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6: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松阳县水利局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建县,为处州建制之始,距今已1800余年。松阳县东西最宽径距53.7km,南北最长径距40.2km,县域总面积1406Km2,下辖3街道4镇14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3万。松阳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松古平原四周群山环抱,生态景观丰富多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自古有“桃花源”的美誉。松阳县又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绿茶集散地。

“十一五”以来松阳县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1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26美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9.6:41.4:39.0调整为18.6:43.7:37.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0%、35.3%。经济外向度17.1%,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

松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丽水市的粮食主产县,历史上

—1— 曾有“处州大米出松阳”的美誉。根据2007年松阳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耕地2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23%;园地18.51万亩,占8.83%;林地15.21万亩,占72.61%;其他农用地5.5万亩,占2.64%。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粮食产量止跌略增。全年粮食总产3.53万吨,增长0.6%。

(二)基本水情

1、水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845亿m3,人均0.58万m3。松阳县水资源分布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降水地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组合不平衡。松阳县降水高值区在人口分散、耕地较少的山区,而耕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松古平原,降水量相对较小。

二是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5~6月,约占去全年的32.8%;7-9月约占24.8%,在无台风影响的年份就是干旱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幅较大。

三是河川源短流急,丰枯悬殊。松阴溪及其支流大多是发源于县内或邻县,均属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水系情况

松阳县水系单一,全部溪流属瓯江流域。松阴溪为县境最大河流,占全县面积的92.55%,其较大支流有小港。此外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7.45%的山间小溪,经宣平港、龙泉溪注入大溪。

全县河道有982条,总长1873 Km,河网密度1.33Km/Km2,水 —2— 域面积37.54Km2。其中200km2以上河道有2条,为松阴溪和小港源,总长123.5km;50-200km2河道有6条,为梧桐源、谢村源、十三都源、竹溪源、安民源和玉岩源等,总长124.65km;50 km2以下河道有974条,总长1624.86km。

3、社会经济用水及各年灾情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用水量7550万立方米、工农业用水量84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106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5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用水5547,有效利用系数0.65。“十一五”以来各年发生洪涝灾害、旱灾和山洪、泥石流、台风等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受灾人口、成灾面积和灾害损失如下:

(1)2006年灾情。受3次较大洪涝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5.5万人;受灾倒塌(损坏)房屋411间(其中倒塌20间);受灾农作物45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60处24.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1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49条104.9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50万元。

(2)2007年灾情。受3次较大台风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8.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1间;受灾农作物62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20多处26.6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3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4条76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

(3)2008年灾情。受1次较大台风“海燕”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1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6间;受灾农作物16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430多处25.2km; —3— 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23条70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75亿元。

(4)2009年灾情。受“莫拉克”台风及3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3.5万人;转移人口1960人;受灾倒塌房屋125间;受灾农作物8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80多处12.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0条38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3亿元。

(5)2010年灾情。“莫拉蒂”台风及3次大暴雨灾害,全县受灾乡镇20个,受灾人口13万人,倒塌房屋101间,转移人口2552人。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740公顷,公路中断51条次,供电中断39条次;损坏堤防99处4.6千米,堤防决口36处4.3千米,损坏灌溉设施47处,损坏水电站3座。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23780万元。

(6)2011年灾情。受1次暴雨山洪灾害,全县5个乡镇受灾严重,据统计,受灾人口可2.5万人,转移人口17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9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0.0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05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5家,毁坏公路8条,损坏堤防65处6.7千米,冲毁堰坝53处。直接经济总损失3500万元。

(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006—2011年间,松阳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千库保安、灌区配套续建及节水改造、松阴溪及小流域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农田水利以及小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全县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⑴型水库5座,—4— 小⑵型水库3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灌溉千亩以上堰坝14条,小水电总装机9.47万kW,年上网电量2.1亿kW〃h;建成标准堤防41.22km,配套灌排渠系620km,建成中型灌区2处。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解决18.5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6万亩,建成喷微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2.0万亩。

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手续完善,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项目组织实施科学有效,质量安全等监管有力,资金管理规范。6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重大资金使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积极创新,2009年了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集中制法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统一项目法人、统一设计单位,统一监理单位的做法,在全省设计、监理力量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此措施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二、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一)水利投入及完成情况

2006~2011年以来,松阳县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6亿元。

1、水利投资规模及来源

2006~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56亿元、省级投资2.53亿元、市县级投资3亿元、银行贷款投资1.12亿元、其他投资3.46亿元。(分年度投资组成情况详见附表2)

—5—

2、资金投向

2006~2011年所完成的10.6亿元投资中,投向农村饮水安全1.65亿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0.77亿元、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1.65亿元、江河治理3.62亿元、小型农田水利0.88亿元、水保生态0.2亿元、包含水电投资等社会其他水利投入1.86亿元(分年度投资资金投向情况详见附表2)。

3、项目安排情况

政府资金主要以配套省级规划的千库保安、江河治理和灌区配套改造项目为主,部分县级资金按照本县实际情况安排到农田水利建设。2009年以后松阳县的千库保安工程逐步走向尾声,在中央、省开始加大对江河治理资金投入的背景下,县政府相应整合各类资金,安排了一大批河道治理项目,2009年到2011年,2009~2012年,我县共有13段长20余km松阴溪干堤项目列入省厅“强塘工程”加固规划,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2011年又有30余km的松阴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项目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投资规划2.6亿元,各年度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3。

4、投资完成情况

2006~2011年所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按照批复一个初步设计计算,2006~2011年完成500万元以下项目97个、500~1000万元项目33个、1000~3000万元项目1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各年度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4。

(二)水利前期工作情况

1、规划情况。松阳县历来十分重视项目规划,2006~2011年 —6— 根据本县实际,与省内主要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各类28个,主要规划包括松阳县十一五、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松阳县城乡饮用水规划、松阳县河道采砂规划、松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松阳县“十二五”及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松阳县水域保护规划、松阳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松阳县城市蓝线规划等,同时还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省市水利发展规划、全省强塘工程规划以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等规划。松阳县水利规划主要依靠省内各级规划设计部门编制,一般是投资规模较大、专业性加强的重要规划均委托省级规划单位完成,据初步统计,在完成的28个规划中由甲级单位完成的4个,乙级单位完成的10个,丙级单位完成的14个。各年度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2、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09年,松阳县水利局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并逐步建立了项目库,实行年度滚动更新,2006~2011年累计完成项目建议书193个、可行性研究报告207个、初步设计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201个,各年度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3、前期工作经费及来源。2006~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经费,其经费主要来源为两部分一是由县财政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列支,用于水利项目重大规划编制,二是项目概算总投资中列支用于完成项目建议书到初步设计各阶段前期设计费用,各年度前期工作投入情况详见附表6。

(三)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7— 2006~2011年,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0.6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以松阴溪干堤加固为重点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间累计建成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3km,完成了包括玉岩镇、马桥后、五都阳、叶村、裕溪等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15km。

(2)以水库保安工程为重点的山塘水库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全县累计完成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座1万m3以上山塘整治55座。

(3)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2011年以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为契机,建成了涵盖全县的57个水雨情监测站,完成了县乡两级预警一平台的建设,并在全县小(2)型以上水库、重要河段的安装图像视频监控,同时全面建设和完善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1)全面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至2011年底已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8.56万人,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完成了一批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包括青龙堰、白龙堰、京梁堰、梁下堰、观口堰等5座松阴溪干流

—8— 上堰坝。千万亩十亿方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江南渠道灌区、东坞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扎实基础。

3、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改善

松古平原江北片水资源配臵格局基本形成。依托梧桐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梧桐源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建,水库总库容从750万m3增加到1671万m3,为解决江北片缺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江北灌区通过串联梧桐源水库、六都水库、四都水库等水源,统一调配水资源,使江北灌区农业用水得到基本解决。

完成《松阳县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并通过省厅审查,为下一步建设黄南水库,解决松古平原缺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4、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新突破

根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要求,2009年我县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成立事业单位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职责为松阴溪主要河道的维修养护保洁及堤防建设,东坞、梧桐源、六都源3座国有水库及中型灌区江北灌区的维修养护等,水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水利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建立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成立的水库和堤防管理处新增事业人员10人。县水利局下属水文站、水库和堤防管理

—9— 处、鱼种场,松阳、古市、小港3个水利站,及谢村源、东坞、梧桐源、六都源等4座水库,共有职工306人,水利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水利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6、水利绿色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万kW,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10.8万kW。现全县已建成并网电站66处,总装机9.78万kW,年设计发电量2.2亿kw.h,年产值8600万元。

(四)规划计划执行能力

1、水利系统从业人员情况。目前松阳县水利系统从业人员约784人,包括水利行政管理(公务员)人员10人、参照(公务员)行政管理人员7人,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61人、县内设计与施工等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1人、电站等水利生产经营性单位人员665人。

其中县水利局领导班子职数6人,水利专业的3人,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全县水利基层单位从业人员总人数131人,公务员(含参公)17人、事业单位61人、企业53人。具体学历结构和专业背景详见附表7。

2、勘测设计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质的松阳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为松阳县国资委下属企业,由县水利局负责行业管理,具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现有员工29人,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11人,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的8人,—10— 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的5人,其中30周岁以下7人,30-45岁9人,46岁及以上13人。

