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6:1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素质、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竹山县文体局在竹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刻理解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科学指导,创新工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发挥了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人民群众的实惠工程。近日,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竹山县文化体育局深入县文化体育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文化宣传中心和城内各文化场馆及部分乡镇,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设施加快建设。完善了县文化馆、图书馆、堵河文化广场等一批场馆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了规模宏大的县文化体育中心,投资50万元,在原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上兴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竹山县博物馆,并以现有馆藏为基础建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基本成列,计划陈列文物400件。目前此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同时,兴办

竹山地方文化超市,全力打造上庸文化城;兴建奇石馆,鼓励民间兴办坤元奇石馆,支持官渡民间兴办民俗博物馆。建立了13个乡镇文化站,121个农家书屋,6个社区文化活动阵地、4个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接收点;40 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一年来,共举办县级大型文化活动20次、指导乡镇开展文化活动5次、指导乡镇举行体育活动12次;组织艺术团下乡文艺演出30场次,组织文化单位开展“三下乡”活动6场次,捐送图书4000册。为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切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自今年6月25日以来,对县文化体育中心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田径场、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成立了体育中心健身队,免费为体育中心健身队配备了音响设备,聘请专人每晚按时播放,邀请专业舞蹈老师义务教学。成立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文体活动阵地开办舞蹈、器乐、书画、篮球、乒乓球等各类培训班,极大地丰富了广大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

(三)文化市场逐渐繁荣。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经营实体:全县现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4个(文化体育中心1个、文化宣传中心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娱乐经营单位35个(歌厅酒吧11个、网吧24个)、文化生产销售单位9个(书店6个、印刷复印企业7个)。在一手抓发展的同时,一手抓规范,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近一年开展了各类文化行政整治行动33次,检查各类经营户621家次,查处了一批文化市场违法案件。

(四)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针对张振武故居和施洋烈士故居年久失修,在县政府指导下,县文体局自筹近万元,于2007年对两处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加固,确保了安全。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0万元,对许明清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加固装修,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建起了花园、通透围栏和陵园大门。为切实保护好位于潘口电站水位线以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盛院、黄州庙,县文体局多次请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的专家来竹山实地勘察设计,制订确实可行的迁移保护方案,将他们拆迁到新建的上庸镇进行复建保护。在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的科学指导和大力协助下,此项工程2008年底完成拆迁,2009年9月15日正式动工复建,预计2010年9月1日前竣工并对外开放参观。为及时抢救保护潘口、小漩水电站淹没区内野外和民间散存文物,文体局于2008年启动了潘口水电站淹没区文物征集保护工程。计划投资50余万元,将我县的田家、深河、官渡、溢水等4个淹没区乡镇野外、民间散存的10000多件文物中的精品,抢救集中到县博物馆收藏和上庸镇妥善保管,力争在潘口水电站蓄水前完成此项工程。积极传承发扬竹山高腔小戏和皮影戏。定期邀请县内皮影艺人到上庸文化城为群众献艺。在保持原生态皮影艺术表演形式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力扶持皮影艺人推陈出新,从皮影戏的唱腔及伴奏上进行改革创新,并丰富剧目内容,做到传统剧目和现代戏并举,既有效保护了地方文物和文化遗产,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我县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较大。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图书馆藏书不多,且多是不宜再示众的旧书,馆内也没有配套的文化设施。城内健身广场只有一处,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要求。乡镇没有标准的健身广场。二是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强。县文化馆创办的《堵河文艺》因经费原因停办多年年,本县文艺作品缺乏交流阵地;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护和宣传的力度不够。三是文化活动开展相对显少。特别是民间组织的文化活动影响力小且水平不高,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年轻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仍然是上网、看电视和打麻将扑克,县乡街道随处可见麻将馆;农民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仍然是逢红白喜事的响器班子“演出”。

