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阅读与写作(陈美兰)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阅读与写作
一、实习期:
专业阅读:
必读书籍:(《爱心与教育》(李镇西)《小学课堂管理》(温斯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选读书籍:《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汉字密码》(唐汉)《朗读手册》(吉姆·崔利斯)《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心平气和一年级》(薛瑞萍)《教师人文读本》(商友敬等编写)《教师专业阅读地图》(魏智渊主编)《另类教育叙事——解读一个题为“干国祥”的教育文本》(干国祥著,待出)专业写作:
1、写读书笔记以及描述班级突发事件。
2、每次听课和研课都要写教学反思,字数不限,尽可能简明扼要。
专业发展共同体:
1、日常研课:要有专门的导师(一个导师带两个弟子,三人构成小共同体),每次听导师的课都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并写出教学反思,利用课间与导师开展简短的讨论。每逢导师听课之前,要把教案提前交给导师并做简短交流,下课与导师继续讨论,并写出教学反思。
2、网络共同体;通过网络相互激励,在教师专业发展论坛中建议个人阅读或者写作专帖,记录自己的阅读之路或者教育生活,这很重要。
二、适应期:
必读书籍:《学校是一段旅程》(托灵·芬瑟)《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经典·童心·编织——新教育儿童课程之整本书阅读》(干国祥编,待出)
选读书籍:《语法答问》(朱德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读书课》(干国祥著,待出)名师课堂实录(例如窦桂梅、薛法根、王崧舟、支玉恒„„)《老师如何和学生说话》(吉诺特)《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专业写作:
1、写班主任日记,进行日常记录,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进行持续跟踪。
2、除日常教学反思外,争取拿出两个经典课案,包含资料搜集、备课、上课、评课,丰富学校的课例资源库。
专业发展共同体:1.日常研课照常进行。2.进入网络共同体核心。
三、成熟期
必读书籍:《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学勇气》(帕尔默)《儿童纪律教育》(费尔兹)《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深度语文》(二册,干国祥著,待出)
选读书籍:《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特别的女生撒哈拉》(爱斯米·科德尔)《大学人文读本》(夏中义主编)《教育漫话》(洛克)《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逃避自由》(弗洛姆)《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专业写作:
1、尝试比较熟练地写作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能够提供三两个比较成熟的案例,对案例资料搜集、案例书写、案例分析框架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逐渐向专业杂志投稿。
2、研究一定数量的经典课例,并继续尝试写作比较成熟的课例并引入理论分析。
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主持日常研课、读书会以及学科标准。
四、骨干期
必读书籍:《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学会教学》(阿兰兹,待定)《教育的哲学基础》(奥兹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佐藤学)
选读书籍:《论对话》(伯姆)《被压迫者教育学》(弗莱雷)《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爱的艺术》(弗洛姆)《人间词话》(王国维)《近距离看美国》(林达)《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专业写作:
1.能够针对不同的德育专题进行研究,并在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和参考书籍的前提下写出专题论文,比如叛逆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2.能够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阐述,并写成论文。
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主持专题研讨会。
五、卓越期
必读书籍:《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后现代课程观》(多尔)《课程与教师》(佐藤学)《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业成就的最佳实践》(Richard DuFo)《西方教育心理学简史》(高觉敷等)
选读书籍:《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凯西·玛考尔蒂)《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科学史》(丹皮尔)《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斯威布)《动机与人格》(马斯洛)《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西方哲学史》(罗素)专业写作:整理出版个人专著。
教师的分类阅读
第一类:生活智慧/实践智慧类
1.[美]哈伯德著,陈书凯编译:《自动自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哈伯德说:“世界会给你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有这样的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什么是主动?让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哈伯德所言,忠言也。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
[美]哈伯德著,路军译:《把信送给加西亚》,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美]伦丁、保罗、克里斯坦森著,秦玉熙译:《鱼》,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美]康维尔著,北极星译:《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美]约翰逊著,吴立俊译:《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
2.[美]卡耐基著:《人性的弱点》,海潮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
——相关材料可参考
卡耐基著:《人性的优点》,海潮出版社2003年版;
卡耐基著:《快乐的人生》,海潮出版社2003年版;
[美]希尔著,张红霞、张石森译:《积极的心态决定一生》,远方出版社2003年版。
3.[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值得有心改变自己,并进而改善周围世界的人一读再读。”本书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暗示你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找到真正重要的事做,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不让自己陷入不得不接受而又无可奈何的生命状态。这本书似乎更适合学校管理者阅读。
4.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在中小学教师寻找具有“可读性”的“教育哲学”的著作时,本书在一些电影院门口或者大学附近的小书摊那里赫然出现。人如何为自己活着而不是成为奴才?教师如何既享受自由生活又成为关怀社会公正的知识分子?何谓自由的生活?何谓民主的生活?何谓平等的生活?选择本书就是选择一种人文的生活方式。
5.鲁迅著:《鲁迅杂文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时至今日,鲁迅杂文仍是我们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切实可靠、最生动深刻的文本”。“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弱点”以及“我们如何过得象一个人”将在鲁迅的文章(包括杂文和小说)获得透彻的揭发和解释。
——相关的材料可参考
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版。对比着阅读胡适和鲁迅也许是有趣而有意义的。这种比较阅读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五四精神”和“五四传统”。
6.《论语》。
——相关材料可参考李泽厚著:《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不读《论语》,几乎无法找到“如何成为一个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的“人”)的答案。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原本是具体的,但长久地浸泡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会使人狭隘而浅薄。人长久地活在过于具体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一种超越的冲动。超越是暂时“离开”教师关心的“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等主题,去寻找教师自己的“人生信念”或“生活态度”。
7.[英]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中国友谊出公司2003年版。
