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时间:2019-05-14 05:4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第一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发布单位】81907 【发布文号】深常[1997]5号 【发布日期】1997-04-26 【生效日期】1997-04-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

(1997年4月26日深常〔1997〕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障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依法对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职权。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接受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第三条 第三条 常务委员会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第四条 第四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日常工作。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和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机构)承办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工作受市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第六条 第六条 下列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在文件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内报送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市人民政府的规章、决定和命令;

(二)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办法;

(三)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

第七条 第七条 工作机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初步审查,并向主任会议报告审查情况。

第八条 第八条 主任会议认为规范性文件不适当的,可以建议制定机关纠正,或者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九条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规范性文件不适当的,可以责令制定机关纠正并报告结果,或者作出撤销的决定。

第三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十条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定期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工作报告,一般应当在会议举行三十日前书面通知报告机关,报告机关应当在会议举行十日前将报告以及有关材料报送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可以对工作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审查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工作报告,报告机关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常务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送交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办理情况。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工作报告不满意的,报告机关应当作出说明;对说明仍不满意的,报告机关应当在下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上重新报告。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第四章 监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预算的执行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监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和预算的执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向常务委员会报告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情况;

(二)计划主要指标和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

(三)计划和预算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四)其他应当报告的事项。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十日前,将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有关材料报送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计划和财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常务委员会可以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作出决议。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市人民政府的建议,审查和决定计划、预算的部分变更。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年度预算超收安排方案、年度用地计划调整方案和年度人口计划调整方案。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本级财政决算。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十日前,将需要由常务委员会审查决定或者审查批准的计划或预算部分变更方案、预算超收安排方案、年度用地计划调整方案、年度人口计划调整方案和市本级财政决算,以及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对前款所列报告或者方案进行初步审查,审查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前条所列报告或者方案,报告人者或提案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国土有偿转让收入和国有企业收益等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

第五章 执法检查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有计划地检查监督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和实施主管机关的执法工作。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执法检查的内容、步骤和执法检查组的组成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在执法检查开始二十日前将执法检查的有关事项书面通知被检查机关。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执法检查组应当听取被检查机关的执法工作汇报,调查研究法律、法规实施的情况和问题。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提供真实情况和有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执法检查组应当将执法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主任会议,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被检查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常务委员会应当将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送交被检查机关。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被检查机关应当根据审议意见在规定期限内向常务委员会报告改进措施及效果。有关工作机构应当督促被检查机关改进工作。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常务委员会可以对执法检查报告作出决议。

第六章 听取和审议述职报告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述职人员的述职报告。前款所称述职人员,指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产生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述职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执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情况;(2)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情况;(3)勤政廉政和工作作风情况;(4)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情况;(5)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述职人员、述职时间和述职评议组的组成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在述职时间三十日前将述职的有关事项书面通知述职人员。述职人员应当在述职时间十日前将述职报告报送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述职报告前,述职评议组应当到述职人员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并将调查结果书面报告主任会议,由主任会议决定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述职报告,可以根据需要邀请部分代表和有关人员列席会议。述职人员在联组会议上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对述职人员作出评价,并书面送交述职人员和有关机关。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述职人员应当根据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改进工作,并在三个月内将改进措施和效果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

第七章 评议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对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评议。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评议的内容、步骤和评议组的组成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在评议开始三十日前将评议的有关事项书面通知被评议机关。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评议组应当调查被评议机关的工作情况,了解有关单位和个人对被评议机关的意见,分析被评议机关的工作状况和问题,形成评议意见。被评议机关应当根据评议要求进行自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向评议组汇报自查情况。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评议组应当召开评议会议,对被评议机关的工作作出评价。被评议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问题。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评议组可以将评议情况书面报告主任会议,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审议评议报告,被评议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常务委员会应当将审议意见送交被评议机关。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被评议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改进工作的措施和效果。有关工作机构应当督促被评议机关改进工作。

