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6: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调查报告》。

第一篇: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调查报告

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 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设计

调查报告

【概述】

一、实习调查工作任务来源: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 杨群

二、目的:通过资料查询和校外旅行社调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各旅游区域旅游资源成因、分类及旅游特色,并进行中国各旅游区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旅游地理专业知识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三、要求:我国各旅游区的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范围、面积

四、调查人员组成:

五、工作期限:2013.12.22~2013.12.27

六、工作分工:

整体规划

资料搜集、汇总整理

旅行社调研、线路设计

华东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调研感想

【旅游资源】

中国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分布广泛、前景广阔。就全国而论,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区,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文地域综合体,是在旅游景观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的地域单元。

旅游资源分区,是对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区(区域)进行的划分,它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条件、区域特色、数量种类、景观质量、开发方向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程度,对地域进行的逐级划分和归并。可见,旅游资源分区是制定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业合理布局的依据,对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合理划分旅游资源区对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实

情,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旅游资源分区的目的在于为我国和各地区发展旅游业打下科学的基础,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合理地组织既统一完整、又分工协作的全国旅游体系和网络,以便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华东旅游资源】

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沪、苏、浙、皖、赣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东南沿海中部,行政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一市。本区地处长江下游,濒临东海、黄海,其中苏、浙、沪属于沿海

省市,因此具有很大程度的近海位置优势。本区北靠中原区,西接华中区,南邻华南区。是一个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兼优的旅游资源区。

二、区域分析

本区为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地区,平均海拔较低,江河分布如织、湖泊密集成群、陆地水面较大,兼有暖温带、副热带多种多样的气候,属于降水丰沛的“湿润区”,加上热量充足,植被繁茂,形成一派“水乡泽国”和以秀见长的景致。

至隋唐时代,政治中心虽仍在北方,但经济中心则已逐渐南移,使其社会、经济、文化得以长足发展,成为人杰地灵之区,并保存了大量以文化为特点的历史遗迹。

本区沿海多良港,也多国际航空港,因而在吸引国际客源上占有优势。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总之,本区是一个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型”旅游资源区,也是国内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三、区域特色

1.在全国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其平均质量甚高,地域分布密度很大,加上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促使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开发较成熟的区域,在全国的地位与中原区并列,高于其他旅游资源区。2.人文旅游资源以园林、名城和宗教为代表

本区是我国园林最集中的地区,为数众多的江南园林,工艺精巧、结构轻盈、布局紧凑、风格特异,它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列,组成我国园林的主干;名城有虎踞龙盘的古城南京,“人间天堂”杭州和苏州,瓷都景德镇,英雄城南昌,还有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普陀山、天台山、九华山、齐云山、龙虎山、茅山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3.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胜景为支柱

本区是我国名山最多的旅游资源区。以黄山、庐山、雁荡山、天柱山、九华山和普陀山等为主组成的山水风光,旅游价值极高。

【华东旅游地理】

一、旅游地理环境

1、华东旅游区位于我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等四省一市,总面积5l.8 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9 亿。

2、华东旅游区的地形: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平原、黄淮平原、江南丘陵、皖浙丘陵及淮南山地为主。

3、华东旅游区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季节分配均匀是本区的气候特点。由于本区气候条件优越,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特别是春、秋两季,温度适宜、无风沙,秋季降水较少、多晴日,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4、华东旅游区的植被是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各类药材、有大量的木本油料作物及优质木材、毛竹;有暖温带和亚热带水果;许多名茶也出自本区,如杭州龙井、祁门红茶、歙县绿茶等。华东旅游区经济发达,物产丰富。(1)本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2)本区也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本区的民族工业发展较早,发展水平也较高,尤其是传统工业和手工业种类多,质地优良。

6、华东旅游区是国内交通最发达地区之一。

二、旅游资源特征

1、名山:黄山、九华山、庐山、、雁荡山、普陀山、天柱山、天台山、天目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等。

2、胜水:全国五大淡水湖中除洞庭湖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全都集中在本区。太湖、巢湖、玄武湖等湖泊游,以及大运河沿岸游,已成为领略江南风物的最佳旅游线路。

三、人文旅游资源:

1、著名旅游城市

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绍兴等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2、古典园林

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无锡、扬州、上海等地。著名的园林有拙政园、豫园、网师园、个园等。

【华东区的旅游发展方向】

华东区旅游环境优越,是全国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名山风光绚丽,引人入胜;其中不乏佛教和道教圣地,同时区内不少城市有典雅的园林,尤以江南园林著称于世,苏州园林是其中的代表.本区还以美味佳肴,风味小吃著称于世,颇受中外游客的欢迎.本区有着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的条件,旅游发展方向以观光、休闲、购物旅游为主,以名山旅游,宗教朝圣,园林水乡和田园风光等观光旅游为重点。

【华东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是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重要条件。我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但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片面的只看中眼前的利益,只利用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环境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还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观地带搞成墓地,能卖出去收点钱就行,根本不考虑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毁了聚宝盆去讨饭。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白藤湖地带,既有沼泽地,又不完全是湿地,带有天然与人工池塘相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在珠海城区存在这样的一块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完全可以统一,这在整个中国城市中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个来的。白藤湖水乡这样的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坏了,是无法恢复的。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不能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开发,必须是政府进行垄断,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分片分期进行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像威尼斯一样,将白藤湖水乡内的道路、桥梁由企业为主体兴建。小游船的经营权则由政府垄断,拍卖给企业经营。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如城区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体的保护等。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栏岛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到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东区海岛等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如进行公开拍卖,就可卖到很高的价钱,而后由业主们自行招商,精心策划开发。这就是政府对项目的所有权垄断,经营权放开。

因此,要在规划中研究和解决统一管理的问题。就是在一个旅游景点内部,也有个经营管理的问题。有的内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甚至乱收费坑宰游客。最为严重的是有的城市和景区,社会治安混乱,游客缺乏安全感。这些软方面的建设,在规划时都需大大加强。要统筹考虑制定措施,以建立

城市旅游的良好形象,否则,因软件建设的失误,恶性事件的发生,也会断送我国旅游发展的美好前景。

【调研感想】

通过本次调研,我从以前不曾涉及的角度看地区旅游文化,从区域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基本成因、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等方面展开调研,受益良多。从工作的分配到实际操作,其实每一步都会有一定的阻力存在,但我们从中学到的也不仅仅是旅游地理文化那么简单,例如在旅行社的实地调研中学到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在查阅资料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学会了对搜集的海量资料进行筛选与汇总,在小组工作中学会了配合与交流…… 相信通过本学期最后一次作业,我们都会对旅游地理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为将来发展作了更丰厚的知识储备。

这一次的旅游线路设计作业让我了解了一个想去旅游的人需要了解什么。以及每一个旅游景点需要做什么样的宣传才能吸引游客,让游客看到宣传就对该旅游景点很感兴趣。每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要做到最有效率化,这就要考虑到旅游景点之间的搭配好不好和线路顺不顺畅。

对我来说,这次调研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我确具有不同的意义,我是又兴奋又依依不舍。回想起来,令我回味又令我眼界开阔,通过调研使我见识到了社会的另一面,其实社会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单纯,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我们进入社会不但要打好人际关系,而且还要重视团队的关系。通过调研,我重新认识了这个社会,重新了解自己,重新审视了自己,这是我的最大感悟,是是我的最大收获,毋庸置疑,这将为我以后的学习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通过这次调研,既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力量,也锻炼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资料整合及分析能力。虽然这其中仍有一些不足,但我对我

