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5则范文)

时间:2020-09-27 12:1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

第一篇:【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

一、海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海北各族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开拓进取,扎实苦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2003年全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比1999年增长**.*%;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比1999年增长**%。“十五”前三年全州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扭转了“九五”后期经济增长徘徊不前的局面,开始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至2003年,累计开工建设项目****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兴建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惠及各族人民的重大工程。道路、电力、水利、通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明显缓解。以两用暖棚、人畜饮水工程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的牧户实现了“五配套”,农牧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黑河源头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国家重点生态县建设工程等一批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动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建立了三个优势企业集团,深化了石棉、铝业、制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引资盘活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冶炼企业,企业产权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在全州国家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加强对外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吸引投资者,吸引了一批省内外优势企业进入海北开发建设。自2000年以来,累计建设招商引资项目***个,吸引直接投资*.*亿元。
(四)结构调整收到明显成效。立足优势资源开发,着眼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海北一、二、三产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调整为**.**:**.**:**.*,一产比重下降*.*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也趋向合理。牛羊育肥和羔羊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优势,经济作物、中药材、饲草和食用菌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雏形基本形成。工业依托优势资源,一批优势企业茁壮成长,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铝业、石棉、制药、农畜产品加工和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比1999年增长**.*%。旅游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规模扩大,档次提高,带动餐饮、交通运输、通信等相关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预计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比1999年分别增长**.**%和**.**%。累计解决农牧区*.**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和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顺利推进。农网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乡镇卫生院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县乡公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
总之,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几年,是海北州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最好、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的几年,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几年,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
二、海北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海北是青海牧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畜牧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又是自然资源相对富集,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虽然目前经济总量还比较小,贫困问题也很突出,但在全省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希望很大。
(一)发展优势
第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海北是全省第二大资源富集区,全州现已发现矿种**种,已探明储量的**种,资源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亿元以上,煤、石棉、铁、铬等主要矿产品保有资源量占全省保有储量的*/*以上。其中,煤炭储量大、品种全,到“十五”末可形成***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祁连石棉是全国唯一可湿法生产的优质棉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潜力很大。州内有大小河流***余条,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可达**万千瓦以上,开发条件较为优越。海北是全省最大的羔羊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青稞、油料生产基地,并紧临西宁和河西走廊,有着广大的市场。海北具有得天独厚的高原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全省**个精品旅游景点中海北占到**个,遐迩闻名的青海湖及鸟岛、神秘的原子城、美丽的金银滩、奇妙的门源百里花海,奇峰叠翠的祁连、仙米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第二,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海北地处青海农牧结合部,东接全省经济最发达的湟水谷地,西连柴达木经济圈,北与甘肃经济最活跃的河西走廊为邻,青藏铁路、国道***、***线和湟嘉公路横穿全境,是青海进入新疆、西藏的重要通道;

交通四通八达。西海镇是全省六州中离西宁最近的州府,便利的交通使海北处于以西宁为中心的全省**分钟经济圈内,可优先享受到西宁地区生产要素“外溢”的利益,在全省各州中相对区位优势明显。
第三,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海北地处湟水、黑河、大通河的源头地区,是青海湖的主要水源补给地,也是青海东部最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对青海乃至甘肃、内蒙等省区的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地位极为重要。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海北独特的生态地位将有助于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引大济湟”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海北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第四,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海北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小,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全州经济正在进入迅速扩张、进一步上台阶的时期。在省内牧区中,海北各方面的条件和基础比较好,在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可以高起点建设,缩短发展时间,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海北由于交通条件便利,多民族聚居,宗教氛围相对淡薄,群众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海北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起点低,经济总量小,人均差距大。2002年海北GDP总量在全省排第*位;

人均GDP比全省平均水平差****元,排在全省第*位;

小康实现程度比全省低*.*分,贫穷落后仍然是海北的基本州情。
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海北是省内畜牧业相对发达地区,但县域经济和农牧业内部差距较大。海晏、刚察、祁连三县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占全州总人口**%的门源县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2002年全州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元,相差*.**倍。
三是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州内几乎没有国家和省上投资的工业项目,州属企业大多技术装备差,创新能力低,主要支柱企业都以生产销售原材料为主,产业链短,产业升级步伐缓慢。
四是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新的贫困线标准,全州尚有**%的农牧业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长期积弱积贫,自我发展能力差,脱贫致富能力弱。
五是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落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低。全州成人受教育程度只有*.*年,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牧区医疗卫生体系、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人力资源开发滞后,特别是企业管理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奇缺。
六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海北多数地区属军事管制区,地勘工作进展缓慢,海晏、刚察地勘尚属空白;