3、施工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1家,即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具备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2011年松阳县在建水利工程主要由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缙云县水电建设工程公司、丽水广盛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注册地在丽水范围的施工单位中标,除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外,其余均为叁级企业。施工单位人员构成详见附表7。

4、项目法人组建情况。2009年我县根据水管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组建了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2011年在建项目法人主要包括两类,松阴溪干流及小流域治理等以及中型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投资规模加大的项目均由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统一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其他农田水利、农村河道整治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相对分散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均有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如庄门源水库工程(目前尚在初设报批阶段),则专门成立项目公司担任项目法人,具体详见附表7。

5、制度建设情况。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松阳县委、县政府以松委„2011‟1号文件出台《中共松阳县委、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松阳县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水利改革的基本思路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水利投资方面特别要求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11— 设,“十二五”期间,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对水利投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土地出让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改革目标

1、“十二五”规划水利投资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规模为20亿元,拟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5亿元,市县地方通过县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受益、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受益)自筹资金13亿元。

2、“十二五”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预期成效。

(1)水资源有效供给。总库容343万方的庄门源水库工程建成,黄南水库工程动工建设。全县的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农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灌溉有效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逐步提高,基本保障农业增产用水;初步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

(2)水资源保护。一般河段水质都能达到灌溉要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东坞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突破,饮用水水质得到保障。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全县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监督体系,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有所遏制,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4)防洪安全。至十二五末,松阴溪干流松古平原段全面完成加固任务,形成防洪闭合圈,防洪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防洪标准,遇设计标准洪水,基本能够避免重大灾害;遇超标准洪水,防洪体系能够正常运行,把洪水灾害损失降到较低程度。

(5)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水利基层站点建设,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涉河涉堤开发利用及采砂管理审批逐步得到规范。应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到提高,(6)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健全,山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人员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基层水利组织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实现长效运行。

(二)重要任务

1、“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情况。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3个超亿元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为庄门源水库工程投资1.1亿元,黄南水库工程投资10.7亿元,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工程投资10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5个,1000-3000万元25个,500-1000万元30个,500万元以下45个。

2、“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1)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水法》为中心,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和强化水政监察执法管理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登上一个 —13— 新台阶,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法律等知识的水政执法大队。二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转让制度,在条件成熟后探索建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水权交易制度。三是研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四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在做好从地表水取水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办理,逐步规范地下水取水管理,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五四根据目前各水系河段的水质现状和排污能力,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严格实行排污口许可制度。六是通过推广农业节水措施,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节约用水,继续大力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和节水器具,加强节水宣传,挖掘节水潜力,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相对集中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大中型项目全面推行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集中法人制度。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管理的积极性,组建一灌区等共同受益区为单位的乡镇、村或农村水利协会为项目法人,履行建设与管理职责。对于乡镇实施据有关一定规模且技术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积极推进代建制度。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县域内流域(区域)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并根据乡镇区划调整以及水利员配臵标准,新增若干流域(区域)水利站,完善水

—14— 利站布局。同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在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的同时,特别要抓好基层负责人的培养,提高水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二是建立村级水利工作队伍,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全面增强基层防汛防台能力。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指挥部为单位,行政村(社区)为单元,自然村、水库山塘等重点区域为网格的检查防汛防台体系。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等体系的动态管理制度。

四、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是在2009年借助水管体制改造的契机,我县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创新了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集中制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县主要水库、河道堤防集中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项目法人、设计和监理三统一的做法。并在松阴溪治理、小型农田重点县等项目中积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也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是通过组建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目前已将东坞、梧桐源2座中型水库以及一座重要的小(1)型水库六都水库、1处中型灌区江北灌区以及松阴溪干流22.35km松阴溪标准堤防纳入集约化管理范围,在水工程管理管理组织、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经费管理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设臵水雨情自动遥测站点,建立了水雨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建成了会商系统;特别是通过2010的基层防汛体系建和2011年利用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是全力加强水资源保障建设,2003~2010年期间,我完成了有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东坞、梧桐源等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容,为保证灌溉、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2011年先后完成了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和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的编制,为松阳县未来水资源保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十一五”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并将其升格为副科级管理单位,但目前库管理处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臵在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相应的

—16— 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不明确、管理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使得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人为地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周期,增加了建设成本。

二是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尚未成型。水利工程公益性强,目前,松阳县大多项目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繁重的建设任务与松阳县相对薄弱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水利项目自身的融资潜力没有有效发掘,主要原因水工程投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松阳县既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没有相应的融资平台,项目投融资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以项目抵押进行银行贷款的初级阶段。

三是水利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一些法规、规章的实施环节研究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依法行政意识仍需加强,执法水平仍待提高。河道、堤防、滩地等的依法管理存在漏洞,水功能区管理尚在起步阶段,松阴溪河道禁止采砂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后期管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年龄老化、中高级人才数量不足、缺少高层次特别是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等问题。高级专业人才短缺、年龄普遍较大。与我县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是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缺乏、导致基层水利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办公经费得不到落实,造成基层服务体系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也是很多基层防汛、河道管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等工作难以开展。

五、对策建议

—17— 以提高松阳县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我县计划从前期投入、前期工作完成、人员队伍、项目法人组建、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如下:

(一)加强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一是制定出台相应的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完善和充实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动向以及省级部分的文件健身,做好项目储备,并不定期的进行滚动更新,及时启动项目的规划编制,为项目争取赢得主动;二是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局班子领导负责制,有条件的项目,特别大型的重点项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县政府各组成部分合力推进前期工作,三是与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效的联系制度,在水利项目规划、论证、评审等各环节加强沟通,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四是对于重大项目前期,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同时建议省财政也安排出部分资金,给予县市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上更大的支持。

(二)成立水利发展公司,实行工程集中法人制管理。

目前我县成立有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县国有水库和松阴干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并承担县级其他一些较大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随着项目建设任务的逐年加重,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任务也与日俱增。下一步将建设与管理部门有效分离,计划成立县水利发展公司,承担县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推行县级民生水利工程集中制法人,同时还将落实水利发展公司项目融资的职能,积极发掘水利项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融资潜 —18— 力,通过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水利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局。

(三)理顺水利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服务力量

实行建管分离后,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将主要承担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理顺。

1、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将主要承担国有的中型、小(1)型水库、中型灌区运行管护,小(2)型水库的安全监管;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道以及堤防的运行管护。

2、建立起水利工程管理总站——区域(流域)水利站(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受益乡镇、村(水管理协会、村级水务员、山塘巡查员)的工程管理体系。

(1)计划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工程管理总站。主要职责包括山塘、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农民饮用水及电站等管理等。

(2)原有的4个区域(流域)水利站定性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防汛防旱、河道监管、农村河道治理和农田水利等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并按规定水利员配臵进行补充。根据测算,建议新增设31名水利员编制。

(3)计划新增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县农村饮用水技术指导、运行监管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4)建立村级水务员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 —19— 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村级水利员、水库山塘巡查员的聘用由村委会报经乡镇街道和水利局同意后聘任。

(四)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水利工程建筑市场。

1、落实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目前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无专门人员编制,人员由县水利局内部调节。下一步根据水利工程监管需要,要求县编办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2、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健全松阳县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少市场不良行为查询制度,对有不良行为的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谢绝在松阳县参与水利工程招投标。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项目代建管理,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松阳县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注入更多的筹码。

(五)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实行管养分离。

1、计划成立一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推行专业化管理,主要负责山塘、水库、堤防的维修养护。

2、在原设立的六都水厂管理维护中心基础上,成立一家松阳县农民饮用水维护企业,主要负责饮用水的维修养护。

(六)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为做好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人的因素不可或缺,针对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才总数,年龄、学历、专业等构成情况来看,—20— 均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年轻的、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十分必要。未来松阳县构成下一阶段将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进以及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特别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充实水利建设管理队伍。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骨干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通过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人才引进、培养,建议人事组织部门在选择提拔干部是多考虑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并在待遇、职业培训的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通过这些调节杠杆将人才引进到基层,充实和壮大基层机构人员的力量,提高水利基层管理水利资产与服务农村建设的能力。

附表:

1、基本情况表

2、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3、水利建设计划投资安排情况

4、水利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情况

5、“十一五”水利建设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情况

6、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7、基层水利单位干部职工情况

8、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及负责项目情况

—21—

9、基层水利单位制度建设情况

—22—

第二篇:十二五某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十二五”及2011年全市水利工作 的总体思路和安排

某市水利局(2010年11月22日)

一、“十一五”全市水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加固病险水库,发展城乡供水,整修河道水渠,完善灌排设施,全市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心为民”的优良作风,不断发展完善符合日照实际的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和行业管理,积极创新,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五个一”综合效益、山丘区集中供水“日照模式”、“多库串联、河库联调、城乡统筹”的日照水网、“自压管道与风力提水”相结合的节水灌溉等特色鲜明的山丘区水利发展模式,全市水利工作实现了由单纯工程建设到构筑综合体系的转变,由单纯服务农村到统筹服务城乡的转变,水利事业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水利发展思路逐步清晰

