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痛与抗惊厥 实验报告(本站推荐)
镇痛与抗惊厥实验
一
抗惊厥实验
摘要
目的苯巴比妥钠具有良好的抗癫痫和抗惊厥作用,故其可以用于惊厥的治疗。而尼可刹米可以提高机体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从而造成机体惊厥,故用尼可刹米复制惊厥模型后用苯巴比妥钠进行治疗,从而观察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方法
分别前后腹腔注射苯巴比妥钠和尼可刹米后,观察惊厥发生的情况从而观察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
结果与分析
用苯巴比妥钠的小鼠惊厥率为0,而没有用的小鼠惊厥率高达100%,死亡率达50%,比较可以发现苯巴比妥钠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
惊厥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引起的全身骨骼肌强烈的不随意收缩,出现强直性或者阵挛性抽搐。苯巴比妥钠属于苯巴比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中枢抑制作用,故具有抗癫痫和抗惊厥作用。本实验观察其抗惊厥作用。尼可刹米是一种呼吸兴奋剂,中毒剂量时可以造成机体惊厥甚至是死亡。由于尼可刹米的作用比较强而且本实验使用的是中毒剂量,故而应先腹腔注射一定量的苯巴比妥钠后,经过一定时间后再腹腔注射一定量的尼可刹米,观察有无惊厥的出现从而确定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作用。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小白鼠
2)实验药品: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生理盐水 3)实验用具:注射器,电子称,小白鼠笼 2 实验步骤
1)每组取四只小鼠,称重,并分别编号为1,2,3,4号。2)1,2两只小鼠腹腔注射苯巴比妥钠,0.1ml/10g,3,4两只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0.1ml/10g。
3)15min后,分别为四只小鼠注射尼可刹米,0.1ml/10g,并记录号时间。
4)观察并记录四只小鼠是否出现惊厥或者死亡。3 实验结果
经过如上实验可以得到如下结果:表1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惊对照组惊实验组死对照组死亡组别 实验组/只
只 厥/只 厥/只 亡/只 /只 2 2 0 2 0 1 2 2 2 0 2 0 1 3 2 2 0 2 0 1 4 2 2 0 2 0 1 总数 8 8 0 8 0 4 注:实验组为注射苯巴比妥钠的小鼠,对照组为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
通过计算百分率可得表2 实验惊厥百分率
0%
表2
对照惊厥百分率 实验死亡率
100% 0%
对照死亡率
50% 4 实验分析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注射苯巴比妥钠的小鼠没有出现惊厥,也没有死亡。而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惊厥出现百分率高达100%,且死亡率达到50%,通过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就可以明显的发现,苯巴比妥钠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主要通过增强GABA 作用以及减弱谷氨酸作用而实现抗惊厥作用。
二
镇痛实验
摘要
目的吗啡属于阿片类镇痛药,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通过热刺激(热板法)或者化学刺激的方式引起小鼠疼痛,在经过吗啡镇痛后观测其痛阈的改变从而观察吗啡的镇痛作用,从而了解其镇痛效果和机制。
方法
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法
结果与分析
吗啡对热刺激或者化学刺激都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吗啡是阿片类镇痛药的代表药,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主要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从而产生镇痛作用,是临床常用药,也属于管制药。当给与一定的温度刺激时,小鼠会产生痛觉,小鼠由于脚部的疼痛而发生疼痛反应,从而出现舔后足的现象。出现此现象越快说明疼痛的潜伏期短,也就是痛阈越低。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小鼠出现舔足现象的时间来比较痛阈的大小。同理,给与小鼠腹腔化学刺激时,小鼠会出现扭体的现象。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小白鼠 2)实验药品:吗啡,生理盐水,醋酸
3)实验器材:注射器,Woolfe 热板,电子称,秒表,鼠笼。2 实验步骤 2-1 热板法
1)打开热板预热。取小鼠,筛选舔足时间在5s-30s之间 的小鼠,称重,分作两组,每组两只,作标记。
2)选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每只小鼠的舔足时间,记录。3)实验组腹腔注射吗啡0.1ml/10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4)给药后分别于15min,30min,45min测小鼠的舔足出现时间,并记录好。
2-2 化学刺激法
1)每组取四只小鼠,随机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称重,做标记。2)实验组腹腔注射吗啡0.1ml/10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
3)20分钟后,两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醋酸0.1ml/10g,观察小鼠是否出现扭体现象并记录。3 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热板法可得如下表3的结果:
表3 组别 小鼠编号
第二组
30给药前 1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给药前 15分钟 分45分钟
钟
第一组 1 2 3 4 2 3 4 实验组均值 对照组均值 11 6 14 15
42 15
57 14
41 15 20
13.59 6.5 10.95 6.15 22 第三组
给药前 15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给药前 16 18 19
