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概述
2005年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概述
发布时间:2008-3-11信息来源:
2005年,上海中小企业工作主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工作,致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得环境。根据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安排,顺利有序地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就主要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概述如下。
一、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拟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相关规划措施
1、制定《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5]3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5月30日颁布了《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5]16号),提出了38条具体实施意见,逐步分解落实到31个职能部门,相继制定了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上海“38条”的出台,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本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态势提供了政策保障。
2、编制《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关于“着力抓好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把握新特点,明确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既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政策性,又要注重针对性、突破性、操作性”的要求,完成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
3、编撰《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从2000年开始,我市每年都开展《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调研编撰工作。主要是对每年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等进行汇总分析,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对下一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进行构划。今年,加大了对全市中小企业综合情况的分析研究,第一次对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和特点、区县中小企业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
4、调研起草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深化改革《指导意见》
按照韩正市长2005年6月13日关于解决股份合作制问题的批示和徐建国秘书长6月30日的批示精神,由市经委和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小企业办会同市国资委、市工商管理局、市农委、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调研工作班子, 经过二个多月广泛深入的调研,完成了“关于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与有关部门多次讨论和研究,组织召开各层面专项调研座谈会,进一步探索妥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案,并起草形成了《关于深化改革,妥善解决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问题的指导意见》(讨论稿)。
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综合实力,保持健康运营和快速发展的良好趋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服务环境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此,市级中小企业工作和服务机构坚持“协调、指导与服务”的宗旨,联手委办形成合力,依托区县发展产业,引导中介服务企业,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召开“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
胡延照副市长出席“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徐建国主持会议。有关委办、区县经委及有关中小企业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明年理顺工作和服务机构的对接关系,理清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工作和服务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的五个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强化对接协作机制,通报全年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交流服务工作经验,研讨相关工作和问题,有效奠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和服务组织基础。
3、组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组织和产业园区沙龙
为了有效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成立了“上海市民营企业促进中心”。该中心围绕上海“两个优先发展”战略,重在“引大、扶大”,吸引外商外资,落实具体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市“一办两中心”和市经委都市产业处为了有效提升服务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的效果,探索以“沙龙”形式推进园区内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新途径,共同组织工业园区、科研院所、服务中心、都市型中小企业等第一批35家成员单位成立了“上海市都市产业(工业)园区沙龙”。通过沙龙及时反映园区运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开展宏观政策与微观经济的信息交流,切实加强各园区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4、以市区两级为基础成立“区域经济发展合作联盟”
为了推动上海市各区县具有代表性街道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的互动交流,形成贯穿全市19个区县,具备覆盖长三角地区35个城市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网络,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力度和深度扶持和促进上海各区县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市经委和市工商联的支持下,市“一办两中心”牵头成立了“上海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联盟”。各联盟成员、长三角各省市驻沪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出席成立大会。该联盟将依托上海国际化优势,集聚上海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各区县的街道、乡镇、经济园区、工商联、企业、国内外有关地区共50多个实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大平台,为上海的招商引资、促进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5、做好2005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为了有效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调动市区县财政资源,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5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经济委员会、市财政局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落实该项工作。本次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资金补助的服务机构共20个,补助金额共139.16万元。其中:培训(银河工程管理咨询)项目16.66万元,培训人数160人。创业服务项目108万元,共为4355户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管理咨询服务项目14.5万元,共为15户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另外,获得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支持的中小企业有8户,支助资金共计515万元。
三、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疏通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融资难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是困扰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市中小企业“一办两中心”在坚持做好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完善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全年重点开展了几项活动。
1、开展信用评级试点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小企业资信评级试点工作,共推荐200家中小企业参加资信评级试点。最终有98家企业受评。其中已有86家获得商业银行的认可。
2、根据国家发改委部署,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工作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开展并完成了对全市102家担保机构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对本市取得免征营业税资格的担保机构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担保机构按季度报送业务和财务报表,及时做好汇总分析工作。积极推动上海市担保行业协会的设立工作。
3、加强与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市级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加强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部分支行等银行的联系,建立了融洽的合作关系。并组织银行、担保、典当、创业投资等11家机构,在中小企业总会主办了“中小企业金融活动服务日”活动,提供现场咨询,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4、举办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等活动,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在国家发改委、市经委、市工商联的支持下,市“一办两中心”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2005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并举行“上海成长型企业”授牌仪式和上海企业信息库、银行、中小企业的合作签约仪式。百家成长型企业、20多家中外资银行、40家行业协会、20多家外省市驻沪办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1、重点做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中,市小企业办把上海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二期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该项目建设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财政局等各委办的大力支持。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信息服务平台二期项目于11月28日建成开通,胡延照副市长点击开通了全面升级改版后的“上海中小企业”网。
2、组建中小企业专家咨询团加强网上咨询服务
建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专家咨询团”,市领导向首批36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咨询团专家由熟悉企业各类政策和各类业务的人士组成的,采用网上在线咨询服务为主,定期举办网下专家咨询会,网上网下相结合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3、利用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多赢服务效果