历届局党组班子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立足日照水利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五”期间探索形成的“三二一”治水思路(坚持三个统筹,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用水,构筑两个体系,构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实现一个目标,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导水利工作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新一届局党组履职以来,深刻分析把握市情水情的新变化新形势,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三三三一”的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统筹,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用水,构筑三个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保障三个安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实现一个目标,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9年,局党组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水利工作实际,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确定了 “转变作风、改革创新、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的活动主题。2010年,进一步巩固全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形成了“四四三一”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统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筹防洪减灾与兴利,统筹工程建设与管理,统筹服务城市与乡村,构筑四个体系,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民生水利服务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保障三个安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实现一个目标,促进人水和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以科学治水新思路指导水利工作实践,工程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初步构筑起了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民生水利实现突破发展,中小型水库防洪保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库区移民扶持、粮食生产等水利服务民生能力大幅提升;现代水利正式起步,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基本就绪,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为深入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水利工作,局党组及早安排,精心谋划,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已初步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的水利工作思路(树立一个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突出两大任务,即突出水利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的两大任务,坚持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统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构筑四大体系,构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民生水利服务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提升五种能力,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民生水利服务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快六个转变,加快由防洪减灾为主向统筹治水转变、由工程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由行业管理为主向综合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向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转变、由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保持了多年来历届局党组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的连续 性、一贯性,也为“十二五”时期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

(二)水利工程建设跨越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各级水利部门抢抓机遇,超前运作,狠抓项目资金争引,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约18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一倍,是全市水利事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水利事业以重点工程建设为带动,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到2010年底,全市12座大中型水库已有8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4.93亿元,拉开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新一轮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十一五”以来,组织实施了小仕阳大型水库和长城岭、巨峰、石亩子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日照、青峰岭2座大型水库和学庄、峤山2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剩余项目建设;目前,全市8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预计到2010年底将全部通过竣工验收。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至2010年底,已完成40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特别是2008年~2010年,积极争取327座小型水库列入国家和省规划,并完成了339座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了省三年加固规划任务目标,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取得显著效益,全市三年除险加固的水库共恢复提高蓄水能力1260万立方米,以水库为水源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4.6万亩,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1处,取 得了“加固一座病险水库,保一方百姓平安、建一处集中供水工程、发展一片节水灌溉、保护一方生态环境、促进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一”综合效益。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领导充分肯定,水利部领导也多次来日照调研考察。

2、日照水网工程不断完善。“十五”之初,我们着眼于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认真分析市情、水情,在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北水南调”(日照水库向岚山区调水)、“西水东调”(从莒县青峰岭、小仕阳、峤山三座大中型水库和沭河联合向市区调水)工程,构筑日照水网的战略构想,被市委、市政府列入重大决策,并付诸实施。“十一五”期间,先后建成了日照水库向市区供水三期工程、“北水南调”二期工程等城市调水供水工程,水利工程向城市(含岚山)设计日供水能力36万吨;启动并扎实推进了“西水东调”工程、马陵水库并网供水工程、户部岭水库向市区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了“西水东调”工程可研报告、户部岭水库向市区供水线路勘测,完成了马陵水库并网供水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配合山东水务开展了临沂市相邸水库、石泉湖水库向日照精品钢铁基地调水工程的合作洽谈。日照水网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已累计实现安全供水3亿吨,其中“十一五”期间安全供水2.6亿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供水保障和基础支撑,成为继日照水库建成之后,保障日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项命脉工程。省委副书记刘伟来我市检查指导时,给予充分肯定;省水利厅多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议,向全省推广。

3、农村饮水安全整体提升。2005年到2007年,组织实施了全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三年共累计投入2.8亿元,其中市以上财政资金9994万元,共建成1709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受益人口130.6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33%提高到84%。2008年~2010年,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三年新建、改造416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受益人口30.43万人,完成投资13498万元,其中省以上资金7232万元。“十一五”期间,共建成了1702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供水工程52处,解决了116.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3.34亿元。到2010年底,全市已有2751个村通上自来水,受益人口199.1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初步构筑起了以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为重点的乡村水网,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状况进一步提高。工作中,依托地势较高的中小型水库为主要水源,创造了山丘区集中供水“日照模式”,使山丘区农村供水在发展思路、工程规模、建设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省水利厅专门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议向全省推广,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先进市。

4、堤防建设不断推进。按照构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着力抓好了危及城市安全的骨干河道治理和重要沿海防潮堤建设。成功争取水利部淮委批复,开工建设了沭河莒县城防段综合治理工程,加固堤防12公里,使沭河莒县城防段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组织实施了傅疃河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治理日照水库以下河道20公里,重要保护段达到50年一遇以上。加快小型河道疏浚治理,治理了虎山河、刘楼河、沙墩河、崮河、小店河等20余条中小型河道,累计治理疏浚各类河道410公里。这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一轮大规模治河行动的开始。潮白河东港段综合治理工程于2010年底前顺利开工。沭河莒县段综合治理工程已纳入国家新一轮治淮工程总体规划,可研报告正在编制。绣针河综合治理工程已纳入全国边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可研报告已委托淮委设计院正在编制。傅疃河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潮白河、巨峰河、袁公河、柳青河、三庄河等小型河道治理已列入省中小型河道治理规划。以堤防建设为带动,加快重点河道拦蓄水工程建设,沭河已建成庄科、陵阳2座橡胶坝,新增蓄水1170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新建5座河道拦蓄水工程,共新增蓄水能力2480万立方米。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建成了岚山区海州湾、虎山镇,东港区涛雒镇、两城镇、大沙洼等高标准防潮堤4.4公里,使高标准防潮堤达到22公里。

5、节水灌溉稳步发展。到2010年末,我市有耕地面积251.2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106.65万亩,占42.45%;其中有常用农田耕地面积244.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4.75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71.4%,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15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45.79%,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4万亩。先后组织实施了日照水库第六期节水改造工程、青峰岭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一二期工程,彻底改变了灌区开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土渠沟叉的状况;大力发展中小型农田灌排设施,建成 了东港区南湖镇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项目、莒县小店镇高效自压节水灌溉项目、岚山区巨峰镇万亩茶园节水工程等示范项目,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风力提水技术,共建设风力提水工程60处,发展风力提水灌溉工程面积3.1万亩。同时,坚持整山治水,以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带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积极投资投劳治水保土。全市五年重点治理小流域4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4平方公里,带动全社会水土保持总投资3.4亿元,保持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

(三)现代水利正式起步

局党组着眼构建现代水利发展格局,在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把水资源管理和节约保护放在突出位臵来抓,不断加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常抓不懈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作,积极推动水利改革,积极探索生态水利发展,理清了全市现代水利发展的思路重点等,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初步形成。

1、资源水利迈出重要步伐。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某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某市城区地下水管理办法》、《某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某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4个规范性文件。健全市县两级水行政执法体系,探索部门联合执法,不断强化水行政执法权威,计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价改革等成为重要调控和监管手段,促进了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审批放取水许可证488个,依法征收各类水利规费2.5亿元,其中水资源费1.91万元;其中,市级共征收水利规 费1.01亿元,其中水资源费8240万元,河维费1749万元,水保两费120万元。组织开展了万平美食城、奎山汽贸城、连云港东路15家洗车店等20余次集中性执法整治;组织开展了傅疃河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非法采砂案件20余件,追缴采砂费7万余元,建立了日常巡查机制,傅疃河已无规模性采砂行为。建成了沿海地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完善了水文监测网络和站点布设,一批水文测报仪器和设施得到更新和改造,水文监测、水资源调查、水文测报手段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完成了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用水总量控制打下基础。加强生态型小流域治理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建设了莒县“沭河公园”、“傅疃河湿地”等城市河道公园,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管理与执法,全市共监督检查开发建设项目847个,审批水保方案113个,收取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56.8万元,审批水保设施投入7853万元。这些措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使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成为全社会共识。

2、移民政策全面落实。我市是人口小市,但是移民大市,共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4.96万人,列全省第六位。中央做出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我市成功争取全市14.96万人现状移民人口全部纳入国家和省扶持范围,已累计发放扶持资金4.5亿元,直接增加了移民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项目扶持以来,全市共完成中央和省批复的移民扶持项目201个,项目 覆盖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道路、文化卫生等,总投资4667.65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我市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4044元,是“十五”末的两倍。同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努力化解矛盾,做好社会稳定工作。2010年7月,全省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与会领导对我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水利移民政策的全面落实,使我市民生水利在保障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成为构筑民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防汛抗旱扎实有效。“十一五”期间我市旱涝交替发生,各级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先后战胜了2006年大旱、2007和2008年大涝的严峻考验,确保了大旱之年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大涝之年全市水利工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是新世纪以来继2002年后的又一个特大干旱年,先受春旱又遇秋旱,从9月初到11月下旬,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全市基本无有效降雨,且气温持续偏高,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28万亩。面对严重的旱情,及时启动抗旱预案,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科学合理搞好工农业用水量分配,加强对全市主要河道径流、典型地块土壤墒情以及地下水的监测分析,为市领导科学指挥、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008年是我市的丰水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998.5毫米,主汛期则连续遭遇了“7.17”、“7.23”和“8.17”等局部强暴雨袭击,造成局部山洪爆发,灾害损失严重。对严峻的汛情,各级水利部门干部职工连续昼夜奋战,坚守岗位,周密布臵,科学调度,狠抓措施落实,全市各类水库无一溃坝。同时,建成了全市雨量遥测系统、防汛会商指挥系统、大型水库及骨干河道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重点水库视频监控系统,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

