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意见
关于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全力推进和实现我市经济赶超发展目标,提出如下意见。
一、以促进辖区经济增长为目标,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各银行业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努力扩大我市信贷规模总量,力争全市今年信贷增长目标实现“两个略高于和一个不低于”,即:全年贷款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贷款增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建设项目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贷款增长平均水平。
(二)各银行业机构应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不低于”,即全省贷款规模增长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于“三农”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的平均水平;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的平均增长和我市确定的“两个略高于和一个不低于”信贷增长目标,积极争取上级行(社)大力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我市信贷投放总量的快速增长。从今年开始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将建立全市信贷投入定期通报制度,按季统计通报全市各行(社)信贷投放情况,包括工业和重点建设项目贷款投放情况。
二、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为企业提供有效信贷支持
(三)各银行业机构应围绕决战园区战略部署,不断改进金融服务,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办事机构,落实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措施。
(四)立足园区,加大对“四有三不”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及时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满足企业生产资金需要。积极扩大企业票据融资业务量,适度降低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对经营基本面比较好、信用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工业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各银行业机构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大胆给予贷款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五)加大对园区重点支撑的机械、医药、纺织、食品、化工、有色金属、光伏七大支柱产业及香料、塑料、机电、陶瓷等优势特色产业,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50户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园区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积极配合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落户园区企业的信贷服务跟进工作,为落户企业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融资服务。
(六)加大对企业产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回音必、明恒纺织、江铃底盘等企业30个新产品开发和添光化工、环球纺织等企业3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产业和产品升级,促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品牌产品。
三、以项目带动为契机,大力拓展重点建设信贷融资模式
(七)落实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市政府统筹推进的36个重点项目积极跟进,主动介入,加大对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对已开工建设的向莆铁路、鹰瑞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要及时加大配套贷款的落实。围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环保经济、节能减排和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和配套流动资金发放力度。
(八)加强项目建设融资的协调,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融资担保、保函和贷款承诺等方式,扩大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供应。鼓励金融机构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大额资金需求,通过行内或行外银团贷款等多种信贷融资方式予以满足。
四、以强农富民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九)各涉农银行业机构应发挥为“三农”服务的职能,对新吸收县域存款的70%要用于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和推进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地位,深入挖掘农村金融市场服务潜力,扩大涉农贷款比例,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范围和额度,创新农户大额信用贷款发放机制,满足农户农业生产资金需要。
(十)各涉农银行业机构要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电网改造、水土保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一)针对我市特色优势农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围绕蜜桔、烤烟、蚕桑、香料、白莲、麻鸡等16项特色农业产业及30个无公害农产品和2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各涉农银行业机构要加大融资服务,及时提供信贷支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我市农业品牌效应。
(十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在大力推动和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订单贷款和联保贷款的同时,选择东乡县开展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协调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推动形成竞争性农村金融服务格局,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服务需求。
五、以保障民生为宗旨,不断优化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十三)加强与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针对当前推进全民创业、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形势,各银行业机构应切实践行社会责任,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自主创业的积极作用,增加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承办银行,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和适度放大贷款发放比例,提高贷款发放额度和发放效率,满足全民创业、农民工返乡和大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资金的需求。人民银行要加大跟踪督查,按季进行通报。
(十四)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对我市确定的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9.2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目标,各银行业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开发企业和困难人员申请住房消费信贷支持,及时在信贷、利率、结算等各项金融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