加大利用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综合服务的工作力度,尤其在配合“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中,通过精心组织,强化落实,利用多种渠道,组织上海中小企业参加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取得理想效果。超额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40家企业的任务。共组织622家企业发布了招聘信息,可提供5981个就业岗位,参与企业数紧随河南省、辽宁省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
五、发挥新闻媒体优势,营造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便捷高效的特点和优势,与《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等联手打造中小企业的立体宣传服务网络。
开辟《文汇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版,每月各2期,共刊出48期。市“一办两中心”继续与《上海电视台》等媒体拍制等中小企业系列专题电视片,开办“企业纪实”、“商贸周刊”、“品牌企业”等栏目在财经频道、纪实频道播放。市级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按时编制、免费发放双月刊《上海小企业》杂志以及《精英企业合作指南》、《融资手册》、《创业百问百答》、《上海市小企业创业者实用手册》、小企业《简报》和《贸发通讯》等中小企业的专门综合服务信息资料。邀请新闻媒体针对第三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1128服务日”活动,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宣传报道。
六、配合“银河培训工程”建立“上海工作站”
2005“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正式启动后,结合本市中小企业工作情况,积极组织本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安排培训课程计划项目工作。8月23日,我市举办了“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上海工作站”揭牌和首个培训班开班仪式。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狄娜、上海市经委副主任乐景彭亲临共同为“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上海工作站”揭牌并发表讲话。结合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各类服务机构适时开展了区县服务机构专项服务业务培训,开展中小企业财会、信用、信息化、融资等方面的实用性的专项培训工作。
七、拓展合作交流渠道,组织参加国内外商贸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更有效地做好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的各种服务工作,我市继续加强了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等国外同类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全年组织的各项中小企业的涉外交流活动有数十项,主要的活动有:
1、组织上海企业参加“2005莫斯科中国中小企业纺织品、服装展览会”
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和财政部联合举办的2005年莫斯科“中国中小企业纺织品、服装展览会”于6月16日-6月19日在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举行。由上海市经委牵头,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的上海展团是参展阵容最大的地方代表团,展出面积最大,占到整个展馆的近十分之一。参展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占60%以上。在四天的展出中,上海展团成果较为突出,十多家企业总计接待客户300多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2、组团参加“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
本市配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工作安排,协调组织行业协会及招商部门等,积极落实“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上海展团的相关工作。本届中博会上海获得优秀组织奖。
3、组团参加“第二届中美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大会”
继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美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大会(上海-纽约)”之后,今年9月19-20日,本市组织代表团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由美国小企业管理署、美国商务部、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共同主办,美国纽约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署曼哈顿地区中心、巴鲁克地区中心以及中方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协办的“第二届中美中小企业合作与交流大会”(纽约-上海)。
4、举办“中美企业家对接·上海峰会”
10月18日,上海举办了“中美企业家对接·上海峰会”。来自美国的50位企业家在美国CEO俱乐部创始人曼库索博士率领下,一共带来了有物流、IT、文化产业等25个投资合作项目,信息库组织进50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近百人参与峰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这些企业家已就其中22个合作项目与上海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投资意向超过10亿元。
5、做好对外中小企业相关机构的各种合作与交流工作
全年共组织接待日本中小企业交流协会、日中太阳能交流协会代表团、日中关西建筑设计交流协会、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专家官员考察访问团、埃及-加拿大高级中小企业政策研习考察团、越南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代表团等十多家国外中小企业相关机构和组织的来访交流活动,并根据对方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应的企业对接和项目推介洽谈活动。
八、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好服务全国和自身发展两篇文章
围绕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走出去”战略,本市继续加强与国内外中小企业相关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全年在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各省市同行联系,推进中小企业开展各种商贸交流活动。同时,兄弟省市中小企业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上海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活动有:
1、举办第三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
在浙江、江苏两省中小企业局已分别牵头举办第一届、第二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基础上,今年11月22日,由我市牵头在上海圆满举办了第三届“长三角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论坛以“科技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交流长三角区域内各地科技创新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胡延照副市长到会致辞。市经委乐景彭副主任出席。长三角区域16城市中小企业机构等各有关方面代表约200人参加论坛。论坛还评选出了一批优秀论文。
2、推出“上海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活动
根据市政府力争在2010年前,将上海建成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集聚辐射中心和品牌交易运作中心的要求,在市经委、市工商联、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市名牌产品办公室共同支持下,市“一办两中心”联手各委办局协调成立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推进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开展“推进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方案。与中国发展研究院主办了“上海市中小企业名牌战略推进论坛暨上海市中小企业品牌孵化基地揭牌仪式”。
3、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推荐服务活动
为配合上海企业信息库建库工作的实施,鼓励广大优质企业的资料入库,市“一办两中心”举办了“2005上海实力企业、上海成长型企业”推荐活动。
4、举办“1128中小企业服务日”系列活动
整合调动全市各方面的资源,11月28日,在上海中小企业总会组织举办了大型中小企业“服务日”系列活动。服务活动包括:融资现场咨询、创业项目展示、人才招聘会、“四新”产品展示四大板块,同时还举办了“企业文化建设”、“新《公司法》解读”、“中小企业服务营销规划”等免费讲座。
5、认真做好同兄弟省市中小企业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市级中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全年接待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小企业局,漯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西安市经委,武汉市中小企业局,景德镇中小企业局,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山东省青岛市经贸委、市中小企业发展局,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江临安经济发展局,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安徽省农业厅,蚌埠市委市政府等十几个省市中小企业相关部门领导的来访。安排接待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榕明带领的民建中央考察团的专题调研。分别组织接待浦东干部学院来自各省市的49位副市级和20名县处级学员来上海中小企业总会的学习考察活动。
与安徽中小企业发展局共同签订了《促进沪皖两省市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和贸易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上海中小企业参加安徽省农业厅12月底在沪召开的“安徽省农副产品展销暨招商投资说明会”。与蚌埠市政府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书,并组织了企业的对接洽谈活动。
协助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在上海举办“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咨询)培训班”,安排各省市有关人员共182人的参观考察活动。
(宋晓辉)
第二篇: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从七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
《若干意见》明确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指出,要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若干意见》提出的从七个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包括:
一是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按照“平等进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以及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向和政策性意见。
二是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开发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另外,要完善有关财税支持政策。
