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河乡2010年工作要点
大河乡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党委、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做强五大产业,抓好三项保障,力促农牧民增收”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求转变,调整结构促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更加注重推进民主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面完成农牧村各项工作任务。
奋斗目标是:全乡经济总收入增长8%,达到4015万元;乡财政预算大口径收入增长16.5%,达到19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达到7034元。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并认真完成八件惠民实事,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通过牧民定居、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解决108户农牧民家庭进城集中入住牧民住宅楼;二是维修野马泉至鸭子扁等牧道,争取列项完成大水路铺油和肃红路硬化,解决农牧民群众行路难问题;三是修建野马泉沟口至三叉河引水渠14.2公里,争取水井(窖)100眼,解决部分干旱牧业点人畜饮水困难;
四是成立大河乡家政服务中心,规范劳务输转合作社运行和进城农牧民社区化服务管理,引导带动600人就地转移就业;1
五是加大对“两孤一残”(孤儿、孤老、重残)人员生活救助、扶持力度;加大对困难单身母亲生产扶持和生活救助,对农牧村妇女进行免费健康检查;
六是新建羊毛储备库房1座,引进优质细毛种公羊30只,进一步提高细毛羊扩繁能力;七是改造乡机关供暖、供排设施,修建垃圾池、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硬化巷道、架设路灯、种植林木,实现美化、硬化、亮化和净化;八是全面落实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化任务,完成乡机关闭路电视线路改造。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
继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乡情、村情,立足畜牧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五大产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发展后续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再次创业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稳步持续增收。一是加大以乡扩繁场为中心的畜牧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力度,有重
点的整村推进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等产业化高新技术,认真办好养羊节、赛羊会等节会,不断扩展细毛羊生产规模和养殖范围,实现10万只细毛羊扩繁计划。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扩大优质细羊毛统一销售规模,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畜牧业整体竞争力。加强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提高农牧业安全生产水平,做优细毛羊特色产业,坚持不懈地依靠细毛羊优势主导产业抓增收。二是以扩大天桥湾牛羊舍饲育肥、屠宰贩销网络和“牛奶计划”为抓手,加快养殖小区、饲草料种植和加工等饲草料基地建设,广泛推行细毛羊舍饲半舍饲养殖和牛羊短期育肥,引导带动县城周边群众做大做强育肥贩销、肉奶加工等精深产品,抢抓“牛奶计划”机遇,扩大奶牛养殖规模,行成环绕县城、服务县城的牛羊舍饲育肥、屠宰、加工和奶牛养殖产业圈,以育肥贩销及肉、奶产品促增收。三是改造维修现有喇嘛湾日光温室大棚,增加红提葡萄等果蔬种植品种,统一规划种植、统一批发设点销售,让更多的农牧民家庭受益,逐步建设面向县城以及周边村的有机果蔬供应基地。依托已成立的果蔬种植合作社,做大果蔬种植业,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认真做好绿色、有机果蔬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打响高原果蔬绿色有机品牌,以推动果蔬业的更大发展促增收。四是以肃红公路硬化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批生态园、牧家乐及鱼塘等游乐设施,抢抓旅
游示范县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鄂博台子至长沟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完善西柳沟乡村旅游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使其上档升级,做活乡村旅游业,通过带动群众他类种养业和服务业促增收。五是以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和五大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乡劳务合作社、远程教育资源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广泛开展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培育农牧村经纪人,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创业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加快建立稳固的劳务实训、输转基地,加大农牧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每年有组织输出劳动力1000人以上,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成立大河乡爱心家政服务公司,充分发挥劳务合作社的作用,引导组织城郊村、城乡结合部和进城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工程建设、修理装潢、旅游餐饮、家政服务等二、三产业,做好劳务产业,持续稳定地依靠多种经营促增收。同时,以土地、草原、劳动力等要素入股、租赁等模式,在有条件的村探索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实行联片、联户发展、整村推进,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二、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切实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动力,紧紧围绕“五大产业”,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在细毛羊优势产业方面:加大以乡扩繁场为中心的标准化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争取立项新建羊毛储备库房1座、高标准剪毛棚1座,购臵机械剪毛机30(台)套,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20座、简易暖棚50座、药浴池2座、配种站1座,引进优质种公羊50只,积极争取在乡内外开发建设饲草料基地1000亩,开发喇嘛湾等城郊村饲草料基地及配套养殖小区建设,争取完成大岔、松木滩、老虎沟等村草原围栏60公里,牧草补播改良2万亩;在育肥贩销方面:积极争取天桥湾养殖小区扩建及屠宰棚改造项目,新建40吨冷库1座,争取立项大岔牦牛专业合作社精深加工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贴息贷款200万元,扶持发展奶牛及肉牛规模养殖;在果蔬种植方面:维修改造蔬菜大棚30座,扶持发展红提葡萄种植棚10座;在旅游产业方面:完成长沟寺至鄂博台子至鹿场旅游线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长沟寺维修项目,加快推进西柳沟乡村旅游产业及附属设施建设;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乡机关自来水及下水管道更新改造,改造维修西河、西岔河自来水工程,延伸塘尕尔西线引水管道17公里,新建水窖100眼,修建营盘、白庄子、老虎沟三村农田引水渠道3条7公里,争取立项实施一排松提灌工程;在道路建设方面:完成肃红公路硬化和大水公路铺油工程,争取硬化西河村3.5公里村道,维修西沟至张尕拉至横路泉、塘尕尔滩至大滩河、四满口至西大口等沿山牧道5条87公里;在小集镇建设方面:开工建设大河乡进城农牧民管理服务中心和松木滩、大岔村、红
湾村委会办公室,完成乡政府巷道硬化,完成乡机关及韭菜沟居民点后坡5公里防洪工程建设,更新改造乡政府锅炉及下水管道,完成乡机关排污设施、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建设;其它方面:争取100瓦以上太阳板1000套。
