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7: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岐蔡一体化,建设现代都市新区”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县推进岐蔡一体化工作的进展情况,积极探寻加快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最近,县政协组织调研组,由各主席分别带队,先后深入到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凤鸣镇、县统筹办、发改局、住建局、交通局等有关单位,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岐蔡一体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推进率先发展,打造科学发展示范区为主题,以建设“关中经济强县、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新区、西北汽车之都”为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全力实施“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四创”活动,不断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先后完成了岐山县城总体规划、蔡家坡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蔡五核心地段控制性详规等,并在岐蔡地区安排投放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使县城和蔡家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设施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岐蔡地区的产业融合互补性逐渐增强,各个层面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县城与蔡家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了以S107省道岐蔡线为“主轴”,以县城凤鸣镇为政治旅游文化中心,以蔡家坡为工业经济发展中心的“一轴两区哑铃型”城市框架,已基本具备了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速的新形势,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共岐山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县委、县政府明确将推进岐蔡一体化列入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作,再次为岐蔡一体化的加力提速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我县在全市实现率先跨越发展指明了一条合乎县情、顺乎民心的发展方向。

加快发展

势在必行

1、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是抢抓“关天规划”实施机遇的迫切需要。国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蔡家坡建成经济区内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等城市;大力扶持陕汽、法士特的产业项目,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这是国家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着眼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着眼于关中地区再造科学发展新优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随着关天规划的全面实施,中央和省、市分别出台了投资、财税、土地、金融等方面配套政策,安排了一批重大项目,对处于关天经济区黄金道上的我县而言,这是千载难逢、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因此,抢抓关天规划实施机遇,依托岐蔡地区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快规划、产业、项目和市场的对接,承接宝鸡高新区东扩的辐射带动,吸纳转移资本,整合生产要素,推动岐蔡一体化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关天经济区内重要的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已成为我县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是完善基础设施,关键是创新政策制度,根本途径是加快城镇化进程。近年来,伴随着县城和蔡家坡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我县作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区,更应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进程,通盘谋划岐蔡之间的居住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的就业安置、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失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化,推动凤鸣镇与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带动岐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县破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进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3、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城市空间布局制约的客观要求。按照蔡家坡城市群整体发展规划,2015年蔡家坡城区人口将达到30-50万、营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而目前蔡家坡建成区面积只有8平方公里,仅陕汽30万辆微型车一期生产线项目的占地就达到了1500亩,配套项目的占地也达到了3500亩,加上原有生产、生活项目的占地空间,蔡家坡未来发展可利用的土地储备已十分有限,城市发展空间接近饱和,新招引的大型项目可能会出现无处落地的尴尬局面。从现阶段我县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岐蔡接壤地带之间的土地存量较大,且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所以蔡家坡今后发展的方向,只能是北上向岐蔡接壤地带要土地,才能拉大城市发展空间,跳出老城,建设新区,展开蔡家坡建设发展的南北两翼,构筑科学的功能分区、建设框架和发展秩序,逐渐崛起为一座渭河之滨的现代新城。

4、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六个加快实现”的重要举措。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社会化、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和加快实现改革创新目标,是县委对全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六个加快实现”,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实现新型工业化为龙头,通过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蔡家坡、凤鸣镇、东北片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实现各大园区互补互促、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上下能否强力推进“六个加快实现”的关键。因此,只有加快岐蔡一体化进程,统筹三大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凤鸣镇文化繁荣、生态良好,蔡家坡交通便捷、工业发达和东北片农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岐蔡接壤地带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兴起,促进人员、资源的合理流动,有效实现全县工业资源的共享和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有机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约瓶颈