第八章 视察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组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代表)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视察可以邀请上级和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必要时可以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组织代表视察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由主任会议决定。代表个人可以持代表证就地视察。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根据代表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协助。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将代表视察意见送交有关机关、组织办理,承办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报告办理结果。对代表视察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主任会议可以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九章 监督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对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决定交由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代表议案,常务委员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三十日内交付承办机关。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承办机关应当成立代表议案办理领导机构,落实办理主管部门,制定办理方案。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承办机关在议案交办之日起八个月内,将办理方案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有关工作机构对办理方案进行初步审查,审查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办理方案不满意的,承办机关应当重新制定,提请下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承办机关组织实施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办理方案并及时报告办理情况。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将办理方案和办理情况书面报告下一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由主席团决定印发会议,或者提请审议。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对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的建议(含议案转建议),常务委员会在会议闭会后三十日内,交付承办机关组织办理;对代表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有关工作机构在接到代表建议十日内书面通知承办机关办理。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承办机关在建议交办之日起六个月内,将办理结果直接答复代表,并抄送有关工作机构。提建议代表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向承办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承办机关应当重新办理或者作出说明。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下一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两个月前将其承办的代表建议的办理结果报告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其他机关和组织承办的代表建议,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将办理结果综合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代表议案办理方案和建议办理结果报告时,可以根据需要邀请部分提案代表列席会议。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承办机关应当建立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责任制度、检查督办制度、审核答复制度和提案代表意见反馈制度。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常务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视察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代表可以依法对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提出询问和质询。

第十章 受理申诉和意见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申诉和意见。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有关工作机构登记申诉和意见并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转交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答复申诉人;

(二)提出建议转交有关机关,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交办机构和申诉人;

(三)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主任会议根据有关工作机构的报告,可以建议有关机关处理并限期报告处理结果,或者组织调查,或者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十一章 个案监督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处理并已生效但涉嫌违法的案件进行个案监督。常务委员会不直接处理案件。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五条 有关工作机构对反映市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处理并已生效但涉嫌违法的个案进行登记,作出初步审查,并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六条 主任会议认为必要,可以决定组织个案监督组进行调查。个案监督组成员由主任会议从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代表和有关工作人员中确定。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成为个案监督组组成人员。

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七条 个案监督组进行调查时不得少于二人;参加调查人员应当遵守有关办案纪律并依法保守秘密。个案监督组可以听取汇报,询问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按规定手续查阅有关材料,借阅有关案件的卷宗。有关机关和人员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六十八条 第六十八条 个案监督组向主任会议报告调查结果。主任会议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或者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六十九条 第六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经审议,认为具体行政或者司法行为违法的,可以决定发出法律监督书,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并报告处理结果;认为违法事实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可以成立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经调查认为违法事实不存在的,应当书面通知被调查机关。

第十二章 质询

第七十条 第七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一条 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会议或者印发提质询案人。

第七十二条 第七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提质询案人过半数对答复不满意的,受质询机关应当重新答复。

第七十三条 第七十三条 质询案在主任会议决定送交受质询机关前,提质询案人要求撤回的,该质询案即行终止。

第十三章 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七十四条 第七十四条 主任会议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全体会议决定。

第七十五条 第七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一)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违反 宪法或者严重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

(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严重违法、失职的行为;

(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事项;

(四)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第七十六条 第七十六条 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主任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工作。

第七十七条 第七十七条 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有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如实提供情况。调查委员会应当依法保守秘密。

第七十八条 第七十八条 调查委员会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调查报告作出决议。

第十四章 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处理

第七十九条 第七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被监督机关及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行政或者法律责任:

(一)在规定期限内不报送规范性文件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的;

(三)不向视察代表、评议组、执法检查组、述职评议组、个案监督组如实汇报工作,提供情况,回答问题的;

(四)不向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供情况,或者不如实提供情况,不协助进行调查工作的;

(五)对交办的议案和建议以及申诉和意见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或者不答复的;

(六).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过半数对重新报告工作,或者重新答复质询仍不满意的;

(七)拒不到会报告工作,或者拒不述职,或者拒不接受质询的;

(八)拒不执行法律监督书的。

第八十条 第八十条 常务委员会对前条所列行为,可以根据情节作如下处理:

(一)责令有关机关或者责任人员作出检查,或者通报批评;

(二)建议有关机关追究责任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的行政责任;

(三)对常务委员会任命的人员,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免去或者撤销其职务;

