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6:2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第一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为优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经营和生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州委政法委通知要求,现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xx]5号)、《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xx]24号)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云政法[20xx]8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云政法[20xx]12号)等文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20xx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的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我县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法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使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把“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使非公有制企业放开手脚,解除顾虑,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禁锢,切实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自觉把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思想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加强执法监督

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县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及列入州、县的12户重点企业,由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政法机关对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需采取强制措施或对非公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或查封时,若涉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和州、县的重点企业,必须报县委政法委同意后方可执行。政法部门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公平、公正地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工作中随意干扰和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及时督促纠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形成,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县政法部门从全局出发,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公安机关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非公企业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对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公正地受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落实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以来省、州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政策贯彻落实的不够好,在执法、监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拖沓推诿现象。

二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个别部门的“四乱”行为不敢抵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宣传。要继续组织全县政法干警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动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趁势而上,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行为,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为优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经营和生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州委政法委通知要求,现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24号)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云政法[2003]8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云政法[2003]12号)等文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2003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的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我县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法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使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把“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使非公有制企业放开手脚,解除顾虑,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禁锢,切实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自觉把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思想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加强执法监督

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县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及列入州、县的12户重点企业,由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政法机关对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需采取强制措施或对非公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或查封时,若涉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和州、县的重点企业,必须报县委政法委同意后方可执行。政法部门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公平、公正地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工作中随意干扰和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及时督促纠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形成,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县政法部门从全局出发,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公安机关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非公企业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对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公正地受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落实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以来省、州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政策贯彻落实的不够好,在执法、监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拖沓推诿现象。

二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个别部门的“四乱”行为不敢抵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宣传。要继续组织全县政法干警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

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动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趁势而上,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行为,保护非公有

制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

《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指出,要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若干意见》提出的从七个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包括:

一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按照“平等进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和政策性意见。

二是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另外,要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三是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是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以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健全各类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依法经营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是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七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若干意见》最后还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加紧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篇:西湖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西湖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西湖区非公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把握机遇,锐意创新改革,奋力攻坚克难,非公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发展迅速,呈现出多元、快速、健康的强劲发展势头,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焕发出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勃勃生机。非公经济增加值呈数据增长趋势:近三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分别是135.7亿元、180亿元、204.4亿元,民营经济上缴本级财政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已超70%,其中民营经济房地产业、建筑业、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财政顶梁柱,可以说近年来西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民营济从业人员13.7万余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约90%,成为我区解决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的一个主渠道,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增速分别是16.4%、16.5%、13.6%。“十一五”末,西湖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135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直至2015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已实现216.7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7.96亿元,占非公经济增加值的82.1%。

今后现场会要推广的工作

1、适应新常态,把握三大重点。一是把握学习总书记对非公经济发展重要指示这个重点。今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在民建和工商联组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做好工商联工作、做好非公经济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正确处理好“亲与清”的关系。二是把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重点。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抓好非公经济工作的关键。三是把握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这个重点,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升级。

2、公共服务。健全区级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建设由西湖区非公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街道(镇、处)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产业集群区、企业聚集区各服务平台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着力打造非公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等综合服务,实现各平台服务资源和优秀服务产品的开放共享。

3、投融资服务。积极为入驻基地的非公企业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咨询,聘请金融投资专家为非公企业进行投资规划、投资评估、市场分析等咨询服务;鼓励金融资金、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共同产于基地家畜设施建设;大力完善非公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搭建西湖区投融资平台,积极牵线搭桥、培训引导、协调帮主,助其在新三板、省股权交易所等平台挂牌上市,并对挂牌成功的给予奖励。

4、电商平台服务。西湖区拟每年安排发展电子商务专项财政资金1500万元用于建设西湖区林垦创新创业园,鼓励非公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5、重点展会服务。每年安排50万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公企业中会展企业和机构发展,对全区承接举办的国际、国内展览、会议和规模会展等活动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拓宽新的会展方式,搭建网络会展平台,鼓励西湖区非公企业参战,拓宽我区非公企业产品营销新渠道。

6、信息咨询服务。设立企业咨询服务补贴,搭建西湖区信息咨询平台和专家库,依托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信息、在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信息以及非公企业需求信息,开展面向非公企业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公布,建立和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非公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非公企业信息需求提供服务支持。

观摩点简介:西湖区“梦想小街”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西湖区“梦想小街”项目是以市场为龙头,集创业孵化、软件研发、贸易物流、信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梦想小街”位于西湖区中心繁华区域,以孺子西路为中轴,朝阳洲中以北,河滩路沿线,新洲路以西,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梦想小街”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1栋1.2万平方米电子商务产业园,1栋2万平米公寓楼、3栋共5000平米独栋办公用房及1.5万平方米沿街店铺。

