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19-05-14 06: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篇: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突破营销难题

——大通县加快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张永海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城乡结合、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做大规模,调优结构,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实施省、市日光节能温室建设项目,自2002年起每年以1000栋以上的规模递增,通过连续7年的努力,至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2990栋,其中投入蔬菜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温室10753栋,占83%,主要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双孢菇、平菇和叶菜类蔬菜,设施蔬菜种植面积4936.2亩,年产量39489.6吨,年产值达6318.34万元。通过对全县温室效益调查,年收入4000-6000元的温室(0.5亩)占总数15%,6000-8000元的占总数65%,8000-10000元占15%,最高年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二、发展历程

(一)温室结构更趋合理。一是1992年-2002年我县引进修建第一代以水泥立柱加竹竿的简易结构温室,共建成温室792栋(0.5亩/栋),建设资金主要以农户自筹和农业信贷资金(每栋1000元贴息贷款)构成,国家没有专项资金补助,因而发展缓慢。二 是2003年-2004年,我县在桥头、景阳、朔北、塔尔、新庄等地开始推广应用无立柱新型磷镁(或水泥)材料为骨架的日光温室(简称第二代),这种温室具有耐腐蚀和耐高温、高湿的特点,温室操作空间大、前屋面透光强、利于作物生长等优点受到广大菜农的欢迎并在全县得到迅速推广。但是第二代温室骨架由专业生产企业提供,并且安装技术要求严、标准高,农户在自行安装过程中达不到规定技术标准,因此抵御暴雨、大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有许多温室出现了垮塌及骨架断裂现象。另外,温室建设成本达到6500元左右(按03年物价水平),农户自筹部分的资金比例较高,银行贷款难,挫伤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三是2005年-2007年,大通县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适合本县实际的第三代日光节能温室,即钢架加竹竿加新型材料后屋面结构,同时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棚材料、统一拱架模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安排,全县日光节能温室发展逐步进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轨道。四是2008年,全县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了双新公路沿线无公害设施蔬菜产业带。当年整合各级财政补助资金2564.5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2052.5万元(财政预算资金110万元,县财政信贷资金1874.5万元,县财政追加资金68万元),在双新公路沿线集中连片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560栋(其中,高标准温室40栋),使双新公路沿线日光节能温室规模达到3000栋,初步形成了大通县千亩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重点培育千栋黄瓜(北段)、百亩双孢菇(中部),辣椒和番茄(南段)三个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先后为项目村解决了水电路 等配套设施,使全县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五是2009年,大通县以提高日光节能温室深冬季节精细蔬菜生产能力为目标,借鉴山东、宁夏等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本县实际,设计出大通县冬暖式日光温室(简称第四代)。重点从墙体厚度、棚形结构、后屋面保温、半地下式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累计投资7926万元,新建日光节能温室2600栋,其中高标准温室700栋。同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办法,着力建设丰源、佳兴、同创、神农果品、富民、兴康等7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成功种植了辣椒、黄瓜、油桃、樱桃番茄、草莓、西甜瓜等深冬精细果蔬。经测定,新建的大通冬暖式日光温室较原有温室最低温度平均高3-4℃,结束了我县在深冬季节不能生产精细蔬菜的历史。

(二)发展及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一是2003年-2007年温室主要以村为单位进行建设,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点多面广、建设难度较大,发展速度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2008年,我县调整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思路,以打造双新公路沿线千亩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为抓手,在新庄、塔尔、桥头等乡镇的12各村建设第三代日光温室1560栋。在动员农户独立建设和经营的基础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大户参与日光节能温室建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但因建设地区相对集中,部分村温室建设数量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棚进度和生产能力。三是2009年,我县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扶持协合、农户自建、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通过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先 后引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大通丰源、同创、佳兴、神农油桃等4户设施农牧业企业,总投资达5420万元(企业投资3608万元)。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兴建设施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建成大通馨缘(原富民)、兴康、汇源等3家设施农业示范园,总投资1242万元(合作社投资629.4万元)。这些园区的建成,为全县设施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基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农户共同获利的目标,为把大通建成西宁市的“菜篮子基地”奠定了基础。