(四)对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人员,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免去或者撤销其职务,或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案。

第八十一条 第八十一条 承办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具体工作的有关工作机构或者工作人员有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常务委员会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责令有关工作机构或者责任人员作出检查,或者通报批评,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八十二条 第八十二条 各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八十三条 第八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谭国箱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大常委会和玉浦主任委托,向大会报告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提出今年的工作任务,请予审议。

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6月以来,市五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国人大、省人大的有力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依法履行职权,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共审议法规15项,表决通过13项;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7项,作出决议决定4项;开展执法检查4项,开展工作视察17次。

一、突出制度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新时期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使命和战略任务。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优势,以法规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开拓新的空间,坚决带头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一是制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条例。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积极启动立法程序和调研论证,在政府的积极配合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审议通过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条例。条例以包容性增长为目标,重点从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低碳循环、规划指导、政策促进以及硬性考核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建立和完善以民生幸福为主要内容的指标体系。作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部法规,充分显示了深圳更加开放、率先“快转”的坚定信念和大胆突破的勇气,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动力机制。

二是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我市中小企业数量多、贡献大,对我市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尤其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处境更为艰难,亟待政府扶持。常委会在上届审议的基础上,很快制定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创造性地提出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主导发展战略,在公共服务、创业扶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资金扶持、融资促进、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从制度层面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前海开发立法步伐。建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科学发展、基于全局视野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继续先行先试、当好改革“试验田”的新使命。常委会积极响应中央、省和市委的号召,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认真研究前海立法问题。主动听取香港特区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意见建议,积极开展前海立法研讨,初步明确了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立法框架,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形式多样、敢闯敢试、大胆借鉴的立法思路,为加快制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突出经济工作监督,推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去年是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的一年。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大力加强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先后审查批准了市政府2010年计划和预算、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和项目计划调整方案、2009年市本级决算、2010年预算调整方案;听取和审议了2010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09年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情况及2010年土地出让收支计划的报告、2009年社保基金决算和2010年1-6月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10绩效审计报告;积极开展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检查和调研。同时,不断创新监督方式,要求被审计部门派员列席常委会,说明审计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回答委员的询问。起草跟踪监督政府投资项目规则,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监督力度。首次组织委员实地视察审计报告绩效情况,增强绩效审计的针对性。

二是主动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用,提前介入、主动参与和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调研工作。组织召开“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开展专项视察活动,在市主要媒体开展“代表畅谈十二五”和“关心深圳十二五,市民一起献良策”征求意见及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代表进行审查前培训,督促和帮助政府科学编制我市的“十二五”规划,为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积极开展经济运行情况视察调研。针对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视察调研活动,邀请国家发改委和省、市有关专家举行“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形势分析”、“上半年出口和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由常委会领导带队,组织市人大代表分为5个组分别视察地铁1-5号线、沿江高速等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华星光电、中芯国际等重点产业项目,认真分析经济形势,及时查找存在问题,为市委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三、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常委会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突出为民服务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我市务工人员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去年6月至11月,常委会深入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历时半年,采取市、区联动的办法,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企业、基层和政府相关部门视察检查,促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市劳动关系不断改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的信访案同比减少20%,劳资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60%,重大劳资纠纷降幅达六成。同时,启动了集体协商条例立法,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在市主要报刊、网络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劳资双方意见,努力维护、保障和平衡劳资双方利益。

二是推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住房问题,常委会在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条例实施的同时,加大力度督办代表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听取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展情况,促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科学化、规范化。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入学难”问题,把关于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建议作为重点建议,重点督办,要求市政府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投入,尽快研究出台加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内的民办教育具体措施,着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学校,不断满足市民对教育多元化的选择需求。还积极开展健全社区物业管理纠纷调处机制重大课题调研,促进解决物业管理存在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开展“走访市民、听取意见”活动,常委会领导和部分代表分成6个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听取民意,促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做好人大信访工作,共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7100多件次,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司法改革视察,促进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三审合一”、诉前调解、法官进社区等改革举措落实。开展反渎职侵权工作视察,督促市检察院逐步建立反渎职侵权工作长效机制。开展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调研,推进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听取市政府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的专项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切实做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突出法治城市建设,推进特区一体化

