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全国高考1卷作文分析 余闻
2015年全国高考1卷作文分析 余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试题分析】今年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材料。材料中创设“当代风采人物”的评选活动,给定三名优秀而各具特色的候选人,要求考生优中选优、推举更佳人选。类似的评选活动是考生熟悉的,所以材料在理解上可以说是“无难度,有空间”。三名候选人中,“大李”是以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为原型改编,他在事业高峰期毅然回国教书育人,率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万君为原型改编,这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的电焊工练就了一手绝活,从普通职高毕业生成长为容鹰“中华技能大奖”的焊接大师。“小刘”相对比较特殊,是由众多旅行摄影家和网络博主的事迹编制而成;他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到极致,为了捕捉世间美景,既跋山涉水克服万难,又国内国外潇洒游走;他活出自我、无功利心,而客观上又利他利民;他的博客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无心插柳柳成荫”,提升了太多网友的审美品味,在引领国人有文化地走向世界、帮助大家留住美丽乡愁等方面,实在颇有功德。很明显,这三人个性鲜明,属于不同的禀赋和性格类型,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分别是失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乐活人生的自由职业人群代表,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和环境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中国的宏大主题,他们都是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人物。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大李的聪慧过人、创造力惊人、科技参展成就超人,老王的吃苦耐劳、岗位成材、化普通为神奇,还是小刘的率性潇洒、变业余爱好为职业和志业,他们中总会有一款特别吸引当今的九零后考生。所以,该材料立图更积极、更主动地引导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新材料作文经多年探索实践,优点突出而有目共睹。本试题命题制中特别增加了“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增加了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像本题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需要考生在作文的同时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就在更有力地规避套作、更好地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问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具风采”,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一方面统一要求所有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具风采”的标准有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又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更具风采的标准,是人物更令人心向往之呢,还是更有利于大家学习模仿?比如,选择的依据是对“当代风采”的独到理解——当下中国更需要、更稀缺,是所选人物的特长与特殊魅力,还是考生个人的趣味和偏好?抑或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又比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否一定要写成论述性质的文章?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是否一定要呈现于作文的表面?诸如此类。
总之,和往年完全一样,试题命制努力让考生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等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当然,由于试题材料中的三名候选人共性很多:都有理想、有追求,都肯吃苦、肯坚持,都创造一流、卓然有成,也由于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优中选优并阐明理由,因而本试题对考生提取辨析关键信息和比较中思辨说理等能力的期待值确实更高。而所有这些努力,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第二篇:全国高考卷心得
明确考试方向,备战2017年高考
----研读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Ⅰ心得 【摘要】:今年是我省自2009年以来第一次全科采用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Ⅰ。作为2017届高三英语教师,更应该密切关注高考新动向,认真研读2016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逐步明晰、准确地把握高考新方向。本文尝试通过研读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内容来探讨在接下来的高三英语复习中如何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备战2017年高考。【关键词】: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I 试题分析 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备战2017年高考。
一、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课标卷I试题特点分析
1.听力部分:选材多是学生熟悉的日常交际场景,基本没有生僻词语,语速适中,考生们可以借助播放听力前的时间,通过读题猜测文章可能所涉及的内容,有助于直接找到考点。侧重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听到的语料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语音、语速角度来讲,语速适中,但男播音语音较浑浊,考生不易听清。
2.阅读理解:注重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从题材、体裁看,A篇为应用文,简要介绍四位杰出女性的社会贡献;B篇为社会生活说明文,介绍了美国老年人开始照顾下一代的潮流;C篇为记叙文,通过自述的形式介绍了运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经历;D篇为说明文,介绍了“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七选五为一篇介绍网络加密的说明文。从题型来看,主旨大意1题(35); 推理判断1题(24);猜词1题(29); 细节12题(21,22,23,25,26,27,28,30,31,32,33,34)。从能力考查来看,整体上偏重对文章事实细节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以及对选项句意的理解。其中,主要体现在选项的命制上,除采用同义句、近义句的形式,部分选项还采用了归纳概括的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
