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写一体的语文教学张大勇2016
读写一体的语文教学
佳木斯向阳区名师工作室张大勇
许多老师对于语文课教学感到头疼万分,除了无法从教科书,提升孩子的深度阅读理解能力之外,如何从语文课中教导孩子写作,更是老师的难题。
对我而言,每一年的语文科教学都像是一场一场的华丽冒险,我们语文工作室喜欢带着孩子,往未知却充满探索乐趣的方向前进。许多人认为呆板无趣的教科书,其实很多时候并不尽然,就像许多极具巧思的创意者,能在专门出售廉价衣服的商店,挖到足以令人惊艳的服装,再搭配出世上绝无仅有,保证不与名人撞衫的行头,这,是本事也是绝活儿,这之前当然少不了得要下番功夫,做点功课,也就是说,只要掺透教科书的内涵,进而取其资源并补其不足,照样能在贫乏又制式的教科书里,让孩子既学会阅读策略,又有方法驾驭写作,一样的时间,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教学成效,所以说,教孩子写作,何需“另辟战场”?
在现阶段情况下,更积极的做法是,不必等着专家学者的建言,不需一厢情愿期待出版社的转变,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好好回过头来正视我们手上的教材,仔细审视这些“材料”,然后想办法变出一道道“好菜“,甚至凭我们的专业,补充或延伸课外的阅读材料,烹煮出让人啧啧称奇的“山珍海味“,这才是正道、王道、为师之道啊!
剩下七节课的语文,怎么教写作?
语文课一个礼拜只剩下七堂课,该如何在阅读之外兼顾写作,想必是许多老师心中的疑惑。我的写作课程常常从教学的教材出发,尤以语文科为最,有时是仿作课文的结构形式,有时则是延伸课文的内容。
这样的好处是以原有的教材做为基础,尤其是我们的课文通常都很基本很简单,非常适合在教学时拿来做分析讲解,孩子都了解之后,也很容易应用在自己的写作。
接着再利用周边资源,延伸补充课本的不足,这样的教学补充,正好又搭配原来的语文科教学,老师正好带领全班一起共读课外读物,也顺便解决课外阅读课程设计的窘境,不致于增加师生额外的负担,又收原课文加深加广之效,一举数得,正是“写作不必另辟战场“之最佳模式。
我如何利用语文课文教写作
很多人对于我如何进行过语课教学很有兴趣,其实,到这种阶段,我并没有绝对统一的模组,就好像你是个很有经验的厨师,到底什么食材会变出什么菜,一定怎么说都不够清楚,因为,心情、当下的氛围、手边有的材料,甚至,常常会神来一笔,随想随变,莫衷一是。
当然,大方向大原则还是有的,单元整体支架式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约莫一段时间之后,必能找到从课文中带领阅读与写作的秘诀,慢慢的你也能感受到挥洒自然、开阔无比的教学境界。
刚开始让学生学习写作,为了不要吓坏孩子,所以老师最好搭个桥梁让孩子能顺
利跨过去,至于搭什么样的桥梁,让老师好教,学生好写呢?扩写、接写、仿写、改写
是常常被孕育的写作策略。从原有的课文中稍作变化
有一些课文,只有稍稍利用上述的策略,就能变出一篇篇精采的作文。写作策略实际应用的时候,大体上不会单一存在,有时又是改写又是扩写,或者是仿写之余,又添加了改写的技巧,这些策略交叉或组合运用得宜,又是一篇新的创作文章,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了辅助也不觉得困难。
案例一:低年级的“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是大家所熟知的寓言故事,在一年级的课文中,只写到井底之蛙以为自己的世界就是这口井。我要学生继续“接写“井底之蛙决定跳出去探险,然后遇到两个问题,接着是想办法解决或是别人帮助他克服难题,以及结果如何?最后还要发表这趟探险的感想,并且在文章每一段绘图,制作成小书,形成“话中有画“或是“画中有话“。这之中有新的人物会进来,少不了会有对话以及动作表情,当然就延伸了剧情的发展,也顺势看出每个孩子背后隐藏的价值观。综观学生编写的故事,是改写,续写、扩写,也加了人物的心得感言,也算是读书心得的一种延伸,当然,还有看图作文,或是看文章绘图的策略在里面,完全体现了“读写合一“的概念。
记得,要能够让学生顺利得的完成这篇写作,教学时,老师必须先讨论原先的课文,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发想,如果井底之蛙跳出去之后,会有哪些状况?这些状况该如何化解?全班一起脑力激荡,或是边讨论边对话或是演出,形成一幅生动的教学画面,这才是师生都应该享有的基本语文课模式,不是吗?