(三)市场营销体系不断完善。一是2003年至2008年期间,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迅猛,蔬菜产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销售难的问题,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我县主要从农民经纪人培养、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培育蔬菜销售大户、积极拓宽外销渠道等入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蔬菜销售,尤其在露天蔬菜销售方面作用较为显著,但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销售为主,压级压价、卖难问题时常出现。二是自2009年起,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蔬菜销售问题进一步凸现,县委、县政府将蔬菜营销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宣传,发展订单蔬菜,树立“老爷山”蔬菜品牌。双新公路沿线万亩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规模效益日益突显,20余户营销专业户长年从事蔬菜营销工作,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业带蔬菜销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大通蔬菜销售方案”,补贴购臵蔬菜配送车10辆,统一宣传标识;组建大通县同益蔬菜销售协会,印制具有大通特色的蔬菜包装箱;争取 专项资金300万元建设大通蔬菜配送中心,发展订单蔬菜,全力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招商兴建占地68亩的海发农贸市场,蔬菜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四)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2004年以前,各级政府虽然将“菜篮子”工程纳入工作日程,但受资金等问题的制约,扶持力度不大。因此,各地以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为重点,建设资金均由省上补助,补助标准为每栋2000元(0.5亩/栋),温室建设以业务部门自主实施为主。二是2004年-2007年,温室建设任务逐步加大,我县整合省、市温室建设补助资金,补助标准达到每栋4000元(0.5亩/栋),但与温室建设成本相比较,补助资金比例仍然过小,农户自筹困难,加之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设施农业发展缓慢,效益不明显。三是2008年,为确保双新公路沿线千亩日光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建设,县上配套1800余万元,保证了温室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解决了部分温室基地生产用水问题,80%的温室当年投入生产见效,双新公路沿线温室规模达到了3000栋,新庄千栋黄瓜基地规模效应突显,设施农业在“农业增益,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显著。四是2009年,就如何做大做强大通设施农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多次赴宁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在借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市三农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若干意见》,《大通县设施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一个长期增收致富的途径和渠道,为企业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和带 动农户致富的双赢阵地。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大通冬暖式日光温室建设补助标准增加到每栋10000元(0.5亩/栋),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大通设施农业建设和发挥效益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三、主要做法

(一)思想和认识高度统一,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大通县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农牧局、乡镇书记、乡镇长成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实施单位抽调专人包片联点抓落实,督促指导园区(基地)建设。各级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亲自督查督办,并及时召开专题会、协调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工作落实。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工作,广泛采纳各方意见,为发展设施农业出谋划策;政府网、广电局、宣传部、新华社青海分社、青海日报、西宁晚报等省内外媒体纷纷聚焦大通设施农业,及时宣传报道,极大的促进了全县人民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决心和信心。在此基础上,全县各部门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推动设施农业工作。自2009年起县水务局争取行业资金800万元,解决了佳兴基地、丰源基地机井、蓄水池、滴灌等水利配套工程;县交通局在全面完成园区道路配套工程规划的基础上,为黄西村富民基地实施道路配套,全县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设施农业建设做贡献。

(二)拓宽设施农业融资渠道,加快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我县在扶持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寿光、宁夏中卫 等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立足县情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设施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多元化。2009年丰源、佳兴、神农油桃、富民、兴康等5个农业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园区建设,兴建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500栋,企业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信贷部门扶持园区发展资金900万元,加快了温室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园区化建设进展,解决资金投入困难的问题。

(三)立足实际,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温室建设科技含量。根据我县气候条件,2009年,在充分借鉴山东寿光日光节能温室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以防低温、抗暴风、大雪、暴雨和以深冬季节精细蔬菜生产为目标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出具有大通特色的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建造结构,进行统一建设。建设过程中主抓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园区建设土地委托测绘机构进行精确测量,对园区内部分通信、电线等杆位进行移位,为设施农业整体规划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二是水、电及时配套,解决了生产所需。根据各温室基地建设进度,及时完成了水、电的配套,解决了建棚和生产中的实际需求。三是加快现代机械的示范推广应用,促进了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温室墙体机械碾压,微耕机、机械自动卷帘机、智能变频水泵等应用,既节约了劳动力和成本,又提高了温室生产效益。四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种植技能。聘请山东寿光、甘肃红古、宁夏中卫等技术员和县蔬菜站技术人员共同入驻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四)以效益为目标狠抓生产和营销工作。根据温室建设进 度和蔬菜生长特性,以冬春季节精细蔬菜生产为主,早准备、早安排,扣棚后及时投入生产,做到了边建设边扣棚边投入生产,所建温室全部当年见效。同时,狠抓营销工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农超农市”对接,蔬菜直销或配送模式,采取政府补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购臵蔬菜直销车,实行一站式销售,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切实保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另外,组建了大通县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统一印制蔬菜包装箱,重点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提高大通蔬菜知名度和市场供给率。