尚需破解

虽然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步伐,已成为目前我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思想共识尚未全面形成。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快发展的紧迫性不强,不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待岐蔡一体化发展,有观望情绪和一些思想顾虑,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合力不大。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对岐蔡一体化发展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思考,制定的行业规划起点较低,缺乏衔接和呼应,在有关项目的安排、报批及建设等方面,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县城与蔡家坡之间的公路交通等级相对偏低,主要依靠岐蔡二级公路维持,目前的交通量已远远超过了当初的设计流量,而且客运、货运车辆混合通行,加之岐蔡沿线村庄较为密集,蔡家坡下塬局部路段坡陡弯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制约岐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由于缺乏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导致县城和蔡家坡区域内的道路、通信、排污以及水、电、气、热、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未能按照一个完整体系进行同步建设,难以从长远上满足岐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3、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一是作为全县经济主要增长点的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相对缓慢,承载能力还比较弱,园区内各类配套中小企业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趋同,附加值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循环生产体系,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集约发展压力较大。二是县城地区围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凤鸣文化旅游名镇,虽然成功破题,起步良好,但在带动蔡五地区开发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周文化和三国文化同步发展、相得益彰,共享客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方面依然需要加力。三是受规划和基础设施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县在岐蔡路沿线部分区段的项目投放较少,客观上也减缓了岐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4、统筹协调发展力度不大。一是我县目前尚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进行岐蔡一体化的统筹协调工作,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化配置资源作用推动发展,没有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虽然对岐蔡进行了功能区划分,但还缺乏各个功能区整体衔接配套机制,各区域还未从根本上树立起“一盘棋”的观念,仍然存在重复建设、行政资源浪费等现象。三是多级联动体制尚未建立,岐蔡经济带之间的联动性还不够明显,工业、农业和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盘谋划

合力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的黄金期,既有关天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施带来的新机遇,又有省、市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全县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平等、协调、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按照“一心(以县城凤鸣镇为文化、旅游、居住和商贸服务中心)、一区(以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县域经济发展龙头)、三线(以S107省道岐蔡段、岐蔡东线、岐蔡西线为发展轴线)、多园(沿三线规划建设汽车、建材、旅游、科技、农业等多个园区)”的空间布局,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依托,通过加快实现“五联”(规划编制联接、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发展联动、社会保障联合、行政管理联体),加强县城、蔡家坡及岐蔡接壤地带的开发建设,全力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岐山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县、中国西部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陕西省文化旅游名县、宝鸡市副中心城区。

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建议:

1、牢固树立“大县城”发展理念,努力实现规划编制联接。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工作理念创新必须先行。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 “县城东扩南移,蔡家坡北上,相向发展,建设最佳宜居大县城”的总体思路,以岐蔡东线、岐蔡西线等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以提质扩容为突破口,壮大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和人口聚集,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县城、蔡家坡及岐蔡间有关乡镇的城区功能,拉开建设“大县城”的基本框架。一要突破过去立足于一县一镇思考问题的固定模式,着眼于岐蔡一体化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担负的重要责任,立足于建设“大县城”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岐蔡一体化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让岐蔡之间的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跨越发展的活力,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思想共识。二要结合我县“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超前把握岐蔡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重点领域,高起点制定好岐蔡一体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把两地作为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来看待,弱化“行政区划概念”,强化“岐蔡一体协调发展概念”,从根本上消除区域一体发展的思想束缚。三要遵循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高标准编制岐蔡区域内的城镇建设布局、三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特别要重点做好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最终形成一套统一、明晰、有序的规划体系。同时,要严格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组织分步实施,逐步实现岐蔡一体化的无缝衔接和有机融合。

2、全力建设“大交通”道路网络,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联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象征岐蔡一体化发展层次的重要标志。要按照交通先行的原则,积极构建岐蔡之间“三纵六横”(“三纵”即S107省道岐蔡段、岐蔡东线、岐蔡西线,“六横”即西宝北线、虢马路、张强路、南环路、西宝中线、西宝南线)的交通主骨架,提升道路档次,完善配套设施,彻底消除岐蔡交通“瓶颈”制约,全力建设快捷畅通的“大交通”道路网络。一要以县城和蔡家坡两大片区为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加快实施岐蔡东线项目,协调解决岐蔡西线断头路问题,建设快速货用通道,缩短时空距离,推动形成岐蔡“半小时”经济圈。二要以岐蔡区域客运公交化为重点,对S107省道岐蔡段进行改造优化提升,打造岐蔡城市快速公交干线,并通过开通快速公交、提高服务质量、实施价格优惠等相关措施,为岐蔡两地群众的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三要进一步优化配置公路资源,改造提升岐蔡路沿线的各乡镇主干道的公路等级,建设农村融入县城和蔡家坡的公交通道,逐步形成一个干线、支线相互交错的公交网络,进而发挥出全县公路的整体效益。