4、农田水利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各级及时调整和转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重点水利工程为带动,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农田灌溉设施;积极推行和落实“民办公助、先干后补”等扶持政策,带动了拦河坝、塘坝、谷坊、机电井、大口井、蓄水池等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2009年,国家改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政策后,积极争取莒县被列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并在实施2009、2010项目中打造了小店镇六库串联高效节水工程、青峰岭水库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仕峤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精品工程,完成投资8271万元,使得莒县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召开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现场会在我市莒县召开;省人大调研组专程来我市调研视察工程建设情况。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各类水利工程9380项,投工2369万个,完成土石方7595.78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2.95亿元。

5、水利改革不断深入。积极稳妥推进水利改革,完成水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事改企”试点工作,6个经营性事业单位一次性改企转制成功。全市12座大中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全部获政府批准,并落实了改革措施,纳入财政差额管理或全额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水管单位活力。推行了小型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员制度,启动了 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市已落实水库安全管理员490人。推行了农村供水工程“政府监管、企业运行、群众参与”的管理新模式,全市已建立农村供水协会(公司)29个,有31处工程实行了公司协会管理,共覆盖707村、61.4万人,分别占已通水村庄和人口的25.8%、33.3%。各区县都出台了《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实施细则》,有2个区县成立了农村供水专管机构。

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必须高度关注民生。“十一五”期间,各级水利部门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初步构筑了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民生水利发展格局。工作中,坚持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组织实施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116.23万人的饮水问题。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汛抗旱的首要目标,实施了4座大中型水库和36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结束水库下游群众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历史。坚持把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作为水利惠及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成功争取了14.96万库区移民全部纳入国家扶持范围,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大力开展项目扶持,有力地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必须服务发展大局。“十一五”期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确立了“确保三个安全,促进人水和谐”的新治水目标和“统筹治水、科学用水、依法管水”的新治 水方略,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供水调水等,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紧紧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决策部署,及时组织开展了全市蓝色经济区水利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和相关专题研究,提出了建设滨海特色水利示范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发展目标。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启动“一扩三保”决策部署后,各级水利部门始终把中央扩内需水利投资项目争引与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市中央扩内需项目资金占全市扩大内需项目中央投资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组织实施的四批扩内需项目总投资,相当于“十五”期间形成的县级以上水利固定资产总,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三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水利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需要由政府主导开展水利规划、工程建设、水资源调度及防汛抗旱减灾等各项治水活动。公共财政投入逐步加大,按照中央“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市县财政拿出更多资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约18亿元,较“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其中,争引省以上资金10.58亿元,市级财政投入1.46亿元。在水利规划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编制,提出规划范围、治理目标和具体建设内容,按层次分别报送相关部门批复,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工程建设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亲自检查调度,重要水利 工程建设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目标责任制,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是必须抓班子带队伍。“十一五”期间,各级水利部门坚持抓班子带队,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学先进、找差距、促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争做港城先锋”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思想解放,推动了全行业的作风转变,锻炼了一支钢班子铁队伍。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梯队层次进一步优化。到“十一五”末,市直水利系统30岁及以下有31人,占总人数的12%,31-40岁有102人,占总人数的38%;现有37名科级干部中年龄35岁以下有5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13.5%。专业技术队伍中有1人获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8人获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2人获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坚持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在水利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注重引进和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努力建设一流工程、精品工程,切实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五是必须形成治水合力。“十一五”期间,随着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把水利臵于更加突出的重要位臵,紧抓不放,强力推动;各有关部门倾力相助,鼎力支持,积极为水利发展创造条件;社会各界对水利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参与水利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性、自觉性明显增强。正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 氛围,水利事业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当前全市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一)当前我市水利工作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我市水利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阶段性特点,需要认真把握和对待研究。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但水旱灾害影响呈不断加重的趋势。各类病险水库加固、河道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设计水平、建设质量、工程效益等不断提高,建设了一批重点骨干防洪工程和水源工程。但由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和地域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气候条件的变化,水旱灾害影响也在加深。如局部强降雨带来危害。

2、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实现起步发展,但水利服务民生的领域、层次有待提高。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成为惠及农民的最大的民生工程,但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仍堪忧,农田灌溉设施进一步改善,但面广量大的中小型农田灌排设施仍为得到维修改造,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水质量、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排设施、水生态环境、城乡水环境等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3、水利发展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但既有特色优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我多年来的特色优势工作如水库除险加固、日照水网、节水灌溉等不断发展,成为全省的先进榜样,但随着兄弟市水利工作的快速发展,我市原有优势工作面临丧失优势的危险,新的特色 优势工作培育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如水网工程建设面临兄弟市的强势竞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已经3个市试点先行,塘坝加固试点面临兄弟市成功做法的对比考验。

4、水利管理不断加强,但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制约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水利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不断提高,大中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小型水库和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破题,但行政管理体制、机构编制、资金投入等深层次制约水利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如水利服务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不断加强,在水资源管理、农村公共供水管理、河道管理、水政执法等方面亟需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但受机构编制的严格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落实。如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仍未纳入基本建设项目联审联批流程。

5、水利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但公共财政投入、社会环境保障等机制有待完善。各级对水利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水利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受地方财力限制,市县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仅限于重点工程和具有政治任务性质的扩内需工程项目,基本上没有自主项目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呈现仅靠上级扶持,无上级强制性措施地方配套难以到位的尴尬局面,在个别市县党政领导思想认识中形成了水利依靠上级投入的认识。同时,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措施、经济措施等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执法难等问题。

6、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以大部制改革为导向的政府机构改革思路,为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带来了机遇,但改变现行部 门分割、城乡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仍面临很大的阻力和困难。我市是新兴城市,在城市供水工程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相对单一,特别是有的区县城区供水主要依靠水利部门建设的供水工程,在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条件,需要认真把握。

7、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从传统供水管理转向需水管理的明确政策导向,为推动需水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落实需水管理理念的措施、方法、手段等,与传统的供给管理发生冲突,这给水利部门在自身思想认识转变、组织管理体系重塑、措施转变、工作重点转移等带来很大的挑战。

(二)当前我市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日照虽然是全省降水较为丰沛的地区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地域狭小,水资源总量不足,我市水资源总量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5.3%,人均占有量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无客水来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十分突出。沭河是境内最大河,且为过境河道,出境水量大于入境水量,其余均为小型河流,源短流急,调蓄能力差;同时我市目前尚属欠发达的沿海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尚未全面暴露出来。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钢铁、浆纸等临海产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将成为日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

2、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水库工程的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防洪安全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但由于我市地处河流上游,独流入海河道均为中小河流,国家和省对我市河道治理投资严重不足,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河道治理历史欠账较多;沿海防潮堤老化退化严重,险工隐患也较多;面广量大的塘坝工程更是防洪安全的心腹大患,防洪工程病险隐患仍是威胁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薄弱环节。同时防汛现代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整体防汛保安全能力还有待提高。

3、农村水利化水平仍然较低。当前我市农村水利化水平仍然较低,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仍有部分村未通自来水,已通自来水的村庄维修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很多没有进行消毒等处理,仅是形式的“自流水”;农田灌排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型水库灌区、泵站、机电井等老化失修严重,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任务艰巨,工程效益发挥仍受制约;水土流失防治力度还不够大,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还需加强;对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扶持力度还不够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

4、水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党中央早已提出发展生态文明的号召;省委、省政府在打造蓝色经济区指导意见中,明确强调资源节约,追求环境保护,发展高效产业;日照建设蓝色经济区提出要建设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加强重点 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各种因素,目前水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5、水利管理十分薄弱。近年来,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但对水利工程管理抓得不够,重建轻管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管理手段、措施相对薄弱,特别是以水库、农村自来水等为重点各类水利工程管理还不到位,工程的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主体落实不到位,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入推进。水利行业管理、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水资源管理方面,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面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用水总量控制的严峻挑战。

6、水利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上级部门对日照水利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但由于某市建市晚、底子薄,在我省沿海七市中属经济欠发达城市,地方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初步统计,“十一五”时期我市水利总投入约20亿元,平均每年4亿元,人均年投入仅130元左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相比,我市的水利投入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各级财政的投入远远不够。

(三)国家和省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新政策近些年来,国家对水利的定位发生了较大改变。党十六大报告将水利放在经济建设部分,把水利定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十七大报告把水利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部分,明确提出保护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利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等。水利开始从农业的命脉全面转变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转变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表述的新变化,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随着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蓝色经济等重大部署的陆续实施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水的需求将持续增加,防洪减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改善民生的责任将会更加重大,生态保护的要求会更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发展节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气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水利工程管理提上与建设并重的地位来抓,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建立完善良性运行机制。要继续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和小型水库病险问题,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大中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切实加快骨干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防洪、水系疏浚整治、库区移民扶持等民生水利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高度重视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健全水资源配臵体系,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这要求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区域总量控制与行业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全面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强化水资源微观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地下水非法开采。加强水生态保护,加快建设水系生态项目和小流域治理步伐,改善水生态。加强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中水回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这就要求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治、山洪灾害治理。加强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强化监测、预警、防治等措施,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建设,提高防汛抗旱物资保障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这预示着未来几年改革将得到协调全面推进。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水利改革。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建立权威、高效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重点加强小型水库、农村自来水、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价机制。