(五)加快土地流转,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县结合“三线一带”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和温室建设计划,借鉴并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县农牧局积极协调,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建镇、村土地流转合作社,2009年共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4个,以租赁的方式集中流转土地1500亩,保证了设施农业建设用地。

四、日光节能温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蔬菜交易市场、产地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虽然建成了海发农贸市场、青铝生活区农贸市场、城关镇农贸市场、中心市场等蔬菜交易市场和部分社区蔬菜销售店和国良、城关清真肉食品公司等保鲜库,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尤其是产地交易市场、保鲜库缺乏,严重制约着蔬菜的流通。二是蔬菜流通渠道不畅,销售环节相对单。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缺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地方特色不明显,大通 蔬菜知名度不高,“老爷山”蔬菜商标使用较少,商标的市场价值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绿色蔬菜的认证步伐缓慢,具有本地特色品质的蔬菜附加值没有体现。四是设施农业发展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自产自销的种植模式难以形成合力,市场风险较大,农户独立生产积极性不高。五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较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示范区效益的发挥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蔬菜品质和数量上,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精心投入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成立大通设施农业园区技术专家组,为园区发展和生产做好定位;强化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培训,让其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力军;集中县域内各种培训资源,为园区培育蔬菜产业技术工人和园区管理、市场营销人才,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市场应变能力;聘请山东寿光、宁夏中卫、甘肃红古等蔬菜产地农民技术员入驻设施蔬菜园区,常年手把手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种植水平。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县上将科技项目资金重点安排在设施农业园区,加快成果转化进程,进而促进园区科技生产水平。三是加大干部群众到设施农业发达地区学习规模,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为今后大通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理清思路。

(二)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园区档次。根据《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精神和省、市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我县抓住有利时机,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努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走生态循环农业的路子。不断提升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三)加强宣传,提高大通设施农业和“老爷山”牌蔬菜知名度。品牌效应和社会的了解认可是促进一个地区、一个产品快速发展的无形广告。近年来,大通设施蔬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黄瓜、鸡腿葱、甘蓝、菜瓜、西芹等已在西宁市场小有名气,甘蓝、菜瓜等4个品种已认定为无公害蔬菜,“老爷山”蔬菜商标已注册多年,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宣传和永久性标识牌,人们对大通无公害蔬菜了解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统一打造“老爷山”蔬菜品牌,制定大型宣传牌和园区基地标识牌,媒体宣传报道,全力打造大通“老爷山”无公害蔬菜品牌,尽快提高“大通蔬菜”的知名度,(四)突破难点,全力做好蔬菜营销工作。一是强化监管,确保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因此,在生产上最有效的监管措施就是上市前检测和市场准入。作为蔬菜生产基地县,做好蔬菜安全检测是拓宽销路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好农产品检测工作,确保蔬菜品质。二是发挥好营销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拓宽和推介大通蔬菜,探索“农超农市”对接运行模式,搭建长期供需平台。三是管好用好即 将建成的大通佳青果蔬配送中心,发展订单蔬菜,加快产品流通。

(五)集约化育苗,产业化发展,努力提高蔬菜品质。蔬菜种苗是蔬菜增产中增收的前提和关键,蔬菜种苗企业化、产业化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集约化育苗一方面加快了良种推广进程,另一方面保证了种苗质量和成活率,大大减少了农户育苗分险和生产投入。因此,建好、利用好大通丰源基地建设的智能日光温室集约化育苗中心,前期根据生产情况,通过补贴方式让农户认可集中育苗、供苗中所产生的收益,最终走企业化发展之路,订单育苗供苗,实现双赢。

第二篇: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1存在问题

1.1日光温室利用率不高

全旗现有70%的日光温室在生产使用,其余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虽然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许多技术和市场支持及服务不到位,而且设施农业高投入、劳动密集而强度大,能够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不愿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已经建成的温室出现无人生产、生产效益不佳等现象。