(二)地方特色文化彰显不够。一是对高腔小戏和皮影小戏的挖掘、展示和宣传不够。二是忽视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形成的移民文化。在潘口电站移民搬迁过程中,我县发扬了“舍小家、为大家”和“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移民任务。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形成的移民文化将会对竹山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对移民文化的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展示做得不够。

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文化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投入。建议:一是由县乡财政每年核定一定数量的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年初列入预算,用于文化阵地建设及文化活动开展;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兴办文化事业,可以打捆整合现有文化资产组建公司融资以增大文化建设投入。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尽力丰富城乡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广场文化、假日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加大“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适当调整收视费标准,提高收视服务质量;推进城乡文化互动,让农村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城市有展示的舞台,让城市先进文化在农村得到快速传播。二是促进文艺繁荣。恢复《堵河文艺》,提供创作平台;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定期表彰和奖励。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管理。一是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黄扫非”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二是进一步总结、提升和展示移民文化,发扬移民精神。三是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加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落实文物普查工作经费,组织力量对我县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四是进一步打击赌博活动,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群众文化志趣,鼓励官方及民间组织各项文化娱乐比赛,从而营造一个积极高雅的文化娱乐氛围。

第二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告成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卫生镇”的目标,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惠民效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告成镇地处登封市区东南部,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4289人。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观星台景区所在地。

1、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告成镇综合文化站位于告成镇周公路中段,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主体砖混结构四层,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0万元,政府筹资120万元)。工程于2009年6月动工建设,2010年5月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镇财政投资为文化站配备了办公设施和文体娱乐用品,建成了办公室、图书室、娱乐室、多媒体室、资源共享室5个室,完成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的安装,镇文化站功能基本完备。在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为我镇文化站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配备图书3000多册。镇综合文化站的建成必将对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文化大院。全镇24个行政村,除贾沟、庙庄、田家门、森子沟4个村外,其余20个村全部建设了文化大院,并配备了健身器材。

3、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共为14个村配备了电脑,为水峪、曲河2个村配备了投影仪,配备了一定的科技光碟,不定期的组织农民收看科技讲座,运行效果良好。

4、农家书屋。除森子沟村外,共建成农家书屋23个,配备书柜156个,桌椅65套,图书75000册,为五渡村订阅报刊8套。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把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对文化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高度重视,不仅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而且把村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并指派主管副职负责统筹抓好此项工作,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实现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告成镇整体文化水平,镇党委、政府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一是投资150万元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并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二是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提出了规划和要求,对文化大院建设先进村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三)抓好文化活动队伍建设,基本实现一村一队伍。我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积极推进,使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镇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队伍的新局面。如界头村建立了“文化宣传队”,冶上村成立了“冶上舞狮社”,关上村立了“盘鼓队”等。镇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了门球队、合唱队、嵩山文化义务宣传队等。文化活动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浓厚的文化氛围。我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积极推进,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舞台阵地。一是每年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民间文艺活动汇演,营造了浓厚文化氛围和节日欢快气氛。二是定期开展象棋比赛、书画展览以及篮球、拔河、乒乓球等文化活动,再现了千年古镇的文化风貌。三是在重大节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期间,或在村文化大院、或在镇文化活动中心为广大群众奉献上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节目,让文化活动成为凝聚民心、团结群众、同心同德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点。四是连年参加全市民间文艺汇演活动,展示了告成人民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风貌。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受经济条件限制,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不经常;二是工作经验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全镇文化氛围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

四、下步打算

2011年我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按照上级有关具体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镇文化站软硬件设施,包括桌椅、图书、电脑、音响器材、活动用品等,确保2011年能够正常开展活动;

2、计划每月组织群众进行一次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3、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一是在“五一”期间组织学校、镇直单位开展一次篮球友谊赛;二是在“七一”期间组织开展“红色”电影放映周活动;三是在“十一”期间开展广场文化周活动,组织全镇幼儿园进行汇报演出,组织婚庆演艺团体进行技能大赛。

