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

时间:2019-05-14 05:4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

第一篇: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

序号: 编码:

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

社会调查活动

调查报告

项目名称: 承德农村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研究 所属院校: 石家庄铁道大学 团队名称: “锦欣”队 团队负责人: 刘雅君 团队成员: 孙茜 唐珊珊 许宇鹏 指导教师: 杨 博 填报日期: 2012年11月27日

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业增收为目的,认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这次活动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在省社科联、团省委决定共同举办的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中,2012年2月15日到2月19日石家庄铁道大学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就丰宁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联合调研,并赴丰宁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承德农村 特色农业 产业结构 可持续发展

【正文】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地处燕山北陆和内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市区188公里,距怀柔界18公里。是河北省32个环京津县、22个扩权县、14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县之一。丰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县有耕地108万亩,草场762万亩,林地606万亩,森林覆盖率46.23%,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山川、森林、草原、峡谷、温泉、古洞、奇松等多种旅游资源,可以说是京北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这就是此次丰宁情况的简单介绍。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没有了农业就失去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繁荣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直接导致更多社会部门的建立和扩张。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

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所以对丰宁县特色农业调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此次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中,我队师生5人于2012年2月15日到2月19日深入承德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本次丰宁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通过采用走访、问卷、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从发放的600份调查问卷中得到如下数据:

1、丰宁县农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比例占到68.1%,外出打工比例16.3%,牧、副、林比例为12.1%,种植经济作物占2.1%,相关特色农业只有1.4%,如图1所示。农民的增收途径还是比较单一,农业发展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发展不明显。

图1

2、丰宁县农村的土地用途种植农产品比例达92%,养殖畜牧等产品占4%,承包给别人、种植蔬菜果树和建房总和比例占到4%,如图2所示。民以食为天,丰宁农民还是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可以说特色农业发展占用土地面积有限。

图2 1.种植农产品2.承包给别人3.种菜或者果树4.养畜牧等

产品5.建房

3、丰宁县目前有的农村经营主要特色农业是养殖,养殖品为奶牛、肉牛、绵羊,虽然其他的特色农业也有发展,但是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发展在该县农村也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利用好该地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如图3所示。

图3

4、丰宁县特色农业以养殖为主,养殖的销售渠道是统一收购,集中养殖,但是没有形成群体规模,82.6%的养殖规模一般,大型养殖企业只占到2.5%,如图4所示。相对应的特色农业产出效益,该县84%的农民们认为效益一般,认为产出效益好的只有2%。如图5所示。对于当前特色农业产品的销售,当地县、乡政府有过专门的指导和帮助,民众接受指导的比例只占到63%。

图4

图5 1.一般2.中等3.很好

5、对目前丰宁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来说,特色农业的资金来源还是以种地所得为主,比例占到65%。如图6所示。这样的问题就是单纯靠农民的种地所得去发展特色农业,资金链条紧,发展的潜力和规模也不会大,并且50%的农民认为资金和技术等资源不足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没有资金做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提准备,特色农

业将很难发展。如图7所示。

图6

图7

6、报告开文提到过丰宁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县之一,可以说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丰宁县特色农业中的旅游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和不明显。如图8所示。通过调查,农民们也已经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以使农民开阔眼界、变革生活方式,可以使居民了解国民国情,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所以从现在开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势不容缓。如图9所示。

图8

图9

7、可以说,发展丰宁县农村旅游业是丰宁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所以调研组队丰宁旅游业发展条件和资源进行了调查,73%的农民认为民俗文化建设对旅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民俗文化就包括农家乐,体验农村田园生活,感受农村民土风情等。优化农村旅游业也必须从图10中几方面入手,而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的形成被认为是优化农村旅游业的最重要的发展条件。

图10

图11

二、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注意到,丰宁地区各地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确实做了努力。但是该县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制约因素和诸多难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农业结构不合理

丰宁县农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质量并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区域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区域性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脱节。

2.特色农业还未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产品没有市场不能发展, 有市场而没有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丰宁虽然有明显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 但在优化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 并没有注重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 从而没有形成

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丰宁县目前只是一般零星发展, 或者说只有产品, 还没有形成产业。由于种植分散、规模小;龙头加工企业少, 加工层次低, 产品粗糙、包装落后;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形不成市场竞争力,致使产品打不开市场, 从而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3.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有待提高