们的整个研究过程充满信心,相信下一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通过一学期的旅游地理学习,了解了中国各旅游区域旅游资源成因、分类及旅游特色,我们小组通过资料查询和校外旅行社调查,进行中国华东区域主题旅游线路设计。

在我负责的设计线路《华东三市、水乡乌镇+周庄、西溪湿地四天品质团》,包含了我所注重的“吃、住、行、游”,其中“吃”是我们的设计核心。设计过程中我们特意挖掘当地特色的美食,独有的华东风味必定会令游客们大饱口福并流连忘返。而住宿方面四星级的酒店不仅给予了游客们的舒适享受而且体现了华东苏杭的大城市之繁华和水乡的特色住房。

我们设计是双飞的品质团,不仅节省了旅客的时间,也满足了旅客的身份地位应有的体验。同时全程旅游空调车保证旅途上的需要。

游览的地方也特地选了华东地区有名的景点:周庄、乌镇、寒山寺、狮子林、西湖、外滩、上海田子坊等等。符合了旅客的游览欲望。

这是我设计这条线路的一些简单的想法与构思。通过学习旅游地理,对中华大地上的地理资源和旅游资源了解更透彻了。

华东旅游区给我的感觉就是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又独具特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地区,而且这个地区旅游城市较多,相对其他地区会富裕一些,所以地区的旅游安全性也就比其他地区高,所以像我们大学生出游就很适合来我们华东旅游区。

在华东地区,我相信大家可以在旅游中学习到丰富的人文知识,又饱览了众

多的自然文化,并且从其中了解许多历史以及地理知识,总之,我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华东地区游个彻底,我相信,我们查找到的资料在实际应用中会使我用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游览的。我,爱上这里了,你呢?

第二篇: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评析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评析

发布时间:2011-8-

2信息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作者:胡幸福

摘 要:泛珠三角旅游文化特色可以大致划分为“绿色”、“红色”、“蓝色”、“金色”四大板块,这些色块之间同时又存在交叉浸润的现象,这都是“调色板”效应的自然现象。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色彩。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各地的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和谐的发展局面。

关键词:旅游文化;泛珠三角;和谐发展

文化体验已经在人们的旅游动机中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调查统计,它已经跃居五大旅游动机之首位。与之相适应,各区域的旅游产品开发也正在从“外在型”向“内涵型”转变。所谓内涵,就是要体现旅游的灵魂——文化。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突出特色。在旅游业中,没有文化的景观是没有吸引力的,而文化没有特色,其旅游发展就会缺失可持续的势能。

分析泛珠三角各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就是为各地的旅游发展找准方向,为区域合作构建和谐发展局面。

从卫星俯视泛珠三角,大致像一块调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相映成辉,绚丽多彩。如果从色彩角度看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也莫不如是。我们可以将泛珠三角旅游文化特色大致以四大类色彩来划分:广西、云南、贵州是以山水文化为主的“绿色”;江西、湖南、四川是以历史人文为主的“红色”;福建、广东、海南岛是以海洋文化为主的“蓝色”;香港、澳门则是以商业文化为主的“金色”。当然,在这大致的色块中,各省区又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各个色块之间同时又存在交叉浸润的现象,这都是“调色板”效应的自然现象。但作为一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来说,重点是要找出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文化色彩。

(一)广西旅游文化特色

广西是我国旅游转型最早的省区之一,1986年,桂林市被定为全国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广西旅游业也就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轨。还在经济火热的时候,广西的旅游又很注意文化内涵的建设了,尤其是特色文化的建设。但面对七百多个景点,怎样凝练出作为广西整体形象的旅游文化特点,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直到2001年,自治区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特色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一个旅游发展的总体框架才比较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就是“一个旅游龙头、两条黄金旅游带、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四大旅游特色、五大旅游品牌、六大特色旅游线路、七大旅游区。”这个框架所包含的全部内涵体现的就是以“北绿南蓝”为骨干的“山水海洋旅游文化”特色。其中山水文化是重中之重。

广西的旅游发展实施计划在文化体现方面是很清晰的。它围绕着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来做足山水海洋文化的特色。在内部,极力构成“一轴两翼、南蓝北绿、一地一品、城乡互动”的格局。突出自然山水、海洋休闲、边关揽胜和民族风情四大区域旅游特色。

向外则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2004年7月,率先参与启动了“两广6市无障碍旅游区”活动。2006年4月的两广旅游合作论坛又把无障碍旅游区扩展到20个城市。在新一轮的竞争热潮中,广西不仅力争在泛珠三角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力图借“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之机,利用发展会展经济和商务旅游把广西做成中国与东盟国家双向进入的前沿地带。

可见,广西除抓住传统的桂林山水文化这个龙头外,又注意培植后起的滨海休闲、边关揽胜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这不仅更好地辅助了主题的旅游文化,而且为广西旅游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后劲。

但广西的旅游形象主题词却不凝练,“风情广西”、“魅力广西”、“美在广西”、“激情广西”、“开放广西”,用词多,看似面面俱到,却让人感到空洞。还不如“桂林漓江印象·刘三姐”让人有“人在山水之间”的深刻印象。

(二)云南旅游文化特色

从2004年起,“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更名为“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加了“文化”两个字,缩少了旅游节的外延,但云南方面坚持认为,这是为突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要求。可见,文化特色在云南旅游界被充分看重了。

云南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最具旅游头脑的省份,其精明之处在于文化意识颇强,会借文化精品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例如,电影《阿诗玛》、《五朵金花》、《千里走单骑》、小说《香格里拉》等无不被利用来拉动石林、大理、丽江、迪庆等地的旅游人气。一台《云南映像》更把全国人民对“彩云之南”神秘异域风情想入非非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配合整个区域旅游文化的特色,云南各地、州、市都纷纷上演“一台戏”,昆明在演《小河淌水》,丽江在演《丽水金沙》,怒江在演《母亲河》,版纳在演《勐巴拉那西》。无不体现着绿色山水中的风情。

从云南石林旅游品牌战略直指“国际三品牌和国内三品牌”就可看出,云南旅游文化的发展战略就是冲刺高层次,从而为云南旅游完成从自然观光型向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的转变奠定文化基石。

(三)贵州旅游文化特色

贵州开始认识到了把旅游资源变资产,再把资产变资本的魔力,而这个“变”的点金术就是文化。贵州开始环视周围,觉得云南的花,西藏的雪,广西的海,四川的山,游客都玩过了,人们该到贵州来了,但来贵州看什么呢?贵州人心中还没有底。

贵州人心里也明白,只有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高度融合,打造出旅游品牌,提升文化品位,才能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特色。但这个融合点在什么地方?有人搞了个悬赏200万元破解千古之谜“红崖天书”的活动,结果似噱头而不了了之;还有人想起了杨丽萍,想起了《云南映像》一台戏,于是模仿着搞了个《多彩贵州风》,在短时间内还真有点吸引眼球,但看过也就忘了;也有人提出用黄果树瀑布来做“水”的文章,想法很独到,只是水少了点。

现在贵州所共识的是“三架马车”发展思路。即以黄果树为代表的喀斯特山水风光旅游;以17个少数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多民族原生态文化旅游;以红军长征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为此,重点开辟了以贵阳为中心,向东、南、西、北辐射的四条旅游新线路。提出“以质取胜,以特取胜”。但在文化特色方面,“三架马车”受着广西、云南、江西的特色压力。

