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9:5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

第一篇: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

高一年级“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与思考

一、语文主题读写的意义

阅读与表达是人一生中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两种能力,也是语文素养最核心的两个要素。但很长一个阶段以来,高中学生的阅读品质和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因而难以落实课标提出来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语文教学现状,从本学期开始,我们2012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引领下进行了初步的主题读写研究。这里的主题读写,就是以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经,以人文主题为纬,设计有序的主题读写专题校本教材,按照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围绕主题读写专题进行阅读与表达教学。让学生在“主题读写”过程中激发阅读热情和智慧,提高表达能力和品位,从而迅速提升语文素养,为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主题读写的实践

1、主题读写内容的确定。

我们使用的主题读写校本教材,是学校课题组成员、高一全体语文老师与学校聘请的专家一起研讨并由聘请专家编定。第一学期共有四个主题,按照“学会表达”、“学会写景”、“学会叙事”、“学会描写”四种语文能力,选编四个专题:“永恒的眷恋”、“诗意地栖居”、“昨夜星辰”、“慢慢走,欣赏啊”。每个专题分“必读(四篇)”、“选读(十篇)”、“交流与表达”三大部分内容,同时附有荐读内容(图书推荐、影视作品推荐、其他文艺作品推荐)。文字阅读量达到26万之多,再加上语文教材苏教版“必修一、二”的文章,总共阅读数量达到35万字左右,比起原先一个学期只教苏教版“必修一、二”教材上的内容明显丰富充实很多。

2、苏教版必修教材与主题读写教材有机结合。

正确处理主题读写校本教材与苏教版必修教材是我们实施“主题读写”面临的一个难题。经过研讨,我们确定“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主导,主题读写校本教材为拓展”的原则,合理筛选两本教材的篇目,按照“语文能力”把苏教版必修教材和主题读写校本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语文能力和主题下,选用苏教版教材相关篇目作为先导进行“精读(必读)”教学,以主题读写校本教材“必读”篇目为“精读”教学拓展,以其“选读”篇目作为“泛读”。根据这一设计,本学期“必读”教学将“月是故乡明”(必修)与“永恒的眷恋”(校本)结合,“像山那样思考”(必修)与“诗意地栖居”(校本)结合,“珍爱生命”(必修)与“昨夜星辰”(校本)结合,“慢慢走,欣赏啊”(必修)与“慢慢走,欣赏啊”(校本)结合。“泛读”则根据主题与表达能力组合篇目。

3、主题读写教学的实践活动。(1)精心设计两种课型:“讲读课”、“泛读课” “讲读课”,以“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掌握熟练的语言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积极性,营造有效教学课堂,激发学生阅读智慧,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每个专题从苏教版必修教材和主题读写校本教材中选择3—4篇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案”,精心上好每一课。“泛读课”,以“拓展阅读视野、丰富阅读内涵、感受文本魅力、体会阅读快乐、享受阅读收获”为重点,充分发挥个体阅读、小组互动、班级交流的功能,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具体泛读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在一个主题的10篇文章中选读4—5篇文章,学生认真阅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一篇文章(全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或最触动我心灵的语句;这篇文章最值得读的原因,或推荐给朋友阅读的话;读完文章,让我最难忘的情节或内容及其原因;从文章中我发现或明白的生活道理,给我的启迪;阅读文章后,从哪些地方让我明白写作的道理或写作的方法;读完文章,我有一点疑问或遗憾),要求学生在读完后按照上述六点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我们也要求学生给文章写一段推荐语,实则是对文章主要的内容的一个提炼和概括。②在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批阅,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结束之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展示,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多角度交流,有延伸交流(在某同学交流的基础上,交流者自己或其余同学,由交流内容引起联想,想到其他阅读中或生活中曾经有过的类似的情景或内容,目的是培养联想能力和拓展表达能力)、对话交流(是下面同学对上面交流同学提出自己的质疑,由交流同学回答,或者是交流同学在交流自己收获的同时,提出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求助下面同学,由下面同学回答)、论辩性交流(是听讲同学不同意交流发言者的理解与认识,主动提出自己的理解,以引起讨论)。

在泛读课上一般采用学生主持,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评的方式展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争相上台,有的同学的发言非常出彩,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鼓掌,发自内心的认同,虽然我们的课堂上也并非尽善尽美,但是我们明显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异于一般的语文课堂,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学生的智慧和激情。(2)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在主题读写中,学生仅仅通过阅读来积累生活、感悟生活、沉淀思想还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写作,写作能使阅读向纵深发展,能使学生个体进行更多的“悟”和“思”,用写来促进思考,用写来促进感悟,用写来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这种与写作相伴随的阅读,才是深层次的阅读。

所以在泛读课上我们也鼓励学生动笔写读书笔记,我们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在课堂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或在阅读过程中在文章旁边作批注,不作具体规定与要求,只是鼓励,最后通过展示、印发精彩批注等形式激励学生。如在学习《清塘荷韵》后,学生对于文章思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初读文章写的推荐语进行修改,形成了新的推荐语,好的推荐语,老师打印成文字张贴在教室里,让全班同学学习体会。

如姚沁科同学说“一池的荷,一池无声的歌。惊愕于荷花的美丽时,是否又想过它如何忍受那些潮湿与寂寥,冲破水幕,绽出花来?它用傲骨赢得新生,它以释然面对消逝。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面对那剩下的生命时光,又有何患呢? ”。

除了推荐语,还有学生上台泛读交流的发言文字打印成文,如在阅读完朱光潜的《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一文,学生是这样说的: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个完整的有机体。作者强调了人生的统一性,对此我是很赞同的。就拿各位来说,大家用了9年的时间读书,来到了高中,证明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而如果没有这9年的时光,可能在很多年以后,我们会被称作“文盲”。但事实证明,我们不是文盲,所以这段时光也成为了我们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就像写文章一样,只有真情的流露的文章,才是能感动自己和别人的好文章。