4、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每季度举办一次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5、开办图书报刊阅览室,免费对外开放,组织群众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6、搜集、整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

7、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文化大院和农民文化专业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8、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观星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011年我镇将紧紧围绕市文广新局的工作目标,以服务发展为主题,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为全镇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文化惠民项目调研报告

关于静海县文化惠民项目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要求,静海县文广局对静海县文化惠民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今年,县文广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文化工作呈现出新亮点,实现了新突破。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提升

一是两馆一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文化馆改造了综合活动室、小剧场以及舞蹈排练厅、声乐活动室、钢琴教室、美术教室等,环境及文化设施得到明显提升,为群众提供免费文化艺术培训200余次;县图书馆免费开放4000平方米,接待读者23万多人次,外借图书10万多册,分编图书1517种3239册,编印科技资料36期4320份,网上解答咨询近万条;县书画院在大力改善内部设施的基础上,举办多期书法、美术培训班,辅导书画爱好者5000人次。同时依托村文化活动室全县400多支基层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内容涵盖民间花会、广场舞蹈、小剧团、小乐队、书画大院,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全覆盖,文体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管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共创建11个乡镇书画创作中心、2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以建设“美丽静海”为主题,成功举办了综艺大拜年文艺演出、戏曲专场巡演、文化惠民基层行、电影展映月、京评梆电视戏曲擂台赛、书法绘画摄影展、正月游艺、民间花会展演八项春节文化活动,吸引群众10万人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组织举办了静海县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其中“西双塘杯”静海县第五届广场舞蹈大赛、静海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三周年文艺演出、夏季广场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佳荣家居建材杯”静海县全民歌手大赛、“居美家居杯”静海县广场舞蹈大赛等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组织参加了“东丽杯”第二十二届梁斌小说全国文学评奖活动、“飞扬的旋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暨天津市第七届钢琴大赛、天津市第二届“津南杯”京剧票友大赛暨第十二届“和平杯”中国票友邀请赛、天津市少儿歌手大赛、“永安杯”第五届天津市中老年歌舞大赛、京津冀地区评剧电视大赛、天津市第八届农民艺术节“医药集团杯”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天津市“美好家园”第三届摄影艺术展、“流动的史诗”京津冀地区运河题材摄影大展赛、WTA天津公开赛场外展演、2014年“大田杯”静海县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第八届“枫叶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法绘画艺术大赛、“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节目征集展播、“网络书香〃掠美瞬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摄影大赛、第二届“文化共享杯”全国群众摄影艺术作品征集大展、2014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网络答题”等活动。依托图书馆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相继举办了2014年“两会”知识竞赛、“食品与健康”知识竞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图片展、食品安全宣传图片展、“凝聚正能量,实现新跨越”图片展、图书馆科技周等多项活动。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土地法》宣传专场巡回演出150场,宣传人数20万人次。下基层、下乡、进企业送科技、生活等各类图书9786册,送书画3700件,送戏、送文艺节目下乡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45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三)文化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组织举办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大赛征稿历时四个月,共征集22个省市300余名参赛者的686件作品。大赛评出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10件、优秀作品奖200件、入选作品54件、优秀组织奖4个,并出版了《“银锄杯”静海国土资源全国漫画大赛优秀作品集》,漫画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展览举行,静海银锄漫画社获得优秀组织奖,此次展览有力地彰显了静海群众漫画创作的实力和水平。组织“中国书法之乡”——静海书法提名展,在中国(天津)第四届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展出,展览展示了我县60多位作者的百余幅作品,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品牌影响力。组织参加了天津市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天津市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天津市“护青山绿水 建美丽家园”书法展、京津冀“魅力北运河 多彩中国梦”北运河艺术节等多项展览,我县作者成绩斐然,彰显了静海“中国书法之乡”的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了静海书法之乡的影响力。组织举办了“古邑墨韵 魅力传承”中国书法之乡——静海青少年书法展演活动。活动由天津市各区县百位书法家和400位中小学生现场进行书法表演,活动对发现书法新苗,培养书法人才,推动书法普及教育,繁荣发展书法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申报陈官屯镇为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

