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第一篇: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丽英小学信息化教育特色的回顾与演进

weimin203@163.com

民办学校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在于能实现教育供给的多元化、个性化、精品化,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进入转型期和“深水区”的民办学校,必须向特色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注重创造品牌,把特色品牌作为优质教育的标志和生命;要把特色品牌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丽英小学自1998年创立以来,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努力开创具有民办特点、丽英特色的优质民办教育之路,尤以信息化教育见长,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已经成为享有一定声誉和知名度的具有信息化教育特色的民办名校。在新时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为抓手,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特色得到了新的发展与推进。

一、丽英小学信息化教育特色确立的历程

1、把握趋势、明确定位的确立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教材改革和上海教育信息化初步启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海市课改方案均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技术对贯彻教改新理念具有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信息化代表着教育的制高点和新方向。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对儿童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充分满足儿童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就能够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新技术新思想营造新的理想的教学环境,充分满足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教学需求,从而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形成了“以现代信息理念奠基学生未来”的办学思想,意在使丽英小学培养的孩子具有很强的信息素养,并且能够通过这种素养,搭建一座通往未来世界的桥梁。学校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的办学目标由此确立。

2、学科整合、全面应用的发展阶段 教育信息化重在应用。从一开始起,学校就把主攻方向聚焦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上;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全面应用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丽英小学以课程教学信息化为基本路径的特色建设视角不断演进、提升。

2001年,《运用现代教育信息系统改善学生学习的教育策略研究》市教委 “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确立。通过课题引领、科研先导,学校在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整合实践、整体推进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全体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信息化教学绝不是简单的“课件+演示”,而是要根据各学科的 教学规律及其内容、教法、学法,寻找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并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依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整体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2004年学校进入新一轮发展规划后,学科整合的范围逐步扩大。令人高兴的是,在广泛应用阶段,通过与数字世界的“亲密接触”,学校打造出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他们不仅仅提升了教育技术能力,实现了专业发展的理想;更重要的在于教育理念的重塑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资料来源、认知平台、交流工具的巨大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深化内涵、关注个体的提升阶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探索的深入,学校领导教师认识到,仅仅在学科教学领域取得成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体推进,努力实现管理通、教学通、资源通和社区通,通过特色强校的实践,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学校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实践研究》和《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践》实验课题先后确立,前者成为市民办中小学协会立项课题,后者成为中央电教馆“十一五”立项课题。丽英小学全面推进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硕果,成为“上海市中小幼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

2009年,信息化的征程已迈入新的十年,特色建设如何实现新的发展;如何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层次整合,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跨越,成为丽英人需要破解的发展难题。再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教育改革,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儿童的需求和成长。这是教改的方向,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方向。运用“新基础教育”理论解读教育信息化,可以概括出教育信息化从媒体观、认知工具观、资源观到生命环境观的四个发展阶段。所谓生命环境观,认为信息技术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人生的一段重要生命历程,是师生生命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否尊重了学生和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提高他们生命存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个体的生存与发展。

基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开始把目光聚焦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围绕“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课题,开展了新一轮研究实践。

二、丽英小学信息化教育特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向“一对一”数字化课堂

丽英小学学科教学信息化的实践最初起步于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研究的深入,广大教师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们认识到,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充分发挥其作为资料来源、学习工具与交流平台的巨大作用,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而教学实践中并非每一堂课都适用信息技术;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各学科的教学规律及其内容、教法,寻找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并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依据,运用定位于学生自我激活、自我定向、自我适应、自我修正、自我规划和自我监控“六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2009年后,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实验校和虹口区“电子书包”实验校。新的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跨越。从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教育技术手段逐步普及,已经不再是大家陌生的东西,另一方面,其本身却不断升级换代。从过去的主题网站,到现在的Web2.0;从过去的投影机,到现在的互动白板;从过去的“一室一机”、“一人一机”、“一组一机”,到现在每个实验班学生都拥有了接入“云端”的属于自己的3G移动终端。技术的升级换代,给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带来的是机遇和挑战,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情境。而且,媒体技术正在向着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的方向不断完善,传播方式正在向着更利于受众理解的方向发展,为学生营造出适合个体需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多样、方便的工具支持,推进了个性化学习由理想变为现实的进程。

进入教育信息化的新阶段,丽英小学信息化教育特色的发展体现出三个“特别重视”:(1)特别重视新技术对多元教与学方式的支持

在技术应用方面,学校关注新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赋予的全新意义。如教育网志与“魔灯”学习的平台的应用。学校曾在四、五年级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系列专题教育。科学课上,学生借助“摩灯”系统,开展探究性学习。“摩灯”系统提供的动态化、形象化信息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也使他们深感毒品对生命的危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关“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网络知识竞赛新颖、刺激,“摩灯”系统迅速呈现竞赛结果,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得到了有效、形象的反馈。

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老师们普遍应用小组一机、机房一人一机、移动“一对一”等多种形式,配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多元教与学方式的支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

普遍采用电子课本、电子学案、多媒体与网络作业等等方式,通过教学内容的数字化,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如,数学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师设计的电子学案通过“试一试”、“练一练”、“说一说”等步骤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完成对“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学生“想一想”,对某商场液晶电视的销售量进行观察,做出趋势判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一学”自行复习巩固。

(3)特别重视营造交互、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 学校特别重视营造交互、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如,以上谈到的数学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师通过电子白板,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探求能够更清晰地体现增减趋势的统计图表;然后,通过电子白板交互、形象、便捷的功能,迅速点出条形统计图的最高点,并隐藏掉条形的其它部分,使学生得出结论:折线的升降能更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课中,出示“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各自电脑上读图练习的过程则是一次有效的“做中学”的探究过程。另外,由于使用了电子学案,整堂课学生开展了充分的观察、比较、体验、探究。