但由于特色提炼不够,导致旅游形象主题词也游移不定,含混不清。目前并存的有:“干瀑之省”、“漂流之省”、“文化之州、风光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等,贵州的区域旅游文化特色还没有在山水文化的绿色中凸现出来,在人们心目中还没有一个可以取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历史负面形象的旅游主题词。人们在期待着贵州。

(一)江西旅游文化特色

江西,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山水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 的旅游资源不能说不丰富,但怎样突出其文化特色,却是要费一番思量的。1998年,他们自称是率先提出了响亮的红色旅游促销口号——“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直到2000年,才首次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这时他们发现,红色旅游概念是一个很好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契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它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于是在2001年正式对外亮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主题词,打出了红色旅游的旗帜。

旗帜一展,黄金万两。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一千三百五十余万人次,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30%。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3%。可观的效益使江西认定了这面红色旗帜。在推行“2004年中国红色旅游万里行”的东风之中,江西牵头签定了《七省共同发展红色旅游宣言》,2005年,又借“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的热浪,搞了个《红色旅游合作井冈山宣言》。几套组合拳下来,江西稳坐了红色旅游头把交椅。“红色旅游文化”也就自然成了江西旅游文化的特色。

锁定的目标是:用3年时间,把江西建成红色旅游强省,再用3年时间(2008~2010),将江西“红色摇篮”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品牌。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约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江西的实施措施是:在省内方面,着重科学布局,精心策划,营造全省点、线、片一体的红色摇篮,绿水青山,红绿古三色交相辉映的旅游景区网络和文化氛围。在对外方面,则积极联动外省。如江西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在推出的5条名为“江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的红色产品中,就有4条线路分别延伸到了长沙、上海、嘉兴等地。2006年,井冈山就把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作为主攻目标市场,对这三个区域的重要城市实行覆盖式的红色旅游宣传轰炸。即使是围绕2006年“中国乡村游”这一主题,江西提出的口号仍然是“高举红色旗帜,做足绿色文章”。

尽管江西最近又推出口号,标榜江西旅游是“红色之魂、绿色之美、古色之特”,想使江西旅游形象更丰满。但不可否认,红色旅游已成了江西旅游文化的灵魂,是其旅游文化的最大特色。

(二)湖南旅游文化特色

湖南旅游资源颇为丰富,自称居全国前8位,还有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但湖南的旅游文化特色一直难产,前些日子标出的口号是“山水湖南,伟人故里”。可惜没有抓住时机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湖南的旅游始终没摆脱小脚跬步之嫌。旅游思维停留在自恋自赏,陶醉在2003年的长坂坡(这年,在全国旅游业收入下降12%的大环境下,湖南旅游进账297亿多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0%,可谓“逆风飞扬”),在旅游线路的开发上,湖南旅游市场上更多的是小打小闹的“百姓生活游”,也就是省内一日游等,旅游业门票收入成为重头,廉价旅游在湖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区域却久久没形成旅游文化特色。

在“红色旅游”被江西搞得热火朝天时,湖南不但失去了先机,更不可思议的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竟被排斥在七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之外。去年还是“美丽江西,绿色家园”为主题词的江西,今年就成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稳坐红色旅游头把交椅了。而早就以“伟人故里”自豪的湖南,如今却成了“红色旅游”的边缘人。这对湖南无异于当头棒喝。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旅游思维定位,确立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

红色的旗帜已被人捷足取走,只有在历史人文与山水结合中找文章做了。讲起来,湖南的人文历史底子还是满厚的,中国旅游文化中古今往来的“八景”就是在潇湘孵化出来的,“不到潇湘哪有诗”也是对湖南风光景致的褒扬,历史书上活动在潇湘大地的名人名字更是一串一串。真是人杰地灵。但湖南偏偏自己弄出一个“湖湘文化”概念,至于什么是湖湘文化,也许太学究了,一般人谁也说不清。旅游业拿这件文化外衣一披,无异于作茧自缚。

(三)四川旅游文化特色

四川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超级大省。不但有老天爷特别青睐赐予的名山大川,而且有五千多年积淀下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耀眼的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光世界遗产就多达5处!面对如此多的家珍,四川人一时无所适从,他们在天府之国、大熊猫故乡、雄秀奇幽等多种意境中徘徊。伸开十个手指什么都想抓,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大潮汹涌,泥沙俱下,连“鬼城”都冒出来了,结果自损形象。痛定思痛后的四川人对旅游理解就深刻多了,省里当家人亲自出面抓旅游,书记张学忠发话:“要说四川旅游的最大优势,我认为还在于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副省长王怀臣也宣称:四川旅游,一是要实施“两大战略”,二是要抓“两条主线”。两大战略就是政府主导型战略和旅游精品发展战略;两条主线就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中坚持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并重。

这种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战略,其最大优势是可以统一思想,凝练出一个可以指导旅游发展统一行动的旅游文化方略。在四川就形成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农家休闲”的旅游文化特色。其推出的旅游形象主题词就是“天下四川,熊猫故乡”。其实,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很丰厚的,而且做得也不错。但他们注意到了同江西与湖南的关系。

四川正是按照这个旅游文化特色来实施他们的精品发展战略,着重突出“品牌三宝”。以此来提升四川旅游的“精、气、神”。所谓三宝方略,就是体现其区域旅游文化特色取向的主线。即:一是以大熊猫为品牌发展生态旅游;二是以三星堆出土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为品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三是以“农家乐”为品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其中,以大熊猫作为国际品牌重点宣传。四川这一方略相对突出了重点,符合该省旅游文化实际。只是形象主题词中的“天下四川”显得空洞,尤其让外国人看了不得要领。不如改为“巴蜀古国,熊猫故乡”,就把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特色都突出了。

(一)福建旅游文化特色

福建有著名的武夷山,是我国4个拥有世界“双遗”殊荣的景区之一。但福建却以闽台文化作基调,打造涵括闽台港澳两岸四地的“海峡旅游文化”,使之成为区域旅游文化的特色。在福建看来,福建处于海峡西岸,其地域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中原文化的传入、海外文化的冲击、台湾文化的交融等,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和兼容性。从海峡东岸看,施琅统一台湾后,福建移民大量人台,台闽文化日趋融合,形成了一个共同文化区域。台闽文化因之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亚文化圈,形成相对独立的历史文化类型,有着鲜明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出闽台自成一家的区域文化内涵,形成海峡旅游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优势。

福建方面还进一步认为,海峡旅游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因之将“和谐旅游”作为福建旅游形象主题词。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将旅游变成三个过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二是人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三是人的心态平复和心理和谐的过程。这个理念最能唤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心理共鸣。

在海峡旅游文化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下,福建旅游发展的具体方略是:通过“前瞻性地、高起点地、大手笔地完成海峡两岸旅游区域合作规划,突出闽港澳台两岸四地旅游的合作„„形成独具魅力的海峡旅游特色”。

实施的措施是:在省内构建“五区两带”的发展格局,向外则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旅游区的对接,与台港澳结盟。2005年,福建省旅游协会就与台湾6大旅行同业公会、香港旅游业协会、澳门旅游局签署了《海峡旅游区域协会备忘录》。

从福建至今的举措看,闽台是海峡旅游文化的主体,港澳因其特殊地位被拉人到其体系之内,广东则是被游移于这个旅游文化体系之外的。虽然在海峡两岸经济区有个“221工程”(即建立闽、粤两省,和港澳两特区,同台湾之间的紧密型的合作探索),但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总是同步的,而文化则更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二)广东旅游文化特色