(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积极响应全国文化市场“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加各项培训和学习,提升了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坚持打防结合,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截止目前共检查印刷企业188家次,书报刊经营单位58家次,音像店27家次,娱乐场所65家次、网吧102家次,出动人员700余人次,车辆近300车次,查缴盗版出版物500余册,盗版光盘700余张,取缔游商摊贩2个,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针对群众关注的网吧和娱乐场所管理问题,组织开展了六期网吧和歌舞娱乐场所经营法人培训班,并与全县33家网吧、18家歌厅签订了《守法安全经营责任书》,要求各场所设立专职安全员,有效提高了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了“拒绝盗版 共筑未来”绿书签活动,打击侵权盗版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详细讲解图书及音像制品的防盗版知识,呼吁大家拒绝盗版、支持正版。四是坚持文化市场管理与繁荣并举的方针,共受理行政许可办件47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3件、游艺娱乐场所5件、印刷企业7件、出版物零售单位2件、网吧30件,已办结19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投诉率0。

(五)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得到加强

一是完成了静海县179处文物点文物保护标志牌安装及8处国家级和市级文保单位立牌工作,为我县“三普”期间登记的大量未核定保护级别的文物点进行了立牌。二是完成了静海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统计收藏文物2595件,统计数据已上报天津市文物局,并验收合格。三是组织天津市唯一代表项目“大六分登杆圣会”参加了在河南举办的中国淮阳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活动,展演获得成功。对我县七处第四批市级保护单位统一安装了由市文物局下发的新版文物保护标志牌。对“文庙遗址”进行勘探,勘探总面积1700平方米,共勘探出房屋8间,古井、窑址各一处。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网上申报及“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登记、上报工作。编写了《静海文物工作大事记》、《静海县不可移动文物现状调查》、《静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报告》。同时,静海县文化馆被授予“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六)广播电视管理进一步加强

坚持用制度保证安全播出。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深化了安全播出考核惩处制度、安全播出事故工作责任制度和安全播出例会制度,同时在节目添加、节目单审核、节目下载、操作流程、监听监看信号、设备巡查、设备保养、事故报告、交接班等方面完善了措施,有效地杜绝了播出事故的发生。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各项预案。重新制定和完善了《静海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协调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静海县广播电视台事故处置预案》以及静海县广播电视台《防范“恐怖袭击”及“法轮功”组织干扰破坏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处置方案》等。定期对所属的所有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和设施情况开展自查。发现故障隐患及时进行排除,目前我县广播电视台的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等部门的大部分技术设备、设施达到了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对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技术设备设施的要求,其中广播中心三级达标率为90%,电视中心三级达标率为92.3%,无线发射转播台三级达标率为85.7%。连续多年保持零事故播出,安全播出率达100%。

(七)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局党组狠抓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重学习、讲团结、讲奉献、起表率,形成了“讲工作、比奉献、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和系统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与全体党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工作,在全系统进行深入摸底排查工作,并与党员领导干部签订个人承诺书。开展“在实践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公开承诺活动,每位领导干部填写“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撰写公开承诺书,积极开展领导同志之间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同时,在全系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集中学习、读书会、专题辅导等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参加了政工、专业技术和技工的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做好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教育培新工作,今年有5名同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2名预备党员转正。同时4人晋升了技术职称,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得到提升。抓好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书画院专业干部深入到基层、企业、乡村对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文化带头人进行艺术培训和专业辅导,共培训千人次,有力地提升了业余文化队伍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文化惠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转型跨跃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干部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基础设施现状之间的矛盾凸显。文化基础设施是满足干部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和根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利用不合理,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大型的、现代化的大剧院、文化综合体等标志性文化场馆,干部群众享受高层次文化生活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各村层面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还不够快,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条件还不够好,全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民群众满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鹤岗市在歌舞、曲艺、影视、书画等方面的文化作品并不匮乏,但是精品较少,干部群众赞不绝口,趋之若鹜的作品少,满足干部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几乎完全依赖引进,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能力与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人才队伍状况之间的矛盾凸显。受多年来机制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文化人才匮乏,拔尖人才少。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较慢,文化机构人员新老更替慢,特别是文艺演出机构老人出不去,新人进不来,队伍老化严重,战斗力不强。基层队伍长年得不到学习培训的机会,与先进文化融合慢,知识更新慢,为干部群众提供高层次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足。