3.完形填空:从语料内容来看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见义勇为的司机Larry及时扑灭出事汽车大火的事迹,从考点来看,以实词为主,包括动词6题,动词短语3题,名词4题、形容词副词2题,介词题1代词1题。文章249词,设题80词,完全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文意,对词语用法的掌握情况。整体难度适中。
4.语篇填空:考查学生在具体篇章或对话中,识别语法现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其中65题,需要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在逻辑才可以完成。其他小题从每句话中都较容易判断并完成。
5.短文改错:试题覆盖了学生的知识重点和易错点。其中,对学生把握英文句子结构作了重点考查。考点涉及冠词、代词指代一致、动词时态一致、被动语态、宾语从句连接词、状语从句连词、并列连词、介词、词性变化以及形容词、副词转化的问题。其中将honest(adj.)改为honesty(n.)是学生的难点。
6.书面表达:与以往试题类似,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写一封信,请外教帮忙修改申请信和简历的文字及格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难度适中,题目要求清晰、明确。学生容易上手,不容易跑题、偏题。难度在于如何添加有效信息,使文章内容充实、用词得体,交际有效。
综上所述,2016年全国课标卷I还是侧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不难发现,阅读能力仍然是高考试卷中考查的重点。同时注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2017届考生而言,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于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同时,考生应该加强时文阅读训练,选择内容新、语言新的语料,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掌握英语语言的规律,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对于2017届高三老师的复习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对高三英语复习工作的启示
由于全省各地考生使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那高考命题就只能依托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体现命题的公平与公正。因为这三者是依次由大到小的同心圆关系,所以目前我们首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进行传统的基础训练和复习。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用传统的方法抓好基础知识,是求“稳”的有效方式。
1.确实过好词汇关
词汇是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要素,全国高考卷对词汇量的要求较高,共3500个单词。由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把构词法作为语法项目,必须学习掌握,由构词法形成的单词,特别是通过派生及合成构成单词,虽然《考试说明》词汇表中没有列出,但在练习训练或高考命题实践中往往默认为必须理解的单词,不会注释汉语;某些要求掌握的单词通过派生或合成,且能明显判断词义的单词,也可能默认为“掌握”单词,特别是全国高考卷I的语篇填词题明确把派生词作为必考的考点。词汇要求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对高考要求的提高,关键是要重视词汇学习,善于掌握词汇用法,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复习阶段一定要强化构词法意识,要把词汇的复习贯穿高三复习全过程,尤其是在复习最后阶段更要融入能力训练的语篇、语境之中,以提高词汇的复习效益,从而提升应试水平。2.夯实语法基础
语法学习无疑会高效率地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规范语言的实际运用,并使之富有逻辑性。作为语言运用规则的语法知识,考生应对此有较为系统性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语法项目分散在初、高中各册课本中,应加以整理,分类分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语法的框架体系来看,高考英语语法主要遵循从句和动词两条主线。从句包括: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副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动词内容包括: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和非谓语动词。此外,与句子构造有关的规则还有主谓一致和主谓倒装。对学生进行语法专项指导,各个击破,一一掌握,并加以单项选择的知识练习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对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语法专题项目的复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包括教师),重要的不是是否掌握所有的语法点,而是“what is taught and how it(grammar)is taught.(教什么语法及如何去教)”。考试侧重的也不是单一的语言知识点,而强调的是考生的语言功底,以及融会贯通和理解能力。
3.狠抓阅读和完型填空训练
阅读是英语高考试卷中比分最重的一部分,甚至有人以“成也阅读,败也阅读”来凸显阅读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今年我省考试说明把阅读理解要求中的“作出简单判断和推测”改为“作出判断和推理”,虽然只是去掉了“简单”两字,把推测”改为“推理”,却透露了对阅读理解要求的重要信息和要求。多数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不高,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判断推理的能力较差。去年阅读题是得分率最低的题型之一;高考阅读材料都选自外刊、书报原文,阅读理解可能不只是“简单判断和推测”能够搞定,应该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和推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对文章深层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复习最后阶段一定要强化阅读策略的训练。这部分的复习可以两条线进行:(1)按文章体裁复习,对不同文体文章的基本特征如篇章结构、行文方法等加以研究,总结出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正确率。在泛读中扩大词汇量,培养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2)按文章后面的题目类型进行复习,如主旨题、事实细节题、猜测词义题、推断判断题、作者意图和态度题、指代题等,归纳出做题方法和技巧,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文章的主旨、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宏观思维能力,判断要注意在语篇中进行,密切结合上下文,切忌主观臆断,凭空想象。完型填空的复习也可参照上述方法。