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圳经济特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是深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常委会围绕加强法治城市建设,主动行使职权,着力推动解决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均衡、发展空间受局限和“一市两法”等问题,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一是促进法制统一和完善。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后,为保证特区法规在宝安、龙岗两区适用,常委会及时通过决定,明确101项特区法规自2010年7月1日起在扩大后的深圳经济特区适用,并对需要推迟或暂缓适用的13项法规安排了过渡期。同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为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深入开展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对由市人大制定且有效的156项特区法规、较大市法规以及法规性决定进行全面清理,建议修改109项、废止12项法规。目前已废止7项、修改3项,有2项正在修改或修订中。截至去年底,我市法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对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确保法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推动城市快速更新。听取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工作、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进展情况的工作汇报,认真组织开展城市更新和市容环境视察检查活动,推动我市加快城市更新工作和环境提升行动。加强对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决定要求,坚决查处和遏止违法建筑。继续加强对大气污染、河流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工作的监督,督促市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促进环境改善,创建宜居城市。

三是推进交通违法整治。常委会高度重视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督促市政府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交通管理处罚,努力改善我市交通环境。2010年8月1日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实施以来,我市交通整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泥头车超载、冲红灯等违法行为同比下降了七成,无牌上路情况基本得到遏制,交通事故和事故伤亡情况也有较大幅度下降。

五、突出代表主体地位,推进代表作用发挥

换届之后,市人大代表名额增加了70名,代表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代表工作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紧紧依靠代表开展工作,认真组织代表活动,努力为代表服务,尊重、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

一是办好代表议案建议。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议案11件,其中立法案9件,监督案2件;提出建议520件,闭会期间提出建议13件。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加强办理的分办协调和网络化建设,开通“人大代表在线系统”,组织视察检查,提高了办理效率。截至目前,11件议案已办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除20件仍在继续办理外,其它均已办理答复,代表总体满意率为99.2%。

二是创新代表活动形式。按照代表的界别和专长,成立了法规、预算、工业、卫生、科技等19个代表专业小组,参加专业小组的代表共307人,占现有代表总数的75%。各代表专业小组按照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大局开展活动,积极为我市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常委会的日常工作和各专、工委的工作也都紧紧依靠代表开展,重大视察、调研活动主动邀请代表参加,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是做好代表服务工作。换届后常委会及时组织了3次代表任前和履职培训,培训规模、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代表履职能力得到提高。制定执行代表职务信息统计和管理办法,开通代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代表履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市人大代表履职经费管理办法,市人大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标准有较大幅度提高。开通代表电子邮箱并向社会公布,有效建立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全力支持代表工作,处理和办理代表转交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12件。支持更多的代表进入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工作,有近千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联络站积极接访和走访群众,收集、反映和处理群众诉求,更好地促进了代表作用发挥。

六、突出自身建设,推进人大工作上新水平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以建设有激情、有活力、有作为人大机关为目标,以提高履职能力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抓手,下大气力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新进步。共举行常委会议6次、主任会议21次、领导办公会议15次,工作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注重依法办事。换届之后,常委会及时对组成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依法履职的能力。为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了法律助理,更好地审议法规和文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和效率。常委会组成人员认识问题深、决策能力强,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定、集体行使职权,敢于发表真知灼见,勇于承担工作责任,履职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二是注重协调配合。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调研、“十二五”规划编制调研、市重大项目开工视察督办、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到基层听取市民和代表意见等多项较大规模履职活动,机关各委办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合作、集中办理,高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与各区人大联系配合也更为紧密,联动、互动活动明显增多,更好地形成了工作合力。

三是注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以“想干、敢干、快干”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大提升活动,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实干之风、团结之风,机关党员干部工作更加深入,作风更加务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市人大机关对口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常委会还积极支持和配合全国人大、省人大开展工作。配合全国人大就加快服务业发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协助办好全国人大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班,举办了两期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还配合香港全国人大代表团调研东江水源污染防治情况,配合省人大视察检查龙岗河、观澜河污染整治情况,有力促进了相关工作落实。