45 30
60 30 20
60 28 18
23.41 14.18 57.76 40.58
43.34.41 24 21.17 15.8 23 11.01
13.13.44 57 9.18
10.6.96 62 12.5 第四组
15分钟 分45分钟
钟 31.25.61 22 20.04 31.17 60 56.76
27.16.96 78 17.98 60 60 60
13.02 44.70 50.54 41.20 13.85 20.90 18.37 17.11
说明:1 表格中单位为秒。
由于第四组小鼠未经过筛选,故而舍去。
由此作出时-效曲线为图1所示:
而化学刺激法所得结果如下表4所示
组别 1 2 3 4 总数 实验组扭体百分率 对照组扭体百分率 实验组/只 2 2 2 8 0 100%
表4
实验组扭体/
对照组/只
只 0 2 0 2 0 2 0 8 0
对照组扭体/
只 2 2 2 2 8 分析
1)从表3及图1 可以看出,用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痛阈几乎一样,而用药后,实验组的痛阈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吗啡能提高机体的痛阈值,从而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图1表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后,机体内的吗啡含量降低,从而痛阈值也跟着下降。
3)同样,表4中显示,注射吗啡后,扭体实验为全阴性而对照组为全阳性,同样说明了吗啡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第二篇: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60%
医院 达标/符合程度≥60% 达标/符合程度≥70% 麻醉与镇痛评价用表
达标/符合程度≥80% 达标/符合程度≤90% 评价结果 项目 评价内容与方法 a b c d e 1.麻醉管理(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1.开展麻醉工作能满足临床业务与患者的需要 1.1麻醉工作与医院功 2.可随时(24小时X7天)提供麻醉、心肺复苏、镇痛服务 能任务相适应 3.开展院外的麻醉服务有管理制度与批准程序,有登记 1.人员岗位职责明确,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师 2.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 3.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1.2有麻醉工作质量和 4.麻醉用具清洗、消毒符合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 5.重大麻醉报告、审批制度 规程 6.麻醉缺陷管理与意外应急处理预案,有具体措施 7.有麻醉风险评估的制度,实施分级(ASA 分级)管理 8.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和安全管理会,有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1.实施麻醉的手术必须具备麻醉机
2.每床配置有生命体征监护仪(至少包括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 氧饱和度)3.麻醉及手术所用的消耗物品应有合格证明,包括全麻回路、阻滞 1.3基本仪器设备 麻醉用针、有创监测装置等 4.开展全麻应具有麻醉气体监测仪
5.每个手术间应备有气管插管条件(包括直接喉镜、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医用气源 6.急救复苏设备(包括简易呼气器、便携式氧气等)2.麻醉质量管理团队(通过相关的文件、现场检查与员工交流中获得证实)1.由麻醉专业主任医师负责管理麻醉质量工作
2.1质量管理团队 2.由多名麻醉专业副主任医师人员团队负责麻醉日常(节假日)的管 理工作 1.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 2.2实施质量管理 2.负责制定与实施麻醉质量控制方案 3.负责制定、实施与审核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3.实行麻醉与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手术通知单、排班表中获得证实)1.医院对麻醉医师资质与能力有明确的要求 3.1麻醉与镇痛操作分
2.分级授权到每名医师 级与授权管理制度落实 到位 3.医院对麻醉医师有定期执业能力评价制度,有评价记录 1 CHA-PJPG 麻醉管理
4.具有麻醉学主治医师以上资格的医师方可独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 5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不可独立进行麻醉活动,必须在上 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6全麻原则上应由副主任医师主持执行 1.人员设置,至少做到每张手术台具一名主治医师以上麻醉专职人员 3.2心肺复苏高级教程 2.每一位麻醉医师均经心肺复苏高级教程培训,能熟练掌握,有培 培训 训记录 4.麻醉前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每位病人都应有麻醉前评估。(1)选择麻醉方法和制定麻醉计划(2)安全地使用合适的麻醉药(3)病人全身情况适合麻醉 4.1由具有资质的人员 开展麻醉前评估、麻醉(4)手术前准备完成 诱导前再评估 2.在麻醉诱导前应即刻对病人进行重新评估 3.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的原因与有重点预防措施 4.这两种评估都要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师进行。5.这两种评估结果都要记录在病史中 1.麻醉服务必须仔细计划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4.2每位病人都应有麻 醉计划/或方案和麻醉2.对每位手术患者实施麻醉风险评估有记录 风险评估记录。(应从 3.明确使用何种麻醉方式、给药途径、其它用药和输液,监护项目 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检查获得证实)4.预期的麻醉后管理 1.有制度与程序规定麻醉前由麻醉师与患者、家属或其它委托人进 4.3与病人.家属或病 行充分说明与沟通 人授权委托人讨论该麻 醉风险。麻醉优点及其 2.说明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有关的风险,益处和其它可供选 它可能的选择。择方案,说明与沟通的结果记录病程记录之中 5.