(十五)积极主动协调和配合教育管理部门、社区、街道居委会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新模式,扩大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份额。鼓励银行业机构积极探索和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规模,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六、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线,切实改进外汇管理服务
(十六)各外汇指定银行应结合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和比较优势,加大对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和有进出口权、有效益的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优质外贸企业在政策权限范围内实行信贷、结算和利率优惠政策倾斜。鼓励各银行业机构创新信贷融资产品,积极开办企业出口信贷业务,加大对重点出口企业、农产品加工出口以及重点行业的涉外贸易融资支持力度,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融资服务,推进涉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十七)外汇管理部门应不断改进服务,进一步放宽出口收汇核销单管理,充分利用出口远期收汇备案政策,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要不断改进出口收汇联网核查程序,放宽资本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对境外投资资金来源审查、贸易信贷项下外债登记与收结汇管理。对企业符合政策法规条件的资本项目业务申请,实行限时办理,提高审批效率,全力支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经济环境
(十八)各级政府要做倡导诚实守信的表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构建信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当前应以支持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为切入点,从清理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拖欠银行贷款和“私贷公用”专项整治活动为突破口,加大对社会信用环境的整治,打击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为金融机构能大胆增加信贷投入提供良好环境。
(十九)不断改进执法环境,切实维护金融部门合法权益,司法部门应加大维护金融合法权益支持力度,提高金融诉讼案件执行力度,对金融诉讼案件应做到专人负责督办、快审快结,切实维护金融合法权益,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信心。
(二十)积极参与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主动介入和加强与各信用担保公司的联系沟通,只要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担保,银行业机构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二十一)人民银行应加快和推动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和使用范围,完善非银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发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作用与查询功能,惩治社会各种失信行为,推进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八、以提高政策执行力为抓手,不断完善基层央行窗口指导方式
(二十二)辖内各级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政策执行的督促与引导,增强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建立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跟踪通报制度和信贷政策执行评价机制,提高辖区信贷政策执行效应。
(二十三)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研究和探索央行短期融资券企业之间捆绑式发行模式,落实风险控制机制,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额比重。大力推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对已办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人民银行优先给予办理再贴现。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出现资金不足,人民银行及时提供再贴现和支农再贷款支持。
(二十四)大力推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并扩大试点范围,在东乡、崇仁两县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将宜黄县纳入试点范围,落实各项金融扶持倾斜政策。认真总结与探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努力破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
(二十五)积极推进政银企之间的合作,在政府主导下,通过组织金融园区融资现场会、政银企座谈会、项目洽谈会等多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广泛促进政银企之间的合作,努力构建政银企沟通联系长效机制,实现政银企“三赢”。
第二篇: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山东省国家税务局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央、省委省政府把握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为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山东省各级国税部门将根据国家和省政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税收调研,全面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认真兑现税收优惠政策,为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税收收入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国税部门将进一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支持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积极主动地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贯彻到国税工作中去。
二、加大政策宣传和辅导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各级国税部门将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强化对全系统基层办税人员的业务培训,广泛利用税务网站、税收报刊、办税服务厅、税务公告和各种新闻媒介,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12366纳税服务热线、纳税服务网站、阳光政务热线、局长信箱等途径进行政策咨询答复和纳税辅导,对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及时进行提醒服务,重点辅导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让纳税人全面了解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办理程序,为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税务总局还将围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包括调整完善废旧物资经营税收政策,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制定鼓励节能的税收政策等,我省国税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税收政策调研,全面反映我省企业的呼声和建议,积极争取有利于山东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三、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严格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各级国税部门将进一步落实“一窗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要求,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整合窗口功能,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使纳税人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所有纳税事宜,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行业实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合理简化办税程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办税服务。