第三,文章忌滥俗,生活也忌滥俗。作者在文中举的是东施效颦的事例,其实大家平时写文章时也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多同学写的内容千篇一律,这样的文章既没有新意,自然也不会得高分。此时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四,俗语说的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要做自己,活出个性,而不是做别人的影子,只有最真实、最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不仅因为他们懂得创造美的事物,更在于他们懂得欣赏美的事物。他们还能同时兼顾严肃与豁达的平衡,做人也应该如此,才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欣赏美,创造美。

这段文字表述层次清晰,观点明确,更体现出了学生自己对于生活学习的一种感悟和思考,这种理性思考能力在以往真是不多见,以上还只是片段式的写作,我们也希望学生通过主题读写后能写一些大的文章,所以每一个专题结束都要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一节课是对整个专题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及一些文章写作艺术特色的回顾,一节课用于写作训练,本学期我们写了以下内容:《爱,是不能忘记的„„》、《我的读书生活》、《收获》、《温暖》、《江南的冬景》、《<我与地坛>读后感》、《最美是故园》等写景类散文和记叙类散文,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及语言,或者是模仿文章结构,或者是模仿文章的语言,不过这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需要让学生慢慢去积累生活,积累思想,最终通过自己的文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如果说阅读,我们每一个孩子可以读到几十万字的文字,对于他们一个学期的写作量我们也可以进行考量。如以高一(3)班沈思蓥同学为例,一个学期来该同学的批注、点评、随笔、读后感、作文一共写出的文字为2.5万多字,这在以前的教学中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从整个年级学生的作文来看,好文章也是层出不穷,每次大型考试作文最高分在普通班。又如高一(3)班姚沁科同学第一次参加无锡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就获得了一等奖,将来我们希望学校搭建更高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一展风采,这样激发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乐于写作。

4、主题读写拓展性语文活动。

一般认为“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语文能力,这是有道理的,其实,这四项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主题读写不能单纯停留在“读”和“写”两个方面,读写过程中,“听”和“说”也是很重要,“泛读课”的交流表达就是在“读”与“写”的基础上的“听”和“说”的展示。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我们在整个年级开展与“主题读写教学”相应的语文活动,作为主题读写的拓展。

本学期我们举行了“青春颂歌——高一年级诗歌朗诵大赛”,学生参与的激情空前高涨,从班级选拔到年级比赛,学生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高一(3)班举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第一阶段是学生自我介绍,第二阶段是向班级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在整个高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本学期已开始下发了阅读书目60多部,供学生选择性地阅读,高一(2)班、高一(3)班在班级都设立了书柜,每人拥有一部书进行阅读,高一(3)班要求一个学期读完一本书,写推荐语、读后感。

三、语文主题读写的体会与思考。

1、主题读写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兴趣。将同一主题内容的不同形式的文章组合在一起,通过精读和泛读两种形式展开让学生阅读,这样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就可以起到前后联想、融会贯通的作用,引起他们对某一主题的内在的一种“共鸣”;尤其是在泛读交流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有自己个人的独到的见解,当这些见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时,他们会有一种被认同的成就感,而当这些见解被质疑时,他们则需要更深入的阅读和思考,以期获得其他同学认可,无论是质疑还是被质疑,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阅读热情和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2、主题读写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智慧。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既包括对某篇经典文章的细致深入的分析(内容、语言、艺术手法),又包括对整个主题的所有文章相似主题的深入理解,以及在文章的思路、语言、手法上的不同的比较,这样就养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好的阅读习惯,用这样系统的好的阅读习惯去读文章,阅读能力相应就得到了提高,阅读智慧开始被激发出来。

3、主题读写提高了学生文化修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主题读写教材整合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章,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多的是对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思想的内化和传承。一如德国赫尔曼黑塞曾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谈到阅读经典的意义时说:“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在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经典之作使阅读者把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延续下去,使一个人文化修养得以提升。比如“昨夜星辰”这一专题,我们精读《药》、《这是你的战争》、《六国论》,泛读了《田单列传》、《西安这座城》、《甲申三百年祭》、《怀古诗二首》、《今生今世的证据》一组文章,学生体会到了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阶段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虽然以上内容都是历史,但给学生思想上的震撼、思考是无限的,在读完《甲申三百年祭》后,学生说我们要“时时反思自我,刻刻警示自己,胜不骄、败不馁,唯有胸怀天下,目光长远,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今生今世的证据》:故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精神寄托。当我们竭力去追寻消逝的过去时,常会因曾经拥有时的不珍惜而悔恨,但已明白一切都只是徒劳。当我们丢失了故乡,丢失了心灵的寄托,丢失了生活的证明,这时候,心里排遣不散的总是浓浓的乡愁。在一篇篇文章的阅读思考中,学生的精神一次次被激励,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一步步提高,语文素养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4、一点思考。

在我们进行主题读写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教师方面在阅读领会、指导学生、备课上课都存在知识不足、方法不多、时间不够的问题,教师需要自我进修、增加积累、更新知识、得到指导,还要加强备课组、课题组的研讨。学生方面,存在知识笼统、理解浅层、方法单

一、差异明显等问题,在接下去一个学期我们将作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研讨,让学生保持阅读热情和兴趣,逐步提高效率和能力。

一个学期来我们的感悟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智慧、阅读品质、表达能力、表达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语言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想积累深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精神长跑的过程,厚积而薄发,学生在达到一定阅读写作量的积累之后,最终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二篇:高一高二读写教学意见

苏州工业园区高中阅读与作文教学意见(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1.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语文教学核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将阅读与写作融通起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