三是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四是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快清理、修订和完善以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健全各类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五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非公有制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依法经营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推进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六是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管。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七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若干意见》最后还要求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加紧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篇:加快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鼓舞干劲的大会,是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在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十七大报告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各方共识、反映人民心声,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行动纲领。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一定要结合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和工作的实际,把十七大的要求和我们的学习成效,落实到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的思想精髓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继续深化,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发展路径的坚定选择。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就一定能够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要深化四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紧抓第一要务,促进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也就是说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同时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通过深刻领会、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统一于推动落实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去,统一于谋划发展的整体工作中去。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到紧抓第一要务,推动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造性、开拓性地去开展各项工作。一方面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以更加高超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水平,抢抓机遇,掌握工作主动权,顺势而上,把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推上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唱响时代主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近30年来,改革开放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加快科学发展。在多年的实践中,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产权多元化进程,完善生产经营机制,强化科学管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始终是我们坚持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广泛开展东西合作,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展实践证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解决。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开放就没有发展。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改革方向,坚持从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吸收国内外的有益做法,唱响时代主旋,加快工作方式、方法、内容的改革步伐,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把扩大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抓好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放大区位优势、拓宽合作领域,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广泛联系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着力构
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力求又好又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指导方针。它同过去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的改变,更为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
律,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本质要求。从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发展的多项指标都创出了历史最好的水平,但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出口商品基地和企业,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出口规模。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积极发展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现有产业和产品的产业链延伸产品,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二是以节能减排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和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加快改造重点耗能产业,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绿色消费模式,实现资源的多次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重要作用,培育更多的名牌商标和名牌产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重视原始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四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根据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实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确定一批重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明确功能定位、发展重点、政策导向等重大问题,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和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增长极,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通过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力求实现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加快职能转变,不断创新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从省委、省政府赋予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工作职能看,我们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转变职能就是要把我们工作的重点转到服务上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各级都要对机关工作准确定位,要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好地在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条件。进一步完善机关运行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要坚持一切从发展的大局出发,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要完善建设服务型机关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机关工作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强化服务效果。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十七大报告对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都有明确的论述和要求,内涵深刻,重点明确,指出了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比以前的论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既高瞻远瞩,又实在具体,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意义十分重大,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
十七大报告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这一要求,赋予了发展乡镇企业的三大任务,即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转移农民就业。从我省当前的实际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广大农村能否建成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在于乡镇企业能否有一个大发展,因为仅靠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乡镇企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事实上,农民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2002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的增加值已经超过了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持续增加,而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所占比重逐步降低。2006年,乡镇企业劳动者报酬达到112.9亿元,全省农民人均达到54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4%;农民人均净增加48.6元,在当年农民收入净增部分中占到了31.8%,乡镇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县域经济中,乡镇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了50%;乡镇企业上缴税金平均占到了县域地方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比例最高的达到75%。同时,乡镇企业在县域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仅以2001年以来我省与农业部共同举办的五次“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为例,县(市、区)、乡镇、村的招商引资项目都占到了所签约项目的绝大部分。据督查,在去年白银乡洽会上的签约项目,至2006年年底已有576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县域开工项目468个,占全部开工项目数的81.3%;落实到位引进资金68.7亿元,其中县域引进资金到位55.1亿元,占落实到位引进资金的80.2%,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县域经济的主体。2006年全省乡镇企业新增从业人员7.7万人,从业人员达到了205.6万人,乡镇企业已成为全省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十七大报告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一论述明确了非公经济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发展的重大举措。“两个毫不动摇”体现了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平等;“坚持平等保护物权”体现了非公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上的平等;“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明确了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如果说大企业体现着经济发展的实力,则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活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力所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总量少、实力弱,是我省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006年,全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30万户,我省只有8.8万户,仅占全国的2%左右;全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上缴税金占50.2%、出口额占68%,而我省仅分别占34%、23.4%和26.8%。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认识,千方百计做好推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
