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科学发展观领引“两型”学校建设,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领引“两型”学校建设,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
月山镇中学
彭召辉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所谓“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学校符合我们创建“两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更符合学校自身的根本利益。在教育领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教育发展“好”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领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与实践向学校的各个层面渗透,通过“两型”学校建设,推动我校的“两型”社会建设,为促进我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一,进一步增强建设“两型”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发展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而是手段,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存在异化现象,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这说明把物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两型”学校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明确教育在创建,“两型”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努力形成“两型”学校教育特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明确创建“两型”学校的工作内容,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建设“两型”学校的重要性和对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而增强创建“两型”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营造“两型”校园文化氛围,是创建“两型”学校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这是“两型”学校创建的文化基础。当前,我们要大力建设“两型”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春风润物、潜移默化的“两型”社会教育。通过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讲,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与“两型”社会建设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产生共鸣。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审视我校工作、管理学校、教育学生和优化环境。通过多种宣传和教育渠道,强化“两型”学校建设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形成浓厚的“两型”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主动地将“两型”学校建设的责任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自觉行为,从而为“两型”学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三,加大“两型”学校建设的学科教学渗透力度。“两型”学校建设领域宽泛,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科教学亦是渗透“两型”文化、“两型”社会、“两型”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为了畅通渠道,巩固阵地,市属我校要开展渗透式环境教育课,结合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加大学科渗透力度,将“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具体而言,“两型”学校建设的学科渗透途径,是指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建设的理念于各类学科和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各类学科和各门课程在创建“两型”学校中的“载道”和“渗透”作用。
首先,在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理念渗透。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指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新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进行“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即寓“两型”理念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教学之中。文科各类课程的“两型”理念渗透,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载体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熏陶。
其次,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理念渗透。在教育与“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这从学科内容而言似乎是正确的。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在教育教学之中进行“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可以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和更高层面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从而内化和强化创建“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所要求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具体而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的理念渗透,是指通过阐述和讨论本专业领域的历史与传统、所涉及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以及所面临的道德伦理问题,帮助学生超越技术层面的狭隘性,跳出专业看专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专业问题。
第四,努力拓展“两型”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建设理念的生机与活力在实践。就当前的“两型”学校建设而言,首先,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两型”学校创建。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因为,只有坚持深入实践,才能获得“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的真知灼见。其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两型”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我校可以开设网上“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的专栏、论坛,通过集思广益,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使广大师生积极地参与到“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和“两型”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教育。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消除“炫耀性消费” 极探索,加大“两型”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整合力度,以“创建节能校园,培育环保人才”为主题,广泛开展“两型”学校创建活动;要以社会主义合格中学的培养目标为引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建设“两型”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全面性指导;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两型”学校建设,为新时期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通过市属我校的“两型”学校建设,推动我校市的“两型”社会建设,为促进我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最后,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进行“两型”学校教育。
综上所述,“两型”学校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命题,可供借鉴的经验还不多。我们老师应该要积极探索,加大“两型”学校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整合力度,以“创建节能校园,培育环保人才”为主题,广泛开展“两型”学校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建设“两型”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全面性指导;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两型”学校建设,为新时期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通过我校的“两型”学校建设,推动我校更快的发展,为促进我校成为“两型”学校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北关小学
王书友
办事处党工委组织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会以后,我们学校立刻行动起来,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会上明确了任务,达成了共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学校干部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活动,全体党员干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学习,记写了大量的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们普遍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对这次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了总体要求,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到底哪些问题最突出、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可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就是要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北小”为载体,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着力抓好“四个统筹”,努力做到“五个新突破”。
“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教育”为中心; “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优化配置办学资源;二是统筹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工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行政后勤三支队伍建设,形成合力;三是统筹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把学校和谐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四是统筹开发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走开放式办学路子。
“五个新突破”,一是在弘扬良好的作风上有新突破。学校的作风集中表现为学风、教风和校风。应当看到,学校在发展中还不同程度暴露出一些影响良好风气的现象,存在着个别同志在个人利益上争先恐后,在完成工作任务上得过且过的现象;存在着要求不严格,作风不扎实,管理不精细的现象;存在着办事拖拉,抓而不紧,落而不实的现象等等。因此,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不足,切实解决个别教师工作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不积极不作为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在落实中责任不到位,督察力度不够等作风浮躁漂浮问题,真正使学习实践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提升素质、树好形象的过程。
二是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近年来,我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以及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建立和形成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逐步规范。但还存在着贯彻力不畅,执行力不强,指挥调度不顺等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坚持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良好的制度规范,调整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格局,不断探索完善激励和淘汰措施;要通过“一坛二评三机制”(一坛:教学研一体化论坛,二评:教学质量评估、教师专业发展评估,三机制:教学互动机制、交流沟通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平台和制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研创新体系,为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重点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管理不顺畅和不够得力现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忙闲不均现象,为推进改革创新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校园氛围。
三是在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有新突破。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关键要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法。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范围是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能够创新,在目标责任考核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勇夺佳绩,用优秀等次作为评价学校整体工作的“测量仪”和引领各项工作冲刺的“抓手”。