将广东归在蓝色海洋文化板块,从现实看,有点勉强,从历史、从地缘看也说得过去。广东早几年号称中国旅游三分天下有其一,事实也确实如此。到现在为止广东的旅游收入旅游创汇基本是占全国的1/4强。广东毗邻港澳,每年入境人数约占全国的80%。广东的旅游曾经创了许多全国旅游的第一:第一个引进的中外合资的酒店,第一个引进外商投资的酒店,第一个开展了港澳游,第一个开展了出境游,第一个开展了港澳自由行,广东的旅游对全国的旅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面上看,广东的旅游确实非常精彩,但要问广东的旅游文化特色与旅游辉煌成就的关系,就出现了尴尬局面。

说起来,广东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还算丰富,但旅游发展二十多年来,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没文化”。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虽然还算丰富,但知名度不高;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晕轮效应影响了对文化的认识和建设。所以,当周边省区都把旅游当回事来抓时,广东的旅游可谓在庆功宴中听到了四面楚歌。红色文化旅游,不能与江西、湖南攀比;绿色山水旅游,不能与广西桂林相比;蓝色滨海旅游,有海南岛站着上风;金色商务都市旅游,港澳是当仁不让;人文历史旅游,敌不过湘川文化;民俗风情旅游,难望云贵项背。多少年下来,广东的旅游始终是在漫无目标中漂浮。没有文化定位,就如同没有灵魂附体。虽然年年游人如织,但都是过客匆匆,留不下游客。放眼下一轮旅游的发展与竞争,危机感开始凸显出来,广东开始考虑必须在蓝色板块中,在整个泛珠三角中树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文化。

当代广东的名气是受惠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到广东看什么?就是看广州、深圳、珠海三个改革开放的窗口,看广东的蓬勃发展,看中国的未来。但要把这些从文化的高度概括出本区域旅游文化的特色,却相当不易。况且广东也不仅仅就是这三个城市所能代表的。2001年费尽心思推出了“活力广东”这个还别致的旅游形象主题词,但仍然没有改变人们视广东“没文化”的偏见。也许“活力广东”太文人化了,太抽象了,一般群众很难理解“活力”所表达的具体指向。正如人们不能号召说:让我们去广东看活力。主题词抽象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所代表的旅游文化特色还没定准位。为了扭转“没文化”的颓势,2005年,广东省以政府行为推出了一场热闹的“国际旅游文化节”,2006年继续举办。官方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旅游文化节,从旅游这个角度对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土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海洋文化,这五个方面来深入研究广东旅游的特色,还特别提出要在旅游节打出广府风、客家情、潮汕韵、南海潮、百越神,通过这五大风情来诠释活力广东。也有人提出要将“岭南文化”融入到广东旅游文化的特色中。看来,广东要凝练出自己的旅游文化特色还要花大的力气。因为文化特色需要发掘,而不是“做”出来的。其实,有着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完全有条件挖掘出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让游客感觉来广东旅游和去别的地方旅游不一样。不仅是风光的不同,也不仅是当地文化的不同,而是旅游感受上的不同。限于篇幅,对此问题我们另做专题研究。

(三)海南旅游文化特色

海南岛,一个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是最典型的蓝色海洋文化地,但前些年人们对其旅游文化特色定位却费了不少脑细胞,挖掘出了很多“文化”,诸如:黎苗族文化、清官文化、贬官文化、儒官文化、仕文化、海洋文化、特区文化、生态文化、度假文化、海南文化、红色文化、边疆文化、天涯文化、华侨文化等。总之,一山、一石、一人、一事就是一个文化,显示出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浮躁文化心理。

应该说,海南的旅游文化特色是建立在“热带海岛生态文化”基础上的蓝色的“海岛休闲旅游文化”。它的旅游形象主题词“椰树海岸”,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即使在世界滨海旅游胜地名单中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品牌。可以与法国的“蓝色海岸”、西班牙的“太阳海岸”、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一逐高低。

现在,海南岛按“海岛休闲旅游文化”发展旅游的思路是比较明确的。在岛内建立起一条以海口为起点,三亚为终点,包括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凌水的东海岸旅游经济区域带,其内涵则是一批大型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以及一大批小型度假村、度假群落和文明生态村。在外联方面,则利用独有的海洋管辖权优势,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旅游业务。同时,积极与广东、香港、澳门的旅游产品连接上,实行整合,形成粤、港、澳、琼大旅游区,以自身的阳光、沙滩、海水、绿韵特色优势把现成的游客吸引过去。为此,海南岛在突出自己旅游文化特色的旗帜下,在精心打造7大旅游品牌。这是很有见地的。

(一)香港旅游文化特色

香港是国际都会,这是不争的事实。“购物天堂,娱乐之城”是其旅游文化的两大基点。然而,这个闻名于世的国际都会是个历史的怪胎,其“购物天堂,娱乐之城”是在殖民历史长河中浸润着殖民文化色彩长成的。故有人说“英国殖民过程已消灭了香港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及文化自信„„香港人的人文积累余下的就只有那个殖民时期的奋斗,由渔港变成现代国际都会的故事。”基于这种背景,香港旅游文化特色就表现出带西方殖民痕迹的“商都旅游文化”。其核心是“好客文化”。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的旅游形象主题词是;“香港,乐在此·爱在此”。为此,香港除了每年举办“香港购物节”、“香港缤纷冬日节”以及春节特别节目外,还花力气于2005年引进了迪斯尼乐园。还在全港推行“优质旅游服务”和“旅业英才实习计划”。这是由港府掏腰包“为参加者提供系统的训练和实习机会,以培养好客文化”。所谓“好客文化”,通俗讲就是要做到笑脸相迎有钱的游客。2006年是香港自定的“精彩香港旅游年”,在个人游中,香港提出重点要为家庭游客和商务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因为这两个游客群具备更加可观的消费能力”。

香港作为一个特殊的亚文化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点。做得好,会产生杂交优势,做得不好,则是染缸效应。今年内地香港旅游出现衰相,就在于其旅游文化的核心是“好客文化”,而没有强调诚信为本。好客能够笑脸盯着游客的钱袋,而漠视游客的心情。虽然迄今香港已有超过6000间商铺获得“优质旅游服务”认证,但针对内地游客的蒙骗、欺诈、宰客等丑恶现象仍层出不穷,以致2006年10月黄金周赴港游客较往年少了3成。

港府受1480亿港元和36000个就业机会的商业诱惑,引进迪斯尼,原想盆满钵满地大赚内地游客一把,却因它的傲慢而终究不如人意。香港终究在中国,中国人不一定看到迪斯尼三个字就忙不迭地掏腰包。专栏作家黄瑛琦就曾提问:迪士尼“它除了在香港赚钱外,会否尽社会责任,回馈社区?”我们“可以张开双臂迎接迪士尼,可是,拥抱过后,是否以前属于我们的文化历史都要一概让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旅游文化定位的失当之处。

香港看到了自己的弱势,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最近出台的方略是:近联深圳,远交湖南。他们发现,以深圳新兴移民城市文化和香港中西交融文化为内容的旅游产品具有强大的组合优势,尤其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跨越两种社会制度和具有两种不同旅游文化的综合旅游区域,以及极为方便的陆路交通,均具有无比的吸引力。而湖南的人文风景和历史底蕴是对香港旅游资源空白领域的最好补充。为此,香港正在精心打造“一程多站”的旅游新线路。这也是一种文化互补。随着香港旅游新发展,其旅游文化特色将有新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其旅游形象主题词要做新的表述。

