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9:3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县有机农业开发区根据5月6日《县委办公会议纪要》和8月26日《县长办公会议纪要》明确的“一体化领导、园区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着力培育农业特色优势,认真履行规划、招商和经营三大职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根据县委统一部署,我们就如何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具体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现状

有机农业开发区虽然经历了三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全省乃至全国没有建设有机农业开发区的先例,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模式与机制均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回顾有机农业开发区组建以来的工作,重点抓了以下5个方面。

1、深入调研,科学完善规划。编制完善规划是农业园区建设的关键。2005年,有机农业开发区建区伊始即制定了初步的总体规划,2007年结合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补充修订。今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对运河以西286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总体规划要求,我们聘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对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了完善和修订,《总体规划》有望年内完成。同时,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编报园区项目,委托扬州大学农学院专家编报了《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并纳入了省市发改委重大农业项目库。编报了《**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方案,由市、县科技局上报,已通过了省科技厅初评,为将来园区申报科技项目奠定了基础。

2、突出重点,致力招商引资。从2006年起就设立了专门的招商机构、配备了专职的招商人员,主动参与各项农业招商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推介有机农业开发区,编制了《招商指南》,建立了招商引资信息登记制度、客商考察服务制度、项目建设服务制度和企业生产环境服务制度等,先后引进落实了4个投资项目,其中今年引进了两个项目,即: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和**湖有机农场项目,经营土地均在2000亩以上,总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

3、探索机制,推进公司运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由政府出资2000万元,创办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公司,目前,已先期注入500万元,进行了公司注册登记;并选定安宜镇大桥村的大湖子区域,占地近3000亩,先行建立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并进行有机转换和申请认证的筹备工作。同时,在摸清国有资源现状,理顺其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主动与国资委等部门对接,按照园区规划布局要求和国有场圃现状,及时做好划转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推动公司化运作的进程。

4、强化服务,促进项目落实。服务好园区企业(项目)是推进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建立园区企业(项目)档案,采取定点标注、一企一档、图文并存的方法,建立了全区农业企业(项目)档案。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采取上门服务、电话联系等方式,定期了解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排解其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利用园区优势帮助宣传推介企业(项目)。目前,农业园区已经建成或在建的农业企业(项目)共有22个,协议投资额9.5亿元,已经累计投资3.1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2.06亿元。

5、配套建设,提升园区形象。从园区组建以来,新建区间道路近50公里,形成了“两纵七横”(机场路、中范公路、渔场路、北闸河路、南闸河路、槐楼路、刘堡路、团结路和五西路)的道路网络,实现了区内道路的内循环;对中港路、宝金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连通了**大桥和**二桥;改建新建了中港路桥、渔场桥、通湖桥、正润桥和中心河桥;完成了14.5公里的机场路和槐楼东路绿化配套;为增强园区防洪保安、旱涝保收能力,实施了**湖洼地治理项目,共修建、新建泵站15座、圩口闸4座、涵洞12座,完成土方近50万方。基础设施总投入达4500万元,园区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变。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园区管理协调机制不明确。有机农业开发区与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有机农业核心区虽为统一规划区域,但未形成“有机”衔接,以至有机农业开发区“上”无连接通道。有机农业工作部门职责与专项考核意见未出台,涉农部门挂钩联系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制度未建立,园区建设“中”无帮衬之力。相关镇有机农业项目不上报、不审定,园区总体规划“下”无落实之地。进园的农业企业无主管,砍伐林木资源、挖粮田取土烧砖,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连连发生。

二是政府引导的投入机制不健全。农业园区不同于工业园区,既没有财税来源,又没有经营土地资源的收入,园区建设的所有基础设施投入,只有依赖于政府财政的配套投入。目前,政府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长久的投入机制,有机农业生产及有机农业开发区投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大。整合国有、集体资源难以进展,重大项目也难以推进,难以实施总体规划目标。

三是发展有机农业协调服务机制未启动。县有机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还没有正式开展工作,相关部门还没有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关于如何加快我省开发区建设步伐的思考