对纳税信誉较好,能够及时、准确办理各项纳税事宜的循环经济发展企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年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售使用、纳税申报、日常评估检查等方面,采取简捷、高效的管理方式,依法提供各项便利条件。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纳税的,依法优先办理审批延期缴纳税款。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循环经济企业,做到及时受理、及时审批、及时退库。对循环经济型出口企业的退税申报,减少环节,简化手续,不断加快出口退税申报资料在各部门之间的流转速度,优先审核,优先办理,确保将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应退税款及时退付给企业。对重点培育的循环经济型城市、园区和企业名单中属于a、b类纳税信用等级的企业,在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时,可暂不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实行先审批后备案的做法,相应出口收汇核销单企业可在货物出口后180天之内提供。全面实施《山东省企业所得税税政管理操作指南》,深入应用《企业所得税减免税和税前扣除管理系统》软件,确保相关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各级国税部门将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对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和产业,将在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上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办税成本,促进循环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涉及循环经济的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我们计划按照“严格、规范、简化、效率”的原则,对现行及涉税审批事项进行梳理,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应由哪一级审批的,一律下放到县国税机关办理;凡是国家税务总局没有明确规定需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审批的项目,各级一律不再实行审批。
五、监督企业减免税审批情况,营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把涉及循环经济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税收执法检查和征管基础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切实发现并认真解决当前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将各项税收政策公平公正地落到实处。将审批后的享
受循环经济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情况在办税服务厅进行公示,接受纳税人和群众监督,并设立监督电话,防止虚假申请、审批以及人情减免。对享受优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开展复核工作,不定期开展相应的专项检查,对生产经营方式、原材料或者产成品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及时取消优惠政策享受资格,对不应减免而已经减免的税收,及时进行补缴并相应进行处罚,以保证政策执行不偏离、不走样。
六、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各级国税部门将及时加强与经贸委、发改委等经济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通报有关情况,相互沟通信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合力,共同引导和推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于2007经济发展奖励政策意见(推荐)
文章标题:关于2007经济发展奖励政策意见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党支部:
为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
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我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特制定如下政策意见。
一、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一)对境外资金利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农业三产项目每引进外资10万美元,奖励1万元,其他项目当年引进实到外资30万美元以上的,每引进10万美元奖励1万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二)当年引进镇外资金在同山投资办厂的,每引进500万元人民币(实际投资,以财务报表为准),奖励5000元,最高奖励不超过3万元。
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传统优势农产品。对新增樱桃、枇杷、杨梅、高梁基地,连片在50亩以上的,每亩奖100元;连片在100亩以上的每亩奖200元。
(四)新建投资额超过100万元的休闲农业园区(农庄),奖励1万元。
(五)镇属企业每申报一个自营出口权,奖励人民币1000元。当年有自营出口实绩并超过10万美元的,每10万美元奖励人民币1000元。
(六)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大型经贸交流会的,国内的每个摊位补贴2000元,国外的每个摊位补贴5000元。
(七)鼓励收购农户自产农产品,被评为省、绍兴市、诸暨市农产品贩销大户的,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
(八)鼓励同山高梁酒厂收购同山农户高梁酒,年收购量达5000斤,每斤补助1元(以经济办核证数字为准)。
三、扶优扶强,实施品牌战略。
(九)当年实缴地方税收超过100万元,且比上年有增长,位于全镇前三位的企业,分别奖3万元、2万元、1万元。
(十)当年地方税收超过50万元且增长达到全镇平均增幅的企业,奖励5000元,新办企业地方税收超过10万元的奖励1000元。
同时符合上述
(八)、(九)项的不重复计奖。
(十一)对当年新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的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授予镇级规模企业称号,奖励1000元,并列席镇党委、政府重大会议。
(十二)当年新进入市级工业“苗子”企业的,奖励1万元;新进入市级工业规模企业的,奖励3万元;新进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奖5000元;新进入市级农业苗子企业的,奖3000元。
(十三)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当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的,奖1万元;获绍兴市著名商标的、绍兴市名牌产品的,奖5000元,获诸暨市著名商标、诸暨市著名产品的,奖2000元;获省绿色农产品证书的,奖3000元;获得绍兴市绿色农产品的,奖2000元;获得诸暨市绿色农产品的,奖1000元。
(十四)参加国家级、省级博览会,参展产品获得金奖的,分别奖5000元、2000元;获得银奖的,分别奖3000元、1000元。
(十五)新注册农产品商标的,每只奖1000元。
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十六)积极鼓励与省内外著名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新产品,在科技项目申报上优先考虑。每开发一只新产品填补省内空白的奖1万元。当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奖励1万元。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产品专利,每授权1只,奖励500元。
(十七)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生产效益。企业技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中设备投入占40以上,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每500万元投入奖励人民币2000元。(投资额以经贸局批准为准)
五、其它
(十八)本意见有关政策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原有关文件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关于2007经济发展奖励政策意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2007经济发展奖励政策意见。
