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3: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http:// 2003-10-

31[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

2003-10-31

第三产业是都市产业,我区要打造“四大品牌”,实现“商贸富区”,其实质和关键就是要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眼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区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定位,围绕三产发展目标,如何进一步挖掘资源,抢占空间,构筑平台,加快三产发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发展的主题。现特在对全区有关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调研并座谈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尤其是去年以来,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一是产业比重逐步提高。2002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0.21亿元,占全区GDP比重为43.08%,比2001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今年1至6月份,三产占全区GDP比重达到了44.26%。二是三产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2年,全区共引进三产项目533项,占全区总量的76.8%,实际引进资金14.72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7.52%。同时,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2002年共投入5.4亿元,占全区生产性投入的50%,同比增长138.48%。三是商贸业发展迅速。欧尚超市、百安居建材超市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我区;康汽集团、海外海集团、中义汽车公司等汽车贸易企业发展壮大,汽车会展业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

从今年三产发展情况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至6月份,三产实现销售收入87.98亿元,同比增长100.78%;利润7382万元,同比增长156.05%;市场成交额97.01亿元,同比增长96.79%。预计全年三产可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45%;市场成交额195亿元,同比增长50%。

(二)存在问题

1.发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一是对加快“商贸富区”的共识和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局与长远意识在三产发展中没有很好地体现;三是抢抓机遇、自挖潜力、自拓空间、自我发展的办法还不多,自身发展三产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和发挥。

2.规划档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三产发展的整体布局起点还不高。在三产业态分布上发展不是很平衡,在三产地块上,商业热点主要集中在上塘、米市巷,其它区域还未形成商业积聚效应。同时,现有的一些产业发展早,档次低,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如专业市场有待调整优化。

3.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近年来我区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税源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引导和鼓励镇、街道自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实力;如何激励三产企业留住税源,都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二、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势

1.区位发展优势

我区的定位是大都市中心城区,这一定位给第三产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如在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和发挥中心城区的作用。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入住我区,逐步形成了人才、信息、资金和技术的积聚效应;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通过33929工程的建设,我区的道路交通将明显改善,同时又有便捷的水路、铁路,这些都将有助于人流、物流的快速进出,有助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2.特色产业优势

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汽车销售服务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仓储物流业、专业市场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这些都是我区三产的特色行业,也是三产发展的重点行业,通过前几年的培育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特色产业的优势,才能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3.发展资源优势

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劲,关键要在资源上做文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还有相当的潜力可挖。一是城市建设造一块。按照“居住拱墅”五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我区累计要建造商务用房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主要规划布局在小河、长乐、大浒弄、拱宸桥桥西等地块。这将为发展楼宇经济创造空间,构筑平台。二是旧城改造配一块。随着旧城改造进一步推进,我区改造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按7%的公建配套比例,公建配套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可作为三产发展的空间。三是撤村建居留一块。据测算,全区16个撤村建居村的10%留用地面积约为500亩,主要集中在祥符镇的5个村,如果形成一定规模,将为三产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迁二建三腾一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石祥路以南(主要是上塘、祥符区域内)现有工业企业将逐步外迁,这些企业的地块和厂房都可作为三产发展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企业的占地面积约为62万平方米(930亩),现有厂房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五是集镇规划划一块。抓住祥符、半山、上塘集镇建设规划的契机,保证三产发展空间,据预测,三个集镇将规划公建用地面积约为700亩。以上五块资源关键要在抢抓的同时,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真正发挥资源优势作用。

三、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以抓招商、抓投入、抓税源为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在2005年力争达到新增税收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重点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三产发展业态来确定重点

根据现有三产的特色和今后三产发展的方向,围绕打造汽车、物流、居住、文化拱墅四大品牌,同时加快楼宇经济、专业市场、大型超市等行业的发展。

——汽车拱墅再扩大。在2005年全区汽车销售收入力争180亿元,汽车行业实现税收1.8亿元,解决12000人就业。其中:杭州汽车工贸园区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解决10000人就业;康汽集团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新增税收0.5亿元,解决1000 人就业;石祥路、沈半路汽车特色街区销售收入30亿元,实现税收0.3亿元,解决1000 人就业。——物流拱墅重引进。到2005年,三年力争投入10亿元,年产利润