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是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经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突破进展,开发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看,与周边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给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新机遇,理清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在新起点上推动开发区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我省开发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开发区,对于增强我省经济实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1、加快发展开发区是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前,国际产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产业正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后,东部加工贸易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加快开发区建设,为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加快开发区建设促进东部沿海产业向我省转移,以推动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加快发展开发区是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是我省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发展开发区符合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的方向和要求,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我们必须把开发区作为工业化的主战场和城镇化的重要阵地来加快建设。

3、加快发展开发区是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现实要求。开发区是内引外联、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前沿和窗口。只有加快开发区发展建设,不断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才能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企业和产业。我们必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发区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开放合作、招商引资来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

4、加快发展开发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发展开发区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培育企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物耗水平,实现节能降耗减排,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加快发展开发区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要把我省开发区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开发区经济、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开发区经济与培育其他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后劲持续不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开发区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肩负着新使命,我们要做到成绩面前不停步,机遇面前善把握,困难面前不畏缩,明确新目标,打开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形成新合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

发展建设开发区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一是发展要有新目标。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更加具体明确。五年内开发区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增速23%、要完成70亿美元、占全省外资目标任务的50%,完成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年均增幅2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0%。二是工作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就是在开发区建设资金筹措、土地供应、标准厂房建设、财政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措施、新办法、新机制。

1、以招商引资新方式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招商引资做不好,开发区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长远看,招商引资关键是要培育开发区的竞争优势。要从开发区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万商西进”的有利机遇,及中部博览会、徽商大会等平台,把优秀人才派到招商引资最前沿,把优惠政策落实到第一线,采取组团招商、活动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运用筑巢引凤、以商招商、名企吸引、产业聚集、网上推介等多种办法,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依托产业基础招商,依托开发区优势招商,依托合作项目招商,依托区位优势招商,依托市场优势招商,使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

动力。

2、以搭建投融资新平台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要实现开发区经济新发展,关键是要打破近年来过度依赖财政性资金、融资渠道狭窄的状况,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理念,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要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采取市场化的资本运营方式,运用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吸纳社会资本、募集市场资本、开展金融租赁等多种做法,拓宽开发区建设投融资渠道。要继续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努力实现担保资金筹集社会化、担保机构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为开发区企业发展融入流动资金。要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创开发区良好融资环境。

3、以土地供应新方式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土地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大,是制约开发区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每年分配给我省开发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土地是稀缺的资源,要想方设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最大的产出。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拓展开发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切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要通过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来解决开发区经济发展用地难问题。要单列开发区用地指标,便捷企业用地。今后,国家每年下达我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各市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中要倾向于开发区。要着力解决土地报批时间较长、报批费用较高等问题,切实加快土地供应的速度。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合理地确定开发区二三产业的土地利用组合方式,保证开发区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配套服务产业,让投资者和劳动者在开发区安居乐业。要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实行开发区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开发区供地要向大项目倾斜。要加强闲置土地管理,盘活土地存量。要通过回购、清理、置换、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或按国家法律法规收取土地闲置费和收回土地,对闲置土地进行二次招商。要对这几年批出去的土地进行一次调查清理,坚决按照国家的规定,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一律依法收回,对没有开发能力的企业用地要坚决进行调整。要鼓励建设和使用标准厂房,集约使用土地。各开发区原则上均应辟出专门区块,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目前没有能力建设标准厂房的开发区,要规划预留建设标准厂房的土地,待具备条件后进行开发建设。

4、以标准厂房建设运营新机制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凡是由政府大包大揽、垄断建设和经营标准厂房的,其活力都不强、发展都不好;凡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经营标准厂房的,其发展就比较顺利。今后开发区的标准厂房建设,必须彻底改变政府和部门大包大揽、垄断经营的方式,而

要采取政府规划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社会参与的方式来建设。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资产或土地使用权以入股方式参与标准厂房建设。