第四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意见
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建设
我县从2003年成立“创安办”到2005年改建设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以来,各部门积极协作,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金融运行外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一是社会信用环境良好,无重大逃废金融债务案件发生;二是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好转,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运转,针对金融部门的犯罪案件下降;三是政府服务金融效率提高;四是社会中介机构行为受到政府的重视与政策规范;五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得到制定和落实;六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舆论氛围逐渐形成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得到完善,存贷款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存贷款从03年末余额的35.59亿元和22.19亿元增加到08年末的105.34亿元和32.31亿元(没加财政存款),增加了69.75亿元和10.12亿元,分别增长了195.98%和45.61%;不良贷款也实现“双降”,从03年末的余额8.76亿元,占比39.48%下降到08年末的余额2.15亿元,占比6.67%,绝对额减少了6.61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银行业盈利能力增强,03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帐面利润为负767万元,08年全年除农村信用社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经营利润5208万元。(农村信用社因地震灾害影响,计提2亿多呆账和抵贷、固定资产损失,账面利润为负2亿8千余元。)。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4.6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3亿元,比重39.7:23.1: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6.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9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4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84亿元,比重34:36.8: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9亿元。从03年到08年全县经济总量已实现翻翻,第二产业经济总量也超过第一产业占据首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更增长了近二倍,但贷款余额仅增长了45.61%。显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滞后。
目前中江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03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2.35%;08年末,存贷比为30.67%;截止09年9月底,存贷差继续扩大,为27.65%(存款余额为145.68亿元,贷款余额为40.28亿元),比08年初增加32.37亿元。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仅占新增存款的19.75%,其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99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14.88%,而工业贷款余额为0.99亿元,仅点全部贷款余额的2.46%。一方面是银行难贷款(为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按银行贷款投放要求,在辖区内有效投放信贷载体不足,大量存款资金不能投放出去。),另一方面是县内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难(无有效抵押、担保财产,自身素质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机构的认可,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要害所在。),使银企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这种势
头持续发展下去,将会对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机构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不良贷款“双降”压力仍大,虽然到08年末按四级分类统计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且降幅较大,但因“5.12”地震造成中江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损失巨大仅靠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努力,短期内难以弥补。09年截止9月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4.47亿元,占比11.1%,较年初有所回升(年初为2.15亿元,占比6.67%)。全县银行业政府背景不良贷款余额9436万元,累计欠息4308万元。其中:涉及农村信用社7393万元,累计欠息4178万元;国有商业银行政府贷款670万元,欠息130万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拖欠和担保拖欠银行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335万元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受地震灾害间接影响的产业、企业的贷款风险由于时滞性还未反映出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震后金融生态环境劣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将会进一步加剧不良贷款“双降”工作难度。
三、农村信用社因灾导致不良贷款大幅度增加,抵债资产受损,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经营效益恶化。截止09年9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余额10.12亿元,不良贷款率达34%,资本净额为-7.1亿元,资本充足率为-23%,拨备覆盖率仅27.8%,因地震及历年原因形成亏损累计达2.81亿元,股金分红受限,直接影响持股人持股积极
性,农村信用社股金稳定性面临严禁考验。
四、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08年涉及机关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退率仅为27%,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陈案累计执结率为79.3%;新案执结率为22.1%。全县尚有历史遗留的“三乱”集资7户,金额296万元需要继续清退。有5户已改制企业的银行贷款本金3738万元被悬空。
五、警惕诚信缺失借款人借震逃废金融债务行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中江全县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9.29亿元;县域内房屋、道路、交通、桥梁等各类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部分诚信缺失借款人由于对金融政策的歪曲理解,有意将长期不能偿还的债务全部归咎于此次地震损失,企图逃废银行债务,部分农户对在农村信用社的灾后农房重建贷款也出现有意拖欠利息的现象。县域良好的信用秩序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而重新建立起来的,如果因为部分诚信缺失借款人借用地震灾害逃废金融债务而被破坏掉,对地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将是长远,因此,政府要加强灾后诚信环境建设,强化诚信意识,防止出现借核呆政策虚假评估、恶意逃债等行为发生。
六、县域经济环境有待改善。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银行单个贷款成本高、风