常委会还在其他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相统一,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50人次。外事交往和侨务服务工作有新进步,共接待10多个国家议会代表团及各界友好人士16批418人次,海外侨胞、港澳同胞46批348人次,加强了与国外议会和华侨华人社团、港澳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培训中心发挥作用明显,共举办各级人大代表和干部培训班17期,培训1600多人次。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有新发展,中央、省、市各媒体共发表宣传深圳人大稿件2200余篇。

各位代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常委会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市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辛勤工作的结果,也离不开各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感许多方面做得还不够,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是:社会建设领域立法相对滞后,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有待加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刚性的监督手段运用还不够;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下一步认真解决。

2011年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向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之年。深圳将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市五届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创造“深圳质量”这个重点,积极履职,扎实工作,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一、继续加强立法工作

今年的立法工作,要根据深圳改革发展实际和“十二五”规划要求,广泛征集立法项目选题和意见,认真编制2011立法计划,确保立法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要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开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立法,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要突出社会建设这个重点,积极开展集体协商、信访、调解、房屋租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益广告、性别平等以及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方面的立法,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三是要坚持立、改、废相统一,对去年清理出来的法规,加大修改、修订和废止的力度,进一步促进法制统一和完善。四是要继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对于常委会审议的法规草案,适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不断创新立法形式,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方法,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提高立法质量。委托专业团体开展立法调研和起草法规草案,制定委托立法的管理办法,拓宽立法渠道。

二、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今年的监督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充分运用监督法规定的监督手段,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着力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是要继续强化经济运行监督。听取和审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报告。审查批准市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本级决算、投资项目计划及预算调整方案。推进建立部门决算制度,完善被审计单位审计询问回应制度,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开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推广情况视察检查。二是要推动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工作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环境污染整治等方面的情况报告。检查保障性住房条例等法规实施情况,促进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三是要加强内务司法监督。听取和审议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关于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的情况报告,推进审判、检务公开制度,规范审判权、检察权的运行,减少自由裁量权,推行标准化办案,创新阳光工作机制,促进司法民主进程,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继续关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促进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四是要开展专项视察和询问。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和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项视察和询问,促进政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加快解决事关群众利益问题,督促和支持政府改进民生工作。五是要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根据监督法规定和全国人大要求,做好政府规章以及决定、命令、决议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三、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要认真做好本次人代会上以及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及督办工作,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及时答复代表,提高办理质量。要认真组织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安排代表参加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完善代表小组、专业小组活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增强代表活动实效。要及时向代表通报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等活动安排,定期向代表通报常委会工作。继续做好代表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要指导各区人大依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全面协调,发扬民主,保障我市各区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四、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要把学习作为重要任务,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开展经济、社会和法制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理论政策水平和法律素养,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审议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和机关作风大提升活动,继续安排年轻干部深入对口扶贫点锻炼,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干部素质。要深入调查研究,常委会领导及机关至少组织两次“走访市民、听取意见”活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推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联谊工作,促进保护侨胞和港澳台商合法权益。推进深圳经济特区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规定的实施,全面完成第四批荣誉市民的授予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成就、重要特征和重大意义,宣传国家、省和我市制定的重要法律法规,宣传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深感自豪;展望将来,我们充满信心。做好今年的人大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深圳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而奋斗!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的决定

(2004年6月25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

会议通过)

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等28件法规的修正案》的议案。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决定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作如下修改:

删除第三十条和第五十二条。

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及其引用条文的序号作相应的调整。

本决定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维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特区从事土木建筑、线路管道及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和对建设工程施工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施工(以下简称施工),是指前款所列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活动。

第三条 特区实行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应当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施工安全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施工安全应当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建设工程安全标准。

第五条 深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工程施工安全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并依法接受管理机构对施工安全的指导监督。

市、区主管部门设立施工安全监督机构(以下简称安监机构),负责施工安全的具体监督管理。

第六条 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就施工安全问题,向建设、设计单位或者施工企业查询,有权向主管部门、与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的其他行政部门反映或者举报施工中的违法行为,对施工安全进行社会监督。

第七条 主管部门和与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相关的其他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接受有关的查询,严格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条 政府应当鼓励施工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施工安全先进经验及安全防护技术,促进施工安全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目标发展。