一、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目前“梦想小街”电子商务产业园已于10月18日投入运营,作为我市第一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已入驻有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基地、中国制造网、百度外卖、江西云牧科技等30余家企业。

二、创新创业孵化器项目。“梦想小街”将突出“梦想”主题,专门打造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创业创新孵化器,对外招商。另提供1.5万平方米沿街商铺,拟与成熟园区运营商合作开发,吸引电子商务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及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

三、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项目。“梦想小街”有三栋独栋商用楼可供用于电商总部项目入驻,其中:1号楼,单层面积468平方米,共3层,总面积1405平方米;2号楼,单层面积841平方米,共2层,总面积1682平方米;3号楼,单层面积1157平方米,共2层,总面积2314平方米对外招商,拟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或其他平台型企业入驻。

服务非公经济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我区结合自身工作职能,解放思想,找准定位,开拓进取,积极作为,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提升非公企业创业创新能力,为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有型企业、有根企业。

(一)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释放投资创业活力

目前,融资难是非公企业反映的最普遍、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西湖区多措并举致力于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西湖区已从多个方面为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提出了有效措施:

1、加大融资担保力度

西湖区政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融资担保公司发展。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5家,全年累计担保额3.95亿元,开业以来累计担保总额达到29.41亿元;累计为非公企业提供担保7.1亿元,极大的支持了西湖区非公企业的发展。

2、加强非公企业融资服务 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担保贷款三位一体的融资服务体系,注重收集整理非公企业融资需求,组织非公企业参加政银企对接洽谈,扶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如“企服通”平台。引导协商会、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组织的发挥作用,增强非公企业诚信度,提高非公企业融资成功率。

3、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

鼓励非公企业增强上市直接融资意识,举办新三板等相关知识讲座,组织企业观摩新上市企业仪式,培育上市后备梯队,为非公企业上市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力营造非公企业上市工作的良好氛围。目前,西湖区共有2家上市公司和 5 家拟上市企业。

4、扎实推进“财园信贷通”工作落在实处

2015年西湖区开展了财园信贷通的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全区包括桃花镇、朝农管理处、商务局等15个放贷的单位,和14家合作银行已放贷2.9亿元,未来逐步增加,为非公企业提供了融资的便捷通道。

(二)着力提升创业创新软环境,营造生动的投资氛围

1、强化创业典型宣传

开展“新闻媒体进企业”活动。每年推荐创业典型在电视上留影、在报纸上留字、在电台上留声,弘扬创业文化,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激发非公企业发展活力。开展推优评先工作。推荐西湖区江西世恒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被表彰为“2014全省先进非公有制企业”,江西万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春花、“江西洪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如强被表彰为“2014江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南昌市西湖区豫章汇景大酒店董事长文小凤、江西企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乐被表彰为“2014江西省优秀创业者”。

2、切实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信息咨询服务。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强南昌·西湖中小企业网建设,组织开展各类现场活动,及时为非公企业提供政策、人才、经贸等信息服务。

二是人才培训服务。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同时每年推荐他们参加相关高级研修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组织申报非国有专业技术职称,让区内非公企业亲身体验“政府购买服务、系统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

三是投资融资服务。疏通银企对接渠道。认真做好非公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开办担保公司,加强对区内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规范,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缓解非公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

四是政策引导服务。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政策措施争资争项。2014年向上争取资金共计667万元,其中用于扶持3个技术改造项目45万,用于扶持2个综合性服务项目135万元,用于扶持1家初创型小微企业5万元,用于扶持5个非公企业服务平台462万元,用于支持小微创业园20万元。开展非公企业认定工作,让非公企业在招投标中享受到优惠政策。

3、不断优化创业环境

西湖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发展。一是领导有力,提供了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的非公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点帮扶重点企业制度,构建了三级管理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服务非公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出台政策,加大了服务非公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制订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民营经济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操作性较强的文件,规定每年安排西湖区非公企业发展奖励专项资金200万元、融资奖励专项资金30万元,扶持非公发展。

三是依法行政,加强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效能建设。有效推进民主法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行政执法环境得到优化;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审批材料;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府政务公开。