二、总体策略

1.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更新语文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基本原则是突出阅读和写作的地位,少讲多读多写,扭转大量、重复、低效的应试解题训练风气。

2.先读起来,先写起来,重视阅读和写作的量的积累。坚持“自由写作”与“应试写作”相结合,高一高二以自由写作为主,应试写作为辅,少些写作的条条框框。3.教师从写作要求、写作指导和批改评讲方面进行训练,实现学生作文从自由写作向规范写作的渐变,防止低层次自由写作的简单重复。4.关注学生阅读与写作动力系统,营造有利于提高读写能力的立体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言语生命的自我实现,激发学生旺盛的读写兴趣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作品的机会。5.坚持“套餐”式作文训练,读写结合,技道兼修。编写的阅读材料主题要集中,兼顾选文的文与质,从情感审美与逻辑思维两大方向入手,技能训练指向明确。

6.重视阅读书目推荐,倡导师生同读共写,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相互激励,真诚对话,激发表达欲望,促进共同生长;重视写作过程指导,注重写作体验的分享。

7.重视规范文的仿写、修改和重写训练。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相关训练,做实做透;每学期每生至少面批一次作文;发挥范文佳作的引领示范作用。进行螺旋反复训练,一题多练,一题多体,一体多练。

三、基本要求

1.阅读教学原则上以板块教学方式进行,每板块中精读精教1-2篇(文言文除外),其余作品作为泛读材料,配合补充阅读材料,在阅读量上获得大幅提升。

2.每周保证阅读量约20000字。阅读课,建议教师指导讲析不超过30分钟,用15分钟当堂进行形式多样的读写训练,利用课堂阅读材料向写作训练延伸,如片段摘抄,字词积累,词语造句(段),好句阐发,手法运用,赏析文字,阅读随感等。每周向学生推荐印发美文不少于两篇,并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提倡批注式阅读,教师及时检查、指导。

3.每天写作量(含摘抄)约300字,每周写作量约2000字。教师及时批阅、反馈,方式方法要因班制宜,灵活多样。

4.每学期各备课组以班级为单位搞两次读写周活动(期中考试前后各一次),大批量高密度阅读和写作。有主题(专题)阅读材料,有写作训练任务。

5.务必改进整篇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方式。作文统测后,印发相应的评讲材料,并挑选典型作文进行升格指导。特别重视作文的修改,备课要脚踏实地,训练内容从最基本的层面做起,逐层深入提高。

四、其他事项

1.教材处理上要有突破,要敢于取舍,高一高二不被考试牵着鼻子走。结合教材确定训练主题,围绕主题选择教材内容,做好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倡导对阅读内容进行写作资源的当堂开发和当堂写作训练。

2.现代诗歌教学要更加重视少讲,可以读广读深某几位诗人,建议进行仿写、创作现代 1

诗歌训练。

3.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少些分析,留多时间让给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鉴赏文字,写作方面培养鉴赏、扩写等能力,可以重点训练感受诗人情怀和富有文采的表达两方面。

4.文言文教学,重视文意的总体感知,重视朗读背诵,要突出翻译训练,但不能陷入教师逐句翻译的低效模式。写作方面可以试着让学生用写作的形式去了解事件,读懂人物,感悟历史。

5.读写的文体不宜单一,注重各种体裁作品的推荐阅读:小小说、散文诗、剧本、杂文、时评、研究性文章(调查报告、社科类小论文)、赏析性文章(影评、画评、书评)等等;写作文体以典范记叙文、议论文(杂文)为主。

6.围绕写作核心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思考力、表达力等),慎重确定各个专题、各类文体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通过阅读积累一步一步培养写作的核心能力,尤其重视思考力和表达力。核心能力的训练可细化,如要提高思考力,可以训练辩证思维、赋形思维、原点思维、类比思维等。

7.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明确阅读和写作的具体要求,过程可以循序渐进,对后进生要步步为营,重视情感激励作用和方法多样指导。

8.教师要投入进来。用自己的读写引导学生的读写,因学生的读写反向促进教师的读写。这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以及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附:高中生读物推荐(部分)

 传记、回忆录

《巨人三传》(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昨日的世界》(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托尔斯泰传》(茨威格)、《罗曼·罗兰传》(茨威格)、《富兰克林自传》、《拿破仑传》(埃米尔·路德维希)、《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科比传》(黄鸿涯)、《张居正大传》(朱东润)、《杜甫评传》(莫砺锋)、《苏东坡传》(林语堂)、《武则天传》(林语堂)、《曾国藩全传》(孙良珠)、《一颗清亮的大星——胡适传》(胡仰曦)、《林徽因传》(张清平)、《合肥四姊妹》(金安平)、《从文自传》、《梅兰芳全传》(李伶伶)、《周作人传》(钱理群)、《顾准的最后25年》(罗银胜)„„

 散文、随笔、杂文

《蒙田随笔》、《爱默生随笔》、《美的情愫》(东山魁夷)、《瓦尔登湖》(梭罗)、《相约星期二》(阿尔博姆)、《21世纪思想随笔排行榜》、《诸子百家新读》(鲍鹏山著,刘德水评)、《中国人的心灵》(鲍鹏山)、〈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影响我的三十二篇美文——优雅的汉语》(贾平凹编)、《鲁迅杂文精编》、《人间草木》(汪曾祺)、《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左手的掌纹》(余光中)、《象雅戒指》(石评梅)、《以箭为翅》(简媜)、《文化苦旅》(余秋雨)、《湮没的辉煌》(夏坚勇)、《逆旅千秋》(郑骁锋)、《野火集》(龙应台)、《人与永恒》(周国平)、《病隙碎笔》(史铁生)、《国学讲坛》(张晓风)、《成年礼》(筱敏)、《惊异是美丽的》(铁凝)、《倾听与诉说》(王小妮)、《迟子建散文》、《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鲍尔吉·原野)、《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古典之殇》(王开岭)、《耻辱者手记》(摩罗)、《沉默的告白》(余杰)、《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诗词风景》(李元洛)、《五颗樱桃》(乔叶)、《风中的莲花》(雪小禅)、《让我在鲜美的时候遇上你》(张丽钧)、《走自己的路,让西瓜去说吧》(凉月满天)、《人生不需要太多行李》(林夕)、《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李雪峰)、《思无邪》(安意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 诗歌、小说

