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行业趋势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4 06:3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为行业趋势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为行业趋势报告》。

第一篇:华为行业趋势报告

华为行业趋势报告:

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

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精彩纷呈的ICT技术,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带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正在迎来信息社会的下一波浪潮。信息社会不可阻挡。

“Internet+”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引领下一波信息化浪潮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中,也处于各种各样信息的包围中,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基本上还是平行的,或者说耦合得还不够紧密。信息时代,对任何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Internet+”都会成为创新焦点,或者说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要借助Internet来实现重构,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全新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但是,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大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以“全连接和零距离”来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人和人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商业伙伴之间,都是全连接和零距离的。

因此,企业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不是仅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叠加在传统模式之上,其中,思维模式的重构是第一位的,因为思维模式是行动的指南。

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互联网将深度改造传统产业。

商业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两大环节。在价值传递环节,主要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则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并改造了价值传递环节,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减少甚至消灭了中间环节,重构了商业链条。

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渗透。而且这种渗透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的渗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也包括研发模式的改变,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等等。制造领域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互联网正在引领工业4.0的发展,实现大规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个性化的融合,这将是又一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和ICT技术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渗透,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刚刚开始。

信息和数据经营成为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将形成更高层次的信息垄断和不对称。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非常便捷,打破了传统企业垄断知识和信息的局面,靠垄断信息获得高价值的企业和产业,将难以为继。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又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新的垄断和不对称,互联网巨头通过汇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充分发掘用户的行为信息,形成了新的信息垄断,对其他的企业和服务商形成新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垄断。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比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和数据的经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更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权力向用户转移,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汇集用户的智慧构建新的制高点。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汇集用户的智慧,企业才能和用户共同赢得未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极致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但用户参与并不是简单的建设社区和论坛,而需要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研发模式、技术架构等都适应这种新的模式。

借助ICT技术实现颠覆性创新,重新定义市场,ICT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企业ICT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支撑系统,更是面向客户的业务系统、生产系统,从“管理数字化、IT资产化”向“产品数字化、数据资产化”的方向发展。借助ICT系统实现颠覆性创新,从而重新定义市场,ICT正在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引擎和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到汽车制造,小到路边快餐店,都可以借助ICT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同今天用马车和高铁来竞争一样。

数字社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这个浪潮的标志是互联网从商业的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数字社会和物理社会走向更加深入的融合,“Internet+”成为传统行业创新的焦点,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重构的起点。

数字化重构,用趋势建立优势,赢得信息时代的未来

面对不可阻挡的信息社会,顺应行业的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的ICT技术,以“Internet+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重构,用未来的趋势建立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且,这种重构是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并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

思维重构:以互联网时代的全连接、零距离等为出发点,建立新的商业思维。

当互联网随处可得时,互联网化就成为了最根本的商业思维。因此,互联网必须是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以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的基本特征为起点,重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外在形态,并以此驱动管理模式、研发模式、运作模式等内在形态的重构,从而重构整个企业的观念、组织和流程。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处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的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是极其痛苦的,但恐怕别无选择,因为当新时代来临时,生存状况与生存质量往往不取决于是否转变,而是取决于转变得有多快。

业务重构:没有云服务就没有未来,云服务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基本经营模式;借助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变革,抓住ICT走向云服务的战略机遇,再造一个电信业。

云服务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不同,云服务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是提供产品销售,有的提供售后服务,有的提供在线的信息服务,有的提供在线游戏,有的提供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但是,云服务的根本是超越产品经营本身,在更高层面上经营用户以及用户的数据,这是云服务的本质。没有云服务,就失去了经营用户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云服务都是未来的基础,耐克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趋势,给电信业带来了巨大战略机遇,因为企业云服务所需要的ICT基础设施,也自然就成为了最基础的云服务。回顾100年前,1900-19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发电机、购买电厂的电力的30年,同时,企业开始建立打孔机和制表机等IT系统的前身。我们判断,未来的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数据中心、购买ICT云服务的30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借助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变革,企业ICT走向公有云,给电信业带来了数以万亿美元的战略机遇,是再造一个电信业的基础。

运营重构:互联网化运营,实现All Online,On-Demand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内部管控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模式。

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向用户转移,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的运营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互联网化的运营。首先是给用户以自由,让用户基于On-Demand的方式获得服务,自由是用户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支撑用户On-Demand的基础是企业走向Online模式,但是,Online不仅仅只是客户界面的Online,更重要的是以面向客户的Online牵引企业内部运作的所有环节走向All Online,以及建立在All Online基础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因此,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运营重构,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在线客服和在线销售,而是面向用户On-Demand需求的整个流程再造,其根本的变革是从内部管控的流程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流程模式。

ICT基础设施重构:建立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ICT基础架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掘“数字石油”的价值。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其他企业,ICT基础设施都是支撑业务转型和数字化重构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和数据的经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分析能力成为关键,为企业带来新的智能和智慧。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做到深入的洞察客户、精确的产品研发、精准的市场营销、精确的企业管理、科学的管理决策、节能环保等等。企业数据成为新时期的石油,即数字石油,而数据挖掘和数据治理能力则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将数字化,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交换,业务的处理和商业的交易等都是发生在数据中心内,因此,数据中心成为ICT基础设施的核心,成为“数字时代的电话交换机”。构建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和ICT基础架构,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技术重构:软件定义和Scale Out计算模式,重新定义IT和网络的架构,引领下一波技术变革的潮流。

风光无限的商业创新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默默奉献,商业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成就了互联网。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新摩尔定理: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流量,并且流量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强,更为敏捷和可扩展性是ICT基础的基本需求。传统以硬件为主导的产品架构、基于预先规划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新的技术理念来支撑新的业务模式。

软件定义和Scale Out计算模式成为主要的趋势,在硬件可编程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实现更加灵活的产品架构。软件定义不仅仅表现在IT领域,如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等,也进一步扩展到网络领域,如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等等。Scale Out计算模式更是渗透到每一个领域,克服Scale up模式的材料和工艺的制约,成为构建超大容量和超低成本系统的基础。从最底层的众核的芯片设计到分布式存储、并行计算、全分布式的网络架构,都是在Scale Out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软件定义和Scale Out计算模式将重新定义IT和网络的架构,引领新的技术变革的潮流。

信息社会不可阻挡。顺应行业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ICT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重构,用趋势建立优势,是每一个企业和行业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未来不仅属于建立在虚拟原则上的网络公司,更属于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的产业。华为聚焦以ICT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管道战略,制定融汇最新理念和技术的SoftCOM网络架构发展战略,开放合作,与业界共同努力,支撑传统产业完成数字化重构,推动信息社会上升到新高度!