重点资源开发地区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对外开放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受到较大制约。
三、海北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
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海北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海北迅速扩大经济总量,逐步缩小与全省、全国发展差距的关键时期。
(一)发展思路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海北州委、州政府在不断深化对州情认识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富民强州、建设小康的宏伟蓝图,提出了较为清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不动摇,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立足优势资源加工转化,积极实施基础先行、兴工富州、农牧稳州、城镇带动、旅游开发、开放活州、科教兴州七大战略,把大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把海北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二金属冶炼基地、农畜产品基地和主要旅游目的地,提升全州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千方百计通过扶贫开发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上述思路,确定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力争全州小康综合水平达到**%,人民生活总体上接近小康;

到****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2000年翻*.*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元,实现稳定解决全州贫困人口温饱的目标;

到****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2000年翻*.*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元,人民生活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多数指标达到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二)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基础先行战略,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做好资源开发重点项目,以重大工业项目为载体,拉动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形成新的投资亮点。围绕州内干线公路升级改造、电网扩容、水利设施和小城镇配套设施,做好项目工作,加快重点资源开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农牧区通水、通电、通路和农田、草场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基础设施;

搞好退耕还林飞天然林保护、沙化治理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推行休牧育草,建设生态屏障;

认真实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设施等项目,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第二,实施兴工富州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把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围绕优势资源开发抓好四个重点,带动全州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抓好大通河、黑河流域为主的能源资源开发,使海北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十五”初煤炭生产能力突破***万吨,开发建设火电厂,火电装机容量突破**万千瓦;

加快水电开发步伐,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二是抓好沿祁连山的石棉等建材工业和铁、铅、锌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石棉加工能力突破*万吨,形成***万吨铁矿石和**万吨生铁冶炼能力。三是抓好以***线两侧为主的高耗能工业,铝业生产规模近期突破*万吨,远期达到**万吨,并积极开发铝型材加工,改组改造碳化硅、铬铁冶炼企业,提高产品规模和档次,延长产品产业链。四是抓好覆盖全州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以门源为主的油料、蜂蜜加工基地,以祁连、刚察、海晏为主的肉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第三,实施农牧稳州战略,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建设以刚察、祁连为主的藏系羊生产基地,以门源、海晏为主的半细毛、细毛羊基地,并在扩大羔羊生产规模和农区畜牧业规模、发展冷凉高效农业上取得突破,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牧区羊出栏全部达到羔羊销售,农区畜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以上,经济作物,中药、食用菌规模进一步扩大。扶持和引进并举,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同步协调发展。以州、县府所在地和建制镇为重点,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

抓好农村村容村貌建设;

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向城镇聚集,发展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以产业支撑推进城镇化步伐。
第五,实施旅游开发战略,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抓住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建设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的机遇,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以青海湖旅游龙头景区和祁连山、门源旅游区为重点,突出特色,创建旅游名牌,加大精品景点的开发力度;

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网点的衔接协调,丰富旅游内容,充实旅游内涵,把海北建成入疆进藏通道上一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并以此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推动相关服务业发展。
第六,实施开放活州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积极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加速企业产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继续完善和坚决兑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改善发展环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全面服务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着手,改进服务和工作方式,依托优势资源和特色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发展空间,积蓄发展后劲。
第七,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运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把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形成有利于培养、发现、引进和用好人才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第八,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三级联创”的水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保持社会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几点建议
综合分析海北目前的发展基础和今后发展的比较优势,我们认为海北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应该是: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扩大羔羊育肥规模,努力成为全省现代高效畜牧业生产基地;

加大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和有色金属基地;

