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7:5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快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内容提要

近几年,设施农业在大通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大通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逐渐增大。

由于全县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制约着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在有限的土地规模上,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目前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通县有着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要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推行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强化对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与经济组织,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做好农畜产品市场建设和营销;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发展。

对加快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设施农业是一项集设施水平、栽培技术与管理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新兴农业产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将会推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近几年,设施农业在大通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

大通县紧紧围绕“将大通建设成为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加大投入、做强基地、富裕农民、服务西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质量优、规模大、效益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培育知名度高、具有区域特点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逐步建立“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大通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逐渐增大。目前,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 室8830栋,占地4000余亩,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从业人数1.6万人;2008年整合资金3200余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560栋,并已发挥效益。养殖业方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牲畜暖棚5.04万栋,新建各类养殖基地20个,培育养殖重点村19个,养殖小区10个,规模养殖户4345户,贩运育肥出栏牛羊72.62万头(只),实现育肥纯收入7288.3万元。完成肉产量3.67万吨,奶产量2.72万吨,蛋0.15万吨,分别较2007年增长23.57%、9.68%和21.3%。

(二)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特点

近年来,大通县设施农业迅猛发展,设施农业产销从基地建设,到生产、流通都有新的闪光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大通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初具规模、逐渐连片。随着省市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视,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塔尔、新庄已逐渐连片形成温室群,初显规模。

2、优势品种、品牌正在突出。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通县部分蔬菜已逐渐形成优势并进一步形成品牌,如:新庄黄瓜、朔北“老爷山”牌蔬菜等。

3、设施农业的经营主体已逐渐为本地农户所接受,特别为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

4、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l0倍。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l万元/亩到1.5万元/亩,效益十分可观。

二、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的不足

由于全县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零星、分散,品种多,拳头产品少。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品牌不强,技术含量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差,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没有。设施农业产品质量的政府监管机制与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显得力不从心,菜篮子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较难。

2、设施农业分散经营,销售渠道狭窄,组织化程度低。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管理滞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对农牧业的支撑保障水平低。目前,大通县设施农业经营户与市场之间主要依靠蔬菜贩运户在田间地头进行收购,秩序混乱,非常不规范,交易量十分有限,农民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

3、大通县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基地的环境卫生有待改善。目前设施农业基地的环境卫生比较差,助长了病虫害的传播,这样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果蔬产品的品质。

4、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培训资金短缺。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不规范、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充分,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由于部分设施农业结构简易、后期维护不到位,加之承包商放弃经营,造成闲置,浪费了资源。造成损失。

5、对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支持农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尚未建立,农业发展的政策性贷款扶持资金少,制约了设施农牧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目前大通县的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乡、村、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贷款资金存在额度小、时间短、程序繁、利息高等缺陷。

6、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形成,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与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出现矛盾,制约着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加快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在有限的土地规模上,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目前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通县做为西宁市辖县,距离省会城市只有30公里路程,有着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拥有中等城市的消费市场和带动城乡市场的辐射优势,因此,以设施农业为重点,根据实际,围绕以质量为前提,效益为目标,避开外川工业企业污染和劳动力缺乏的因素,在种 植业方面,重点发展双新公路沿线温室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带和城关、东峡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并以每年1000栋速度递增。养殖业方面,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扶持和培育养殖基地建设,每年新建牲畜暖棚1500栋,建成养殖基地15个以上。

1、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实施宝库等五大主灌渠改造,逐步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同时,将旧棚改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合理设计,科学改造,使其尽快投入生产,发挥效益。

2、加大科技支农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强化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广旱作沟播、规模化高效养殖等新技术。二是引进推广微耕机、卷帘机等先进设施 设备,推广应用微、滴灌设施技术等农业技术。三是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实用技术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方式,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行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强化对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快“大通蔬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注册,加大朔北、塔尔、新庄等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提升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大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检测,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4、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与经济组织,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好以“绿草源”为主的高原绿色肉食品加工业,形成屠宰、加工、包装为一体的清真牛羊肉加工中心,加大对国良蔬菜、新庄蔬菜、大通鸡腿葱、胡基沟食用菌等营销协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马铃薯、食用菌、油菜等农副产品运销、贮藏加工经纪人,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让分散的农民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力度,到2010年,在已有“老爷山”牌无公害蔬菜基础上,争取注册具有“大通”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青薯168优质马铃薯、优质蚕豆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