附录:台南市成功国小 王菁黛老师 的教学作品
成功国小一年级 承昊
在一口井里住着一只爱腿但有点无ㄌㄧㄠˊ的小青蛙。小青蛙在井里除了吃就是玩有时唱唱歌有时吃吃虫每天开心的叫着呱呱呱。
小青蛙天天只看到井口上的一小片天空不明白井外的世界有多大这一天有一只小鸟在井口上飞来飞去五彩奔分的羽毛让小青蛙瞇了眼心想:“咦这个人是谁呀?“于是忍不住开口问:“嗨!请问你是谁呀?小鸟先生一听飞到了小青蛙的身旁说我的名字叫小鸟从高高的大树上飞下来的。““大树?哪里来的大树?“小青蛙不可置信的对着小鸟先生说。
“你不知道吗?在你的井边有一棵高大的树现在是果实成熟的时候呢!“
没有离开过这口井的小青蛙自大的跟小鸟先生说“不可能根本就没有嘛!天只有井口大地只有井底大我最大“
“嗡嗡嗡老弟你在开什么玩笑什么你最大呀?““你又是谁“小青蛙好奇的问。
我告诉你我叫蚊子!要不要和我们出去玩?小青蛙终于忍不住得跟着出去玩。原来天空是这样美丽宽广。
以上的案例应该就能让老师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不知读了多少故事,却鲜少反思,如果我要用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写一篇论说文,该怎么写呢?所以,为了要做“写作“这件事,在阅读的时候,就要非常仔细的的探索故事的真谛,接着就是每一段故事都是为了支撑整个故事的主旨,于是,必须要很有耐心的分析归纳,最后在论述这个道理的时候,才能言之成理。
我们再看一个案例。
教科版语文第一单元。本单元以“亲情难忘”为主题,编排了《爷爷的压岁钱》,《花边饺子》两篇主题课文,在快乐读书中选编了《父爱的高度》和《古诗三首》。开展读写考一题的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整体上来看这一单元在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当中的地位。单元的主要目标: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品读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写作顺序。其次,看教材前后相关内容: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也是亲情单元。那单元围绕亲情的主题进行编排,让学生一步步地觉察亲情,感受亲情,畅说亲情,抒写亲情。两个单元进行比较,我们就要找出在五年级的这一单元,应该给学生的关于亲情的新的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发现,在五年级亲情单元的编排上,编者有意的将亲情,更加深入地告诉你孩子,那就是亲情,不仅仅是三年级上册所讲的关爱。压岁钱,花边饺子,里面不仅有亲人对我们的关爱,更有什么呢?我们设计了这样四个层次的问题,一,找寻事实,请找出爷爷话中的动词。二,推取含义?这些词什么意思?三,批判思考,爷爷这么说这么做是想告诉我什么呢?
四、欣赏创新,不直接说的描述在哪里,生活中,你的亲人有类似的做法吗?通过这样的教学,那就让学生明确的在本单元的,压岁钱和花边饺子当中,不仅仅有亲人的关爱,更有亲人们对于我们深深的期望和爱。
有了这样的设计,我们就设计了以下六个板块的教学。其中,第五板块,是谈谈关爱,那么想一下生活当中你的家长给你的压岁钱,绘本,书籍,他航模等这里面不但有关爱,还有什么呢?然后,让学生找出爷爷让我寻找压岁钱那一段落当中所有的动词,谈谈这些动词的作用,同时让学生仿照这一段,也用一连串的动词,把你在,接到这个礼物之后所做的事情写明白,从中感受亲情背后的,那一份深深的期待。
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再进行跟踪指导,想一下,你的亲人,只送过你一本书吗?那么,去两次送书,他的不同含义都是什么呢?这是要学生让学生但学生明白,同样的礼物送了两次,每一次的期望都不同,后一次的礼物,对你的期望会比前一次的更大。
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写礼物的同时,回想一下花边饺子,在和拐弯处的回头不同的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的亲亲往往都是,父母爱,我们是单向的,而我们刚刚写的花边饺子,这种关爱却是双向的,小的时候妈妈包花边饺子,让我们吃,爱我们,长大后,我包饺子,让母亲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回报和爱,这样就让孩子领悟到,这一单元的关爱,是双向的,妈妈包花边饺子对我们的关爱,不仅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同时,也让我,关爱妈妈,学会了像他一样去爱身边的亲人,朋友,和这个世界,这样,就实现了,爱的传承。
另一个例子是《开国大典》这一单元,我们选取了场面描写这为单元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单元目标,我们把学习任务分成三块,首先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梳理出四个场面,接下来由老师引导学习“下午3点整,毛主席来到会场的”这个场面,通过学习,学生明白场面描写,要写清楚两项内容,第一要写清楚,一方面,主席台的行动,另一方面发生了什么事,主席台下面的群众是如何响应的,讲清楚这两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学生理解,先写领袖行动,这些群众欢呼,作者想表现什么?让我们随着影片的欢呼,感受这热烈的气氛,同时用这种方法描述我们生活当中开运动会的场面。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深入的解读教材,并且从教材当中发现写作的密码.并且把这些奥妙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现场就写作,然后在写作之后给予指导,这样学生通过写作,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写作,在课文的帮助下,也有明显的提高。由于,读得深入,写的有效,那么,对于考试的内容,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了。在我们明白了,不必另开辟战场,从课文当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增长点,反过来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深入。
第二篇:“单元整合、读写一体”的教学探索
“单元整合、读写一体”的教学探索
语文教材以文选的形式编排,是通常的做法。但语文教师们却习惯以单篇课文的教学为主要形式,误导了学生。
关于一篇课文的学习,究竟学些什么?教参上给出的“教学要求”永远是这三条: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这三项目标,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自我达成。在大多数的公开课、评优课中,我们也总发现:语文教师总是会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当作语文学习的全部,忽视了写作方法的习得,这样的语文学习是不完整的。
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关注写作方法。也就是说,语文学习不仅要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应当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然而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一种表达方法,而到其他课文中又学习另外的一些,只孤立地学习一种方法对于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想以“单元”作为一个教学结构,打通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打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通道,实现知识的互通互联,进而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提高。