加快发展旅游业,培育旅游品牌,努力成为全省风光旅游基地;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基地。
(一)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支持力度。海北是湟水河、黑河和大通河的发源地和青海湖的主要水源补给地,同时有省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林,是青海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建议将海北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全省生态建设的重点给予支持,加大青海湖沙化治理力度,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在推进国家级仙米森林公园保护建设的同时,尽早安排申报国家级祁连水源涵养保护区。
(二)加大对环湖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海北发展畜牧业有良好的基础,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建议省上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大对海北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暖棚建设投入力度,协调有关方面加快环湖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进程,促进海北畜牧业上水平,上档次,建成全省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示范基地,从而带动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加大对优势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海北是全省资源富集地区之一,但目前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还很低,尚未形成经济优势,建议省上加大对海北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
1、加大对海北地质勘探工作力度。长期以来,由于国防建设的需要,海北许多地区长期封闭,使地质勘探工作进展缓慢,资源家底不清,特别是海晏、刚察两县地质勘探尚属空白。建议省上协调有关方面加快海北“禁区”的开放步伐,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尽快解除“禁区”制约。同时,加大对海北地质勘探工作力度,尽早安排开展海北地质矿产的详查工作,摸清资源家底,为加快资源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2、加快重要资源开发地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海北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公路交通体系不合理,特别是资源开发地区的公路、电力建设滞后。建议省上尽早安排建设祁连县城至野牛沟小沙龙地区和热水到江仓***千伏输电线路;

建设热水至江仓二级油路和江仓至祁连野牛沟的公路,并尽快开工建设二尕线祁连县城至省界二指哈拉山口段的公路。
(四)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海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连点成线,各具特色,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海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省上根据“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升级和建设“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的要求,加大鸟岛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在刚察地区安排建设三星级宾馆、疾控中心等设施,同时,加强对鸟岛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河道治理和污水处理。鉴于目前青海湖地区的管理部门众多,职责不清,互相掣肘,影响和制约了地方政府发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建议省上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协调有关方面简政放权,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参与保护区管理和发展旅游业的职责和权利,创造政策环境,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开创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五)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海北目前贫困人口占到农牧民总人口的**%,尤其是门源的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消除贫困、建设小康的任务异常艰巨。建议省上把门源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加大设施农牧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快农区牛羊育肥和食用菌生产的发展速度,形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第二篇:吕梁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吕梁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认真组织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较好发展。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92亿元,比2010年的77.49亿元增加39.43亿元,增长50.9%;2013年粮食总产量115.85万吨,比2010年的104.27万吨增加11.58万吨。2014年粮食产量预计121.51万吨,创造了2005-2014年粮食生产保持十年连续递增的新记录。

一、我市特色农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全市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实施“8+2”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为抓手,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红枣、核桃、马铃薯、食用菌、畜牧、林下中药材、小杂粮、蔬菜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格局。红枣经济林达到20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核桃经济林300万亩,占全省的50%、全国的7%;马铃薯面积90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69万亩;我市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广、种类多的优势,人工开发种植中药材品种达32个,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1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杂粮面积的23.5%,享有“杂粮王国”之称;蔬菜面积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37万亩;食用菌作为新型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仅2013-2014年两年,我市共发展食用菌1976万棒,品种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菇、白灵菇等十余种;畜牧养殖方面,狠抓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和品种优化,呈现出猪、牛、羊和禽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已建成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648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养殖总规模的30%左右。2013年猪牛羊存栏达到132万头(只),特别是今年实施的黄牛改良和湖羊、藏香猪引进,使我市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35万吨,销售收入完成100亿元左右。基本形成文水、孝义禽类加工,文水牛肉加工,汾阳、孝义核桃加工,柳林、临县、兴县、交城红枣加工,兴县杂粮加工和汾阳、文水白酒生产等农产品加工格局。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0多个(国家级4户、省级45户、市级99户),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龙头企业49户(省级梯次企业7户、市级13户、县级29户),“513”工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0亿元,占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总收入的80%。龙头企业从业人数4.5万人、带动农户42万户,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龙头企业对 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三)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截止2014年10月底,发展种粮大户473户,使种植户生产和经营方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503家(种植业1617家、林业436个、畜牧业 3257、渔业9个、服务业358个、其他826个),入社农户数13.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3.1%,带动非成员农户数18.98万户,带动率19%,其中示范社1162个(国家级64个,省级184个,市级258个,县级656个);发展各类家庭农场309个,经营土地54243亩,其中:耕地27668亩,四荒及其他面积30595亩。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规模健康发展。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步伐加快。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增强了农业竞争力,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获批“汾州核桃”、“柳林红枣”、“汾州香小米”、“冀村长山药”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临县 “全国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中国枣业十强县”,汾阳市 “全国核桃之乡”、“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山西省核桃基地”,柳林三交镇“中国红枣第一镇”等称 3 号。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共认证“三品一标”标准化面积6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农产品120个,面积40万亩;绿色食品10个,面积6万亩;有机农产品15个,面积2.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0万亩,地理标志产品12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我市大部分地区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比较效益低下,传统农业转型比较难。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6503户,但合作社成员平均23.4户,远低于全国80户的水平;加入合作社农户10.075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13%,低于全国17%和全省 10.5%的农户入社率;我市合作社带动率为16.45%,低于全省25%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加快,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目前,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基地面积约60万亩左右,不足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服务收益较低、科技人才缺乏、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薄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公益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农机装备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32个、集贸市场68个,这些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环节多、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 的发展,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企业融资难。农业企业要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目前,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扶持力度不够大,资金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农业企业融资难体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农业项目属于微利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回报低,对外商的吸引力小,招商效果不明显。二是争取贷款难。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且有效担保缺乏,金融信贷风险高,争取贷款难。如:部分企业土地通过租赁、流转获得,无法做为抵押;即使有抵押能力的企业,由于抵押能力弱,单笔贷款数额很小。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按照“集中扶持、重点突 破”的思路,要在品牌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农产品流通和市场销售等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延长农业产业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上寻突破;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突破;要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地方配套措施,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在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寻突破。

