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基层调研(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3:4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利基层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利基层调研》。

第一篇:水利基层调研

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那么,农田水利薄弱在何处?关键卡在何处?人民网记者深入水患较频繁的淮河流域腹地进行调查,力求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反映当前的水利之失,为我国水利建设献绵薄之力

皖北的隆冬,寒风呼啸。站在安徽省固镇县仲兴乡孟庙村村口,村民王占友很伤心:“去年汛期,我们这里雨水特别多,村东边有2000多亩低洼地被淹,西边也有1000多亩地被淹。”他的话,也道出了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窘境。

水利工程多是四五十年前修建的,只有40%的农田旱涝保收

“现在的水利工程都是在吃老本,大都依赖四五十年前修建的设施。”安徽省蚌埠市水利局副局长杨金玉说,“有时候更换零部件已经找不到相同型号的了。”

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在安徽省普遍存在。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监管和自然淤塞,很多多年前修建的排涝沟都失去了排水功能,有的种上了庄稼,有的杂草丛生。

2009年,安徽省临泉县有小型涵闸54座,其中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就有40座;全县6条中小河流、75条大沟、750多条中小沟淤积、堵塞情况严重。

在安徽省芜湖县汪溪坝泵站,记者看到,老泵站已经成为危房,设备也已破旧不堪。“前些年汛期只要雨水多一点,附近两个乡镇的农田基本就被淹掉了。”芜湖县水利局局长朱景木说。直到去年新的泵站建成后,排水能力增加了一倍多,这里的农田收成才有了保证。

“目前安徽省旱涝保收的农田只占所有农田的40%左右。”安徽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王凤云说,虽然目前大江大湖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很多“茅塞之渠”却往往并不通畅,成为制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梗塞”。全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农田排涝能力低、灌溉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农民靠天收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从70亿元到20亿元,投入不足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拦路虎”

投入不足成为阻碍农田水利建设最大的“拦路虎”。

安徽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韦金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农业税改革之前,群众集资、三提五统可以提供近20亿元资金,加上水利设施建设劳动积累工按每个工作日10元计算,每年5亿个工作日折合50亿元,相当于一共投入近70个亿。”韦金保说,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后,目前的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加到一起,也只有20亿不到的资金。相比税改之前的投入,每年还有40到50个亿的缺口,维持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发展。

“按照目前的投入规模计算,蚌埠市所有沟渠清淤一次,至少要20年。而由于沟渠管理滞后,实际上一般三五年就需要清淤一次。”杨金玉说。

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仅到位54%,农民“一事一议”只是杯水车薪

近些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但除了中央的投入外,每个工程的建设都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资金配套,省里的配套资金通常可以落实,但到了市县,由于财政吃紧,配套资金迟迟难以到位。

安徽省水利厅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省下达水利投资计划66.97亿元。截至12月,已实际到位55.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已全部到位(含世行贷款),市县自筹计划实际到位5.4亿元,仅占应配套资金的54%。部分未按期完成的水利工程,主要原因都是地方配套资金未能足额到位。

不少项目还需要农民自己配套部分资金,而取消农业税之后,很多行政村的“两委”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运转,拿不出钱来搞水利设施建设。“去年乡里拨给我们村的经费只有3万多元,发完村干部的工资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钱了。搞建设只能靠„一事一议‟来解决,但政策规定„一事一议‟每人每年最多只能收15元,全村2600多人,最多也就只能凑3万多元,很多工程村里拿不出配套的资金。”长丰县埠里乡韩岗村党支部书记董霞说。

蚌埠市水利局城乡水利科科长钞群认为,水利建设在农民自筹资金配套和利益分配上都存在困难。“我认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应该建立稳定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在这方面需要有硬性的要求和制度保障。”

多头规划造成盲目建设,不同规划占地相差10亩

水利建设不仅存在投入总量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资金来源过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盲目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目前安徽省各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项目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世行加灌、以工代赈、大型商品粮基地、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粮田、新农村建设等,投入资金总量不少,但缺乏统一规划,未能整合投入,实际使用效果较差。”王凤云说。

“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虽然主要由水利部门牵头来做,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各个部门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多是分别规划,分别招标,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水利部门的指导,不少项目盲目规划,利用率低下。”安徽省长丰县副县长胡成玉说。钞群介绍说,现在是多部门治水,以蚌埠市为例,出台水利规划主要靠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不是靠法规制度,这不利于专业性水利规划的出台。他希望能统一规划模式。他举例说,一个规划如果由水利部门来做,每100亩可节省耕地5亩,而由其他部门牵头,用地量一般要增加5亩,因为“水利是专业性很强的部门”。