4、构筑发展空间平台

西湖区紧紧抓住 “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产业转型”三大机遇,引导和促进西湖区非公企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一是西湖区进行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朝阳新区的新城建设、沿江的总部经济带建设、洪城商圈以南的改造提升,为本区非公发展提供了华丽的舞台。二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建立了亚太世纪珠宝城以及洪大服装世界两个非公企业创新孵化园,实施“飞地工业”,克服用地要素紧张的困难,向上向外拓展非公企业发展空间。三是利用改造楼宇、市场、废旧厂房等培育了小企业创业基地(小微创业园),例如大美网,为非公企业聚集发展提供空间载体,节约了创业成本,提高了效率。

(三)着力加强定向平台建设,打造企业创新新局面

西湖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创业创新与扩大就业的联动协调机制。结合本区实际,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全力发展非公企业与互联网+模式,打造西湖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新平台。

1、引领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西湖区商务局与“520微购商城”共同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站”,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免费店面,利用商城内“店商”+“电商”的新形式,一店两铺,解决创业之初面临的高额租金及转让费难题。我区大学生创业企业—江西掌上洪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江西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一大批大学生团队和创业者在这里创业。大美众创空间利用完善的创业环境和服务功能不仅吸引了十几家电商企业入驻,空间内初步孵化成功的e堆移动社交软件、随行旅游网、江南雅集网、诗文特童装、慧成教育等互联网创业项目。

2、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借助“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基地南昌中心”及“西湖区林垦创新创业园”平台,培育电子商务全类型人才,在人才培育方面,园区将成为南昌市电子商务培训中心,通过与国内知名企业、创业者、高校等合作,聘请大师定期举办培训交流活动等,为江西省储备电子商务高端人才。

3、加强三级示范平台运营。截至2015年,我区列入国家、省、市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共计14家。其中,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省中小企业局认定的省级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家,市工信委认定的市级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1家。每年从示范平台提供的服务企业名单中各抽12家企业完成服务满意度测评,服务企业均对示范平台单位工作表示了肯定,满意度达99%。

全方位一站式企业服务新平台(企服通)的创建者江西企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全国首批“国家非公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往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称号。已先后孵化5000余家企业,服务11000多家非公企业47000余次,帮扶20余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带动了两个产业的大发展,帮助解决了10万余人的就业,创造了5亿元以上的税收。

同时,截至2015年,西湖区共有小企业创业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园)9家,其中市级8家,省级2家(万马服饰小企业创业基地既是市级也是省级)。

(四)开展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工作

我区积极争取利好政策,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的西湖精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教科体局、区中小企业局、区工商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就申报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竞争性资金进行了周密部署,完成了高质量的申报材料,并就答辩环节进行了详细研判和预演。顺利入围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五个示范县区,是全市唯一入围城区,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引擎。此次入围标志着西湖在深化服务业示范发展,聚焦政策环境,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五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

------------------

作者:周宏春出自:中国发展观察发表日期: 2007-8

摘要:循环经济持久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激励政策。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为什么需要激励政策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激励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公益性特点,是经济学上的正的外部性,也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失效。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企业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循环经济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

为什么需要激励政策

循环经济之所以被称为经济,必然要在企业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根据一般规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生效益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原材料带来的成本下降;三是减少的废弃物排放收费或污染物治理的资金投入。应当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试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多数环节,并不是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过程也存在着可以替代的生产过程。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性能上常常不占优势,而且价格上也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的发展很难自发进行。从总体上看,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以及由于收费、税收减免或国家优惠政策等原因导致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成本障碍,使得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出来。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因为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私人”使用与社会付出成本的不对称性,使得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私人资本(包括所有非社会共有资本)总要在开采一次资源与利用再生资源之间进行成本比较,试图免费或低价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通过排放废弃物节约私人成本。

二是跨国公司基本垄断了国际上品位较高的矿产地,现有世界资源供应体系主要是满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这就导致在国际分工中存在着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由于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开发并利用了自然资源,本国资源大多已经被耗竭或开发成本增高,因而利用经济、技术乃至军事上的优势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脱贫,在没有能力建设完整工业体系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廉价出卖原材料和能源积累资金;当发展中国家成为“后来者”需要利用外部资源时又常常受到排挤,并表现为价格歧视、没有定价权或话语权,明显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资金成本。这种国际分工不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大多数资源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而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却比较高,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有些废旧电子电器的回收利用产生的效益,如果考虑环境成本,低于一次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既要廉价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又要通过各种法规、公约或指令,要求产品出口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生产者延伸责任”。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障碍。也就是说,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不会优先选择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或生产方式的。

此外,由于各种“协议”收费的存在,按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的执行走样,税收环节的执行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再生资源使用没有成本上的比较优势。