第二类:教育新理念类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加德纳告诉你,除了皮亚杰所欣赏的人才之外,还有大量的“另类人才”。也许,加德纳的号召会让语言、数学逻辑之外的“另类人才”的生活从此过得不再卑微和委屈。而他们的生活是否会过得好起来,取决于学校教育是否能够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多元智能”的观念,将人才的标准转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有效产品的能力”;
——相关文献可参考:
[美]加德纳著,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美]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上、下),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材料可参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材料可参考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5.朱小蔓著:《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6.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可参考阅读的包括: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施铁如著:《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杨小微、刘卫华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郭华著:《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构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刘云杉著:《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以下为“新课程”类
10.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崔允郭著:《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刚平著:《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刘良华著:《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余文森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臣之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钱理群著:《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材料可参考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龚亚夫、罗少茜著:《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4.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类:教育随笔/教育手记/教育日记类
1.凌志军著:《成长》,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材料可参考
《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阅读凌志军的书,收获的是沟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很多教育问题,只有放到“生活”的背景中才有可能心领神会。
2.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年版。
4.周国平著:《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无论身处何种专业领域,人们时常需要保持某种“散文的心情”。
5.[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选择这本书,就是接受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
6.[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7.周弘著:《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相关材料可参考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版。
9.《读者》。在众多的杂志包括教育杂志中,《读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10.《教育参考》。
11.《中国教师报》。就影响上看,《中国教师报》曾经有敢为教师说真话的气质。
第四类教育名著类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加]马克斯·范梅南,宋广文等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着译 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着《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着,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英)伯特兰·罗素,杨汉麟译,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着,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着,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着,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着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7、《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 着,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着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 [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着,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着丛书)[英] 约翰”洛克 着/ 徐诚、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审美教育书简》,席勒着,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着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30、《西方心理学名着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31.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08 32.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4.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5.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6.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7.杜威著,赵祥磷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8.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9.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0.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第二篇: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小结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工作小结
一年的时间已经结束了,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内容,自查如下:
在本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1.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2.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更新;
3.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了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吸取精华,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4.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材开发能力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在与其他教师研制课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和理念。
5.在地理学习方面,利用与其他教师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学术素质,但距离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下学期本人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6.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探究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自己的课堂导入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距离优秀教师的设计还存在一定距离,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将继续深入学习。
马上就要进入新的一年,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参照《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查漏补缺,取长补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提升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第三篇: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类