4、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文化经营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凸显。文化惠民工作的核心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这些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也要像创办企业一样,把文化很好地经营和管理起来,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工作热情,提升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推动文化设施和产品增值,用稳定的经济效益保证文化惠民工作持续开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管理经营的方式上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完全接轨,行政性、指令性的管理方式依然是主要推进方式,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的经营办法还没有融入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开展还不够主动,做法还不够灵活,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三、对策建议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文化越来越成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强文化惠民工作,要顺应民意,把满足干部群众最迫切、最期望的文化需求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不断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内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改善文化民生。按照这一要求,结合文化惠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市实际,当前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根本保障。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加强督导,确保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任务按时完成。特别是要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意愿,有针对性地、分清先后主次地开展文化设施建设。要率先加强文化馆、体育馆等设施的建设,特别要使文化资源向社区和农村倾斜,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积极鼓励和引导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的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更好地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要建立严格的文化建设考核体系,把文化建设同经济、政治、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视。对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作的考核,要以文化建设规划的制订和落实情况、资金投入情况以及服务网络建设、管理和运行的绩效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文化惠民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惠民提供不竭动力。根据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功能,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生产力。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对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大投入,调整资源配置,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事业单位,在坚持党管媒体、坚持党管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把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出版、发行部分,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由新闻单位作为出资人和控股方组建经营性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改革。一是由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因事设岗,以岗择人,推行全员聘用制;二是由工资分配转为绩效挂钩,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向重要岗位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三是由传统的工作鉴定转为绩能评聘,建立健全以考核和竞争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不断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力。

3、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为文化惠民提供优质产品。加强宏观管理,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引导、扶持、规范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优势文化企业。将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全市招商规划,建立文化项目库,建成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开拓培育农村文化市场,鼓励文化经纪企业和民间文艺团体积极开拓国内外文化市场。根据干部群众文化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宣传推介等办法,努力打造一批新闻传媒、文化旅游、歌舞演艺、摄影书画等方面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文化精品力作的生产制作能力,增加用市场的手段推动文化惠民工作的比重,使文化惠民工作实现常态化,体现时代性,符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文化惠民提供人力支持。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结合基层文化队伍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开选聘、公平竞争、公正录用的考录机制,把专业技能作为考录文化机构的硬性标准。明确宣传文化机构为选用文化人才的主导力量,把好准入关,坚决杜绝“退休一个唱戏的,进来一个扫地的”现象,为精壮文化队伍设好防线。要研究制定针对文化队伍的培训规划,通过采取上挂下派、异地交流等办法,选送文化干部进行学习交流。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传经送宝,并把专家培训制度化、常规化,帮助文化工作者开阔视野,启发文化创作灵感,提高文化队伍工作效率。要对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首创精神予以支持和鼓励,帮助群众培养出自己的文化带头人、民族文化传承人。要充实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部门力量,从大学生村官、支教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宣传文化单位,配齐配好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

第四篇:关于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

“十一五”期间,按照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服务,面向基层,惠及全民的思路,我区的文化惠民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加快推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组织了一系列文化工程和活动,普遍开展了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但无论是距中央的要求还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一、全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治区至今没有制定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文化惠民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是全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步提高之后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我区有关部门几年来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领域陆续开展了一些文化惠民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自治区至今还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安排。