5、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做好农畜产品市场建设和营销。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从政策上鼓励,技术上帮助,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在改扩建园林路等已有蔬菜、畜产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在桥头、朔北等地区新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储藏、批发、流通企业,积极采用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物流业,搞活农畜产品流通。通过招商引资,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鼓励建设股份制经营体制的农业基地,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机制。

7、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在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及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打通县农业发展规划,就双新公路沿线及景阳、长宁、黄家寨等乡镇为主的设施农业用地,塔尔、黄家寨、宝库等乡镇的养殖基地建设用地,采取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推动土地经 营权合理流转。初步探索土地的集中经营,适时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将无法耕种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用于发展蔬菜种植大户或养殖大户,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

8、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构建高覆盖率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在原有信息网的基础上,实施“三电合一”项目,开通农业信息热线,在乡镇建立更多的信息服务点,培养村级信息员,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与电信部门等配合共同建设短信服务平台,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产供销市场信息及时快速传送给农牧民。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

第二篇:关于加快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澧县.农业产业化 浏览次数:424 发布时间:

2011-05-17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重镇,素称“九澧门户”。全县辖32个乡镇,总人口92万,其中农村人口72万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4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既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企业带动效果初显。一是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645家,其中过1000万元的有20家,过亿元的有7家;从业人员11740人,固定资产10.18亿元。二是龙头效益显著。全县获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共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总体来看,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以华湘棉花、洞庭春米业、盈成油脂、加州水产、华泰肉类食品、天源纺织、重啤国人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都过亿元。三是带动效果凸显。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共带动生产基地45万亩,农户11.94万户。其中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与9个乡镇合作,建成了绿色食品(油菜)基地25万亩;华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大型养殖基地4个,年销售收入4亿元。

2、高效产业来势良好。目前该县已经初步形成葡萄、水产养殖、蔬菜、茶叶等四大高效产业,培育了一批“万元地”、“万元池”。一是葡萄种植。到2010年全县共发展葡萄种植2.8万亩,亩平产值达到1.3万元以上,构建了沿207国道、302省道及津如县道三条生产带,培育了澧阳、张公庙两个生产集中区,建成了澧阳、张公庙、小渡口等33个百亩以上产业基地,“澧县葡萄”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水产养殖。目前,我县共发展中华绒毛蟹18000亩;引进100万只南美白对虾虾苗,试养30亩;实现了水产混养,套养等立体养殖15000亩,建成水鱼养殖基地2500亩、水鱼养殖示范基地300亩。三是林果茶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木林等经济作物种植和高效养殖产业。太青乡实施“茶叶富民”战略,现有茶叶1.5万亩,亩平收入8000元。

3、市场体系初具雏形。一是协会组织作用增强。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部门帮扶的原则,目前我县已成立生猪、獭兔、葡萄等专业协会109个,培育市场流通大户2100多户,拥有会员5.4万人,带动农户7.3万户。二是专业市场购销活跃。目前已建成了澧州食品城、八百里洞庭水产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市场购销十分活跃,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以上。三是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利用各种节会拓展市场,先后成功举办了西瓜节、葡萄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品评会,每年组织参展省、市农博会,成功举办三届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产品知名度,而且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

4、名品效益逐步显现。一是品牌影响扩大。目前,全县品牌农产品共有46个,其中重庆国人啤酒公司的“清爽、一品纯生、7°”啤酒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太青双上绿芽”获国际欧盟认证和农业部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名优茶证书》;福润牌分割肉、张公特色食品、惜春蜂蜜、湘香野生菌油等品牌也在逐步叫响。二是销售渠道拓宽。该县通过打造“澧县葡萄”这一品牌,通过农超对接、包园订单、网上发布信息、召开