5、以建设服务新体系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要牢固树立速度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效益的理念,结合正在开展的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大力推进开发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机制创新。要研究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高效服务机制,完善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环节,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建设法治、诚信、服务型政府,提高工业开发区的运作效率,切实解决开发区建设及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开发区投资发展的新优势。要广泛开展尊重企业、尊重纳税人活动,使入区企业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发展。要切实解决企业职工落户及子女入学等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要协调当地和周边政府整顿市场秩序、进行综合治理,为工业开发区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内外环境,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能发展。

6、以组织管理新机制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各开发区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心协力推动开发区经济加快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要大力加强开发区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务实、特别能奉献的干部队伍。要着力提高开发区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倡导和培育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想敢试、开拓进取的锐气,敢于负责、敢抓敢管的勇气,用精神的、物质的、经济的、行政的措施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支持改革者、起用开拓者、鞭策落后者、淘汰无为者,保证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三篇: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梅

(中共通州市委党校江苏 通州226300)

[内容提要]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消除农村与主流社会的差距,才能使农民也能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农业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健全农业信息化规划、协调机制;走因地制宜、低成本之路。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农业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思考

互联网从出现到现在亦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从1994年中国用户接入互联网,到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互联网在中国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为中国社会创造了很多网络神话。然而农业,这个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产业,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还没有得到规模发展,农民也没有享受到现代化和信息化带给农业的便利。俗话说“信息通,百事通”,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是穷在信息闭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因此,要消除农村与主流社会的差距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的关键,首先必须让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成功运用网络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南方很多种植花卉的农民通过互联网销售花卉,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大订单。其次,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有关部门应该主动送信息上门,农民通过掌握信息增产增收后就会自觉的收集信息。再次,信息收集方式由原始向现代化转变。原始收集就是互相打听,四处奔走。现代化收集就是利用报纸、广播和互联网等现代设施收集。

二、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领域一般是政府发挥作用或履行职责的领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长、受益面广的工程。其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要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

1、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

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测算,2006—2010年共需中央安排农业信息基本建设投资30亿元,为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平均每年需要投入1.8亿元。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2008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元,具备了大幅度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条件,各级

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上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主渠道的职责,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农业信息资源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包括农田灌溉设施、农业耕作与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全球定位系统设施等。农业信息资源设施建设,包括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传输网络等,其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铺设光缆等,以建立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要大力普及因特网;向农村提供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成果等有用信息;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农产品信息;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便利程度;提高农业资源的管理水平等。

2、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工作

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各级农业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的力度。建立涉及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宏观经济、农产品价格、世界农产品、农产品进出口、新优农牧品种等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数据库,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的数据库要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的资源效益。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发布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使信息发布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加快信息化进程。通过应用电子政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增加国家引导性投入,打造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与时俱进的农业信息体系。结合“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发布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务亿万农民。

三、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而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乃重中之重。首先,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实施“农村教师、农村干部、中小学生和农民工”信息技能培训计划,并在现有专业人员中培养和选拔学术带头人,吸引国外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充实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其次,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由于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开发经营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农业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而收费高,严重挫伤了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要注重提高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

四、重视农业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

政府、科研机构和商业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管理决策等环节提供的信息化服务,都是建立在全面、可靠、及时的信息内容基础之上的。为此,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推进信息自动采集与发布技术、农业信息分类与检索技术、智能多媒体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尽快提高我国农业信

息网站以及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目前国内的中文搜索引擎站点多数属于综合型,专业性搜索引擎寥寥无几,农业专业搜索引擎更是空白,急需加紧开发。二是加强政府对农业信息的搜集。可以在全国的大中农场、综合交易市场派出农业信息调查人员,从事各类专业信息调查活动,多角度搜集基础农业信息。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农业。利用航空、航天手段对地面的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将卫星观测的光谱信息进行数字转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大范围、全天候、实时采集地面信息。将从卫星上获取的数据与各年份农业的历史数据比较,经过长期的基础数据积累,建立更为精确的农业信息统计与预测系统,用于土地利用状况监测、作物测产、土壤调查和气象预报等。四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预测。利用农业基础信息资源,结合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建立农业商品、农业经济动态、土地使用、渔业生产等各种用于农业决策服务的数学模型,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预测服务。五是利用信息资源为农业决策服务。利用丰富、全面、准确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可以定期通过各种公众媒体发布对农业各种产品的产量动态、市场动态的预测报告。当市场上出现一些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会受到从业者广泛关注的突发因素时,信息服务机构及时利用丰富的资料数据积累,对关键问题作出专题分析报告。