又如,在科学课《天气的变化》中,教师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天气符号,学生间相互评价,发送至网络学习的平台进行大组交流等活动,以及Brainpop网上的学习资料,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引导动手实践、促进探究体验、开展交流评价等方 面的优势。

2、从课程教学整合走向数字化校园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丽英小学特色创建、内涵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倾力实践和创新,学校在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另一方面,2006年,中央电教馆“十一五”立项课题《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践》的开题,标志着丽英人迈向数字化校园的征程也已起步。学校力求通过整体推进,实现德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家校沟通信息化,为广大家长、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通过信息化教育特色的确立,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

德育方面,学校依托信息技术,努力丰富和拓展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创设优化的德育环境。以丽英网的建设为例,点击她,你会发现她已经成为丽英德育的一扇数字化窗口。孩子们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网站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不断优化;德育新闻、少先队主页、班级网页、校班论坛以及“心理热线”、“体育健康热线”等栏目,充分反映了学校德育的现实、记录了师生成长足迹、丰富了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有效地引领着全体丽英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校还不断丰富网络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应用,2005年11月,孙幼丽校长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研讨会上作《让校园网延伸到学生家庭》的报告,介绍了学校数字化家校互动,引起与会专家、领导的热烈反响,当天的《新民晚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管理方面,在“以人为本、有效整合”的思想指导下,丽英小学开展了几方面数字化管理实践。突出一项重点: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及教师信息素养。抓好二个环节:(1)建设学校网页、教师办公、行政管理“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2)落实学校信息化的组织管理。实现三方面数字化:(1)办公及事务管理数字化;(2)教学教务管理数字化;(3)资源管理数字化。

丽英小学全面推进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硕果。2008年后,《学校数字化管理的设计与实践》课题结题,获得了专项奖励;《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与实践》课题结题,被中央电教馆评为“A”级;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关论文在全国首届“中小学数字化学校应用与实践”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3、从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走向课程各领域的重构完善

近年来,随着基础型课程领域的探索逐步深入,如何依托数字化课程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成为丽英人思考的新命题。学校教育,课程是关键,只有围绕课程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才能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办学目标。如何建设特色课程,用特色课程造就特色学校,成为丽英小学提升办学水平的新视角。

学校把落实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作为建构学校课程结构的基本依据和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着眼点,依托数字化课程环境,完善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另一方面,启动了拓展型课程领域的重构和再设计,建立完善以基础型课程、综合型课程(包含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校本课程体系。

目前,《丽英小学综合型课程实施方案》已形成初稿,课程结构和管理实施评价办法正在完善中。丽英小学综合型课程主要由学科拓展、兴趣活动、学科实践、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等组成。信息技术的应用努力贯穿在综合型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重点在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上适切应用。力求通 过三年努力,优秀综合型课程资源(含电子课本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建设不少于30个科目。

三、促进个性化学习,提升信息化教育特色

基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丽英小学开始把目光聚焦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于是,2010年,藉全国民办学校特色研究开题的契机,又确立了新的主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在该课题酝酿、立项、开题之时,丽英小学成为教育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实验》项目(即“电子书包”项目)试点校和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试点校。基于多年来的研究基础和新的探索,广大师生较快地适应了迅猛而来的数字化潮流,实验年级较早地进入了教学应用阶段,成为虹口区开展项目实验的“领头羊”。三年多来,七次承担项目组任务,承办市、区教育信息化重大活动;先后接待了中央文资办、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等20多个批次的各级各界领导、专家莅临参访、调研。2012年,被认定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被市教委评为上海市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校。

回顾总结三年多来主课题的实施,丽英人主要开展了三方面推进工作:

1、重视组织管理,形成工作策略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课题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督学办、教导处、科研室负责人和试点年级相关教师组成,倾力研究平台、终端、网络、资源的整合开发,力求在现有条件下使课题研究取得扎实成果。

学校还形成了“以点带面”的项目推进策略。“点上突破”,即为项目组领导下的实验年级的探索。实验年级学生全部配备终端机,重点研究移动的、互联的、交互的数字化课堂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过程,为面上推进提供示范和引领;以后每学年再滚动增加一个实验年级,直至一到五年级的全面铺开。“面上推进”,即全体教师参与实验,以“机房一人一机”,或以“小组一机”的形式,借助学校自行开发的自主学习的平台,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例如,三年来的“丽英杯”教学评比,他们均以“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题,鼓励教师创新实践。三届“丽英杯”教学评比,近80人次精彩教学设计的积累,已成为项目研究的宝贵财富。

2、建设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

要做到课内支持与课外支持相结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迫切需要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同时逐步开发相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在公共教育资源配套尚不完善的前提下,自主平台建设和资源开发成为实验推进的一项重点工 作。在主要依赖自主开发的条件下,老师们殚精竭虑,花费了极大的心血,致力于平台的完善和资源的开发。在专业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4月,丽英自主学习网上线了,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环境建设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三年多来,丽英自主学习网已积累了40个单元超过80课时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网络平台正逐步成为承载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桥梁。

3、聚焦课堂教学,开展创新实践

聚焦课堂教学,探索形成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具有学校特点,信息化和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样式、教学策略乃至教学模式,是该课题实验的主要目标。

经历三年多的实践研究,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延伸”课堂教学模式已具雏形。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延伸”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前自学,从而变传统课堂的知识讲授过程为教师根据学习自学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升华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同时,从教学实践出发,课题组认为只关注“课前——课堂”两阶段尚有不足,因为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全面的反馈与评价。这就教师需要在课堂结束后,对课堂活动进行数据分析、系统的反思与总结,并制定下一轮的学习计划。因此,课题组提出了“课后延伸”的概念,从而形成了“课前自学——课堂学习——课后延伸”的完整教学模式。