第二篇:华为发布2012年行业趋势展望

华为发布2012年行业趋势展望

华为发布2012年行业趋势展望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尤其是过去的二十多年,技术变革层出不穷,各种应用精彩叠现。今天,我们正在迎来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我们看到:移动网络高速普及,数字化内容巨量增长,世界各地的人们尽情分享信息、自在沟通——天涯的距离正在变成咫尺,技术的沟壑正在被弥平。而在这新一轮的网络和技术变革下,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用户体验正日益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引领下一个更加繁荣的信息化时代到来。

一、用户体验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今天,人们于弹指间操控百万量级的丰富业务。无数应用,以碎片化的形式填满用户的24小时,连接起永远Online的数字生活。是什么促进和推动着业务和技术的持续发展?繁荣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体验”正被尊奉为至高无上的法则,用户已重掌驱动行业发展的威权。这体现在: “速度”至上:零等待重新定义网速

几千年的历史,人类从未停止对速度的追求:从遥远的大漠驼铃,到今天的超音速飞机。而在电信领域,人类以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就将网络接入技术从拨号上网,发展到今天的光纤到户,其间带宽足足提升了1000倍。尽管如此,人们对带宽的需求仍难以满足。展望未来,网络速度将不再以某一业务需要多少带宽来衡量,而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以让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存在的“零等待”,来牵引和推动网络的发展。

“品质”至上:视频和增强现实将无处不在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Web内容从文本、图片和声音等发展到今天的高清视频。无限逼近真实世界,成为媒体展现形式的终极目标。3D、超高清和增强现实等全新体验,不断刷新技术记录,牵引和驱动新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更加真实的表现形式将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渗入到如电子商务、社交和新闻等各种各样应用之中。

“自由”至上:网络我有,自在掌控

固定互联网用户量达到20亿,用了20年。而移动互联网达到10亿用户量级,仅用了5年,发展速度是固定互联网的2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源自移动网络让人们摆脱了“线”的制约,智能手机的普及将赋予人们以最大的自由。同样,未来的业务也将以“On-Demand”体验为主,特别是在电视领域,人们将摆脱今天电视的“在规定的时间看规定的内容”模式。移动网络搭载On-Demand业务体验将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人们能够无时无刻随心所需的享受各种业务应用。

“简单”至上:人机工程使人们回归天性

从键盘、鼠标到触摸、体感,计算人机交互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简单天性的回归史。所有的“简单”,均围绕人的自然交流方式进行。尤其是手指和声音,这是上帝赐予人类最好的交流方式。展望未来,更加自然的人机工程将引领用户体验发挥出更精妙绝伦的人类天性,如声音、手势和情感等等。“分享”至上:社区化体验奠定业务基本特征

Google的搜索业务把“数理逻辑”引入互联网,使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如果说这处在简单易用的工具层面,那么Facebook则将“工具”上升到“人性”。Facebook通过将“社会伦理”引入互联网,满足了人的社会属性带来的情感需求以及对分享的渴望,用户短短几年即超过8亿。因此,无论是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还是企业的应用,社区化体验将成为所有业务的基本特征。

人们对用户体验的永恒追求成为驱动信息社会化发展的原动力。这些用户体验的背后,是人类对速度、品质、自由、简单和分享的不懈追求。这些,正是人类品性最基本和重要的特征。

二.电信行业发展的十大关键课题

用户体验持续驱动网络的发展,反过来,网络技术进步又将支撑用户体验的提升。适应这种用户体验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信息网络正进入新一轮的变革。为把握这一轮行业机遇,在网络领域,电信行业须关注以下十大关键课题:

1、移动网络进入Gigabit时代,建设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正当其时

当前网络的最大的瓶颈在于移动网络的带宽能力不足。相比固定网络,移动网络提供的用户体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构建Gigabit流量的移动宽带网络,才能支撑用户体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架构性的创新和持续降低网络成本,将支撑运营商移动宽带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智能的光纤网络管理,迎接全光接入的到来

传统的手工管理铜线的方式,在电信行业已延续100多年。极低的运作效率,使之成为网络维护中最大的成本。在向光纤接入进行演进的历史趋势下,把线缆的部署、维护、故障定位和排除等提升到新的阶段,实现智能的光纤网络管理,成为促进光纤网络发展最核心的措施。

3、ALL IP网络转型深化,全面进入分组化时代

过去20年,IP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发展。今天,电信网络已经形成TDM和IP共存的混合网络,面向未来,走向基于ALL IP的Single网络将是必然趋势。电信业需要继续深化向ALL IP的转型,完成业务的迁移、网络的融合、网络的互通和运维的改变等,把电信业带入全分组化的时代。

4、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大集中,构建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

数据替代语音,成为网络的主要内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驱动着数据中心替代语音交换,成为网络的中心,使扁平化这一网络发展的永恒主题具有了新的意义。基于云计算带来的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等新技术,Exabyte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构建成为可能。而基于云计算的IT基础设施,是构建数据大集中和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的基础。