1亿元,年实现税收0.6亿元,解决3000人就业。

——居住拱墅快建设。力争每年销售商品房50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000元计算,销售收入为20亿元,按5%税率计算,每年可实现税收0.8亿元。

——楼宇经济新突破。要创建楼宇品牌区域,形成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到2005年力争引进40家公司(总部),平均每家年缴税收200万,可实现税收0.8亿元。

——专业市场抓调整。利用杭州市整顿专业市场的契机,通过对全区22家市场的调整、整合,提升档次,形成规模,巩固发展。

——文化拱墅新进展。以杭州文化商城为中心,加快规划辐射,形成都市文化产业圈。

在以上发展重点的基础上,三年内争取三个突破:一是争取建设南宋御花园;二是争取再引进世界五百强超市2家以上;三是争取开工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2家以上。

2.从三产发展区域来确定重点

进一步调整完善原有的三产布局规划,将拱宸桥、大关、米市巷、卖鱼桥、庆隆阮家桥等商业中心确定为区级商业中心;将小河、和睦、半山、上塘、祥符、康桥等确定为次区级商业中心;将信义坊商街、台州路商街、石祥路和沈半路汽车特色街区、上塘路小商品通讯器材区确定为特色商业街区。

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

1.强化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切实强化四方面意识:一是重点意识。第三产业是增加地方税源的重点产业,因此,要结合区位实际,把三产作为富区、强区的重点来抓,加大三产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实力。二是超前意识。三产发展要注重长远,看到发展的前景,增强超前规划的意识,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提升产业和区域档次。三是机遇意识。要抓住城市化进程推进、旧城改造的契机和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充分抢占和利用资源,加快三产发展。四是责任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块块要有积极创业的责任,条条要有建设发展平台的责任,要加强宣传,营造发展氛围,扩大影响面,共同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2.构筑发展平台

发展空间是招商引资的有力保障,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抢占空间,利用资源,构筑平台。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规划建设增空间。一方面,要创造发展平台,在城市规划建设上高起点地合理布局三产发展空间,尤其在这次分区规划调整上要充分考虑,要突出规划,真正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区属的开发主体从全区的大局来培植税源经济,在确保安置回迁户住房的基础上,重点多建商务楼,使房地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如开发1万方的商务楼与1万方的住宅楼,其销售营业税是相同的。对于开发主体来讲,建设住宅楼,资金回笼快;而建设商务楼,则回报期长。对于区来讲,从发展区域经济、增加税源的角度出发,商务楼可以为招商引资发展楼宇经济创造空间,从这个意义上分析,一幢楼相当于一个小园区。因此,必须要加大鼓励引导力度)。

同时要主动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利用好规划抢占空间。

二是调整整合腾空间。一方面对现有传统三产行业,特别是一些档次低、不适应区域发展的,要改造提升或调整外移,腾出空间,发展其它三产,如专业市场调整整合;另一方面要抓住“迁二建三”契机,通过重新规划,将工业用房调整为三产用房,如上塘镇利用沈半路、石祥路的沿街厂房规划建设汽车特色街区。

三是普查资源用空间。各镇、街道和区相关部门要结合三产的普查,组织人员全面调查发展三产的用房和在建项目,掌握资源信息,为招商引资创造发展空间。

3.加强政策扶持

一是建立三产发展扶持资金,每年确定一定量的资金额度,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鼓励街道购买农贸市场和沿街房产,加快发展三产,以增强街道自身的造血功能和长远发展的财力。二是在政策上鼓励引导开发商多建造商务楼,以发展楼宇经济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要对区属的开发建设单位,制定激励政策,进一步拓展三产发展空间,共同发展税源经济。三是在政策上扶持重点的三产企业发展,研究税收政策,更多吸引企业入驻我区,通过引进发展,增加税源。