(二)澳门旅游文化特色

澳门从一个荒芜小半岛成为今天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四百多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澳门文化呈现出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共融色彩。使澳门成为很有特色的旅游城市,光“澳门历史街区”一份世界遗产就充分奠基了其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

然而,事物不总是按常规展现其特色,几十年来,澳门国际旅游都市的知名度不是来自它独特的历史文化,而是博彩娱乐。因之它的旅游业结构十分单一,它以“东方的蒙地卡罗”招徕天下游客。博彩业的风头掩盖了澳门其他旅游资源的锋芒。“博彩旅游文化”成为其耀眼的特色。“文化传承,中西交汇”的形象主题词往往被人们忽视。

博彩旅游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吸引世界豪赌的游客,大把的金钱刺激了澳门的经济;另方面它又阻断了数量可观的观光游客和休闲旅游者的脚步。“除了去参与博彩,澳门其实没什么好玩”,这是目前人们对澳门的普遍评价。

品牌已经做成这样了,澳门也只有因势利导,将特色做透,才能维持长期发展的态势。这就要将博彩与大旅游结合起来,摆脱单一的博彩形象。从澳门近来的动作看,出路有两条:一是外联;二是内变。

外联,2006年初,澳门主动与内地的中山、珠海联姻攀亲,共同打出了一个“中珠澳——大香山旅游”的文化概念。以弘扬共同的香山文化为宗旨,意在以文化为先导,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整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

内变,就是要把澳门从“东方的蒙地卡罗”变为“东方的拉丝维加斯”。为此,首先由政府出面引导,将赛马、赛狗等活动由传统的赌博项目演变为社会性的运动项目。其次是大打旅游文化牌,推出了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国际烟花节、澳门荷花节、国际龙舟节、动感亚洲自我挑战越野、“2006澳门世界遗产年”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三是兴建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设施。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澳门建成为集博彩旅游、国际会展商都旅游、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际化旅游名城。使“文化传承,中西交汇”的旅游地形象将名副其实。至于新的旅游文化特色的表述则还须斟酌。

从以上分析,可以结论出如下几点:

第一,实践证明,凡是旅游业发展真正兴旺的省区,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尤其是其特色定位要准确。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点睛工程。抓准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带来巨大效益,如云南、广西以及后起的江西都是成功的范例。

第二,未来旅游的竞争,主要是旅游文化方面的竞争,其焦点就是打特色牌。目前最直接、最见效的手段就是“申遗”,从长远看,还得要有强有力的文化建设与创新。如旅游大省广东,已很有领悟,为做成旅游强省,正在紧锣密鼓地“申遗”,正在建设文化大省,希望以特色文化吸引游客。

第三,打造旅游文化除了竞争还需要和谐,区域旅游文化建设要扬长避短,区域间旅游文化要以己之短融入之长,以四两拨千斤,达到共赢目的。如四川,一样有着丰厚的红色旅游文化,但它并不与江西、湖南争长短,而是借红色旅游的东风完成了《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四川省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打出“红色四川,绿色天府”旗帜,与周边“红色”省份联动,获得双赢。

总之,区域旅游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在更高层面上为旅游者打造更适合其需要的旅游平台。这个平台越大越好,层次越高越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突出每个省区区域内旅游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也要做好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文化的和谐建设与共同发展。

收稿日期:2006—12-28

作者简介:胡幸福(1956-),男,广西兴安人,广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第三篇:各旅游区域的特色

关东文化、林海雪原旅游区:黑、吉、辽

燕赵文化、京都要地旅游区:京、津、河北

黄河文明、名山胜迹旅游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吴越文化、水乡园林旅游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荆楚文化、名山大湖旅游区:湖北、湖南、江西

民族风情、岩溶山水旅游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岭南文化、南国风情旅游区:广东、福建、海南

多元文化、海岛风光旅游区:台湾、香港、澳门

丝路文化、草原风光旅游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藏族文化、雪域高原旅游区:西藏、青海

关东文化、林海雪原旅游区:黑、吉、辽

关东文化旅游区特色的旅游资源:冰雪文化、湿地文化、宗教文化、流人文化、边疆文化。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它的生产结构在明清时期呈现出从农业、渔猎、采集、游牧并存向以农业为主、其他为辅的转变,到清末民初以后,随着汉族人口的大量出关,进一步形成农业生产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就产生了农家旅游,农家乐等系列旅游资源。

其次,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关东文化区别于中原和关内其他文化的特点表现为:以豪放、旷达、质朴厚重、宽厚包容而绝少排他性为特点的关东人群体性格特征。这也就产生了许多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工农业游等,民间剪纸画﹑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等等都是关东的特色文化。

这些特色的文化传统对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南方的人们北方的冰雪文化旅游更是一个很好吸引效应,还有北方人民特有的豪放、旷达、质朴厚重、宽厚包容的精神及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对全国游客甚至是全球游客都有很的吸引力。

燕赵文化、京都要地旅游区:京、津、河北

自元朝以来,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就在河北省中心位置。北京是燕赵大地的主体区域之一,并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京都文化。无疑,京都文化是燕赵文化也就是河北文化的一部分。河北其他区域的人虽然在说话口音上与北京人有所差别,但其共性还是主要的。所以,河北大地是孕育京都文化的母体。京都文化是燕赵文化的子文化。这是燕赵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其区域优势之一。

京都文化突起于河北的腹心,由于政治优势,对其周边地区有强大的辐射力,并影响了省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所以,在河北各地区之间又产生了若干子文化区。河北南北部地区的文化有所不同,东西部地区文化更是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性。就语言口音区分,河北省可分为冀西北、冀东、天津、冀中、冀中南、冀南等子文化区。这些区域文化有燕赵文化的共性,又有一定的个性。河北有着文武兼备的文化底蕴,并且还是个文化产业大省

近代中国,就文化产业而言,基本上为戏剧、曲艺、绘画、杂技几大类。可以说,北京的文化产业基本为同属燕赵文化的京都文化及河北文化所占据。

清末及民国,戏剧是当时最大文化产业。河北是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大省。当时,各种戏剧的戏班进京,都要经过河北冀中地区。这促进了河北戏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昆曲为例,虽然源于江苏昆山,但传入燕赵大地后,形成了以保定高阳为中心的北派昆曲。在此推动下,河北不仅有邯郸的平落,石家庄的丝弦,保定的老调,唐山唐剧等小剧种,而且还产生了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即河北梆子及评剧。河北梆子产生过被誉为“女伶之首”的刘喜奎。评剧虽然诞生不足百年,但在戏剧家成兆才等人培植下,成为流行于中国北方的一大地方剧种,长期占领着天津、唐山及东北三省的戏剧舞台。其造就了一批优秀戏剧家,如白玉霜、新凤霞等。一些传统保留剧目如《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至今上演不衰。

京剧是我国的国剧,虽然成长于北京,河北人民也为它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及荀慧生,著名武生盖叫天、李少春、一代宗师郝寿臣,均是河北人。更为突出的是,对奠定京剧理论并实际指导京剧改革的第一人齐如山,也是河北高阳人。梅兰芳所上演的许多剧目,就是他创作的。