第二章 主管部门和安监机构的职责

第九条 市主管部门对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施工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网络和保障体系;

(二)对安监机构的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

(三)对安监机构的安全监督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合格的颁发安全监督员资格证;

(四)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对考核合格的,颁发施工安全上岗证书;

(五)查处施工安全违法行为;

(六)对四级重大伤亡事故进行查处并负责重大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

(七)推广施工安全管理先进经验,表彰在施工安全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区主管部门履行前款第(一)、(二)、(五)、(七)项职责。

第十条 安监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依法对所属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开工前安全前提条件审查,施工过程中日常监督以及竣工前安全业绩的考评;

(二)对施工企业的设立、年审和晋、降级提出施工安全初审意见;

(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四)组织、指导施工安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五)对施工安全的违法行为,责令停工,限期改正,并可提请主管部门予以处罚;

(六)市、区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市安监机构对区安监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章 建设及相关单位的安全责任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安监机构提交下列文件,申办工程施工安全受监登记:

(一)建筑许可证;

(二)招标投标定标书或者工程造价审定书;

(三)工程承包合同。

未办理施工安全受监登记的工程,主管部门不予签发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办理施工安全受监登记时,应当按规定缴纳安全监督费。安全监督费纳入同级财政专户管理。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设立安全技术措施费。安全技术措施费在工程施工招标中应当单列,不得将其作为招标投标竞价条件。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技术要求,选择符合安全资质要求的施工企业。

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企业提供准确的水文地质、地下管线设施等资料和其他必要条件。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当对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等进行安全防护。

第十五条 设计单位的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要求。

设计单位在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时,应当在设计中制定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措施。

第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当将施工安全纳入监理范围,与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同步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生产或者供应单位为施工提供的各类产品和安全设施应当保障人体健康,符合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广东省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第四章 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

第十八条 施工企业应当制定施工安全的目标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和条件。

第十九条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实行施工安全岗位责任制。

第二十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季节和生产情况的变化,组织安全生产全面检查或者专项检查,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 施工企业应当设立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应当持证上岗,并按规定独立行使职权。

第二十二条 施工企业应当按规定为作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并告知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第二十三条 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四条 施工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安全技术措施费应当专款专用。

第五章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实行总分包的建设工程,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施工安全负责,并接受总包单位的统一管理。

第二十六条 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安监机构申请安全施工前提条件审查,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工。

第二十七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防护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现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应当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第二十八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向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被交底人应当在交底书面材料上签字。

第二十九条 对于下列危险作业,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应当编制专项施工安全设计,并按规定报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一)基础施工;

(二)地下工程施工;

(三)整体升降脚手架的拆装;

(四)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和架设机具拆装;

(五)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

(六)其他危险作业。

第三十条 施工现场应当建立专业检查、职工自检、定期检查和安全日检制度。

对于施工安全设施、架设机具、机械设备,应当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并建立检查、维修和保养登记簿。

第三十一条 安全技术资料应当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完整归档。

第三十二条 用地红线范围内或者经有关部门批准临时占用的场地和道路,应当全部用于施工,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三条 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应当实行封闭式管理。

施工现场的入口处应当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安全规定、防火制度等标牌。

高层、超高层和临街道施工应当采用密目网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围护设施。

第三十四条 施工现场的道路应当平整、干净、畅通,有交通指示标志。

施工现场的沟、坎、井应当填平、设围栏或者盖板;危险地区应当悬挂警戒标志,夜间应当设置红灯示警。第三十五条 施工现场的各种设施布置和材料堆放应当符合安全卫生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排水系统应当保持畅通。

第三十六条 施工现场应当建立防火和危险品保管使用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设施,并保持其完好的备用状态。

第三十七条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职工生活设施应当符合卫生、通风、照明、消防等要求。

第三十八条 施工现场应当设有必要的预防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急救的设施及抢救措施。

第三十九条 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施工安全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作业人员有权对危害人身安全或者健康的作业程序、作业条件、作业方式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第六章 重大事故调查处理

第四十条 本条例所称重大事故,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和安全设施毁坏、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项。重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分为一、二、三、四级。

第四十一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施工企业应当积极组织抢救,并保护事故现场,立即向市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管理机构报告,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事故的书面报告。