4.加快项目建设

三产重点项目将是今后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带动项目周边区域的发展。因此,要着重抓好今年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三产项目的建设。一是在建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领导协调。二是未建项目要加快办理相关手续,跟踪服务,尽快开工。三是加强督促帮助,对列入今年的三产重点项目要密切关注,全面掌握情况,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建设,早出效益。5.健全领导机制

要把第三产业发展列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加大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及时协调三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健全具体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人员及经费,发挥协调指导、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拱墅区府办)

第二篇:如何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定稿)

如何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0-08-20 10:07来源:未知 作者:普霞

摘要: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目前也逐渐成为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河南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结构调整。

(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

摘要: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目前也逐渐成为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河南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关键词:第三产业;制约因素;对策

一、引言

第三产业(又称为“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一起构成了最重要的经济总量GDP的来源。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最近30年中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自1992年底到2005年底的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倍。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

经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数函数型相关关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劳动就业、财政和国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多重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东南沿海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逐步显现并释放出来,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过去几年形成比较稳定的高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近年来,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第三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17.6%增长到30%;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从1978 年的249 万人增加到1272 万人,净增长超过1000 万人。尽管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目前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一个标志。目前,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0%,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第三产业已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比重达70 %左右,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也在50 %以上。近年来,河南省总体经济增长显著,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增长期。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第三产业增幅加快并取得了成绩。但是第三产业仍然是河南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在河南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在全国的位次靠后,同时河南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2007年数据显示,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的39.1%;河南省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比重的29.3%。不仅大幅度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的70%相比,甚至仅达到发展中国家52.3%的一半多点。2007年为4411.91亿元,年增长速度不足13%,远远低于其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7年河南省的生产总值只占全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的6.11%;其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的4.58%,明显低于前者。这与河南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基本上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服务业拓展不足。2005 年,河南省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544.35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5.8%。而信息软件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5%,金融保险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7%,房地产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9.4%。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次有待提升。限制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因是河南省的工业结构比较粗放,能源、原材料及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了较大的比重,深加工、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和服务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由于前者对资源、劳动力需求较大,后者对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需求较多,因此,可以说河南的工业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河南省第三产业中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中介以及其他个人生活服务行业相对开放,非公有制成份比重较大外,大多数行业开放程度低,主要还是国有经济,市场竞争不充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合理。此外,文化、科技等行业的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和经营性的产业长期混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旅游业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市场分割,资源配置低效;房地产业、中介行业发展不规范、市场监管不严、服务质量问题较多;交通运输、批零贸易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也存在改造升级步伐慢,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管理粗放,技术落后,不注重品牌效应等问题。

(四)缺乏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才与技术。

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河南有关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第三产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金融、保险、物流、信息、软件、研发、技术推广、电子商务、法律、管理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从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状况看,其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新兴服务业

人才缺乏,传统服务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首先,第三产业还难以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许多科技、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规模较小,经营能力和诚信度较差,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吸引力;其次,科技服务机构急缺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专业素质的咨询服务执业专家;第三,对咨询服务执业专家队伍建设,河南乃至全国尚没有建立培训制度及相应的能力认定制度。河南省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责任编辑:论文图书馆编辑04){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下载

目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外资本正在加速流向第三产业;二是国家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三是消费结构转型正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四是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应的条件,发展潜力大。加快河南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建立第三产业的自我发展机制。