五、健全农业信息化规划、协调机制

农业信息化要能真正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否则将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首先,应提高对农业信化建设的认识,将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要设立农业信息化领导部门,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研究和制定具有较强统筹性、前瞻性、渗透性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总体规划以及阶段目标。加快制定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构建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其次,强化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地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公共标准、搭建公共平台,确保业务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再次,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和法律建设。制定信息机构管理、信息资金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培养教育与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加强信息产权、信息安全和信息市场等方面法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化在人、财、物等基本条件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业信息化参与各方的权益,减少信息活动的侵权、犯罪行为和各种纠纷,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六、农业信息化要因地制宜、走低成本之路

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业信息化必须走低成本之路,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走发达国家大投入、高成本建设信息网络的道路。我国农村要达到国外农村网络水平,至少还需要10-15年时间,贫困地区恐怕会更长,所以,简易实用、贴近我国农村实际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在现实情况下,农业信息化完全依靠信息网络铺设延伸到村、到户是不现实的。可以用一些成熟的途径,如:广播、电视、农技电话、科技明白纸以及各种培训班等,为农民传播农业信息知识。比如在电视台开办农业信息专栏、与农技电话相结合发布信息、利用互联网络为农民提供服务、与城市退役的寻呼机网相结合发布信息、与科技进村服务站相结合发布信息、与报刊相结合发布信息、与乡村大集相结合发布信息、自办刊物与简报发布信息、与中介组织相结合发布信息、与乡村板报和小喇叭广播相结合发布信息等。这些方式容易被农民接受,是农民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花钱购买

高级设备,而在于有没有信息化意识和具体措施,是否根据本地农村实际,使用切实可行的多种手段整合信息资源,让更多农民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只有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信息资源,采用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多手段、多层次传递给农民,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信息化。

总之,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不断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会不断完善,从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赵元凤.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特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2,(7)

[2] 乌东峰.中国“三农”问题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 2003,(12)

[3] 王松海.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07,(10)

[4] 刘小平.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学,2005,(1)

[5] 周雪飞.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

第四篇:关于加快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澧县.农业产业化 浏览次数:424 发布时间:

2011-05-17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重镇,素称“九澧门户”。全县辖32个乡镇,总人口92万,其中农村人口72万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4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既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企业带动效果初显。一是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645家,其中过1000万元的有20家,过亿元的有7家;从业人员11740人,固定资产10.18亿元。二是龙头效益显著。全县获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的共4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总体来看,龙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以华湘棉花、洞庭春米业、盈成油脂、加州水产、华泰肉类食品、天源纺织、重啤国人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都过亿元。三是带动效果凸显。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共带动生产基地45万亩,农户11.94万户。其中湖南盈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与9个乡镇合作,建成了绿色食品(油菜)基地25万亩;华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大型养殖基地4个,年销售收入4亿元。

2、高效产业来势良好。目前该县已经初步形成葡萄、水产养殖、蔬菜、茶叶等四大高效产业,培育了一批“万元地”、“万元池”。一是葡萄种植。到2010年全县共发展葡萄种植2.8万亩,亩平产值达到1.3万元以上,构建了沿207国道、302省道及津如县道三条生产带,培育了澧阳、张公庙两个生产集中区,建成了澧阳、张公庙、小渡口等33个百亩以上产业基地,“澧县葡萄”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水产养殖。目前,我县共发展中华绒毛蟹18000亩;引进100万只南美白对虾虾苗,试养30亩;实现了水产混养,套养等立体养殖15000亩,建成水鱼养殖基地2500亩、水鱼养殖示范基地300亩。三是林果茶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木林等经济作物种植和高效养殖产业。太青乡实施“茶叶富民”战略,现有茶叶1.5万亩,亩平收入8000元。