三、突出民生保障,健全服务网络,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社会保障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高质量完成牧民定居、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新建108套牧民住宅楼;落实好城乡养老保险政策,推进城乡养老一体化进程,使进城居住的老人共享县城老年公寓资源;落实好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和农村医疗救助,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落实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农牧村“五保”和“两孤一残(孤儿、孤老、重残)”人员生活补助政策、做好单身困难母亲救助行动和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工作,实现城乡救助一体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家电下乡和建材下乡等政策性补贴和退牧还草补助资金,让广大农牧民在政策性补贴中感受支农、体验惠农。二是加大农牧村社会事业政策落实,促进公共管理方式转换。探索400户进城农牧民和农牧民集中定居点社区化管理模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流动人口管理,稳定全乡低生育水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激励扶持政策;整合乡村卫生资源,加大村卫生室设施投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乡村医生巡诊制
度,对农牧村妇女进行免费健康检查;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健全乡村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管理运行,规范开展民俗文化节和“比、学、赶、帮、超”表彰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落实好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化工作,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优美乡镇建设项目,提高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建立乡村农牧业信息服务网络和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乡村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范建设好乡科普惠农服务站,全面做好农牧村减灾防灾工作。同时,做好武装、工会、共青团、妇联、残疾人、老龄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坚持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农牧村平安创建活动,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活动,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乡进程。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信访工作责任和维护边界稳定的各项机制措施。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四定三包”责任制,继续抓好重点案件、重点对象包案责任制和重点区域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针对突出治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继续抓好“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工作。加强农牧村法制教育,畅通农牧村信访渠道,依法、依政策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矛盾和遗留问题。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臵能力。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依法管理农牧村
宗教事务。突出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气象与地质灾害等工作,认真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坚持五个基本,实施强基创先,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
一是认真做好村“两委”班子和村级配套组织换届工作,按照“五个好”和“一定三有”的要求,配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对村党支部书记、“两委”班子成员、后备干部和乡土人才队伍进行集中培训。二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培树先进典型和示范点,做好党建工作观摩评比、庆祝建党89周年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及党务工作者表彰工作。三是规范建立乡党员服务管理中心,对离退休党员、农牧村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和进城农牧民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建立健全农牧村党支部工作台帐,不断完善更新党员信息库。四是依托乡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资源,分级分类抓好农牧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和致富技能培训。五是做好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健全落实党建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党建材料整理、档案规范,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六是做好“示范整推”工作。大力培育党建典型示范点,打造党建工作“样板”工程。坚持高起点、高质量、严要求,整村推进抓好天桥湾、老虎沟、营盘、光华、西岭5个村党支部 “综合示范先进党组织”创建工作。七是做好党建“亮点”工作。不断深化
已开展的“共建联建”、“党员评星定格”、“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服务名片等特色工作,继续深入探索实践,注重延伸拓展,加强总结推广,不断丰富内涵,增强实效,探索统筹城乡党建试点工作。八是扎实推行村干部述职和绩效考评制度,继续推行村干部和一般干部“百分制量化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和机关效能建设成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九是规范完善村级管理模式、议事规则和村务公开方式,加强农牧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十是探索进城农牧民、城乡结合部和中心村农牧村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篇:大河乡2009年党建工作要点(修改稿)
实施固本强基 促进产业发展
——在大河乡综合工作会议上就分管工作的发言
张 喻
(2009年3月26日)
为切实做好2009年我乡党建工作,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领会落实各类会议精神,按照市、县党建工作安排,我乡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县上提出的“五大行动计划”和我乡正在实施的“五大产业”,以“党建出亮点、支部有品牌”的要求,全面推进 “五个基本建设”,实施“强基创先”工程,以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共建联建”推进共同发展,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和学习实践试点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四大建设之中,努力推进我乡党建工作创特色、出亮点、树品牌,以党建促发展,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创业带富能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农牧村党建实际,以“五个基本建设”为载体切实推进我乡“五大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农牧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构建和谐新 牧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紧扣一条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施两大工程:“五个一”民心工程(开展一次民情恳谈活动、开辟一个党建信息窗口、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健全一套工作制度、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五个一”示范工程(创新一个发展思路、建强一个领导班子、完善一套管理制度、力创一项特色工作、树立一批样板形象);推进两项建设:“五个基本”建设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共建联建”;搞好“两项”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具体工作
(一)强化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理论素养。