(四)下步水利发展方向

下一步,我市水利工作的努力方向是:以现代水利为导向,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资源水利、城市水利、生态水利、科技水利、公共财政水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推动水利管理,实现水利事业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1、坚持民生水利方向,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具体工作上,要切实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排设施薄弱、中小型河道治理、城乡水环境整治作为重点来抓;按照全面建设防汛 抗旱减灾综合体系要求,在抓好小型河道治理、塘坝加固的基础上,抓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针对不同的险情级别制订相应的抢险预案,确保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险情。

2、坚持资源水利方向,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到实处。把强化水政执法权威、破解水行政管理机制性问题、加强和完善水行政审批制度、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普查作为重点来抓,严格新增取水许、严格水资源论证,全面建立需水管理机制。建设洪水超限、干旱等级、水利工程出险等三大应急响应机制。当前积极推动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纳入行政服务大厅联审联验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水资源红线管理的硬指标作用,引导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持续开展。

3、坚持城市水利方向,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围绕地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尤其是支撑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按照提高城市及重要地区供水保障能力的要求,重点把日照水网规划建设、新水源规划建设、城镇供水作为重点来抓,提高城市水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试点,以城市供水为契机,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对接,提高水利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抓好城市涉水事务的管理。

4、坚持生态水利方向,努力探索建立生态水利发展新模式。按照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要求,以沿河口周围湿地、河道生态治理、河道两岸绿化为重点,全力打造“两区十河一线”的生态水利布局。两区十河,是沿海地区以潮白河、傅疃河、巨峰河、绣针河、三庄河为重点,沭河流域地区以沭河、袁公河、柳青河、浔河、鹤河为重点,通过对河流及护岸工程的生态改造,河面、河坡长效管理,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提高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逐步恢复“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面貌,构筑生态河道。一线,海岸堤防建设及水生态综合保护为重点,围绕海堤建设和河道入海口生态综合治理,构筑沿海地区防潮安全屏障线、水生态保护景观线。

5、坚持科技水利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要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具体工作中,以省水利厅提出的六大系统为重点,综合规划,分类推进,重点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文监测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水网工程运行管理系统以及水利电子政务系统等六大系统建设;突出抓好新理念的学习领会运行,抓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6、坚持公共财政水利方向,积极推动各级公共财政投入水利的增量制度建立和完善。具体工作中,重点是争取市县政府制定出台公共财政投入水利增量制度,并抓贯彻落实;争取市县财政设立 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专项资金,并不断扩大规模;积极加大农村饮水、城乡水生态环境整治、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民生水利的均等化服务,促进城乡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水生态环境一体化。

7、坚持改革创新,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重点抓好小型水库与农村自来水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利科技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供水联合体等基层服务组织。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实行分类计价、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确定农业水价。推动有条件的区县启动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三、“十二五”全市水利工作总体定位、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及保障措施

(一)总体定位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就水利工作而言,“十二五”时期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强化支撑保障能力的关键时期,是以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为重点的现代水利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水利改革的攻坚时期,是水利事业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水利工作的总体定位是:紧紧围绕保障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突出“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的两大任务,加快推进以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为重点内容的现代水利发展,全力打造滨海特色山丘区水利发展示范区,为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践行“一二三四五六”的水利工作思路(树立一个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突出两大任务,即突出水利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的两大任务,坚持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统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构筑四大体系,构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民生水利服务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提升五种能力,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民生水利服务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快六个转变,加快由防洪减灾为主向统筹治水转变、由工程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由行业管理为主向综合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向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转变、由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水系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臵,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总抓手,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水资源供应、水灾害防御和水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大力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臵、节 约保护和科学管理,努力打造鲜明特色的山丘区水利示范区,积极推动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为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三)任务目标

“十二五”期间,争取完成水利投资50亿元,初步建成以大中型骨干工程为重点、小微型工程为基础的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建立起依法行政、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水利管理体系,以工程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城市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为重点内容的现代水利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建成全国全省知名的海洋特色山丘区水利发展示范区。

1、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组织实施“西水东调”一期工程、莒南县相邸和石泉湖两座中型水库向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供水工程、户部岭水库向市区供水工程,启动从江苏省向岚山区调长江水项目规划工作,争取基本建成“多库串联、河库联调、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日照水网工程体系,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总供水能力达到80万立方米/日。加快实施以集中供水及管网延伸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解决7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建设较为完备的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加快山丘区中小型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加强水源地保护,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建立完善重点供水区域供水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率。

2、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组织实施东港区马陵、五莲户部岭、小王疃、河西等四座中型水库和100余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傅疃河拦河闸等6座病险水闸加固任务,完成1000座病险塘坝除险加固任务。对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普遍治理一遍,使河道堤防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继续推进沿海防潮堤建设,新建加固高标准防潮堤20公里,使全市高标准防潮堤达到40公里以上,重点堤段防潮标准达到50年一遇。认真抓好山洪沟治理试点和项目争引,争取“十二五”期间治理山洪沟4条,提高山区群众防洪安全状况。加强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预警预报、监测分析、抗洪调度、抢险救灾等组织指挥和应急体系,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3、着力构建雨洪资源化工程体系。以新建龙潭沟中型水库为带动,加快推进南湖中型水库建设前期工作。以傅疃河拦河橡胶坝、沭河下游橡胶坝、潮白河橡胶坝等河道拦蓄水工程为重点,加强拦河截潜工程建设,建设一批中小型河道拦蓄水工程,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为重点,带动一批新建小型水库、塘坝、水池水窖、山沟山溪拦蓄工程建设,增加雨水集蓄利用量。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抓好海水淡化工程试点,努力提高可持续水资源总量,缓解用水短缺局面。

4、着力构建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为契机,全面推行水域纳污容量和用 水效率“三条红线”控制管理,并加强考核及考核结果执行;依法切实加强水资源监管,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等。加快各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5万亩,全市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140万亩,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落实重点行业定额管理制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50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6 立方米。水利公共服务与管理能力全面提高。

5、着力构建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水系生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坡耕地治理片区建设、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河道生态湿地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加强河流、水库等的运行管理和水量调度,保持河道生态用水,河流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加强海水入侵综合防治,海水入侵区面积保持平衡或者减少。主要湖泊、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0%,城市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70%。城乡水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一批特色鲜明的水利风景区。

6、着力构建现代水利信息化体系。依托水利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建设覆盖大中型水库、重点河道等重点防洪工程的汛情远程监控系统、区县级防汛指挥会商系统、防汛电子地图、水利信息数据库、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管理系统、水文监测系统、水网工程运行管理系统等,逐步实现水利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传输的高效化和水利决策的科学化,不断提 高水利现代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是搞好规划设计。全面贯彻统筹治水、科学用水和依法管水的要求,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城乡区域相统筹、当前与长远相衔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配套,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开展水利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搞好项目后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要兼顾防洪、调蓄和生态功能的综合运用,着力建设兼具防洪、供水、生态三重功能的复合型水利工程,在重视工程质量、标准、运行管理的同时,更多地体现生态、文化要素的融合。每一处水利设施,都要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水文监测设施、管理设施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坚持规划先行,加大项目储备,建立项目库,形成“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格局。

二是加强水利管理。充分履行管理水资源这一根本职责,切实树立建管并重理念,更多地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河道水库日常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尽快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城市自备地下水日常管理等,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和效益长久发挥。以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为重点,全面推进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进一步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切实做到取水必须许可、用水必须收费、取水必须计量、违 法取水必须受到处罚。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完善“四制”管理制度,加快构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切实抓好工程运行管理,逐步将全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切实抓好水行政执法管理,增强执法效能。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争取制定出台《某市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细则》、《某市区域用水量监测办法》以及“西水东调”等供水工程管理办法。

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继续加大对上资金争引力度,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和省更大的资金支持。积极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与财政、发改等部门沟通,争取建立公共财政投入增量制度和投入机制,落实财政投入主渠道,保持各级财力投入持续增长,已开工工程所需财政资金足额到位。强化河道维护费、水资源费、水保“两费”、水工程占用补偿费等水利规费征收,并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手段解决水利投资问题,通过吸纳民间投资入股、臵换产权、确权土地开发等吸引社会投资,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四是深化水利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重点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水利建设投融资改革、基层水利站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水利发展难题。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在水资源统一管理上有条件的区县率先突破。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大中型水管单位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两项经费”得到全面落实。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小型水库良性运行机制,建立监督检查、评估考核等机制;

积极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服务组织,逐步建立“政府监管、公司协会运作、用水户参与”的管理模式;积极加强乡镇水利站改革,研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利科技服务中心。建立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工业供水水价,争取推行分类计价、超额累进加价制度。

五是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兴水意识,以水利科技创新推动水利现代化进程。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水利职业学院等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推动日照水网优化调度、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和应用。密切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着眼新一代物联网技术装备供水工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加速对传统水利技术装备、管理手段的改造升级。在农业节水、饮水安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中,积极引进新理念,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推动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党政干部、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基层水利等五支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过硬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确保工程、资金、干部、生产四个安全。切实加强行业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水利行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四、2011年工作思路、重点工程及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逐步向中小型河道治理、水库加固、灌区配套改造等中小型工程转移,水利工作进一步向统筹治水、建管并重转变,水利改革势必需要加快推进,水利发展面临更大机遇,大有作为。全市水利工作总的思路和要求是:继续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一二三四五六”的水利工作思路(树立一个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突出两大任务,即突出水利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的两大任务,坚持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统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协调推进,构筑四大体系,即构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民生水利服务体系、水生态保护体系,提升五种能力,即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民生水利服务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快六个转变,即加快由防洪减灾为主向统筹治水转变、由工程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由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由行业管理为主向综合管理转变、由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向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转变、由服务农业为主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以“创先争优、争做港城先锋”活动为抓手,以“重建设、强管理、促改革、抓创新”为主线,实施六大工程,抓好五项工作,强化八项措施,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狠抓措施落实和创新,为“十二五”水利事业