3、市场体系初具雏形。一是协会组织作用增强。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部门帮扶的原则,目前我县已成立生猪、獭兔、葡萄等专业协会109个,培育市场流通大户2100多户,拥有会员5.4万人,带动农户7.3万户。二是专业市场购销活跃。目前已建成了澧州食品城、八百里洞庭水产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市场购销十分活跃,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以上。三是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利用各种节会拓展市场,先后成功举办了西瓜节、葡萄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举办品评会,每年组织参展省、市农博会,成功举办三届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会。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产品知名度,而且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

4、名品效益逐步显现。一是品牌影响扩大。目前,全县品牌农产品共有46个,其中重庆国人啤酒公司的“清爽、一品纯生、7°”啤酒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太青双上绿芽”获国际欧盟认证和农业部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名优茶证书》;福润牌分割肉、张公特色食品、惜春蜂蜜、湘香野生菌油等品牌也在逐步叫响。二是销售渠道拓宽。该县通过打造“澧县葡萄”这一品牌,通过农超对接、包园订单、网上发布信息、召开

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去年还尚未上市,就已被长沙、武汉等地的客商下了订单。三是经济效益增强。随着品牌不断打响,湖南重庆国人啤酒公司生产规模达到40万千升,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利税达到2亿元,跃居省内同行第一;太青名优芽茶收购价格从2010年1000元/公斤,提升到今年的2000元/公斤,价格翻了一番。

二、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不壮。一是自身规模不大。我县7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占比重极少,没有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拉动作用不大。像常德金健米业大米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但我县洞庭春米业年加工能力仅为6万吨。二是科技含量不高。45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只有50%左右是加工型企业,而且这些加工型企业中又是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澧县光明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渔类深加工为主导产品,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目前也仅仅作为郴州“东江鱼”贴牌生产加工基地。三是品牌营销不足。澧县太青茶叶曾一度与“石门银峰”茶叶齐名,但由于近年来对茶叶品牌的整合推介力度不够,宣传和营销方式落后,导致品牌不够响亮,而石门银峰则作为中国精品茶叶代表,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指定用茶”。

2、高效产业不强。一是区域布局不优。以葡萄为例,全县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平湖区,除张公庙、澧阳、小渡口、大堰垱等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外,其它乡镇多属零星分散种植,既不利于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指导,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水、电、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又不便于集中搞好销售工作。二是种植规模不大。澧县整个高效产业的规模不大,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全县高效产业中仅葡萄种植和中华绒毛蟹养殖面积上万亩,很多还是零星、零散的,有的只有几百亩,几十亩,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邻县的石门,柑橘面积已达44.1万亩,综合产值已超过6亿元,柑橘已成为石门的一张活名片。三是标准程度不高。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农业标准化基地仅10万亩,大部分生产基地都没有实现“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培管技术、强化投入品管理、推行果品农残检测”的标准化生产。此外,我县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普及。

3、市场联结不紧。一是专业市场建设滞后。目前我县农产品市场处于一种自由发展、零散经营模式,流动摊贩、马路市场比比皆是,难以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除八百里洞庭水产批发市场定位高、辐射广、特色浓以外,我县基本没有形成叫得响的专业市场。二是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龙头企业、协会组织和农户之间利益连结不够紧密,合同履约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时,部分农户为了眼前利益,直接将农产品转向市场,造成企业利益受损;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时,有的龙头企业又任意压价,损害农民利益。三是中介组织作用有限。当前我县的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直接导致其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其在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时难有平等话语权。