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民生经济、老百姓经济,是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稳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我们深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农村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我们要增强加快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承担起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把握好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当前,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省实际,要进一步解决好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问题,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上,要重点把握好六个推进。
一是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4.4万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363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但仍未跨越粗加工、出卖原料的阶段,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我省具有多样化的气候和地理特征,优势农产品特色鲜明,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加工业,建设一大批重点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度、增加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潜力很大,任务艰巨。
二是围绕优势支柱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链延伸项目和产品的发展。我省的有色金属、钢铁、石油化工、煤化工、水电、风能等支柱和优势产业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要围绕这些支柱和优势产业,大力开发产业链延伸的项目和产品,通过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新材料等等,支撑我省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
三是围绕大型企业和龙头产品,着力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我省拥有一批大型工业企业,但孤岛经济模式明显,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应依托大企业如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吉利汽车等,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化的协作配套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集群。
四是围绕多种工农业产品的附产品和废弃物,着力推进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既是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潜力所在。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大对工农业产品的附产品和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
五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单个企业的能耗和排污较小,但累加起来的总量却较大。因此,要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装备的投入力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积极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
六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我们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系统,要根据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按照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通过组织一批企业与我省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对子,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全方位的助建活动,推进新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二、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精心谋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县域经济的主体,转移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发展的效率,为不断扩大就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人民群众走向富裕的步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9月份,省局和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市州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局,联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小企业运行情况调研,共调研了4.6万户企业。调研显示:1―8月份,这4.6万户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409.5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99.2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营业收入2131.5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利润99.9亿元,同比增长33.2%。亏损企业2533户,同比下降1.4%。全省中小企业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1084个,同比增长12.7%,引进资金实际到位额89.6亿元,同比增长13.9%。建设项目总数21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23个,同比增长15.6%;建成项目831个,同比增长29.3%。建设项目投资总额442.99亿元,同比增长56.3%,其中,实际完成投资额145.03亿元,同比增长23.7%。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全局,按照省委“四抓三支撑”的工作思路,结合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实际,在优化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机关等五个方面在今年取得突破性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要继续强化各项措施,把我们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在创新中推动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进一步深化。要继续狠抓促进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立法的有关工作,修改完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中小企业出口工程》的实施意见,积极建议尽快建立省非公经济发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进一步深化。要继续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企业集群,建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的企业集聚区。实施扶持发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的“千户百强”工程。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做好2008年全国乡企贸洽会的筹备工作。三是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进一步深化。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大力实施企业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继续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不断夯实管理基础,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进一步深化。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07]98号),加快创业辅导和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融资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统计制度、报表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五是在转变职能创新服务上进一步深化。要切实加强党的各项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努力提高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发展的能力,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方针、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实现全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要高度重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宣传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中央在宏观上特别强调发展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但仍有不少同志对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内涵、外延和地位作用的认识模糊,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好、作用大、贡献突出,但声音弱、社会影响力不高,地位、作用与社会舆论不相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依靠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贡献的不断增大,以事实来教育人,特别是要依靠强化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正面宣传,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掌握党和国家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方针政策,了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对全面小康建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加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宣传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推广典型,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增加市场占有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全社会和各级各方面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发展合力,稳定队伍,鼓舞士气,增强对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信心。因此,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作为我们搞好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通过我们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把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宣传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切实加强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宣传工作的领导。各级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强化宣传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搞好策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要明确职能科室,把任务落实到人,把责任明确到人,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宣传工作,争取领导的支持,解决好宣传工作的经费,为做好宣传工作提供物质保障。省局将坚持把宣传工作列入考核各地工作的重要内容,还要就各地抓宣传工作的具体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市州和县市区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和安排宣传工作,当好第一责任人,要及时掌握宣传工作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动宣传工作。