1.2蔬菜自给能力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阿左旗的不断发展及城区人口的增加,蔬菜消费总量、人均蔬菜消费量明显增加,“买菜难”现象和“吃菜贵”问题更加明显。一是蔬菜总量不足。目前阿拉善左旗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14.80万人,按国家统计标准城镇人口每人每天按0.6kg蔬菜消费量计算,全年需求量约3.2万t,而2011年阿拉善左旗生产蔬菜近1.53万t,产量仅占需求量的47.8%,供应明显不足。二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其余月份的蔬菜销售主要是以外调蔬菜为主,冬、春反季节蔬菜市场占有份额小。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在设施农业生产区还不能实现全部覆盖,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

1.3比较效益下降

近年来,种子、化肥、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较大,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而产品价格没有同步增加,使比较效益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设施农业的利润空间,延长了温室建设资金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对广大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设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是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合作组织虽然增幅较大,但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带动力小、资金积累少、承担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流通环节多(蔬菜从田间到居民家中主要有蔬菜运输、存放、管理、销售等流通环节)、流通周期长、损耗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

1.5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先进科技应用率不高,管理粗放,品种单一,局限于种植黄瓜、乳瓜、番茄、辣椒、豆角、韭菜、芹菜、油菜等常规蔬菜,特色菜、精细菜、珍稀菜比重低,野生蔬菜有待开发。二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在蔬菜市场上仅限于原菜、粗菜的批发和摆摊出售,而蔬菜的保鲜、净菜、配菜、包装、腌渍、脱水等延伸加工业发展很少。三是虽然阿拉善左旗自然条件有利于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但实际生产中很少实行轮作,多年连作,病害严重,温室生态环境恶化,产品品质显著下降。四是农户品牌销售意识不强,在品牌注册方面欠缺,市场认知度不高。

2发展思路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之一,是依靠科技逐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阿拉善左旗光热资源丰富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壤和水无污染优势、农产品纯天然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科技服务和培训力度,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推进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1加强组织领导

旗、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要将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战略性重点工程来组织实施。一是旗、镇各级政府要成立推进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旗设施农业工作协调会,强化政府在推进设施农业稳步发展中的组织、引导、调控和服务职能。二是组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细化目标责任,使责任到人。三是制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一体化。四是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基地建设,配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温室利用率。

2.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逐步健全阿拉善左旗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宣传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发布农产品质量动态信息。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严格监督企业及农牧民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农产品抽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及质量安全的严重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其产品上市销售。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严格记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细节,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工具。二是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安全认证和标志制度。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应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尽快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2.3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组织化建设

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和农户,建好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的关键。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委关于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建设与农牧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二是要巩固和发展好现有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他们,使他们向着技术推广、贮藏销售、精细加工、传递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化集团方向发展。并培育几个规模大、实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加工型龙头、市场型龙头,提高阿拉善左旗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水平。三是深化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与农牧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加强规范化运作,发挥企业及合作社连接市场和农牧户的桥梁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同时扩大现有合作社的规模,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合作社进行倾斜,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人”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及防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能力的同时,注重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二次分配,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

2.4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

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硬件平台,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设施。在人才体系上,一是引进、构建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团队,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体系;二是要充分调动全旗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生产、销售、加工等领域;三是扩大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职能和积极作用;四是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示范户率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周围的种植户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科技通过周边农民朋友的耳濡目染快速、有效的推广。在农牧业产学研合作上,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农业科研力量,加强与区内外知名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按照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形成多节点、分布式的农业科研推广模式。

在推广基地建设上,要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标准化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规划区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探索出阿拉善左旗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辐射带动全旗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2.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围绕增加农产品花色品种,提高品位,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二是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专业技术队伍。三是要为农业产业提前、产中、产后常态化服务,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

2.6完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温室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采用优良品种667m2可增产5%;高垄覆膜栽培667m2可增产10%~15%;膜下暗灌、滴灌可节约用水30%,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增施有机肥料能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施二氧化碳667m2增产10%~15%;张挂反光幕667m2增产5%;无土育苗、嫁接栽培又能节约用肥用水1/4~1/3,667m2增产15%~2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2.7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充分利用阿拉善左旗独特的农业小气候条件和农产品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扩大品牌规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8搞好市场建设,完善流通网络

