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
成果报告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
成果报告
项目编码:1212011140021 任务书编号:水[2011]01-27-05
水[2012]01-029-002 水[2013]02-022-004 水[2014]02-029-002
工作起止年限:2011-2014年
项目负责人:曹修定 吴 悦 王洪磊 朱继良 报告主编:吴 悦 王洪磊 曹修定 朱继良
报告编写人:吴 悦 王洪磊 曹修定 朱继良 杨 凯 李 鹏
王晨辉 马 鑫 潘书华 杜 鹏 孟庆佳 樊志海 董翰川 付 杰 郭 伟 任 涛 王 璇 李 戍 高振华 展建设 吴 敏 庞丽丽 汪 敏
单位负责人:李文鹏 主管业务负责人:李铁锋
提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30日
计划项目名称:滇东北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正文目录
前言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第二节
工作简述与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 第三节
主要成果 第四节
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节
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 第六节
章节安排与分工
第一章 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监测预警仪器研发与生产
第一节
群专结合类型监测仪器研发 第二节
群测群防简易报警仪改进 第三节
监测仪器批量生产 第三章
群测群防系统管理软件
第一节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网 第二节
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系统升级 第四章 群测群防应用示范
第一节 彝良县示范区 第二节 鲁甸县示范区 第三节 大关县示范区 第四节 雅安地震抗震救灾 第五节 鲁甸地震抗震救灾
第六节 群测群防技术和设备支撑 第七节 群测群防工作认识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审批目录
审查意见书
中地调(地环)审字[2015]052号 评审意见书
中地调(地环)评字[2015]073号
其他目录
任务书:水[2014]02-029-002 水[2013]02-022-004 水[2012]01-029-002 水[2011]01-27-05
内容摘要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技术研发与示范”工作时间为2011年—2014年。项目任务: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工程地质测绘、地面手段,按1:50000国际标准图幅开展云南大关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等地质环境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诱发因素,完成调查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区划,研制开发简易实用的群测群防监测报警仪器,协助地方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提升云南大关县群测群防技术水平,为地质灾害多发区群测群防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已经取得成果如下:
(1)针对已有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仪器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形成较为可靠、稳定、高效的系列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仪器。
(2)形成一批群专结合的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监测预警仪器,丰富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和手段,有效补充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完成昭通市群测群防监测示范体系建设,为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完成监测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了8.6万套;1:1万工程地质测量60km2;1:2000工程地质剖面测量5km;1:5万地质灾害调查460km2。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调查。
第二篇:0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中地调发〔2003〕187号)
各局属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二十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
第三条 地质调查项目分为计划项目、工作项目,项目负责单位分别称为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以下简称“实施单位”)、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第四条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原则
(一)地质调查项目实行法人单位负责制;
(二)分级管理、下管一级、分类指导、条块结合;
(三)项目管理与项目运行分开。
第五条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包括立项与计划编制、任务书的编写与下达、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查、项目任务变更与报告制度、项目质量管理、野外验收、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项目竣工决算等地质调查工作全过程。
第二章 项目管理职责
第六条 地调局主要管理职责
(一)确定工作部署,组织项目立项工作;
(二)编报项目计划建议、预算建议;
(三)编制、发布项目要点;
(四)组织审查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五)编制下达计划项目任务书;
(六)组织计划项目和重大工作项目设计和成果报告审查;
(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计划项目、工作项目重大调整的审批。
第七条 大区地调中心主要管理职责
(一)负责对实施单位系地方地质调查单位(地勘体制改革后,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中央所属地勘单位,以下简称“地方地调单位”)的立项建议初审;