5、OSS/BSS现代化,适应开放产业链环境和On-Demand的经营模式

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呈现出两大变化:一是用户需求从成本竞争转移到价值创造;二是电信业已从完全封闭的体系,走到今天完全开放的体系。运营商IT系统的现代化改造,要面向用户价值创造和构建开放产业链来建设,以支撑产品设计开发、产品上市和价值分配等全流程。这些系统需支撑用户自主的套餐设计、套餐选择和带宽选择等,给用户以最大的自由和掌控权力。

6、基于大数据分析,洞察用户需求并构建敏捷企业

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是个性化而且多变的。在ALL IP架构下,网络实现了自动化和统计复用,网络质量和QoS保障都是动态的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运营商能够实现对网络和用户需求的洞察,构建敏捷的企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挖掘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7、构筑弹性和智能的网络,支撑On-demand的带宽经营

对网络和带宽的经营是运营商业务运营的基础。网络向更加智能和弹性方向发展,一方面能够提供On-Demand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带宽和服务,另一方面,将提升网络的效率和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

8、整合数字媒体内容,构建多屏的数字分发渠道

在这轮信息浪潮中,数字化内容极度繁荣,网络成为数字媒体分发的渠道。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渠道的颠覆。整合数字媒体内容,实现跨屏幕(手机/PC/TV/PAD)的On-Demand的用户体验,这将是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

9、整合IT产业链,借助云计算商业模式变革实现ICT转型

云计算不断改变IT产业的商业模式,使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而宽带网络的持续普及,使云计算业务具备了有效的网络条件。基于本地化服务、网络保障和安全可信等优势,运营商强力整合IT应用和通讯能力,将形成端到端的ICT解决方案,能够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ICT服务。这将让小企业也享受大企业具备的ICT能力。

10、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可信任的信息服务

开放的IP网络和云计算模式,把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运营商需构建包括“基础架构、数据保护、应用保护和法律合规”在内的端到端安全架构,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比互联网更可信任的安全解决方案,全面保护用户的信息和隐私。

尽管信息社会概念已提出很多年,但信息化的序幕才刚刚开始。人们对用户体验的永恒追求仍将继续推动信息服务的变革,电信网络和技术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用户体验和网络技术相的互促进,将引领信息服务进入更加繁荣的新高度。

第三篇:IT培训行业趋势

IT培训行业趋势

根据行业结构统计,当前我国IT产业从业人员在400万到500万人左右,并且有92%的从业人员表示需要提升IT技能,有42%的参与者表示非常想参加IT培训。尽管IT培训行业成长空间巨大,但竞争也相当激烈,由于当前IT教育界的同质化现象十分普遍,服务、产品、招生等方面的创新性举措,将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最有力武器。

这主要是因为,IT职业教育机构如今已经不再能只单纯地站在培训一个角度来审视市场,而必须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深化,将后续服务和引导性教育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为学员和IT企业更好地搭建桥梁,推动行业人才结构优化。围绕这个思路,许多IT教育培训结构已经开始了不同方位的尝试,如:东方标准转型为IT人才服务公司,走出了单纯的教育培训领域,力图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上有更深的进展;新华电脑教育与国内近5000家著名IT企业签约,作为其人才需求输送渠道,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团做精专课程设计。

纵观中国IT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IT职业教育尚处在一个由发展起步阶段向爆发性成长期转型的过渡阶段。一方面,消费者由最初的盲目消费,日益趋向理性选择,变得越来越关注教育机构的可信度、教学质量和就业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整个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各类花样百出的招生广告、鱼龙混杂的IT培训机构充斥着市场。在行业自由竞争愈演愈烈,IT培训行业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日益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有专家预测,这一趋势在未来的3年内将更加清晰。

华育国际:订单+实训

华育国际成立于2000年,主要进行IT职业教育培训、认证、技术研发、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印度IT职业培训项目在国内最早的实施单位之一,创立了国内“T”型人才培训模式,是“国家高端IT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唯一指定的实训基地。

针对大学毕业生学历高、动手能力比较差,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现状,华育国际特别开设了Eduask-SECSE课程,在教学中增加大量的实践环节,花巨资建设软件工厂和网络实验室,给学员提供实际操作的环境,并让他们参与到企业项目之中。这种培训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其内容完全根据企业需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实践性强,强调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以需订产”,将招生和人才输送完全市场化。

其中,“订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对点,即华育国际和各个IT企业签订定向委培协议,企业向华育国际下用人订单,华育国际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方案,对学生进行定制培养,学生一毕业就直接送到企业里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完全实现学习、就业一条龙的“会员制”个性化服务。另一种方式是点对面,华育国际根据一类企业的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安排课程设置,把教学和就业紧密的衔接起来,社会中这一类企业热需什么样的人才,华育国际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确保学生就业面宽广。

“实训”则是按照“双元制”教学,不仅教给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掌握IT技能。在培训方式上,以项目实战带动教学,上课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案例贯穿教学,带领学生一起参与企业项目,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相对于学历教育的校园式模式,实训则是工厂式的、学徒式的,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参加IT名企的实际研发项目,能

全面掌握规范的开发流程和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大量中小型企业对IT人才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也深受大量需要就业、转行的中等和低学历人群的喜爱。2007年,随着资本的进入,华育国际擎起了拓展全国市场的大旗。先后在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多个省份、自治区建立直营分校和就业中心。独立营运并开发的项目横跨IT教育的等多个方面。但过快的扩张也同时埋下了隐患,人才储备不足和管理失控导致的教学质量下降,最终酿成了多个分校的倒闭。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兼顾规模化和个性化、确保教学品质,成为华育国际最为紧迫的问题。