麻醉中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病历,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实施的麻醉与麻醉计划保持一致 2.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充分的体现 5.1实施的麻醉操作的3.实施的麻醉方法变更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 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意,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麻醉单中 4.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过程,迅速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5.有麻醉效果评定 1.持续监测麻醉过程中病人的生理状况。5.2持续监测并记录麻 醉过程中每个病人的生2.有完整的信息监测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中,连贯无中断、无涂改 理状况。3.准确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 2 CHA-PJPG 麻醉管理
6.麻醉后管理措施到位(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检查,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具备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所需的设施与设备 6.1麻醉术后复苏室 2.复苏室人员知晓现行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1.应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进行实施全程观察,监测结果记录在病6.2监测、记录麻醉后 历中 病人的状态,有资质的人员根据已确立的标准 2.转出麻醉恢复室有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决定是否将病人从麻醉术后复苏室转出 3.准确记录病人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的时间 1.有随访记录 6.3术后24小时后有麻醉师的随访记录 2.记录有患者对效果的评价 7.术后镇痛(应从随机抽查20份全麻出院检查,与麻醉管理团队人员交流与沟通中获得证实)1.术后镇痛管理制度、选择指症、操作常规 7.1术后镇痛管理 2.实施术后镇痛的相关人员均知晓与遵守
1.镇痛器材、药品管理有制度 7.2术后镇痛器材与药2.麻醉药品与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符合国家法规 品管理 3.有使用记录 1.实施术后镇痛之前,由麻醉师与患者、家属或其它委托人进行充分 说明与沟通,并记录在病历 7.3术后镇痛过程管理 2.术后镇痛过程有观察,结果记录在病历之中 3.术后镇痛效果有评价,记录在病历之中 评价达到“a”级的说明: 评价为“d”“e”级的说明: 提出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此栏不得空白,至少提出三条)检查人员签名/日期 3 CHA-PJPG 麻醉管理
麻醉报表 项目名称 1.麻醉总例数 全身麻醉例数 椎管内麻醉例数 神经阻滞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2.1门诊患者例数 2.2住院患者例数 3.3其中手术后镇痛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3.1复苏成功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 4.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 4.2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
5.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 5.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的重度降低例数
5.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 5.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5.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5.6.其它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7.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 例数/年 术后死亡/年 ASA-Ⅰ级 ASA-Ⅱ级 ASA-Ⅲ级 ASA-Ⅳ级 ASA-Ⅴ级 4 CHA-PJPG 麻醉管理
第三篇:镇痛签字同意书
顺庆区第一人民医院 术后镇痛同意书
姓名: 性别: □男□女 年龄: 岁 体重: kg 科室: 床号: 住院号: 20 年 月 日 术后诊断: 实施手术: 麻醉方法: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现已知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与术后并发症有密切关联,影响到手术的预后。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帮助患者度过术后72小时的难以煎熬的疼痛期,这对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手术后病人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伤口会出现疼痛,将会给病人带来许多影响,如增加病人痛苦,引起失眠、活动受限、局部器官功能恢复迟缓、尿储溜等,有些病人因胸部或腹部伤口疼痛而不愿咳嗽、咳痰,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部感染。
术后有效的止痛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呼吸幅度,保持肺泡膨胀,促使患者咳嗽、排痰,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可以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深部静脉栓塞的发生,可以减轻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可以缓解焦虑,改善睡眠;通过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而减少住院时间,节约费用。