根据我市实际,围绕“农民收入翻番这一目标,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快速增收三大突破”,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期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同时,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旅游等产业。

二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投入力度,并在土地、水电、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用好专 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市场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启动实施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流通体系、企业品牌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搭建各类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市场信息、动植物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种养过程监控、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特色宣传、检疫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等,不断调整服务的方式和内容。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 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并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积极支持大型龙头企业改制上市,增强龙头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支持引导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要把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尽快制订全市公益性批发市场发展规划,统筹公益性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不同层级、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公益性市场体系,培育一批全市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流通升级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档次,形成具有鲜明 特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把农业和农民引入市场流通领域,给特色农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在交通便利、产业生产和加工的中心区域建设一批集展销、批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同时建设产地小型农产品集贸市场、集配中心。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为全市农产品提供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销售平台。

第三篇:关于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安排,我们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对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认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以茶、菜、桑、果、黄烟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作物达到24万亩,其中茶园面积9.7万亩,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2%、69.16%和74.21%;以貂、狐为重点的特种动物饲养量达67.55万只,占全市的1/3;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9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51元,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作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发挥优势,在打造特色产业上求突破。按照“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突出发展“绿茶、蔬菜、桑蚕、果品、黄烟”五大产业,培育建设五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的结构调整思路,制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计划从2009 年到2011 年,三年内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面积75150 亩。各镇办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AA镇以 “三大流域”、“四个片县”为重点,突出建设沿AA山庄—四季茶园—

2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是仍然面临了很多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小。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与当前形势相比,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全县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3家,500万元以上的21家,并且大多是水产品冷藏加工企业。

二是加工能力弱。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78家,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加工环节薄弱,不仅限制了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吸收,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不长,难以实现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和加工增值。

三是利益联结松。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县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

四是农业投入少。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土地流转难严重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投入不足,农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工程老化现象仍然普遍,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三、对发展我县特色农业的建议

一是严格督查,落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按照农业发展三年规划的任务和进展计划,及早做好动员和宣传,腾好地茬,将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农业部门严格督查落实,确保将调整任务落到实处,完成发展任务和目标。

二是规范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升农民组织化生产水平。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引导规范现有合作社的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茶叶生产加工等领域建成一批全市运作规范、知名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典型农民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使更多的农民认识合作社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合作社,提高农户组织化生产水平,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提升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当前县委、县政府和各镇办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产业调整扶持奖励政策,但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根据调查,当年大规模的发展成片茶园,种子投入约150元/亩,土杂肥100元/亩,整地深翻费用400元/亩左右,以此计算新发展每亩茶园当年基本投入为650元左右,而我县100亩连片以上的仅仅奖励100元/亩,虽然今年县政府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将扶持力度增加一倍,也只是达到了200元/亩,奖励额度达不到基本开支费用的三分之一,广大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各镇办要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政策,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作用和农村干部的积极性,发展成片特色农业的同时,加大扶持奖励额度,做好土地整理、种子供应等服务,对成片产业县内的水、路、渠、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四是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