安博教育:打通产业链

当前教育领域最大的整合者安博教育集团成立于1999年,在中小学网络教育市场攫取第一桶金后,其业务触角迅速延伸至大学生就业培训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业务链拓展至中小学教育与就业培训的中间环节—高等教育领域,打造了一条涵盖中小学-高等教育-就业培训的IT教育产业链。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能很好地实现就业的职业教育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安博通过搭建桥梁,解决大学生和企业之间需求的错位,开辟了一片全新的领域,即IT实训。所谓实训,是协助毕业生在就业之前,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从而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桥梁,加快从学生到合格员工之间的角色转变。2006年4月,安博教育联合教育部推出“IT实训推广工程”,覆盖了全国上百所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完善IT人才教育体系。

安博的高校合作对象主要有四类:一是新建学院,即双方共同成立新的二级学院,安博引入企业、技术、设备、教学等多方面资源,校方负责申办资质及生源,双方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二是共建学院,即双方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各自优势,合作部分专业,以学院形式独立运作,共同承担教学的实施与管理;三是学院外包,即根据校方实际情况,学院委托安博负责全面运营,校方负责监督管理;四是共建实训基地,即与生源规模大的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IT实训中,参与实训的人员绝大多数为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学习者进入实训基地后,其角色由学生转变为员工,接受“公司”分配的职务,佩戴员工胸卡,每天打卡上班,并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各种业务项目。而且,产业园的每个项目都是真实的,由安博负责对外承接项目,与用人实行定制培养(IBT),选定和企业业务相关的课程和任务,并配合企业的实际操作练习。

目前,安博教育已与4000多家软件公司达成协议,采用IBT(企业定制)模式为其培养人才,准学员一旦培训合格就可以进入公司工作。至今,安博教育在杭州、苏州、上海(昆山)、大连建立基地,结合当地人才战略,在软件企业集中区域,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大连为例,安博与大连高新区合作,未来8年每年向大连高新区输送1万名IT人才。

目前,安博教育与全国近40所高校签署了院校合作协议。同时,随着国内多个城市提出转型,打造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路,比如大连计划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服务外包城市,南京正着力打造服务外包产业,苏州昆山正从制造中心转向金融服务外包城市等,对人才储备提出了新要求,安博的IT实训与地方政府转型的诉求不谋而合。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

建立IT实训基地,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智力支持。

然而,作为中国教育产业的巨型航母,如何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安博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师资力量也将是制约安博高速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IT 实训和院校合作的持续推进,安博将对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产生巨大的需求,能否满足这一需求,直接关乎业务复制的进度。

北大青鸟:特许经营模式

北大青鸟IT教育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大的IT职业加盟式教育机构。依托杭州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北大青鸟通过院校合作和特许加盟两大经营模式打开了市场。

2000年,北大青鸟IT教育创造性地将特许经营模式引入到IT职业教育领域,在全国建立“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授权培训中心”。所有中心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发展速度之快、经营规模之大、学员人数之多,在全国众多IT职业培训机构中一枝独秀。

北大青鸟首次提出“软件蓝领”的概念。强调不一定必须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才能成为IT精英;不一定必有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才能成为IT工作人员;不一定高学历的人才能成为IT精英,第一次将高中毕业生、大专生作为IT培训的主力。

北大青鸟任何一种IT教育产品的研发起点,都始于围绕用人企业实际的深入调研,调研内容来自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领导人、部门经理、员工代表等不同层次,更有对大量招聘信息的全面分析,坚持按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

北大青鸟IT教育将职业课程体系与校方现有的教学优势相结合,开发出针对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产品,并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向合作院校输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产品,并将职业课程体系与校方现有的教学优势结合。如今其成功开发出的课程包括,ACCP(软件工程师培训)、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BTEST(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学士后(针对大学生的JAVA、.NET和Android的软件工程师培训)以及针对院校合作的课程置换产品:ACCP启蒙星、JB北极星等六款IT职业教育产品。其课程研发团队由来自学术界、IBM公司、微软公司等IT领域的权威学者和技术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结合IT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实际需求,开发出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作为首个把特许经营模式引入教育培训领域的机构,北大青鸟IT教育在业界率先推行标准化,撰写出教育培训行业第一套标准化手册。每年更新修订,公开出版发行。2008年最新出版的《北大青鸟IT教育标准化手册》,内容涉及107个工作岗位,共有2714个业务事件,394个工作流程,1400余项质量标准,总计五百余万字。

目前北大青鸟IT教育全体系员工10000余名、授权培训中心240余家、合作院校500余所,覆盖全国90余座城市,帮助40余万人逐步提升就业技能。

特许经营模式尽管有诸多优势,但其中也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利益关系。除涉及合同关系外,加盟企业与特许经营方之间还有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上的种种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在IT培训业中尤为明显。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困扰特许经营模式的另一个大问题。对人才的复

合性要求往往使得特许经营企业很难找到数量与其扩张速度相应的合适员工,重点需要的中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如何寻求和培养技能与品德都良好的新员工,是摆在北大青鸟面前的一大难题。

达内科技:远程教育规模化

达内IT培训集团2001年成立于加拿大多伦多,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投资,直接引进北美IT技术,以具备国际化大公司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资深工程师作为师资来源,结合中国IT企业的现状,定制化培养高端IT人才。

教师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早已成为各个培训机构争夺的重点,而且付给老师的薪酬是IT 培训机构最主要的成本。目前达内的教师队伍由来自Sun、惠普、IBM、摩托罗拉、亚信等公司的大约50 名工程师组成,平均拥有6 年以上软件开发经验。既保证了各加盟点的师资质量,又促进了招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达内从2006年起开始推广“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将达内的课堂引进各个地方,将已有的教师资源通过远程在线的方式共享。通过网络平台,达内迈出了规模经营的步伐。目前达内在上海、广州这些重点城市,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直营培训中心,此外他们还在各个高校推广这种远程教育模式。高校提供课堂和学生,达内提供内容,这种合作方式被称作“课程置换”。2006年以后,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差不多有三四万的规模。