农民们对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不够,这样导致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也有待拓展、工作措施有待创新、工作力度有待加大。现实要求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问题必须由政府依据经济规律引导解决。因此,在起步晚、发展慢、差距大的现实情况下,丰宁的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必定是一个负重前行的过程,进一步加快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许多关口要闯,还有大量工作要做。4.资金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丰宁县农村发展特色农业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难以解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基地建设质量不高、标准化批量生产能力不足,龙头企业总体弱小、带动作用普遍低下等新老问题,广泛存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由来已久。由于受投融资政策、信贷规定等多种因素制约,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农民本身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发展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企业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项目的投资建设,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企业发展步履沉重。

5.农村旅游业发展缓慢

丰宁夏天凉爽,有山有水,景色怡人,靠近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很适合度假。但是在全县农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意识欠缺。缺乏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开发过程中, 规模太小, 不经济现象严重。没有统一思想, 缺乏全局考虑, 开发成本高,收益小。旅游发展规划局限在地方的小圈子里, 不注重邻近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不考虑资源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景区、景点限制性因素太多, 多数景点,中途夭折, 有些尽管能勉强维持,也是时时受挫, 资不抵责, 没有或缺少客源, 市场竞争力差。

三、发展对策和建议

1.更加鲜明地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

当前需要鲜明地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在“十一五”规划中,编制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的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从三个层面上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特色农业产业链。一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挖掘潜力,拓展空间。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追求突出特色、特中选优、优有规模的目标。二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构建和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渗透进入大工业的产业链条中。首先,应把食品工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食品工业门类众多、市场广阔,搞得好,完全有可能培育成支柱产业之一。其次,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品还可以广泛进入电子、采矿、化工、制药以及造纸印刷等大型工业行业,其前途不可限量。三是强化营销流通,使农

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尽可能多地进入大市场商品供应链。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构建农村经济运行新机制。农业要增强竞争力, 就必须走农业企业化、农民组织化的道路, 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丰宁县一要延伸农业产业链, 搞好加工和营销,这是增加农业附加值的关键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为此, 必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要搞好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契约型、股权型、合作型、委托型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三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 民办、民有、民管、民享” 的原则, 不断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

3.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实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应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培训网点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科技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支农工作力度。同时,针对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导发展相应的科研学科方向。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多出快出成果,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保证特色不减、优势长存。二是认真研究、尽快出台和报批特色农业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尽快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努力打造拿得出、叫得响、保得住的知名品牌。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努力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兴利避害。使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品质上不退化、经济上能发展以及社会上能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4.农业模式多元化和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求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趋向多样化,做到粮、棉、油、麻、菜、果、药等协调发展,传统的作物“单一化”种植是没有出路的。都市农业 模式,即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工厂化工业、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庄园农业、农业高科技园区等为特征的农业。都市农业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结合,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不仅可以就地就近为城市提供鲜活的农业产品,尤其是绿色食品,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还可以为城市居民观光,体验农事活动提供场所;同时营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充当社会的绿化隔离带,有利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是以公司、企业为“龙头”,围绕一项农业产业或一项农产品,同农户签订某种经济合同,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在这种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利益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两方。龙头企业带动型组织模式的优点在于便于沟通农户和市场的联系、减少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和非市场的组织机制相结合的优势,降低组织成本;规范生产技术规程,增强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减少小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等。

5.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产业, 具有生产周期长、承受自然与经济的双重风险、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特点。这种特殊情况就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强其宏观调控职能来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首先, 就是要以产业化方式抓特色农业, 以产业化方式部署和落实农业工作, 把特色农业培育和发展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其次, 要加强综合服务、引导和协调功能, 主要是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规范市场秩序,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 做好特色农业示范, 为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第三, 政府还要搞好调查研究, 做好规划。特色农业是新生事物, 发展变化比较快。必须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及时发现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第四, 政府要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和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做好产销衔接工作, 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电子网络等渠道, 加大信息进村入户的工作力度。要开辟固定的信息发布窗口, 侧重发布国内外的宏观性、预测性的信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预测分析, 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县级应建立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平台, 形成网络。

6.发展旅游业,改造好基础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活动不但要突出资源特色, 创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还要强调交通服务设施的档次和服务水平。针对丰宁现有旅游交通及设施状况, 应合理规划好, 并建设好旅游道路, 提高旅游主干线的

质量等级和疏散客流的能力, 农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在农村旅游点进行配套的宾馆、饭店等服务设施建设, 崇尚俭朴、典雅、大方、舒适、卫生、方便和突出农村的民族特色,同时, 其他的基础和辅助设施应配套齐全。另外, 在具体的旅游服务过程中, 要改变观念, 提高综合素质,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水平, 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产生美的感受和享受。