此外还有话剧、吴桥的杂技等都是值的我们一提的。

黄河文明、名山胜迹旅游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一)地貌类型齐全,海陆兼备

(二)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黄河横贯,库、湖散布

(四)旅游商品丰富

(五)海陆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以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著称全国。同时,风景资源也有其独特之处。名山胜水与文物古迹相融合,构成本区旅游资源的特有优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本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黄金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华夏祖先最早生存繁衍的地区之一,中国早期的奴隶社会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中国早期封建王朝也多在此建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本区留下了无数的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成为本区最突出的旅游特征。本区宗教遗存极为丰富。佛教传入中土,首先在黄河流域扎下了根,佛教建筑分布很广,著名的有中土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以武术名扬四海的少林寺,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的悬空寺,层层殿堂依山叠建的碧云寺等。全国有著名的宗教石窟四处,本区即有云冈和龙门二处,各具艺术特色。古塔保留较多,类型各异,如应县木塔、嵩岳寺塔、开封铁塔、济南四门塔、定县开元寺塔等,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区东部的渤海、黄海之滨,是我国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海岸漫长曲折,滩面平缓宽阔,沙滩柔和洁净,海水碧蓝清澈。这些地方一年四季都承受着海洋的恩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和海水沐浴的良好场所

吴越文化、水乡园林旅游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河流密布,平原、丘陵相间分布 气候湿热、季风典型

人文荟萃、文化名邦

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荆楚文化、名山大湖旅游区:湖北、湖南、江西

1、炎帝神农文化。湖北随州、谷城和神农架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在这里,炎帝神农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发明农业,教民耕种,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

2、楚国历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

3、秦汉三国文化。秦汉时期的湖北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云梦古泽、睡虎地和龙岗秦简、张家山汉简、汉明妃王昭君、汉光武帝刘秀、文学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湖北境内还是魏、蜀、吴三国犬牙交错、激烈争夺的“四战之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联合与斗争波谲云诡,惊心动魄,古隆中、赤壁、乌林、长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区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优良的民族素质。其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同时,以恩施自治州和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为主体的湖北民族地区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发展湖北特色经济的重要地区。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资源。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武当文化。此外,荆山、大别山、大洪山、齐岳山、九宫山和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来凤仙佛寺、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以及荆州天星观、武昌长春观等众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钟祥明显陵等名胜古迹,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6、长江三峡文化。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随着三峡枢纽工程的蓄水发电和胜利竣工,其举世雄奇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和峡江两岸奇特的风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浓厚峡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构成了三峡文化的鲜明特色。

7、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地处两江交汇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南方连接中原的战略据点。以商代盘龙城为标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汉积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明清以后,武汉逐步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近现代以来更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在现代史上,武汉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江城武汉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8、现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清王朝的统治腹心打响第一枪,一举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湖北的革命党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没。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标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汉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武汉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武汉曾经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八路军办事处、武汉保卫战、新四军司令部、中原突围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革命遗址等,构成了湖北近现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极其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荆楚文化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穿透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建设先进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民族风情、岩溶山水旅游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洞穴内主要的景观类型有:

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

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5、斜塔:这是一种歪斜的石笋。这种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

6、钟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竖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层冲走,使石柱悬挂在洞顶而成。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岭南文化、南国风情旅游区:广东、福建、海南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 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 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 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 成为其最大的特点。在全国来说,这也是比较特殊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特征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 和交融。岭南地区的多元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也是吸收周边地 区文化的结果。这里要明确的是,在汉越文化中,是以中原文化为根,在岭南多元文化中则 要明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其次要强调的是,在汉越文化融合的主体中,不能忽视南越 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特色。如果离开了上述两点,那么,岭南的多元文化偏离了民族的和地 域的特点,那与国外地区的多元文化又有什么区别呢? 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丝路文化、草原风光旅游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草原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演变,至今仍保留着生机与活力,充满多姿多彩、神奇瑰丽的魅力。

1、奋发进取、自强不息是草原文化昂扬激越的主旋律。

蒙古草原地处亚洲北部腹心地带,气候干旱,春季多风,冬季漫长、严寒,气候条件要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严峻得多。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草原民族,形成了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和文化传统。在草原民族历史演替的过程中,往往形成弱小的、落后的民族历经艰难、发展壮大、追赶先进文明的进程。

2、质朴天然、本性纯真是草原文化的特点。

草原文化天然去雕饰,没有中原文化的繁文缛节、粉饰雕琢、清规戒律的礼法约束,因而能够更真实贴切地反映人们的本质特性。其歌,或昂扬激越,或豪迈粗犷,或热烈奔放,或如泣如诉,情感流淌,自然质朴;其舞,或盘旋腾越,或舒展轻柔,或矫健刚劲,或婀娜多姿,抒情达意,美在天成。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古代的草原民族大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留传下来的文字记载大都是依靠中原文化的转述,实属凤毛鳞角,而且其间误传的也不少。即使如此,从硕果仅存的若干诗歌中,也可领略草原文化的独特风采。

3、草原文化具有丰富广博的内涵。

关于草原文化的内涵,存在一种浮浅的、片面的看法,似乎只是喝酒吃肉、唱歌跳舞、骑马摔跤,这是很有害的。固然,草原文化包含饮食、宴乐、衣、食、住、行等,而且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例如,汉字中的“鲜”字为“鱼”与“羊”的组合,“美”字乃是“羊大”为“美”;赵武灵王以短衣窄袖的“胡服”取代宽袍大袖的汉装,以轻骑捷利、硬弓长枪的“骑射”取代滞重僵化的兵车,对中华文化均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藏族文化、雪域高原旅游区:西藏、青海

自然景观有:三江源,青海湖,可可西里,唐古拉山,阿尔金山等等 人文资源有:布达拉宫,敦煌,塔尔寺,等等 这些旅游资源中有些已经得到了开发和保护,但还有些处于空白或是做的工作很少。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过度开发,因为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一旦遭到破坏就是无法挽回或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高大山脉,它们的海拔都在雪线之上,以世界其他任何山地所无法比拟的平均高度,耸立在坦荡的高原、盆地边缘和中间,且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冰河悬注,形成世界上最为壮观、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风光。

旅游资源高度集中:在青藏铁路沿线,由于交通的瓶颈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相当一部份旅游资源还“深藏闺中”。如神秘的“ 生命禁区”———— 羌塘高原、素有“亚洲脊柱”之美称的巍巍昆仑、迷人的可可西里、险峻幽深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所有这些旅游资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神秘的色彩和无法复制的垄断性,对广大国内外游客和探险家产生着强烈的诱惑力,吸引他们纷纷跃跃欲试,欲身临其境,一睹为快。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异常丰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是评价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在这一地区的逗留时间。青藏高原不仅地貌类型复杂,而且气候类型多样。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从热带到极地、从沿海湿润地区到内陆荒漠的大相径庭的不同气候。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在生物物种方面,这里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动物,同时生长着大量的珍稀植物,被称为“珍稀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旅游资源的原始性:青藏高原由于环境恶劣,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相对较小,全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原始状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 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 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 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 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 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 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 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 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 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4.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

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

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

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

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

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地貌是构成风景总特征的基本条件。一个地区天然景观的外貌,均与地貌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地区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是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岳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各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为开展各类型旅游提供了自然环境基础。

1.登山旅游资源。一般必须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这些山体峰高坡陡,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景色壮观,人迹罕至,特别适合开展登山活动和山地科学考察活动。.2.风景名山旅游资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岳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空间综合体。

