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安市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及规划
泰安市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及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精神,切实解决我市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以下简称“大班额问题”),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全市中小学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足额均衡配备师资,全面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省政府统一要求,用2年时间全面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突出抓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摸底清查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对辖区内各类现有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排查,逐校、逐级、逐班、逐人进行统计,做到全面、迅速、准确、透彻,形成统计数据。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也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类别做好统计分析,摸清实际需求,为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二)科学编制中小学建设规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及计生政策调整等,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调整完善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同步调整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各县(市、区)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于10月20日前报市政府。在规划编制中,各地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就近入学、科学合理原则。要按照城镇、农村学校设置的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置学校。在解决城镇大班额的同时,一并解决农村大班额问题。
二是坚持与人口变化相适应、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人口流动、计划生育和户籍政策改革,科学预测人口变化,做到适度超前。
三是坚持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的原则。新建学校坚持按照省定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对老校区要因地制宜,通过提升改造、扩建等方式,适度扩大用地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向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
四是坚持规范程序、先建后撤原则。统筹考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设施等条件,保证平稳过渡。
(三)扎实推进规划实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鲁政办字〔2015〕152号文件精神,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及时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问题。分学期、分年度推进项目建设,抓好开工、施工、竣工各个环节,严格质量标准和廉政纪律。
一是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对已建成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在2017年年底前建成后,及时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学校配套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重新核发开发资质,限制或停止其承接新的开发项目。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实行追责,城乡规划执法部门责令其自行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城镇中小学配套建设,按规定享受有关规费的减免政策。
二是落实好教育设施“三同步”制度。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要求,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居住区,要在其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载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等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或代建完成后无偿交由教育部门管理。未按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要求完成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不能同步交付使用、教育主管部门未收到“钥匙” 的居住区项目,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
三是保障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新增计划用地中优先保障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用地;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拓展中小学建设用地空间,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房统筹解决。
四是足额配置师资。做好中小学教师编制的调整、使用和管理。根据生源状况及时核定教职工编制,用2年时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按照教师“退补相当”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优化师资配置,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五是加大经费投入。各县(市、区)要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努力拓宽筹资渠道,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在积极争取省以奖代补资金的同时,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扶持政策,利用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解决大班额所需资金问题。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四)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加强学校招生管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义务教育学区制建设,支持名校办分校、托管薄弱学校,建立学校联盟,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多渠道扩充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强招生管理,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入学为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方式,落实义务教育“零择校”规定;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招生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坚持市域统筹、以县为主原则,市负责市直学校,县(市、区)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泰安城区市直义务教育学校要纳入所在区统筹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市、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对解决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市政府成立由王云鹏市长任组长的全市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工作协调顺利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确保全市大班额问题顺利解决。1.市编办:负责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及时核定并落实中小学编制;制定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的具体办法,并认真组织实施。
2.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将中小学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会同教育、财政、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镇中小学建设项目的立项并指导实施。
3.市教育局:负责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的总协调;负责分解目标任务,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加强薄弱学校改造、统筹管理城镇中小学招生工作;会同财政、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编制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会同编制、财政部门及时核定城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制定年度招聘人员工作方案,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和管理。
4.市财政局:负责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经费需要;牵头协调金融部门,做好贷款、融资等事宜。
5.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做好对中小学招聘教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创新招聘形式,确保新招聘的教师在每年暑期前到校到岗。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决城镇中小学用地指标,将中小学建设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及时办理征地手续。