市场化是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而流通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配套场所。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龙凤公汽出租公司蔬菜批发市场是现今阿拉善盟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建设于2000年,规模相对较小,经过十年的运营发展,已不符合我旗城区内实际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以此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为基础,实施整修改造,规范市场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蔬菜销售网点调剂作用。及时增加蔬菜批发商铺,加快巴彦浩特镇南外环4万㎡的综合性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设直销网点减少流通环节。以“政府扶持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布局合理有序、菜价适度优惠”为导向,依托全旗较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直销网点建设,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低价销售。在条件成熟、设施完备的新华街、额鲁特、王府、南环路等街道社区试点蔬菜直销,以探索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直销点准入、扶持、运营、管理、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直销稳价的作用,以便将来推广实现蔬菜直销网点建设。三是营造畅顺的农产品流通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整顿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哄抬菜价、短斤缺两、垄断经营、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产业化,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四是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强化信息服务,通过参考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和发布阿拉善左旗农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其他企业和交易者提供生产、调运、库存、价格等信息,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品种数量配置、运输存储调度,实施动态库存,保障应急供应;构建网上农产品流通平台,为阿拉善左旗农业企业、种植户、经营者提供网上交流与贸易的平台。

作者:包明玉刘亚斌王义宝杨顺学王河银单位: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农牧业服务中心阿拉善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三篇: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1朝阳市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挑战

1.1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朝阳市设施农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与高产高效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开拓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出口产品品种单一,出口量低。特别是很多农户没有摆脱传统的单独作战,分散经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限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影响了设施农业的收益,同时抗击风险能力不足,一些专业化合作组织缺乏,制约发展。

1.2经营管理粗放

朝阳发展设施农业多以家族传统管理运作,现代高效设施农业要求进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也需要管理经营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生产组织、日常销售、技术更新、资金周转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手段,更加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而当前朝阳在这些方面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形式,不利于设施农业发展。

1.3缺乏专业的人才技术

设施农业对于作物生长的温湿度控制、病虫害的防治以及田间管理等需要有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朝阳属于欠发达地区,各类人才缺乏,特别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2.1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朝阳要结合本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制定长期推进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生态文明规划形成高标准、高起点、多点融合的设施农业规划体系。同时按照规划确定的具体措施,循序渐进落实推动本地设施农业发展。

2.2注重培育特色产业

要依托朝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高效、错位生产,不断尝试栽植具有新颖、奇特的有机绿色高效品种。培育农业产业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订单,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基地规模,逐渐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具有朝阳特色的品牌,争创在全省、全国闻名的有机、无公害、绿色品种和品牌;依托城镇化和新市镇建设,根据本地不同的发展基础,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村镇,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工厂育苗,实现与蔬菜基地的横向强强联合,不断建设一批特色采摘、观光休闲、体验参与等有特点的产业基地。

2.3积极开拓市场渠道

加大对农产品交易流通市场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销售,避免渠道不畅,影响农民受益;政府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掌握农产品行情,为设施农业服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护和认证工作,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拓宽销售平台,让朝阳的设施农产品走出去。

2.4逐步完善服务体系

经常组织设施农业专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活动,尽快让生产者掌握技术要领和经营管理技能。鼓励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和联合,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等问题,为农户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消息闭塞的实际情况,加强村镇信息服务点建设,搭建农民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篇:关于发展设施规模农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设施规模农业的思考

朱云燕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近年来,江苏省新沂市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手段、产业化的思维,强势推进设施农业上规模、上水平。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农业生产中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1—6月份,新沂市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达到3600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以上,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一、科学规划,理清发展思路。

设施农业有规模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效益,必须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新沂地处南北过渡区域,属于暖温带湿润性气候区,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等流域性河道穿境而过,灌溉水源充足,水质洁净,不仅是江苏发展设施农业最理想的区域,在全国也是不可多得的地方。新沂市委、市政府依据《徐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思路,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在设施瓜菜产业发展上,力争5年内新增10万亩,总量达到22万亩,其中新增高、中档设施瓜菜5万亩。在花木产业发展上,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10万亩花木基地,形成新沂东部花木产业带。在畜禽养殖上,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至2010年全市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的规模比重分别达到60%、90%、95%和80%。在水产业发展上,力争用三年时间,新增特种水产网箱养殖50万平方米、休闲观光旅游渔业1万亩,强势打造