一、阅读教材,从理解内容走向写法探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四篇课文都是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学生们读这些写景的文章,固然需要知道祖国的山水是多么壮美,但作为语文教材,也应该在阅读的同时了解作者是怎么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习得写作方法来作为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长江之歌》是一首歌词,也可视作一首现代诗。在诵读、学唱《长江之歌》的同时,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几千首应征的歌词中,为什么胡宏伟写的歌词能脱颖而出?(即:这首赞美长江的歌词,究竟好在哪里?)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了这样几个结论:这首歌词的句式比较整齐,句末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选择了长江最有代表性的意象(清流哺育人民、力量推动时代)来赞美长江;两段的结尾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描写大自然壮美景象的文章,作者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三亚落日的。在感悟落日美景的时候,我们还引导学生关注第二小节(三亚的美景):看上去这一自然段与落日无关,但细细一研究,我们发现,它是为即将到来的落日,铺上了一道壮阔的背景。
教《烟台的海》,许多教师会让孩子们翻来覆去地“读”出烟台海的壮观。事实上,我们还需要关注“写”。课文每一部分都是按照“先景后人”的顺序来写的,那么,为什么描写烟台的海的景色时,我们还要写烟台的人呢?原来,烟台的海是烟台人生活的一座壮丽的舞台。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双龙洞最大的特点是需要通过“孔隙”,才能从外洞进入内洞。所以作者在描写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把“孔隙”作为重点来写。孔隙里漆黑一片,看不到什么东西,所以作者重点写的是自己的“感觉”。当然,本文的双线结构也需要引导学生关注。
二、单元总结,从单篇阅读走向群文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没有单元总结(类似于人教版的“回顾拓展”),然而,对学过的文章进行一次梳理,我们觉得非常必要。
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那么,一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都是描写同一主题的),有没有相通之处?是否可以成为孩子们习作的参考?当我们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时,发现的确有相通之处,并且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习作的参考。
文与文之间有差异。如《烟台的海》和《三亚落日》都是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也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但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我们就能发现:两篇文章的“时间顺序”不一样。《三亚落日》是按“落日前、落日时”这样的时间顺序写的,这样的文章,只需要观察一天就可以写出来;而《烟台的海》则是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来写的,这样的文章,必定是长年居住在烟台的人才会有的感悟。
在上“单元总结”课中,我们不仅关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异”,更多地关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同”。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从一篇课文走向其他课文。
如研究《长江之歌》的小组提出:这首歌词运用了“篇末点题”(而且是反复)的方式来赞美长江。的确如此,其他课文是不是也是这样写的?学生们一看,就能发现《烟台的海》和《三亚落日》都是这样。但几篇课文的“篇末点题”方式不一样。《三亚落日》的篇末点题是“直截了当”地赞美;而《烟台的海》篇末点题显得相当有意味,有升华主题的感觉。《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结尾就显得平淡了,没有篇末点题。那么,我们能不能学用这三种方式(反复咏唱、直截了当、升华总结)来为其他的文章换个结尾?课堂中,学生们模仿了《烟台的海》,给《长江之歌》换了结尾:“长江的水,是甘甜的乳汁,是纯洁的清流,更是推动祖国发展的磅礴的力量。”学生们模仿《长江之歌》的结尾,给《三亚落日》换的结尾是:“我们赞美三亚,你是最美的天涯海角;我们赞美落日,你是三亚的自然奇观。”
研究《三亚落日》的小组提出:课文第二自然段没有写落日,而是写了三亚海边的美景,这是为即将到来的落日铺开了一道美丽的画卷。的确如此,《烟台的海》中描写不同季节的海,为人的活动铺上了一道广阔的背景;《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的是去双龙洞路上的美景,这也为即将参观的双龙洞抹上了一道亮丽的底色。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们到溧阳“南山竹海”进行了游览,学生们回来后也都写了作文。现在,我们能不能在文章中为南山竹海加个“背景”呢?学生们翻开作文本,找到了以前写的作文。有的学生在初稿中有背景描写,让他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没有写背景,当堂来添一添。“铺上一道背景”,这个词就不再是学生口头上交流的写作技术用语,而在练习中成为了写作的自觉。
研究《烟台的海》的学生小组提出了本文中“人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这样的写法在《三亚落日》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文章中都有。我们引导学生来读一读,品一品。《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最特出的写作方法是把“观察”与“感觉”交融到一起,我们也让学生在作文中练一练……
第三篇: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对策
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对策
学生从开始学习起就首先接受了语文方面的训练,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写字的能力,但事实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希望能够在小学的最后阶段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随着长春市的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希望通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交授学生更多传统文化以及道德情操。为改变传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弊端,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读写一体化目标,教师应当明确读写一体化的重要性,发现并解决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明确读写一体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读写一体化可以拆分进行理解,其中涵盖了三个概念,即读、写和一体化,读又分为文字阅读和口语表达,阅读即实现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组合出来的表象了解文章或语句想要表达的意思,而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思想通过适当的话语表达出来。至于写通常是指写作,也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一体化就是将读和写读贯通起来,让二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单纯交授课本知识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内外阅读,增加词汇积累,理解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最终逐渐将看的内容学习并进行使用,灵活使用句式和词汇,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解释清楚,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写作离不开阅读,无论是经常使用的词汇还是习惯的表达方式,都会受到阅读内容的影响,而阅读的内容正是来自于相关作者的写作,它们同属于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实现二者的一体化,能够在读和写的双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方面的现存问题