创新的教育模式,为达内IT培训集团赢得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VC与集富亚洲JAFCO ASIA风险投资的青睐,并于2008年10月成功完成了第二轮融资。随后,达内斥资1亿元,推出大学生IT就业援助方案“暖冬工程”,计划未来3年内,通过IT实训,帮助10000名大学生实现就职,接受援助的大学生将享受“零首付,低押金或免押金,就业后分期付款”的优惠学习条件。将IT培训与就业挂钩,真正实现学有所用。

达内还与国内近千家知名IT企业签署了战略人才培养战略协议、同时也与SUN 微软 亚信 SINA SOHU 中国电信等知名厂商、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还与百余所高校实行院校合作。定期为学员开设学员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参观软件企业、企业学员见面会等等,通过实训体系对学员进行“虚拟企业管理”,除此之外,达内每年一月份召开企业用人订单的洽谈会。通过洽谈会,一方面更准确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达内会针对性的培训学生,比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学生有好的就业出路,让企业找到可用之人。从2002年至今,9年的时间,达内科技在全国开办了30家培训中心,同时在读的学生5000—7000人,一年培训的学生达到2万人的规模。

但是达内青睐的远程教育模式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达内远程教育是相对封闭式的,有一定的上限人数,不能同时满足众多学员的观看;另一方面,达内的远程教育过分依赖老师和学校,学生不能单独随心所欲的观看,也缺少在线答疑,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第四篇:酒水行业分析及趋势

酒水行业分析及趋势

摘要: 我国酒类市场主要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多种酒类品种,白酒是中国悠久酿酒文化的结晶,影响也最为广泛,啤酒和葡萄酒都是舶来品,但是近几年来市场发展也极为迅速。那么,中国酒水行业现状到底如何?发展趋势又如...酒水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我国饮料酒制造业近几年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全国白酒产量达706.93万吨,同比增长23.82%,比2008年15.8%的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全国啤酒产量为4236.38万吨,同比增长7.09%,基本保持在低稳增长的态势;全国葡萄酒产量为96万吨,同比增长27.63%,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0.4%;黄酒产量为106.29万吨,同比增长13.99%,增速有所提升。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1.白酒

中国白酒行业企业林立,既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又着数量众多的作坊式企业,甚至无证作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白酒企业的保守数量要在18000家以上。由于白酒企业大多采取多品牌经营战略,导致行业内实际运营的品牌数量要远超过这个数字。可以预测,白酒行业内产品品牌总量要超过40000个。

从1996-2001年,中国白酒产量基本呈持续下滑态势。自2003年以来,中国白酒产量基本步入稳定期,并且稳从中略升。2010年,白酒行业生产势头良好,预计产量可达到500万吨以上,甚至可以逼近700万吨大关。相对于2009年的白酒产量,2010年白酒产量增速有望超过20%。

中国白酒市场正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市场分散走向市场集中,尽管行业成熟进程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来说步调较慢。目前,市场集中之势正在白酒行业上演,这包括品牌集中与地理集中。在白酒行业多品牌共存的市场格局中,市场份额将向大型名优白酒企业的强势品牌集中的趋势。我国白酒市场集中度向着大型企业、“大品牌”集中:前20位的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全行业的40%之多,利税占全行业的60%左右,产量约占全行业的30%。另外,白酒市场的地理性集中也很明显,白酒产销的地理性优势明显:中国白酒销售额1/3在四川实现,还有1/3在河南、安徽、山东、贵州、广东等省份实现,另外1/3在其他省份实现。如今,川酒的雄风依旧在。

2.啤酒

经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及企业间的并购整合,目前中国啤酒企业数量为250家左右,拥有工厂550家,以及1500个啤酒品牌。总体来说,中国啤酒市场供过于求,产过于销。

在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就已达到2386万千升,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到2009年,中国啤酒产量超过4200万吨,已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

啤酒行业是一个追求“新鲜”的行业,啤酒产销转化效率越高,市场形势越好。市场容量增大,市场需求增加,这是导致啤酒产能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十大啤酒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70%。其中,华润雪花、青岛、燕京均已成为全国性啤酒品牌,均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共同占据了行业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作为市场第二梯队的金星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市场份额一般要在5%以下。另据数据显示,在国内啤酒市场中,中高端啤酒只占不到20%的市场份额。而在啤酒高端市场上,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为主的国外品牌则占据了大约7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千家啤酒厂商中,也只有青岛、燕京、珠江等品牌一直致力于中高端啤酒。在中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已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3.葡萄酒

根据201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葡萄酒产量为96万吨,增速27.63%,较2008年回升3.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葡萄酒12月产量为13.24万吨,同比上升72.78%,较11月的增速继续提升15个百分点。从2009年5月开始,葡萄酒的产量开始转正,进入四季度,葡萄酒的产量增速一度超过白酒,成为酿酒行业中的领头羊。2009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进口葡萄酒总量达1.7亿升,比2008年增长4.93%。

三、销售渠道现状

如今,白酒市场细分标准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按香型、按文化、按性别、那年龄、按区位、按功用、按情境、按渠道,等等。不管白酒企业怎样细分市场,必须要确保市场规模化,以及细分市场必须有其浓厚的专属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与独特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说,白酒销售渠道主要有七类:一是流通型渠道,如批发市场、商超、专卖店、名酒店等。二是餐饮型渠道,如中高端酒店、KTV、酒吧、咖啡厅等。三是庆典型渠道,诸如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商务聚会等。四是服务型渠道,如企业组建品牌俱乐部,或加入目标消费者聚集的外部俱乐部,以及组织会员到开展户外旅游、探险活动等。五是礼品收藏渠道,不仅可以是礼品,还可以是收藏品,更可以作理财产品。六是团购渠道,企事业单位福利性购买,或者消费者联合起来的集团性购买。七是创新型渠道,诸如邮政销售渠道、烟草渠道、客运渠道(列车、飞机等)……