3、科学实施“大园区”战略部署,努力实现产业发展联动。有效实现产业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是推动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所在。全县各级要抢抓关天规划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蔡家坡汽车工业园、祝家庄建材工业园、凤鸣镇西岐风情园、雍川产业园、益店科技产业园、大营设施农业示范园,实现多措并举、优势互补、抱团发力的“大园区”战略。一要充分发挥蔡家坡在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以蔡家坡建设宝鸡大城市副中心为契机,用足用活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扩权强镇重点镇的各项政策,全面改善蔡家坡地区的水、电、路、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蔡家坡打造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西部汽车制造业基地和岐山经济中心,在更高层次上推动蔡家坡率先发展。同时,要学习借鉴宝鸡北坡治理开发经验,尽快开发建设蔡家坡北坡生态公园,改造扩建上塬道路,并以此为联接点积极支持引导新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物流运输、餐饮服务、房地产等项目向我县南塬地区延伸,沿岐蔡路建设十公里工贸长廊,让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彰显。二要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大县,切实抓好凤鸣镇地区的商贸、餐饮、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打响“周文化、三国文化”两大旅游品牌。要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层面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快实施中华姓氏园、周易馆、周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加速提升改造西岐民俗村,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力度,把凤鸣镇打造成为周文化独特的全国旅游名镇和全县三产发展聚集地及最佳人居区。同时,要在县城周边规划建设食品生产工业园和进城农民创业园,大力支持食品工业、服装加工、中介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园区集中,优化全县工业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三要充分利用雍川镇和枣林镇地处岐蔡路中段,虢马路、张强路、南环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岐蔡接壤地带,精心打造雍川产业园,重点布局机械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体育用品、包装产业等相关产业,集中投放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竞争性项目,大力发展一批功能齐全、档次高、辐射面广的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商贸物流市场,对接蔡家坡工业、凤鸣镇旅游两大经济板块,进一步促进岐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四要紧紧抓住我县被列入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的有利时机,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沿岐蔡东线、岐蔡西线,在大营乡和枣林镇一带建立优质农副产品示范园区,进一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大园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4、循序推进“大服务”框架布局,努力实现社会管理联合。统筹岐蔡区域内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公共管理服务体系,是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策指导、发布信息、财政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推动岐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序完善的“大服务”。一要加快建设适应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凤鸣、蔡家坡、雍川、枣林等有关乡镇政府的职能,优化发展环境,防止恶性竞争,做亮我县作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的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生产要素在岐蔡两地的自由流动。二要根据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岐蔡接壤地带的土地储备工作步伐,统一设计建设水、电、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为岐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提供用地保障。三要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县文化、教体、卫生、住建、人社、民政、农业等部门要在政府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岐蔡区域内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资源设施条件、居住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与未来人口的变动趋势等因素,细化调整本部门工作规划,重点抓好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社会养老和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联合。

5、研究制订“大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行政管理联体。实现岐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协作配合,建立起高效、务实、顺畅的协调推进、规划落实、合作共建的“大发展”机制,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一要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岐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规划和财税、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二要建立推进岐蔡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定期召开各区域行政负责人联席会议,就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寻求解决办法,达成共识,加强对一体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保证促进岐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三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落实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旅游资源开发等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程项目和其它重大事项,由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实施统筹规划,合力推进,共同协调解决工作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政策扶持、信息资源、对外宣传一体化发展。四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岐蔡一体化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公布检查结果,严格考核、强化奖惩。鼓励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勇于突破,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对在工作中创造典型经验和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重用,加快推动岐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2010年11月11日

第二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范文模版)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雷小平加入时间:2010-4-19