(三)用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开展好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宣传工作。这些年来,我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系统宣传工作已经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既要继承和坚持已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又要打开新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对宣传工作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方法的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成绩开展宣传;要紧紧围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做出的新贡献、探索的新路子、总结的新经验、涌现的新典型展开宣传;要紧紧围绕解决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回答广大企业和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宣传;要紧紧依靠我们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身的力量,借助全社会的支持,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类重大活动开展宣传,努力开创我省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为优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经营和生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州委政法委通知要求,现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xx]5号)、《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xx]24号)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云政法[20xx]8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云政法[20xx]12号)等文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20xx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的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我县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法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使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把“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使非公有制企业放开手脚,解除顾虑,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禁锢,切实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自觉把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思想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加强执法监督
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县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及列入州、县的12户重点企业,由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政法机关对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需采取强制措施或对非公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或查封时,若涉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和州、县的重点企业,必须报县委政法委同意后方可执行。政法部门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公平、公正地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工作中随意干扰和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及时督促纠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形成,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县政法部门从全局出发,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公安机关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非公企业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对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公正地受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落实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20xx年以来省、州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政策贯彻落实的不够好,在执法、监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拖沓推诿现象。
二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个别部门的“四乱”行为不敢抵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宣传。要继续组织全县政法干警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动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趁势而上,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行为,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为优化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经营和生产,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州委政法委通知要求,现将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24号)及《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云政法[2003]8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实施意见(试行)》(云政法[2003]12号)等文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观念
2003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的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我县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政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政法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使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和把握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打牢思想基础,切实把“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思想,千方百计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使非公有制企业放开手脚,解除顾虑,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禁锢,切实优化环境,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法律和政策,自觉把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思想贯穿到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环境。
二、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加强执法监督
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县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及列入州、县的12户重点企业,由监察部门实行挂牌保护,政法机关对非公企业法定代表人需采取强制措施或对非公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或查封时,若涉及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和州、县的重点企业,必须报县委政法委同意后方可执行。政法部门把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依法、公平、公正地办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类案件,正确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和杜绝在工作中随意干扰和影响非公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发现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及时督促纠正,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努力为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刚刚形成,市场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大都需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我县政法部门从全局出发,搞好协调、形成合力,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规范执法行为,真正做到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公安机关加强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的治安管理,政法部门严厉打击危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非公企业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对涉及金额大、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公正地受理涉及非公企业的案件,维护司法公正,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合力。
四、抓好落实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在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以来省、州党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政策贯彻落实的不够好,在执法、监督、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拖沓推诿现象。
二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自我保护意识差,对个别部门的“四乱”行为不敢抵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服务中心、大局,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己任,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宣传。要继续组织全县政法干警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
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企业自身素质为动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趁势而上,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查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违法犯罪,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的行为,保护非公有
制经济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