课前自学即教师通过上传自主开发制作或网络搜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至学生学习的平台,通过学习任务单、互动交流平台等形式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自学。课堂学习即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深化拓展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互动、交流、分享、展示等活动。课后延伸即通过适当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迁移至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由此带来教学方式、流程、内容、评价等一系列的转变。突出表现在:

一是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下,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或自己在网络上搜寻的资源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课堂中,学生根据需要,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后他们可以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自我知识的延伸。因此,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中心。

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引导者、促进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由此,便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而非干预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教师需要成为设计师,通过对课程教学的设计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是重新分配了课堂教学时间。由于知识传授一般在课前完成,这使得课堂 活动时间大大“延长”,教师可以现场帮助、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讲授时间的减少,使得留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更多。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该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以来,给师生、家长带来的助益是显而易见的。

(1)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题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创新思维的激发。通过引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学模式等先进理念和做法,提高了学习效益,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的课程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的养成,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年级孩子们都把随身终端昵称为“小蓝”,不仅是因为它有一件蓝色外衣和小巧的身材,更是因为在与它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越来越感觉到世界很精彩,学习是一件很有个性的事情,小蓝,已经成为孩子们的“随身小老师”。

(2)提升教师素养

本质上说,该课题实验不仅仅是媒介的改变,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软件和教学内容的叠加,它更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行为的变革。教师们根据实验要求积极开动脑筋,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技术,更激发了自己对教育教学本质问题的思考,提升了专业素养。一位实验班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延伸拓展、充分可选的教学资源、即时多样的教学评价,等等,数字化课程环境,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或者说,也只有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才能真正适应迅猛而至的数字化浪潮;也只有教育者的行为发生转变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密切家校沟通

“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样式延伸到家庭,小小的学习终端也影响了、助推了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家长们想要了解学校教育,很多活动过程都可以通过终端或平台回放、查询;有了终端和平台,教师可以更便捷的开展“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促进了师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小蓝”也成为家庭成员之一,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去年6月,学校对实验年级全体家长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100%的家长对项目推进表示“非常支持”和“支持”;80%的家长认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高;100%的家长对实验年级教师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三年多来,由于丽英小学以“信息化”和“个性化”的研究为切入点,找到了提升特色水平的正确路径,学校的发展也藉此突破瓶颈,进入了快车道。当然,创新无止境;也唯有创新实践,才是驱动办学特色提升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全体丽英人秉持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本色,必将在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做出新的实绩。

第二篇:文明创建特色品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文明创建特色品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 高教院直属党支部创建文明单位自查报告

“高等教育研究院”(简称高教院)自2007年12月批准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高教院直属党支部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将其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将创建“文明单位”与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中心工作与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常抓不懈。现将本院一年来创建活动汇报如下:

一、概况介绍

高教院下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以及《国际高等教育》编辑部,建有学校图书馆(准)教育分馆。现有专职教职工13名(1名外籍教师),其中教工党员10名。全日制硕、博士生35人,其中学生党员有21名。

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过程中,学院贯彻“主动创建,以评促建”的精神,在完成过去一年学校分配各项任务的同时,广泛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投入创建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全面推进了本院的教学科研、党建和学生等各项工作,也为全院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建情况

这一年来,按照学校党委办公室所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我院结合实际工作和本院的日常工作制订了创建规划和计划,并对照 1 规划和相关标准,以创建带动全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创建活动体现了“主动创建,以评促建”精神,取得了实效。

(1)师德师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教院的老师们自始至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许许多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感言:正是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踏实认真的治学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2)基层组织建设:高教院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而有活力。党政工学联系紧密,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推行党务公开,规范党内选举。学院党支部还推动了高教院工会组织的创建以及创新实践,在国内首次实践了学生(博士研究生)纳入工会成员的创新活动,使工会组织呈现崭新面貌。

(3)党风廉政教育:高教院直属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惩治和防预腐败的有关文件要求,完善学校的实施意见和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等各项配套制度。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办法和细则,开好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还经常开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干部在发展党内民主、团结共事、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等各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4)创建文明特色品牌:高教院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有长期国外经历的教师6名,外籍教师1人,这种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 队伍,为高教院的文明特色品牌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文明特色品牌尤其体现在一流的学术品牌上。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已经成为各国大学制定规划和政策的参考依据,引发了多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的反思,引领了全球性大学排名及相关学术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发起并举办的系列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已经成为全球一流大学研究的交流平台。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已经成为高教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使交大高等教育学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政府相关决策部门享有广泛影响品牌。

(5)科研道德:在科研活动方面,全体党员和支部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建设,强调相关学术规范的学习及宣传。高教院的教师们本着实际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各种政策法规,坚持客观性、诚实谦虚、理性精神、无偏见、尊重事实等,为学院创造和维护了风正气清、求真求实、严谨严肃、和谐融洽的学术环境。教师不仅自身进行科研探索,还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使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在学术精神、品德上、生活中感染和激励着学生。

(6)学风建设:学院一方面组织学生党员、团总支、学生会及班干部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开展学风建设的含义、目的。同时以评优为契机,以先进个人获得者感染教育全体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学院学生争优创先。另一方面,把学风建设与党建工 作相结合。要求学生党员成为学风建设带头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且发展党员需考察发展对象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现。

(7)院务公开:学院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办事公开、程序规范、责任明确。院务所有重大事宜,都是面向全院师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尊重和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院务事宜都由党政工学一起讨论协商、共同决定。