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去年还尚未上市,就已被长沙、武汉等地的客商下了订单。三是经济效益增强。随着品牌不断打响,湖南重庆国人啤酒公司生产规模达到40万千升,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利税达到2亿元,跃居省内同行第一;太青名优芽茶收购价格从2010年1000元/公斤,提升到今年的2000元/公斤,价格翻了一番。

二、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不壮。一是自身规模不大。我县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占比重极少,没有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拉动作用不大。像常德金健米业大米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但我县洞庭春米业年加工能力仅为6万吨。二是科技含量不高。45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澧县光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渔类深加工为主导产品,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目前也仅仅作为郴州“东江鱼”贴牌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品牌营销不足。澧县太青茶叶曾一度与“石门银峰”茶叶齐名,但由于近年来对茶叶品牌的整合推介力度不够,宣传和营销方式落后,导致品牌不够响亮,而石门银峰则作为中国精品茶叶代表,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指定用茶”。

2、高效产业不强。一是区域布局不优。以葡萄为例,全县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平湖区,除张公庙、澧阳、小渡口、大堰垱等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外,其它乡镇多属零星分散种植,既不利于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指导,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水、电、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又不便于集中搞好销售工作。二是种植规模不大。澧县整个高效产业的规模不大,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全县高效产业中仅葡萄种植和中华绒毛蟹养殖面积上万亩,很多还是零星、零散的,有的只有几百亩,几十亩,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邻县的石门,柑橘面积已达44.1万亩,综合产值已超过6亿元,柑橘已成为石门的一张活名片。三是标准程度不高。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仅10万亩,大部分生产基地都没有实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培管技术、强化投入品管理、推行果品农残检测”的标准化生产。此外,我县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普及。

3、市场联结不紧。一是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目前我县农产品市场处于一种自由发展、零散经营模式,流动摊贩、马路市场比比皆是,难以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除八百里洞庭水产批发市场定位高、辐射广、特色浓以外,我县基本没有形成叫得响的专业市场。二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和农户之间利益连结不够紧密,合同履约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部分农户为了眼前利益,直接将农产品转向市场,造成企业利益受损;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时,有的龙头企业又任意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三是中介组织作用有限。当前我县的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直接导致其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其在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时难有平等话语权。

4、配套服务不够。一是重视引导不够。农产品加工企业无论是规模、社会效益还是税收,都无法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目前管理机制不顺,企业底子不清,无部门和领导联系与挂靠,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研究。二是信贷投入不足。据调查,全县粮、棉、油、猪鬃、纺织、水产品加工企业,所需收购资金近12个亿,其收购资金具有数量大,时效强,周期短的特点,而每年通过贷款和其它渠道融资不足6个亿,一些中小加工企业由于没有收购资金而关门歇业,销声匿迹,令人十分惋惜。三是发

环境不优。从职能部门来看,仍然存在服务不优、收费偏高等问题。如:质监部门办理食品QS质量安全认证的费用一般企业3万元左右,个别高达5万元,少的也要1万多元,该证有效期三年,每年检测费1万多元,再加上企业办证的建设配套资金,企业不堪重负。