(二)负责对实施单位系地方地调单位的项目变更初审;
(三)负责辖区内计划项目及所属工作项目经济管理工作;
(四)受地调局委托组织计划项目设计与成果报告审查;
(五)组织监审专家对辖区内工作项目及计划项目进行质量抽查。受地调局委托查处重大质量事故;
(六)参加实施单位组织的工作项目设计审查和野外验收工作;
(七)按规定接收本辖区内工作项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
第八条 实施单位主要职责
(一)编制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编写计划项目设计;
(三)组织编制本计划项目中的工作项目立项建议;
(四)向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下发任务书;
(五)组织工作项目设计审查;
(六)工作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七)组织工作项目成果报告审查;
(八)集成、整合工作项目成果,提交计划项目成果报告。
第九条 承担单位主要职责
(一)编制工作项目立项申请书;
(二)编写工作项目设计;
(三)组织工作项目具体实施和日常质量管理工作;
(四)提交工作项目成果报告;
(五)受实施单位委托组织工作项目成果报告审查;
(六)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及规定的原始资料。保管地质调查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
第三章 立项与计划编制
第十条 地调局根据地质调查工作规划、国土资源部计划编制要点,拟订工作部署总体方案和计划项目安排意见,编制、发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要点。
计划项目要点应明确工作地区、工作周期、目标任务、实物工作量、预期成果、经费概算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等内容。
第十一条 实施单位根据计划项目要点,组织编制工作项目立项建议。
(一)实施单位为地调局局属单位、行业地勘单位的,其工作项目立项建议,由实施单位初审后报地调局。
(二)实施单位为地方地调单位的,其工作项目立项建议(包括新开项目和续作项目)由实施单位报所在大区地调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初审后报地调局。
(三)工作项目立项建议以计划项目为单元上报。立项建议包括立项建议报告、项目建议表、新开项目立项申请书和续作项目评估报告。编写要求见附件一。
续作项目不需编报立项申请书,但应向实施单位提交项目进展和下一工作安排建议,由实施单位组织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
第十二条 工作项目立项建议不得超出计划项目要点所确定的工作内容。项目经费预算总和不得超出计划项目要点所列经费额度的10%。
第十三条 地调局根据计划项目要点要求,对新开工作项目立项申请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 通过评估的续作项目和通过论证的新开项目,纳入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和预算建议编制范围。
第十五条 地调局根据国土资源地质调查经费的可能,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按照先续作、后新开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选择项目,并编制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和预算建议,上报国土资源部。
第十六条 实施单位根据地调局的布置和要求,按照财政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按计划项目编制“项目申报书”、“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及“项目可行性报告”,并附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评审报告”。
第四章 任务书的编写与下达
第十七条 地调局收到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计划之日起20日内,编制完成项目任务书。项目预算下达之日起10日内,向实施单位下达计划项目任务书,并抄送项目所在地的大区地调中心。计划项目任务书编写与下发要求见附件二。
第十八条 实施单位自收到计划项目任务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承担单位下发工作项目任务书,抄报地调局和项目所在地的大区地调中心。工作项目任务书编写与下发要求见附件二。
第五章 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查
第十九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自收到项目任务书之日起,30日内向组织审查单位提交项目设计书(或工作安排)。设计书包括技术部分和预算部分。编写要求见附件三。
第二十条 项目设计书送审稿,应保证评审之前送交专家审阅。
第二十一条 组织审查单位自收到设计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设计书的审查。审查工作包括设计书的评审和审批。
第二十二条 组织审查单位应聘请熟悉相关专业领域及项目情况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其中经济监审专家一般为2人。
设计书审查要求见附件四。
第二十三条 设计书评审采取会审或函审形式。
会审组织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并签署组织审查单位意见后,向设计书提交单位下发评审意见书。
函审组织单位负责专家函审意见的整理,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并签署组织审查单位意见后,向设计书提交单位下发评审意见书。
第二十四条 设计提交单位自收到设计评审意见书之日起10日内,完成设计书的修改,并提交组织审查单位。由组织审查单位向设计提交单位下发设计审批意见书。
设计审批后,设计提交单位,向组织审查单位提交项目设计书纸介质三套、电子文档一套。
第二十五条 实施单位在本计划项目内的工作项目设计审查结束后7日内,向地调局报送设计审查工作总结、审查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四)和设计书纸介质一套、电子文档一套,同时报送项目所在地的大区地调中心。
第六章 项目任务变更与报告制度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名称、工作年限、主要实物工作量、目标任务、工作地区、项目工作程度、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需进行调整的属重大变更,由承担单位、实施单位逐级正式行文报地调局审批。其中,实施单位为地方地调单位的,应通过大区地调中心报地调局。
除上述以外的其它调整,由承担单位报实施单位审批,报地调局备案。批准同意调整的项目要按要求补充设计书。