对于啤酒市场来说,市场细分标准主要有四个:

第一,按原料细分,可分为黄啤酒、黑啤酒,它们是采用不同发麦芽为原料,而产生不同色度的啤酒。黑啤酒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第二,根据灭菌方式细分,可以分为生啤酒与熟啤酒。而纯生啤酒比熟啤酒更纯正、更新鲜、更富有营养、更具市场潜力,将成为企业角逐的重点。日本纯生啤酒产销量占啤酒总产销量的比例为95%,德国纯生啤酒产销量已占总产销量的50%,美国纯生啤酒市场份额也能占到30%以上,但在中国,纯生啤酒产销量不足5%,足可见空间之大。

第三,按消费群体的消费层次,包括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购买力等因素,可细分为高端啤酒、中端啤酒与低端啤酒。高端啤酒的利润高于中低端啤酒数倍,中高端啤酒市场成为啤酒企业争相发力的目标。

第四,按销售渠道细分。有些啤酒针对中小零售终端,而有些啤酒针对中高端餐饮酒店或夜场,或者服务于专供渠道。

第五,按性别细分,有啤酒企业根据性别,分别推出更具有针对性的男士与女士啤酒。诸如蓝带啤酒,推出女士啤酒——“蓝带L”和男士啤酒——“蓝带B2”。

中国葡萄酒营销渠道是从白酒渠道上复制过来的,复制有其可行之处,因此,现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还是按终端卖场、餐饮、特殊渠道等来运作的。

四、酒水行业面临的竞争

1.白酒行业的竞争特征

一是高端市场竞争喧嚣吵闹。高端酒市场规模虽然不及中低端市场,但却有着利润空间巨大、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等特点。实际上,白酒市场的产销量和经营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型,高端白酒虽然比例小,但利润约占50%;而中端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为35%;低端白酒的比例最大,但利润最小。

二是“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大部分省份,区域性强势品牌率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并且区域性品牌已经建立了稳健的“市场根据地”。但是,全国性性大品牌在市场下沉过程中,必然会大力拓展区域性市场,这样“强龙”与“地头蛇”之间难免会短兵相接。不过,即便全国性大品牌,对于区域性强势品牌亦很难撼动其在区域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尤其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区域性品牌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

三是“正规军”难打赢“游击队”。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大半,农村的白酒市场可谓潜力非凡。

就白酒的消费者群来看,占人口总量20%的城市人口白酒消费占55%,而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人口消费占45%。但是,在乡村市场,很多全国性品牌却几乎无所作为。结果,“正规军”斗不过“土八路”,农村市场被一些“杂牌”、“小品牌”、“乡村品牌”所占据,甚至垄断。很多大中型酒企在农村市场上无所作为,甚至被“小品牌”、“杂牌”所打败,原因很复杂:一是价值偏差,二是价格偏差,三是传播失灵。在农村市场,消费者品牌观念相对弱化,于是会出现一线品牌不敌二三线品牌的现象。

四是市场竞争阵地明显转移。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线下营销到线上营销,如董酒成立了北京董酒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在网络上销售公司旗下的系列产品。二是商超渠道潜力有限,白酒企业将精耕细作餐饮渠道。三是新型渠道争夺战将上演,由于新型渠道毕竟不是传统渠道,很难做到多品牌经营或合作,这就决定型渠道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性,如河南张弓酒业、宝丰酒,赊店老酒等品牌都利用邮政渠道买过酒,而五粮液金叶神则开发了烟草系统,等等。第五,替代品竞争介入度高,任何一个白酒品牌都要面对直接竞争对手与间接竞争对手,而间接竞争对手则常为替代品与他择品。替代品主要是红酒、黄酒、洋酒或者啤酒,这对白酒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白酒市场萎缩与这些替代品市场的成长有一定关系。

2.啤酒行业的竞争特征

一是品牌竞争。啤酒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品质不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竞争力则体现为品牌。如今,啤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将成为啤酒企业今后的竞争焦点。

二是布局竞争。啤酒企业不用产品竞争市场,而是用资本来扩张市场,通过有效战略布局,进行市场并购,收割区域性品牌。在啤酒行业在销售服务上,有一个有效半径问题,即可辐射150-200公里,所以战略布局是其拓展全国市场的重要举措。

三是产品竞争。啤酒同质化程度很高,啤酒企业无不想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制胜的梦想,往往通过市场细分,或者新的市场机会,但这种创新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啤酒行业产品线单一,产品结构很难合理,产品组合很难做到优化。

四是规模竞争。啤酒企业曾一度跑马圈地,扩大企业规模、生产规模、销售规模与品牌规模。因为拥有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既有利于市场占有,又有利于降低成本,还有利于提升赢利能力。

五是价格竞争。在中国啤酒供求矛盾不能得到改善,反而加剧,品牌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啤酒行业长期的“价格战”并不能因规模扩张而得以扭转,反而会因局部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而愈演愈烈,“价格战”把整个行业都打得很痛。

3.葡萄酒行业的竞争体现

一是进口“洋文化”的延续。葡萄酒不是中国的主流酒文化。不可否认,经历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其品牌文化的基础与客观的品质特点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但是长期以来也形成了“进口的就是好”的观点。而对于起步较晚及作为新世界的中国葡萄酒来说更是如此。

二是国产葡萄酒品质问题造成进口酒市场需求增加。葡萄酒的质量是种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七分种植,三分工艺”即是此意。葡萄才是中国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在发展上,国产葡萄酒已经实现了勾兑酒向国际标准的转变;实现了工业产品向农业产品的转变;实现了原料由不适宜地区向适宜地区即西部转移;与欧洲葡萄酒国家横向对比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更优秀的设施设备并拥有更大的规模、更美观的酒窖;从消费市场上讲,国内快速增长,它们逐年下降,并且比它们活跃得多……但是,我们在葡萄种植上的理念与技术上的短板,已经让我们落后在起跑线上。