(二)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通知》精神,自治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应低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近年来,我区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较快,然而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达不到1%。

(三)文化服务机构日常经费没有保障,正常活动难以开展。到2009年,全区仍有57个旗县图书馆多年无购书经费。全区人均图书藏有量仅为0.36册,人均购书费为0.4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81元。全区旗县文化馆平均运转费用仅为16万元,每年只能开展一次春节“闹红火”活动。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旗县支中心运行经费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全区905个苏木乡镇文化站平均运转费用一年仅为2.4万元。由于投入不足,各级文化服务机构运转困难,无法开展正常活动。

(四)文化基层设施落后,农村牧区难以覆盖。一是旗县图书馆、文化馆大多达不到国家要求,仍有一大批场馆需新建或改建。2009年,全区还有41个图书馆、69个文化馆不达标,达标率仅为60%、32%。二是乡村电影院、小剧场在逐渐消失、年久失修闲置、或改做他用。三是部分农村牧区的文化广场已成了农忙时的晒谷场、农闲时的堆物场,一些嘎查村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甚至成为杂物储藏室。四是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仍有5.25%、6.47%的收视盲区,使得这些边远的农村牧区远离信息网络时代。

(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呼包鄂地区文化资源拥有量占全区的 50%以上;城镇与农村牧区文化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我区农村牧区人口达1128万人,占总人口47%,这样众多的庞

大群体得不到城市水平的文化享受,就谈不上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更谈不上和谐社会建设。

二、加快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建议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求:“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蒙古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的《建议》明确提出: “以农村牧区为重点,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性文化事业经费比重,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指明的“十二五”期间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建议:

(一)自治区政府应协调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抓紧制定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应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龙头,以管理和服务为核心,以农村牧区和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化、实事化为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的问题,使全区城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

(二)建立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正常稳定增长机制。“十二五”期间,应按照中央要求,力争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

自治区应确定标准,按人口计提群众文化活动基本经费,用于群众文化活动。调整城乡及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及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差距。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经费的保障机制,将这类单位的业务经费、购书经费、活动经费、下乡演出经费、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突出抓好嘎查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要把嘎查村级的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各旗县均应作出统筹安排,主要靠本级财政投入,按照统一标准,分批建设完本旗县的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并对每个文化活动室每年给予固定的补贴,保证其常态化运转。

(四)面向基层、惠及全民,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做好全区三级艺术表演团体的公益性演出,坚持不懈地开展送戏下乡、百团千场下基层演出等活动。财政应对各公益表演团体演出给予补贴。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及草原书屋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和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引导、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年文化、节会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五)抓好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2009年底,全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仅有3920人,其中在723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的仅有1751人,数量短缺、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要充实各级群众

文化工作队伍,特别要加强苏木乡镇文化站的队伍建设,每个文化站至少应有3名专职人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适当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第五篇: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红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居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

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红山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新高潮的具体措施,是“十二五”期间,政府“惠民工程”之一。为确保“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取得成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整体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推动我区文化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加快建设“富裕红山、开放红山、魅力红山、和谐红山”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完善一大批社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送戏、送图书下基层活动,丰富活跃基层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让文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达到以文惠民的目的,切实保证人民

群众读书看报、获取知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城镇文化基础设

施建设工程、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两个方面。

(一)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共场馆接收改造进度,完善城区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红山区文化局、红山区财政局

2.深入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文体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充分展示文化的舞台,确保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功能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能够向广大群众提供图书报刊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影视观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功能。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3.加快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步伐。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村(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加快推

进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以文化、(镇)街道、财政、社区(村)合作为基础,文化部门提供文献资源,并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镇)街道提供场地、设备;民政、财政提供日常经费;社区(村)具体组织实施。