三、对策及建议

1、以工带农,壮大龙头企业。要瞄准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县的目标,把扩大加工转化作为推进产业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农业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加以扶持。一是做强龙头企业。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扶持重啤国人、盈成油脂、华泰食品、华湘棉业、洞庭春米业、加州食品、张公食品、太青茶叶等标志性旗舰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合并、转产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同类竞争原料和市场。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我县农产品丰富的自然优势,通过集中统一规划、包装,发布一批农产品深加工的重大项目,力争引进几家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合力。三是提升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动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通过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的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产业。要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一是要编制科学规划。要根据全县各乡镇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乡村农户的种养习惯爱好,组织专家制定好《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建立起全县统一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今后实施的一切农业项目都要选自项目库中,以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持续性,减少盲目性、随机性,有效地防止“换了领导换个品种,换了班子换套做法”的短期行为。二是要打造特色产业带。要重点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一是发展高效种植业。立足我县现有产业格局,加速扩充“万元地”规模。建议以张公庙、澧阳、大坪等为核心积极发展优质葡萄产业;以太青、甘溪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有机茶产业;以涔北丘岗地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柑桔品种改良。二是发展高效养殖业。以甘溪滩、大堰当、车溪等为主攻乡镇建设“零排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家禽规模养殖示范小区;以官垸、九垸、小渡口等湖区乡镇为重点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基地。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充分挖掘王家厂水库、双龙曾家水库、梦溪宋鲁湖及赵家峪水库、闸口天供山林场、彭钦艳旅游风景区、张公庙黄河葡萄休闲农庄、大堰当城头山休闲农庄等县内资源,进一步抓好科学定位、规划布局与规范管理,大力拓展近郊市场,不断拓宽服务功能。三是建设标准化基地。鼓励加工企业直接从事基地开发。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促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投资基地建设,把闲散劳力吸收为产业开发员工,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式”基地开发;鼓励大户开发。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大户奖励扶持政策,引导一部分有实力的开发户发展壮大,形成一批“农场主”、“庄园主”式的开发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联户开发。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各乡镇、村组建专门的产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的品种规格、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销售服务,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集中扩大基地开发。

3、培育市场,完善利益联结。一是加强市场建设。严格实行划行归市,形成专业特色区、特色街、特色市场。要合理开发利用我们的优势产业,如水产、粮食、油料、生猪、葡萄、茶叶、蜂蜜、酒业,建立粮棉油专业市场、葡萄交易市场、澧州特色食品一条街等,用产业去支撑市场,用市场去带动产业,形成“前店后厂”的市场发展格局。二是强化品牌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营销。葡萄是澧县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可借鉴石门茶叶发展经验,整合资源,创立品牌,围绕产品包装、文化内涵、广告创意等抓好专业策划,特别是要深挖“江南吐鲁番”这一命题,将我县“神州庄园”、“兔子口”、“朱家岗”、“宏

源”、“城头山”、“东岳”等多个葡萄品牌统一注册为“城头山”商标,达到宣传城头山和打响葡萄品牌的双重目的。同时,加大整合、包装、推介力度,真正把优质葡萄打造成我县一张叫得响的“名片”。三是加强利益联结。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可借鉴农康合作社的成功经验,选准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经济能人带头领办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的对接问题。可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模式,尽量以合同制度、股份制分配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内部价格,保护价格、确定股份分红比例、建立风险调节基金、差价补贴等多种方式,在利益联接关系上找到结合点、平衡点。

4、探索机制,强化配套服务。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向上争取国家扶持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对现有政策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对于财政扶贫、移民、农业综合开发、发改等生产开发性资金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单位项目资金要通过“统一调度项目,项目捆绑资金”的方式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从而达到整合各方面资金办大事的目的;县、乡政府部门应帮助金融部门化解好金融方面的风险,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保证惠农贷款的足额发放。三是加强部门服务。要强化部门职责,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能,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应适当降低涉农贷款利率,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实行贷款限时服务,延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满足农业产业化大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质监部门要大力协助企业整合品牌资源,降低门槛,抓好产品QS质量安全认证;农业部门要从新种子、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着手,帮助企业抓好基地建设;工商、卫生部门要狠抓食品卫生,加强市场打假力度。

第三篇: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拉开了架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9.8%。2010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家。基本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即龙泉工业区、循环经济工业城、方达工业区、石羊工业区,规划面积共23平方公里。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仅占全市的3%,是祁阳县的2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居全市倒数第二,是全市的2.4%,是冷水滩区的10%;全县工业用电量1598万千瓦时,居全市倒数第一,是零陵区的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仅3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家,占全市的1.9%;年产值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3家。

2、发展慢。XX-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4.8%、20.6%、19.8 %,XX年年比XX年回落4.2个百分点;2010年,江华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我县高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比零陵区低14.1个百分点。XX年年我县没有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是全市新增数的2.7%,是东安县新增数的20%。

3、贡献少。一是对gdp的贡献少。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全县gdp的17.7%,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二是对财政的贡献少。2010年,工业税收1098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11.5%,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1%。