1、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制定并落实《2009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重点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县各类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把全乡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发展认识统一到“五大产业”上来,凝心聚力,以超前思维谋划全局,创新理念开展工作,全力推进我乡“五大产业” 建设。
2、制定周密的学习安排和计划。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做强‘五大产业’、推进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指导检查,组织开展好乡机关和天桥湾村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及第三批农牧村学习实践活动,发挥领导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3、认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村干部参训学习,安排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工作,切实做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入耳、入脑、入心,力争把我乡建成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队伍。
4、充分发挥乡党校和流动党校的作用,结合党员冬(夏)训、科普之(冬)春和牧区“双流动”等活动,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县、乡党校等平台力争使全体干部、党员、宗教人士、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全员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和群众科技文化素质。
(二)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丰富党性实践载体。
1、积极开展“养德塑形,敬业奉献”创建活动,建设开拓创新型党员队伍。深入开展“我为大河发展献一策”调研活动,以转变作风和增强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开展“素质提升”、“便民服务”、“带民致富”、“和谐建设”、“问效落实”活动为载体,从“五个方面”着力解决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 出问题。
2、建设“五型”干部队伍,争创优异工作业绩。以“带一流队伍,培一流作风,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在全乡机关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政型”干部队伍建设活动,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强化对乡机关干部设岗定责和工作目标管理,全面实现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工作规程、工作考核、工作奖惩制度化,塑造一支勤奋学习、开拓创新、服务高效、清政廉洁、干事创业的机关干部队伍。
3、健全完善便民服务代理机制,使其成为“为民解忧的代理室,融洽关系的连心室,化解矛盾的信访室,咨询政策的宣传室”,形成乡、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设立“便民服务代办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办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事务。建立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限时办结制、办结告知制、办事预约制、全程代办制、管理考核制等制度,规范便民服务代理机制的运作,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包项、包重点、一般干部和技术人员驻村代办工作,使干部党员发挥作用上有新突破,实行主要领导牵头领办“五大产业”,一般干部驻村负责一个项目,全乡上下形成“有人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扎实推行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和无职党员 设岗定责,加大对党员的培养锻炼,使每名党员、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责任田”、“示范点”。
(三)加强“五个基本建设”,实施“强基创先”工程
1、研究制定支部书记百分考核评价制度,年终依据考证予以奖励或批评。进一步完善支部书记选拔、培养、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农牧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农牧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农牧村党支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2、利用城郊优势和县直部门帮扶机遇,建立完善城乡党建“共建、联建”机制。达到党员互教互管、困难互帮互助、治安联帮联防、文明风尚共培共育,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担,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严把党员“入口”,确保发展质量,实行“1+2”党员发展模式,切实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因地制宜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和台帐,实现流动党员由“组织与我联系”向“我与组织联系”的转变,健全完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建设。
4、继续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范使用、管理制度,完成天桥湾村委会办公室维修,做好示范、达标、升格工作。
5、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培养等工作,选调后备干部积极参与到村远教、治保、民调、项目等各项工作中锻炼能力。
(四)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激励工作有效落实
1、健全党委议事规则,提高班子决策水平。制定《乡党委议事规则》,规范和监督乡党委领导集体的决策行为,充分发扬民主,坚持集体讨论,做到各种决策透明、公开、科学、合理。
2、建立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按照科学简便和群众参与的原则,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干部工作百分量化考核制,把干部考核同工资、奖金、补贴相挂钩,与干部的评先选优、推荐提拨相挂钩,形成重用能人的工作格局,增强干部压力感,激发干部工作活力。
3、建立党支部工作问责制,促进农牧村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按照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相对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对有职不司,有责不负的现象,追究相应责任,使支部班子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五)开展党内系列活动,搭建党员实践平台。
1、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和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2、加强党员党性实践锻炼。以 “三队三强”、“设岗定责”、“党员承诺”、“一对一”等为载体,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主题,一个地方一个特色” 的要求,在乡机关认真组织开展“养德塑形、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天桥湾村扎实开展“孝老爱亲、互助关爱”教育示范点创建活动。
3、着力抓好我乡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深入开展市县党建示范点(老虎沟村、光华村)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认真做好营盘村“省级农牧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和东岭村“省级农牧村党建示范点”争创工作,通过加强对村支部规范化建设、支部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等工作的投入和指导,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农牧村经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4、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宣传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色的好党员、好干部的典型事迹,引导全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行为、情操、作风、敬业和廉洁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员冬(夏)训活动、“比、学、赶、帮、超”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和“党员示范户”、“党员明星户”评选活动,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形成心齐、劲足、风正、气顺的良好局面。