四是在抓好队伍建设上有新突破。近年来,我们始终从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出发,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和教师,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干部教师队伍。从学校长远发展出发,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当做重中之重,形成既尊重规律又敢于打破规律的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要坚持把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作为人才选拔的首要原则,从“选优”和“汰劣”两方面着手,大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五是在推进整体建设上有新突破。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就是要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两难”的问题,比如优化资源与兼顾各方利益的矛盾,“教”和“学”的矛盾以及教职工不同群体利益的矛盾等等。妥善处理这些矛盾,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
总之,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00九年十一月十日
第三篇: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于12月18日在京召开了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07年工作,分析经济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2008年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共380人参加会议。
曾培炎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企业改革,优化布局结构,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曾培炎充分肯定了5年来中央企业工作和成绩。他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以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竞争力为主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活力明显增强,效益显著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表明,国有企业探索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搞好的路子。
曾培炎指出,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主力军,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创新思维、开拓进取,把中央企业做强做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中发展,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国家宏观调控,配合搞好经济运行调度,优化投资结构,做市场的健康力量。三是加快做强做大中央企业,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制定战略、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培养人才,依托重点工程,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四是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开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五是中央企业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07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工作,提出了2008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
他指出,今年是中央企业第二个业绩考核任期的起步之年。中央企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管理,生产经营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效益增长基础日趋稳固;运行质量持续改进;许多中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整体素质和实力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不但居于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
李荣融指出,中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显现。1-11月,中央企业上缴税金7654.3亿元,同比增长24%,比去年同期增加1481.8亿元。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7162.2亿元,同比增长20.5%;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9186.6亿元,同比增长31.7%,预计全年实现利润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30%。
――效益增长基础日趋稳固,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39家,占90.8%;实现利润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4家。
――运行质量持续改进,中央企业资产总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1%;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4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8家。
14家中央企业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全面履行服务承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11家中央企业相继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获得普遍好评。
李荣融着重指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明年的经济形势作了深入分析。针对面临的形势,中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央企业要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深入分析汇率、利率、税率、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信贷从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要打好基础,练好内功,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确保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中央企业一要更加注重主业发展;二要更加注重基础管理;三要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四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五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六要更加注重队伍建设。
李荣融强调,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2008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努力实现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
李荣融要求国资委要着力做好深入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等工作。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关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布局结构,不断增强中央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工作、推进中央企业重组调整。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统一、三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加强业绩考核、进一步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加强和完善监事会当期监督。理清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的职责定位,探索企业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方法;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推动“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推进中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提高建制率,促进规范运作,落实职代会职权,进一步推进厂务公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检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李荣融要求,明年是中央企业第二个考核任期的第二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央企业要着力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规划和落实各项工作,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一是推进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二是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强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集团控制力;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六是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七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作了“关于当前金融形势对中央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的专题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周吉平、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魏家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总经理经天亮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伟主持了会议。
(责任编辑:胡正)
第四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窗口”。人们希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举措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
“又好又快”这一发展理念,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多快好省”和“又快又好”的提法形成对比。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删减或调换。这一变化,见证了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艰辛的探索历程。“好”与“快”是这一发展理念中的两个关键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而“好”的理念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好”就是要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
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果政府干预过多,则会导致效率降低。比如,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让单纯的企业行为变得不再单纯。虽然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如果干预过多,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那么即使企业短时间内可能得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应该做的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干预。另外,在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在宏观调控经济、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比如在“环境保护”这个市场“不愿做”的领域,政府就应该下大功夫,一方面加大政府的直接投入,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而不能把保护环境的皮球踢给市场,这样只会是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总之,只有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才能做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此外,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确保国家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人民才有可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时刻处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国民时时担惊受怕,又怎能大搞经济建设呢。在《决定》中指出,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等部门,糅合在一起,负责情报、军队、外交、公安等的国家安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为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必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在《决定》中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报告中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这为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司法角度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人民权益。另外,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能够很好地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的成果,但广大农民并没有公平地分享这一成果。通过这些改革,能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另外,要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国梦”。创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着重对自然界的研究并获得新发现,具有基础性特点,主要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决定》中关于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科学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就是为了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着重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服务人类,往往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自主创业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当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够有机结合,必将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地球关系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快形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防战略。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