4、后劲弱。一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调查的14家规模企业中,近三年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仅7家,总共不到3000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三年中只拿到4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一家企业XX年的贷款现在还未到位。90%以上的企业认为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二是自主创新差。90%以上的企业主学历较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中科技人才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不足20人,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三是土地制约大。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土地征用越来越难,直接制约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万家鹅业公司在工业园购地40亩新建屠宰厂和熟食加工厂,直到开工时仍有十余亩土地未征收,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四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全县被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一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二、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新田工业发展问题

上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理性面对,科学分析,认真对待。

从客观上来讲:一是资源不充足。新田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缺乏,也没有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是永州市唯一没有220kv电网网络的供电区域;仅有的两回110kv网络电源都是从宁远县220kv桐山变电站供出,达不到n-1要求,供电可靠性大打折扣。据龙泉工业区的一些企业主反映仅2010年停电就达12次以上。仅有的两座110kv变电站都集中在城区周边,南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不足,石羊工业园因为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已签约的几家企业也无法按期入园。二是交通不方便。境内无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经过,没有航运,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县路段还未贯通。由于境内的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大型货柜车不能通畅运行。到广州需要8个小时车程,到长沙需要6个小时车程,物流成本较高。三是基础不牢实。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工业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烟厂政策性关闭,目前全县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一家国有工业企业。

从主观上来讲:一是认识还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但有的县直部门及乡镇对发展工业的认识还是不高,认为新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缺乏信心,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大张旗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好工业的浓厚氛围。二是措施还不硬。比如,近年来,我县制订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不够到位。又如虽然对发展工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制订了奖惩办法,但是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坚决兑现,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发展工业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三是服务还不优。在引进企业时,主动为企业服务不够。如电力部门因故停电时只在电视上发布公告,没有通知到企业,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特别是对冶炼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冶炼企业正在生产时因突然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企业引进后,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导致企业主不敢增加投资,甚至撤资。

三、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新田工业发展举措

新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新田工业发展,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1、要有分有合。分,一是功能要分区。“一园四区”每个区的产业布局要有所侧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龙泉工业区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城侧重发展洗染化工、电镀、建材等产业,方达工业区侧重发展电子、制鞋等产业,石羊工业区侧重发展冶炼产业,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二是干部要分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调度、服务、考核均分别确定县级领导主抓。三是产业要分类。全县工业产业适当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外向型(电子)加工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要围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等相对优势的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聚集,形成链条,尽快培植成有新田特色的产业集群。四是任务要分解。把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分解到“一园四区”、相关职能部门,并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合,就是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工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上上下下,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调度,统一的考核。全县工业经济由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总负责、总调度、总服务、总督查、总考核。“一园四区”分头抓实,工作相对独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2、要有攻有守。攻,一是主攻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招商手段,采取领导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新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包装,切实建好招商项目库,并及时更新,将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做大工业总量,又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做强工业支柱。二是主攻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让引进的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引资开发、垫资开发和贷款开发等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中去。三是主攻产业集群。认真实施既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延伸上项目、搞技改,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

守,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环保底线。不管利益诱惑有多大,环保底线必须死死守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条是用地底线。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现在中央和省里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控得越来越死,每批一亩地都不容易,必须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守住底线。对达不到每亩土地30万元投资强度的,只给予所投金额相应的土地,剩余土地要予以收回;对一年内不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对两年内不动工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破解交通难题。以打通出县通道为重点,加快二广高速两个互通的连接线、京珠高速复线新田连接线建设,争取柏新坦二级公路嘉禾县和宁远县路段、省道s323改扩建工程早日完成,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破解电力难题。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城和石羊冶炼工业区的用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快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石羊110kv变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升级,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三是破解供水难题。抓住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的机遇,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快两江口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企业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股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积极组织银企座谈

第四篇:莱阳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查

莱阳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查

一、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龙大、吉龙、鲁花等龙头蔬菜加工企业的带动下,莱阳市已成为全国蔬菜生产加工大市,蔬菜、大樱桃、养鸡、草莓等设施农业生产等都各具特色。