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课题组

编者按:连续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2月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充分表明高层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视。如何结合湖南的实际,把1号文件贯彻好?把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到位?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就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调查,形成了思考。今天,我们将他们的调查报告摘要刊登,以期助力1号文件的落实。

2008年8月以来,我们就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到浙江、江苏、湖北、河南等省和省内各地进行了调研,组织专家、企业和部分市县的负责同志作了专题研讨。总的感到,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有必要,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强化措施,加快突破。

前提: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我们认为,目前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条件成熟,正当其时。因为:

——多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夯实了现代农业建设基础。农村改革30年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提升,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大宗农产品总量稳居全国领先地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总体上看,我省已进入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

——省委、省政府已经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思路。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重要位置,形成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如在发展理念上,要求“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工业化发展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支持新型工业化”;在发展方式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走市场化的路子,走产业化的路子,走科技发展的路子,走能人带动的路子”,等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回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思路、方法问题,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实施“一化三基”战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全省加快了富民强省、科学跨越步伐,经济发展明显提速。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入“万亿元俱乐部”,人均GDP按当年汇率超过2400美元,表明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早期阶段,增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近四年省级财政支农投入达到300亿元,比前4年增加1倍多。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特别是农村交通实现大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实行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政策取向,增加了基层正常运转的经费保障,提高乡村干部待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增强了基层组织引导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这些都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取得的成果,实践证明,“一化三基”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力很大。当前,我省农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却存在巨大潜力。从农民收入看,作为基础较好的农业大省,农民收入理应高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却逐年扩大,去年比全国少249元。从农业产出率看,去年平均粮食单产只有397公斤/亩,而超级稻单产早已突破800公斤/亩;茶油亩产一般只有15斤左右,而浏阳、鼎城等少数地方的高产品种已达到60至100斤。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看,目前还不到3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只有0.88︰1,低于全国1.2︰1的水平,比发达省份差距更大。这些差距正是我省农业发展的潜力,要充分挖掘这些潜力,就必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化升级,才能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抓手:突出重点,力争突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我省传统农业份额较大,改造提升的任务重,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取得突破。应突出抓好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任何时候保供给这根弦都不能松,把粮食生产作为“四条底线”之一来坚守不能动摇。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等途径提高产出水平。主抓三个方面:稳定播种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水平。

与此同时,应按照增产增效增收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四种农业”。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应加大特色农业的扶持、保护和经营力度,将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省应确定一批特色农业重点县,列入重点扶持范围,打造特色品牌,扩大经营规模,壮大特色产业。对特色农业大县,在粮食生产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政策。二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我省这几年增长最稳定的新型产业。但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多数地方的休闲农业发展自发性强,雷同的多,项目单调,乡韵不足,扶持不够。应抓紧制定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现代农业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精品旅游线路结合,与民俗特色文化结合,加强连片整合,丰富发展内涵,加大信贷、税收的支持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四是加快发展城市农业。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农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当把发展城市农业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效益的一条现实途径,不仅要面向省内大中小城市,还要面向省外交通便捷的大城市,立足城市需求调整品种结构,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创建一批城市农业基地,建设一批城市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力争把我省发展成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的鲜活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二、在发展农村新型业态的同时,加大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的力度。农村新型业态主要指农业生产服务业、商贸、流通、旅游、劳务等产业形态,是我省农村经济中极富活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力培育的关联产业。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应特别注重扶持培育多种业态的专业村,如韶山村、张谷英村这样的工业村、运输村、旅游村、建筑村等。劳务经济是我省的一个优势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着力点。目前劳务经济遇到的困难增多,今后应当根据就业需求层次变化,在培养专业劳务人才方面多下功夫,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其转产转岗能力。同时,要创造条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农村要素资源配置,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优势和潜力在传统主导产业。就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而言,很多发达省份不如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应集中力量重点改造提升稻米、生猪、柑橘、茶叶、油料、棉麻、竹木、水产“八大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对接,突出抓产业化、抓关键点、抓大项