5、梳理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干部 《民情日记》 记载督查。在建立“民情日记”调阅机制的基础上,推行领导干部“月会商”和一般干部定期汇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日常工作的管理,随时让乡党委了解群众的需求信息,及时 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掌握农牧村社会动态和各类潜在矛盾,为党委、政府做好各项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和民情日记的实际效应。
(六)加强党员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在全乡党员干部中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2、创新机制制度。从权、钱、人等关键、薄弱环节入手,推进政府采购、下村派车、公务招待、办公用品等四项规范管理;在村级财务管理上,不断完善农牧村财务监管机制,强化对农牧村财务动态性监管,推进农牧村党风廉政建设。
3、严格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监督网络建设,完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组织监督等各项制度,保证党员干部依法用权、依职用权。
(七)扎实开展试点活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以乡机关、天桥湾村为试点,精心组织,创新开展,总结经验,树立样板。全面落实县委出台的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和组织指导好农牧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做强‘五大产业’,推 进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开展,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全乡的力量凝聚到“五大产业”发展上来,为我乡争当经济发展排头兵鼓足后劲。
(八)围绕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切实做好远程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1、加强16个站点的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工作,认真开展“六好”站点创建,完成资源开发任务。
2、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年内建成天桥湾养殖、屠宰、返销、加工实训基地,喇嘛湾建成高原果蔬产业实训基地,西台子建成优质细毛羊扩繁实训基地。
(九)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党建顺利开展
1、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认真开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活动,做好 “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
2、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切实做好理论示范点创建工作。圆满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十)围绕“党、团、妇、工”一体化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妇建和工建工作
1、加强对团建工作指导、检查考核和督促落实。指导完成乡团委换届,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建带团建新模式。
2、加强对工会组织领导,丰富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对妇联工作指导,认真开展妇女科技、法律知识培训和“四有”、“四自”教育。做好女干部、女党员、女致富能手培训工作。指导乡妇联做好第二届妇代会换届工作。
五、党建创新工作
1、实施“亮点”工程。随着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当前部分农牧村党支部领办新兴产业发展的功能弱化甚至脱节的形势下,立足实际,在我乡正在实施的“五大产业”链条上建立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以创新增活力、以创新求发展。
2、实施“共建”工程。强抓县直部门帮扶、干部下派蹲点和我乡部分农牧民进城居住管理缺失的形式,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互帮互促、共建联建”活动,采取“1+1”、“1+X”等形式,通过“支部共建”的模式,坚持分类推进、“一村一品”,创新共建模式、共建内容和活动方式,扩大共建领域。促进城乡党组织融合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
3、实施 “党员名片”工程。
积极探索“党员名片”工程试点,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广阔的平台,成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重点在试点、拓展和提升上下功夫,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扩大活动影响,真正把“党员名片”活动打造成大河 党建工作的名片。
第三篇:大河乡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汇报(范文模版)
大河乡发展党员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1月
近年来,按照县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乡党委紧紧围绕党员主体地位,狠抓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在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发展党员预审制、考察制、公示制、党支部大会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实施“1+2”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拓宽发展党员工作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8—2009年全乡共发展党员34,其中35岁以下25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73.5%;高中以上文化14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1.2%;少数民族党员16名,占发展党员的47%;女党员15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4.1%。
一、基本情况
大河乡位于肃南县中部地区,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总面积3329平方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居住有裕固、藏、汉、土、回、蒙古6种民族,共1259户4069人, 其中少数民族222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4.6%。乡境内有耕地3125亩,草原35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97万亩,饲养各类牲畜16.6万头(只),是一个以牧为主的纯牧业乡。2009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3718.9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农业收入208.4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5.6%;牧业收入2393.8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64.4%;其它收入1116.7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3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34元。
1全乡现有党支部20个,其中农牧村党支部17个。在册党员377名,其中农牧民党员307人,占党员总数的81.4%;女党员84名,占党员总数的22.3%;少数民族党员214名,占党员总数的56.8%;45岁以下党员232名,占党员总数的6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43名,占党员总数的37.9%。
二、主要做法