4.积极应对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重点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笔头表达能力。看考生能否运用学过的英语基础知识、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运用正确的词汇、句法和语法,清楚连贯地传递书面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近几年,我省高考中英语书面表达主要以半开放式题型为主,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时代,富有时代气息。考生既要紧扣主题,又可以适当发挥想象力。但是,它要求学生具有记忆大量单词、短语、句型的记忆能力,具有观察图表、领悟提示的分析能力,具有审题、立意的构架能力,具有灵活多变、方法多样、流畅得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为了在这一题中多得分,除了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还要让学生学会应用一些过渡性词组及基本句型,并且还要让我们的学生练就一手规范工整的英文字。秀丽的字体、整洁的卷面会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即使有些错误,也可能不多扣分。反之,书写潦草,卷面邋遢,会使阅卷人心烦意乱,油然而生反感,哪怕错误不多,也可能得不到应得的分数。所以我们可以说,书面表达题是综合 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道试题。
5.定时做好听力训练
听力水平的提高除了平时的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掌握一定量的日常口语词汇外,还要加强规范性训练,在训练中教会学生把握听力技巧,如:
1、利用听录音前的时间,迅速地捕捉每个小题题干选项所提供的信息,预测短文或对话可能涉及到的内容,这样听录音材料时就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注意重复的词语,这些词通常会给你一些线索,还会帮你回忆起你在题目中听过的人名和事物等名称。
3、注意各选项中的主要区别。你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名字或地点或不同的动词,这些不同之处将会帮你确定这道题中哪些是你要听的关键,即关键词。
4、克服犹豫不决的毛病,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应快速作答 6.每周背诵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古人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是背诵能帮助思考,思考需借助背诵。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培养大家丰富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活动。复习英语必须以语篇为单
位,切忌背诵英汉对照单词表。
7.作好定时模拟测试和分析讲评 高考复习进入后期,阶段性的模拟测试不但能检验学生知识面的覆盖情况和知识点融会贯通程度,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为下阶段的复习做铺垫的作用;再者,模拟考试一般比较正规,学生可以进行较为真实的考试心理模拟。教师也可根据考试情况,对学生做好考试心理和技巧的辅导。
三、对普通高中英语备课组的启示
建议高中三个备课组多开展“捆绑式”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做到高中低年段老师都能共同参与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新题型的研究,共同参与高考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归类,大家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这样,高三年段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教研,进一步摸清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多一些备考的新思路;而高
一、高二教师也能尽早熟悉高考新题型和全国卷的要求,把握高考的方向,以确保日常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从而能够从容应对高考的变化。
结束语:全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而从2016年开始我省重新采用全国高考卷是奏响高考全面改革的前奏曲。作为高三英语教师,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步伐。准确领会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备战高考中减少盲目性,才能从容应对。【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志强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第11期 [4]、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5]、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新课标I卷
第三篇: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 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12、(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A“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不只是斯瓦米纳森博士的隆重推介,更重要的是袁隆平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的杰出贡献。D袁隆平认,他目前难以为他的学生提供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的条件。
(2)①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②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③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3)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4)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
①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②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
①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②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③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