《取道斯德哥尔摩》(王家新)、《中华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姚为洲、《影响我的两百首诗词——优雅的汉语》(舒婷编)、《当代英雄》(莱蒙托夫)、《金蔷薇》(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卡拉玛佐夫兄弟》(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陀斯妥耶夫斯基)、《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复活》(托尔斯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一九八四》(奥威尔)、《海上劳工》(雨果)、《悲惨世界》(雨果)、《巴黎圣母院》(雨果)、《基督山伯爵》(大仲马)、《飘》(米切尔)、《红字》(霍桑)、《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雪国》(川端康成)、《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传信人》(马克斯·苏萨克)、《芒果街上的小屋》(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天蓝色的彼岸》(希尔)、《北京法源寺》(李敖)、《平凡的世界》(路遥)、《穆斯林的葬礼》(霍达)、《沈从文小说集》、《活着》(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 其他

《希腊神话故事》(施瓦布)、《宽容》(房龙)、《傅雷家书》、《梁启超家书》、钱理群、王尚文主编:《新语文读本》、曹文轩主编:《新人文读本》、严凌君编的《青春读书课》系列——《白话的中国》《世界的影像》《成长的岁月》《心灵的日出》《人类的声音》„„

培养学生自觉修改的意识 ....

王栋生

每次安排作文修改时,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只能在原文上改动几处字词或标点,半节课时间,效率很低,像是在敷衍老师。曾听学生说“我觉得能写出来已经不错啦”,这类学生缺乏提升自己的愿望,不知道“好与不好”的差别,要让他去改,很难。学生不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教师的要求高了,学生难以接受,无从下手,他不想改;或者他还没有意识到文章需要修改,有什么必要勉为其难?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会修改的原因是根本没有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看不出自己文章的毛病。为什么会看不出文章需要修改?可能和他的阅读量小、缺乏见识有关,和他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其他,也可能是学生缺乏信心,对文章修改一无所知,又没得到示范,缺少相应的指导。总之,他没有自觉修改的意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理应有一些修改作文的基本经验。面对一篇有毛病的作文一筹莫展,既有学习态度的问题,也和应试教学的功利写作有很大关系。应试写作教学的动力经常是为了“对付”或完成任务,而不是通过写作获得愉快。学生在义务教育的最后两年,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对付中考作文”,习得不少“技巧”,但仍然缺乏厚实的阅读和扎实的基本写作技能修养。更麻烦的是,他到了高中,再次遇到以应试作文为目的的写作教学,对付这种用几十秒钟至多两分钟批阅的考试作文,的确需要一些“路子”,然而谁都知道这与真正的写作技能相距甚远;而由于它有“利”,教师和学生往往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许多教师会有这样的经验:高考作文成绩未必能反映一名学生真实的作文能力,而真正具备写作能力的学生并不怕高考作文。可以说,凡在写作学习中具有修改意识并具备修改能力的学生,才是真正有写作素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有思辨能力,懂得文章优劣,知道怎样去修改,一旦有点时间,他总能通过修改让自己的文章超出一般人。

对那些不愿意修改作文的学生,我经常告诉他们:修改是件愉快的事。——修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你把混乱不清的地方理得井井有条,你把遗漏之处补得天衣无缝,你把平淡的内

容改出味道了,你把灰暗的地方擦亮了„„这,就是修改。

还记得手把手教学生修改作文的经历。我要求学生动手改作文,学生像是没有什么办法,速度极慢。我不耐烦,拿过来动手改了第一页稿纸,让学生看;学生很高兴,表示很佩服。我问:“现在你知道怎么改了吧,能不能自己改第二页?”学生说:“你能不能再改几处给我看?”——他仍然看不出哪些地方需要改,也不知道该如何改,教师的代替完全没有作用。(这也是我不主张教师“批改作文”而主张“说批作文”的原因之一。)这以后,我经常问学生的是:“你自己认为哪些地方要修改?”——只要他能看出来,就知道该怎样去改!能发现问题是修改的前提。从这个意义而言,把自己的文章修改一遍,往往比多写两篇有用。回顾自己在文章修改教学方面的经历,有一点还是值得作点小结的,即,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所提出的具体修改要求要稍高一些,让他“踮起脚跟才能够得到”。在一个教学班中,几十名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在一个水平上,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作统一的要求;即使同一名学生,他在不同文体的写作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最有必要提高的可能只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的修改要求也应当是不同的。我会对一位学生说:“你把段落重新整理一下,适当地搬搬家,让文章有点起伏,你试试看。”我会对另一位学生说:“你就用顺叙,把段落调整一下,不要把这件很感人的小事写得太复杂。”——要视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具体的写作能力来提要求,我不愿意学生把文章都写成一个样。也曾有学生问为什么老师提的要求不一样,我则较多地从阅读积累、写作个性以及文体选材诸方面的不同作出解说。

教师在指导修改时,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一些。比如,我教“学会严密地论证”,让学生在交作文前再作如下考虑:“看看立论有没有破绽,是否经得起质疑,看看说道理的顺序是否正确,看看表达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看看能不能把话写得更简练一些,看看遣词造句是否会出现歧义„„最后读一读,有没有什么地方语句不通。”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允许学生上交涂涂改改的文稿,虽然“卷面不整洁”,但通过学生修改的痕迹对比,可以揣摩他修改的原因,了解他写作的过程。用这样的引导和宽容去激励学生修改。