第四篇:现代特色农业红枣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特色农业红枣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红枣是我县的传统栽植果业。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战略重点来抓,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推进红枣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企业化转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至今红枣产业化进程缓慢,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进一步壮大红枣产业上遇到了不少问题。为此,我们深入全县多个乡村及多家红枣加工企业,就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我县红枣发展的现状

(一)红枣种植及品种构成的基本状况。我县大面积有计划的栽植枣树始于上世纪末的退耕还林时期,之前的红枣栽植一直处于自发、盲目状态,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目前红枣保存面积16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正常年份产鲜枣3万吨,产值近6000万元。现在黄河沿岸已形成长50公里、宽5公里的红枣林带,红枣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樊家畔、下山畔等产枣大村的枣收入占农民农业总收入的90%以上,在东部沿黄红枣村的带动下,西部乡村红枣栽植与生产也取得长足发展。从2005年开始,张家山乡仅用两年时间,新建红枣标准示范园10000亩,覆盖全乡11个村,成活率达70%以上,加快了我县东枣西延的进程,扩大了红枣生产基地。1

(二)良种示范园已建立,单一品种的局面有新改善。为有效优化红枣品种结构,适应消费者需求,在我县品种选优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油枣、梨枣、灵宝大枣、圆铃枣等新优品种,形成了齐家山、中心苗圃和康家塔为重点的新品种示范园,为扩大品种改良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引进的骏枣,干果重量、出肉率均高于本地木枣,可溶性糖和游离态氨基酸等营养成份含量也大于本地木枣,很有推广价值。

(三)科学栽培初见成效,丰产技术已被相当一部枣农应用。目前后焉村建成100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张家山乡应用“孟岔模式”流转土地1100亩,康家塔高接换优800亩,下山畔、王家圪崂按接改良500亩,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相当一部与枣农十分重视红枣的经营管理,能够应用新的丰产技术,每年进行整形修剪,深翻改土、修集雨窖、培保水塄,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并适时防虫,使红枣中的科技含量稳步提高,扭转了原来的粗放经营模式。

(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枣树是抗旱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之一,在黄土高原栽植枣树,不仅可减少干旱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枣树逐步成为我县农村的“生态树”、“致富树”,同时栽植枣树也成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途径。

(五)红枣加工营销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我县红枣加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目前全县有红枣烤炉600多座,大型加工企业光大、巨人、国丰等10多家,研制开发了鲜枣酥、紫晶枣、空心脆枣等加工品种,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成为****红枣外销的窗口。

二、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的红枣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依旧存在一些制约我县红枣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品种单一。到目前为止,我县枣树品种基本上是木枣占85%,团枣、牙枣占14%,而新引进的优良品种仅占1%,在优良品种和类型未能形成规模,在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没有好的质量,最终会被淘汰,这对我县枣业现状不能说不是一个警示。

(二)基础设施落后。我县部分行政村交通状况很差,虽然有许多村新通了水泥路,但一遇雨,排水不畅,那确实是“水和泥”的路,只有三轮能够通行,大多数枣园没有田间生产道路,缺乏灌溉设施,离村较远的枣园防虫用水困难,加大了管理难度,制约了新技术的应用,影响了成品的采收速度,现有的条件根本不能满足红枣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春季病虫危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裂果腐烂、冬季霜冻抽干,是红枣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特别是2007年秋,阴雨连绵半个多月,全县红

枣普遍绝收,损失可想而知,严重影响了枣农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

(四)缺乏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意识,部分枣农认为枣树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栽植管理简单容易,所在栽植中存在重挂果、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以致幼树成活率低,生长量少,成型慢,造成了大量低起点、低标准、低质量的低产枣园,在成龄枣园的管理上采取的是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枝条生产无序,许多农民怕影响产量而拒绝整形修剪(老枝),致使红枣质量急剧下降,同时大量使用剧毒农药杀虫,单一使用化肥,致使红枣单产低、品质差,全县近5万亩枣园逐步变成低效枣园。