①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②竞争对手间要保护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
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下笔不觉师造化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6分)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
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
【答案】
12、(1)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2)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3)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溢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新课标全国高考卷近三年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的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着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憾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
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
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
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
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2、(1)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A项不够准确,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国是因为当时中国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属于无中生有,另外她是希望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D项“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错,原文是“供作者参考”。
(2)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3)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4)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
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
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
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第四篇:2018全国高考卷英语试题总结与教学建议[模版]
2018试题总结与教学建议
2018/6/12 一.总结: 1.原汁原味文章读,不在状态。(原因读的少,长难句不理解,词汇积累不够,缺少英语思维。)
2.完型信息锁定能力不足,相互联系路径不畅。(加强训练,培养学生标注箭头)
3.句子准确理解不够。(D篇/七选五)
4.单词书写不过关。energy—energetic cause---causion(×)单词学习要引申如process, storm, jump at;单词串意识要加强: ①一义多词(job, role, profession)②一次多变 apply to/put… to use;
long-length-lengthen, strong-strength-strengthen, apply-applicant-application, affect-effect-effective 5.语块积累不够。give it a try 二.建议:
1.选材重视原汁文。(暑假啃原著,读21st,英语沙龙,英语文摘等)
2.训练质量要保障。①限时 ②讲评 ③总结(干货)3.单词积累要重视。①思维要培养(迁移/引申/做笔记)
②笔头要落实。(重复/ 系统/ 规模)
4.基础知识要过关。①早读清 ②语块/例句 ③ it 用法,冠词,重点句型,不规则动词
5.写作训练要坚持。①模式 ②指导 ③学以致用 ④整理 三.高三学生获得感: 1.文章看得懂。2.题目做的对。3.成绩进度快。
积累多(系统规模)遗忘少(重复)思维活(学科思维)做法:
1.笔记(词汇、写出来)
2.落实(写/背)手足口脑并用,看,记,念,写,/ 有声有形,有情有意 / 词不离串,词不离伴,词不离变,词不离段,词不离换
3.板书(框架/ 知识主干)
第五篇:作文:暖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爱所以等待》(开头)近日,《暖闻》专栏搜寻暖心新闻,一则新闻记叙的是老父亲因儿子工作繁忙,排队挂号2个小时得以与之见面。我觉得这则刊登上去好,它体现了人间最厚重的情感——亲情之爱,值得等待。罗曼•罗兰却说:“亲情是伟大的情感,因为它与生俱来。”老父亲之所以那么做,就仅仅为了亲情,深爱儿子。——开头紧扣材料,明确任务
9、《触手可及的温暖》(中间):从三则新闻上看来,我认为最后一则最适合刊登在《暖闻》专栏上,第三则新闻不仅给人带来了温暖,同时它能引导那个小男孩去做一些温暖的行为,我们之所以会说社会缺少人情味,其实都是年轻人开始变得自私,而我们要做的便是教育人们,教育孩子,从小做个温暖的人。而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主办方对男孩的温暖举动,正是这样有意义且温暖的举动告诉了全世界,温暖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感受,便触手可及。感动中国人物吴锦泉,从事了几十年的温暖事业,人们叫他磨刀老人,他从小开始磨刀,磨一把刀一块钱、五毛钱,但他没有丝毫懈怠,最终将磨刀的钱捐给贫困儿童,捐给灾区人民,每当看到荧幕前,他带着几千个一元硬币出现在镜头时,总会让人于心不忍,他用生命在帮助别人,他用生命为我们讴歌温暖的篇章。——紧扣材料,论证有力
10、《莫让亲情失去颜色》(结尾)人们常说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就会负起责任。但我想说父母并不是时刻都会陪伴在我们身边,也许哪一天他们也会离你而去,等到那时再谈对父母的爱,反而更显空洞而虚假。因此,莫让亲情失了颜色,这则新闻带给人们不仅是父母之爱的触动,更是对当今亲情关系的反思,所以,这则新闻才更为合适。——完成任务,紧扣试题
11、《暖闻》:第三则新闻最让我感到暖心,它让我看到主办方对一颗稚嫩心灵的关怀和呵护。我认为主办方的决策是仁爱而明智的。首先他有确定男孩“不是故意的”,而不是盲目纵容未成年;其次考虑到男孩的心理,主办方仅备案而不报案,他们的细心体贴可见一斑。在主办方身上我看到了现今世界“尊重、宽容、理解”的主旋律。也体会到大人们对待尚在生长中的细苗的温柔和小心翼翼。愿那名小男孩也能体味到这世界一些美好的品质,在温柔的引导和护佑中安然成长。……
选择第三则新闻旨在让人们心胸更广阔,多一分宽容,少一份苛责,让温暖在对他人的关爱中传递。——扣题,结构完美。
12、《守住亲情的温暖》三则新闻都从整体方面充满浓厚的温暖与人情味,抚卷于案,反复品味,都深深牵动着人性中那一条脆弱的情感线,更让我坚信我们的社会是充满温暖与和谐的。若要选择一则刊登《新闻》专栏上,仔细品味思索,我也许会选择第二则。我选择这则在于亲情永远是血融于水,流淌着无私奉献的爱与呵护。——开头扣题严谨