险大,确实让银行“难贷款”。其次,县域经济担保机制还不健全,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化担保服务和信用服务,这也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银行实行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和贷款责任终身制使银行“惜贷”“慎贷”、“惧贷”,不佳的县域经济环境也给新的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等造成困难,也阻碍了金融自身的发展。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农村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增收难、就业形势严峻等难题的关键。对“壮大县域经济”,实现我县“三年全面恢复,五年经济翻番,八年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就是要针对当前县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组织机构单一”、“金融资源外流”、“信贷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社会诚信意识欠缺”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促进县域金融的发展进而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进行体制创新,重构多层次、多主体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县域金融组织构架应该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机组合而成的完整体系。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构筑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
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组织的支农作用。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对其一味的打压效果未必好,要区分其性质,加以区别对待。在对待民间金融问题上,宜疏不宜堵。对于一些具备条件的民间金融组织,可考虑将其“扶正”,变身为正规金融。如目前推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可以期待,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与推广,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机构将逐步被“收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有生力量。民间金融组织由于有信息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与正规金融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降低其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征信体系, 建立有效担保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广泛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企业和信用户建设活动, 进一步营造“重信用, 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加快工商、税务、公安、银行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步伐, 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培育壮大资信评级机构,规范发展企业资信评级市场。
三、农村金融部门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宽松”的方针,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优惠政策和信贷资金;加深对乡镇企业和农户的了解与沟通, 挖掘优质客户, 在防范风险的同时, 加大对优质乡镇企业和农户的贷款投放力度。乡镇企业和农户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规范财务管理、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还贷意识、与农村金融部门互信、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推进会员制互助式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建设;二是成立政府、企业协会之间的担保基金,建立相应的联保机制;推动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积极性,逐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瓶颈。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采用龙头企业担保、行业协会担保、中介机构担保和农户联保等担保形式向农户发放贷款,变零售业务为批发业务,畅通资本金补充渠道,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倍数。加强合作,实现银企双赢。
五、县域金融机构对做好信贷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在风险可控的
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满足辖内经济发展的贷款需求;三是积极努力争取上级行对县级的信贷政策支持;四是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如“注册商标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帐户托管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林产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科学、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计划,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五是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对企业的财务辅导,主动寻找和培育优质客户;六是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认真分析经济发展趋势,掌握行业信贷风险变动情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控制能力,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努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六、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诚信中江”的建设力度,加快对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的清收进度;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对已悬空银行债务的清理力度,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司法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胜诉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金融胜诉案件的执结率;工商、税务、建设、国土、司法等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降低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处置抵贷资产等业务中的各项收费,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减少处置损失。
七、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严格考核。为切实加强对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机
构(将金融办设为常设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工作;制订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江经济建设,按07年制订的对县级金融机构的奖励标准,提高奖励幅度,按信贷投放的万分之五计奖,),落实奖惩,严格实施考核。搭建政银企协调沟通平台。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举办融资洽淡会、推荐会,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满足企业有效信贷资金需求。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对信用体系、征信体系、担保体系建设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创建和评选活动。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与合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人行和银监助推、金融机构主体参与、部门配合、县乡联动”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运行机制。通过创新思路、建章立制,调配精兵强将,承担起创建西部金融生态环境最佳区域的历史使命。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健康的发展。