4、配套服务不够。一是重视引导不够。农产品加工企业无论是规模、社会效益还是税收,都无法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比,目前管理机制不顺,企业底子不清,无部门和领导联系与挂靠,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缺乏系统的研究。二是信贷投入不足。据调查,全县粮、棉、油、猪鬃、纺织、水产品加工企业,所需收购资金近12个亿,其收购资金具有数量大,时效强,周期短的特点,而每年通过贷款和其它渠道融资不足6个亿,一些中小加工企业由于没有收购资金而关门歇业,销声匿迹,令人十分惋惜。三是发

环境不优。从职能部门来看,仍然存在服务不优、收费偏高等问题。如:质监部门办理食品QS质量安全认证的费用一般企业3万元左右,个别高达5万元,少的也要1万多元,该证有效期三年,每年检测费1万多元,再加上企业办证的建设配套资金,企业不堪重负。

三、对策及建议

1、以工带农,壮大龙头企业。要瞄准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县的目标,把扩大加工转化作为推进产业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农业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加以扶持。一是做强龙头企业。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扶持重啤国人、盈成油脂、华泰食品、华湘棉业、洞庭春米业、加州食品、张公食品、太青茶叶等标志性旗舰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合并、转产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同类竞争原料和市场。二是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我县农产品丰富的自然优势,通过集中统一规划、包装,发布一批农产品深加工的重大项目,力争引进几家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合力。三是提升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动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通过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的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产业。要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一是要编制科学规划。要根据全县各乡镇的地理气候特点和乡村农户的种养习惯爱好,组织专家制定好《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建立起全县统一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库,今后实施的一切农业项目都要选自项目库中,以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持续性,减少盲目性、随机性,有效地防止“换了领导换个品种,换了班子换套做法”的短期行为。二是要打造特色产业带。要重点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一是发展高效种植业。立足我县现有产业格局,加速扩充“万元地”规模。建议以张公庙、澧阳、大坪等为核心积极发展优质葡萄产业;以太青、甘溪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有机茶产业;以涔北丘岗地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柑桔品种改良。二是发展高效养殖业。以甘溪滩、大堰当、车溪等为主攻乡镇建设“零排放”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家禽规模养殖示范小区;以官垸、九垸、小渡口等湖区乡镇为重点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基地。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充分挖掘王家厂水库、双龙曾家水库、梦溪宋鲁湖及赵家峪水库、闸口天供山林场、彭钦艳旅游风景区、张公庙黄河葡萄休闲农庄、大堰当城头山休闲农庄等县内资源,进一步抓好科学定位、规划布局与规范管理,大力拓展近郊市场,不断拓宽服务功能。三是建设标准化基地。鼓励加工企业直接从事基地开发。制定出相应的优惠政策,促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投资基地建设,把闲散劳力吸收为产业开发员工,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式”基地开发;鼓励大户开发。各级政府通过制定大户奖励扶持政策,引导一部分有实力的开发户发展壮大,形成一批“农场主”、“庄园主”式的开发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联户开发。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各乡镇、村组建专门的产业合作组织,实行统一的品种规格、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的销售服务,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集中扩大基地开发。

3、培育市场,完善利益联结。一是加强市场建设。严格实行划行归市,形成专业特色区、特色街、特色市场。要合理开发利用我们的优势产业,如水产、粮食、油料、生猪、葡萄、茶叶、蜂蜜、酒业,建立粮棉油专业市场、葡萄交易市场、澧州特色食品一条街等,用产业去支撑市场,用市场去带动产业,形成“前店后厂”的市场发展格局。二是强化品牌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更需要好的营销。葡萄是澧县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可借鉴石门茶叶发展经验,整合资源,创立品牌,围绕产品包装、文化内涵、广告创意等抓好专业策划,特别是要深挖“江南吐鲁番”这一命题,将我县“神州庄园”、“兔子口”、“朱家岗”、“宏