每个书屋、社区图书分馆的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书桌、书柜、阅览桌椅等设备齐全。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居民阅读的经济、农业、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居民满意。每个书屋、图书分馆拥有图书不少于3000册,力争到2012 年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2015年图书分馆覆盖所有社区。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4.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为确保我区在开展各类大中小型户内外演艺活动中,能及时、充分提供各类演出服装、灯光音响、舞台道具等演艺设备,应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由该中心对演艺设备采取统一保管,专业人员操作,按需使用,大家共享的管理方式,使该设备发挥其最大功能,努力构建共享公益演出的艺术惠民体系。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 1.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继续依托各类节庆假日及一些重大工作和一些重大活动,如元旦、春节、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十〃一等这一载体,组织开展与之相应的专场演出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每年演出不少于15场次。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文化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城管局 2.开展社区(村)文化活动。在充分掌握居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每个社区(村)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特点,深入挖掘社区历史和文化文艺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和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突出特色,倾力打造“一社(村)一品”的社区文化活动。集中宣传一批村(社区)文化建设典型,推出一批特色文化镇(街道);充分利用辖区艺术人才资源,搭建平台,实现教学、辅导等艺术实践的多方面互动。积极与赤峰学院、民族歌舞剧院进行衔接、合作,力争将红山区打造成艺术领域方面实习、演艺、培训基地,最大限度的实现区域内艺术资源共享,提升我区辅导员队伍、表演活动队伍的整体水平。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

3.开展辅导员进社区(村)活动。对社区(村)工作人员和社区(村)居民中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提升他们的水平,使他们成为社区(村)文化活动的带动人。同时协助各街道(镇)、社区(村),策划和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社区(村)文化建设在健康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和发展。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4.开展农村书屋、图书分馆业务指导活动。不定期对农村书屋、图书分馆的图书进行更换,实现图书资源在全区流动、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就近阅读。适时举办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5.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举办以文艺演出、书画摄影作品展、大型图片展、影视剧展播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宣传、讴歌我区各行各业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全区人民在活动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文化惠民工程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参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各责任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工作思路,确保文化惠民工程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篇二: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是我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掀起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具体举措。该项目为期3年,于2012年正式启动。为确保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江苏省中医药局关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以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落实,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项目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医药文化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努力打造江苏中医药文化品牌,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二、活动主题

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惠及百姓健康。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实质、核心价值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高素质中医药文化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力度,创作丰富适应城乡群众健康需求的中医药文化产品,提高中医药文化科学知识与价值理念的认知度和普及率,积极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享有中医药发展成果。

四、实施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让中医药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坚持突出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惠民工程实施,扩大社会影响力;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使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中医药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引领中医药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活动时间

2012年~2015年。

六、活动地点

全省13个地市及所辖县、区、市。

七、主办机构

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

八、参加单位

组织、动员各级各类中医药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医药学术团体、社团、中药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单位积极参与。

九、活动内容

(一)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行动

1、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题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文化资源数据、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工作,了解我省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掌握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第一手资料,为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建设能力和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调研工作由省中医药局牵头组织。

2、组织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大讨论。积极组织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围绕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开展讨论,加强中医药文化理论研究,挖掘、整理、研究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入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为搭建中医药文化理论构架提供依据和支撑。该项工作由各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落实。

(二)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推进行动

1、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服务。广泛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现场宣传活动,以中医文化节、膏方节、中医义诊等活动为载体,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培育基层中医药特色文化品牌。确定每年9月17日~25日为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各地、各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围绕中医药主题作出具体安排。

2、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根据《“中医药就在你身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实施方案》,坚持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充分发挥省、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的作用,更好地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提高全省居民中医药文化认知度和普及率。

省、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每年至少各安排巡讲活动10场以上,现场参与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人才培训每地不少于1场,每次参训人员不少于50人。市级巡讲团赴所辖各县(市、区)或3个以上城市社区开展巡讲活动,每地安排活动不少于1场。