各级政府应认识到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和服务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转移压力的重要举措;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选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河南省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河南第三产业缺乏竞争力,与河南第三产业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以及第三产业的相关机关、团体和事业单位由于改革步伐落后而过分沿袭计划体制造成的低效率有关。因此,对于营利性的企业应鼓励和引导他们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努力做大做强,争创品牌,通过对现代科技新成果的吸纳加快现代化进程,鼓励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对于地质勘查、文化、卫生、体育、咨询等行业的事业单位,则应依据情况让更多的单位走向市场,增强行业的竞争程度,改革内部计划体制沿袭下来的后勤服务的运行机制,通过社会化运作提高效率。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金融、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实行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培育扶持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第三产业布局调整,加快河南省大型第三产业企业的发展。在报业、广电、旅游、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信息服务等领域选择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第三产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加盟、上市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多元化投资主体、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第三产业知名品牌,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拥有服务品牌、多元投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产业大型企业,促进第三产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支持有竞争能力的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拓展国际市场。发挥人口和市场潜力优势,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规范发展房地产交易,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继续深化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金融等社会服务业改革,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挥河南文化大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逐步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为河南省新的支柱产业。加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动效应,发挥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三)加快第三产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改革。

改革当前河南省在第三产业一些领域实行的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如金融保险、医

院、教育、文化等行业的垄断经营状态,引进公平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河南由于过去计划体制较深入,同时在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步伐较缓慢,使得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不足,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在新的时期,应积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放宽对民营资本和外资的投资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按照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制度。在市场化的方向上通过扩大开放,促进第三产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的创新,从而形成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四)构筑第三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

河南省每年都有一些经济技术人才培养出来,但由于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在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竞争中,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存在阻碍现存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不利机制,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从而形成了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局面。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各类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人才。有计划地在省内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第三产业紧缺的专业,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紧缺专业招生规模。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引和聘用物流、旅游、会议展览、教育培训、商贸流通、文化传媒、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策划、管理、经纪人才。加强第三产业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现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从事第三产业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全面推行服务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参考文献:

[1] 李勇坚.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 理论综述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5(9).[2] 刘希宋,叶东.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经济师,2005(1).[3] 占静.中部地区第三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4).[4] 李江帆.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J].财贸经济,2004(1).[5] 郭彩霞.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 2009(12).[6] 宁建新.河南与中部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比较[J].商业时代,2008(26).

第三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奖励办法

第三产业发展奖励办法

自《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政〔2018〕219号)实施以来,奖励措施有力,政策落地精准,工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加快促进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对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一、奖励范围

对我县当年新增和现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及入驻正统网的电子商务企业予以奖励。

二、奖励标准

(一)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1.对当年新进入统的批发、零售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2.对当年新进入统的住宿、餐饮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3.对现有的限额以上的批发企业当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及以上、8000万元及以上且增幅15%以上的入统企业,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1.5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4.对现有的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当年销售额达到7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且增幅15%以上的入统企业,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1.5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5.对现有的限额以上的住宿、餐饮企业当年营业额达到350万元及以上、7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及以上且增幅10%以上的入统企业,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1.5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二)支持服务业发展

对当年新进规模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于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当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1500万元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且增幅15%以上的入统企业,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1.5万元奖励。对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当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800万元以上、1500万元以上且增幅20%以上的,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1.5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三)支持电商产业发展

与省外电子商务知名第三方平台已签订服务协议并支付服务费用,且B2B网上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或B2C网上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给予不超过平台服务费50%的补助,单个企业年累计不超过2万元。以上奖励只针对已入统的电商企业,入驻正统网的电商企业转为限上商贸入统企业的按照限上商贸企业标准进行奖励。(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三产办)

(四)制定第三产业入统企业法人代表子女择校入学政策

入统企业法定代表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可自行选择一所学校入学;企业外聘的高管(副总经理以上)、高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以上)、高学历人员(硕士以上学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享受城区片内生同等待遇入学。(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三产办)

三、工作要求

(一)县财政局、工信商务局、统计局、三产办等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指导限下企业和规下服务业努力达到限上和规上标准,及时按统计制度规定,上报限上企业和规上服务业;

要积极引导一定规模的个体经营户注册为法人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共同营造加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发展良好环境。