第二十七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报告分为季报、半年报、年报和专报。第二季度季报与半年报合并编报,第四季度季报与年报合并编报。地质调查项目专报为不定期报告。
工作报告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形式由承担单位报送实施单位,同时抄报项目所在大区地调中心。实施单位按计划项目汇总报送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专报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形式直接报送地调局。
季报应于下季度首月5日内、半年报于7月10日内、年报于次年1月10日内报地调局。
第二十八条 地质调查项目实行综合统计报告制度。各单位按有关统计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的报送统计报表。
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地调局负责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的管理、组织与协调。组织监审专家对局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国土资源部有关直属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和工作项目进行检查。对大区地调中心负责质量检查的项目进行抽查。
大区地调中心负责组织监审专家对本单位和辖区内地方地调单位承担的计划项目及其工作项目、行业地勘单位和院校承担的工作项目进行质量抽查。
监审专家由地调局统一聘任。
第三十条 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检查包括技术检查和经费检查,由承担单位、实施单位、大区地调中心、地调局分级组织进行。其各自的技术检查职责及具体要求见附件六,经费检查职责及具体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检查和责任制度,承担单位的检查工作包括项目组自检、互检和承担单位抽检等。
第三十二条 地调局组织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5%,大区地调中心组织抽查的工作项目比例一般不低于当年辖区内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总数的20%。
第三十三条 地调局负责地质调查项目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也可委托地区地调中心或有关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 鼓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GB/T19000标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地调局或国家承认的认证机构的认证。
第八章 野外验收
第三十五条 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应在现场进行野外验收。
第三十六条 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负责,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进行。地调局和大区地调中心视情况可派人参加。
第三十七条 承担单位在野外工作结束前30日,向实施单位提出野外验收的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具体要求见附件七。
第三十八条 实施单位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验收单位和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
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进行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九条 承担单位应负责提供野外验收所需的全部合格资料。
第四十条 野外验收结束后,野外验收组应提交验收意见书(意见书格式见附件七),组织验收单位对验收意见书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通知被验收单位。
第四十一条 验收意见明确应补充野外工作的,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组织验收单位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经组织验收单位认可后,方可转入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
第九章 成果报告的编写与审查
第四十二条 地质调查项目应按照有关规定、技术标准和要求,编写项目成果报告。项目成果报告的编写与评审要求,见附件八。
第四十三条 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初审后,向组织审查单位填报成果报告审查申请表一式两份,同时附单位初审意见。
第四十四条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审查工作分为评审和审查两部分。评审形式分函审和会审两种,以函审为主。组织审查单位根据成果报告审查申请及项目情况确定评审形式和评审专家人员组成。
第四十五条 成果报告评审和审查依据为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评审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和有关技术标准。
第四十六条 评审应形成专家评审意见,组织审查单位据此签署评审意见书,下发项目成果报告提交单位。
第四十七条 成果报告提交单位在收到评审意见书30日内按照评审意见书对成果报告进行修改后,送组织审查单位审查。
第四十八条 组织审查单位在收到修改后的成果报告15日内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成果报告,由审查单位下发审查意见书,同时报地调局业务主管部门和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各一份。对审查未合格的报告通知成果报告提交单位限期完成修改。
第十章 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
第四十九条 承担单位为地质调查资料汇交单位。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和发展研究中心为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部门。
第五十条 大区地调中心负责接收本单位和辖区内地方地调单位完成的工作项目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接收其他地质调查成果资料。