传统方法为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止痛药,但用量偏大,不良反应较多,且止痛效果不确切。目前我院麻醉科引进了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即由患者根据自身的镇痛需要自行控制镇痛药的给药时机和速度(次数)达到按需给药的境界。PCA泵及其技术具有按病人情况自动调控注射、安全锁定、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可靠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为了更好、更安全地享受术后镇痛服务,患者需注意的事项有:清洁时保护镇痛管道,防止镇痛管道脱落;PCA泵必须有患者本人控制,家属不能代替患者参与给药,如有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适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如怀疑微量泵有问题,不能擅自拔除镇痛管道或拆开镇痛泵,应由麻醉科医生处理。
我院麻醉科负责术后疼痛治疗工作,需要术后镇痛治疗患者可在术前向麻醉科提出申请预约、签字术后镇痛同意书,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按排专人提供治疗服务。
患者/法定监护人/委托代理人已认真阅读上述关于术后镇痛治疗各方面情况,经慎重决定
□是
□否 使用术后镇痛装置
患者/法定监护人/委托代理人/签名:
麻醉医生签名:
第四篇:麻醉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麻醉镇痛操作分级与授权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麻醉镇痛操作分级管理范围应与其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与匹配的技术能力相一致,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相应的诊疗科目。
2、医院应设立由院领导、医疗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医院麻醉镇痛操作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麻醉镇痛操作权限目录,各级医师的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
3、医院应根据麻醉镇痛操作技术操作常规确定出麻醉镇痛级别,建立麻醉镇痛操作准入管理、执业医师麻醉镇痛操作授权管理及麻醉镇痛分类细则。对高风险、特殊身份病人等上报医政科(处),并且原则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承担。
4、各级麻醉医师的授权必须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麻醉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其实际能力水平,确定该医师所能实施和承担的相应麻醉镇痛操作的范围与类别。至少每三年对麻醉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价与再授权,再授权是依实际能力提升而变,不随职称晋升而变动。
5、对外聘及脱离本专业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麻醉医师,应由医疗管理部门对其技术能力和资质进行再评价与再授权后,方可从事临床诊疗活动。实习、进修人员要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严格执行麻醉前讨论的管理措施,高风险病人必要时请外科医师及相关人员参加讨论。麻醉前前讨论应包括:麻醉前病人病情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及麻醉的选择、术中医疗风险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7、各级麻醉医师应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由主麻医师向病人(或委托授权人)及其家属就病人病情、麻醉选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可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充分、明确的术前告之,并有签字认可。
麻醉镇痛风险评估制 度
1、凡自愿接受麻醉镇痛的病人,在实施麻醉镇痛前要对病人进行系统地评估。
2、麻醉镇痛风险评估由主麻医师及分管主治医师进行,特殊病人需要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必要时科室应组织讨论。
3、麻醉镇痛前提出麻醉镇痛方案,预计麻醉镇痛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4、应将麻醉镇痛的风险和优点充分告知病人及家属,同时签订自愿接受麻醉镇痛志愿书,并将该文书留存备案。
第五篇:分娩镇痛的优点
分娩镇痛的优点
1、无痛分娩起效快,作用可靠,从精神上根本解除了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感,使其能够心情舒畅的迎接新生命。
2、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分娩全程的镇痛需求;而且产妇可以进食,保持体力,不阻滞运动神经,不影响宫缩,产妇仍能活动自如;产妇清醒,能主动配合分娩全过程。
3、产痛使孕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孕妇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胎盘血流量减少,所以产妇过度紧张易至胎儿缺氧。无痛分娩可缓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避免了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的减少,改善胎儿的氧供和产妇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从而增加顺产机率,胎窘发生率降低。
4、麻醉后使宫口及盆底肌肉松弛,促进产程进展,使产程缩短。
5、不会造成产后大出血量大。局麻药物浓度低对母儿均无危害。
6、无痛分娩失败后,可加大麻醉用药量,即可行剖腹产术,不需再进行硬膜外穿刺,减短急诊手术时间。为急救争取时间。
7、产后恢复快,产后可立即进食,仅会阴部位可能会有伤口,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8、可降低因产妇害怕产痛而选择剖宫产的发生率,从儿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