第二篇:吕梁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吕梁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认真组织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较好发展。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92亿元,比2010年的77.49亿元增加39.43亿元,增长50.9%;2013年粮食总产量115.85万吨,比2010年的104.27万吨增加11.58万吨。2014年粮食产量预计121.51万吨,创造了2005-2014年粮食生产保持十年连续递增的新记录。

一、我市特色农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全市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实施“8+2”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为抓手,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红枣、核桃、马铃薯、食用菌、畜牧、林下中药材、小杂粮、蔬菜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格局。红枣经济林达到20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核桃经济林300万亩,占全省的50%、全国的7%;马铃薯面积90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69万亩;我市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广、种类多的优势,人工开发种植中药材品种达32个,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1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杂粮面积的23.5%,享有“杂粮王国”之称;蔬菜面积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37万亩;食用菌作为新型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仅2013-2014年两年,我市共发展食用菌1976万棒,品种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菇、白灵菇等十余种;畜牧养殖方面,狠抓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和品种优化,呈现出猪、牛、羊和禽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已建成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648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养殖总规模的30%左右。2013年猪牛羊存栏达到132万头(只),特别是今年实施的黄牛改良和湖羊、藏香猪引进,使我市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35万吨,销售收入完成100亿元左右。基本形成文水、孝义禽类加工,文水牛肉加工,汾阳、孝义核桃加工,柳林、临县、兴县、交城红枣加工,兴县杂粮加工和汾阳、文水白酒生产等农产品加工格局。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0多个(国家级4户、省级45户、市级99户),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龙头企业49户(省级梯次企业7户、市级13户、县级29户),“513”工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0亿元,占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总收入的80%。龙头企业从业人数4.5万人、带动农户42万户,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龙头企业对 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三)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截止2014年10月底,发展种粮大户473户,使种植户生产和经营方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503家(种植业1617家、林业436个、畜牧业 3257、渔业9个、服务业358个、其他826个),入社农户数13.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3.1%,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8.98万户,带动率19%,其中示范社1162个(国家级64个,省级184个,市级258个,县级656个);发展各类家庭农场309个,经营土地54243亩,其中:耕地27668亩,四荒及其他面积30595亩。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健康发展。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步伐加快。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增强了农业竞争力,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获批“汾州核桃”、“柳林红枣”、“汾州香小米”、“冀村长山药”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临县 “全国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枣业十强县”,汾阳市 “全国核桃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山西省核桃基地”,柳林三交镇“中国红枣第一镇”等称 3 号。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共认证“三品一标”标准化面积6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20个,面积40万亩;绿色食品10个,面积6万亩;有机农产品15个,面积2.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0万亩,地理标志产品12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我市大部分地区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比较效益低下,传统农业转型比较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6503户,但合作社成员平均23.4户,远低于全国80户的水平;加入合作社农户10.075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13%,低于全国17%和全省 10.5%的农户入社率;我市合作社带动率为16.45%,低于全省25%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加快,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目前,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基地面积约60万亩左右,不足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服务收益较低、科技人才缺乏、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薄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公益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农机装备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32个、集贸市场68个,这些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环节多、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企业融资难。农业企业要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目前,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扶持力度不够大,资金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农业企业融资难体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农业项目属于微利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回报低,对外商的吸引力小,招商效果不明显。二是争取贷款难。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且有效担保缺乏,金融信贷风险高,争取贷款难。如:部分企业土地通过租赁、流转获得,无法做为抵押;即使有抵押能力的企业,由于抵押能力弱,单笔贷款数额很小。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按照“集中扶持、重点突 破”的思路,要在品牌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农产品流通和市场销售等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上寻突破;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突破;要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地方配套措施,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在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寻突破。

根据我市实际,围绕“农民收入翻番这一目标,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快速增收三大突破”,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同时,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旅游等产业。

二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入力度,并在土地、水电、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用好专 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市场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启动实施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流通体系、企业品牌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市场信息、动植物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养过程监控、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特色宣传、检疫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等,不断调整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 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并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积极支持大型龙头企业改制上市,增强龙头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支持引导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要把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尽快制订全市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公益性市场体系,培育一批全市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流通升级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档次,形成具有鲜明 特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把农业和农民引入市场流通领域,给特色农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在交通便利、产业生产和加工的中心区域建设一批集展销、批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同时建设产地小型农产品集贸市场、集配中心。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为全市农产品提供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销售平台。