(二)各三产企业(单位)要按统计制度政策规定做好统计台账及联网直报工作。

(三)以上优惠政策以统计入统为准,由工信商务局、统计局、三产办核实后实施奖励。

(四)新入统企业增长要依据第三产业重点行业目标任务实施,切实将企业做大做强。

(五)除文件中规定可同时享受省、市、县奖励外,按就高不就低原则执行,不重复享受。

四、申报流程

(一)申报材料

申报当年新入统奖励的企业,需提供申请表、营业执照复印件,以上材料需加盖企业公章。

(二)其他要求

申报企业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对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将追回奖励资金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罚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四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雷小平加入时间:2010-4-19

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课题组

编者按:连续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充分表明高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视。如何结合湖南的实际,把1号文件贯彻好?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位?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就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思考。今天,我们将他们的调查报告摘要刊登,以期助力1号文件的落实。

2008年8月以来,我们就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到浙江、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和省内各地进行了调研,组织专家、企业和部分市县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研讨。总的感到,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有必要,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突破。

前提: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我们认为,目前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成熟,正当其时。因为:

——多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夯实了现代农业建设基础。农村改革30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提升,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大宗农产品总量稳居全国领先地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总体上看,我省已进入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

——省委、省政府已经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思路。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重要位置,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如在发展理念上,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工业化发展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支持新型工业化”;在发展方式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走市场化的路子,走产业化的路子,走科技发展的路子,走能人带动的路子”,等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回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思路、方法问题,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全省加快了富民强省、科学跨越步伐,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入“万亿元俱乐部”,人均GDP按当年汇率超过2400美元,表明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早期阶段,增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近四年省级财政支农投入达到300亿元,比前4年增加1倍多。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特别是农村交通实现大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实行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政策取向,增加了基层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提高乡村干部待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增强了基层组织引导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这些都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取得的成果,实践证明,“一化三基”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力很大。当前,我省农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却存在巨大潜力。从农民收入看,作为基础较好的农业大省,农民收入理应高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却逐年扩大,去年比全国少249元。从农业产出率看,去年平均粮食单产只有397公斤/亩,而超级稻单产早已突破800公斤/亩;茶油亩产一般只有15斤左右,而浏阳、鼎城等少数地方的高产品种已达到60至100斤。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看,目前还不到3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只有0.88︰1,低于全国1.2︰1的水平,比发达省份差距更大。这些差距正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潜力,要充分挖掘这些潜力,就必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化升级,才能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抓手:突出重点,力争突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我省传统农业份额较大,改造提升的任务重,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取得突破。应突出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任何时候保供给这根弦都不能松,把粮食生产作为“四条底线”之一来坚守不能动摇。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等途径提高产出水平。主抓三个方面:稳定播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水平。

与此同时,应按照增产增效增收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四种农业”。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应加大特色农业的扶持、保护和经营力度,将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省应确定一批特色农业重点县,列入重点扶持范围,打造特色品牌,扩大经营规模,壮大特色产业。对特色农业大县,在粮食生产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政策。二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我省这几年增长最稳定的新型产业。但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多数地方的休闲农业发展自发性强,雷同的多,项目单调,乡韵不足,扶持不够。应抓紧制定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现代农业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精品旅游线路结合,与民俗特色文化结合,加强连片整合,丰富发展内涵,加大信贷、税收的支持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四是加快发展城市农业。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农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当把发展城市农业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效益的一条现实途径,不仅要面向省内大中小城市,还要面向省外交通便捷的大城市,立足城市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创建一批城市农业基地,建设一批城市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力争把我省发展成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二、在发展农村新型业态的同时,加大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的力度。农村新型业态主要指农业生产服务业、商贸、流通、旅游、劳务等产业形态,是我省农村经济中极富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培育的关联产业。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应特别注重扶持培育多种业态的专业村,如韶山村、张谷英村这样的工业村、运输村、旅游村、建筑村等。劳务经济是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着力点。目前劳务经济遇到的困难增多,今后应当根据就业需求层次变化,在培养专业劳务人才方面多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其转产转岗能力。同时,要创造条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农村要素资源配置,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优势和潜力在传统主导产业。就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而言,很多发达省份不如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应集中力量重点改造提升稻米、生猪、柑橘、茶叶、油料、棉麻、竹木、水产“八大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对接,突出抓产业化、抓关键点、抓大项