第五十一条 地质调查资料汇交单位应在成果报告审查意见书下发之日起180日内,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资料管理部门汇交地质资料,并向地调局成果资料管理部门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纸介质和电子文档资料各一式二套。
第五十二条 汇交的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办法要求。
第五十三条 地调局成果资料管理部门在每季度开始10日内向地调局上报上季度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情况统计报表。
第十一章 项目竣工决算
第五十四条 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均应进行竣工决算,并以工作项目为单元,由工作单位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
第五十五条 编制完成的地质调查项目竣工决算,应按有关规定审查报批。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实施单位、承担单位发生伪造资料、弄虚作假、不汇交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或不提交项目工作报告、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有关管理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地调局将对其进行通报、不受理新开项目的申请、停止新开项目、终止续作项目等处罚。
第五十七条 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有关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地质调查总结报告
工作事故处理方法与泥浆应用总结
当2015年的第一场雪在新年的钟声中飘落时,我们送走了2014年。这一年里,在院领导的关心培养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快速的提升,通过对工程现场实践工作的锻炼,使我已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在此感谢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及同事们的支持,通过各方面努力,摸索出了一些的工作规律,在此对这一年工作情况进行个人总结,请各位领导予以指导和纠正。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2014年-2015年1月,担任峨口铁矿详查(240m)、浑源张旺金银多金属小口径(650m 75°)斜孔、原平郭家庄铁矿小口径304机(578m 82°)、305机(610.20m 85°)、306机(587.20m 81°、360.93m 80°)钻探技术员一职,完成水文观测、丈量钻杆、测斜等钻探质量观测任务。工作期间机台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圆满胜利完成钻探生产任务。
浑源张旺金银多金属矿区多裂隙地层,返水量不大,经常只有1/3,采用锯沫、聚乙烯醇、植物胶多种混合物堵漏,并且灌水泥堵裂隙多次,边打边漏。浑源矿区主要是裂隙地带,破碎带只有435.62m—439.02m,花岗片麻岩、角闪岩地带。钻孔进尺最快速度为白班23m,夜班18m。
郭家庄铁矿区地层复杂多变,土层过厚,为150m—230m,土层太长,取心时繁琐、费时、劳动强度大,地表黄土、粉砂、卵石等部分地质要求采取率达到60%以上,这样就增加了施工难度。在用Φ89钻具取心时,要不停的起大钻进行取样。在钻进时,水泵改用最小泵量,防止土样被水冲掉,并在采样时,干拧几次,以确保取样达到标准要求。在基岩地层中,绳索取心孔段的工作量同样不小,碎砂地层、绿泥岩层过多,反复多变。孔内掉块、漏水、漏砂经常发生,导致孔内缩径、抱钻等事故发生。采用加入锯沫、纤维素以及灌注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等方法堵漏。经过现场多次调试与实践论证,郭家庄矿区采用膨润土泥浆钻进效果最佳。最佳泥浆配比为:以1m³搅拌罐为基准,土层:1袋—1.2袋(25kg—30kg),完整基岩层:1袋—1.5袋(25kg—37.5kg),沙漏、掉块地层: 1袋—1.5袋(25kg—37.5kg)+0.5kgCMC(钠羧甲基纤维素)。
2015年1月6日凌晨2:00点孔深340.80m处遇到砂漏地层,将泥浆混合成砂浆,泥浆密度过低,以及上孔段300m处缩径,造成抱钻事故。出现事故后,上下不停活动油缸,在8:00—16:00有1—2油缸活动间隙,在16:30由于猛提油缸,负荷过大导致钻机“停车”,电流:40A—80A,泵压:4—8Mpa。19:30用主绳强拉变径水接头,拉起6根钻杆,事故解除。郭家庄遇到砂漏地层,泥浆中经常混有蓝黑色细砂,容易造成砂浆,降低泥浆粘度,及时在泥浆中加入CMC,增大泥浆粘度,将孔底碎砂、碎渣尽量清理,带出孔底,孔内沉渣清理不干净,对泥浆泵、泥浆冲洗液都是一种很大的损害。
回顾已经过去的一年里,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生产计划,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注意的问题。例如事故处理要防止越处理越复杂,事故加事故,所以要慎重制定方案。
(1)处理事故一定要保护好孔壁稳定,做到事故性质清楚、事故位置清楚、机上余尺清楚。
(2)钻探施工中难免发生孔内事故,所以设计加工钻具时,各种材料规格尺寸要留有余地。
(3)生产前应做好紧急预案,并要在现场准备一定的事故处理工具,预防突发事故等。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与学习,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总结出一定的不足。比如讲,开创性的工作开展的不多,个别的有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改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有决心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水平,为实现我院的经济跨越式(降本增效)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
第四篇:安康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安康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报 告
安康市国土资源局 2005年12月
安康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编写单位:安康市国土资源局调 查 人:阴军盈编 写 人:阴军盈审 核:巨全锋提交日期:二报 告
(高级工程师)李平录(高级工程师)OO五年十二月
李平录(高级工程师)
前 言