就当前我国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读写教学而言,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从读的方面来讲,教学当中容易走极端,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但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好精读和略读的度。比如在进行教材讲解时,教师交授的内容较为细致全面,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较长,所以学生通常对教材内的词汇和语句较为熟悉,对一些老师要求的教材内容可以进行背诵。但是相对而言,课外阅读的质量各异,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兴趣爱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而且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教师忽略了语言组织的源头,逐渐降低了学生口语表达方面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提升。
至于写作方面的教学,教师比较重视的是作文和答题是否规范,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语文教师通常会结合范文进行作文讲解,对一些表达上较为新颖和流畅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着重强调,所以容易出现一个班的同学习惯使用的句式类似,引用的句子雷同等扭曲的写作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思维过于死板,限制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遏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灵感的进发。以上问题在很多小学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正存在着,严重妨碍读写一体化进程,不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应加以重视并尽快解决。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有效对策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密切,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低年级而言更重,光靠课上的学习时间是很难提升读写能力的,因而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安排合理的阅读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控制阅读节奏,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注意体会文意。
开展相关的读写活动。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能力范围内开展相关的读写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语文读写的一体化。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己的思想,教??可以适当安排交流活动课,让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方法,分享自己阅读过的书单,发表自己在阅读写作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读写比赛,筹备一定的活动资金设置一些阅读和写作的奖项,鼓励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质量,需要从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始做起,充分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发挥相关的教学优势。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为学生收集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帮助学生完善写作方面的积累。同时还要把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辅助,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将一些辅助信息导入到读写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丰富资源,从而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读写能力是主要培养目标,而读写一体化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改变传统模式中的结果论思维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的基本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
(作者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小城镇中心小学校)
第四篇:读写——语文教学的协奏曲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着力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和熟练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语文作文教学的艰巨而神圣的任务,读写——语文教学的协奏曲。
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二重协奏曲。“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就是这“源头活水”。“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都在告诉我们多读的妙处。书读多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便会懂得文章做法,也才可以放笔为文。
而目前学生多数存在的文体不分,缺少生活积累,感情苍白心灵空虚,缺少文化底蕴等问题必须借助读写去改变,读后感《读写——语文教学的协奏曲》。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进行读与写的结合训练,读写相互促进。让学生把读写看作一种行为,而不是把它割裂开来在阅读中训练写作,在写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之前先写一写,然后再去阅读,读了再写,这样反复进行,效果突出。要善于利用现有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写读后记,读后感之类,写课文或其他文章的片段或梗概,课堂小练笔,教学生以文法为文,以情感为文,抓生活细节,塑真实人生。还要多鼓励学生,既鼓励多读书,又鼓励多写作,让他们自信自强,感受到力量,看到希望。同时在读写的过程中学习和丰富词汇,知晓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实现语文的交际功能。
由此看来,放手教学,给学生们足够的阅读时间是多么重要啊!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相当重要的,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只是作文见成效,语文素养等都会有很大的提升。那就让我们都来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吧!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了我们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读的书多了,接触好文章多了,积累的优美语句、各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就多了,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近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取得了一点收获。