(三)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行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进一步探索完善基地功能,突出各个基地的文化主题和特色优势。实行中医药文化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使基地成为社会各界了解、认识中医药的重要窗口。到2012年底,省级中医药文化基地达到7个;到“十二五”末,各地市至少建成1个中医药文化基地,实现基地建设在我省13个地市的全覆盖。积极组织申报全国中医药文化基地。基地建设由省中医药局、各市卫生局指导督促,各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具体落实。

(四)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水平提高行动

各级中医医院要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服务理念、环境形象等方面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转变中医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宣扬中医“治未病”的文化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完善以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中医预防保健需求。

(五)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创作行动

加强中医药历史探究、学术传承、人物传记、流派发展、文化科普等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推出更多科学性、权威性、思想性、实用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精品,重视地方特色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运用图书、影视、音像、电子读物、动漫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各地每年至少创作1部以上中医药文化精品。

(六)中医药文化传播宣传行动

十、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2012年4月至5月)。省中医药局下发全省活动实施方案,各市卫生局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本地区具体落实措施,按制订具体活动安排,上报省中医药局。省直中医单位活动方案直接上报。适时举办全省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实施(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开展篇三:xx镇“文化惠民”工作方案

**/发[2012]19号

**镇“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方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广大群众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落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镇党委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2012年“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争创“五个一流”为目标,坚持党建带妇建原则,坚持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活泼有益、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不断满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谢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二、工作内容

1、深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以弘扬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倡导“创新、创业、创建、创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风尚,引导群众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展示风采。要加大对“先进个人”、“文明标兵”、“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的培育和表彰力度,大力宣传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引领各行各业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认真实施新一轮家庭教育工作规划,发挥城乡社区家庭教育示范点和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广大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儿童优先原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热爱科学、科技兴农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开展“读书.明理.和谐.进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要开展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创建活动,有效整合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作为农村阅读主要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开展捐赠图书活动,倡导社会各界资助,支持、发展文化大院、妇女农家书屋。明确确定每月读书日,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法律法规政策咨询等活动。

3、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一要以建党节、国庆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积极推进体现时代特色的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广场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家庭、服务群众活动。二是以文化大院为阵地建设,创新开展秧歌操、坝坝舞等培训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4、大力推进和谐文明家庭建设。以和谐家庭建设为统领,以和谐家庭文化为切入点,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文明卫生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文化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以弘扬孝文化为重点,过评选孝老敬老模范女性,进一步提升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5、积极开展妇女维权宣传。以宣传实施“六五”普法为重点,以妇女儿童为对象,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以广场、社区为阵地,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六五”普法、妇女健康知识等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

各村委会会、企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惠民活动是

一项民生工程,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结合农村当前形势,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集中活动为示范,制度化、经常化工作为基础,重实际、求实效,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不断增加文化活动场次,扩大活动覆盖面。

下载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竹山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2年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方案

    2022年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方案根据市文旅局《》文件要求,关于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送戏进万村、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2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助力基层文化活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建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

    惠民政策调研报告

    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信息化惠农政策的落实——揭东县砲台镇家电下乡、医疗改革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余海静罗平平摘要 调研报告介绍了对信息化指导下揭东县砲台......

    惠民政策调研报告

    獐么乡关于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和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高度重......

    竹山县政协调研专题汇报

    竹山县“五城联创”工作汇报 (政协调研材料) 2017年9月 自2017年5月召开全县“五城联创”推进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五城联创指挥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

    惠民工程

    新筑街道办事处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6+1’惠民工程” 活 动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灞司发“2011”13号文件精神,根据区政法工作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的部署,我街办......

    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我院2012年上半年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按照省、市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方案要求,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掀起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

    乡镇14年度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乡镇2014年度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乡镇2014年度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站所、中小学校、卫生院: 为全面展示群众文化成果,提高群众文化质量,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引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