7.市规划局:负责将经市政府批准后的中小学布局规划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和审批新区开发、旧城改造方案时,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按照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预留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用地,明确用地位置和界线,落实教育设施“三同步”制度。
8.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做好校舍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以及竣工验收备案等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好教育设施“三同步”制度;核实2011年以来已建和在建项目教育配套建设和落实情况。
9.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学校建设优先优惠和规费减免政策,建立城镇中小学建设项目的“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
10.市金融办:负责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对教育改革的金融服务。
1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泰安高新区管委、泰山管委:具体制定、实施辖区中小学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解决辖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三)加强监督考核。各县(市、区)要设立监督举报平台,将分年度班额控制数和新增学位数等大班额问题解决目标定期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利用教育事业统计、教育督导平台、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改薄”管理平台,加强大班额信息监控力度,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台账,责任细化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实行挂账销号管理,对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要责任倒查,严肃追责。市政府将解决大班额问题作为重点督查事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通报“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实施进展情况。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情况,纳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并列入县(市、区)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
泰安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 为解决我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字〔2015〕2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普通中小学799所,其中高中26所,初中108所,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4所,小学628所。全市现有在校生612310人,教学班12342个。超标准班额教学班6943个,占56.3%;超大班额教学班1787个,占14.5%,全市最大班额86人。
目前,我市在教学班数量及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根据现有在校生计算,应设标准班额教学班15057个,缺少2715个(高中416个,初中1036个,小学1263个);根据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计生政策调整、义务教育段“六三”改“五四”学制等情况,到2020年,我市普通高中还缺少教学班461个,义务段学校还缺少班级2325个(小学1459个,初中866个);按目前生源及班级数,综合考虑每年自然减员、新建学校等因素,到2017年,我市教师缺口8102名。
二、目标原则
2015年至2017年,实现全市扩增土地8705亩,新增校舍面积473.4万平方米,完成新建学校116所,改扩建学校290所;投资149.5亿元,新增班数5501个,新增学位252710个,选聘教师8102名。
1.坚持摸清存量,测准增量原则。坚持一县一策,一校一案,摸清现状、科学测算,用好存量、扩大增量,为制定规划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撑。
2.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对全市普通中小学统筹规划,通过新建、迁建、改扩建、改造提升、资产置换、撤并整合、调整学区等措施,分步实施,对起始年级按标准控制,其他年级按标准逐年化解,确保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达到标准要求。
3.坚持综合施策、统筹结合原则。将学校建设规划与城镇化进程、中小学布局调整、人口政策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市级统筹、特事特办,全面解决我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规划内容(一)学校建设规划 1.新建学校(116所):
(1)2015年建设12所:岱岳区2所,征地79亩,新增校舍面积20000平方米,投资0.29亿元,新增22个教学班;新泰市1所,征地20亩,新增校舍面积4200平方米,投资880万元,新增5个教学班;肥城市6所,征地30亩,新增校舍面积119500平方米,投资3.2亿元,新增132 个教学班;宁阳县2所,征地86亩,新增校舍面积31790平方米,投资0.9亿元,新增42个教学班;高铁新区1所,征地63.9亩,新增校舍面积33622平方米,投资1.55亿元,新增49个教学班。
(2)2016年建成32所:泰山区3所,征地98亩,新增校舍面积48000平方米,投资3.9亿元,新增54个教学班;岱岳区5所,征地213.7亩,新增校舍面积70360平方米,投资1.47亿元,新增113个教学班;新泰市8所,征地601亩,新增校舍面积215800平方米,投资5.9亿元,新增221个教学班;宁阳县1所,征地60亩,新增校舍面积27770平方米,投资0.8亿元,新增26个教学班;东平县9所,征地684亩,新增校舍面积242750平方米,投资7.5亿元,新增325个教学班;市直2所,征地609.2亩,新增校舍面积184360平方米,投资7.7亿,新增78个教学班;高铁新区4所,征地334亩,新增校舍面积146650平方米,投资6亿元,新增176个教学班。
(3)2017年建成72所:泰山区25所,征地1036亩,新增校舍面积582000平方米,投资33.67亿元,新增590个教学班;岱岳区7所,征地472亩,新增校舍面积223867平方米,投资4.79亿元,新增162个教学班;新泰市10所,征地680亩,新增校舍面积197672平方米,投资5.5亿元,新增312个教学班;肥城市7所,征地419亩,新增校舍面积183000平方米,投资4.2亿元,新增184个教学班;宁阳县5所,征地548亩,新增校舍面积292700平方米,投资5.58亿元,新增182个教学班;东平县9所,征地355亩,新增校舍面积83700平方米,投资1.8亿元,新增96个教学班;泰安高新区2所,征地98亩,新增校舍面积21546平方米,投资0.4亿元,新增72个教学班;泰山景区1所,征地37亩,新增校舍面积12500平方米,投资0.55亿元,新增14个教学班;高铁新区6所,征地696亩,新增校舍面积309052平方米,投资11.8亿元,新增366个教学班。
2.改扩建学校(290所):
(1)2015年改扩建学校31所:岱岳区14所,征地24亩,新增校舍面积32350平方米,投资0.6亿元,新增61个教学班;肥城市10所,新增校舍面积46700平方米,投资0.45亿元,新增61个教学班;宁阳县7所,新增校舍面积26214平方米,投资0.57亿元,新增7个教学班。
(2)2016年改扩建学校107所:泰山区3所,征地21亩,新增校舍面积19000平方米,投资0.83亿元,新增17个教学班。岱岳区17所,征地84亩,新增校舍面积80503平方米,投资1.25亿元,新增81个教学班;新泰市36所,征地88亩,新增校舍面积90577平方米,投资1.5亿元,新增220个教学班;肥城市12所,征地50亩,新增校舍面积57561平方米,投资0.84亿元,新增102个教学班;宁阳县6所,新增校舍面积48336平方米,投资0.87亿元,新增63个教学班;东平县30所,征地189亩,新增校舍面积117800平方米,投资2.56亿元,新增186个教学班;泰安高新区1所,新增校舍面积8400平方米,投资0.14亿元,新增12个教学班;泰山景区1所,征地3亩,新增校舍面积6875平方米,投资0.14亿元,新增16个教学班;市直1所,新增校舍面积22614平方米,投资0.98亿元,新增43个教学班。
(3)2017年改扩建学校152所:泰山区20所,征地196亩,新增校舍面积149436平方米,投资6.98亿元,新增134个教学班;岱岳区26所,征地150亩,新增校舍面积141878平方米,投资2.49亿元,新增138个教学班;新泰市36所,征地110亩,新增校舍面积181180平方米,投资3.53亿元,新增294个教学班;肥城市16所,征地20亩,新增校舍面积59900平方米,投资0.85亿元,新增122个教学班;宁阳县7所,征地82亩,新增校舍面积57296平方米,投资1.2亿元,新增114个教学班;东平县41所,征地396亩,新增校舍面积494600平方米,投资14亿元,新增476个教学班;市直6所,征地63.2亩,新增校舍面积61543平方米,投资2亿元,新增134个教学班。(二)师资配备规划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大招聘力度,有编即补,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利用机动编制,解决好教学点教师配备不足问题。考虑现有教师缺口、自然减员、新建学校等因素,全市需新增教师8102名。
2015年新增教师467名,其中,新泰市310名,肥城市157名;2016年新增教师2848名,其中,泰山区107名,岱岳区415名,新泰市643名,肥城市99名,宁阳县491名,东平县695名,泰安高新区85名,泰山景区4名,市直309名;2017年新增教师4787名,其中,泰山区1222名,岱岳区455名,新泰市721名,肥城市545名,宁阳县807名,东平县803名,泰安高新区74名,泰山景区5名,市直155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泰安市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方案》的规定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多元筹资,加大投入。合理测算资金需求,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确保置换、出售撤并学校收益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对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配套费用给予政策优惠。同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教,拓宽融资渠道。
