向上级“复命”,他们作出的承诺并非心甘情愿,也不准备承担所承诺的什么责任风险,纯粹是不切实际的,徒有虚名的承诺,即便有责任也不想承担任何责任。这种被审计单位“例行公事”,应付了事的“承诺”使承诺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僵局,由此承诺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

(五)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相关有力措施。在审计实务中,若被审计单位拒不签署审计承诺书,或者借口拖延签署审计承诺书,或者在审计承诺书中作虚假承诺的,审计机关如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却无法律、法规可依,审计对此无可奈何,束手无策。很显然,承诺制的目的是要求被审单位、有关当事人对被审计事项相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其他相关情况作出书面承诺,并对承诺的事项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达到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但倘若对虚假承诺或不愿承诺等却没有相应的处理、处罚办法或措

施,致使承诺制度毫无效果,承诺书亦尤如一纸空文,反而滋生了形而上学,形式主义。

(六)审计形式过于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势。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机关,都经历了史无前例,大刀阔斧的变革,审计工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对于不同的项目,现行统一制定的审计承诺形式并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审

计动态和现状,承诺制必须与日俱增,推陈出新,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有效形式、手段,与现实情况保持齐头并进的同拍、同步。

(七)审计人员过度依赖审计承诺。审计承诺制是为了能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资料完整、正确、真实,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但是,少数审计人员却认为,审计承诺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书,被审计单位必须对其提供的所有会计资料和其他情况负全责,而审计人员则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缺乏责任感,觉得有了被审计单位审计承诺审计书审计风险就可“转嫁”的安然无恙,高枕无忧,万事大吉。因而,在实际审计中,有些被审单位由于侥幸心理作怪,往往作出虚假承诺,加之审计人员不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审计人员若过于依赖承诺,难免会走入审计误区,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无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无法为组织、纪检等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严重影响审计的形象,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存在。

由此可见,承诺制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对被审计单位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同时也关系到审计机关自身的审计风险规避和防范。因此,应当严格规范,健全完善承诺制。针对以上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强审计人员思想建设,从思想上重视承诺制的重要性。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作为审计人员应当从思想上明确落实承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严格把关,走出审计误区,做好审计工作,不使承诺书流于形式,切实使审计工作收到实效。应安排审计人员定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思想教育,拓宽审计思路,交流审计经验,逐步改变审计人员思想观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好、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综合业务能力高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成为查问题的能手,分析问题的好手。

(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针对虚假承诺、拖延承诺、不做承诺等行为,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对不完整或者虚假承诺的行为建立问责机制,加以约束,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行政,违法必究,避免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尴尬,这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的质量,保证审计承诺的严肃性,维护审计的权威,同时也与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相吻合。

(三)积极探索审计承诺的新形式,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审计工作面临巨大变化,积极开展审计承诺制的探索,亦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为此,很多地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摸索,如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实行双向承诺制。一是审计组向被审计单位承诺,二是被审计单位向审计组承诺。这一制度的实行,可有效约束审计双方的行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又如有些地方采取层层负责的办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三级承诺制”,保证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顺利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有些地方采取总承诺与分承诺方法,加大审计承诺面,采取在由被审单位给予总承诺的基础上,再根据审计涉及的业务部门、下属单位甚至是相关人员,要求其对相应管理权限或职责范围内的经济事项作出对应的承诺,对于领导干部已离任的,除实行上述的承诺外,还要求离任领导对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个人承诺,同时要求新任领导根据其了解情况的多少对有关事项给予承诺。这些都是审计工作探索的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值得我们“拿来”借鉴。

(四)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审计承诺工作和审前调查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重点内容,不仅仅反映在被审计单位的账面上,有的内容还需要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运作情况才能了解到。随着审计的不断深入和延续,也可能发现新的审计线索与事实,审计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线索及时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其他隐性事项,这样才有利于查深、审透审计事项。因此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必须做好审前调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利用ao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核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掌握的资料,预测潜在的审计风险,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科学审计,有的放矢,有效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同时应多方听取意见也是规避、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审计中,审计组应在审前阶段要不耻下问,多方听取和征询兄弟部门对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领导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区别对待,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重要审计事项作出全面、真实和肯定的答复和回应,以获取准确、可信的审计资料。在实际实施审计承诺中,我们可以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性,不仅要求被审计单位、被审计职能部门作出承诺,对于被审计的具体业务的经办人员也可就该具体事项作出承诺,如对库存现金业务审计时,可以要求出纳人员在《库存现金余额盘点确认单》上承诺,以防止账外现金的现象发生。二是渗透性,在现场审计中,可以将审计承诺的各项要求渗透到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程序中,点面结合,全面铺开,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以科学严谨的作风规避审计中的风险。三是重要性,根据实际审计工作的需要,依据审计的重要性原则作出相应具体承诺。

(六)坚持任中审计和离职审计相结合。针对继任领导人不愿对前任在职期间相关事项承诺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领导人的任中审计,加强监督,使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服务经济建设。对于离职领导,应就其在职期间单位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权力运作等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审计,防止领导人交接后相互扯皮,拒不认账。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认真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路子,大胆创新,勇于实施,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把审计工作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总之,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不断大胆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承诺制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改进现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规避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审计风险。

下载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议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井巷专项审计(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刍议新时期政府审计的职能

    刍议新时期政府审计的职能科学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的胜利的纲领。在业已出版的各类审计论著中,几乎所有......

    矿山企业环保专项整治会议报道

    全椒县环保局加强对全县矿山企业的环境管理 全椒县环保局为了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环境管理,规范矿山企业的依法生产经营,2012年9月28日,在县地税局7楼会议室召开了“全椒县矿山企......

    县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县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县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市水利局《关于印发**矿山企业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汉水发〔2018〕181号)及市......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范本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范本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要怎么写下面小编整理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范本 xxxx有限公司XXX: 我们接受委托,对贵公司《》项目从......

    专项审计合同

    专项审计业务约定书 甲方:哈尔滨鸿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约定: 一、 委托的项目 甲方委托乙方对大庆鸿瑞新材料项目投入资金情况进行审计,并出具相应审......

    专项审计工作指南

    附件一: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专项审计工作指南 按照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监察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陕财办资[2007]10号)的要求,为明确专项审计政......

    如何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浅谈如何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步骤及在撰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三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审计机关全称)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 *审**调报„20**‟**号被调查单位:****审计调查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全称或者规范简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