3.岩溶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盐岩类,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形。4.火山地貌旅游资源。包括现代火山喷发时的壮丽景观和历史上火山喷发后留下来的遗迹。5.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指地震后留下来的遗迹。具有科学考察价值和奇妙的吸引观赏功能。地震旅游资源的类型也较多。

6.风沙地貌旅游资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观类型。在旅游上有一定开发的价值,对于许多久居城市或非干旱地区的游人,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具有神奇色彩的景象,如高大的沙丘、起伏的沙垄、雷鸣般的沙响、奇异多姿的风城、戈壁滩上的蜃楼幻影等,又可分为几种类型:

沙漠资源。各具特色的沙丘奇观,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等。“会唱歌”的沙响主要有四处: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旗的银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甘肃敦煌月牙泉鸣沙山。沙疗,以新疆吐鲁番最著名。

戈壁资源。以新疆嘎顺戈壁最大。

雅丹风光资源,各种奇特的风成地貌以罗布泊周围最为典型。

7.峡谷旅游资源。峡谷旅游资源是以雄伟险秀、寂静隐蔽、深奥幽静的奇观吸引游人的。我国的峡谷资源很丰富。

第四篇:中国旅游资源市场前景调查报告框架

中国旅游资源市场前景调查报告框架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旅游资源产品界定及分类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市场主要经济特性

—、产品概述

1.产品分类

2.各类产品发展背景

3.产业链概述

二、旅游资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旅游资源行业经济运行环境

四、工艺技术发展状况

五、旅游资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六、市场进入/退出壁垒

七、旅游资源行业盈利水平

第二章 旅游资源产品生产分析

一、2005-2008年旅游资源行业生产规模及增长速度

二、地区分布情况

三、2009-2012年旅游资源行业产量产能变化趋势

四、行业领导者的生产现状及产品策略

五、旅游资源行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旅游资源行业市场分析

一、旅游资源产业链

二、2005-2008年中国旅游资源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三、影响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规模的因素

四、2009-2012年旅游资源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五、2005-2008年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及变化

六、旅游资源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七、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第四章 旅游资源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一、2008年各省市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规模及占比

二、2009-2012年各省市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规模及占比预测

三、重点省市旅游资源市场状况深度分析

第五章 旅游资源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细分产品的产品特色

二、各细分产品市场规模

三、2009-2012年各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四、重点细分产品市场前景分析预测

第六章 旅游资源产品价格分析

一、旅游资源产品价格弹性

二、旅游资源产品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三、主要旅游资源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四、价格在旅游资源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五、金融危机对旅游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

六、2009-2012年旅游资源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第七章 旅游资源产品竞争分析

一、竞争分析理论基础

二、旅游资源行业竞争格局

三、竞争组群分析

四、旅游资源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五、竞争的关键因素

第八章 旅游资源产品工艺技术发展分析

一、旅游资源产品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二、旅游资源产品工艺技术发展趋势

第九章 旅游资源产品进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1.我国旅游资源产品出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旅游资源行业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

3.全球经济形式对旅游资源产品出口的影响

二、进口分析

1.我国旅游资源产品进口总量及增长情况

2.进口品牌对旅游资源行业的促进与影响

3.全球经济形式对旅游资源产品进口的影响

第十章 旅游资源上游行业分析

一、旅游资源上游行业发展状况

二、上游行业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三、旅游资源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金融危机对旅游资源上游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下游行业分析

一、旅游资源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二、下游行业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三、旅游资源下游行业发展趋势

四、金融危机对旅游资源下游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 渠道分析

一、渠道形式及对比

二、各渠道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三、渠道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

四、主要旅游资源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五、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三章 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对旅游资源产品的影响

二、替代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当前经济形势对旅游资源替代品的影响

第十四章 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对旅游资源产品的影响

二、互补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三、当前经济形势对旅游资源互补品的影响

第十五章 旅游资源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相关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社会需求变化

第十六章 旅游资源产品政策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

二、行业政策

三、金融危机引起的政策变化对旅游资源行业的影响

第十七章 重点旅游资源企业分析

一、行业前10家企业简介

二、行业前10家企业竞争力分析

三、行业前10家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第十八章 旅游资源行业风险分析

一、环境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三、旅游资源行业政策风险

四、市场风险

五、其他风险

第十九章 旅游资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机会分析

一、旅游资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二、旅游资源细分市场机会分析

三、新进入者投资机会分析

四、旅游资源行业横向产业链投资机会

五、旅游资源行业纵向产业链投资机会

六、旅游资源行业总体机会评价

第二十章 相关策略建议

一、产品定位与定价

二、成本控制建议

三、技术创新

四、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

五、投资策略

六、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第五篇: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报告2016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报告2016》发布

2016-08-23 11:13 年8月22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报告2016》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概述了2015年区域旅游发展情况,介绍了2015年旅游客源地、2015年旅游目的地、2015年旅游流的发展情况,并对2016年区域旅游发展作出了展望。

一、2015年区域旅游发展概述

2015年,在信息技术、交通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区域的区位优势继续弱化,区域间经济差异呈现出不断缩小态势,区域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表现出相似的态势,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趋势。

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旅游+互联网”、交通方式变革的纵深影响,在理念和内涵上不断丰富区域旅游格局。地方旅游发展不断寻求亮点突破与模式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在交通方式变革中蓬勃发展,区域旅游整体格局在国家战略的影响下稳中有变,点-线-面的区域旅游网络格局不断向好。

2015年作为我国“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区域旅游业各项指标均表现出较好的态势。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83万人次,增长5.6%。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689万人次,增长2.3%。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万人次,增长4.4%。

二、2015年旅游客源地发展情况

(一)客源地出游力分布总体呈现东—西梯度递减格局

2015年我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客源地的游客产出量并未减少,总体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区域分布角度,2015年我国客源地分布依然呈现东、中、西三级阶梯状发展格局,其中,东、中、西三大区域出游力比例总体呈现出“7:2:1”的形态。从大尺度的区域层面来看,2015年我国客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四大经济区,累计占全国55.3%的出游比例。而从中尺度的省际层面来看,我国出游力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经济导向性,其中出游力极强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5个东部沿海发达省市。而出游力强的地区包括:辽宁、福建、湖北、河北、河南、湖南等6个次发达省市;出游力较强的地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安徽、黑龙江、山西等6个省市;出游力一般地区包括:吉林、江西、内蒙古、海南、广西、新疆、云南等7个省市;出游力弱的地区包括: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等五个西部省市。城市尺度来看,2015年两大长假期间,旅游出行人气较高的城市基本未发生较大变化,以主要的经济发达城市为主。其中春节长假中,旅游出游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杭州、西安、南京、昆明,国庆期间出游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厦门、武汉。

(二)城乡不同群体居民出游差异特征明显

从我国客源地城乡差异来看,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数24.83亿人次,出游率为373.1%,比上一年提高了44.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国内出游人数11.28亿人次,出游率为167.2%,比上一提高了7.6个百分点,出游率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很大。2015年,居民出游男性出游比例仍高于女性,25-34岁是出游的主力。而在受教育程度方面,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者中,大学本科、大专教育水平的出游者比例超过一半,是出游的主力。而农村居民出游者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教育水平的出游者所占比例最大(29.3%)。