15万亩设施渔业基地和苏北40万亩水产大市。为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准生产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新沂市进一步整合农业资源开发、水利、扶贫等项目,编制了涉农项目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确保了项目围绕产业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设施农业发展涉及的重点镇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科学编制了镇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重点和经营模式,推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示范引导,凝聚发展合力。

设施农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效益高的特点,千百年来习惯传统种植、养殖的农民,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个新生事物。新沂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到发展设施农业较早、技术过硬、收入较高的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草桥、新安、瓦窑、港头、马陵山等镇也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和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培训示范、算帐对比等多种形式,用实实在在效益吸引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各镇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以及镇、村设施农业的发展规划、扶持措施等,增强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市新农村建设服务团、科技服务百人团深入镇村,进行现场讲解指导、示范操作,让广大干群全面了解每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具体措施、相关政策以及品种、技术和市场信息等内容,营造出浓厚的发展设施农业的舆论氛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

三、强力扶持,夯实发展基础。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规划提出的建设内容和目标任务仅仅是纲领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设施农业发展新机制,把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上来。一是整合财政支农打包资金。加大国家、省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采取先建后补、多建多补、快建快补等办法,重点向花木、中高档设施瓜菜、规模畜禽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倾斜。在花木产业发展上,对连片发展2000亩以上的花木

种植基地,按照每亩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增花木1.2万亩,种植规模已达7.8万亩。在中高档瓜菜产业发展上,对于连片发展第五代寿光式日光能温室大棚20个以上、中档设施大棚1000亩、移动式大棚1000亩以上的,每棚分别享受5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财政支农整合资金扶持政策。全市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9.8万亩,其中常年占地14万亩,寿光第五代温室2000栋、固定式大棚6000多个、移动式大棚5万个,高中档设施瓜菜总面积达到8万多亩。同时,市财政还安排支农打包资金200万元、140万元和177万元分别用于新安镇官庄奶牛养殖小区、窑湾镇5000亩高效渔业生态示范基地和唐店镇设施草莓示范区水源工程等设施农业项目建设。2010年又安排中央财政支农打包资金6000多万元、省级财政支农打包资金3690万元,重点用于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加速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基地集聚,推动全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二是整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新农村建设、沼气能源、农村道路、农业产业化及农田水利等农业发展项目资金进行适当整合,集中财力加大对瓜菜、畜禽、水产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解决水源不足、道路不畅和电力不配套等问题,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三是协调金融贷款支持。加快信用镇、信用村(户)创建步伐,努力降低贷款风险,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近年来,各级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向2.55万农民投放设施农业贷款4.5亿元。各镇也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确立培育的重点产业,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在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流转等方面搞好服务,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四、依托科技,提升发展水平。

设施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事关效益高低、产业成败。在充分依靠各级农技推广和自身的科技力量的同时,主动加强与科研单位协作,寻求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应用和带动农户发

展的模式。一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是设施农业优质高效的根本。高流镇从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引进了全光照育苗微喷、高档花卉工厂化育苗等技术,建设了150亩科技示范园,成功培育出中华红叶杨、金冠柏、火焰海棠、金森女贞等200多个国内外名优花木品种。瓦窑镇利用中国农科院瓜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联合台湾农友公司投资2500万元兴建了田友瓜菜育苗工厂,大力引进名优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成为助推设施瓜菜产业提档增效的“孵化器”。双塘镇天河种猪场先后引进30头英国父母代PIC种猪、50头祖代PIC种猪,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生猪种苗企业。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科研单位—科技示范园—种植、养殖大户—农户”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为推动全市设施农业提档增效打牢了种源基础。二是创新技术服务方式。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性强,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风险,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非常关键。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由于效益高、成本回收快已逐渐被农民群众认可。市农林局会同有关镇村通过竞标等多种方式,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山东寿光施工队和技术员来新沂指导帮助寿光第五代温室大棚的建设和管理。三是坚持培训与推广并重。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举办瓜菜、花木种植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各类技术培训班420期,受训农民12.8万人次。各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农技人员和党员科技示范户组成的技术服务队,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直接挂钩到重点村、规模种植户和养殖户,让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发现和解决技术难题。四是优化设施模式。在设施瓜菜发展模式上,大力推广寿光第五代日光能温室、钢架大棚和移动式保温大中棚等4种设施瓜菜模式,力求因地制宜,设施结构合理,温室、光、水、气等环境进一步优化。在设施栽培模式上,大力推广黄瓜—苦瓜(丝瓜)轮作套种和“芹菜—甜瓜—芹菜”、“大葱—黄瓜—甘蓝”、“稻—菜”等20多种瓜菜种植模式,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逐渐被现代科学高效的方式所替代。