二00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全市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情况汇报
全市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
情 况 汇 报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的方针,紧密结合蕲春实际,不断加大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元—6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不良贷款占比、经营效益呈现良好态势。
一、金融运行情况
(一)存款稳定增长。截止6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90.33亿元,比年初增加13.78亿元,增长18%;同比多增3.02亿元。其中全县储蓄存款74.68亿元,占存款总额82.67%,比年初增加10.26亿元,增长15.53%。上半年,全县各项存款和净增额分别列全市的第1位和第3位。
(二)贷款稳步上升。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77.45亿元,比年初增加3.32亿元,同比多增5.58亿元;截止6月末,全县各项贷款和净增额分别列全市的第4位和第5位。
(三)不良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上半年,全县不良贷款12609万元,占4.81%,比年初减少201万元,下降了1.07个百分点。
(四)经营效益良好。截止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实现盈利
3407万元,同比多盈885万元。
二、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一)从累放贷款看:
按照“金融国九条”和 “一号文件”鼓励县域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目标要求。1-6月份,全县各金融机构累放贷款94932万元,占净增存款81.38%,按新净增的吸收存款70%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目标要求,全县超出11.38个百分点,上半年实际净增贷款5.58亿元(今年元月份联社收回贴现2.22亿元),完成年初净增贷款10亿目标的55.8%。其中:
工行:累放贷款3258万元,有力地扶持了湖北神风汽车弹簧有限公司(500万元)、湖北圣基服饰(500万元)、蕲春蕲州化工(300万元)、湖北东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180万元)等4家民营企业的发展;
农行:累放贷款26972万元,有力地扶持了湖北燕加隆有限公司(1300万元)、新天地瓷业(500万元)、三江实业(150万元)、伟业燃气(150万元)、利丰贸易(160万元)、东申纺织(80万元)等6家民营企业的发展;
中行:累放贷款1576万元,有力地扶持了湖北塞尚服饰有限公司(645万元)的发展;
建行:累放贷款1758万元,有力地扶持了蕲春县未来钢构有限公司(400万元)、湖北哈夫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100万元)、赤东建安(110万元)、赤东建筑(100万元)、蕲春蒲
需求每年均在25亿规模以上。
一是全县重点规模企业贷款需求达到5.05亿元。全县规模企业总数134家,比去年同期78家增加56家,新上项目拟申请银行贷款3.45亿,如沙隆达新建项目投资1.2亿,拟申请贷款3000万元,技改项目拟申请银行贷款1.6亿,如湖北神风汽车弹簧公司技改总投资6000万元,拟申请贷款2000万元。
二是招商引资企业贷款需求达8.37亿元。全县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累计达到271个,总投资额564.7亿元,已投入资金15.68亿元,需要贷款项目个数49个,总贷款额8.37亿元,如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总投资20亿元,已投资2500万元,贷款需求1.9亿元;鑫源电子城总投资3.2亿元,已投资1845万元,贷款需求4200万元,德高氧化镁总投资24亿元,已投资6770万元,贷款需求8000万元;新万兴陶瓷总投资10亿元,已投资1.8亿元,贷款需求2亿元。
三是现代服务业贷款需求达5.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个,总投资额36.9亿元,贷款需求3.5亿元,新开工项目1个,即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投资额20亿元,贷款需求2亿元。
四是基础设施项目贷款需求1.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个,即蕲春凯迪生物质发电厂,总投资5.2亿元,流动资金需求3000万元,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2.17亿元,贷款需求2000万元。
五是农田水利项目贷款需求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51.5亿元,贷款需求5亿元。如刘河生态农业园项目,总
信贷资金投入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部分县域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使得银企之间失去了相互信任的基础。加之少数地方政府部门从地方利益出发,不注重对银行债权的保护,甚至行政干预银行依法维护金融债权,法院在银行保护债权诉讼的审判和执行上也明显乏力,使得县域金融机构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县域信贷的积极性。近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县域信用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县域的信用环境仍然不够理想,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如果县域信用环境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在规定金融机构最低投放比例的情况下,要么金融机构无法执行这一政策,最终退出县域金融市场;要么金融机构降低贷款标准和要求,强行完成最低比例,最终再次产生大量政策性不良资产。但无论哪种结果,都违背了我们政策制定的初衷。
(三)县域担保体系不健全的制约。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我县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受地方财力等因素制约,由于起步晚,规模较小,担保能力十分有限。另外,当前担保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由于监管乏力导致管理不规范和信息不对称,银行对担保机构不信任,这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担保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县域经济信贷成本的制约。从我县情况看,县域经济信贷成本远远高于大中城市的信贷成本。一是县域经济自身就具
信用工程、企业信用工程。要通过坚持开展信用评级和征信活动,推进A级信用乡镇、A级信用社区、A级信用企业的创建工作,使更多的乡镇、社区、企业进入A级信用行列,切实打造最佳A级信用县和最佳金融生态环境。政府要成立金融办公室,统一组织、指导、协调金融系统工作,促进金融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要优化金融服务。这是解决“贷款难、难贷款”的关键。首先,要创新服务理念。作为金融部门来讲,要树立在服务中生存,在服务中发展的思想,做到金融服务面向“三农”,服务面向市场,服务面向本土县域经济发展。二要创新服务产品。要根据金融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各种贷款业务,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微型信贷、微小型信贷服务。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积极扩大各种消费信贷市场,以满足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三要创新服务方式。要积极运用现代金融服务手段,大力推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切块融资、贸易融资、银团融资、票据兑现融资、信用担保融资等服务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地满足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充足,防止资金链条断裂,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激活金融市场。就是要立足“本土经济”发展,放活金融市场,搞活金融市场,发展金融市场。因为县域生产力水平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经济组织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不平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