(五)产品加工量小,能力差,深加工不够,产业发展的层次不高。近几年,以烘干为主的初加工有所发展,但烤炉数量少,规模小。目前全县标准烤炉不足300座,农村小型土烤炉300余座,年加工能力不足红枣产量的20%,具有一定深加工能力的企业不多,而且加工量也很小。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难以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加之深加工跟不上,又没有高质量的冷库和气调库,绝大多枣农只能停留在出售鲜果和干果的初级阶段。从栽植到采摘包装,主要还用传统粗放的采收,标准化技术的组装和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和集约经营,产业效益低下。

(六)品牌培育滞后,带动力不强。我县红枣尤其是黄河

沿岸的红枣,无论在品质上还是在外形上都堪称一流,可时至今日,仍旧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品牌,主要是由于培养地方品牌自主意识不强,没有长远眼光,看不到品牌对产品的带动及潜在价值的提升,以致“****红枣”的品牌效应没有显现出来。

三、对策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枣园道路建设,切实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通村油路建设。二是枣树周围建集雨坑,积极推广下山畔挖集雨窖的经验,在枣园高处修建集雨窖,遇到旱季即可灌溉,黄河沿岸和有河流经进的村庄,可积极修建抽水设施,解决干旱季节的灌溉问题。三是大力兴建烤炉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新建烤炉600座,同时在红枣集中地建设高质量的冷库和气调库,延长红枣贮藏期。

(二)加强现代科技应用,普及红枣丰产技术,要积极总结现有的实践经验并予推广,努力建立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一是要选取一些专业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进修学习及参观考察,以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二是积极组建培训班,深入农村尤其是一些种枣大村进行技术培训,使枣农都能掌握和应用实用技术;三是红枣研究单位和科技部门要围绕红枣生产中的难点问题,确定科技攻关项目,尤其在抗旱、防裂和防治病虫害上下功夫,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优质服务。

(三)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枣果质量。在市场竞争如

此激烈的环境下,果品本身的质量则占有市场的根本性因素,要扩大品种资源,优化品种结构,从外地引进名优品种,通过建立苗圃和示范园的形式,确定适应性强、丰产性稳、品质性优的品种予以推广。在推广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按不同类型和时段进行分区栽植,分类指导以发挥最佳效益。

(四)进行红枣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在烘干等初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到兄弟县区红枣产业较好的乡村和企业学习经验,由政府支持新建一批影响力大、吞吐量大、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积极试验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农民成为利益风险的分享者和承担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力争实现红枣企业的系列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开发科技含量高、品种花样多、竞争力强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扩大知名度。

(五)加强宣传力度,切实拓宽红枣销路。建立专业性强、具有一定规模的红枣批发市场,使其成为知名度高、销售面广的产品集散地,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网络,使用现代营销手段,在大中城市设立专门销售点,并通过代理商和批发商打开销售门路,拓宽销售渠道。同时要利用各种农产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和红枣交易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红枣,广招客商,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网络发展电子商力,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平台。

(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都要树立“兴枣富农”的战略思想,把红枣产业作为“三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县、乡、村各级领导都要建立任期目标制,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一项指标列入议事日程。二是计划、财政、扶贫、科技、金融、保险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人、财、物、技配套投入,形成合力,综合作用于红枣产业开发上,特别是县财政应拿出一定财力予以扶持,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补充的投资机制。三是县、乡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村,抓典型、树样板、总结经验、辐射推广,使其中下山畔、樊家畔等老典型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再创业绩。

红枣作为我县林业优势果品产业,是立足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产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加强对红枣的扶持力度,加快我县红枣产业发展步伐,使我县红枣产业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造“两个****”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创建星级农业特色乡镇调研报告(推荐)