五、瞄准市场,加快产业化进程。

产业化经营是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规模扩张带来规模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的系列开发,重复增值,形成依托设施产业办企业,以企业发展反哺设施农业的新格局,努力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延伸设施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正康食品、远大畜禽、卫岗乳品、大唐食品、嘉禾鸭业、猛达水产等一批加工、储藏、运销龙头企业正在崛起,“定单种植”、“合同养殖”等市场化生产方式在全市得到逐步推广。全市现拥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徐州市级龙头企业9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73家,初步形成了蔬菜、畜禽、水产、乳品等6大设施农业产业链。二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在苏鲁交界处投资2亿元,新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北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新沭边界引进苏州客商投资8000万元,新建花木交易市场;在逐步规范的基础上,做到做强窑湾水产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专卖、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业态和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为窗口,以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为龙头,市镇农贸市场为核心,田头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规范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自2005年以来,全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省级财政支农打包资金,扶持市农产品营销协会、黄墩家禽营销协会等19个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市涌现了以市骆马湖水产品合作社、瓦窑镇四季青农特品营销合作社、时集镇焦鲁禽业合作社、黄墩村家禽营销协会、高流镇花木营销协会为重点的“四有”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62家,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已达310家,农民经纪人8600余人,成为推动设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新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五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调整产业结构

拓宽增收渠道

——******镇设施农业建设

******镇是****县农业大镇,也是农业重镇。近年来,该镇依托本镇地理环境和产业基础,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发展设施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有力地推进了设施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1年,******镇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设施农业任务,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年初县上下达给******镇果蔬菌类日光温室***亩,养畜暖棚***亩。目前已落实果蔬菌类日光温室集中建设点***处、***座***亩,占任务***亩的**%;养畜暖棚***座***亩(含养殖小区*个),占任务****亩的***%;落实xigua村***亩红提葡萄栽培示范点一处,南瓜村食用菌栽培示范园区一个。截止目前,已完成养畜暖棚墙体建设****座***亩,养殖小区**个,完成日光温室墙体****座****亩。

******镇在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上的主要做法有:

一、领导高度重视,机制日趋完善。

镇党委、政府站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度,下大力气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做到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实施。抓好典型示范,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的工作方式,强力推进了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解决土地资源少,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主要措施,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新格局的全新发展战

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力促设施农业产业大发展。

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设施农业建设。

今年,依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镇党委、政府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对新建果蔬菌日光温室的农户镇政府借助“双联”单位女歌星给予每座5555米标准日光温室补贴10000元,新建小区的农户镇政府给予每小区1000000元补助,此举有力地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通过xigua村红提葡萄大棚示范点和养殖小区示范点的带动,******镇设施农业建设出现了新高潮。

三、引导农民联合,进行集中连片建设。

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示范引导、发动群众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努力解决三通问题,确保了设施农业顺利建设,方便了销售供应,减少了销售消耗。这种“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使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为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镇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有效的整合各种农技培训资源,加强对设施农业经营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培训,通过现场“手把手”培训以及外出观摩学习等形式,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技术骨干,确保了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种养户的整体技术水平。依托上级科技部门和科技助理员队伍的作

用,加强了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增强科技成果吸收、转化能力,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

下载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近一段时间,**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9个乡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农办、农业局、畜牧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并深入到各乡镇、村,召开了由......

    设施农业发展措施

    设施农业发展措施今年以来,xxx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多措并举助推设施农业又好又快......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

    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建议

    近年来,**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近两年以来,以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突出做大做强花木产业,着......

    国际设施农业发展新趋势

    国际设施农业发展新趋势 向大型方向发展:目前,国外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5公顷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推广,温室的栋高在4.5米以上,玻璃面积增大温室空间扩大后,可进行立体栽......

    昌吉市设施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昌吉市设施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特点 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完成种植面积18650亩,其中温室6380亩,拱棚12270亩。新建保鲜库15200立方米、4200吨,贮藏窖104......

    关于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傅建华 2011年4月28日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我......

    设施农业发展经验5篇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何顺应形势,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是龙湾区农业部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