目,着力实施“四大计划”、提高“四率”: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实施“优质种苗计划”,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实施“农产品加工主导计划”,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实施“农产品主导品牌计划”,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第三、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同时,加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尤其要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重点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的小规模、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这一转变,要抓好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者“四个环节”。

第四、在强化农业行政推力的同时,加大生产要素集聚整合的力度。抓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行政推动,必须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强化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松懈,坚持用“一化三基”统揽农业农村发展不偏向,强化干部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动力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科技、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合,形成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努力实现科技对接、金融对接、项目对接、信息对接。

保障:超前规划措施有力

我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艰巨,为了确保推进有力有效,工作上需要有实际行动和得力措施。

一是从今年起的一段时期内,我省农业农村工作应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制定“十二五”、“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都应突出这一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研究政策、制定计划、确定重点、落实措施,在省委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会上突出这一主题,进行安排部署,保持工作推动的连续性,一抓数年,必见成效。

二是可着手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即集中抓好10个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县(市),突出抓好100家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突出抓好1000个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省树立10000个现代农业建设标兵。

三是可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开展“四大行动”。

1、科技兴村行动。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科技兴村协调机制,重点支持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合作社技术骨干,建立科技进村入户制度,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2、银农对接行动。可借鉴浙江、湖北等省的做法,由农村工作部门与银信部门联手,对农户开展信用评估,农村工作部门对信用评估结果在媒体进行公示,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授信额度,缓解农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3、清洁家园行动。重点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开展镇村环境同治,支持建立农村清洁家园维护机制,突出抓好“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美化乡村家园。

4、社区便民行动。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农村集中居住地构建农村社区新型服务平台,按照“科学化规划、标准化建设、项目化管理、网络化联动”的要求,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办证、社保、计生、司法、治安、信访等便民服务和农村信息、土地流转、土地纠纷仲裁等配套服务,解决农民办事难的问题。

四是用三至五年时间集中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三大战役”。

1、水库除险加固“战役”。对所有的病险水库,要按照既定治理规划,落实资金,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按期完成,确保2010年底前完成大中型

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再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病险库除险加固任务。

2、灌区渠系配套“战役”。重点加强支渠配套建设,确保灌溉用水到田间。对各大灌区的支渠体系建设,应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前提下,省市两级为主承担,整合调度部门资金集中投入,农民适当自主投资投劳,分灌区轮番推进,用三至五年时间全部配套改造到位。注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建设一批节水灌溉工程。

3、山塘清淤扩容“战役”。应抓紧实施山塘清淤扩容工程,制定五年实施计划,省财政安排专项重点支持抓好10万口骨干山塘的清淤扩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集中安排,对其余70余万口山塘普遍进行一次清淤扩容。

五是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理顺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

1、将现有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省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发展现代农业各项政策措施的研究出台与统筹协调。

2、建立“三农”工作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重点加强县(市区)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建立激励奖罚机制。

第三篇: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拉开了架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9.8%。2010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家。基本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即龙泉工业区、循环经济工业城、方达工业区、石羊工业区,规划面积共23平方公里。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仅占全市的3%,是祁阳县的2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居全市倒数第二,是全市的2.4%,是冷水滩区的10%;全县工业用电量1598万千瓦时,居全市倒数第一,是零陵区的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仅3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家,占全市的1.9%;年产值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3家。

2、发展慢。XX-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4.8%、20.6%、19.8 %,XX年年比XX年回落4.2个百分点;2010年,江华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我县高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比零陵区低14.1个百分点。XX年年我县没有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是全市新增数的2.7%,是东安县新增数的20%。

3、贡献少。一是对gdp的贡献少。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全县gdp的17.7%,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二是对财政的贡献少。2010年,工业税收1098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11.5%,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1%。

4、后劲弱。一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调查的14家规模企业中,近三年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仅7家,总共不到3000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三年中只拿到4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一家企业XX年的贷款现在还未到位。90%以上的企业认为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二是自主创新差。90%以上的企业主学历较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中科技人才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不足20人,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三是土地制约大。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土地征用越来越难,直接制约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万家鹅业公司在工业园购地40亩新建屠宰厂和熟食加工厂,直到开工时仍有十余亩土地未征收,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四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全县被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一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二、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新田工业发展问题