矿产资源是安康市重要资源之一,在全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矿山企业数量增加,规模的扩大,引发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加剧。旬阳选矿厂废水污染曾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暴光;平利县采矿弃渣引发的泥石流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8人);镇坪县采矿弃渣引发的泥石流造成房屋倒塌;白河县硫铁矿采矿造成的河道水质严重染污;紫阳、镇坪县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对当地群众的房屋造成损坏;另外瓦板岩、铁矿、汞矿的开采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均造成一定破坏。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目前已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若不尽快采取相关防范治理措施,将会直接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当地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陕国土资环发[2005]14号文件《关于开展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召开各县(区)主管矿山、地质灾害的领导及有关业务人员参加的动员学习培训会,并成立了由市局马合川副局长任组长、市环境科科长、市监测站站长、资金资产科长、各县区分管局长任组员的协调领导小组。各县区均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其中石泉、汉滨区还抽调专人,对重点矿山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由于领导重视,各县区均按时完成了调查表的发放、回收工作,并完成了各县区的调查工作总结。
全市共对10个矿山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与核查,其中旬阳县有:关子沟铅锌矿、关口镇铅锌矿、庙坪铅锌矿、安康秦巴矿业勘查公司雷家山铅锌矿、陕西汞锑科技公司青铜沟汞锑矿,汉阴县黄龙金矿,宁陕县沙沟磁铁矿,紫阳县祥茂矿业公司瓦板岩矿,汉滨区大竹园石煤矿,镇坪县大河石煤矿。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全市共发放调查表247份,回收247份,回收率100%。
一、矿产资源、矿山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安康市处于秦岭褶皱系南部与扬子准地台北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出露齐全,成矿条件良好。迄今为止,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65种,产地700余处。其中有探明储量的矿种31种,产地70余处。其中汞矿、铅锌矿、重晶石矿、毒重石矿、瓦板石矿、金矿等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较大优势。具有较好勘查、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还有钛磁铁、钡矿、饰面花岗石、铜矿、钼矿等。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采矿、选矿企业247家,除两个为中型外,其余均为小型矿山企业。按矿产类型分,金属矿山57个,非金属矿山190个,开发利用的矿种32种,采掘业产值2.7亿元,共有各类矿产加工及以矿产资源为原料的深加工企业,车间120多个,年矿业产值11.8亿元。
全市各县区有不同矿种分布,其中金矿主要分布于汉阴、汉滨区、旬阳等县(区)北部,汞矿分布于旬阳、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旬阳、白河,银矿分布于白河,铜矿分布于岚皋,铁矿主要分布于宁陕,锰矿主要分布于宁陕、石泉、汉阴,石煤矿主要分布于紫阳、汉滨区、平利、镇坪、岚皋,瓦板石矿主要分布于紫阳、岚皋、平利、镇坪,重晶石、毒重石矿主要分布于汉滨区、平利、旬阳。
安康矿产业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即有民间开采砂金,到南北朝西魏时因地产金而臵金州。从新中国成立起到改革开放前,安康矿产业也仅有少量石煤、板材及金的开采。1985年全市矿业产值仅500多万元。真正工业化发展始于九十年代,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矿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主要工业,也是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矿产业的开发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矿业年产值已超过10亿元。安康发现的矿点较多,但由于交通、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除旬阳外其它九县区地质工作程度均较低,许多矿山仅有矿种无储量报告,目前大多数矿山处于边探边采过程,不能达到规划设计,环保措施全到位。有些矿山企业由于采矿工艺落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全市瓦板石的成品率达不到10%,产生大量弃渣,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社会效益低。
矿产资源是安康的重要资源,矿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确保全市矿业的发展取得最佳效益。
二、矿山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
安康采矿选矿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较多,主要的有弃渣问题,选矿废液排放,地面塌陷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弃渣
本次实地调查核实的10个矿山企业除两个石煤矿山外,其余矿山均不同程度存在弃渣随意堆放问题。问题比较严重的矿山有紫阳县安康市祥茂板岩公司两处矿山,旬阳县关子沟铅锌矿区,旬阳南沙沟铅锌矿区。
1、安康市祥茂公司瓦板石矿山弃渣
经对安康市祥茂公司位于紫阳县城关镇的两处瓦板岩矿山实地调查,该企业存在严重的弃渣问题,吴家坪矿山弃渣堆放在沟道中,将沟道填满,弃渣堆放高程超过50米,累计弃渣量已超过7万方,基本未采取任何挡护措施(见图片1),该弃渣若在暴雨时发生滑塌或泥石流,将直接堵塞主沟道或流入主沟道,直接影响整个紫阳县城供水和下游住户安全。同时该矿山采矿断面高达50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见照片2)。在该企业的另一矿山燕岩矿山,多年 的弃渣基本未进行挡护治理,随意堆放于沟道中,累计弃渣量超过5万方(见照片3),在紫阳这个暴雨多发区极易产生泥石流灾害,该矿山的采矿工作面高度同样超过50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见照片4)。
2、旬阳关子沟铅锌矿区
关子沟铅锌矿区是旬阳县较集中的一处铅锌矿开采区,目前共有采矿企业11家,其中较大的是关子沟铅锌矿、关口镇铅锌矿两家企业。