(8)院系文化:高教院的院系文化多元而丰富。学院组织“读书会”,老师的指导激发启迪学生的理性思考;“GSE论坛”通过各种学术讲座丰富了学生知识并拓宽了视野;师生齐聚共享感恩节午餐,不仅享受节日氛围更让学生体会和懂得感恩;激动人心的征文比赛使所有师生更好表达对学院的真情实感;激烈精彩的各类体育活动使师生身心愉悦并得以更深入交流;持续两年深入山区对落后地区的小学进行教育帮扶,使“真情传递、爱心接力”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中西合璧、轻松活跃的文化氛围下,高教院的学生们得以学会思考、懂得感恩、勇于付出、奉献爱心。

(9)师生关系/干群关系: 高教院的教师们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党支部干部服务师生、联系群众;群众乐于支持和积极配合干部工作;师生和谐融洽、教学相长;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友爱、关系融洽。整个学院师生干群和谐地融为一体,学院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一位成员都努力致力于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10)共建共享:一方面,高教院直属党支部、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并积极利用有效资源,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与 各兄弟部处、研究生院、图书馆等建立良好紧密联系,协助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例如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过口乡大邑鸡民族小学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9月连续开展了两届“GSE真情传递活动”,为大邑鸡民族小学提供教育帮扶服务,帮助更多有潜力有梦想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所需的信息、学习资源和物质援助。不仅实现了校内资源共建共享,更实现了资源社会共享。

三、创建特色及存在问题

以坚持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有选择地追求卓越为发展战略,本着优良师风学风、制度合理、特色院系文化、院务公正公开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高教院直属党支部创建文明单位的各项工作将持续开展并且会更加有声有色。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支部,虽然资源储备有限,建设经验不足,但是我们仍然会坚持求实创新、不懈努力的精神,积极创建文明特色品牌,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等教育研究院直属党支部

2009年12月

第三篇: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推荐]

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特色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认识到,校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专业化的岗位。和社会上的其他岗位不一样,校长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俗话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我校地处农村,和所有的农村学校一样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校规模小,学生少,办学条件不足,二是师资老化、紧缺且不稳定;三是家长对教育的要求高,使得优秀学生不断外流。面对这些困难和矛盾,怎样把学校办出品味办出特色,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赵固乡是中央提名的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有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而我校就位于赵固乡小罗召村,两对这样好的乡土资源不利用起来真是可惜。而且我也发现我们学校的老教师毛笔字都写的很漂亮。同时我们中心校又在去年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有书法协会的著名书法家进校园进行书法教学活动,这为我校书法艺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平台。同时,再加上我校一直坚持经典通读活动,培养学生背诵和阅读的能力。因此我校决定了确立自己的办学特色——那就是建立书香校园。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发展”,这是我们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一年来,我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以书法艺术教育、经典诵读和阅读为突破口,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品位,打造出我校书香校园的特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今天我就从书法教学和经典诵读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对于特色教育的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一、书法教学活动

我校虽然一直开展硬笔书法教学活动,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从去年开始我校也把书法教学纳入学校特色建设的日程。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阶段

随着去年赵固中心校成为辉县市书法协会的教学基地,并且借着去年赵固中心校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东风,以及中心校提出的一轴两翼的办学方针。我校也积极响应,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为此我们积极宣传,并投入一定的资金,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学校的书法艺术活动逐渐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发动和普及阶段。

为了让创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成为全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的共同目标。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认识,明确目的。首先通过校会、班会、板报、班级文化来进行宣传。灌输给学生“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每人都为创建工作出份力。

2、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我们成立了 “书法艺术特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书法艺术领导小组成员。

3、加强投入,做好普及。虽然我校有部分学生写字的确很棒,尤其是陈培海老师所教的班级,学生的书写很棒。但我们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学校特色是建立在全面、全员普及的基础上,因此创特色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全体学生中普及书法艺术活动。去年,学校在三、四、五年级开展了毛笔书法教学,在一、二年级开展了铅笔字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看着学生什么也不会,毛笔都不会拿,写字也是用笔在抹,没有一定的章法,我们很是担心,学生还小,书法教学活动会不会取得成功。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看到了学生明显的进步,由原来不会执笔,到能够有有模有样的书写毛笔字。这一进步令我看到了书法教学的希望。

(三)、具体深入实施阶段

1、课程设置

一直以来,我们每个班级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进行间架结构和笔画教学,三四五年级进行毛笔字教学,以颜体字为主进行楷书教学。由各班语文老师进行书法教学活动。学生的书写水平并不是很好。从去年开始,我校响应中心校的号召,加大书法教学的力度,真正做到书法进课堂。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每天都安排30分钟的练字时间,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专门辅导。以班主任的教学为主,真正做到手把手的教,先教学生基本笔画,再练习带有这些笔画的简单的字。

2、字帖的选择

由于学生处于初学阶段,所以在选择字帖上我下了一番工夫,在网上找了一些很简单的适合学生书写的字体,为学生每人印发一份,并投入资金购买了书夹,把印的字帖一个个装进去,既可以避免学生不小心弄脏字帖,又可以做为校本教材循环使用。

3、日常教学管理

万事开头难,的确如此,一二年级虽然小,对于铅笔的握笔方法还好掌握,难就难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上。对于三四五年级的毛笔字我也担心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不好,也不好好写,没有效果。为此我要求每位教师都来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并及时指导纠正。各科作业也都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写清楚,作业要干净,尽量不写错或者少写错字不乱涂乱画。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同时教师、学生之间经常讨论把字写的又好又快的方法,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老师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学科的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中,使学生的把工整书写形成习惯。