三是高端消费市场的带动影响。国际政务与商务交流、海归人员、进出口贸易等方式,让一部分社会高端人群提前接触体验到了进口葡萄酒的文化并带回国内,从而成为进口葡萄

酒文化的传播者与市场推动者,有效带动并拉动了市场需求。

酒水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总体趋势

1.白酒

一是由单粮型向多粮型转变。多粮酒与单粮酒相比,具有出酒率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将为白酒企业所重视与推崇。并且,多粮型酒由于在口味方面具备很多优势,正在受到市场的欢迎。

二是复合香型将更受市场推崇。白酒确立了五大香型:浓、清、酱、米及其他香型,而其他香型又进一步细化为六小香型:凤型、特型、兼香型、芝麻香型、药香型、老白干型。三是消费者从重视酒香转向关注口感。消费者正轻嗅觉重味觉,饮用体验超越嗅觉体验,饮用体验直接关系到是否购买或者再次回头购买。

四是中低度酒将成为主流,高度酒渐行渐远。市场决定生产,企业高度酒生产与市场投放规模缩减,尤其是60度白酒正远离市场,而38-53度白酒则深受市场欢迎。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高度白酒占12%,中度白酒占59%,低度白酒占29%。

五是产品健康化。营养健康是消费者的最基本需求,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体现。健康饮酒不仅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更应是企业的一项产品主张。

六是净爽化白酒产品被看好。净爽类白酒与世界烈性酒趋势吻合,低酸、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净爽类白酒作为新的白酒品种,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增长点。

2.啤酒

一是纯生啤酒将成为产品主流。纯生啤酒引领行业发展趋势,成为人们时尚消费的首选。二是超高端啤酒将成奢侈品。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这一点也引起了啤酒企业的注意,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盯紧啤酒奢侈品。但是,在超高端的奢侈品啤酒方面,国内啤酒企业缺乏国际品牌的开发和运营经验,并且品牌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是中高端啤酒将成为角逐的重点。中高端啤酒是指目前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纯生、无醇、易拉罐、白啤酒、黑啤酒、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啤酒。不仅仅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拥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所以中高端产品将成为啤酒企业研发的重点。

四是啤酒核心成分与口感将发生变化。就啤酒核心产品来说,原汁浓度逐步降低,苦味和色泽减少,同时辅料比例将逐步提高。另外,啤酒含糖量不断降低,低糖型将成为市场主流。

二、营销模式与品牌战略

1.营销模式

首先看白酒,营销模式创新有三大方向:

一是由交易型营销模式转向价值型营销模式。白酒企业与渠道商之间正在由“两家事”变成“一家人”,厂商价值一体化趋势明显。

二是由资源独占型营销模式向资源共享型模式转变。白酒企业正在追求与渠道合作伙伴的互动性、共赢性、对称性、共享性,由生产厂商支配资源,到渠道商也可以反向支配资源。三是由单一营销模式向复合型营销模式转变。白酒企业由“一条腿”走路变“多条腿”走路,多渠道模式拓展市场。即由一种合作模式变多种合作模式,可以是代理、经销、特许、专供、承包、买断、贴牌、网销、团购等多种渠道模式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合。

未来,白酒行业涌现出很多具有潜力的渠道模式:

一是小区独家经销。渠道扁平化,必然淘汰渠道冗员,白酒厂家与小区经销商越来越近。除了具有实力的大包销售商外,白酒企业会划小销区,并直接面对区域性经销模式,即小区独家经销,以促进在区域市场上的深度分销。

二是渠道股份模式。白酒企业会越来越重视渠道命脉,尤其是核心经销商这一“盘中盘”。比如泸州老窖的区域销售人员和当地经销商共同入股,成立片区销售公司,资金全部由经销商

出,董事长由经销商选举产生,但总经理由泸州老窖选派。

三是品牌运营商模式。白酒以品牌制胜,必须使经销商从以运营产品为中心转到运营品牌为中心上来,共同做大品牌与市场。

四是渠道定制模式。强势白酒品牌不可忽视具有渠道网络体系及市场推广能力的经销商,通过贴牌或买断包销来销售产品,如金六福、浏阳河等品牌的崛起就是例证。

五是区域市场承包模式。白酒企业把区域市场承包给区域经理,以明确市场责任,调动区域经理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市场反应灵活性,并且有利于渠道成本管控。

六是厂家渠道延伸模式。白酒行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二是经销商直接或间接进入生产领域。既自销自有品牌,又经销其他品牌。

七是借助投资人渠道。外资酒企跨品类并购,为白酒企业走出去进入“外销”市场增添了一条渠道。国际洋酒巨头帝亚吉欧入主全兴集团,并与水井坊签订一份独家的“全球分销协议”,为水井坊在全球免税店和国际市场进行销售推广。

就啤酒而言,销售渠道已经完成了初步变革,传统的啤酒销售长渠道(厂家——一批商——二批商——终端——消费者)逐步被短渠道(厂家——一级经销商——终端——消费者或厂家——终端——消费者)所代替,渠道扁平化趋势明显。总体来说,啤酒主要有如下六种渠道模式:

一是啤酒生产厂家+地区(城市)分公司或办事处+经销商+终端商。这在城市市场渠道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常常为啤酒企业所推崇,诸如青岛、燕京、金星等啤酒企业,并且效果良好。其中,经销商可能是独家经销,也可能是在区域内设置多家经销商。

二是直销渠道模式。这是目前啤酒营销中发展较快的一种营销渠道模式,尤其是在企业所在地和周边城市市场,由企业直接进行配销。这不但开拓市场速度快,还有利于新品上市、产品铺货、价格控制、品牌提升和维护。