文章修改的能力不是靠几次练习就能培养出来的,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修改经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尝试一切可能的方法。以前我也试过“互批互改”,发现只对部分学生有用。比如,同桌二人作文水平相距过大,怎么“互改”?我发现,结果往往让学生难堪,也让教师尴尬。我觉得还是自改的效果好,特别是有了阅读积累之后,再去看自己的旧文,动手修改的意识一下子就出来了。我鼓励学生保留旧作文,也有这个目的。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面对只得了六七十分的作文或是得了一个“B”或“C”的随笔,便觉得没有保留价值,他们忘了这是自己的学习记录,也是自己的作文财富。有一年的高一下学期,我让学生把初三的随笔本找出来作比较,时隔一年,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进步。同时,我问他们有没有可能把初三写过的内容重写一遍,有些同学这样做了。他们对能以新的高度审视以前的生活,能以新的表达方式修改旧作感到愉快,而保留在他们记忆中的许多题材不再是“一次性”的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析论文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在教育领域正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听说读写内容的积极落实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本文主要就小学阶段的读写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旨在为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搭建积极有利的平台,并且为我国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主要就三方面措施,来促使读写教学目标积极落实:首先,扩大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及丰富其方法;其次,培养学生读写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旨在借助作业的高效实施来切实完善读写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所谓的读写结合教学,主要指的是写作与阅读教学的紧密融合,继而实施的教学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写作与阅读是紧密相融的。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以及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故而在实施读写结合的过程中需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一、提升阅读质量,带动写作教学品质

小学生的阅读量通常较小,因此若要借助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必须有效实施阅读拓展措施。通过这一举措,可有效增强读写融合的积极动力。当学生的阅读量提升,掌握了阅读的技巧,随之便会储备更多形式的知识内容,继而为写作技能的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课堂阅读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积极增强课外阅读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牧童和狼”或者是“蝉和狐狸”的时候,可借助课本寓言故事来激励学生对更多的寓言故事感兴趣。这一措施的实施,旨在借助课内知识继而延伸到课外,由内而外丰富学生的阅读总量。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伊索寓言的趣味图片,继而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为学生阅读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此同时,在将牧童以及狼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时,可适当制造些许悬念,例如狼与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是有趣的还是其他?当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对故事预习之后进行角色扮演或对故事进行延伸。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发表自己的感受。以此为基础,教师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以及原文的故事发展线路对文章进行续写,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将现实与想象融合。

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且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以及写作技能增强的效果不够突出。故而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外还对课外知识拥有诸多的兴趣。事实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点,切实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感受。小学生普遍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出现思维分散的情形,为此教师可为其实施多种感官的元素融入,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直观、全面,继而为其写作内容的丰富、多样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借此,学生对其具体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感受方面会有别样的体会,最终的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第二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拓展训练。由于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社会认知水平不充分,故而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理解不够全面、不深入,而且在写作内容中难以展现亮点。故而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为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阅读内容,以及在写作教学中为其渗透多种写作模式,尽可能将指令性写作转变为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自爱苏教版小学五年级写作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对《嫦娥奔月》故事进行续写,对《古诗两首》即兴创作等。第三点,全面实施写作训练。无论是写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均需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要能够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从细致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阅读体验以及写作素材。例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不仅要为学生传授高效的阅读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与阅读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阅读内容的生活气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采用同样的写作模式进行创作,并为其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

三、落实读写作业,实现读写结合目标

为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就切实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现就作业设置环节而言,需以趣味性为显著特征,其次需具备拓展的特性。课后作业的设置,旨在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并且对课堂相关的重要内容进行拓展。借助课后作业,还应该实现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若是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说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足。据此,教师可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服务。设计作业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作业的个性化程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需重视学习环境的营造,为学生搭建有利的阅读、写作、课后作业完成的平台。作业中需适当涉及阅读与写作两方面内容,而并非只是写作。

由以上内容可知,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重要功能不可忽视。在教师的专业培养之下,学生便可接受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内容,才能够掌握先进的学习技巧。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均是小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故而教师在对其进行落实的环节中,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实施阅读拓展教学、写作训练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悟。

【參考文献】

[1]卢凯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17(18):135.[2]王丽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3):105-106.

第四篇: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在教学中将读与写分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加工教材、积累资料,学习课文,提高技巧,写前指导,点拨思路,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等角度,研究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将读写结合。

关键词: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得如何显然与吸收的程度紧密关联。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然而,当前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是读与写往往分隔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课堂上忙着进行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作文的写作。即便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写作能力依然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文章对读写分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读写结合”措施策略。学生写作文常常无物可写、技法单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体验不足,缺乏生活常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作文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记录,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因小见大,从而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主题。高中学业的繁重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内度过,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大多数学生不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是缺少生活体验。二是阅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学生阅读局限在知识点的机械学习和掌握上,阅读面狭窄,影响学生信息的获取以及知识的积累,对写作没有实际的帮助;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也没有得到较好的阅读能力训练,致使思维的活跃度不够,即使有生活素材也不善于思考挖掘深意,不知怎样发现生活中的亮点。三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孟子尽心下》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阅读与写作理论知识,未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阅读教学可以应有效促进作文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读写结合”?