4、通过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彰显书法教学特色

学生练了就得有效果,同时学生的练习也要有动力,为此我们每个班级都有书法展览墙,每天练习的字,都会展览在教室的墙壁上,每学一个新字,练习两到三天后,由班主任挑出最优秀的作品再粘贴到教室外面的墙壁上,每周至少更新两次。从去年开展这一书法教学活动以来,教室内外的书法作品展览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彰显出了我校的书法艺术教学特色。

5、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开展了书法进课堂的活动,学生是进步了,老师要是不练习会跟不上步伐的,为此我校教师也都坚持不懈每周写一张硬笔字和一张毛笔字,展出在办公室里。努力提高教师的书写技能和书写水平。

(四)、取得的成就

在五一前,我们每个年级挑选两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心校组织的书法比赛。在比赛中我校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总评第三。虽然在这次比赛中,我校没有取得第一的好成绩,但是就我个人认为,我校的书法教学还是很扎实的,因为直到比赛前我们还没有把每个笔画的教学给学生讲完,相信如果学生把所有的笔画都学会以后,学生的书写会有更大的进步。

每年六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文艺汇演,今年我们又为这一活动加上了一笔,要求各个班级准备学生写的好的书法作品,在六一演出时在校园里进行展览,让来观看演出的家长看到我校的特色,看到孩子的进步。同时也把我们学校的特色推出去,把学校的品牌打出去。让家长,让社会看到我们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在演出开始前,我看到许多家长都在看学生写的书法,并且是赞不绝口,让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有成效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二、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了,我们秉承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理念,开展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一)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感。

4、推进素质教育

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智慧,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二)经典诵读具体实施

我校开展晨诵经典的活动。利用早晨晨读十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为此,我校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墙以历史人物为主,以名家名篇,名言名句为主,对学生进行熏陶,潜移默化的来景响学生的品质和人格。

每学期我校都会进行经典诵读比赛,经过评比选出诵读优秀的学生,进行颁奖,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练字就是练心,诵读就是修心。不过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我将带领我们的教师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相信我们一定能让书香墨香飘满校园,飘向社会。

第四篇:整体创建美育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我国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校以《“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为行动指南,制订此《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东方村尾学校于2009年9月创建,学校占地面积2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8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先进的设施打造专业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所有班级均配置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拥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内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有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足球场、篮球场、塑胶场地、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史地室等。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6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现有教师115人,专任教师106人,中共党员26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三年来,学校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逐年攀升。

(二)发展优势

过去三年中,学校办学经验有所积淀,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为切入口,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为目标, 坚持开展公开课。从加强学科组建设入手,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评议反思活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以抓学习、抓制度、抓管理、抓激励为基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发展困境

1.教师发展尚不均衡,教师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有待提升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均衡,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深度探索与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家校合作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学校周边属于城乡结合部,中小企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单一,或者粗暴打骂,或者不闻不问,几乎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他们有的不仅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恶习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在学校有点事,例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点摩擦,他们便会自己亲自向学校、向老师兴师动众,更有甚者竟然出手打别的学生。凡此种种,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沟通带来较大的困扰。

二、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

我校提出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以美养德”就是用美塑造完美的人格,用美陶冶优良的品德,用美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美发展健康的个性,用美滋养善良的心灵。“以美育人”,则是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加强美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深化美育特色课程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整体构建美育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把我校办成为一所风气优良、质量过硬、美育特色凸现的知名学校。

风气优良——学校呈现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勤奋、好问的学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质量过硬——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成绩得到家长、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特色凸现——学校彰显美的校园,美的课堂,美的活动,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艺术专长的东方村尾少年儿童。

品德优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道德辨别、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

素质全面——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少年儿童。

艺术专长——赋予学生以文明的、艺术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

(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美是道德的象征。” “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就是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美的德育氛围,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逐步形成“以美养德”的美的德育工作特色。

1、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

当前德育中仍存在较为浓重的功利色彩,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情感和想象力,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的手段就是灌输、强制灌输。德育美学观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提出来的,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颠覆。

德育美学观以德育与美育“深层交叉,灵魂借鉴”为目标,将德育理论探讨置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幸福人生的至境追求下,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用通俗的话解释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就是欣赏型德育模式。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①确定目标,自我养成

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近三年我校将重点抓“两带、五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

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 五好: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 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弯弯腰,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等活动。

②学做主人,实践体验

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③以自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和阵地作用。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搞好阵地建设:做好鼓号队的培训交接工作,做好团队室和广播室和各种宣传阵地的工作。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

加强理论建设: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2)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①开设《艺术与欣赏》和《学科中的美》校本课程,每周有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②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

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欣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ⅰ隔年组织一届学校美育活动节。

ⅱ每学期组织校级学生才艺大赛 ⅲ评选校园美育之星 ⅳ评选校园感动人物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

①从美的视觉出发,通过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②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14岁花季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③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共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1)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着重探讨实践它们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2)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年组的作用,铸造美的育人之师

(1)进一步加强学年组建设,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优秀学年组量化考核之中。(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之中。

(3)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宣传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德育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增强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加强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启动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园墙文化和班级温馨教室文化。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初步形成,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比较自觉,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欣赏型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制作班级温馨教室文化DVD。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自觉指导性意识,一支自身美的专业化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步形成系列,欣赏型德育活动全天候占据学校德育阵地。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着力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建造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乐学、美学”的学习品质,大力弘扬教师 “乐教、美教”的教学品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校本课程。

(2)优化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型课程与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团队、学生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合作竞争的多彩舞台。

(3)每年召开一次以“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制订分年级、分学科美育校本课程方案。

2.深化教学研究,构建美的课堂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化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美育化的自觉和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美的交流和互动,构建美的课堂,成长美的教师和美的学生。

(2)在课堂教学美育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开展构建美的课堂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培育出美的课堂、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3)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使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