第三篇:关于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安排,我们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对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认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以茶、菜、桑、果、黄烟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作物达到24万亩,其中茶园面积9.7万亩,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2%、69.16%和74.21%;以貂、狐为重点的特种动物饲养量达67.55万只,占全市的1/3;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51元,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作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发挥优势,在打造特色产业上求突破。按照“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突出发展“绿茶、蔬菜、桑蚕、果品、黄烟”五大产业,培育建设五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的结构调整思路,制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计划从2009 年到2011 年,三年内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75150 亩。各镇办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AA镇以 “三大流域”、“四个片县”为重点,突出建设沿AA山庄—四季茶园—

2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是仍然面临了很多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小。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与当前形势相比,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全县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3家,500万元以上的21家,并且大多是水产品冷藏加工企业。

二是加工能力弱。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78家,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加工环节薄弱,不仅限制了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吸收,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不长,难以实现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和加工增值。

三是利益联结松。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县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

四是农业投入少。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土地流转难严重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投入不足,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工程老化现象仍然普遍,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三、对发展我县特色农业的建议

一是严格督查,落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按照农业发展三年规划的任务和进展计划,及早做好动员和宣传,腾好地茬,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农业部门严格督查落实,确保将调整任务落到实处,完成发展任务和目标。

二是规范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升农民组织化生产水平。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引导规范现有合作社的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茶叶生产加工等领域建成一批全市运作规范、知名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典型农民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使更多的农民认识合作社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合作社,提高农户组织化生产水平,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当前县委、县政府和各镇办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产业调整扶持奖励政策,但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根据调查,当年大规模的发展成片茶园,种子投入约150元/亩,土杂肥100元/亩,整地深翻费用400元/亩左右,以此计算新发展每亩茶园当年基本投入为650元左右,而我县100亩连片以上的仅仅奖励100元/亩,虽然今年县政府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将扶持力度增加一倍,也只是达到了200元/亩,奖励额度达不到基本开支费用的三分之一,广大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各镇办要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作用和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发展成片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大扶持奖励额度,做好土地整理、种子供应等服务,对成片产业县内的水、路、渠、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四是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

第四篇: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按照市委要求,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根据市政协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常委会组成由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政协经科委、提案委及各乡(镇)州、市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X年X月X日至X月X日深入各乡镇,就全市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在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特色经果、无公害蔬菜、中藏药、牦牛、X中蜂、小家畜禽等种养殖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好发展。

(一)农村产业布局特色凸显。

我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自然地理特点,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为“两带两区”。

一是西南部中藏药和粮食产业带。即X个乡,地处杜柯河和脚木足河下游流域,峡谷纵横、耕地多集中在河滩和高半山,重点发展白湾海椒、党坝莴笋、中藏药和青稞等粮食、经济作物。

二是东中部蔬菜产业带。即XX镇,地处X河流域和国道X沿线,交通便利,气候适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群众蔬菜种植已有较好基础,重点发展反季大白菜、莴笋、莲白等蔬菜经济。

三是东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业产业区。即地处脚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X个乡的西北部片区和地处茶堡河流域的X乡的东北部片区。这两个片区海拔高,远离交通干线,气候相对较差,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等畜牧业和中藏药、油菜等特色种植业。

目前,全市在实施特色农业布局规划时切实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规划建设的“两带两区”雏形基本形成。如X等村

X余户、共X余亩,以种植大白菜和莴笋等绿色蔬菜为主,建成秋冬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销往蒙阳、白家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X村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大棚蔬菜X.X亩,以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反季露地蔬菜X亩;党坝乡在格尔威村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了花椒基地X亩;木尔宗乡投入X余万元,发展羌活、赤芍、秦艽、铁棒锤等中药材种植面积X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药材(羌活)示范基地X个;X乡利用浙江援建资金X万元,在巩固提升白莎村X亩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利用河坝海拔较低区域扩展建立差异化特色水果基地X亩;龙尔甲乡在干木鸟村投资X万元,建设青稞基地X亩,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形式投入X万元在干木鸟村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现存栏达到X余头;日部乡在巴朗村、中热村投资X万元,实施豆薯基地项目X亩;按照环保要求,采取集中育肥和种养循环的方式,支持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在松岗镇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该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牦牛(肉牛)养殖产业成效明显;X中蜂已初具规模,全市蜂群共计X群,其中中蜂养殖合作社X家,大户(X群以上)X户,集体经济养殖X中蜂X个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年销售收入X万元,净利润X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X万元。现有从业人员X余人,入社农户X户,带动非成员户数X户,覆盖全市X乡X镇X个村。通过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全市共流转土地X亩,在经营流转土地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X余人,收入达X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有三家:一是X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牦牛肉、牦牛肉干,年收购牦牛X头,年销售收入X万元,培育形成X个订单基地,带动X户农户增收。二是马尔康蓝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产、销售、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流转土地X亩,每亩X元,季节性用工每天X至X人,每天每人X元,林下种植青椒、川红花等。三是X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万元,销售额X万元,税收X万元,企业利润X万元,收购牦牛X头,加工牦牛肉X吨,生产牦牛肉干X吨。公司全面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经营,从而带动区域内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始起步并加快推进。