一、加工教材,积累资料

目前,入选课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下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好多年都未曾更改,堪称各时期各领域文章中的典范,其中包含了精妙的写作技法。这些文章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资料的积累及加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加工,可以使课文材料巧妙地运用于不同主题的作文之中。1.烛之武角度:“责任”“顾全大局”“爱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郑伯角度:“知错能改”“责己恕人”“能屈与伸”。3.“以退为进”“换个角度看问题”。总之,教师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积累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将中学阶段所学之课文变成作文写作的论据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对课文材料的深加工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课文,提高技巧

入选教材的课文,经历了多方的验证,必然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无论是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还是在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范文、范段、范句,是作文练笔的最佳参考。因此,教师应该对课文教材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及时运用阅读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帮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夜色》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叙述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展开方式;《劝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巧妙的比喻论证方式;《六国论》和《伶官传序》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对比论证方式;《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让学生学习人物形象塑造技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学习环境描写及伏笔的巧妙设计等。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以读促写、以写代读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写作技能技巧。这样,教师教活了,学生也学活了,从而实现了读写双赢。

三、写前指导,点拨思路

近几年,盛行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指令,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发表看法,对事件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写作要求,需要学生做更多的阅读、写作的积累。鉴于此,教师进行写作思路点拨、方法指津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新学到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及时通过写作实践内化为写作能力。如苏洵的《六国论》虽是古文,但其精巧的论证布局是议论文结构借鉴的典范,尤其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思维导写有启发价值。笔者将其中的思维模式归纳如下:1.开篇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材料,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2.紧扣观点(看法)就事论事,进行简要阐述,强化观点。3.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或正反论证,或因果分析,或假设分析,或道理论证等。4.进而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5.结尾部分再次呼应材料(题目),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呼吁劝勉。另外,像《劝学》《游褒禅山记》等课文的谋篇布局形式,都是中学生写作可以学习借鉴的。

四、比照课文、以课文评作文

常规的作文教学,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审题指导,接着学生开始写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批改等。最后,教师将本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整理,集中讲解。这样的写作教学,看似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但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在于讲评的过程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即使教师能从学生的写作选出部分所谓的范文(优文),但学生常常无法从中得到有效的启示。鉴于此,笔者以为,充分利用教材课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写作安排,并将学生平时写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带到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去,渗透到课堂中进行讲评,转变观念,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这样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针砭时弊,破立结合,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之观点,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为高中声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因此,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先破后立的构思、比喻、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等,讲评时可以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论证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同课文作比照,引导学生发现之间的差别,领略巧妙安排篇章结构,恰当运用论证方式等的重要性,让学生不仅明白所以然,更有模仿借鉴的对象。充分利用课文的篇章构思、论证方式等讲评作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中看到自己作文的瑕瑜,也能使学生们从中受到写作的启迪,能提高学生欣赏课文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能同时得以提升,可谓“一箭多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无疑是一个重要而成效明显的做法。在中学的语文课文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写作的实践,把课文“阅读”和作文“写作”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语文课文教学重在“阅读”,作文教学重在“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积极推行新课改,追求课堂效率的今天,我们应该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适当关注文本的篇章构思,适当重视技巧手法的学习,教会学生在分析教材中文章的各种妙处的同时,懂得运用类似的手法让自己的作文展现出同样的妙处,甚至更胜一筹。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读写结合”,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写作知识的教学点,巧妙地带领学生在阅读学习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写作素材等,培养学生写作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李梅.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2]俞发亮.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1.[3]王召强.主题写作十二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4]张宏礼.语文知识的内化外显——浅析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J].语文教学之友,2014(7).

第五篇:高一语文读写优化学案(第45期)

高一语文读写优化学案

(第45期)

诗词在线

【诗词原文】

雪中望岱岳

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①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注】①秦碑,秦丞相李斯奉始皇之命所刻,立于岱顶玉女池上,内容为颂扬秦始皇功德。

【作者介绍】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读后思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精美的山水景物诗,叙写了诗人雪霁远望泰山所见壮美景色及无限赞美之情。

B.首句与《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意境相似,“碧海”指天空,“烟”指云雾。

C.颈联写雪落泰山的景象,“齐燕白”从视觉角度写雪之大,“天地寒”则从触觉写天之冷。

D.本诗尾联与杜甫《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手法相同,意蕴相似。

2.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本诗是如何围绕“望”字展开的。(6分)

文学类文本在线

【原文】

(一)文学情感空间的可视化呈现

汪超

文学情感空间,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构筑的人对地的情感关系。自然形胜、建筑景观等可感的实物存在,人情风俗、社会秩序、地方声誉等历史累积的空间氛围都会给作家带来主观感受,影响他的空间情感。文学作品书写作家的空间情感,从而建构起他的文学情感空间。

文学情感空间的研究,可用大数据思维,借助可视化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呈现。比如,以作家为中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呈现其行踪轨迹,分析他在迁徙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与空间的关系曲线。如果在行迹图上加入作品表达情感的正负比例,就可以发现作家对具体空间的情感表达的好恶程度。将苏轼乌台诗案之后从汴京南来黄州的作品按其运动轨迹呈现,并将作品表达空间好恶的内容按比例呈现,就可以看到苏轼对沿途各个具体空间的情感喜恶度的差异。作品建构的个体作家情感空间的可视化,虽然让我们对其建构的文学情感空间有直观的认识,但发现的问题有限。如果把多位作家的行迹图叠加,就可以发现作家之间趋同的或个性化的情感空间表达比值,再加入时空信息,将不同时空的作家、作家群进行纵横比较,呈现的内容和可发现的问题就更加丰富,作家们在作品中建构的文学情感空间之共通性、主观性就能被发现和凸显。

我们可以空间为中心,在地图中以不同色块呈现不同的情感空间,就可以发现不同空间的情感属性。比如,同样为贬谪逆境空间的黄州、惠州、儋州,同样为愉悦空间的江南、庐山、西湖,同样为忧郁惆怅空间的潇湘、洞庭、岭表等,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建构这些情感空间的方式有何不同。也可以呈现单独的空间,从中发现该空间在不同时代被哪些作家书写过,并贴上了其个性化的情感标签。这些标签相互之间是何种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又是向何种趋势变化,从中可以发现作家对具体地方情感空间建构的阶段性变化与地域性差异。