三、2015年旅游目的地发展情况

(一)区域旅游目的地接待量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化态势

目的地方面,2015年国内各省份旅游接待量差距显著,地域分布不均,东部地区持续处于主导地位。其中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最多,共接待39.23亿人次,占全国接待总人数的39.27%。接待国内游客最少是东北地区,2015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仅为6.66亿人次,比去年呈现下降趋势,占全国旅游接待人数总量的6.67%。此外,中部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接待量差距较小,二者分别接待国内游客26.77亿人次和27.25亿人次,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80%和27.27%;省际层面上,2015年接待游客排名前9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其国内旅游接待量均大于4亿人次,保持着国内旅游接待量领先的优势;城市尺度,旅游到达人气较高的城市与旅游出行城市的人气排名状况有所不同。其中,春节期间旅游接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厦门、三亚、上海、昆明、哈尔滨、丽江、西安、广州、桂林。而在国庆长假期间,旅游接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三亚、北京、厦门、九寨沟、西安、桂林、丽江、上海、昆明、成都。

(二)区域旅游目的地收入呈现出东—西递减格局

旅游收入方面,2015年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比例最高,东北地区最低,分别为46.35%和6.83%。省际尺度,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最高的是新疆,为58.99%,其次是江西和西藏,增长率分别为37.7%和37.25%。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方面,2015年,游客在东部地区消费最高,人均消费为1249.92元,其次是东北地区,人均消费为1085.58元,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少。省际尺度上,内蒙古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位居全国第一,为2626.74元,最低为重庆,仅为575.19元。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方面,各省份之间差距呈逐步缩小的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比重较高。省际尺度上,全国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最高的是贵州,高达33.45%,最低是宁夏,所占比例为5.47%。

(三)区域旅游目的地绩效主要集中在传统旅游大省及经济发达省份

目的地绩效方面,2015年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旅游目的地绩效指数较2014年排名无显著变动,呈现均衡发展趋势。其中,江西排名提升幅度最大,上升4个名次,其次是河北,上升3个名次,云南上升2个名次。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各上升1个名次。有17个省区与去年保持相同名次。相反,名次下降的省市有6个,分别为北京、辽宁、上海、山西、陕西、浙江。总体来看,2015年目的地发展指数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仍为广东、江苏、山东、四川、浙江,较2014年相比四川排名上升一位。

四、2015年旅游流发展情况

(一)区域旅游流总体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

2015年,随着国家高铁线路的不断完善、航空线路的不断丰富,我国旅游流网络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均衡化的发展格局。从区域对比来看,我国区域旅游流依然表现出东向西弱、南强北弱的格局。而从不同尺度旅游流来看,大尺度旅游流主要是长三角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双向旅游流、环渤海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双向旅游流、长三角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双向旅游流、东部三大经济区与成渝地区的双向旅游流以及长三角经济区与中部地区的双向旅游流。中尺度旅游流主要是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及中部六省地区,其中,珠三角经济区内以广东作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流量增幅较大。

(二)区域旅游流通道便捷度呈现出较强距离衰减规律 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方面,根据通道便捷度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来看,环渤海经济区流向东北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相对最大,便捷指数为1.26;长三角经济区流向珠三角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相对最大,便捷指数为0.83;珠三角经济区流向中部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最大,便捷指数为1.11;中部地区内部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最大便捷指数为1.97;东北地区流向环渤海经济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较大,便捷指数为0.63;成渝地区流向云贵地区的旅游流通道便捷度最大,便捷指数为0.38。

(三)国家战略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发展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 2015年作为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均联合各大航空公司不断新增和加密国际级国内航线,从而通过航线的增班加密促进国内与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客源地之间的旅游合作。2015年4月,国航表示其计划在2015年夏秋航季内经营的国际航线达到91条,相比2014年年底新增了9条。近两年在国际航线上大举扩张的南航也有同样计划,南航及旗下厦门航空和四川航空将于2015年年内新开30条中日之间的直飞航线,既有中日航线的航班数量也将大幅增加。这些均促使了我过于国际旅游目的地及客源地之间的合作;

2015年我国沿海各地紧紧依托“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紧抓世界邮轮中心快速东移的契机,加快完善各邮轮港口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和丰富邮轮产业链延伸发展,从而借助邮轮线路走红,拓宽海上国际合作平台。据《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5年,我国发往日韩的邮轮线路共计约295条,东南亚邮轮线路共计约686条,地中海及欧洲邮轮线路共计约2704条,另有加勒比海邮轮线路共计约4919条,阿拉斯加邮轮线路共计约480条,澳洲及南太平洋邮轮线路共计约669条等,线路丰富。

高铁作为解决大通道上大量旅客快速输送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2015年我国新开通数条高铁线路,其中包括沪昆高铁、兰新高铁、大西高铁、贵广高铁等。随着以交通尤其是高铁为纽带的区域性旅游圈的概念不断深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间区域限制的突破。由于沿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产品互补性高,能够形成有效的旅游辐射,将促使沿途各省市抓住国内旅游合作的契机,形成一批新的旅游目的地,同时,通过旅游城市联盟的成立,能提升沿线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扩大沿线城市旅游产业规模,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便利。

五、2016年区域旅游发展展望

作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间,2016年,我国区域旅游业也将面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旅游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有序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将日趋完善,“三横两纵”(长江沿线旅游带、中国古老长城旅游带、陇海兰新旅游协作区和京杭大运河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将进一步得到优化。而在“旅游+”、“515”战略以及全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下,全国将形成一批乡村旅游、农牧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客源地方面,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旅游服务。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指引下,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目的地方面,大力调整旅游供需矛盾与产品结构,着力解决旅游产品结构的突出矛盾,逐步减少旅游娱乐、购物、体验、文化消费,调和交通、住宿、景区门票等刚性消费支出比重较高的现状。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旅游目的地品质突破,实现要素配置向服务体系构建、粗放服务向精细和品质服务、传统服务向专业服务等的转变,实现景点、产品、宾馆酒店等有形内容向旅游文化、旅游服务、旅游体验等无形内容的转变;旅游流方面,在“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旅游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带动下,推动以三大区域中心和十大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旅游合作与一体化发展。在“旅游+”、“515”战略有序推进下,做好做足“旅游+”大文章,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智慧旅游的创客基地,拓展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下载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调查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华东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线路调查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3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京发布了《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2013)》。该年度报告涵盖了最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成果。不仅加强了区域旅游的理论研究,丰富了我国区域旅游......

    中国出境旅游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出境旅游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源国和世界旅游最为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梳理,......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

    3月1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2010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不同区域也受到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影......

    中国精品旅游线路最佳旅游时间季节汇总表

    中国精品旅游线路最佳旅游时间季节汇总表 一年365天,只要你有一份好的心情和足够的时间,每天都适合旅游, 你再也不会为不知道去哪儿旅行而犯愁了。—————————————......

    龙城区立足区域特色打造旅游强区(范文大全)

    龙城区立足区域特色打造旅游强区龙城区根据旅游资源特点,推出了农业观光游、文物古迹游和民族风情游三大特色旅游。同时,不断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加强了旅游......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受国际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稳步提升、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签证门槛日渐降低等利好因素影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无论是人次数还是消费能力都达到......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1、出境旅游的介绍 旅游分为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而出境旅游涵盖的内容就可以细分到各目的地,比如欧洲旅游,澳洲旅游,美洲旅游,中东非洲旅游等。随......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 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五篇

    附件一: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系 (院) 旅游管理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实习单位岗位2013年04月15日 论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