①要求各学科教案都有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美育的体现。

②要求各学科每学期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都要向学生介绍讲解本学科的美育因素,要写成教案。

③要求各学科教师每学期都写一篇关于打造美的课堂方面的论文。

(4)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增强教师个体的学科质量自我监控、团队互控意识和能力;形成制度化的学科抽测、评价分析、督促反馈、奖励制度。

(5)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1)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积累学科类、艺术类校本课程素材。(2)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尝试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

(3)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探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初步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

(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初步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初步落实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各学科美的课堂的样板。

(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草案。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形成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校本教材。

(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学科美的课堂的拔尖教师。

(5)继续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形成方案。(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三)着眼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引领,探索“学习、研究与教学”有效整合的教育科研途径,实施“教研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初步形成有东方村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素质。

1.明确核心课题,坚持科研引领

(1)确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为学校核心研究课题。从课题项目的研究入手,确立学生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校环境即课程的现代课程理念,形成课程开发过程的立项、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

(2)聘请专家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地建立校本课程整体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强年级纵向与知识体系方面内在的衔接,并从整个课程教学层面融通各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3)积极探索学科研究推进的策略与路径,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英语节、体育生活节等项目研究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从校园环境、班风班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侧面,着力营造课程开发的浓郁氛围,促进课程实践有效进行,大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2.强化科研管理,形成科研意识

(1)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开展年终教科研论文评奖活动;建立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考核,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力重要依据;建立学校科研经费专项保障制度,确保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建立科研交流制度,聘请教科研专家,指导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科研的质量与层次;每学年安排1-2次教科研报告会,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教师确立“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的理念。

(2)本着“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制定、完善“东方村尾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条例”,形成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真正发挥出组织、研究、培养、评价和服务等功能。

3.实施教研修一体,打造教科研氛围

(1)树立教研修一体的意识,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课改,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工作者”。

7(2)明确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意义。“教”即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即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修”即基于发展的研修行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通过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实践,为课题深入阶段的教师指明发展途径,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每学期各组织一次基于课题的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必须填写过程记录、相关案例及反思随笔,帮助教师开展广泛的应用性研究。与此同时,要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教师注入理性思考的活力,增强他们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充分运用集团网“课题研究”栏目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向“课题研究”栏目投稿,充分发挥专栏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5)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让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促进专业提升。

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上制定、完善学校教育科研条例;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提升教师科研理念;启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以新的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即课题中期汇报;继续开发“东方村尾学校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系列。组织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严格施行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推广好的经验,反馈研究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式推广和成果课程推广;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研究,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成果总集;组织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体教工中提倡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鼓励教师主动发展、鞭策骨干教师特色发展;建设一支质量高、有特长、数量足、结构合理、具有个体学习能力的、适应美育特色办学要求的专职教师队伍。

1.以教师发展为着力点,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发展,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观念;学识上发展,努力做到知识渊博,投身课改;理念上发展,专业引领,开放多元;行动上发展,务实创新,善于积累。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2.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和学历进修,推进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奖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3鼓励和激励艺术教师持久、主动地保持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充分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技能与风格,并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学研讨示范课的积淀。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指导,关注发展。有计划地引进特长教师和把关教师,把教师引入与学科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集团优秀学科组评选标准规划各学科组建设。

5.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特长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自培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集团优异教师的评选。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街道、集团、学校的各类公开教学、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创美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根据学科、教龄等特点设置奖励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与成长需要,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督促全校教师修改并进一步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组织教师做好个人专业成长的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继续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五)依法治校,形成内外兼修的学校管理文化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刚柔并济,形成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民主、科学和良性互动的管理文化。

1.规范管理,完善评价。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克服“短板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加强班子建设,弘扬团结协作、务实勤奋的作风;树立亲师、爱师、为师的形象;强化安全意识、共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强有力团队。

3.畅通管理网络,营造公平环境。强调管理中各级职、权的充分发挥,强化自下而上的互动反馈渠道畅通,确保政令畅通、有效监督,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安全的教师工作和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认同感和安定感。

4.倡导刚性制度实施中的人性化,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尊重教师工作方式的个性化、风格化,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价值观。

5.充分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积极创设适合不同教师发展和不同发展层次教师需要的推优机制、培养渠道。不断深化“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的工作生活理念,畅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平台,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酿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管理工作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行政部门问责制”,以“密切合作”与“奋发进取”为最高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大协作精神,实现部门、条线工作的和谐共振。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学校管理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逐步建立和谐、高效的人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精神状态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师信得过的干部管理团队。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党政工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稳步、和谐发展,形成民主、愉悦、开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学校在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形成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美的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师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艺术化地体现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艺术殿堂。

1.精神文化建设。建设“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学校后勤作风;形成“务实、善导”的优良教风;培育“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校风,熔铸学校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规范、评价等重要作用。改善学校制度的执行环境,使师生具有制度化的科学意识、规范意识,使依法治校和依章办事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3.行为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

4.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高雅、美丽、和谐”的原则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开展学校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工作,重视学校品牌形象的推广和公共关系工作,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5.圣洁文化建设。以纯洁神圣的美德统领师德师风建设、诚实守信建设和遵纪守法建设,构筑东方村尾学校美好圣洁的灵魂殿堂。

6.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节庆日,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开展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主旋律。努力组织好 “美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充分展示美育教育成果,激励师生特长发展。

7注重景观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整体布局、楼房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摆放等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 板报的内容形式,教室的布置,艺术作品的悬挂、校训校风等艺术字、草地、楼房墙面、路灯等景观布置,都要体现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清晰思路,统一认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好习惯和“孝、善、礼”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和文化传统教育。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艺术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言谈举止文雅,校园书香气息浓郁,校园文化活动品位高雅。