资源价格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非常关键而又最难以推动的环节。由于实施赶超战略,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用了生产要素低价的政策工具,如压低资本投入品价格、低农产品价格等。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已历经多年,但价格改革相对滞后,资源价格还不能反映真实成本,资源原材料被无偿或廉价使用。以“产量收费”的政策,不仅容易带来“挑肥拣瘦”、浪费资源的问题,还加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促成了有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采用经济政策的作用不外乎有两类:一是激励作用,一是约束作用。用我们通常所说的话就是“胡萝卜+大棒”,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企业从中受益,而违反规定的企业受到惩罚。

激励作用。通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政策的建立与实施,以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活动。这是因为资源消耗越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少,其经济行为的生态效率和效益就越好,从而激励经济行为主体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把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高效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的经济行为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约束作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可使得经济主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因为资源消耗越高,生态环境的影响或破坏就越严重,其经济行为的生态绩效就越小,从而要求经济主体采取果断的技术经济措施转变经济行为方式,以利于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这一意义上说,目前人们各种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必然在这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制约下逐步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总之,要使企业生产中的物质能够“循环起来”,必须通过以制定政策为主的制度创新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盈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这样就可以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循环经济法》需要建立的激励政策

从总体上看,对于减量化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活动,应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杠杆和税收手段,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构建循环经济系统,需要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的支持,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方面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1、利用财税政策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或一个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给予某些经济活动的财政支持或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的途径包括建立专项基金、投资倾斜等;税收优惠则是对某些经济活动收入给予税收减免。其作用:一是通过财政补助(如贴息、直接拨款等)以降低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投资成本;二是通过税收或收费以增加能源资源的使用成本。通过这两种手段的使用以调节人们的资源能源节约的行为。

我国在推动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有专门的政策,包括对从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活动的有关企业及产品实行财政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价格政策。对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照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因地制宜,对生活垃圾的产生者征收垃圾处理费,并专项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置,不得挪作他用。鼓励通过押金、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物。

2、培育绿色产品市场

绿色消费是重要的循环经济理念之一,是一种适度消费、节俭型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和无污染消费。绿色消费要求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

源的消耗最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主要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如果仅靠环境意识,绿色消费就无法成为社会大众消费的主流行为。因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政府是最大的消费者之一,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绿色采购具有很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引入对资源能源与环保的要求、方法和程序,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资源节约、环保标准,而且要求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再利用和再循环、处置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相关标准。政府绿色采购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政府办公的所有方面和环节,如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照明设备等室内办公用品,各种车辆、小型船舶等室外办公用品,以及办公建筑等。

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要求“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同时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这为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立法依据。其后,国务院、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一些有关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规章,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的实践。一些地方政府已颁布了或正在制定地方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随着政府绿色采购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行业、企业也主动地开始实施绿色采购。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政府采购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政府绿色采购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相关条款仅仅是原则性的政策宣示,而没有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条款,没有对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标准和清单进行准确界定。《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虽然较为明确、具体,但效力层级较低,权威性较差,而且实践中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较大,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弊端,冲突、衔接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绿色产品的定义模糊,标准和清单不一,使得采购者往往无所适从。目前,我国不仅有全国性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政府绿色采购清单,还存在着多种正在使用的节能、环保标志。这些清单和标志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重叠互不相属,不利于政府绿色采购义务的落实。

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清单范围过小,占政府采购的比例很低,无法有效推动政府绿色采购进程。

四是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政府绿色采购产品的标准以及认证机构确定还存在分歧。为此,需要在《循环经济法》中可以纳入以下政府绿色采购内容: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公共机构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以及环境标志产品和再生产品,并达到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的比例。

下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领域人才资源和需求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编制**“十一五”......

    实施非公富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合集5篇]

    实施非公富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关于赴秦都、兴平、武功三县区市考察学习的报告最近,笔者随县党政考察团赴秦都、兴平、武功三县区市就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城镇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汇报材料)

    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高安市工商局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情况汇报 (2010年7月26日) 高安,地处赣中偏西,全市人口84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

    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正视差距 奋起直追努力实现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飞跃——石嘴山市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石嘴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年3月15日)改革开发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走过了一段......

    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报告(范文模版)

    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丁义安 各位代表: “十一五”以来,是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历程中最快最好的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广西非公经济发展

    把握现状打造人才远景 促进广西非公经济发展---广西非公经济领域人才资源和需求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编制广西......

    2005年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概述(推荐5篇)

    2005年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概述发布时间:2008-3-11信息来源:2005年,上海中小企业工作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经验材料

    工业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汇报 (二)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现代化水平,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