目前我市共有蔬菜日光温室10000个,塑料大棚10000个,塑料拱棚70000个;大樱桃塑料连栋温室20个;各类养鸡塑料大棚5000余个;草莓塑料连栋温室30个,塑料拱棚30000个。并配套了各种形式的电动卷帘机达4000多台,田园管理机达100多台,温室机械土地耕翻达80%以上,节水滴灌设备达3000多套,二氧化碳发生器达1000多套,植保机械达100000 多台(套)。我市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正在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主要类型

我市的设施农业以设园艺为主,设施养殖相对较少。

(一)设施园艺方面以种植蔬菜为主,少量种植果树、草莓等。设施园艺生产是通过人为有效的调控果蔬生长环境(温度、湿度、水份、肥料等),达到果蔬生长的最佳理想状态,满足果蔬不同生长阶段的要求,并能有力地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人们所需的目的(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控制果蔬成熟期等)等优点。其缺点是: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在我市的设施园艺生产中,蔬菜主要以种植黄瓜、芹菜、芸豆、西红柿,辣椒等,林果主要以种植大樱桃和草莓等,设施园艺生产可分为塑料拱棚、塑料大棚、冬暖式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四种模式的园艺生产。

①塑料大棚:根据地块大小和种植菜品种的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宽9—12米,长50—80米不等。因为塑料大拱棚的蓄热保温性能较差,所以一般在初春和初冬季节种植对温度要求不高的蔬菜,如:芹菜、小油菜、菠菜、菜花、洋香瓜、西瓜等。

②塑料拱棚:这种拱棚与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面积较少,一般宽约7—9米,长约50—70米,其管理方式和种植方法也基本与塑料大棚类似。

③冬暖式日光温室:这种温室大部分在600-1200平方米(宽约10—12米、长约60—120米),后坡墙厚度大,底部3.5米左右,顶部1米左右,这种温室蓄热保温性能好,深冬季节的覆盖物一般是一层5—8厘米草帘,适宜深冬季节种植各种喜温作物,如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的栽培。

④连栋温室:一般在2000—4000平方米,各种调控设施(暖气、喷灌设施、补光等)比较齐全,这种温室投资较大,一般都用作种苗培育,大樱桃和草莓栽培等高效农业种植。在设施应用方面,根据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应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在我市的设施

园艺生产中,所应用的设施主要包括:田园管理机、电动卷帘机、节水滴灌设备、小型电动喷粉器、二氧化碳发生器、遮阳网、防虫网等,上述设施一般应用在冬暖式日光温室的园艺生产上。

经营形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少量采用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购销合同的方式(这种购销合同多限制在某一种果蔬的一个收获期)。

(二)设施养殖主要以养鸡、养猪为主。设施养殖的主要形式以塑料大棚居多。我市现有养殖用塑料大棚 5000余个,其中绝大部分以养鸡为主,每年可出栏鸡1500万只左右。从业人员25000余人。

三、投入构成和经营状况

(一)投入构成。无论是园艺设施还是养殖设施除连栋温室外都是农民个体投入。而建造连栋温室的投入主要分三种型式:一是有限公司集体投入(兼示范园作用的有部分政府投资);二是农民合伙集资投入;三是农民个体投入。

(二)经营情况。设施农业的经营情况绝大部分是好的,设施情况不同,种植或养殖的品种也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自然也不一样。设施园艺业每年年产值可达1.5亿元。设施养殖业年产值可达5亿元。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农民不认识到认识也是经历了曲折过程,为尽快发展设施农业,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树典型,搞好示范推广。树立良好的典型,让广大菜农看的见、摸的着,有非常直观的认识,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2、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举办各种形式的设施农业培训班,使广大农民掌握有关的技术知识。