水利设施有人建没人管,难以支撑正常运转

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一些已建好的水利设施很快被损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由乡镇政府或村组集体管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在逐步退化,多数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流于形式。从而使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王凤云说。“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水利(水保)站被撤销,水利员编制也被大幅度精简。”韦金保介绍,目前安徽省改革后的1283个乡镇中只有约1/3的乡镇保留水利(水保)站。“基层水利设施管理系统已经10余年没有进人了。今后水利设施的管理可能会后继无人。”胡成玉说。

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由于管理人员报酬低,维护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基本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农民务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已下降到20%左右,水利建设积极性下降

近些年,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徽省农业部门的调查显示,安徽省农民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种植业收入仅占农业收入的30%左右。务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忽视农业生产的倾向,这使得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目前全村60%的农民都常年外出务工,只有春节那几天在家,收取水费都很困难。”董霞说。不仅如此,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原先落后的水利设备现在已经没法操作了。“一部灌溉用的机械至少要4个好劳力才能使用,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没有办法利用机井进行灌溉,希望以后能多用现代化的电灌。”固镇县仲兴乡孟庙村村民孟庆苏说。

农民不仅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在下降,而且维护设施的意识也比较薄弱。部分农民在沟渠上种庄稼、乱堆秸秆的现象非常普遍。“沟渠种上庄稼后,水土流失很严重,很容易就淤塞了,我们也在管,但总是管不住。”杨金玉无奈地说。记者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排水沟渠堆满了秸秆,防旱排涝的功能显然受到了影响。

村民利益分化,农村机动土地少令水利建设占地难以协调

农村机动土地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占用土地难协调,而开挖疏浚排水沟渠都要占用土地,影响到农户的承包土地,利益难以协调。大到修一个蓄水的“当家塘”,小到一口机井,都涉及占地的问题,而农民把土地视为“命根”,一旦要征用自家的地,农民就会强烈反对,工程很难开展。“比如修一个„当家塘‟,它有很好的防旱排涝的功能,农民本来很欢迎,但只要占了谁家的地,谁家就会反对。这么一个塘,占地好几亩,甚至十几亩,一家的地可能就占得差不多了,被

占地的农户当然不愿意。再比如修一口小的机井,虽然占地大概只有一个平方米,但建在自家的地头,农民也不乐意,虽然自家取水方便一点,但担心别人取水踩了自己家的青苗。”董霞说。种植大户对水利建设有需求,但粗放种植有利可图导致农民不愿流转土地

“我们的调查发现,越是土地流转搞得好的地方,水利建设往往搞得更好。因为种植大户对水利建设有更强烈的需求,他们搞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更高,而且涉及占地问题时,比较好协调。目前的问题是,很多地方农民自己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但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别人,这制约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王凤云说。

据韩岗村村民反映,部分青壮年农民,往往春季插完秧苗之后就外出务工,对农田疏于管理,直到收获季节才回乡收割,随后又回城务工。因为农田收成较差,部分农民还以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田受灾为由,骗取国家的农业保险赔偿。根据目前政策,农民因灾受损,最高可获每亩280元的农业保险赔偿。此外,农民每亩地还可以获得国家的各项农业补贴共计150元左右。因此,部分对农田疏于管理的农民,每亩地实际收益不少,他们显然不愿意将土地无偿转让给种植大户。因此土地流转很难找到双方可接受的平衡点。

专家认为,要促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必须形成正常的土地流转机制。而要形成这种机制,一方面需要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从而提高农民种地的比较收益;另一方面,要完善国家对农业补贴的方式,将目前的按亩补贴改为按产量补贴。记者 钱 伟 刘先云

第二篇:基层水利

防城港市防城区基层水利

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自治区、市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基层水利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推广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基层水利推广体系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水利综合能力,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合理布局国家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技术推广活动,为水利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促进我区现代水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

我区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贯彻上级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有关规范和标准。负责水库、海河堤坝(闸)以及其它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实施管理和维护;组织协调水资源管理监测、保护、节约;实施水事案件查处,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组织实施防汛抗旱技术服务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安全进行行业管理,为全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维护农村饮水安全;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服务;实施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布局指导、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服务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

1、区(县)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

按照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结合我区水利发展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与上级基本相对应的机构,具体为:

(1)保留“防城区水利局水土保持海堤管理站”、“防城区水利局水利工程管理站”、“防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防城区水政监察大队”和“防城区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站”。

(2)将“防城区水利局勘测设计施工队”更名为“防城区水利局农田水利站”。

2、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

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统一采取由区级水利主管部门向乡镇派出机构的方式设置。根据我区的实际,每乡(镇)设置一个,乡镇机构名称定为“防城港市防城区水利局××乡(镇)水利站”。