(l)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
从国外现有的有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多种多样 的,但归纳起来重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两种涵义兼而有之[1]叶澜,白益民,毛机,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属于第一类理解的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 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佩里(Perry,P.)认为,“专业”一词不同的人在使用它时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迭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己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指出,他们在使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词汇时,既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属于第二类理解的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 利特尔(Little,J.W.)明确指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教师掌握教室复杂性的过程,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的教学法或课程革新的实施,同时也探究教师是如何学会教学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和专业成熟,以及他们如何长期保持对工作的投入等。其二是侧重研究影响教师动机和学习机会的组织和职业条件。
有些学者虽然没有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具体界定,但从他们对词汇的使用、选择和翻译中可以明显看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如斯帕克斯和赫什(sparks,n.&Hirsh,s)曾明确表示,他们在文章中把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教师培勺 11(staffdevelopment)、在职教育(inserviceeducation)等作为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词汇交叉使用。
属于第三类的表述威迪恩(Wideen,M.)指出,有以下五层含义: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技巧的训练;学校改革整体活动,以促进个人最大成长,营造良好的气氛,提高学习效果;是一种成人教育,增进教师对其工作和活动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提高教学成果上;是利用最新的教学成效的研究,以改进学校教育的一种手段;专业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协助教师在受尊敬、受支持的、积极的气氛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有两种理解或在两个层面上加以使用,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侧重外在的、涉及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教师成长和职业成熟的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转变为专业人员的过程,侧重理论的、立足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后者,即将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更多理解为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程度提高。
叶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 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依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朱宁波指出,教师个人在历经职前师资培育阶段、任教阶段和在职进修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持续地学习与研究,不断发展其专业内涵,逐渐达到专业圆熟的境界[2]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L}版社,2002,72。
我国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其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 果,提高学习效能[3]王守凰姚运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4.(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一前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两部分。
.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富勒(Frances Fuller)和鲍恩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中,将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任教前关注段、早期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卡鲁索(C动so,J.)认为职前教师将经历焦虑/欢快期、混乱/清晰期、胜任/不胜任期、批判/新意识期、更有信心/更不胜任期、失败/缓解期。萨克斯和哈灵顿(sacks,5.&Ha币ngton,GN.)提出职前教师将经历预想期、进入实习期、定向期、试误期、整合/巩固期、掌握期等阶段。
.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卡茨(Katz,L)提出,在职教师将经历求生阶段(任教开始一、二年),发现原来对教学的设想与实际有差距,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巩固阶段(任教第二、三年),有了处理教学事件的基本知识,并开始巩固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关注个别学生;更新阶段(任教第三、四年),对教师重复、机械的工作感到厌倦,试图寻找新的方法和技巧;成熟阶段(任教三至五年),习惯于教师角色,能较深入地探讨一些教育问题。
伯登(Burden,P.R.)认为,教师在任教第1年处于求生阶段,其教学活动和环境的知识有限,关注学科教学又感到没有多少专业见解,缺乏信心不愿尝试新方法;在任教的第2一年教师处于调整阶段,即学到了许多有关课堂、学生、课程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复杂性,并学习新的技能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对待孩子更加开放和真诚,感到更有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逐渐有了信心;在任教5年以后,教师进入到成熟阶段,感到能更好的控制教学活动和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充满自信和安全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了自己的专业见解,能够处理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彼德森(Peterson,A.)以教师年龄为时限,指出20一40岁的教师处于第一时期,即建立职业自我、寻找最理想的学校环境和关注家庭的时期。40一55岁的教师处于第二时期,这是其专业发展的高峰,显示出高昂的士气和教学志向;55岁至退休的教师处于第三时期,随着经历和热情的减弱,教师退出教学专业,教师可能会保持较高的士气,但已经意识到年事已高。
麦克唐纳(McD0nald,F.)在其教师阶段发展论中提出教师将经历过渡阶段、探索阶段、创新和试验阶段以及专业教学阶段。
斯特菲(Ste你B.)将教师阶段发展划分为5部分:预备职业生涯阶段,此时教师有活力、富创意、接纳新观念、积极进取;专家职业生涯阶段,教师已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巧,能够有效管理班级,对学生有高翔提退,在工作中激发自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退缩职业生涯阶段,在初始退缩时期,教师在学校表现的不好不坏,漠视教学革新,绩效平平,在持续退缩时期,教师有倦怠感,经常批评学校和家长,抗拒改革,他们一般独来独往,行为极端,在深入退缩时期的教师在教学上表狐七无力感,有时会伤及学生,但自己却认识不到这些缺点;更新职业生涯阶段,教师开始以积极的措施应对厌烦表现的征兆,学习新知识,并致力于专业成长;退出职业生涯阶段,教师离开岗位,有的教师安度晚年,有的则继续追求专业成长。
休伯曼等人以教龄为标准提出教师职业生活周期论。在1一3年,教师处于入职期,这一时期可概括为“求生和发现期”。4一6年处于稳定期,教师初步掌握了教学法,由关注自己转向关注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表新出自信、愉悦和幽默。第7一25年,教师将经历实验和歧变期或者重新评估期,处于实验和歧变期的教师随着教育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试图增加对课堂的影响,在教学材料、评价方法等方面开展个性化实验,其改革的愿望强化了对阻碍改革因素的认识,激发了进一步改革的尝试,教师职业动机强烈,职业志向水平高,对课堂的职责有了初步了解后,开始寻找新的思想和挑战。而在许多情况下,教师不经过实验和歧变期,代之以自我怀疑和重新评估,严重者可表现为职业生涯道路中的一场“危机”。在任教的第26一33年,教师将经历平静和关系疏远期以及保守和抱怨期。平静和关系疏远期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表现并不明显,主要是40、50岁教师的一种心态,在经历怀疑和危机之后开始平静,能够较为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也更有信心。随着职业预期目标的逐渐实现,志向水平开始下降,对专业投入也减少,同时,该阶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疏远,对学生行为和作业的要求更加严格。处于保守和抱怨期的教师大约50一60岁,多数教师会抱怨学生变得纪律性更差、缺少动机,抱怨公众对教育的消极态度,抱怨年轻教师不够认真投入。在任教第34~4O年,教师处于退休期,其专业行为没有太大改变,只是更加关注自己喜欢的班级,做喜欢的工作。