三是经理人助销模式。即经理人+区域经销商模式+终端商模式。啤酒企业会委派经理人到经销商处,充当经销商的营销总监或者其他高层管理职位,全面负责该地区的市场拓展、运营与管理。在这种模式下,区域经销商负责重大决策,以及财务管理,而啤酒企业委派的经理人则负责日常经营活动,主要是营销管理工作。

四是网络渠道模式,即啤酒企业+专业渠道网站模式。当然,这里的网站可以是行业垂直网站,也可以是团购网站。2008年,日本啤酒巨头麒麟啤酒与专业美食网站——中国美食网尝试着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来拓展啤酒市场。

五是团购模式,即啤酒企业+经销商+用户(消费者)。通常主要是针对节假日或喜庆市场,通过媒体或网络发布广告,对用户需求动货上门,或者设置团购服务点。

六是外销模式,即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啤酒企业可以与境外企业进行资源互换方式,获得渠道资源,也可以通过外贸渠道合作,实现“走出去”的目的。

2.品牌战略

白酒企业在品牌战略上,主要体现为五个层面:

一是多品牌经营。任何一个白酒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甚至数百个品牌(如五粮液)。在白酒行业,一牌多品、一品多牌、多品多牌现象并不少见,以及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定位趋同,已经成为白酒行业及企业的致命硬伤。白酒企业在战略上,要加以梳理,强化品牌定位,进行有效区隔,并进行品牌削减与整合。

二是品牌带动战略。对于多品牌运营,白酒企业最聪明的办法就是要先做大做强一个品牌,把其打造成强势品牌,甚至名牌,以此带动其他品牌发展,这就是品牌带动战略。在很难做到多品牌齐头并进的情况下,追求“一牌独大”既现实又理性。

三是品牌跨界战略。品牌联合越来越多,品牌联合的紧密程度也越来越大。跨界合作不仅能够解决白酒企业品牌资源不足的问题,更是品牌个性化、时尚化、娱乐化等趋势驱动之下的必然抉择。

四是品牌结构战略。在多品牌经营格局下,白酒企业要按不同品牌的市场地位、竞争作用,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来优化品牌结构,创造结构化品牌。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品牌之间“内耗”,还有利于提升品牌体系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是品牌形态战略。品牌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种品牌都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了不同的生活形态。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由一系列品牌组成,每一种品牌所代表的是一个消费品类。白酒品牌营销的关键性任务就是把自己的品牌镶嵌到到一种生活方式中,成为生活方式品牌集合下的一分子,进入消费者的“消费菜单”。

六是品牌价值战略。白酒品牌竞争的本质是以价格为基础的价值竞争,而价值是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集合体。所以,白酒企业必须以产品为基础强化产品的物质价值,以品牌为载体来强化精神价值,通过品牌来提升产品价值的溢价能力。

第五篇:房地产行业趋势探讨

理念篇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着大规模的跨地域扩张,房地产企业的优胜劣汰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的分化重组加剧,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公司的管理幅度迅速加大,企业业务间关联的复杂性急速增加,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集团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焦点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和行业稀缺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获得将更多地遵循“资本为王、实力取胜”的游戏规则;尤其2008的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如何通过企业进行全面管控、协同运营,来降低和控制项目成本,管控企业运营风险,提升竞争力,将成为房地产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近年房地产企业的盛衰起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行业资源日益集中,经营规模化正成为趋势;

多项目运营、集团化管控成为发展重点;

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方式转化;

异地扩张与全国性企业品牌显现;

民营企业力量崛起和壮大;

客户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管控手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规模扩张,集团一体化运作,需要企业提升协同效益;

以项目、客户为中心的开发项目和客户营销的业务过程一体化;

从资本经营逐步向管理出效益的商业模式转化;

职业经理人的人才队伍,配合现代化的IT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石说是人才,潘石屹认为是创新,任志强提出是资本,也有人说是管理、是资源整合能力,是土地、是资金,是关系。我们认为无论是从行业利润空间变化引发的需求,还是从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规范化的集团管控与成本控制管理始终是大型地产集团必然的选择和核心竞争力,是需要急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下载华为行业趋势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为行业趋势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方便面行业分析及趋势

    方便面行业分析及趋势 1958年8月25日,日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销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面——袋装 “鸡汤拉面”,从此一种新的食品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方便面虽然在日本......

    国际教育趋势报告[共5篇]

    国际教育趋势报告:2012年留学呈现三大新看点 2012年02月02日作者:庄晓英来源:新闻晨报 2011年,留学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局面,留学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近日,启......

    2011酒水行业营销十大趋势

    2011酒水行业营销十大趋势 2011年07月21日 糖酒快讯-食品资讯 一份来自摩根斯丹利关于电子商务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分析显示,电子商务在未来的5年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会非......

    2011酒水行业营销十大趋势

    2011酒水行业营销十大趋势 一份来自摩根斯丹利关于电子商务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分析显示,电子商务在未来的5年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会非常明显,而在10年以后则会彻底改变。单......

    油漆行业未来趋势分析

    油漆行业未来趋势分析 涂料俗称“油漆”,是一种能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通常由基料(树脂、粘接剂)、颜料、填料、溶剂和少量功能......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我国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及趋势 来源:中国B2B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凭借高价值的用户群体和较高的粘性,将成为未来几年互联网市场最有潜力的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依据下图对传......

    2013酒水行业网络营销十大趋势

    一份来自摩根斯丹利关于电子商务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分析显示,电子商务在未来的五年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会非常明显,而在十年以后则会彻底改变。单纯的电视广告已不能肩负起......

    调查报告之灰指甲行业趋势(范文模版)

    调查报告之灰指甲行业趋势 灰指甲是一个大市场 1.灰指甲的全国患病总数达到2亿以上 根据预防医学部门从1982年-1992年,1992-2002年两个10年来的统计报道,我国人群大概有54%的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