(三)理顺管理体制

区级水利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推广工作的管

理和指导,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区级派出到乡(镇)的人员、业务经费和资产由区级水利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在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时充分听取所服务乡(镇)政府的意见。

(四)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根据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各乡镇的自然条件、水利工程分布和现实需要,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乡(镇)水利站人员编制原则保持现在编在职人员不变,按编制总额不少于现有编制数,全区乡镇水利站总编制人数为25人,其中:

①扶隆水利站4名;②那梭水利站3名;③那良水利站3名;④茅岭水利站3名;⑤防城水利站2名;⑥大录水利站2名;⑦江山水利站2名;⑧华石水利站2名;⑨滩营水利站2名;⑩垌中水利站2名。

为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确保在一线工作的水利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区水利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水利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的标准,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不允许其人员在编不在岗或与经营性服务人员混岗混编。

(五)实行竞聘上岗

这次改革,区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由于编制和人员不变,不需要开展竞聘上岗。乡镇水利站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程序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乡镇水利站所需人员由

原乡镇水利站在编人员在全区统一通过竞争上岗形式产生,区水利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竞争上岗方案并组织实施。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原在编在岗水利技术人员,仍不满编的可向社会招聘,并优先聘用长期在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的编外人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水利技术推广队伍。竞争上岗考试内容,专业知识所占比重不应低于80%。

(六)保证经费来源

要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列入财政全额拨款,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目前我区乡镇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均为86%差额拨款单位,改为财政全额拨款,切实保证基层公益性水利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资金有效供给。

(七)改善推广手段

水利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项目资金支持,在整合现有资产及设施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更新设施装备,完善推广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对现有水利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根据新机构的设置情况妥善处置。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区级主管部门会同乡(镇)政府进行处置,原则上应按上一轮机构改革前原权属划分。要严

格按照资产管理规定,界定产权,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八)妥善安置人员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中人员安置工作。此次改革中,实行竞聘上岗,不参加竞聘或者竞聘不上乡镇水利技术推广站岗位的人员,列入待分流人员进行安置。要依法做好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工作,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三、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组织领导

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区水利局要分别成立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与建设顺利推进。

第三篇:县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基层水利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松阳县水利局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建县,为处州建制之始,距今已1800余年。松阳县东西最宽径距53.7km,南北最长径距40.2km,县域总面积1406Km2,下辖3街道4镇14乡401个行政村,总人口23.83万。松阳县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松古平原四周群山环抱,生态景观丰富多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自古有“桃花源”的美誉。松阳县又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绿茶集散地。

“十一五”以来松阳县社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据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117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826美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9.6:41.4:39.0调整为18.6:43.7:37.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56.0%、35.3%。经济外向度17.1%,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

松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丽水市的粮食主产县,历史上

—1— 曾有“处州大米出松阳”的美誉。根据2007年松阳县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县耕地21.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23%;园地18.51万亩,占8.83%;林地15.21万亩,占72.61%;其他农用地5.5万亩,占2.64%。2011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58千公顷,粮食产量止跌略增。全年粮食总产3.53万吨,增长0.6%。

(二)基本水情

1、水源情况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845亿m3,人均0.58万m3。松阳县水资源分布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降水地区上分布不均,水资源组合不平衡。松阳县降水高值区在人口分散、耕地较少的山区,而耕地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松古平原,降水量相对较小。

二是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年际间变化大。全年降水主要分布在5~6月,约占去全年的32.8%;7-9月约占24.8%,在无台风影响的年份就是干旱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变幅较大。

三是河川源短流急,丰枯悬殊。松阴溪及其支流大多是发源于县内或邻县,均属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湍急,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水系情况

松阳县水系单一,全部溪流属瓯江流域。松阴溪为县境最大河流,占全县面积的92.55%,其较大支流有小港。此外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7.45%的山间小溪,经宣平港、龙泉溪注入大溪。

全县河道有982条,总长1873 Km,河网密度1.33Km/Km2,水 —2— 域面积37.54Km2。其中200km2以上河道有2条,为松阴溪和小港源,总长123.5km;50-200km2河道有6条,为梧桐源、谢村源、十三都源、竹溪源、安民源和玉岩源等,总长124.65km;50 km2以下河道有974条,总长1624.86km。

3、社会经济用水及各年灾情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用水量7550万立方米、工农业用水量84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106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58立方米、农业灌溉水用水5547,有效利用系数0.65。“十一五”以来各年发生洪涝灾害、旱灾和山洪、泥石流、台风等其他灾害发生次数、受灾人口、成灾面积和灾害损失如下:

(1)2006年灾情。受3次较大洪涝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5.5万人;受灾倒塌(损坏)房屋411间(其中倒塌20间);受灾农作物45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60处24.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1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49条104.9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950万元。

(2)2007年灾情。受3次较大台风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8.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01间;受灾农作物620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320多处26.6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3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4条76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

(3)2008年灾情。受1次较大台风“海燕”及1次山洪灾害,全县1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2.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6间;受灾农作物16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430多处25.2km; —3— 受灾停产工矿企业4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23条70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75亿元。

(4)2009年灾情。受“莫拉克”台风及3次山洪灾害,全县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总人口3.5万人;转移人口1960人;受灾倒塌房屋125间;受灾农作物850公顷;冲毁、损坏水利设施80多处12.5km;受灾停产工矿企业25个;冲毁、损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30条38km,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93亿元。

(5)2010年灾情。“莫拉蒂”台风及3次大暴雨灾害,全县受灾乡镇20个,受灾人口13万人,倒塌房屋101间,转移人口2552人。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3740公顷,公路中断51条次,供电中断39条次;损坏堤防99处4.6千米,堤防决口36处4.3千米,损坏灌溉设施47处,损坏水电站3座。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23780万元。

(6)2011年灾情。受1次暴雨山洪灾害,全县5个乡镇受灾严重,据统计,受灾人口可2.5万人,转移人口179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98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0.06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05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5家,毁坏公路8条,损坏堤防65处6.7千米,冲毁堰坝53处。直接经济总损失3500万元。

(三)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2006—2011年间,松阳县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农村饮用水、千库保安、灌区配套续建及节水改造、松阴溪及小流域河道治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农田水利以及小水电开发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全县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⑴型水库5座,—4— 小⑵型水库3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灌溉千亩以上堰坝14条,小水电总装机9.47万kW,年上网电量2.1亿kW〃h;建成标准堤防41.22km,配套灌排渠系620km,建成中型灌区2处。至2011年底,全县累计解决18.56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36万亩,建成喷微灌溉等高效节水面积2.0万亩。

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基本建设程序,前期工作手续完善,严格履行各项审批程序,项目组织实施科学有效,质量安全等监管有力,资金管理规范。6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重大资金使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积极创新,2009年了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在全省率先实行了集中制法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统一项目法人、统一设计单位,统一监理单位的做法,在全省设计、监理力量不足的大环境下,通过此措施很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二、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一)水利投入及完成情况

2006~2011年以来,松阳县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农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6亿元。

1、水利投资规模及来源

2006~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56亿元、省级投资2.53亿元、市县级投资3亿元、银行贷款投资1.12亿元、其他投资3.46亿元。(分投资组成情况详见附表2)

—5—

2、资金投向

2006~2011年所完成的10.6亿元投资中,投向农村饮水安全1.65亿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0.77亿元、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1.65亿元、江河治理3.62亿元、小型农田水利0.88亿元、水保生态0.2亿元、包含水电投资等社会其他水利投入1.86亿元(分投资资金投向情况详见附表2)。

3、项目安排情况

政府资金主要以配套省级规划的千库保安、江河治理和灌区配套改造项目为主,部分县级资金按照本县实际情况安排到农田水利建设。2009年以后松阳县的千库保安工程逐步走向尾声,在中央、省开始加大对江河治理资金投入的背景下,县政府相应整合各类资金,安排了一大批河道治理项目,2009年到2011年,2009~2012年,我县共有13段长20余km松阴溪干堤项目列入省厅“强塘工程”加固规划,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2011年又有30余km的松阴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治理项目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投资规划2.6亿元,各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3。

4、投资完成情况

2006~2011年所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按照批复一个初步设计计算,2006~2011年完成500万元以下项目97个、500~1000万元项目33个、1000~3000万元项目19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各投资安排项目情况详见附表4。

(二)水利前期工作情况

1、规划情况。松阳县历来十分重视项目规划,2006~2011年 —6— 根据本县实际,与省内主要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各类28个,主要规划包括松阳县十一五、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松阳县城乡饮用水规划、松阳县河道采砂规划、松阳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松阳县“十二五”及2020年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松阳县水域保护规划、松阳县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松阳县城市蓝线规划等,同时还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省市水利发展规划、全省强塘工程规划以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等规划。松阳县水利规划主要依靠省内各级规划设计部门编制,一般是投资规模较大、专业性加强的重要规划均委托省级规划单位完成,据初步统计,在完成的28个规划中由甲级单位完成的4个,乙级单位完成的10个,丙级单位完成的14个。各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2、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09年,松阳县水利局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建立健全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制度,并逐步建立了项目库,实行滚动更新,2006~2011年累计完成项目建议书193个、可行性研究报告207个、初步设计报告以及项目实施方案201个,各规划情况详见附表6。