1、精心策划,强化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自觉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双文明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党委班子成员普遍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了及时发现,认真加以解决。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发展党员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我们注重增强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不断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整顿后进支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抓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统筹考虑,具体指导,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2、狠抓培养,保证质量
近年来,我们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一是重视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对非党群众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坚持在干部职工群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与此同时,在党内坚持开展党
员先进性教育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并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 “双培双带”、“双创双比”、“共建联建”、“设岗定责”等系列党性实践活动,近年来,我们在深入总结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全乡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深入开展了“比学赶帮超”党性实践活动,活动开展四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多数农村党员成为三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极大地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在全乡上下形成了一种比干劲、学典型、赶先进、帮后劲、超常规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发挥共青团的后备军作用。各农牧村党支部不断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把培养、推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先后向党组织推荐了5名优秀团员,经党组织培养教育后被接收入党,占同期发展新党员的14.7%。三是抓教育,打基础。各村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都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严格的制度,除指定党员经常培养教育外,乡党委每年都要对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短期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性教育。四是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为了加速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各农牧村党支部加强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通过培养考察,条件具备的列为发展对象重点培养。
3、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针对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结构偏低等方面不合理的现象,近几年,乡党委将农牧村致富带头人、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能人等作为发展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党员。通过几年的努力,全乡党员队伍分布和年龄、文化结构得到很大改善,组织发展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组织发展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了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质量第一,防止突击发展。一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新党员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二是坚持党性原则,严格入党手续。具体做到了严把“三关”和坚持“五个不批”,即:把好支部大会讨论关;把好党委审批关;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未经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的不批;未经一年考察、政审或政审不清的不批;未征求群众意见的不批;未经党委谈话或发现不够党员条件的不批;不符合入党程序的不批。近年来,全乡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纪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党组织对组织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科学地制定党员发展工作计划,缺乏必要的培养教育措施。二是部分党员对履行党员义务认识有偏差,严重影响了一些入党申请人的入党积极性。三是在新发展的党员中,一些党支部对在妇女中发展党员重视不够,党员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在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少数党支部仍然存在着忽视质量的问题,有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流于形式,措施不力;五是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部分群众价值观出现偏差,无私奉献的精神弱化,讲“实惠”、“图享受”的思想占有一定市场,政治上不求进取。加之农牧村广大优秀青年长期外出务工,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
第四篇:大河乡报告
大河乡 “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旺苍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为全面抓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使“两基”国检顺利通过,根据省、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两基”迎国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大“两基”宣传力度。今年暑假期间,在大河乡街头悬挂“严禁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外出打工”的横幅,并向学生家长发放《致全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使教育法规深入人心,使家长进一步加强对“两基”工作的认识。
(二)早计划、早安排。学校在上学期期末就已将上学期未到的学生名册及有关材料上报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在暑假期间组成工作队和村小教师一道下村动员,下发《复学告知书》等法律文书,要求流失学生限期返校。
(三)根据大河乡人民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于2010年2月20日至2月25日联合五权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组成四个“控辍保学”宣传队,分别对大河六个行政村进行宣传,并向学生和家长发放宣传材料,经过6天的宣传,大河学生无流失。
(四)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使用免费教科书和免交杂费,认真落实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金的公示,并将补助金发放到学生手中,小学每月每生补助50元,同等条件下,优先补助寄宿生中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
(五)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不断完善学生的转出、转入、休学、复学手续。
(六)做好相关材料整理上报工作。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材料(乡级政府的职责和要求、有关材料的准备、专项工作组、工作流程、乡“两基”迎国检成员单位挂钩联系控辍保学工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已上报乡人民政府。目前,乡中心学校正按照乡人民政府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扫除青壮年文盲等7个方面的内容开展自查。2010—2011学年存在下列突出问题。