目,着力实施“四大计划”、提高“四率”: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实施“优质种苗计划”,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实施“农产品加工主导计划”,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实施“农产品主导品牌计划”,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第三、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同时,加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尤其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重点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的小规模、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这一转变,要抓好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者“四个环节”。

第四、在强化农业行政推力的同时,加大生产要素集聚整合的力度。抓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行政推动,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松懈,坚持用“一化三基”统揽农业农村发展不偏向,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动力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科技、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合,形成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努力实现科技对接、金融对接、项目对接、信息对接。

保障:超前规划措施有力

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艰巨,为了确保推进有力有效,工作上需要有实际行动和得力措施。

一是从今年起的一段时期内,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应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制定“十二五”、“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都应突出这一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研究政策、制定计划、确定重点、落实措施,在省委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上突出这一主题,进行安排部署,保持工作推动的连续性,一抓数年,必见成效。

二是可着手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即集中抓好10个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市),突出抓好100家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突出抓好1000个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省树立10000个现代农业建设标兵。

三是可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四大行动”。

1、科技兴村行动。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科技兴村协调机制,重点支持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合作社技术骨干,建立科技进村入户制度,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2、银农对接行动。可借鉴浙江、湖北等省的做法,由农村工作部门与银信部门联手,对农户开展信用评估,农村工作部门对信用评估结果在媒体进行公示,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授信额度,缓解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3、清洁家园行动。重点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镇村环境同治,支持建立农村清洁家园维护机制,突出抓好“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美化乡村家园。

4、社区便民行动。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农村集中居住地构建农村社区新型服务平台,按照“科学化规划、标准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网络化联动”的要求,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办证、社保、计生、司法、治安、信访等便民服务和农村信息、土地流转、土地纠纷仲裁等配套服务,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

四是用三至五年时间集中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三大战役”。

1、水库除险加固“战役”。对所有的病险水库,要按照既定治理规划,落实资金,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按期完成,确保2010年底前完成大中型

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再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病险库除险加固任务。

2、灌区渠系配套“战役”。重点加强支渠配套建设,确保灌溉用水到田间。对各大灌区的支渠体系建设,应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前提下,省市两级为主承担,整合调度部门资金集中投入,农民适当自主投资投劳,分灌区轮番推进,用三至五年时间全部配套改造到位。注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节水灌溉工程。

3、山塘清淤扩容“战役”。应抓紧实施山塘清淤扩容工程,制定五年实施计划,省财政安排专项重点支持抓好10万口骨干山塘的清淤扩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集中安排,对其余70余万口山塘普遍进行一次清淤扩容。

五是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理顺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1、将现有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省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发展现代农业各项政策措施的研究出台与统筹协调。

2、建立“三农”工作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重点加强县(市区)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建立激励奖罚机制。

第五篇: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拉开了架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9.8%。2010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家。基本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即龙泉工业区、循环经济工业城、方达工业区、石羊工业区,规划面积共23平方公里。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仅占全市的3%,是祁阳县的2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居全市倒数第二,是全市的2.4%,是冷水滩区的10%;全县工业用电量1598万千瓦时,居全市倒数第一,是零陵区的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仅3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家,占全市的1.9%;年产值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3家。

2、发展慢。XX-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4.8%、20.6%、19.8 %,XX年年比XX年回落4.2个百分点;2010年,江华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我县高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比零陵区低14.1个百分点。XX年年我县没有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是全市新增数的2.7%,是东安县新增数的20%。

3、贡献少。一是对gdp的贡献少。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全县gdp的17.7%,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二是对财政的贡献少。2010年,工业税收1098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11.5%,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1%。