以读导写。阅读分课内、课外阅读,我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特点。教学时,我组织小组、男女、全班学生齐读和背诵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和语句的优美,感悟到文中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完本课,我运用课文中的排比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积累,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我都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学生头脑中的词语、句子丰富了,习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物,作者巧用过 渡句连接上下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过渡句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写参观、游览记的习作时,要按地点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有序的记叙,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写促读。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寻求阅读,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启发孩子自己去明白“幸福是什么”的智慧女儿;有珍惜友情的小鸟;还有帮助小木偶学会多种表情的小女巫。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教人学会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这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这也是写童话的起步。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就开始写童话,他们的写作对象、想象力都比较单一。我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名著,要求每人借一本童话课外阅读,交换阅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童话故事就丰富了,习作中的童话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写想象习作,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写说明文的习作。在这两次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有关科幻、科普的书阅读,了解自己写作对象未来的发展,收集与自己习作有关的动物、植物数据。学生带着习作要求去阅读课外书籍,有动力,有欲望,产生阅读兴趣,形成习作灵感。阅读为孩子习作积累了材料,这样学生就不怕、不厌作文了。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享 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写作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课文不同体裁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将课文《鲸》《新型玻璃》赋予童话,用第一人称“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先在小组和全班介绍鲸和新型玻璃。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我指导学生采用小导游形式介绍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以及小导游教学活动,将课本变成剧本,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我又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用到写作中,以“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介绍一名胜古迹”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一名学生的习作“ 新型玻璃的自述”还见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彩色的翅膀》,写了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带一箱小昆虫回小岛的事。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给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到:“岛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土地,没有蔬菜,没有昆虫,但你们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甘甜的西瓜。你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阅读的感悟,习作的收获。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富有较深的意蕴,结尾常常让人意犹未尽,这就为续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穷人》的结尾,桑娜 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可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丈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孩子的心。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学生想象桑娜会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丈夫回家后她去替别人织毛衣;丈夫每天会早一点出海,晚一点回家,多打点鱼,挣钱给孩子买吃的、穿的。孩子长大后,桑娜夫妇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知恩图报,十分孝敬桑娜夫妇,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课堂上读写结合是学生习作成长的一个园地,课外读写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寒暑假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在寒暑假里,帮助家人做家务,与大人一起下田地干活,帮助、关心他人的事,读了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既为自己的课内习作积累材料,又能培养自己的勤于写作的习惯。但我不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而是两、三天写一篇日记。学生每个假期写的日记,我都要浏览一遍,择优推荐发表,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日记发表了,还拿到了稿费,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既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孩子们写作的体裁也多了,记叙文、读后感、童话、儿歌。自2012年至今,我的学生有20 余篇习作发表。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说:“我们看中的不是稿费的多少,而是看到对孩子的鼓励、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魅力!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小学储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