事故的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事故报告单位。

第四十二条 市主管部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市安全管理机构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对三级重大事故,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安全管理机构依法处理。

对四级重大事故,由市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事故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四十四条 重大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四十五条 重大事故处理结案的,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未申办安全受监登记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工,限期补办手续,并处以已完成工程造价百分之二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直至整改合格,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相邻建筑物和设施损毁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四十八条 设计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设计文件不符合施工作业安全要求而造成伤亡事故的,主管部门可处以设计费百分之五十至一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核减其设计范围、降低设计资质等级有直至吊销设计资格证书。

第四十九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开工前不申请安全前提条件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而擅自开工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违章施工或者施工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将施工场地挪作他用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条规定,施工现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可继续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处罚:

(一)发生重伤一至二人的施工事故的,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三至五天;

(二)发生四级重大事故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七天,暂扣承建资格证书三十日至六十日;

(三)发生三级以上重大事故的,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七天,暂扣承建资格证书六十日至九十日,并可依法核减企业经营范围、降低企业资质等级一年;

(四)一年内多次发生合同类事故的,责令该工程项目停工十天,暂扣承建资格证书六十日至九十日;

(五)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按本条第(四)项规定处罚。

第五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员,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主管部门或者安监机构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对区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对市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政府申请复议。

当事人对市政府或者市主管部门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申请复议和起诉期间,当事人应当执行原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执行原行政处罚决定的,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

【发布单位】深圳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5-09-27 【生效日期】2005-09-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

(2005年9月27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自公布之日起施

行)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审计监督工作,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本决定。

一、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提交的下列审计工作报告: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以下简称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开发基金(以下简称国土基金)收支及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三)绩效审计工作报告;

(四)依法应当听取和审议的其他审计工作报告。

市政府应当至少提前二十个工作日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提交审计工作报告。

二、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前,由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对市政府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初步审查,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初审报告。

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在进行初步审查时,可以就审计报告中的相关问题采取听证会、专家咨询会、委托社会专业机构等形式进行调查,也可以组织人大代表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三、市人大常委会对审计工作报告和相关议题进行专题审议或者联组审议,提出审议意见。对违反财经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作出有关决议,责成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四、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按照下列要求,切实做好整改工作。

(一)明确整改责任。市政府应当全面部署整改工作,提出整改工作方案,对涉及重大体制和跨部门的问题,由市政府负责整改;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督促其整改;对市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整改。

(二)落实整改措施。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意见,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进行整改。

(三)完善相关制度。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指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在进行整改的同时应当查找原因,改进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自我约束机制。

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在四个月之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和整改情况,报告的形式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

对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存在的问题由市长或者其委托的副市长报告;对市政府有关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审计机关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的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由监察机关或者有关司法机关主要负责人报告。

六、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三)尚未处理和整改的情况以及原因;

(四)结合整改工作所提出的制度和措施等。

七、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的七日内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

八、市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采取下列方式对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的工作进行监督:

(一)组织人大代表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或者调查;

(二)由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员会或者有关机构组织听取有关部门的处理和整改情况的专题报告,并提出意见。

九、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处理和整改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可责成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限期进行纠正,并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十、违反本决定,未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情况或者整改不力的,由市人大常委会责成有关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一、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

【发布单位】深圳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7-05-30 【生效日期】2007-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等四项法规的决定

(2007年5月30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自公布之日起

施行)

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对《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四项法规作如下修改:

一、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

第十二条修改为:“审计机关应当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政府提出对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本级政府应当在同期将该工作报告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关于《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

1、序言部分修改为:“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审计监督工作,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本决定。”

2、第七条修改为:“审计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结束后的七日内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3、第八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三项:“

(三)将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落实审议意见或者有关决议的工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三、关于《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

1、第一条修改为:“为保证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的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2、第五条第七项修改为:“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资金的调减方案;”

3、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讨论、决定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做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和决定;”

4、删除第十一条第三款;

5、删除第十二条第二款;

6、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及作出的决议、决定,应当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7、删除第二十六条。

四、关于《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1、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议事制度,提高议事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2、第三十五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此外,对上述四项法规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定》、《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四项法规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