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中小型水库和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总投资约1亿元。抓好东港区马陵水库,五莲县户部岭、河西、小王疃等4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概算投资3500万元的马陵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算投资4800万元的户部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争取我市50余座小(2)型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并开工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东港区南湖镇塘坝加固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好莒县莒北塘坝新建、加固工作,争取完成新建、加固塘坝100座。二是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与沿海防潮堤工程。总投资约1亿元。全面完成批复总投资2839万元的潮白河东港段综合治理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批复总投资2559万元的巨峰河岚山段综合治理工程和概算投资3177万元的潮白河五莲段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抓好中小型河道治理项目争引与前期工作,争取完成沭河、绣针河治理可研报告编制工作,争取完成傅疃河、三庄河、袁公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和批复。计划新建维修高标准防潮堤4.2公里,估算投资4200万元。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工程。继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重点抓好已建工程更新改造和集中供水工程管网延伸,计划投资4000万元,解决120个村、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的同时,抓好后期扶持项目的组织实施,确保完成总投资2233万元的2010中央和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和总投资1100万元的2009~2010小型水库帮扶项目建设。四是区域水网和新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马陵

水库供水并网工程建设,新增日供水能力2.5万立方米/日;继续推进“西水东调”前期工作,争取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批工作;配合山东水务投资公司积极做好莒南县相邸、石泉湖、陡山水库向日照精品钢铁基地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户部岭水库向市区调水工程前期工作,并根据城市用水需要适时开工建设,确保全市用水安全。继续抓好总投资2.6亿元的新建龙潭沟水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明年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和批复工作;抓好大中型拦河闸除险加固和傅疃河下游拦河橡胶坝、潮白河橡胶坝等河道拦蓄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河道拦蓄水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小水源工程建设,计划新建小水源工程451处,增加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五是农田水利重点县和水土保持工程。组织实施好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1项目规划建设,抓好面上节水灌溉项目的推广建设,全市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万亩。抓好估算总投资6425万元的仕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重点抓好东港区南湖大北湖水系生态水土保持项目、五莲芦飞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全市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六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计划投资180万元建设防汛会商指挥体系二期工程,建成5个区县的防汛指挥会商分中心,实现市县互通互联。计划投资150万元,建设市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中心,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搞好山洪沟规划建设前期工作,争取省批复我市山洪沟工程治理试点1条,国家和省投资1000万元,并抓好组织实施。全面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计划争取省以上投资600万元,35 建设覆盖全市重点地区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以贯彻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为契机,争取制定出台《某市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完善各区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作好考核;积极争取建立水域纳污能力限制、用水效率控制,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搞好水文监测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为实施红线控制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切实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强化执法权威,切实加强违法水事案件查处和河道采砂管理。争取省批复日照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二是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继续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在抓好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防洪预报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体系;继续抓好防汛责任制落实、防汛演练、培训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立足于防大旱,积极做好旱情监测、会商和水资源调度等工作,组织制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对大中型水库和城市供水水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加强对中小型抗旱水源的调度指导,统筹安排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用水,确保城乡用水安全。三是坚持不懈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实施莒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县水利配套工程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编制《雨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日照水库灌区、青峰岭水库灌区、仕峤灌区灌溉

水源替代工程规划》,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新台阶。突出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水库灌区维修配套与改造、农业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道治理和小水源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实施。四是不断强化工程管理和行业管理。不断深化和完善小型水库和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出台《全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全市启动并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广“政府监管、企业协会运作”的模式,争取2011年全市50%以上的通自来水村庄实行协会或公司管理。切实加强重点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争取日照水库达到国家级规范化管理水平,7座大中型水库达到省一级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建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五是努力抓好水利普查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水利普查工作,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普查方案设计,依法依规、科学规范开展普查,确保按期完成清查登记、台帐建设和现场调查等阶段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强化八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组织能力,促进水利发展模式转变。抓好已建各项制度的执行,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水利局继续推行局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分线负责制,建立完善局领导周例会制度和科室工作周汇报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二是落实工作责任。继续实行局党组成

员分工负责制和科室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建立责任分解落实机制,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区县水利局,并明确工作时限,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市水利局机关建立完善科室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和主办科室(单位)责任制,将工作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和具体责任人,明确时限。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落实,积极推进小型水库和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争取50%以上的自来水村庄纳入公司或协会管理,争取全面启动全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重点提高原水价格,以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开展。四是打造典型亮点。积极鼓励工作创新,重点打造小型水库和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等亮点工作,着力打造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1项目、潮白河东港段综合治理工程、山洪沟防治工程等精品工程。五是积极筹措资金。在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上资金争引力度,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跑省进京,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2011年计划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2.8亿元。同时,积极争取市县财政拿出更多资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和工作,为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资金保障。六是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局党组重大决策事项督查制度,加强对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工作任务落实督查;充分发挥部门督查调度的作用,加强对全市各项水利工作的督查调度,切实抓好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业务培训等关键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七是深

入转变作风。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港城先锋”活动,大力弘扬水利系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心为民”的优良传统,大力倡树敢于负责、埋头苦干、严谨细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率型、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洁型”等“七型”机关。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局领导班子成员一年确保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和工程一线。八是加强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服务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不断加强的要求,积极争取加强库区移民扶持、水资源管理、农村供水管理等机构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附:“十二五”重点培育的典型工程和亮点工作

附件:

“十二五”重点培育的典型工程和亮点工作 一、十大典型工程

概况起来是“一网十河百库千塘万池”工程和“一县双十两系统”。一网是日照水网,十河是十条河流治理,百库是百座水库除险加固,千塘是千座塘坝加固工程,万池是十百千万处雨洪水利用工程建设。一县双十两系统,一县是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双十是20个小流域、20处小型灌区改造及高效低碳节水灌溉工程,两系统是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信息化系统。

1、城乡统筹的“日照水网”工程

现状:我市地域狭小,水资源总量不足;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无客水来源。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早在“十五”之初,市水利局就立足日照实际,提出了构建日照水网的战略构想,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大决策付诸实施。到目前,已建成日照水库向某市区供水一二三期工程、“北水南调”一二期工程、石亩子水库向五莲县城区供水工程、巨峰河向岚山供水工程等8处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38万立方米/日;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52处,解决了88.9万人的饮水问题。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决策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总体目标,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

颈之一,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发展目标:骨干水网工程总设计日供水能力达到80万立方米,为城市和临港大工业发展及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农村水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运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有效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饮用水和镇域经济发展用水。

主要措施:一是规划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北水南调”三期工程及户部岭水库向市区供水工程;加快推进临沂市莒南县陡山大型水库、相邸和石泉湖两座中型水库向日照精品钢铁基地调水工程规划建设,构筑跨市域的“多库串联、河库联调、南北贯通、东西互济”的日照水网工程体系。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水网,继续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基本思路,对现有集中供水工程采取扩网、并网措施,不断扩大供水规模。三是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农村供水管理单位的监督考核,加大水源地保护和水质处理力度,提高供水质量,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四是用现代科技装备水网工程,加强水网工程的运行、管理与调度系统建设,建设“数字水网”。

2、两区十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

现状:我市共有大小河流5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1条,由于中小型河道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在河道内乱

采砂、破坏堤防等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河道保障安全、兴利蓄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我市大部分河道防洪标准偏低,淤积严重、人为设障等导致河道行洪能力降低,个别河道存在水环境恶化趋势,河道生态功能失调,综合功能下降。

发展目标: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以工程建设为基础,以沿河口周围湿地、河道生态治理、河道两岸绿化为重点,全力打造两区十河的生态河系布局。两区十河,是东南沿海区以潮白河、傅疃河、巨峰河、绣针河、三庄河为重点,沭河流域区以沭河、袁公河、柳青河、浔河、鹤河。通过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加强河床、护岸、堤防等的生态改造和长效管理,逐步恢复“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面貌,在确保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塑造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流生态系统。

工作措施:一是学习借鉴省内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突出生态治河的理念,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河道治理全过程中,发挥河道防洪、生态、蓄水等综合功能。二是在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模式上,除满足防御洪水的要求外,尽量保持河道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样性,为水生、两栖生物栖息繁衍创造良好环境。三是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治理措施,加强人文、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以“治污水、清河水、防洪水、还生态”为目的,恢复河道自然功能。四是加强河道日常管理维护,推行安全管理员制度,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禁私采乱挖,保护好河堤河砂河床。

3、千塘加固工程

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塘坝3437座,大多地理位臵比较偏僻,老化失修严重,大部分塘坝已成为病险塘坝,兴利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安全隐患日益凸显。2009年以来,按照省水利厅领导的指示精神,我市已在南湖镇开展了塘坝除险加固试点工作。