(三)严格程序,确保质量。严格工作程序,强化管理,积极办理各项建设手续,做好过程性质量监督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四)规范招生,加强监管。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完善招生片区,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实现以学区为单位与小学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高中完善招生指标生政策,确保大班额不再反弹。
(五)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全市解决大班额工作推进情况,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市形成大力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强化督导,严格考核。建立大班额问题工作台账,定期向社会公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进度、新增学位数、年度班额控制数等工作目标及其完成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和教育综合督导的内容,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建立月调度制度,定期公布各县(市、区)工作进展,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的进度缓慢、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二篇:济宁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济宁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实施方案及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精神,切实解决好我市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以下简称“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扩增教育资源总量,优化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到2017年底,解决我市大班额问题。
二、目标任务
坚持市域统筹、以县为主、一县一策,以新建、改扩建学校为主,扩增优化城镇教育资源。2015—2017年全市计划新建城镇中小学83所(其中小学52所、初中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普通高中7所),改扩建104所(其中小学61所、初中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普通高中8所),新增学位183080个(其中小学102780个、初中56700个、普通高中23600个)。新增学校用地7436.1亩,新增建筑面积249.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5.06亿元,招聘教师10101人。城镇普通中小学班额达到标准班额。
2015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所,改扩建10所,新增学位8490个,新增用地779.6亩,新增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3.59亿元,招聘教师497人。
2016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21所,改扩建46所,新增学位60020个,新增用地1929.7亩,新增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7.94亿元,招聘教师3652人。
2017年,全市新建城镇中小学57所,改扩建48所,新增学位114570个,新增用地4726.8亩,新增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3.53亿元,招聘教师5952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扩增优化城镇教育资源。
1.科学调整完善城镇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依据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大班额的现实状况、计生政策和户籍政策调整、未来城镇化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等因素,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确定2015—2017年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计划,明确解决大班额问题时间表和路线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优化学校布局,扩增城镇教育资源总量。
2.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教育设施应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已建成的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在2017年底前建成后,及时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学校配套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重新审核开发资质,限制或停止其承接新的开发项目。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实行追责,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其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教育部门应列为各县(市、区)规划委员会和规划联审会成员单位。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对违反规定、不能如期交“钥匙”的居住区项目,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加强建设监管,把城镇中小学校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精品工程。
3.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支持社会力量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支持名校办分部、托管薄弱学校,鼓励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建立学校联盟。采取派出公办教师支教、购买学位、落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同等待遇等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
(二)保障学校建设用地。
1.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市、县土地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地布局,“挤出”规划空间,将未纳入规划的新增中小学校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未正式下达前,可预支部分计划指标保障各地急需开工的中小学项目。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宅区统筹解决。
2.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支持利用现有学校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中小学教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鼓励各地采取城区高中(职业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学利用初中校舍梯次补位办学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办学空间。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增减挂钩等试点政策,有序开展废弃教育用地的复垦利用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三)足额配置师资。
1.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编制部门定期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中小学有空编的县(市、区),原则上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到2017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暂不具备条件的,依托现有学校设立分部或教学点等形式予以统筹调剂。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2.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照教师“退补相当”的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县(市、区),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专户编制不计入中小学编制总额,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单独管理。
(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1.保障财政投入,强化金融扶持。2015—2017年,市财政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各县(市、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财政奖补资金比例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学校建设计划、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进行分配。各县(市、区)要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切实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大额长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积极筹措学校建设资金。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土地校舍,由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收储并处置,所得收益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城镇廉租住房保障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国有土地储备资金、教育资金后,全部用于中小学校建设。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主动争取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建校。探索灵活融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可以另外申请贷款贴息。