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X州与X市的农商对接活动。

今年有一个企业、四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申报了“净土X”品牌,首批被批准的“净土X”品牌为雪源公司的牛肉干系列和羊肚菌系列产品。制定马尔康地区品牌发展规划并按进度组织实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目前我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X个,绿色食品X个,有机农产品X个,地理标志X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我市绝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畅、灌溉设施缺乏、各类生产管理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沟内七个乡镇传统农业转型仍然比较难,农业有产出,但效益低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X个,但合作社成员平均才X.X户,远低于全国X户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已起步并加快推进,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及周边还缺少专门的农产品集贸批发交易市场,现有农产品交易只有依赖城区的X个综合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今年全市虽陆续在各乡镇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但由于网络基础、基站设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短平快”体系还根本未发挥作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特色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

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大部分乡镇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种养殖观念难以改变。

同时还有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导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养殖业困难重重。全市各乡镇在发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X中蜂、藏香猪、牦牛等特色农业方面虽取得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广大农牧民接受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基地少、特色产品规模小、集约化程度底,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推进慢,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带、两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特色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嘉绒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元素,积极探索发展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积极抓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X市崇州市对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关单位帮扶我市的大好时机,加强与援建、帮扶地区、单位的科级部门、企业、实体或经济成功人士、组织等密切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服务。

三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干道基础上,逐步做好成片产业区内的灌溉设施、农牧业交通路网、电力设施、土地草场围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流通信息等服务;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电商服务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特色水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切实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全市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的现象,要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各村寺庙的高僧大德共同宣传科学放生、合理放生,引导信教群众走出因“戒杀生”而不发展养殖业的误区,并采取“牲畜代养”、“投资寄养”、“土地流转”、“投资入股”、“承包转让”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六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

要把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拉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统筹管理好市内现有的两个综合市场,特别要管好用活公益性“自产自销”市场;在交通便利、产业生产和加工集中的区域规划筹建一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继续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把农业和农民引入市场流通领域,给特色农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第五篇:关于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按照市委要求,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根据市政协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常委会组成由昌旺主席任组长,陈玉旭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政协经科委、提案委及各乡(镇)州、市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2018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深入各乡镇,就全市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在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特色经果、无公害蔬菜、中藏药、牦牛、阿坝中蜂、小家畜禽等种养殖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入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好发展。

(一)农村产业布局特色凸显。我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自然地理特点,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为

“两带两区”。一是东中部蔬菜产业带。即梭磨、卓克基、马尔康、松岗1乡3镇,地处梭磨河流域和国道317沿线,交通便利,气候适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群众蔬菜种植已有较好基础,重点发展反季大白菜、莴笋、莲白等蔬菜经济。二是西南部中藏药和粮食产业带。即党坝、白湾、木尔宗、脚木足4个乡,地处杜柯河和脚木足河下游流域,峡谷纵横、耕地多集中在河滩和高半山,重点发展白湾海椒、党坝莴笋、中藏药和青稞等粮食、经济作物。三是东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业产业区。即地处脚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3个乡的西北部片区和地处茶堡河流域的沙尔宗、龙尔甲、大藏1镇2乡的东北部片区。这两个片区海拔高,远离交通干线,气候相对较差,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等畜牧业和中藏药、油菜等特色种植业。目前,全市在实施特色农业布局规划时切实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规划建设的“两带两区”

雏形基本形成。如梭磨乡马塘、砍竹、色尔米等村400余户、共1000余亩,以种植大白菜和莴笋等绿色蔬菜为主,建成秋冬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销往蒙阳、白家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松岗镇哈飘村、丹波村以“公司+基地+农户”

发展大棚蔬菜24.5亩,以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反季露地蔬菜500亩;脚木足乡利用浙江援建资金120万元,在巩固提升白莎村400亩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利用河坝海拔较低区域扩展建立差异化特色水果基地400亩;