整个沟道采矿企业的弃渣,均堆放在沟道中,部分企业对弃渣进行简易的挡护治理,在沟道的后半部,弃渣随处可见(见照片5、6),整个沟道的累计弃渣量超10万方,在暴雨时节,极易产生泥石流灾害,对下游沟道两旁的居户、学校,以及矿山自身生产工作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
3、旬阳南沙沟铅锌矿区
南沙沟铅锌矿区有安康秦巴矿业勘查公司雷家山铅锌矿、旬阳庙坪铅锌矿两家矿山企业,两家矿山企业在沟道的采矿点相互交叉,所以弃渣也存在一定交叉,雷家山铅锌矿采矿点多位于沟道后部和沟道两旁较高处,庙坪铅锌矿采矿点多位于沟道低部。整个沟道修有多处拦渣坝(见照片78、9),已拦挡的弃渣量已超过20万方。主沟道弃渣80%已被拦挡。但位于沟道两旁高处的采矿弃渣,拦挡不到位;拦渣坝高度过低,起不到拦挡作用(见照片10、11、12),在暴雨时节容易发生下滑或泥石流,对主沟道中采矿人员的安全和采矿设施及沟道下游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沟口处选矿厂的安全构成威胁。
(二)选矿废液
这次调查的10个矿山企业,采矿企业基本未造成水质污染。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是选矿企业,其中旬阳青铜沟陕西汞锑科技公司选矿所产生废水排入尾矿坝后未循环利用,通过尾矿坝下渗直接排入沟道,每天的排放量约1000方,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汉阴县黄龙金矿选矿后的废水排入尾矿坝后,通过尾矿坝吸附过滤渗入沟道,再循环利用,每天的用水量约100方,但在雨季沟道水涨后,选矿废液将会从沟道流走,对下游河道水质造成污染。
(三)地面塌陷
在调查的10个矿山企业中,有3处矿山发生地面塌陷。
1、汉滨区大竹园煤矿
该煤矿采煤历史久远,在地下形成较大采空区,在山顶处有3个大的塌陷坑,直径分别为40m、45m、20m,下陷深度分别为25m、25m、10-20m(见照片13、14、15、16)。另外在山顶斜坡处有一处地面沉降,面积约5000m,该处有多条沉降裂缝(见照片17、18)。该矿山的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主要是对矿山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一些矿洞无法开采,在强降雨时易引起巷道漏水。另外地面沉降处坡面土体非常松散,在暴雨时极易发生滑坡和坡面泥石流,对下部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见照片19)。
2、旬阳关子沟铅锌矿地面塌陷
关子沟铅锌矿区有一地面塌陷,该塌陷发生于2003年7月,呈椭圆形,长5米,宽4米,塌陷深度5米。塌陷造成村民魏玉良厨房、厕所一起下陷。(见照片20)
3、镇坪县大河煤矿地面塌陷
大河煤矿成立于2001年9月,以前已有人在该区域开采石煤。据当地村民付元栋讲,其承包地2003年7月发生地面塌陷,面积10平方米,地面降深15米,现地面已填平。另据村民陈孝清妻子讲2004年3月、2005年3月其承包地两次出现地面塌陷,面积分
2别为6平方米、4平方米,沉降深度均为2-3米,现已回填。地面塌陷同时造成部分住户墙面、地面开裂(见照片21、22)。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开裂的原因主要是采煤面距地面较近,据当地村民讲,采煤放炮时,地面震感强烈,窗户玻璃时常被振碎。矿山企业也承认确有其事。
三、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良好的矿山及治理措施
安康市矿业发展起步较晚,主要为小型矿山企业,企业老板,当地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不够,国家投资有限,有些管理措施不到位。整个安康市所有矿山企业目前还没有一家对采矿选矿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完全恢复。大多数企业只是对弃渣进行简单拦挡或填入废弃的巷道中,选矿企业一般建有尾矿坝而已。
在这次调查的十家企业中,相对做得比较好的有:安康秦巴矿业勘查公司雷家山铅锌矿选矿厂,对已废弃的尾矿坝用耕植土进行覆盖,现已播种小麦(见照片23)。陕西汞锑科技公司青铜沟汞锑矿,在整个矿区基本看不到采矿弃渣,他们将弃渣全部倒进废弃矿洞。尾矿坝采用毛石混凝土修建,比较坚固(见照片24)。另外,所调查的两个煤矿企业均未见到弃渣,均在矿井内对弃渣进行了处理。
四、本次矿山环境调查填表存在问题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对调查目的认识不到位,对本企业采矿选矿所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不填或填小,使调查表不能完全真实反映矿山企业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没能真正达到摸清全市矿山地质环境基本现状以矿产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目的,对下步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不利。在以后的类似调查中,一定要宣传到位,不能走过场,要监督检查,确 保调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确保安康矿业健康发展
1、加强基础地质工作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全市中高山区占有很大比例,交通条件差,在国家投资勘探时仅对旬阳县作了较详细的普查,其它县(区)工作程度低。安康目前发现的矿种、矿点较多,但缺乏详细的地质资料,许多矿山企业边探边采,不能做到系统规划、系统设计,提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明确方案。这种无计划的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式开采,必将造成对资源破坏性开采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议国家出资,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基础普查工作。
2、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目前许多矿山企业根本达不到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要求,仍在继续开采。对于这类企业我们应该按照《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限期整改,对于拒不执行的,应该吊销其采矿权或探矿权,应该制止“个人发财、群众遭殃、政府买单”不正常现象的继续发生。
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矿业
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引进先进的开采、加工技术和设备,对矿山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山企业的回采率和利用率。
4、弃渣、废水的综合利用