**镇位于诸暨市西南部,自然、人文环境独特,享有水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按照市委市府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创建水果星级特色镇乡工作目标,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2006被诸暨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南方精品水果特色乡镇”,2007年被评为“三星级水果特色乡镇”,使我镇以樱桃、枇杷为主的水果产业得以规范、健康、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一、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水果基地版图日趋扩大.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我镇观光农业基地快速发展,品种增多、品质提高,到目前为止,我镇现有百亩以上水果基地三十多个,富润科技生态园、“金竹山庄”、“”龙虎原野山庄”、“月亮湾山庄”等综合性休闲基地四处。2008年新建水果基20多处。现共有果林面积12000余亩,各种水果十余种,既有传统水果枇杷、樱桃、红心李、柿子,也有近几年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优质黑珍珠(樱桃)、黄花梨、杨梅、葡萄、提子、冬枣等,形成了品种全,季节长的水果产业特色。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果农在外投资,在义务上溪镇等地开发桃子、桔子、葡萄等水果基地8个,面积4000余亩。

(二)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升级.随着经济的增长,闲暇时间增多、出行能力提高,旅游市场不断兴旺,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游山玩水,旅游模式从单纯的旅游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我镇的生态旅游农业依托各大水果基地,以其便捷的交通和较强的参与性等特点,得到了城乡居民的亲睐.集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庄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效益农业和农庄经济三者结合程度不断提升,“尝农家土菜、喝高粱美酒、品绿剑名茶、摘时鲜水果”已成为游客对同山的向往。一年来,仅金竹山庄就接待市内外游客五万多人次,并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紧紧围绕旅游业“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依托汤江岩野外拓展基地,边村宗祠等原有景点,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共接待游客12万多人次,总收入600余万元,创利润180余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百人,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如今年的同山特色水果短柄樱桃供不应求,每公斤卖到了60元的高价,沈宅的同华牌樱桃打入了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台湾客商也通过网站了解到同华牌樱桃,纷纷订购.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主要工作

(一)制订规划、出台政策、加强引导和宣传.创建水果水乡的目标确立后,镇党委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配备精干力量,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协调和领导,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1、制订规划,进一步扩大水果版图。年初就确定了在同源村、三新村一带扩种樱桃,使连片面积达到1200亩,在仙日、边村、西源发展枇杷基地650亩,在中源、高城头、临江村发展提子基地200亩,改造唐仁、丽坞底等村山地1000亩,进一步扩大水果基地的版图,为创建水果特色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出台政策,重点培育水果块状农业。对连片种植樱桃、枇杷、杨梅、提子等水果达一定面积以上的,给予不同程度有金额补助;对促进我镇产业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扶持;对发展观光旅游基地的行政村及农户给予每亩20元的资金补助;开展优质水果评选活动,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比,对获奖人员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3、政府搭台,对**水果进行整体宣传推介。在对全镇范围内的水果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镇域范围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山庄和旅游观光景点,编印《同山镇观光休闲手册》,广泛发放,并把休闲手册上传到网上,在诸暨日报上进行专版宣传。注册成立同联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100人,为广大水果种植户统一了包装。在樱桃时节着力做好休闲观光农业推介活动,通过短信平台广泛发送短信,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采摘樱桃,并与汤江岩风景区联合在杭州参加“旅游进社区”推介会,把**“尝农家土菜、喝高粱美酒、品绿剑名茶、摘时鲜水果”这一休闲特色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5月28日 成功举办“同山镇2008南方精品水果节”,邀请市四套班子领导、涉农部门和各大旅行社负责人参加,组织与会人员参观基地,举办培训班和图版展示会,进一步扩大了同山观光休闲农业和同山水果的知名度。11月1日 举办了“秋满同山环湖游”活动,邀请市领导、市登山协会和各界人士徒步安华湖,市美协、作协和摄影协会采风同山,采风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为编制《图说同山》做好准备,以全面

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反映同山的观光休闲特色。

(二)利用良好生态环境,引进高档生态建设项目。今年,我镇在原有30个农业观光基地的基础上,利用荒坡山地约200公顷,开发高档生态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达2亿元。菲达集团在王沙溪村投资3000万元开发菲达森林公园,绿剑茶业有限公司在绿剑村投资3000万元创建绿剑科技园,两只项目均在实施当中。浙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江伊厦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的环安华湖休闲农庄和上海中凯企业集团投资的里杭休闲山庄,预计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另有投资超过200万元的1家(龙虎原野山庄),投资100万以上的2家,投资50万元1家。随着这些山庄及观光基地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地带动我镇休闲观光业的发展,扩大同山产品销售渠道,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实施品牌战略,促进示范特色基地发展.为提升水果品质,我镇不断加大对水果新品种的开发和休闲项目引进工作,结合乡土特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发新特产品,创各级名牌,进一步提高同山传统农产品的品质.短柄樱桃新品种开发成功,同华樱桃基地被科技局评为科技示范基地;金竹山庄在原有水果基地的基础上,开办了农家饭店,生意兴隆;创造优惠条件,引进综合性休闲项目”富润科技生态园”;山头河100亩1号红李引进,今年喜获丰收.为鼓励业主的积极性,我镇还提高了对他们的奖励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