13、《最帅油条哥》(结尾):温暖是靠大家来传递的,油条哥的事例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平凡而又真实的温暖,暖过之前的地沟油,暖过有害的复炸油,暖了被利益冲混头脑的人们,暖了大家的心,暖了整个世界。所以我认为选择一则新闻来刊登,最适合不过的是油条哥的事例,因为这样是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事,也是最让人温暖、最贴近生活,最美好和体现人性善良的事了。——紧扣任务写
14、《最有人情味的新闻》:近日,某报的《暖闻》专栏收到了三则候选新闻,“良心油条”,“看儿老父”、“大度主办”。该选择哪一条却成了让人为难的事。而我建议,选择第一条新闻。乍一看“油条哥”这条新闻与另两条相比似乎略显逊色,它似乎不如看望儿子的老父那条新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主办方在损失一副珍贵名画的情况下却先关心男孩的心理令人为其的宽容大度喝彩。
“油条哥”呢?他似乎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但这种对自己工作、产品认真的态度却是我们当今社会最需要的。这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比人伦亲情,宽容大度更加温暖人心,对社会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更有人情味,更值得上《暖闻》专栏。——紧扣材料写,任务明确
【例文】48分
暖心油条哥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北京同仁堂
《暖闻》专栏筛送材料,每一则都很暖心,但我认为“油条哥”当之无愧。
一日之计在于晨,众所周知,早餐是美好一天的启动键,不少上班族会选择油条这种快捷美味的早点。不少店家为降低成本,不顾消费者安全选择使用“复炸油”。但“油条哥”却多年坚持不用,为顾客提供放心、暖心的好油条。
这与北京同仁堂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油条哥坚持卖健康油条多年,不敢减物力,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带来更多回头客。
所以这暖心的油条哥首先给社会带来一派正气,一个榜样,《暖闻》专栏的目的必也包含此意。
作为油条哥这类青年,他的就业观也值得推崇。社会上多少待业者,都是眼高手低,不愿低就。而油条哥做着最普通的职业,坚持多年,坚持健康油条,他的心态,人生观也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暖闻》专栏选择油条哥,更能倡导平等就业观,偶导向上的人生观,振奋人心。油条哥坚持多年的健康油条更像一个活招牌,冬日里的一份暖心油条,像初生的暖阳,这则《暖闻》也会如此暖心。倒不是谈油条哥多么伟大,而是市井小人物的坚持,平凡却震憾人心。
不禁回想起《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人们宁愿去了解大明星的鸡毛蒜皮,却不愿去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正因如此,《暖闻》更应刊登市井小人物的“壮举”,油条哥身上传递的暖心,弘扬的社会正能量,正是《暖闻》最有力、最有温度的砝码。
平凡的油条,大大的暖心。
【简评】:开头引题明确任务,紧扣“暖”核心词,分析拓展,阐述深入,结尾回题,收篇有力。不足是权衡体现得不够充分,48分。【范文】
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
珍贵名画被人损坏,习惯阴谋的心灵会为它自动补全索要赔偿对簿公堂的结局。然而,我们本可拥有另一种思维。主办方的体谅与宽恕,驱散我们习以为常的暴躁与冷漠,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所有曾习惯阴冷的眼睛。
我愿将它刊登于《暖闻》专栏,因为我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最温暖的目光,是宽恕的目光,“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其恕乎!”早在4年以前,孔子便阐释了宽恕的重要。因为我们都会犯错,所以原谅他人就是原谅可能犯错的自己;在社会生活满是摩擦,收起下意识的指责,便会温暖一颗局促的心灵。于是,主办方不予追究的宽恕格外温暖,他们是受损方,他们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但面对畏缩惶恐的少年,他们仍选择了痤解与原谅。这不仅省去了针锋相对时双方共受的折磨,更重要的是,小小少年的心头不将有阴。不难想象,当他长大后,当他面临同样的抉择,他同样也会选择宽恕,选择温暖一棵心灵,“伟大的人有两颗心灵,一颗用来流血,一颗用来宽恕”纪伯伦如是言。宽恕,它是如此温暖,既拔除了自己心中的荆棘,也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善意。愿它温暖你的眼睛,让你的眼角捕捉到一幅受损的画时,流露出温暖的宽恕。
最有温暖的祝角,是带有善意的视角。主办方对少年行为的理解,没有沾上一丝恶意。是心灵,决定了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善意或恶意的视角,让你看到的世界大有不同。主办方认为男孩是认真看画无意为之。那么所有游客都一样善良;若他们恶意 衡,那么所有游客便都是潜在的危险分子。主办方也许要加上厚厚的罩,也许再不敢办展,逢人便说世风日下,人心险恶……这熟悉的视角,与话语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所以,我愿这束阳光温暖你的眼睛,让你开始懂得用带有温度的阳光看待这个世界。
如今,我们常叹世事艰辛。有人不恕:车主被交警开罚单后痛骂其全家不依不饶;路上一点碰擦便怒火大发誓要你死我活,有人怀疑,他们用最大的恶意看待世界,孝子是装的,好人是博出名,他们甚至赞颂恶人,因为他们至少“真实”,我们的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又有多少人习惯了冷漠与暴躁?我看见许多人对其他人满是防备,我看见许多人对所有满是怀疑,我看见许多人的眼角挂满冰霜。
所以,我想让这幅破损的画登于《暖闻》,尽管它不曲折不刺激,我想用这样的宽容与善良温暖许多冰冻的心灵。我想让暖流在人心之间流淌,我想让这样的事有一天,不再成为新闻。
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让一幅破损的画绽放美丽。【评语】议论类一等文。评分:19+19+19=57 文章标题“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形象生动,既紧扣材料,又统领全文。第一段,运用对比,巧妙的引述材料。第二段,表明自己的选择并提出观点。第三、四段由宽恕和善意两个并列层次展开,运用诗意化的语言阐述了宽恕和善意给人们带来的暖意。第五、六段用冰冷的现实从反面进一步论证宽恕和善意的可贵。结尾再次强调观点: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让一幅破损的画绽放美丽。文章切合题意,思考深刻,灵活运用演绎说理、假设说理等多种方法,体现作者的独立思考:语言富有意蕴,处处体现作者丰厚的积淀。不足之处,三则新闻间的权衡体现得不够充分。
诚意正心:为“油条哥”点赞
父爱之深沉,儿子之敬业令人动容;主办方用行动告诉世人,一个人的健康长成,比任何绝世名画都珍贵。可最让我感到社会暖意的,还是那位坚持为顾客提供健康油条的“油条哥”,因为他为我们带来的是一股久违的“诚意正心”的温暖春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为世人所熟知,但我认为写在这句话之前的四个字更应该为所有人恪守的准则,那便是“诚意”、“正心”。何谓诚意正心,油条哥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好的注释:诚实经营,以信待人,不欺人,不欺己,通过正道赚钱,不走歪门邪路,这样的“油条哥”难道不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一股暖意吗?卖炸油条虽是小事,可贵在油条哥意诚、心正,这样的小事,亦能显出高贵。反观现在少数急功近利之人,言必称治国平下,但其行为却是瞒上欺下,敢问意不诚,心不正,又何来修身齐家,安邦定国?