我国80年代就有学者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当时更多的是介绍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证手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则主要出于90年代。林崇德、申继亮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叶澜等从教育学、伦理学视角出发建构的教师专业化理论框架,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学者侧重于教师社会化标准的研究,即从教师作为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其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变化历程。
受莱西(Lacey,C.)观点的直接影响,台湾王秋绒把教师专业化过程分为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阶段分别来考察,并又把每一个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探索适应期、稳定成长期、成熟发展期;蜜月期、危机期、动荡期;新生期、平淡期、厌倦期。
我国大陆的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者受教师专业社会化研究框架影响较大,在分析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时多采用这一框架。如傅道春将教师的职业成熟分为角色转变期、开始适应期和成长期三个时期;吴康宁将教师专业化过程分为预期专业社会化与继续专业社会化两个阶段;殷国芳、全日艺将教师成长轨迹分为适应期、稳定期和创新期三个时期;张向东则把中学教师的成长归为角色适应、主动发展、最佳创造、缓慢下降和后期衰退五个阶段。
黄显华等学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但他们提出用“研究路向”来概括己有的“阶段”研究,即“发展路向”、“生物路向”和“社化路向”。白益民在其博士论文中,把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考察教师专业阶段发展的综合标准。他认为,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由此提出“自我更新”取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以美国学者霍尔(GEHall)为首的一批研究者提出了“关注为本采用模式”(Coneem一BasedAdoptionModel,CBAM),该模式源于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其专业发展与成长上具有发展性,具体划分为7个阶段,即: ①意识(低度关注):对改革很少关注或很少涉足改革;②信息:有兴趣了解改革的实施特点;③个人化:教师开始关注改革对自己的要求;④操作(管理):教师关注的是资源、管理和效率等管理方面的问题;⑤结果(后果):教师关注改革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影响;⑥合作:教师关注在实施改革时与他人的合作与协调;⑦重新聚焦(再关注):教师开始考虑一些能够替代现有改革的更佳措施‘。
关注阶段理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了解教师忧虑,为教师提供更加符合个人需要的教师发展项目,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因此,通过分析初中熟手型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注度、关注层面和行为表现,为其在新课改中如何继续积极发展、保持旺盛的职业生命力提出建议和完善的措施,正是本研究所要试图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
阶段理论:
一、以年龄为主要指标:具有代表性的如西克斯(Sikes,1985)根据年龄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1一28岁、第二时期为28一33岁、第三时期为33一40岁、第四时期为40一50/55岁、第五时期为50一55岁以后。
二、以教学年资为主要参考依据:如美国学者卡茨(KatZ,1972)把教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l)求生存期、(2)巩固期、(3)更新期、(4)成熟期。伯顿(Burden)提出了教师发展的三阶段论:(1)求生存阶段、(2)调整阶段、(3)成熟阶段。休伯曼(HubermanM.,1993)提出了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l)入职期、(2)稳定期、(3)实验和歧变期、(4)重新估价依据关注的重点期、(5)平静和关系疏远期、(6)保守和抱怨期、(7)退休期
三、依据关注的重点:富勒(Fu11er,1969)提出的教师关注阶段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l)教学前关注阶段、(2)早期‘L存关注阶段、(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4)关注学生关注阶段。
四、依据发展需求的顺序:如伯林纳(DaVidC.Berl1ner)的教师教台专长发展阶段理论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l)新手阶段、(2)优秀新手阶段、(3)胜任阶段、(4)能手阶段、(5)专家阶段。
五、“自我更新”取向:白益明概念,他将教师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反思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伴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内容,本人本着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的思想对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做以下总结:
一、专业素质在提高。
1、本学期我认真学习学校及上级有关要求,全面了解教育新动态,使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能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
3、我勇于并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教育教研任务。
二、自身素质得到了发展。
1、根据《三年规划》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的常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适合于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设计。
2、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的思想,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中,认真学习,并记好记录,从中汲取营养。
3、本学期我始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认真执行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爱身边的学生,爱工作。本着求实好学的精神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活动,做到人到思想到,体会其精神实质,并认真做记录,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等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4、阅读各类书籍,勤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素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读好书,吸取精华,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这一学期,我仔细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也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书的确是心灵的雨露,是精神的家园,读书首先能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更睿智。其次,汲取营养,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质量。对于读书笔记,我一边读一边记,认真体会。
三、教育工作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温暖的班级氛围。用眼睛关注每个学生,从学生身上汲取闪光点,去点亮他们自信自立的明灯,我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建立其自信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在课堂上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激发他们的兴趣。
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我学会了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提高;学会了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不足。在新的一学期里,我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前行的脚步迈得更扎实。
黄家塘小学:燕成满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