4、后劲弱。一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调查的14家规模企业中,近三年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仅7家,总共不到3000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三年中只拿到4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一家企业XX年的贷款现在还未到位。90%以上的企业认为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二是自主创新差。90%以上的企业主学历较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中科技人才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不足20人,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三是土地制约大。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土地征用越来越难,直接制约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万家鹅业公司在工业园购地40亩新建屠宰厂和熟食加工厂,直到开工时仍有十余亩土地未征收,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四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全县被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一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二、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新田工业发展问题

上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理性面对,科学分析,认真对待。

从客观上来讲:一是资源不充足。新田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缺乏,也没有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是永州市唯一没有220kv电网网络的供电区域;仅有的两回110kv网络电源都是从宁远县220kv桐山变电站供出,达不到n-1要求,供电可靠性大打折扣。据龙泉工业区的一些企业主反映仅2010年停电就达12次以上。仅有的两座110kv变电站都集中在城区周边,南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不足,石羊工业园因为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已签约的几家企业也无法按期入园。二是交通不方便。境内无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经过,没有航运,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县路段还未贯通。由于境内的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大型货柜车不能通畅运行。到广州需要8个小时车程,到长沙需要6个小时车程,物流成本较高。三是基础不牢实。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工业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烟厂政策性关闭,目前全县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一家国有工业企业。

从主观上来讲:一是认识还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但有的县直部门及乡镇对发展工业的认识还是不高,认为新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缺乏信心,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大张旗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好工业的浓厚氛围。二是措施还不硬。比如,近年来,我县制订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不够到位。又如虽然对发展工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制订了奖惩办法,但是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坚决兑现,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发展工业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三是服务还不优。在引进企业时,主动为企业服务不够。如电力部门因故停电时只在电视上发布公告,没有通知到企业,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特别是对冶炼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冶炼企业正在生产时因突然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企业引进后,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导致企业主不敢增加投资,甚至撤资。

三、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新田工业发展举措

新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新田工业发展,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1、要有分有合。分,一是功能要分区。“一园四区”每个区的产业布局要有所侧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龙泉工业区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城侧重发展洗染化工、电镀、建材等产业,方达工业区侧重发展电子、制鞋等产业,石羊工业区侧重发展冶炼产业,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二是干部要分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调度、服务、考核均分别确定县级领导主抓。三是产业要分类。全县工业产业适当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外向型(电子)加工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要围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等相对优势的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聚集,形成链条,尽快培植成有新田特色的产业集群。四是任务要分解。把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分解到“一园四区”、相关职能部门,并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合,就是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工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上上下下,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调度,统一的考核。全县工业经济由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总负责、总调度、总服务、总督查、总考核。“一园四区”分头抓实,工作相对独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2、要有攻有守。攻,一是主攻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招商手段,采取领导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新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包装,切实建好招商项目库,并及时更新,将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做大工业总量,又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做强工业支柱。二是主攻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让引进的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引资开发、垫资开发和贷款开发等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中去。三是主攻产业集群。认真实施既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延伸上项目、搞技改,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

守,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环保底线。不管利益诱惑有多大,环保底线必须死死守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条是用地底线。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现在中央和省里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控得越来越死,每批一亩地都不容易,必须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守住底线。对达不到每亩土地30万元投资强度的,只给予所投金额相应的土地,剩余土地要予以收回;对一年内不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对两年内不动工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破解交通难题。以打通出县通道为重点,加快二广高速两个互通的连接线、京珠高速复线新田连接线建设,争取柏新坦二级公路嘉禾县和宁远县路段、省道s323改扩建工程早日完成,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破解电力难题。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城和石羊冶炼工业区的用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快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石羊110kv变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升级,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三是破解供水难题。抓住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的机遇,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快两江口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企业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股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积极组织银企座谈

下载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冷水江市第三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冷水江市第三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实践日期:2011年2月3日至2012年2月13日 实践单位:冷水江市商业步行街及波月洞景区一、调查背景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大全五篇]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快烟台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烟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党校第24期中青年党政干部培训班学员姜培松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文化建......

    关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指导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在全国各地取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