3、前期工作经费及来源。2006~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46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经费,其经费主要来源为两部分一是由县财政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列支,用于水利项目重大规划编制,二是项目概算总投资中列支用于完成项目建议书到初步设计各阶段前期设计费用,各前期工作投入情况详见附表6。

(三)水利工程建设成效

—7— 2006~2011年,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国家和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县财政安排财政资金、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全县完成水利工程总投入10.6亿元,水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1、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1)以松阴溪干堤加固为重点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间累计建成二十年一遇标准堤防13km,完成了包括玉岩镇、马桥后、五都阳、叶村、裕溪等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15km。

(2)以水库保安工程为重点的山塘水库加固工程全面推进。2006~2011年期,全县累计完成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座1万m3以上山塘整治55座。

(3)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2011年以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为契机,建成了涵盖全县的57个水雨情监测站,完成了县乡两级预警一平台的建设,并在全县小(2)型以上水库、重要河段的安装图像视频监控,同时全面建设和完善了基层防汛体系建设,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1)全面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至2011年底已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8.56万人,建立了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江北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新建完成了一批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包括青龙堰、白龙堰、京梁堰、梁下堰、观口堰等5座松阴溪干流

—8— 上堰坝。千万亩十亿方工程加快建设,完成了江南渠道灌区、东坞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顺利推进,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下了扎实基础。

3、水资源保障能力得到改善

松古平原江北片水资源配臵格局基本形成。依托梧桐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梧桐源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建,水库总库容从750万m3增加到1671万m3,为解决江北片缺水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江北灌区通过串联梧桐源水库、六都水库、四都水库等水源,统一调配水资源,使江北灌区农业用水得到基本解决。

完成《松阳县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并通过省厅审查,为下一步建设黄南水库,解决松古平原缺水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4、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新突破

根据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及《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等要求,2009年我县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成立事业单位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职责为松阴溪主要河道的维修养护保洁及堤防建设,东坞、梧桐源、六都源3座国有水库及中型灌区江北灌区的维修养护等,水利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5、水利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建立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成立的水库和堤防管理处新增事业人员10人。县水利局下属水文站、水库和堤防管理

—9— 处、鱼种场,松阳、古市、小港3个水利站,及谢村源、东坞、梧桐源、六都源等4座水库,共有职工306人,水利服务能力有所增强。水利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逐步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轨道,执法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6、水利绿色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6万kW,其中可开发水电装机10.8万kW。现全县已建成并网电站66处,总装机9.78万kW,年设计发电量2.2亿kw.h,年产值8600万元。

(四)规划计划执行能力

1、水利系统从业人员情况。目前松阳县水利系统从业人员约784人,包括水利行政管理(公务员)人员10人、参照(公务员)行政管理人员7人,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61人、县内设计与施工等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1人、电站等水利生产经营性单位人员665人。

其中县水利局领导班子职数6人,水利专业的3人,全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全县水利基层单位从业人员总人数131人,公务员(含参公)17人、事业单位61人、企业53人。具体学历结构和专业背景详见附表7。

2、勘测设计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资质的松阳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所,为松阳县国资委下属企业,由县水利局负责行业管理,具备水利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现有员工29人,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11人,工程师等中级职称的8人,—10— 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的5人,其中30周岁以下7人,30-45岁9人,46岁及以上13人。

3、施工单位情况。县域内具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1家,即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具备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2011年松阳县在建水利工程主要由松阳县泰盛水利水电建筑公司、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缙云县水电建设工程公司、丽水广盛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注册地在丽水范围的施工单位中标,除浙江景昌建设有限公司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外,其余均为叁级企业。施工单位人员构成详见附表7。

4、项目法人组建情况。2009年我县根据水管体制改革有关要求,组建了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2011年在建项目法人主要包括两类,松阴溪干流及小流域治理等以及中型灌区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等投资规模加大的项目均由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统一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其他农田水利、农村河道整治小型水利工程以及相对分散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均有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如庄门源水库工程(目前尚在初设报批阶段),则专门成立项目公司担任项目法人,具体详见附表7。

5、制度建设情况。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松阳县委、县政府以松委„2011‟1号文件出台《中共松阳县委、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松阳县未来水利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水利改革的基本思路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水利投资方面特别要求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11— 设,“十二五”期间,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对水利投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土地出让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让总额的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三、“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改革目标

1、“十二五”规划水利投资的规模。

“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规模为20亿元,拟计划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亿元,省级补助资金5亿元,市县地方通过县财政预算、土地出让金受益、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受益)自筹资金13亿元。