上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理性面对,科学分析,认真对待。

从客观上来讲:一是资源不充足。新田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缺乏,也没有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是永州市唯一没有220kv电网网络的供电区域;仅有的两回110kv网络电源都是从宁远县220kv桐山变电站供出,达不到n-1要求,供电可靠性大打折扣。据龙泉工业区的一些企业主反映仅2010年停电就达12次以上。仅有的两座110kv变电站都集中在城区周边,南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不足,石羊工业园因为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已签约的几家企业也无法按期入园。二是交通不方便。境内无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经过,没有航运,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县路段还未贯通。由于境内的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大型货柜车不能通畅运行。到广州需要8个小时车程,到长沙需要6个小时车程,物流成本较高。三是基础不牢实。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工业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烟厂政策性关闭,目前全县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一家国有工业企业。

从主观上来讲:一是认识还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但有的县直部门及乡镇对发展工业的认识还是不高,认为新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缺乏信心,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大张旗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好工业的浓厚氛围。二是措施还不硬。比如,近年来,我县制订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不够到位。又如虽然对发展工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制订了奖惩办法,但是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坚决兑现,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发展工业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三是服务还不优。在引进企业时,主动为企业服务不够。如电力部门因故停电时只在电视上发布公告,没有通知到企业,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特别是对冶炼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冶炼企业正在生产时因突然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企业引进后,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导致企业主不敢增加投资,甚至撤资。

三、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新田工业发展举措

新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新田工业发展,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1、要有分有合。分,一是功能要分区。“一园四区”每个区的产业布局要有所侧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龙泉工业区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城侧重发展洗染化工、电镀、建材等产业,方达工业区侧重发展电子、制鞋等产业,石羊工业区侧重发展冶炼产业,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二是干部要分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调度、服务、考核均分别确定县级领导主抓。三是产业要分类。全县工业产业适当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外向型(电子)加工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要围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等相对优势的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聚集,形成链条,尽快培植成有新田特色的产业集群。四是任务要分解。把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分解到“一园四区”、相关职能部门,并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合,就是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工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上上下下,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调度,统一的考核。全县工业经济由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总负责、总调度、总服务、总督查、总考核。“一园四区”分头抓实,工作相对独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2、要有攻有守。攻,一是主攻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招商手段,采取领导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新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包装,切实建好招商项目库,并及时更新,将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做大工业总量,又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做强工业支柱。二是主攻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让引进的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引资开发、垫资开发和贷款开发等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中去。三是主攻产业集群。认真实施既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延伸上项目、搞技改,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

守,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环保底线。不管利益诱惑有多大,环保底线必须死死守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条是用地底线。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现在中央和省里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控得越来越死,每批一亩地都不容易,必须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守住底线。对达不到每亩土地30万元投资强度的,只给予所投金额相应的土地,剩余土地要予以收回;对一年内不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对两年内不动工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破解交通难题。以打通出县通道为重点,加快二广高速两个互通的连接线、京珠高速复线新田连接线建设,争取柏新坦二级公路嘉禾县和宁远县路段、省道s323改扩建工程早日完成,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破解电力难题。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城和石羊冶炼工业区的用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快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石羊110kv变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升级,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三是破解供水难题。抓住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的机遇,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快两江口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企业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股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积极组织银企座谈

第四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永昌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建设现代农业任务重大,应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趋势,调整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7.2亿元,较2000年增加