3、每年我市将设施农业的发展任务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再细化到各村,年底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把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列入镇街政府年终考核的重要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奖惩政策,根据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技含量低,虽然在种子、肥料方面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生产、管理等各环节仍然主要依靠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因此,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是当前广大农民所迫切需求的。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意识。相关科研部门要尽快研制出效果好、残留低的高效低毒农药,适应人们对食品的新要求。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知识更新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设施农业的新知识和市场的新需求等,帮助他们生产出市场需求、效益可观的农产品。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整体推进。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突出特色,切忌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盲目发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建设水平较先进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一是鼓励农民投入。农民作为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资金缺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所经营的农业设施结构简单,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要从政策上鼓励他们,技术上帮助他们,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以帮助农户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科技管理水平。农机部门要经常举办专题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要注重考察研究,搞好设施农业项目管理,把各级政府安排的设施农业项目管理好、实施好。

4、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搞好示范基地建设。要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走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采用先进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技术,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加速设施农业向生产工厂化、水利微灌化、耕作机械化、管理微机化的方向发展,巩固建设已有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积极申报省、市级设施农业工程示范项目,形成自己的机械化设施技术管理体系。

5、搞好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实现设施机械与栽培技术配套。按照因地制宜有选择发展的路子,重点改造设施种植的塑料土大棚,注重发展高档次的无立柱大棚、温室。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大棚适用的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主要做好耕整地机械、电动卷帘机械、气肥增施机械、微滴灌设施技术的推广应用,抓住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做好典型示范,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做好技术指导,规划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的档次和水平。

第五篇: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1存在问题

1.1日光温室利用率不高

全旗现有70%的日光温室在生产使用,其余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虽然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许多技术和市场支持及服务不到位,而且设施农业高投入、劳动密集而强度大,能够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产业,不愿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部分已经建成的温室出现无人生产、生产效益不佳等现象。

1.2蔬菜自给能力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阿左旗的不断发展及城区人口的增加,蔬菜消费总量、人均蔬菜消费量明显增加,“买菜难”现象和“吃菜贵”问题更加明显。一是蔬菜总量不足。目前阿拉善左旗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共14.80万人,按国家统计标准城镇人口每人每天按0.6kg蔬菜消费量计算,全年需求量约3.2万t,而2011年阿拉善左旗生产蔬菜近1.53万t,产量仅占需求量的47.8%,供应明显不足。二是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其余月份的蔬菜销售主要是以外调蔬菜为主,冬、春反季节蔬菜市场占有份额小。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在设施农业生产区还不能实现全部覆盖,生产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

1.3比较效益下降

近年来,种子、化肥、燃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较大,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高,而产品价格没有同步增加,使比较效益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设施农业的利润空间,延长了温室建设资金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对广大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4设施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一是农牧业产业化尚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二是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合作组织虽然增幅较大,但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带动力小、资金积累少、承担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四是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流通环节多(蔬菜从田间到居民家中主要有蔬菜运输、存放、管理、销售等流通环节)、流通周期长、损耗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

1.5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先进科技应用率不高,管理粗放,品种单一,局限于种植黄瓜、乳瓜、番茄、辣椒、豆角、韭菜、芹菜、油菜等常规蔬菜,特色菜、精细菜、珍稀菜比重低,野生蔬菜有待开发。二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在蔬菜市场上仅限于原菜、粗菜的批发和摆摊出售,而蔬菜的保鲜、净菜、配菜、包装、腌渍、脱水等延伸加工业发展很少。三是虽然阿拉善左旗自然条件有利于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但实际生产中很少实行轮作,多年连作,病害严重,温室生态环境恶化,产品品质显著下降。四是农户品牌销售意识不强,在品牌注册方面欠缺,市场认知度不高。

2发展思路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具体体现之一,是依靠科技逐步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阿拉善左旗光热资源丰富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土壤和水无污染优势、农产品纯天然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科技服务和培训力度,扶持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推进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向基地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1加强组织领导

旗、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要将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战略性重点工程来组织实施。一是旗、镇各级政府要成立推进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旗设施农业工作协调会,强化政府在推进设施农业稳步发展中的组织、引导、调控和服务职能。二是组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细化目标责任,使责任到人。三是制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做到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一体化。四是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基地建设,配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温室利用率。