(一)“两基”档案资料在县外借读学生证明和转到县外就读学生证明不齐全。
(二)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达不到要求。信息技术课由于学校正处于灾后重建中,学校暂时无信息技术教室。
(三)由于学校处于灾后重建中,学生活动场地小,不能开齐课外活动。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市、县关于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有关精神,切实关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组织“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挂钩单位,开展教育捐资助学活动,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力度,解决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二是建立流失学生台帐。三是要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目标责任制。乡人民政府与乡相关单位负责人签订“两基”工作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并兑现奖惩。四是要认真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实行“两定三包”(定对象、定时间和包动员、包入学、包巩固)、“四不办理”(对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不办理特困补助和社会救助、不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不办理外出打工证明手续、不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一签、二送、三移交”(“一签”是与家长或监护人签订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协议书;“二送”是向农户送去入学通知书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家长或监护人负责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
(二)加强统筹,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配备教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配臵,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对2006年到2009年教育经费进行自查,认真落
实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灾后重建步伐。
(四)加大“扫盲”工作力度,继续扫除剩余文盲。督促各村校抓好“扫盲”工作,对“扫盲”与“普九”要统一部署,统一领导,统一实施。利用暑假学校放假、农民农闲在家的有利时机,组织进行“扫盲”及巩固提高教育。坚持把“扫盲”及巩固提高与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相结合,与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增强“扫盲”及巩固提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控制复盲率。
(五)抓好全乡“两基”业务培训和档案建设。建立乡级“两基”资料陈列室,分年立卷、专柜管理,“两基”基础档案尽量做到规范、完整、齐备。乡中心学校将在县“两基”业务培训会后,及时召开了乡“两基”业务培训会,全面部署“两基”迎国检表册填报和档案建设工作。
1.认真落实文化户口,调查核实人口文化状况。
2.全面排查提供入学率中在县外借读学生证明和辍学率中转到县外就读学生证明。
3.核对年报和基础教育各项数据统计的吻合问题。“两基”检查验收数据是以教育年报表为法定数据,以基础教育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我乡实际,在两项统计工作中要保持两项数据的吻合,统计口径有差异的,要有相关的解释说明材料。在开学初,要先做好基础教育统计再做教育事业年报统计报表,这样才能确保两项数据的吻合,逻辑紧密。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需要在乡所在的地书写1条永久性标语,各村民委、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形式宣传“两基”迎国检的相关内容,使“两基”迎国检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七)完善教育督导机制,保障全乡“两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建立乡“两基”迎国检督查组,随时督促检查我乡 “两基”迎国检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巩固在校学生、稳定动摇学生、收回流失学生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各相关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及时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整改。
旺苍县大河乡中心学校
2010年5月30日
第五篇:大河乡文化站工作总结
2011年大河乡文化站
工 作 总 结
大河乡地处旺苍县城东北部,东邻南江县坪河乡,南接五权镇,西与万山乡、水磨乡相邻,北靠檬子乡,是边远山区乡镇。全乡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6个村,人口5100多人。2011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体局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和研究本乡文化活动特色,开创创新,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乡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充分认识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为使我站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来,按照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和加强了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中心工作,并把文化
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业务素质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乡经济社会建设。在理论学习中,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文化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的信心和执着,为我站的文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打造农家书屋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以解决群众读书难、全面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为原则,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将之作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建设任务。我乡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抓好落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2010年完成对桂花村农家书屋建设,今年新建了春笋村、柳垭村、白玉村、华丰村、火炬村5个农家书屋,各村图书、电子音像制品共计1600余册,完成乡文化阵地的建立,全乡初步形成了以乡文化站为中心、6处农家书屋、辐射6个周边村5100多农村群众的服务网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尽心尽力,抓好文化工作
开展文化工作的同时,必须以乡党委、政府为中心,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积极寻求活动内容。2011年“六·一”儿童节,协助大河乡中心小学完成了舞蹈比赛;“七·一”建党九十周年举
行了乡政府与学校之间的篮球比赛;工作之余,组织政府人员到邻乡、镇及辖区内企业进行多场篮球友谊比赛,进行交流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
文化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工作比较薄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文化活动规模小、档次低,由于我站缺乏活动经费,难于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年来,我站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但工作中仍存在不足的方面有待于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努力开创全镇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大河乡文化站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