3.47亿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5元,年均增长7.8%,是2000年的1.8倍。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8.65万吨,较2000年增加11.53万吨,年均增加6.6%;啤酒大麦产量达到15.84万吨,是2000年的4.1倍;蔬菜产量达到36.3万吨,比2000年增长2.8倍;畜禽饲养量达到179.3万头(只),较2000年增加了24.8万头(只),增长16.1%。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8年底,全县通村公路铺油硬化742.79公里;新建、改建、维修干支斗渠290公里;农机总动力达到64.3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62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3万台部;农业生产耕、播、收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6%、72.9%和56.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2.8万亩,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饮水工程共解决了全县10.9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推广沼气池4200座,促进了农村能源的利用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二是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由较单一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协调发展转变,由产量、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转变。逐步培育起了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食用菌和金鳟鱼等特色产业,形成相应的特色产业生产区域,30多万亩啤酒大麦、10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玉米制种、120万只优质肉羊、7045座食用菌棚、5470座日光温室、7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万多规模养殖户等种养植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初步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八大系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29家,其中啤酒麦芽、面粉、蔬菜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30万吨和5万吨。县内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120个,为农产品运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科技创新推广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在全县建立起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广测土配肥面积达到40万亩,建立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玉米制种6万亩,复(套)种

8.5万亩。先后引进了甘啤3、4号、双孢菇2796、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反季蔬菜、瓜果和小麦、玉米、蔬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全面提高冷凉区食用菌大棚的种植质量,繁育推广金鳟鱼新品种。引进国外优质肉羊陶赛特、波德代等繁育改良本地肉羊品种,全县肉羊杂交改良率达到52%。积极推广农机技术,全面提升了农机化水平。全县累计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250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县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45%。

五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制定胡萝卜、肉羊等40多项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了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农产品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检

测。争取实施并通过了国家级啤酒大麦标准化示范县、省列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项目,获得了花椰菜、西芹、胡萝卜、德赛羔羊肉、双孢菇、辣椒、啤酒麦芽、面粉等13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六是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不断推进,农民增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针对农民增收渠道不畅,近年来县上启动实施了“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65元,其中,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人均收入2016元,劳务经济人均收入1347元,二、三产业人均收入606元,切实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的农民增收良好局面。

七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有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治保障。近几年,我县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等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空前好转,农村社会稳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使一些关系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从全县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情况看,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面临一些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正处在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过程中,亟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接受较慢,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从而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不高,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仍然处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五是农产品市场还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六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需求的扩大,严重制约农业大规模经营和农业效益的提高。七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八是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失地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地集中,形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方式还很粗放,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科技贡献率不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不高,与现代农业“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臵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的基本特征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县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三、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上是持续增加农业发展中的现代因素,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1、牢固树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发展理念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一是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我县农业必须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国内大市场上,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永昌建设成为国内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具体工作中,应立足永昌农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县内资源,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要持之以恒地搞好以

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和金鳟鱼等为主的农产品促销活动,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外销。二是要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扶持发展食品加工、商贸、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步伐,努力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三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切实解决畜禽粪便资源等废弃物的再利用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加快建设农民生态家园。

2、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把资金投在农业拳头产品、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使之产生辐射和带动的效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捆绑使用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综合开发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投入,使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抓出成效。财政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并用好用活农业专项资金。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县内外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和信贷投入,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特别对农业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争取灵活的农业贷款政策给予扶持。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沼气、乡村道路、电力、通信、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一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严格保护耕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抗灾能力。不断加强现代农机装备建设,认真落实好各级农机补贴政策,重点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升级,提高大型、高性能装备比重,逐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行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积极倡导畜禽小区饲养,努力提高种养效益。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效益。科技创新和推广是决定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一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进步;通过完善利益机制,能够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从而使技术依托单位变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四是继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常规农业技术普及方式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五是加快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的投入。七是实施好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示范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信息网络化工程、农村市场、商贸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程等。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深入实施第二轮“十万农民素质提升计划”,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养一大批现代新型农民。建立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农民素质的培训工作。多形式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加大对双带型农民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市场观念,树立农民的市场意识,按照市场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5、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产业化经营中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我县在促进产业化经营水平方面应着重搞好以下工作。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尤其要加快我县优势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我县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使更多的优势农产品抢占大中城市市场。要牢固树立市场

经济意识、品牌意识、绿色食品意识,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形式,突出特色,注重规模,培育和发展骨干产业、优质名牌产品、绿色产品,并将其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6、抓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和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思路,以原料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积极发展龙头企业集群,集中连片建设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国内加工企业进园、到区发展,切实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联结关系紧密、推进机制完善、竞争能力突出、带动能力强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