从功利角度来看,诚意正心为的是自己。孔子有云,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只有诚心诚意地为他人着想,个体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油条哥一般,坚持为顾客提供健康的油条,为他人的健康着想,得到众人交口称赞,此后的生意何愁不兴隆?纵观历史长河,从未曾有哪个企业,哪个民族靠着欺诈之举、招摇撞骗取得长足的发展。华尔街的庞氏骗局破灭,曾经富可敌国的麦道夫锒铛入狱;三鹿奶粉昧着良心,出售毒奶粉,商业帝国顷刻间崩塌。意不诚,心不正,妄图以欺骗的手段蒙混过关,后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要相信,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如果向别人“投之以桃李”,结果往往是大众“报之以琼瑶”。
以更高的境界来说,诚意正心,为的更是带动社会风气,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自诚其意,自正其心,社会的风气必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社会财富也必定快速积累。诚意正心,诚实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来源。
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该为“油条哥”点赞,让我们乘这温暖的正能量之风,诚吾意,正吾心!
【评语】议论类一等文。评分:18+19+16=56 作者认为选取“油条哥”一则登在《暖闻》更合适。文章思路完整清晰,层层递进。第一段进行权衡对比,点出中心论点,准确简练。第二段作者认为人们往往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忘记之前的“诚意正心”方可获得交口称赞,生意兴隆,收获温暖。第四段讲“诚意正心”推而广之可带动社会文明之风,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可惜此段论证尚未充分展开。最后一段照应全文,再次点题。
全文能从社会视角观照“油条哥”,从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和视野。虽然做得还有不足,但已是难能可贵。
身感厚爱之情,心怀济世之温
利益至上的时代,油条哥良心用油是对道德本分的坚守,对职业与顾客的负责,值得肯定。物质为先的世界,主办方比起追究损坏名画的责任,更关心男孩的心理,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令人赞赏。但最令我动容的,是那位体恤儿子的老人,和那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从医的儿子。
暖闻暖闻,“暖”人的是温情。所谓温情,依我愚见,这“温”指的是关怀他人的善心之温度,这“情”则指无私体恤的深爱之真情。放在老父亲和他的从医儿子身上,这“温”就指儿子关怀病患,舍小家为人民的善心之温度,这“情”就指老父亲体谅儿子为人民工作的辛劳,念子心切却不愿打扰的深爱之真情。“温”“情”兼备,因而是暖闻首选。
发掘暖闻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角度看待社会。为何如今人们看待社会的眼光如此冰冷?我以为信誉缺失、见利忘义等道德乱象只是表面原因,其根本还应在于关怀他人的善心的缺失。
《圣经》教导我们“爱邻如己”,儒家倡导“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些都启示我们,关怀他人的善心是从一个人自己周围的环境中开始得到培养的,其中亲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当是无私深厚充满体恤的,它会在人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然而,现如今社会上却带见亲情的冷漠,离异的父母不愿照顾孩子,子女不愿赡养寡居的老人,这些人心中只考虑自己,抛弃亲情,老人对儿子的体恤与思念,始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离弃亲人的残忍与自己所失去的真情和幸福,同时也能让许多忙于工作的子女思念父母的厚爱,常回家看看。
爱自己周围的人,才能更好地去关爱这个社会。而这种济世为民的爱心,也要家庭的教育与支持为坚实的后盾。从材料中看,父亲虽然思念儿子,感于儿子的辛苦,但仍不愿打扰儿子的工作,他对儿子舍己为民的工作表现出莫大的支持。反观现如今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带幼儿园儿童参观别墅激励其好好读书将来赚钱,逼着孩子填报金融专业,反对子女支教……功利的思想,利己的思想取代了温暖的仁爱他人、济世为民。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思想,社会上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益至上,忽视道德,社会问题因此层出不穷,信任危机暴发,人们看社会的眼光越来越冰冷,从医儿子的为人民奉献和老父亲对他工作的支持,恰能使人们关怀他人的善心升温。
“推己”,我们身感厚爱之情,“及人”,我们心怀齐世之温,如此,方能造一个温情世界。
【评语】议论类一等文。评分:17+19+18=54 文章选择了老父亲来医院看望儿了这则亲闻为写作对象,将“暖闻”的“暖”理解为“温情”,再围绕这一核心分析所选新闻与“温情”之间的内在联系,立意符合题意。