2、“十二五”时期水利工程建设预期成效。

(1)水资源有效供给。总库容343万方的庄门源水库工程建成,黄南水库工程动工建设。全县的水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农村饮水困难得到解决;灌溉有效面积得到恢复和增加,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逐步提高,基本保障农业增产用水;初步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

(2)水资源保护。一般河段水质都能达到灌溉要求;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东坞源水库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突破,饮用水水质得到保障。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全县水土流失的预防保护、监督体系,水土流失治理速度加快,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有所遏制,重点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2—(4)防洪安全。至十二五末,松阴溪干流松古平原段全面完成加固任务,形成防洪闭合圈,防洪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主要乡镇基本达到防洪标准,遇设计标准洪水,基本能够避免重大灾害;遇超标准洪水,防洪体系能够正常运行,把洪水灾害损失降到较低程度。

(5)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及水利基层站点建设,水利执法和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涉河涉堤开发利用及采砂管理审批逐步得到规范。应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到提高,(6)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健全,山塘水库、堤防安全巡查人员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得到保障,基层水利组织逐步完善,水利工程实现长效运行。

(二)重要任务

1、“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情况。

“十二五”规划水利工程项目3个超亿元的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为庄门源水库工程投资1.1亿元,黄南水库工程投资10.7亿元,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工程投资10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在3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5个,1000-3000万元25个,500-1000万元30个,500万元以下45个。

2、“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目标。(1)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进一步贯彻执行《水法》为中心,以加强队伍装备建设和强化水政监察执法管理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登上一个 —13— 新台阶,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的水利专业知识,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科学、法律等知识的水政执法大队。二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转让制度,在条件成熟后探索建立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水权交易制度。三是研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四是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在做好从地表水取水管理的同时,重点是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办理,逐步规范地下水取水管理,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五四根据目前各水系河段的水质现状和排污能力,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严格实行排污口许可制度。六是通过推广农业节水措施,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强节约用水,继续大力推广节水示范项目和节水器具,加强节水宣传,挖掘节水潜力,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积极推进相对集中于农民自治相结合的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大中型项目全面推行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集中法人制度。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管理的积极性,组建一灌区等共同受益区为单位的乡镇、村或农村水利协会为项目法人,履行建设与管理职责。对于乡镇实施据有关一定规模且技术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的项目积极推进代建制度。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县域内流域(区域)水利站“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并根据乡镇区划调整以及水利员配臵标准,新增若干流域(区域)水利站,完善水

—14— 利站布局。同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培养。在不断充实和壮大基层水利服务队伍的的同时,特别要抓好基层负责人的培养,提高水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服务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二是建立村级水利工作队伍,加强村级水利公共管理和服务。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全面增强基层防汛防台能力。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预案实用、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全民参与、救援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汛防台指挥部为单位,行政村(社区)为单元,自然村、水库山塘等重点区域为网格的检查防汛防台体系。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防汛防台组织责任、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等体系的动态管理制度。

四、经验和问题

(一)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是在2009年借助水管体制改造的契机,我县成立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创新了以县为单位组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的集中制建设管理体制,实现了全县主要水库、河道堤防集中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项目法人、设计和监理三统一的做法。并在松阴溪治理、小型农田重点县等项目中积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也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好评。

二是通过组建水库和堤防管理处,目前已将东坞、梧桐源2座中型水库以及一座重要的小(1)型水库六都水库、1处中型灌区江北灌区以及松阴溪干流22.35km松阴溪标准堤防纳入集约化管理范围,在水工程管理管理组织、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经费管理都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

三是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设臵水雨情自动遥测站点,建立了水雨情监测和预警预报体系,建成了会商系统;特别是通过2010的基层防汛体系建和2011年利用山洪灾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是全力加强水资源保障建设,2003~2010年期间,我完成了有31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在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进行充分的论证,对东坞、梧桐源等水库进行了加固扩容,为保证灌溉、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提供了水源保障。2011年先后完成了黄南水库项目建议书和松古平原水资源配臵规划的编制,为松阳县未来水资源保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一幅宏伟蓝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水利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十一五”大量水利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我县已经成立了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并将其升格为副科级管理单位,但目前库管理处机构尚不完善、人员配臵在数量和结构也不合理,相应的

—16— 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不明确、管理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使得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人为地缩短了水利工程使用周期,增加了建设成本。

二是水利工程投融资机制尚未成型。水利工程公益性强,目前,松阳县大多项目建设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繁重的建设任务与松阳县相对薄弱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水利项目自身的融资潜力没有有效发掘,主要原因水工程投融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松阳县既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没有相应的融资平台,项目投融资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以项目抵押进行银行贷款的初级阶段。