(四)加强在技术、资金、发展思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结合实际进行农民素质培训,开办休闲旅游农业讲座、水果种植和养护、休闲旅游就业人员上岗就业等培训班,从政策引导、基地建设、服务质量等几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听课人数超过400人次,通过讲座,引导他们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营效益,增加同山休闲观光农业的吸引力;引导果农建立相关协会,巩固原有各类基地,发展新的水果基地,扩大规模,形成集团优势,有组织地引导游客前来观光,使原有基地低、小、散的经营格局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五)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采砂一直是安华湖环湖各村支柱产业,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该产业严重影响了安华湖的生态环境.为改变这一现状,我镇联合有关部门,对安华湖区实施了禁砂,并落实专门人员资金进行清淤,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极大地发送了安华湖的生态环境.同时,我镇还结合“平安**”的创建,经常性地做好当地村民的思想工作,解决开发单位与村民之间的矛盾,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00万元的边村、南源等村的矿山复垦项目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大力推进康庄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实现村村通水泥道路,中源、丽坞底、仙日、同源、布谷、唐仁等村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完成.这些项目的建设,为进一步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合作,有序开发.进一步加强与旅游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合作,以<<诸暨市汤江岩景区休闲度假区详细规划>>和<<诸暨市汤江岩景区安华湖休闲带概念性规划>>为发展方向,使我镇水果基地作为休闲观光业的配套产业.充分利用浣江—五泄风景区的旅游优势,镇党委政府确定在环安华湖区域发展几个上档次的休闲观光水果基础,并继续加大基地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培植典型的种养植大户,开发立体式休闲观光山庄,形成大型休闲旅游农业基地,以点带面,使樱桃,枇杷等水果生产基地与旅游业完美结合,并开发家鸡、野菜和同山烧等特色农家餐饮业务,为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举办“樱桃节”等有效举措,进一步扩大同山水果的知名度.(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建设力度.明年,我镇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进度,争取今年年底完成唐仁、仙日等村的土地开发项目,投资150万元千亩水果基地改造等工程,规划发展樱桃、枇杷基地1500亩,其中同源村、三新村一带1000亩,中源、高城头村500亩,逐步形成村村有水果基地的格局.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农业基地向规模化发展,提升基地的档次,使我镇以休闲观光为特色的水果产业跃升一个台阶.(三)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招商力度.1、完善政策,使浙江伊厦房地产公司和上海中凯企业集团等企业在同山开发的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两大旅游休闲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配套大型水果基地。做好服务,促使菲达森林公园和绿剑科技园建设项目尽快完工。

2、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办农民素质培训班,通过水果种植、护理技术培训和营销、礼仪接待培训,提高经营户的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水果质量。

3、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利用合作社作用进一步改进原有观光农业基地分散、档次低、规模小的格局,使其相互联系,形成规模优势。

4、扩大科技含量,以“绿剑”品牌和“同华牌”、“同山牌”短柄樱桃为品牌龙头,力争今年注册同山枇杷商标,申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5、结合“平安**”的创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同山的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水果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档次.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调研报告砚山(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色农业发展报告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 ——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 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2010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

    关于加快我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和制订全省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根据省政协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省政协......

    关于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安排,我们以发 展特色农业为重点, 对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石阡县紧紧围绕省第五轮“石阡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试验”主题,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始终遵循山地经济规律,以现代高效为路径依托,以园区......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

    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 拜四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

    城郊型农业调研报告

    做强做大**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 城郊型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生产鲜活农副产品为主,兼具发展生......

    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绥棱农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概论农业现代化认识绥棱 转眼间,三个月的实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对于绥棱这个黑龙江中部这个县城,我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看到了他无限的潜力与希......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云南省农村农业保险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农业保险是农户分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