源”、“城头山”、“东岳”等多个葡萄品牌统一注册为“城头山”商标,达到宣传城头山和打响葡萄品牌的双重目的。同时,加大整合、包装、推介力度,真正把优质葡萄打造成我县一张叫得响的“名片”。三是加强利益联结。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可借鉴农康合作社的成功经验,选准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经济能人带头领办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的对接问题。可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探索不同类型的组织模式,尽量以合同制度、股份制分配等方式,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同时,通过建立内部价格,保护价格、确定股份分红比例、建立风险调节基金、差价补贴等多种方式,在利益联接关系上找到结合点、平衡点。

4、探索机制,强化配套服务。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向上争取国家扶持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入;对现有政策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对于财政扶贫、移民、农业综合开发、发改等生产开发性资金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单位项目资金要通过“统一调度项目,项目捆绑资金”的方式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从而达到整合各方面资金办大事的目的;县、乡政府部门应帮助金融部门化解好金融方面的风险,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保证惠农贷款的足额发放。三是加强部门服务。要强化部门职责,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能,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应适当降低涉农贷款利率,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实行贷款限时服务,延长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满足农业产业化大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质监部门要大力协助企业整合品牌资源,降低门槛,抓好产品QS质量安全认证;农业部门要从新种子、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着手,帮助企业抓好基地建设;工商、卫生部门要狠抓食品卫生,加强市场打假力度。

第五篇: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和特点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 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2004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119.7万头,出栏70.6万头,存栏49.1万头,分别增长21%、20.6%、21.5%,形成了石牛江、花果山、水口山、泗里河等12个瘦肉型养殖小区,养殖小区的饲养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全县涌现各类养殖专业户2512户,其中千头以上牧场15个;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4.87万亩,增长24.48%;总产量30.6万吨,增长27.6%;总产值4.2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2002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200亩优质茶园;“牛魔王”投入30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与栗山河、乍埠等10多个乡镇、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头牛的收购订单。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桃江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引导,发展方向不明确。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上,各自为政的多,通盘考虑的少;计划经济的手段多,市场经济的成份少。在主导产业、产品的培育上,顾及眼前利益的多,考虑长远利益的少;小而全、大而全的多,突重点、突出特点的少。在农业 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配置上,盲目实施的多,以市场为导向的少。形不成特色,形不成规模。二是产业趋同,建设项目重复。资源趋同的地方形成了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尤为突出。竞相办的小竹木胶板厂、小茶厂、小纸厂,势必造成资金分散、资源浪费,企业规模上不去,产品也缺乏竞争力。三是利益分割,产业链条脱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加上法制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参与产业化生产的各个方面,从农民中介组织再到工厂或销售商,都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既有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利益分割的对立性,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产业化链条就会发生扭曲乃至脱节。如为搞活企业,不少企业不惜以降低产品价格为代价,造成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最终步

入恶性循环,我县竹木胶板产业就是一个深刻的例子。竹胶板在刚发展时,售价高的每立方米达到4000多元,去年降到2480元;木胶板从2001年的每张120元,降到去年的60多元。四是科技掣肘,整体水平低下。当前,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低”:

1、科技普及率低。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产品优质率低。当前,农产品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市场竞争力低。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已开始退化。

3、加工层次低。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但多数为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够,精品不多,名牌更少。

4、包装水平低。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三、几点建议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势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由县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券、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四)建立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体制。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另外,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搞好自我保护,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使生产者有利可图。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同时,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当市场价格下滑时,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不应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不应拒售。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要以宣传开路、质量取胜。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加强技术改进、科技攻关,致力于多角度、深层次开发生产,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强品牌炒作。由县里有关部门评定我县“十大名牌产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企业要借助农博会、营销会等各种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加快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内容提要近几年,设施农业在大通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 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

    加快##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

    开发区建设思考之一(模版)

    2008年梅陇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心得体会系列材料之一闵行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一期......

    加快晋城市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晋城市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那么,如何在未来五年实现全市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发......

    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2009年11月5日)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思考 [摘 要] 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为谁传播是欠发达地区制约农业科技传播的普遍问题,也是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中最难、最重要 的环节。明确农业......

    江永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江永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湖南省统计局农业产业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对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