还可以时间为中心,截取一个或多个时间节点,可视化呈现作家们对不同空间的情感反应,就可以找到作家对文学情感空间塑造的规律。比如宋代的黄州,究竟有多少作家咏唱,将这个时间轴上的数据和情感色块进行比较,应该能够看到作家们在这一段时间内,塑造黄州空间属性的差异性和变化性。如果我们将书写黄州空间的作家行迹按活动时间的长度并行呈现,并以色块区分其居停黄州的不同时间阶段书写该空间的情感趋向,就可以发现这些作家在黄州居住的不同阶段的情感体验、书写方式有何异同。

可视化呈现要求对作家们与情感空间相关的所有作品进行数据分析,所以数据的覆盖范围和分析结果较之传统的个案归纳要完整、准确得多。它可以清晰快速地在分析结果中发现不同常规的特殊现象,并对这些特殊现象背后的数据进行人工释读,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多被传统研究方法遮蔽的盲点。可视化本身只是一种知识表达、信息呈现方式,但其后台可以关联各种知识数据库,启动可视化系统分析,可以拓展衍生出众多的知识体系的关联,从而加深和拓宽我们对具体问题的认识。

借助大数据手段对文学情感空间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能在数据意涵挖掘、文本信息关联、时空信息匹配等方面更加精准、简洁,其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读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情感空间是指一些可以感知的具体空间或者某些具有一定历史累积的空间氛围带给人的主观感受。

B.利用可视化手段进行文学情感空间研究,就是在地图中用不同色块清晰而准确地呈现不同的情感空间。

C.可视化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清晰、快速地发现作家们建构的文学情感空间的共通性、差异性以及变化性。

D.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学研究可以做到更准确、更全面、更有深度,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一种颠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诠释“文学情感空间“,为后文论述文学情感空间的可视化呈现打下基础。

B.文章主体部分在论述文学情感空间的可视化呈现时,着重阐述其优势,条理清楚。

C.文章多用举例论证,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个例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实用性。

D.文章在阐述可视化研究的具体方法时采用了并列结构,分别从三个角度加以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对具体空间的情感表达的好恶程度,可以借助可视化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与现,这是文学研究与现代技术联姻的结果。

B.借助大数据手段发现作家对文学情感空间建构的规律,进而分析规律产生的原因,这是文学情感空间可视化研究的重点。

C.某一具体地方的情感空间可能具有固定的类型属性,但也可能因为作家或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与地域性差异。

D.文学情感空间的可视化研究,体现大数据背景下文学研究方式的变化,它可以加深和拓宽文学研究中对具体问题的认识。

【原文】

(二)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

肖复兴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二战期间一位美术老师和她学生的一桩往事。这位老师和她的学生都是犹太人,当时在布拉格,德军入侵后,将他们一起带到集中营关押,每人携带的行李有重量限制。可是,这位老师宁肯取出自己的一些衣物,也不忘把一个厚厚的床单塞进行李箱。而且,她把床单染成了浓浓的绿色。即使被关押进集中营,她还要坚持为孩子们上课;课余,她还要像以往一样教孩子们排戏演戏。这个染成绿色的床单,就是戏中的布景,是戏中的天空或草地,孩子们就在这绿色的床单前扮演各种可爱的角色。

这则真实的故事,让我难忘。想起我的儿时,孩子们天生都是爱演戏的吧,在我居住的大院里,我们一群孩子也曾经在放假的时候乐不可支地排戏演戏,我们也曾经拥有过戏中出现的床单。只不过,我们是把床单挂在两株高大的丁香树之间,当作演出舞台上的幕布。我,包括所有的孩子,即使那些比我年纪大的大哥哥大姐姐,没有一个人,将床单想象成戏中出现的天空和草地。床单,都是我们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的,各家的床单上的图案不尽相同,但没有一个床单上印有天空和草地,即使真的印上了天空和草地,以我们那时的认知水平,也不会想象得到,会是戏中的天空和草地,我们只是把床单当作虚拟舞台上的幕布。

现在看来,虚拟和想象,是有距离的。这距离,到底在哪里呢?读完那则真实的故事,我常会惭愧儿时的见识浅陋,当时只是觉得演戏好玩,不会往深里想。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那只是指在岁月静好日子里长大的孩子而已。在战争期间,那些从布拉格被驱赶进集中营的孩子,绝对不是一样的心理和生存状态。同样演戏,我们是在和平的年代,四周没有刺刀和炮火;他们却时时刻刻都有被送进奥斯维辛的焚尸炉里的危险呀!(事实上,这其中很多孩子和他们的这位老师,是被送进了奥斯维辛死亡的)同样是演戏,我们是觉得好玩;而他们却是通过演戏,在生命危急时刻燃起最后一点希望。

这一点,正是这位可敬的女老师的心愿。在那些个日日煎熬时时有被送进奥斯维辛的危险之际,正是这位女老师这样单纯美好而坚定的心愿,才会每晚带着这些孩子爬到楼顶的阁楼上排戏演戏。她会和孩子们一起把那个染成绿色的床单挂起来,或铺在地上。床单就是天空和草地了,缀满星星,开满鲜花。黑暗中的绿色,燃烧起绿色的火苗,让孩子对这个残破的世界,对渺茫的未来,还抱有一线希望。这位女老师,还带着孩子们在那里画画,然后,趴在窗前,看窗外的夜空和远方——那可不是我们现在说得泛滥而时髦的“诗和远方“,是在战争的苦难中升腾起的对未来并未泯灭的最后一点希望。