第一段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对比分析“油条哥”和画展举办方的行为表现,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符合“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第二段先阐释“暖闻”的核心内涵是“温情”。再以“温情”观照老父亲与儿子的行为,紧扣中心;第三段点明发掘“暖闻”的目的,分析当今人们看待社会的眼光缺乏温暖和关怀;第四段引用《圣经》和儒家的相关言论,发析关怀他人的善心尤其是亲情的重要性;第五段先强调家庭的教育和支持对于关爱社会的重要性,再结合社会现状指出儿子和老父亲的行为能够使关爱他人的善心升温;结尾再次表明“推己及人”对于营造一个温情世界的重要性。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果行文中能重点分析父亲体恤儿子的“温情”,再适当分析儿子济世为人的“温情”,则中心更为明确,结构更为严谨。此外,文中有几处涂改,影响了卷面的整洁性。
有温度的人情
老父亲看望在医院工作的儿子,见儿子太忙,便挂了个号,方与儿子见了一面,我记得老父亲对他儿子说了一句话:“儿啊,爸没病,我只想挂个号见见你,让你休息一下。”听罢儿子的脸上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这是何其滚烫的亲情,这是洋溢着温暖的人情。我不仅看到了儿子滚烫的泪水,我还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呵护,一种温暖,看似笨拙的呵护。同时我更看到了,在这秩序井然的社会中,足以融化如钢筋般冰冷的秩序的浓浓人情。
在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规则如一道道栅栏给道路安排路线,人们常常与一道又一道冰冷无情的规则发生冲突,如“先手术还是先交费”等。人情与法律的冲突,善心频频被利用都使人心寒,人们双脚如浸在冰水之中,日渐麻木,而这一道新闻则如一条活鱼—— 的活鱼,在冰水中惬意游动;如一团火焰,在一道道径滑分明的路线中飞驰。它在冰冷的规则中,不曾脱离——医生上班不能分心偷懒,那我便按规则挂号;它在麻木的冰水中肆意散热——这正是人情的温暖。这则新闻正是一把火,融化人们心中坚冰,提醒人们社会上温暖犹存。
至于不用“复炸油”炸油条的新闻,则让我心中一寒:什么时候社会已经沦落到对“不害人”大肆赞赏的地步了?不害人不是理所当然的么,难道社会已变成“害人社会”——害人是常态,不害人反而成为了非常态,可悲之极。再看那则男孩因在珍品画展不慎损坏画作而被备案的新闻,体现了人情与规则的冲突;知其无意,仍需备案,体现了人们的无奈。
为了引导读者心生温暖,我为报纸选第二则新闻最合适,它体现的是在“冰冷”中活跃的“温暖”,在“秩序”中洋溢的人情。它告诉读者们:纵然规则有时看似不近人情,但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人情的温暖依然能得以传递,人情自人而来,而温度则是由心而发。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爱温暖胜于寒冷,绝大多数人都心向温暖,尽管他们之中有的人的心上不慎披上了一层霜衣,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温度通过人情的传递,会将寒霜融化贻尽。
人皆心暖,有温度的人情得以不息。【评语】议论类一等文。评分:18+17+18=53 文章第一二段引述了第二则新闻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选择和观点——“这是何其滚烫的亲情,洋溢着温暖的人情”。第三段从社会现实的层面,展现了温情常常泯灭于规则的现象,从而体现了这则材料的新闻价值。第四段对其他的两则材料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的“可悲”“无奈”,在对比中更凸现第二则新闻的“温暖”。第五段重申观点,再次强调在规则的前提下人性的温暖依然可以传递。文章切合题意,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文章将“温情泯灭于规则”和“温情体现于规则”进行对比,有一定的深度,也能看到其他两则材料中人情味的不足,有自己的见地。但第二段观点的表述和后文论证的中心契合度不够。全文结构严谨,字体工整,语言流畅。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之“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以“诚”暖人
一个卖油条的青年坚持不用“复炸油”炸油条,当在为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我想,这位良心“油条哥”理应被刊登在《暖闻》专栏上。
诚然,在第二则新闻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思念,父亲见子之切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了见儿子一面而挂号排队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又会否妨碍儿子工作和其他年的患者,还有待商讨。而在第三则新闻中,主办方的做法也确实让人感到暖心,相信小男孩也会感激主办方。但在“油条哥”的“诚”与主办方的善良的对比之下,我认为“诚”更打动我。