发展目标:争取 “十二五”期间完成1000座病险塘坝除险加固任务。

工作措施:一是总结试点经验,积极探索塘坝除险加固的资金筹措、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新模式,启动千塘加固工程。二是争取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争取纳入市财政支持范围,落实塘坝加固的“民办公助”政策,为塘坝加固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结合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调整,积极促进社会力量投资塘坝加固。四是把塘坝加固纳入小农水重点县、小流域治理等其他水利项目建设范围,争取资金支持。五是搞好塘坝加固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4、十百千万雨洪水利用工程

基本情况:我市70%以上为山丘区地形,小型水库、塘坝、水池、蓄水谷坊、拦河截潜等为主要建设形式,建成了一批中小型雨洪水资源利用工程,成为解决山丘区农村群众生活和灌溉用水问题、缓解水资源紧缺和抗旱减灾的有效措施。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中小型水库10座,拦河闸坝100座,蓄水谷坊1000座,集雨水池水窖等1万处。

工程内容:以中小型水库、塘坝、水池水窖、蓄水谷坊、汪塘、拦河截潜等为主要建设内容。

采取措施:一是编制雨洪水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明确雨洪水资源化利用重点,本着宜拦则拦、宜蓄则蓄的原则,大力搞好当家水工程建设,努力增加蓄水能力。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纳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内容,通过落实“民办公助”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兴建水池、谷坊、水窖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三是搞好雨水利用工程和其它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的连接配套,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5、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

基本情况:2008年莒县成功竞争立项小农水重点县,2009~2010,完成投资8271万元,建设了青峰岭灌区末级渠系项目、小店镇自压节水灌溉项目、仕峤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目标:经过三年(2009~2011)的建设,莒县基本完成规划项目区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十二五”期间,争取我市再有两个区县纳入国家和省的重点县投资计划,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

采取措施:一是继续抓好莒县重点县建设,搞好2011年项目的方案设计和施工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标准和质量,打造重点县亮点工程。二是安排五莲县、东港区、岚山区启动并加强重点县前期工作,突出两区绿茶特色和五莲山区特色,搞好项目布局和思路确

定等工作,为项目争取打好基础。

6、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治理小流域1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4平方公里,保持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到“十一五末”全市仍有1277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目前,国家和省已逐步加大了水土保持治理投入。

发展目标:计划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平方公里,每年重点治理4~5个小流域或水系生态项目,“十二五”期间打造20处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或者河道型水系生态治理精品工程。

主要措施:一是搞好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引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二是探索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和工作措施、标准要求,结合革命老土水土流失治理规划项目、水系生态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改造治理片区等项目,面上加大推广力度。三是转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理念,充分发挥自然修复功能,将更多的生态要素贯彻于项目中的设计建设中。四是打造典型亮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培育莒县大山流域综合治理、五莲县三关流域等典型工程,抓好袁公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绣针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傅疃河湿地及日照水库水利风景区等项目。

7、高效低碳节水灌溉工程

基本情况:结合日照山丘区中小型水库众多,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实际,在水库上游发展风力提水,在水库下游发展低压管道

灌溉工程。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建设风力提水节水灌溉工程50处,安装风车518台,控制灌溉面积3.2万亩;已发展了莒县寨里河老营水库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小店镇六库串联等重点低压管道灌溉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得到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

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继续推广风力提水工程,打造东港区风力提水节水灌溉示范区;大力推广管道灌溉工程,争取建设20处高效低碳节水灌溉项目,把我市打造成自压管道灌溉与风力提水相结合的海洋特色鲜明的山丘区节水灌溉示范区。

工程内容:抓好风力提水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计划安装风车200台,发展风力提水型式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结合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改造,加大低压管道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建设力度。

采取措施:一是搞好建设规划,突出规模发展、联片建设的思路,风力提水重点打造东港区“三条线、三大片”的亮点工程,低压管道重点打造莒县莒北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二是通过培育典型工程,加大舆论宣传,推动全市低压管道工程、风力提水工程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管理,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工程产权,搞活工程经营权,确保工程良性运营。四是落实 “民办公助”政策,争取省市县财政支持。

8、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

基本情况:我市共有5万亩以下1万亩以上的一般中型灌区21处,1万亩以下的小型灌区135处,设计灌溉面积81.8万亩。多数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灌溉效益低下,有的甚

至失去灌溉功能,已被废弃或面临废弃危险。近年来,我市已组织实施了四亩地水库节水工程、等一批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目标:抓好一般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试点,努力培育典型工程,使之成为山丘区粮食生产保障的示范工程。

工程内容:以末级渠系建设和自压管道节水灌溉为主要形式。采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确保典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规划内,争取省市财政支持;二是加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加大典型培育,科学编制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保质保量、上标准、上档次,打造成亮点工程。三是推进中小型灌区工程产权改革,落实管理主体,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9、山洪灾害预警系统

基本情况:2004年东港区被列为国家山洪灾害规划试点,2009年底省水利厅开展了试点项目建设,将该区受山洪灾害威胁的4个乡镇、80个村庄内建设了预警系统,于2010年汛前完成并通过验收,在2010年汛期防范局地强降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初步调查,全市约有47个乡镇、1000多个村庄位于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受局部极端异常天气影响,越来越来成为防汛的薄弱环节。

发展目标:争取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市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成为全省的试点市。

工程内容:建设莒县、五莲县、岚山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在市水利局建立信息汇总平台,在区县水利局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

台,在有关镇、村建立包括预警短信平台、无线广播、报警器、锣等报警设施在内的预警系统,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培训和演练等手段,以及山洪防御责任制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全面防御。

采取措施:一是积极争取省水利厅的支持,争取我市莒县、五莲县、岚山区全面纳入国家和省的规划;二是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和技术考察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督导力度,选好项目建设设备等,确保把好事办好。三是加强项目的日常管理,加强演练,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10、水利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

基本情况:我市水利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目前,已建成市防汛指挥会商中心,实现了与国家、省异地视频会议系统的联通,但延伸到各区县的防汛会商指挥体系尚未形成;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成了日照水情分中心,实现了全省水文信息互联互通。已建设覆盖大中型水库、重点河道和乡镇驻地的雨量自动遥测站点61个、各类水文信息采集点115个和水库、河道视频远程监控试点工程4处,但距现代化水利管理要求相距甚远。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文监测系统、土壤墒情和旱情监测等处于空白。

发展目标:建立防汛抗旱、农水、水库移民、水保、水资源、水利执法、水利工程信息等数据模块,形成系统化、完备化的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

工程内容:建设防汛会商指挥体系二期工程,建成4个区县的防汛指挥会商分中心。建立完善重点水库河道的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移民扶持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水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等的需要。建立完善水文监测系统,满足防洪减灾和纳污红线控制、准确评价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和河库健康状况需要;建立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满足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和区域地下水控制需要等。

工作措施: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投入。二是搞好规划,实现各模块对接。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操作规范,确保系统及时维护和安全运行。四是走工程带信息化的路子,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二、十大亮点工作

概况起来是“两改革两创建两制度两建设两机制”,两改革是小型水库和农村自来水管理体制改革,两创建是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和水利风景区创建,两制度是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灌区用水管理经纪人制度,两建设是水利警务区和节水型试点县建设,两机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和水库后期扶持机制。

1、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改革

现状:目前,全市已建成2750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受益人口达到199万人,其中建设集中联片和管网延伸供水工程52处。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组建农村供水协会或公司29个,管理通水村庄

707个。

工作目标:继续加大推进农村供水协会建设力度,力争“十二五”末,使全市已通自来水村庄80%以上实行协会或公司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全面建立“政府监管、协会或公司运营、用水户民主参与”的管理模式。

工作内容:一是依托新建集中供水工程,组建农村供水协会或公司;二是推广“一个乡镇、一个供水协会”的模式,对现有农村供水协会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会员村。三是进一步完善供水协会组织形式、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等。

工作措施: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现有农村供水协会或公司的管理制度,确保已建农村供水管理组织规范发展;二是积极动员农村供水协会周边村庄加入协会管理,努力扩大现有农村供水管理组织的规模;三是探索政府监管的有效形式和措施;四是探索建立协会建设运行的考核奖励机制。

2、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

现状:我市现有注册登记的小型水库534座,其中小(1)型水库52座,小(2)型水库482座。大多数小型水库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库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主体模糊,管理严重缺失,基本处于管理无设施、无人员、无经费 “三无”状态,成为我市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形式灵活、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

第三篇: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富源县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在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之后,又及时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臵。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省、市也相继提出加快实施“兴水强滇”、“兴水强市”战略的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拟出台《中共富源县委富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使《决定》能制定符合富源县情、水情,并能切实推动富源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水利工作目标、措施,同时根据《曲靖市水务局关于对全市水务改革发展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富源县水务局对富源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利设施现状

我县属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系。主要有块泽河、黄泥河、嘉河、丕德河、水城河、篆长河、木浪河七条河流。水资源总量22.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04亿立方米,地下水6.2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水量1.41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6.3%,低于全市12%的平均水平。正常年供水能力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水利建设投资、规模、效益,都创历史新高。五年间,全县共完成水利总投资6.65亿元,是“十五”投资1.69亿元的3.9倍,主要完成了石坝中型水库和白马、红石岩、社安河、大格、吉克、二道沟、铁厂、后河8座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扩建茂兰小

(一)型水库,新建松毛林、西流水、戈多3座小

(二)型水库,新建新寨、黄竹小塘坝2座;开工建设洞上中型水库,已完成枢纽工程,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完成了县城东门河、西门河防洪工程,治河长度3.54公里。共新建、加固水利工程3426件(个),蓄水工程总库容达到11046万立方米,解决了24.8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85平方公里,其中,珠治工程块泽河项目区迤德黑、老厂、岔河、大格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9.96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86万亩。