每一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为这位女老师和这些孩子们而感动。我也曾经是一个老师,我会想,如果我面临这位女老师的处境,在被关进集中营之前的匆忙之中,我会想起把家里的床单染成绿色,让床单成为天空和草地,塞进行李箱里吗?在凛凛的刺刀之下,在狰狞的炮火之中,在沉重的压力面前,在临行的慌乱之中,我还能有这样一份到那里之后要带孩子们排戏演戏的心思吗?真的,很惭愧,我恐怕做不到。

在读罗兰·巴特的《文之悦》一书时,读到其中“梦“的一节,看到他写道;“梦是一个未开化的轶事,由完全开化的感觉构织而成。“不知为什么,我再一次想到这位女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我忽然想到,那个被染绿色的床单,其实就是他们的梦啊,这位女老师在心中先有了这样一个“完全开化的感觉“,先织就了这个梦,然后再把这个梦传递给她的学生们,让这个梦在孩子们的心里一起升腾起来,让这样的梦不仅成了一则轶事,更成为感动我们的一个传奇。

包括她和孩子一起排戏演戏在内的一切艺术,其实,都是人类之梦。这个梦,即使再单薄,再弱小,再缥缈,却可以帮助我们抗争世界的战争等一切灾难,平衡生活的不公等一切痛苦,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的生活,抱有可以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他们可以将床单变成了天空和草地。而我们童年的床单,只是演戏时的幕布。

在回忆中,我们的床单,还是床单;而他们的床单,已经成为一种梦境。

【读后思考】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穷)

A.“虚拟和想象,是有距离的“这句话表现了“我“和女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女教师的赞美之情。

B.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将“我们“童年时的床单和女教师的床单进行了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C.“我们的床单,还是床单“包含着“我“深深的遗憾和无奈,“我“和伙伴们身处和平时代,无须在演戏上寄寓更多的期待。

D.女教师和孩子们将床单变成天空和草地,他们热爱艺术,艺术之梦可以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紧扣标题展开叙事,讲述了女教师和绿色床单的故事,其中“宁肯“和“也不忘“两词表现了女教师在艰难的环境中带绿色床单的坚决态度。

B.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绿色床单带来的美好——“缀满星星,开满鲜花“;同时又将床单比作绿色的火苗,形象地表现了床单给人带来希望。

C,文中第五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排比修辞,渲染了女教师在二战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同时运用设问修辞,质疑自己,强调了“我“的惭愧与怯懦。

D.作者认为女教师领着孩子们所看到的“夜空和远方“同当今人们所说的“诗和远方“内涵有所不同,前者蕴含着苦难中对光明、和平的渴望。

3.请简要分析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及“我“儿时和小朋友们排戏演戏时用的床单。(4

分)

4.本文为什么以“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为标题?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诗词在线

1.D[对两首诗尾联的表现手法和意蕴的判断不够准确:表现手法同中有异,意蕴有高下之别——都运用了想象(或虚写),但本诗尾联想象秦碑矗立在绝壁之上,并进一步追问:是否有人拄着手杖去观赏那瑰丽的景观呢?可见,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愿望。杜甫《望岳》尾联直抒胸臆:一定要(或真应该)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到那时再看其他的山就觉得小了。在这里,泰山的最高峰又可象征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人生最顶峰的伟大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可见,D项的表述有误。]

2.①首联大处着笔,仰望云天,一碧如洗;远眺晴峰,积雪初融:雪后天晴为下文“望”岳铺垫;②额联变换视角,近观山泉,凝结成冰,冰柱悬垂于崖壁之上;仰视山路迂回曲折,云雾缭绕,突出山之高;③颈联将视线转向积雪,想象雪花飘落,齐燕大地竟因此而蒙上了一片白茫茫的影像;④尾联诗人于静静地凝望中,想象矗立在绝壁之上的秦碑,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愿望。(评分说明: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赋满分;意对即可;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亦予认可)

文学类文本在线

(一)1.(3分)C

2.(3分)B

3.(3分)B

(二)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无奈“表述不正确,这句话包含着一些遗憾,但没有深深的无奈。“无须在演戏上寄寓更多的期待“说法欠妥遍戏寄寓期待,跟时代和平与否没有必然关联。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强调了'我'的惭愧与怯懦“分析错误,此内容是要突出表现女老师,而并非强调“我“。

3.文章将“我“儿时和小朋友们排戏演戏时用的床单同女教师的床单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我“认识的肤浅,更加突出了女教师坚定的精神和对未来的热切希望也在对比中表现了和平年代的幸福和战争年代的残酷,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显了文章主题。(每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意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找到答题切入点,一般从结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4.标题“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既指女老师将床单染成绿色,在排戏中想象成天空和草地,概括了小说二主要情节,同时富有象征意义,喻指在生命危急时刻对未来的希望,“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是文章的抒情载体,文章用围绕这—点血展开叙述。“床单上的天空和草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道口。它派载着女教师对孩子深切的关怀和爱,通过它展现了女教师坚韧、乐观向上、传递希望的形象,也表现了“我“的感动及敬仰之情。(每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下载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语文主题读写教学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读写优化学案(第44期)

    高一语文读写优化学案(第44期)诗词在线【诗词原文】春江送人孟贯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译文】春江多......

    高一作文读写案

    高一作文读写案(一) 制作:崔桂静审核:霍明霞2012-2-21 文体: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物线穿珠:以实物为线索,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课文范例:《项脊轩志》 具体要求:......

    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川大附小五年级语文组 郑红英 总的认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读写——语文教学的协奏曲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着力树立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和熟练运用母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语文作文教......

    读写结合论文

    浅谈小学读写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考试中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能力不是很理想,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从文本入手,寻找......

    读写联动论文

    浅谈读写联动要找好联结点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抓住读写联结点,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关键词:读写联结点 模仿 创......

    论文、读写迁移

    读写结合的关键在于读写迁移 蕲州实验小学 潘鹏 摘要: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但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读”上。本文主要从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读写结合教学的前提;读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