五、保障机制

(一)实施策略

1.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围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深化特色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制定各部门分、阶段性计划,逐年落实学校发展规划。

2.根据特色学校发展规律,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3.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保障制定规划的集思广益,落实规划的有序推进,监督规划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保障

1.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领导和级组长、科组长组成。

2.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进度,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的步骤。

3.建立以美育为主导的课程开发小组,做好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发展。

(三)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评估小组,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地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以保障规划实施与推进的有效性。

六、评价设计

规划的评价设计是以学校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学校自我发展和进步为评价准绳,对规划制定的办学目标、工作内容和主要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以日常化监控和阶段性评价保障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外部评价

接受区、街道级政府督导室、教育局、教研室等指令性的监督评价。2.内部评价

组织每年一次表彰先进活动,树立美丽形象,做好“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的评比活动。

总之,未来三年,东方村尾学校将致力于“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实施,在人力、物力和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都以美育人,用美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美的教育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审美的能力;用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使校园成为学园、乐园、花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知名学校。

第五篇:加强写字教育特色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写字教育特色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杨木中心学校 解福贵

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某学校的所确定的办学思想:“在成就教师中实现校长的理想和追求,在发展学生中造就一所学校的卓越,在服务社会中积淀长久的文化动力,这就是学校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也正是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使我真正理解了 “创办特色学校,培养特长学生”的真正内涵。我们的理解是成就教师是发展学生的前提,而发展学生需要追求特色,也只有通过追求特色这个途径,才能培养出有特长的,真正能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此,我校便开始了追求特色之路。5年来的不断追求和探索,使我们对“追求特色”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清醒更加系统的认识:

追求特色就是追求素质教育,追求创新教育; 追求特色就是丰富学校内涵,打造学校品牌;

追求特色就是给每个学生一生受益的东西; 追求特色就是给每个学生一生发展的快乐;

追求特色就是给每个学生铺设一条更宽的成长之路。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了一条写字教育特色之路,提出了“弘扬传统,以字育人”的特色建设思想,制定了“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写字教育目标。到现在为止,已成规模,已成体系,已见成效。具体说就是“三抓”:

一、抓师资

教师的文字修养和写字水平直接关系到写字教学的成败,为了完成好写字教学工作任务,必须从教师抓起。学校精心挑选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写字教研组组长,对教师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写字基本功训练。

硬笔书法: 教师每人一块小黑板练习粉笔字,以学年组为单位,由组长确定当天内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了一对一指导,学校硬笔书法协会会员、语文教师、写字教师每人至少带一名学生,随时辅导。每次参加书法竞赛活动,教师都积极指导练习,激发了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软笔书法:根据教师在书法艺术上的不断提高,我们开展了“每日一字一题”活动。每天由一位书法爱好者提出一个字,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这个字的写法。教学楼走廊里还专设“周易错字”展板,对不太好掌握的字,经过认真研究,将应该注意的写法要点写出来,让全体教师共同掌握。

写字论坛:每周举办一次写字论坛,骨干教师和书协会员畅所欲言,大家谈技法、讲体会、说感受,实现了共同提高之目的。每年寒暑假,我们都要举办写字课堂教学研讨会,并将会上发表的论文编辑成集。同时还举办教师硬笔书法培训班,将书法专业人士请到学校进行专题讲授,2009年以来经历了由初级班过渡到高级班,最后提升到研修班。2011年5月份我们成立了软笔书法培训班,由写字教研组的成员们担任辅导教师。

教师的练字过程由写规范字到写好字,逐步发展到书法训练,通过三笔字练习,举办论坛等形式,让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使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字修养、写字水平有了大面积的提高,目前已达到了专业化水准,为指导学生写字练习,推动写字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教材

小学写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及表现能力去规定和实施,而不能搞一刀切。由学校领导牵头,部分教师参与、专业人士加盟,编写了一部具有杨木小学特色的写字课教学校本教材。这本教材是本着规范汉字的间架结构,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来编写的。

学前班:编写了写字手操,手操中容纳了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8种基本笔画的运指、运腕动作,使幼儿们了解各种基本笔画的名称、形状、运动方向等基本常识。在教学中,每节课前组织写字手指操训练,以此来锻炼儿童的手指肌力,为进入一年级写字正确执笔做准备。

一年级:练习重点为汉字的基本笔画,详细讲解每一个基本笔画的入笔、行笔、收笔过程及其行笔中的提、按、疾、缓、曲、直、向、背、方、圆的笔法,还有它们各自表现的情趣和人的性情。在练习中,教材要求把笔力运用到笔尖之上,笔画书写达到精熟的程度。从一年级开始,无论是讲解笔画还是讲解汉字还是分析作品,凡是接触到的汉字,必须讲解它的含义,达到寓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既增强学生的书法艺术素质,也要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性情修养。

二年级:练习重点是五六画以内的独体字,通过练习这些简单的独体字,掌握这样笔画的连带,笔在空中的走势,做到翰不虚动、运笔圆润,笔画之间脉络顺畅,每个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年级:练习重点为常用汉字的书写,适当介入传统书法,可以让学生熟悉常用的繁体字,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字帖去练习,能够创作几个字的书法小品,学会使用落款。通过练习合体字,掌握各类字中各个部分的相互搭配,如大小、长短、依靠、呼应、连带、包容、避让等技法;通过练习不同的小品创作,了解并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呼应、大小、正倚之间的相互组合搭配,使之达到小品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这一学段,我们鼓励参加各类比赛、展览活动,培养他们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四年级:练习重点是创作较大篇幅的书法作品,使之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鼓励学生充分汲取传统书法艺术营养,向高层次去探索去追求。