(二)迎难而上,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富源县是贫困县,曾被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试点县。近年来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因过去基础薄弱,交通、教育等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百业待举就显得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尽管如此,县委、政府仍然想方设法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

工程产权和转换经营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了6251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及工程产权登记申请工作。在完成清产核资和明晰工程产权的基础上转换经营管理方式,最终采用委托管理、农户自行管理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管理,其中采用委托管理的工程514件,采用农户自行管理的小微型工程5559件。

(四)开拓创新,深化水利体制改革

一是进行水价改革,通过举行水价听证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按照政策报批了小

(一)型以上水库和乡镇供水工程新水价。改革采取“一次听证,两步到位”的方法,分两步对县境内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进行调整。目前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水价机制。二是成功进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结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民办公助”、“矿村共建”等水利投融资政策,改过去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水利的一元化投资格局为政府、企业、群众其同出资建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通过近年的努力,我县水利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管理体制、机构、人员方面存在的问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粗放,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一是部份工程老化失修,难以继续使用,造成农村饮水返困。二是重建轻管,长期以来形成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忽视管理机制创新。三是用水户缴纳水费意识淡薄,导致有的安全饮水工程没有专职管护人员和无维修经费而影响工程运行。

(三)水利专技人员缺乏,难以适应当前水利工作需要 目前县水务局事多人少,专技人员严重不足,与当前水利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更缺乏。

(四)县、乡水利系统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利工作有效开展。

目前,全市各县对乡镇水务所管理体制不统一,有的由水务局直管,有的由县水务局和所在乡镇双重管理,而富源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只有业务指导关系。由于人事权在各乡镇党委,县水务局对乡镇水务所专技人员的调整和招考没有决定权,而乡镇又没有利用有限的编制招考所需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造成各乡镇水务所技术骨干缺乏,水利系统内人员难以合理流动,工作难以开展。

四、两个《决定》的学习贯彻情况

两个《决定》出台以来,县水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局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两个《决定》精神,抓住

路工程正紧张施工,1-7月共完成投资1400万元;四件小

(一)型水库险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计划10月份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争取年内通过竣工验收;8件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备、人员都已进场,施工道路整修完毕,除雅宗水库受群众干扰、阻挠,输电线路未架通外,其余工程输电线路都已架通,但都未通电。计划8月初通电,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2011年安全饮水项目目前正开展前期工作,县级实施方案已于7月21日经市水务局审查,各乡镇实施方案已基本编写完成。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拟建岔河中型水库项目建议书已批复,库区实物调查已结束;可研已经省水利厅审查,待省发改委审查批复;地质灾害评价已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目前正开展林地勘测、土地勘界、环评、水保、矿产压覆等专题报告的编制及上报审查工作。拟建牛耳箐小

(一)型水库可研已经市级审批,并报省发改委评审通过;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题报告也分别获相关部门批复,目前正在开展水库工程初步设计、土地勘测定界和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拟建小老厂小

(一)型水库可研、初设已经市级审批,待省级复核;拟建迤启、额苏、细米德、阿汪4件小

(一)型水库野外测量工作已完成,地勘已结束,目前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大熟地、响水沟、箐门前、竹箐4件小

(二)工程,延伸和兼顾农田灌溉,完善水处理厂工程和配水管网建设,实现农村水利管网化、现代化,既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又可以解决农田灌溉。

(三)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规划珠江流域内块择河、黄泥河、嘉河等支流所划分的重点治理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计划投资5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到“十二五”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累计达到10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1.8%。一是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二是以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为主,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三是督促以煤炭、采石、采砂为主的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四)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1.2亿元,完成响水河中型水库库区补漏工程,迤佐河、迤黑、梨树坪、田边4件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后河小

(一)型水库库区补漏工程,17件重点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20件重点小塘坝除险加固工程,新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快河流治理和农田水利建设。一是上报中小河流治理3条4段,进入行业规划3条3段,即黄泥河大河集镇段、小黄泥河黄泥河集镇段、嘉河后所集镇段河道治理,1

于审批过的许可项目,要加强监督检查和事后跟踪。四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充分发挥水政监察队伍的执法监督作用,重点做好取水许可的事前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大水事违法案件的的查处力度,做好水事纠纷的调解。

(七)继续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一是落实小型水库管养和维护经费,争取中央财政对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县级每年补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48万元,并对小坝塘、公益性供水工程给予适当补助。二是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2010年底基本完成5657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工作并核发工程产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工程有人管护、有钱维护,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14-

第四篇: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情况报告

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及南水北调工程调查

报告

一、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与日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为贯彻上级部门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老河口市水利事业发展,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老河口农合行组织基层一线员工,对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老河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东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多雨。辖内建有薛集水厂、王甫洲水电站等水利设施,为老河口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为实现人水和谐,老河口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以坚持把水利建设作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蓄住天上水、拦住地表水、引进外来水、用好废污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五路治水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水利工程,使水利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保障功能更加完善。具体讲,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水源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辖内王甫洲水利工程的建设完工,是老河口水利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水库正常蓄水位86.23m,相应库容1.495亿m3,校

核洪水位89.3m,总库容3.095亿m3。水库可为2万亩灌区提供自流引水条件。该工程后期对丹江口电站起反调节作用,它为推动汉江中下游的治理开发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条件。老河口市位居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为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一是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发展适应性强、效率高的喷灌、滴灌节水技术;二是在立地条件较好、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以建设高标准节水园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工程的稳步发展,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老河口市水利事业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汉江水位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水资源减少,一定程度上影线老河口市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其次,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企业废水、城镇生活年废水以及少数未经处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库或农田,致使部分地表河流遭受污染,同时污染地下水资源,对农作物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危害。

最后,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凸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与转型跨越发展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水利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投入来源基本靠政府,服务对象基本是农业和社会防洪,因而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

(三)、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条件、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我市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1、进一步加大新水源工程建设力度,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

坚强保障。

2、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受益水平。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素质,提倡节约用水、安全用水。

二、支持南水北调工程情况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老河口市安置移民共有仙人渡镇以及李楼镇,安置移民总

数615人。为支持移民更好的融入当定社会,老河口市政府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妥善安置移民。

据统计,移民中有100余人有贷款需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及发展个体工商业,老河口市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帮扶政策,基本上满足移民资金需求,目前尚无移民在我行贷款。

因移民安置时间尚短,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未能及时发现,我们将持续关注,及时发现,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及移民安置问题作出合行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一、自查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对中央、省、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水利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确保水利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为促进我街道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二、自查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责任。兰江街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各项措施,成立街道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落实防汛抗旱、饮用水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纳入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形成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二)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十二五时期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比2012年增加一倍以上,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显提高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把农业发展基金50%用于水利建设,街道开展的河道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除上级财政65%补助外,街道足额配套,确保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着力推进重点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山塘治理、水环境整治、泵站改造,提高农民饮用水保障能力是今后我街道水利建设的重点,结合今年水利重点项目会战攻坚会的强劲东风下,街道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田基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冯村农民饮用水(火盘畈水库)的扩容保障等工程,八月份已全部完成,进入正常运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已规划编制完成兰江街道河道整治规划、山塘治理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配套资金落实,下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严格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水利资金严格按规范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无虚报、假报水利项目骗取上级资金,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凡是上级财政要求街道配套的项目资金足额配套,按时到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工程,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建设实施、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层层把关,保证了工程公开、公正和有序实施,不论工程大小都实行工程投标制、管理合同制、质量监理制、竣工验收制,杜绝了领导干部违反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为,从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没有出现工程不招标、资金使用不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水利工程任务。

(六)积极开展创新水利科学管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命,依法对水环境和饮用水原地的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民节约和有效保护。

(七)加强水利工程领域的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和预防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防止干部插手干预,所有水利建设工程街道规定都要进入工程招投标,严格照章办事,凡招标后的工程都签订廉政协议,从源头控制腐败,到目前止未出现工作失职、监管不力,不作为行为,严格按照上级建立廉政风险控制机制,做到工程优良、人员优秀的目标。

下载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工商所改革调研报告(5篇)

    基层工商所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文件规定,9月1日,开始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以下简称工商“两费”)。这一优......

    水利调研报告

    关于克尔伦苏木水利工作调研报告本次调查主要以克尔伦苏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

    基层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基层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困境与对策(摘要) 李晶、钟玉秀、李伟 (发表于2009年《中国水利发展报告》 刊登于2009年《水利发展研究》第8期)基层水利是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

    最新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最新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以下是由 一、自查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儋州联社发展改革调研报告

    儋州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海南省儋州市是海南省西部的中心城市,全市17个乡镇,218个行政村,总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2008年全市财政收入2.68亿......

    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自治区重点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根据新公益林便函[2014]2号《关于组织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调研活动的函》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

    关于xxxx镇水利改革发展的报告

    关于古尔图镇水利改革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年11月4日)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欢迎各位领导来我镇调研,我代表古尔图镇党委、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我镇......

    基层工商所改革调研报告(五篇范文)

    按照国家 小河工商分局党组向全局发起了“关于停征‘两费’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并且召开全局中层干部会议,针对“两费”停征后工商职能的转变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