2.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安全,农产品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逐步健全阿拉善左旗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宣传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发布农产品质量动态信息。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操作规程,严格监督企业及农牧民按照规程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农产品抽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及质量安全的严重违规行为,坚决制止其产品上市销售。建立农产品物流全程监控与可追溯系统,严格记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细节,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农产品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工具。二是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安全认证和标志制度。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应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尽快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和工作格局。

2.3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设施农业组织化建设

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基地和农户,建好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的关键。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委关于扶持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建设与农牧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二是要巩固和发展好现有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他们,使他们向着技术推广、贮藏销售、精细加工、传递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化集团方向发展。并培育几个规模大、实力强、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加工型龙头、市场型龙头,提高阿拉善左旗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水平。三是深化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引导企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与农牧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专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加强规范化运作,发挥企业及合作社连接市场和农牧户的桥梁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一体化经营新机制,促使农产品生产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向法人农户经济转变。同时扩大现有合作社的规模,各级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合作社进行倾斜,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人”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及防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能力的同时,注重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二次分配,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

2.4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体系

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建设良好的硬件平台,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与设施。在人才体系上,一是引进、构建一支具备现代农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团队,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体系;二是要充分调动全旗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从政策上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生产、销售、加工等领域;三是扩大科技特派员的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职能和积极作用;四是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示范户率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并对周围的种植户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使科技通过周边农民朋友的耳濡目染快速、有效的推广。在农牧业产学研合作上,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农业科研力量,加强与区内外知名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按照阿拉善左旗设施农业的规划布局,形成多节点、分布式的农业科研推广模式。

在推广基地建设上,要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标准化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基地是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科技成果开发及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适应性改进与技术组装配套,可为带动规划区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探索出阿拉善左旗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辐射带动全旗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2.5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围绕增加农产品花色品种,提高品位,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二是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专业技术队伍。三是要为农业产业提前、产中、产后常态化服务,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

2.6完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科学技术是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温室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采用优良品种667m2可增产5%;高垄覆膜栽培667m2可增产10%~15%;膜下暗灌、滴灌可节约用水30%,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增施有机肥料能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残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增施二氧化碳667m2增产10%~15%;张挂反光幕667m2增产5%;无土育苗、嫁接栽培又能节约用肥用水1/4~1/3,667m2增产15%~20%;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2.7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充分利用阿拉善左旗独特的农业小气候条件和农产品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帮助和指导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扩大品牌规模,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8搞好市场建设,完善流通网络

市场化是实现设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标志,而流通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配套场所。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龙凤公汽出租公司蔬菜批发市场是现今阿拉善盟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建设于2000年,规模相对较小,经过十年的运营发展,已不符合我旗城区内实际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以此现有的蔬菜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为基础,实施整修改造,规范市场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蔬菜销售网点调剂作用。及时增加蔬菜批发商铺,加快巴彦浩特镇南外环4万㎡的综合性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建设直销网点减少流通环节。以“政府扶持引导、企业自主经营、布局合理有序、菜价适度优惠”为导向,依托全旗较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直销网点建设,保证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低价销售。在条件成熟、设施完备的新华街、额鲁特、王府、南环路等街道社区试点蔬菜直销,以探索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直销点准入、扶持、运营、管理、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直销稳价的作用,以便将来推广实现蔬菜直销网点建设。三是营造畅顺的农产品流通机制。要进一步规范整顿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哄抬菜价、短斤缺两、垄断经营、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逐步形成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产业化,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四是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强化信息服务,通过参考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和发布阿拉善左旗农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其他企业和交易者提供生产、调运、库存、价格等信息,并向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品种数量配置、运输存储调度,实施动态库存,保障应急供应;构建网上农产品流通平台,为阿拉善左旗农业企业、种植户、经营者提供网上交流与贸易的平台。

作者:包明玉刘亚斌王义宝杨顺学王河银单位: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农牧业服务中心阿拉善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下载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乡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小编推荐]

    湘乡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湘潭市统计局 近年来,湘乡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大市转变的重要战略目......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

    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县有机农业开发区根据5月6日《县委办公会议纪要》和8月26日《县长办公会议纪要》明确的“一体化领导、园区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培育......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

    关于发展设施规模农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设施规模农业的思考 朱云燕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