7、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现代农业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经济体制。当前,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机制,努力探索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经济体制。一是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承包地不仅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根本,也是法律的规定。必须积极稳妥地搞好土地承包制度,妥善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中的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积极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及龙头企业集中,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放眼长远,立足当前,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按照县委安排,我办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主管局及相关单位进行详细调研,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手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省市县1997年、2003年两次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一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全县上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主体的转变;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副业,只能小打小闹到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业,必须发展壮大的转变;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被迫无奈、难登大雅之堂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积极主动、无尚光荣的转变。全社会基本形成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到今年9月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71户,从业人员2632人,注册资金2022万元,与1997年底的1033户、1349人、440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71.4%,95.1%和3.6倍;私营企业总数达46户,从业人员668人,注册资金2231万元,与1997年底的8户、84人、186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75倍、6.95倍和11.53倍。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目前,全县有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8家,民办中小学3家,民办幼儿园2家,医疗保健服务机构7家。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五是社会贡献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置、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3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6%。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次对财政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占到财政纯收入的25%。2004年1一9月份,缴纳各类税收471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40.2%。再次促进了就业。从业人员达到5500人,是国有企业就业职工的32倍,安排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1、一些部门乱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搭车收费。如工商部门借年检验照之机,搭车强行收取个私协会会费和光彩入网费。按照有关规定,以上两项费用均属业主自愿交纳。二是利用税务发票征收事业性费用。如卫生监督所使用《陕西省延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入发票》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质监站用税务发票收取材料测试费。三是在物价部门吊销收费许可证后继续收费。如消防大队收取的消防设施配套费。四是用收款收据、白条乱收费。如装璜办用白条收取某企业装修费;旅游局用收款收据收取旅游定点饭店制牌费,无收费项目和收费许可证;城关派出所用收款收据收取赞助费。另外,一些部门具有合法的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但在收取费用之后存在不按标准服务或着根本不服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加重了个体私营业主的负担,而且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优惠政策落实难。省、市、县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得到落实,有些部门没有真正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工作中不是积极落实政策、创造条件,而是乱设卡收费。如:税收减免、返还政策没有落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落实不够。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前置环节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机制,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政策悬空,无法落实。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的私营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的不到总数的20%,过100万元的只有4家。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占企业总数的73%,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4、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 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5、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认为,加快宜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坚决摒弃“怕别人赚钱,怕自己吃亏”的观点,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办厂,我上岗,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观念,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舆论环境。首先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县委、县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典型示范,加大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个体私营户的宣传、表彰力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与广播电视局应联合创办电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台、报刊宣传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体私营户,让他们介绍经验,现身说法,真切地感受到光荣。第三要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制造摩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我县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若干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2002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规范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收费行为的意见》(宜发〔2002〕69号)至今落实不下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束之高阁。要把督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形成一种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个体私营业主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个体私营业主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个体私营业主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的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若干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业主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个体私营业主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个体私营业主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我县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个体私营业主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个体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

从宜川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石油工业配套服务业是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策略。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梨果业、草畜业积极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的多环节中增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以壶口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化建设,深入挖掘黄土风情、黄河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增添发展活力

个体私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首先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创新机制。要坚持产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后劲

制约我县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厚待遇的承诺,引进我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个体私营业主缺乏认识,不愿投入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个体私营经济专家咨询中心,结合宜川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我县非公有制经营业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要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私营业主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

二是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三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发展保障

要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制度,促进个体私营企业科技进步;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要重视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下载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岐蔡一体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加快烟台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烟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市委党校第24期中青年党政干部培训班学员姜培松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文化建......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http:// 2003-10-31[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 [关闭]2003-10-31第三产业是都市产业,我区要打造“四大品牌......

    关于加快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键词:澧县.农业产业化 浏览次数:424 发布时间:2011-05-17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湘西北通往鄂、川、黔的......

    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苍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北接女皇故里,东通巴南大地,西横剑门雄关,南临古城阆苑,雄控千山,险扼万水,自古乃......

    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