在“油条哥”身上,我们首先能看到的是他作为商定,对消费的诚信,诚信是商定经营时的基本准则,当今社会上许多商家为了牟利不惜用对人体有害的“复炸油”“地沟油”来制作食品,弃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这样的行为实在令人感到气愤,他们违背了诚信的基本准则,也辜负了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让人感到心寒,而对比之下,“油条哥”的诚信则显得更可贵,更令人暖心了,坚持多年为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对诚信的原则负责,更是在对自己的良心负责。
在他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一颗真诚的心,真诚地对待顾客,为顾客着想,正是有了这颗真诚的心,才使他没有被利益蒙敝双眼,没有用“复炸油”,而是真诚地为顾客的健康着想,给他们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对比起挂着“卖现宰羊”的牌子背地里却拿出冰冻羊的商家,“油条哥”的真诚令我感动、暖心。
在我看来,“油条哥”的“诚”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新闻媒体又揭露暴光了许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越来越多消费者被欺骗、被侵权的事件发生,使人们渐渐感受到社会上“诚”的缺失,而在这种情况下,“油条哥”的出现无疑是给社会及时地带来了一种正能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社会“诚”还在,他用自己的正能量给社会带来温暖。“油条哥”的“诚”,有温度、有人情味,温暖了社会,更给社会带来了无限正能量,我们都应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评语】议论类一等文。评分:17+17+17=51 文章第一段引述了第一则新闻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选择。第二段联系另外两则材料进行对比,更凸现出了油条哥的“诚”。第三段肯定了油条哥作为商家对消费者的诚信,把油条哥的做法和社会现实进行对照。第四段写到他对顾客的真诚可贵。第五段再进一步论述他以“诚”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最后一段收束全文,再次强调观点。文章切合题意,观点明确,结构严谨。
文章将油条哥“诚”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层进式的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现实,有自己的见地。文章中规中矩,但论述的深度略显不足。全文字体工整,语言流畅。发展等级打在“丰富”之“材料丰富”。
以爱化之
一个贪图不义之利的黑心商家,一个诚信经营的油条小哥;一个忙得无暇顾及父亲的医生,一个挂号只为见儿子的老翁;一个贪玩不慎损坏名画的男孩,一个宽容的画展主办单位。三则新闻都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但若只能选其一刊于《暖闻》专栏,我认为第三则更佳。在损失与呵护之间,画展主办方给我们展示了暖暖的爱。童子之心,以爱化之。主办方的目的是保护孩子的心理,是精神上的一种呵护。试问一个12岁的小男孩,心志尚未成熟,随父母前去观画,却因不慎损坏画作而遭到严厉呵斥,他幼小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打击?这幅画也许价值连城,但这种所谓的“价值”不过是大人世界里用金钱衡量出的一个数字罢了。而在孩子的世界,快乐、欢笑,即是价值。在小男孩眼中,那珍贵的作品也许与家中随手可得的玩具没有区别,为何在家损坏玩具就没关系,而损坏铁框中的一泼“油墨”就要受罚呢?
在孩子的价值观尚未成熟之时,呵斥会带来的只有挫败——挫败孩子的冒险之心,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开手脚玩耍。也许教导应来得更快、更直接一些,或许这也是画展主办方考虑的第一点。
无心之失,以爱化之。若损坏画作的不是一个孩子,那会不会得到同样的原谅呢?我想应该不会,因为事情的定论因人而异。对于小男孩来说,他没有任何经济能力来弥补过失,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主办方索要赔偿,那将由他的父母承担。同时,小男孩乃无心之失,并非有意为之。这两点从物质角度考虑是主办方决定的重要原因吧。不强迫一个没有承担能力的人承担责任,不为难他人的无心之失,体现的是主办方的大度。
失责之举,以爱化之。作为内部原因,主办方的行为是对自己疏忽的忏悔。完善的管理,完备的设施,以及足够的人手进行管理、巡视,是不应当会出现小孩“探身”看画之举的。如今,画作损坏,主办方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所幸,主办方没有把过错归于他人,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而是选择了承担。此举正是主办方内部的一堂成功管理课,相比于对员工过失的批评,用爱也许更能凝聚人心。
呵护,关怀,宽容,责任,无一不是我们当今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将此事刊于《暖闻》栏目,广而告之,必能温暖人心。此事无愧于“暖闻”二字。(最后得分 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