加强矿山企业对弃渣和矿坑水、洗矿废水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5、加强矿山环境的调查研究
国家应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矿山环境的调查、研究,对先进生产方式、工艺、设备进行推广;研究矿山企业如何在开发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破坏后环境如何恢复等问题,使这项工 作制度化,以提高矿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不达到环保要求的矿山暂时不要开采
对于那些效益低、高污染或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的矿种,应限制其发展规模,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发。
7、收缴环境恢复质保金
对于新办证的采矿、探矿企业,按矿山规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提前收缴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若矿山企业没有按要求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政府可用这部分钱进行治理。
8、用补偿费治理矿山环境。
国家每年从矿山企业要收取一定数额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可以从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调查,确保资金持续正常投入。
第五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标准
1.水文地质术语(GB_T 14157-1993)
2.工程地质术语(GB_T 14498-1993)
3.岩溶地质术语(GB_T 12329-1990)
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4538-1993)
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_T 12328-1990)
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_T12719-1991)
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 ∶ 50000)(GB_T 14158-93)
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_T 14497-1993)
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 15218-94)
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
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
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 5084-1985)
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
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_T 14848-93)行业标准
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_T0181-1997)
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_T0224-2004)
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_T0225-2004)
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
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_T0095-1994)
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_T0096-1994)
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_T0097-1994)
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_T0059-1993)
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0-1993)
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1-1993)
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2-1993)
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_T0063-1993)
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_T0219-20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
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_T0032-1992)
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_T 0221-2006)
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_T 0227-2004)
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_T0130.4-1994)
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_T0245-2004)
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_T0239-2004)
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40-2006)
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_T0241-2006)
2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20-2006)
2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_T0218-2006)
2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_T0219-2006)
2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_T0223-2007)
28.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_T0225-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