五年级:重点是能够形成稳定的艺术情趣,进入较多数量、较大篇幅书法作品的创作。能用毛笔书写正楷字,能够以书法艺术陶冶个人性情,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成为终生的一种高品位的个人爱好。

写字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规范了写字教学工作,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水准、艺术素质和性情修养,满足了写字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抓活动

开展写字教学工作,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开展好写字教学工作,必须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祖国书法艺术的熏陶,形成“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良好风尚。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我们坚持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的兴趣、热情得到调动和发挥。

1.培养良好写字习惯。在使用写字校本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之前,我们开始从矫正学生的写字习惯入手。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着的写字态度不端正,心有杂念,马虎应付,书写凌乱潦草等情况,我们用了一段时间,以“一尺一拳一寸”的标准进行训练,明确提出“规范、端正、清楚、正确”的写字基本要求,逐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2.强化师生写字训练。全校师生的“每天习字20分钟”活动几年如一日,在这20分钟时间里,教师们先写好小黑板字,再写半页小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学写一两个字,除此之外,师生每周还要交一篇硬笔书法作品和不定量的软笔书法作品。作品首先在走廊显著位置进行展出,然后交由教导处评审,统一装订成册存档,至今已装订了100余册。

3.开展各项书艺活动。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师生书法展览,每逢重大节日或艺术活动都要安排一定的书艺节目,如环境书法作品展、庆十一书法大赛、艺术节书画作品展、儿童节艺术作品展等,让书艺活动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推荐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并将比赛成绩和写字练习纳入班级和教师考核,作为评选写字教学标兵班、习字小标兵的主要条件。每周对硬笔和软笔书法特长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次书法协会会员笔会。密山市硬笔书法协会杨木分会成立于2009年7月,每年都在我校举办相关活动,以书艺活动为载体,增进友谊,提高会员的书法技艺,逐步扩大了影响面。我们从最基层的班级抓写字,将各班级的写字练习纳入值周范畴,实行日检查,月评比,每学期评选一次写字标兵班,每月评选一次习字小标兵。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大批在写字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书法特长生,学校坚持经常对他们表彰奖励,形成激励机制,师生们对书法的爱好和追求热情不断增高。

4.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我们还通过组织师生进军营进行交流,组织参加观摩书法展览,参观书法碑林等课外活动,让师生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练好一手字,能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在我校的师生中已经达成了共识,由此而产生的动力是十分明显的:课间,经常有孩子三个一群,两个一组的在一起阅读《书法报》,互相欣赏书法作品,相互讨论每个字的写法;下班以后,节假日,总会看到许多老师在学校练习写字,有的还带着自己或亲属的孩子。人文环境的感染,使得我校师生奋发练字的良好氛围悄然形成。

近年来,我们杨木小学在写字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10余名教师在各级出公开课、在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有100余名师生在各级书法展中获奖,学校被《书法报》(湖北省文联主办,全国教育学会协办)确定为全国硬笔书法教学指导基地,被第十一届七彩杯全国青少年美术书法大赛组委会评为“书画教育先进单位”,被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部生命教育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基地。密山市硬笔书法协会杨木分会的办公地点设在我校,分会会长由我校校长担任。通过开展写字教学工作,陶冶了广大师生的情操,提高了师生们的素质,增进了师生们的友谊,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文化品位得到了空前提高。

几年来的写字教育工作实践,我们的体会是:坚定一个信念。坚定不移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部署开展写字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形成规模;统一一个尺度。我们是省级标准化学校,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写字教学也不例外,一定要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规范写字教育工作;坚守一个阵地。我校是《书法报》确定的硬笔书法教学指导基地,我们利用这个阵地作为平台,发展提高、展示成果;形成一个格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逐步形成了“全体、全程、全域”的写字教学新格局。“全体”,就是写字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学前儿童,每个学生在写字活动中都能有所发展;“全程”,就是将写字教学贯穿于教育管理全过程;“全域”,就是所有学科都渗透写字教育,所有教师都重视写字教学,都要承担指导任务,全校动手,人人参与,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一种氛围”,就是在校园内外各处悬挂中华名人画像和书法艺术珍品,举办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展览,让师生们徜徉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境界里,耳濡目染,实现自然成长;“达到一个效果”,在写字教学工作中不搞花架子,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即:写得一手好字,实现个性发展。新闻来源:密山市杨木乡中心学校 撰稿人:解福贵 审核人:李君强

下载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突出“活动育人”理念 规范学校管理 彰显办学特色——**小学创建市级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自被市教育局命名为“特色项目学校”以来,我校积极总结经验、深挖潜力、增添措施......

    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 ----面对新形势 争取新发展 2013年4月 20 日至23日,大仓镇首届中小学行政人员、骨干教师培训会在大仓中学进行,姚子雄大校长作培训动员讲话,县教育局......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始坐落在沂源县城美丽的胜利山脚下,学校占地8257平方米,建筑面积4377平方米,绿化用地2700平方米,运动场地4700平方米。......

    以教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教学特色推进学校发展 ——胶南市珠海路小学教学特色工作汇报近年来,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身心健康,品学优良,适应未来......

    多途径探索特色发展,全方位推动内涵建设

    多途径探索特色发展,全方位推动内涵建设 【内容摘要】当前高中教育办学同质化倾向严重,多样化发展成为必然。学校的特色发展成为教育均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

    学校内涵发展[最终定稿]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

    教育信息化推动工作报告

    教育信息化推动工作报告 2018年,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校深入贯彻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大力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工......

    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5篇

    创建特色发展学校工作总结----面对新形势 争取新发展2011年3月 26 日,xx街道办事处正式揭牌成立。新xx,新班子,树立的是新形象,带来的是新气象。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对工作更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