三是水利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一些法规、规章的实施环节研究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依法行政意识仍需加强,执法水平仍待提高。河道、堤防、滩地等的依法管理存在漏洞,水功能区管理尚在起步阶段,松阴溪河道禁止采砂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后期管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四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年龄老化、中高级人才数量不足、缺少高层次特别是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等问题。高级专业人才短缺、年龄普遍较大。与我县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现状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五是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金投入缺乏、导致基层水利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办公经费得不到落实,造成基层服务体系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也是很多基层防汛、河道管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等工作难以开展。

五、对策建议

—17— 以提高松阳县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的,我县计划从前期投入、前期工作完成、人员队伍、项目法人组建、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如下:

(一)加强前期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前期进度。

一是制定出台相应的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完善和充实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库。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动向以及省级部分的文件健身,做好项目储备,并不定期的进行滚动更新,及时启动项目的规划编制,为项目争取赢得主动;二是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局班子领导负责制,有条件的项目,特别大型的重点项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县政府各组成部分合力推进前期工作,三是与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职能部门建立长效的联系制度,在水利项目规划、论证、评审等各环节加强沟通,确保工程尽早开工。四是对于重大项目前期,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同时建议省财政也安排出部分资金,给予县市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上更大的支持。

(二)成立水利发展公司,实行工程集中法人制管理。

目前我县成立有水库和堤防管理处,主要负责全县国有水库和松阴干堤的建设和管理任务,并承担县级其他一些较大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随着项目建设任务的逐年加重,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管理任务也与日俱增。下一步将建设与管理部门有效分离,计划成立县水利发展公司,承担县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推行县级民生水利工程集中制法人,同时还将落实水利发展公司项目融资的职能,积极发掘水利项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融资潜 —18— 力,通过发行债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水利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局。

(三)理顺水利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服务力量

实行建管分离后,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将主要承担中小型民生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职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需进一步理顺。

1、松阳县水库和堤防管理处将主要承担国有的中型、小(1)型水库、中型灌区运行管护,小(2)型水库的安全监管;县域内县级及以上河道以及堤防的运行管护。

2、建立起水利工程管理总站——区域(流域)水利站(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受益乡镇、村(水管理协会、村级水务员、山塘巡查员)的工程管理体系。

(1)计划新成立松阳县水利工程管理总站。主要职责包括山塘、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农民饮用水及电站等管理等。

(2)原有的4个区域(流域)水利站定性为水利局的派出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防汛防旱、河道监管、农村河道治理和农田水利等小型水利建设管理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并按规定水利员配臵进行补充。根据测算,建议新增设31名水利员编制。

(3)计划新增农民饮用水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全县农村饮用水技术指导、运行监管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4)建立村级水务员队伍。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一村一人)组建401人村级水利员队伍,协助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做好涉水事物的管理和服务,承担行政村内防汛减灾、水利设施、工程巡查(1 —19— 万方以下山塘等)、灌溉放水、饮用水管护等公益服务管理工作,村级水利员、水库山塘巡查员的聘用由村委会报经乡镇街道和水利局同意后聘任。

(四)强化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水利工程建筑市场。

1、落实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目前松阳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无专门人员编制,人员由县水利局内部调节。下一步根据水利工程监管需要,要求县编办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2、建立和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健全松阳县水利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少市场不良行为查询制度,对有不良行为的记录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谢绝在松阳县参与水利工程招投标。同时积极探索水利建设项目代建管理,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为松阳县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注入更多的筹码。

(五)积极培育维修养护企业,实行管养分离。

1、计划成立一家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推行专业化管理,主要负责山塘、水库、堤防的维修养护。

2、在原设立的六都水厂管理维护中心基础上,成立一家松阳县农民饮用水维护企业,主要负责饮用水的维修养护。

(六)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为做好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人的因素不可或缺,针对现阶段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才总数,年龄、学历、专业等构成情况来看,—20— 均需要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年轻的、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十分必要。未来松阳县构成下一阶段将广开门路,多渠道吸引进以及内部挖潜培养人才,特别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充实水利建设管理队伍。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大骨干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通过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素质,建设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人才引进、培养,建议人事组织部门在选择提拔干部是多考虑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并在待遇、职业培训的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通过这些调节杠杆将人才引进到基层,充实和壮大基层机构人员的力量,提高水利基层管理水利资产与服务农村建设的能力。

附表:

1、基本情况表

2、水利建设投资完成情况

3、水利建设计划投资安排情况

4、水利建设任务完成及成效情况

5、“十一五”水利建设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任务情况

6、前期工作完成情况

7、基层水利单位干部职工情况

8、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及负责项目情况

—21—

9、基层水利单位制度建设情况

—22—

第四篇:关于基层水利工作调研内容的汇报

XXX乡关于基层水利工作调研内容的汇报

XXX乡水利站在市水利局、乡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乡水利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计划及全乡主要河道跨乡镇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并组织指导水利设施、河道及其岸线的管理与保护。指导农村水利工作,组织协调农田水利建设,人畜饮水,灌溉和供水工作,承担全乡防汛抗旱工作。针对此次基层水利调研工作,结合我站实际,汇报以下几点。

一、现水利站编制配备结构不合理,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由于水利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部门,需要相应的水利专业人员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适应当前水利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由于经费的问题得不到保障,一些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成为制约水利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应该继续加大对基层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各级对基层水利工程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基础差,待解决的问题多,特别是小流域治理受极端天气的影响,破坏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协调发。

四、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由于地表水受养

殖排污、大田农药等影响,污染严重,人畜饮水出现了安全隐患。现有的自来水工程建成时间早,管道老化,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影响了水质。

XXX乡水利站

2012年2月18日

第五篇:水利调研报告

关于克尔伦苏木水利工作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以克尔伦苏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牧区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是否合理,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牧区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牧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形成的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克尔伦苏木辖区15个嘎查、2个党工委,总面积5839平方公里,2011年牲畜总头数为408557头(匹、只),属于纯牧业苏木,这几年正逐步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路道。今年我苏木政府通过“一事一议”财政补助项目新建各类人畜饮水机井36眼;2处小型电灌(花胡硕青贮饲料基地和芒来嘎查青贮饲料基地),每处投资为17万元,完成总投资268万元,解决了11个嘎查,4200人,30.5万头大小牲畜饮水安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二、水利机构、人员及经费

目前,克尔伦苏木政府设1个林水工作站,有1名站长、2名工作人员,在旗林业水务局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由于机构刚刚设立,目前还没有专门经费及交通工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水工作向日常化、正规化发展趋势。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井灌区存在机井老化设备陈旧效益低下的问题,需 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拓宽筹资渠道,进行更新改造;

2、河流、低洼处存在防洪隐患,灌溉渠系不配套,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3、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苏木工作站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进行了全面规划,并依照上级精神筛选项目,在做好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的基础上,上报立项,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建设力度。已建工程基本上运行良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工程的管理体制也在逐渐的摸索中完善,效益发挥正常,管护措施较为切合实际,能够保证持续长久运行,基本上不存在较大问题。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部分缺水嘎查找不到合格的水源工程,对工程建设造成困难。需通过先进的找水勘测设备,测定水源工程形式和位置,为工程的建设创造条件,早日解决牧民群众人畜饮水困难。

四、对策建议:

针对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苏木牧区水利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发展思路主要围绕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加大节水力度。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苏木属边疆少数民族牧业苏木,自然气候条件恶劣,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干旱严重,水资源紧缺,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相对都较内地落后,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设更加薄弱,水浇地面积甚少。牧区大部分还沿续游牧掠夺式经营方式,这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苏木计划每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亩,到“十二五”期末,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建议国家继续加大水源工程和饲草料地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增加饲草料地灌溉面积,提高饲草料产量,为围封禁牧、舍饲养畜等措施的实施和巩固提供基础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将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逐步恢复草原的生态,稳步增加生产能力,提高牧民生活水平。

下载水利基层调研(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利基层调研(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湾新区(普兰店市)基层水利工作调研报告

    普湾新区(普兰店市)基层水利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和省一号文件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

    基层水利站工作总结

    基层水利站工作总结 基层水利站工作总结1 (一)我市水库工程全面建设、快速发展一是今年防汛抗灾工作圆满完成。确保了灌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有力地保障了水库灌区农业正......

    基层调研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

    基层调研

    影响基层检察调研工作的因素很多,例如选题、方法、资料、态度等,但归纳起来,基层检察调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如何写两个问题。 写什么实际上是选题问题,我把多年经验......

    农村水利调研总结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日—8月10日 村级卷 一、土地现状及利用情况 8、农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自然原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害(水旱灾害)导致的,人为原因以城镇建设用......

    2010基层水利站工作总结

    二0一0年工作总结2010年在水务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领导及同事的大力协助和各单位的配合下,以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技能为出发点,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

    巴中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巴中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暨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巴中市市委、市政府的关于加......

    基层调研走访手记(优秀范文5篇)

    深入基层 察实情解民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走访手记宿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励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活动的部署要求,我与办公室、党办室、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