党坝乡在格尔威村投入资金151万元建设了花椒基地118亩;木尔宗乡投入70余万元,发展羌活、赤芍、秦艽、铁棒锤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药材(羌活)示范基地1个;龙尔甲乡在干木鸟村投资5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400亩,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形式投入50万元在干木鸟村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现存栏达到300余头;日部乡在巴朗村、中热村投资150万元,实施豆薯基地项目1000亩;按照

环保要求,采取集中育肥和种养循环的方式,支持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在松岗镇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该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牦牛(肉牛)养殖产业成效明显;阿坝中蜂已初具规模,全市蜂群共计10864群,其中中蜂养殖合作社11家,大户(50群以上)11户,集体经济养殖阿坝中蜂15个村。

(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有三家:一是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牦牛肉、牦牛肉干,年收购牦牛18500头,年销售收入2174万元,培育形成30个订单基地,带动3500户农户增收。二是阿坝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61万元,销售额2100万元,税收72万元,企业利润318万元,收购牦牛2700头,加工牦牛肉270吨,生产牦牛肉干48吨。

三是马尔康蓝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产、销售、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流转土地217亩,每亩1000元,季节性用工每天6至7人,每天每人100元,林下种植青椒、川红花等。公司全面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经营,从而带动区域内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8个,年销售收入4266万元,净利润853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5900万元。现有从业人员4000余人,入社农户4155户,带动非成员户数1700户,覆盖全市

10乡4镇105个村。通过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全市共流转土地4982亩,在经营流转土地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210余人,收入达7500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始起步并加快推进。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阿坝州与成都市的农商对接活动。今年有一个企业、四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申报了

“净土阿坝”品牌,首批被批准的“净土阿坝”品牌为雪源公司的牛肉干系列和羊肚菌系列产品。制定马尔康地区品牌发展规划并按进度组织实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目前我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1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我市绝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畅、灌溉设施缺乏、各类生产管理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沟内七个乡镇传统农业转型仍然比较难,农业有产出,但效益低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248个,但合作社成员平均才16.7户,远低于全国80户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已起步并加快推进,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二)特色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及周边还缺少专门的农产品集贸批发交易市场,现有农产品交易只有依赖城区的2个综合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今年全市虽陆续在各乡镇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但由于网络基础、基站设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

“短平快”体系还根本未发挥作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四)大部分乡镇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种养殖观念难以改变,同时还有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导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养殖业困难重重。全市各乡镇在发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阿坝中蜂、藏香猪、牦牛等特色农业方面虽取得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广大农牧民接受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基地少、特色产品规模小、集约化程度底,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推进慢,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带、两区

”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特色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嘉绒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元素,积极探索发展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干道基础上,逐步做好成片产业区内的灌溉设施、农牧业交通路网、电力设施、土地草场围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流通信息等服务;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电商服务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抓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成都市崇州市对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关单位帮扶我市的大好时机,加强与援建、帮扶地区、单位的科级部门、企业、实体或经济成功人士、组织等密切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服务。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特色水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切实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要把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拉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统筹管理好市内现有的两个综合市场,特别要管好用活公益性“自产自销”市场;在交通便利、产业生产和加工集中的区域规划筹建一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继续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把农业和农民引入市场流通领域,给特色农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六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全市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的现象,要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各村寺庙的高僧大德共同宣传科学放生、合理放生,引导信教群众走出因“戒杀生”而不发展养殖业的误区,并采取“牲畜代养”、“投资寄养”、“土地流转”、“投资入股”、“承包转让”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下载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5则范文)

    一、海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海北各族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于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安排,我们以发 展特色农业为重点, 对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创建星级农业特色乡镇调研报告(推荐)

    **镇位于诸暨市西南部,自然、人文环境独特,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按照市委市府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创建水果星级特色镇乡工作目标,利用资源优势......

    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改(共5篇)

    柏树乡农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柏树乡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3727户,总人口16192人,耕地面积22432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2011年人均收入6083元。属山、井......

    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调研报告(改)

    **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调研报告根据文件精神,我就**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行简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2011年,乡党委、政府以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为突破口,引导、......

    丰宁二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丰宁二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我校是县内一所规模最大的国办初中,始建于是1978年,地处县城中心,校园占地3970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79平方米,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生3335人,住宿......

    特色农业发展报告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 ——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 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2010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

    农业调研报告

    农业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县政府办公室成立了督察调研组,于3月29至4月2日期间,由梁主任和黄主任带队,到重点项目所在或牵头的镇和部门,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