2.以优惠政策支持城镇学校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中小学校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限度减免建设规费、减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学校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教育厅《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鲁财综〔2015〕63号),中小学校规划建设规费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属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并且有浮动的,按规定标准的30—50%收取,有上下限的,按不超过下限的标准收取,有条件的可以免收。
(五)强化教育管理。
1.严格招生管理。以初中招生服务范围为基础设立义务教育学区,以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入学为适龄儿童入学基本方式,以学区为单位实行小学与初中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完善普通高中招生指标生政策。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入学管理平台,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监管,坚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政策,全面实行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公开透明。根据学校规模和国家规定设定学校在校生总数和班额上限,按照实际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对未经批准突破招生计划招收的学生不予注册学籍,对在校生数和班额达到规定上限的学校,无学生转出的,不准接收学生转入。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相对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2.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学区制度,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将初中与小学结合成片统筹管理,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管理模式、设施设备、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内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方面优先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在教师增编和选调工作中优先考虑薄弱学校的需要,在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方面对薄弱学校给予倾斜。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六)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济宁市教育规划建设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教育、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金融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资金投入、督导考核等问题,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县(市、区)政府也应成立相应机构,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行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书,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纳入全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内容,并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与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作统筹推进。市政府将对各县(市、区)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进行公示,接受舆论监督。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市政府督查室将定期进行督查,对各县(市、区)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篇:济宁市任城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分析
济宁市任城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
济宁市任城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
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5‟152号)和•济宁市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事宜的通知‡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方案‣(济政办字„2015‟95号)的通知精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抢抓机遇,强化落实,通过创新政策机制,特事特办,综合施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障机制等系列措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到2017年底,规划学校项目59个,其中新建项目23个,改扩建项目29个,迁建项目7个,规划总投资58.56亿元,完成后新增建筑面积949484平方米,新增用地2124.1亩,新增办学规模1354个班,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进全区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成省内一流现代化教育强区。
二、工作措施
(一)调整完善学校建设规划
1.编制专项工作方案。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任城区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计生政策调整、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中小学服务半径、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调整完善城镇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同步调整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区域统筹,一校一案,确定2015—2017年城镇改扩建、新建学校清单,明确学校建成时间表和路线图。
牵头单位:区教体局
参加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中分局、市城乡规划局任城分局、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分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支持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股份等办学模式,提供多样化选择,满足社会需求。调整优化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实施集团化办学,增加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学区制建设,尽快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制发展。
牵头单位:区教体局
参加单位:区民政局、区工商局、区财政局、区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进度:按组织实施
3.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对已建成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教育设施,由政府负责建设,在2017年底前建成后,及时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因开发企业原因未达到配建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学校配套建设,或部分出资用于学校改扩建,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重新核发开发资质,限制或停止其承接新的开发项目。违反规划在配建中小学教育设施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实行追责,城乡规划执法部门责令其自行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学配套建设。城镇中小学配套建设,按规定享受有关规费的减免政策。
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加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中分局、市城乡规划局任城分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 时间进度:2017年底完成 4.严格落实教育设施“三同步”制度。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严格执行城乡新建居住区(楼盘)配套学校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列为同级规划委员会和规划联审会成员单位。实行教育设施“交钥匙”工程。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居住区,要在其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载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用地规模和建设规模等要求,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或代建完成后无偿交由教育部门管理。未按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要求完成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不能同步交付使用、教育主管部门未收到“钥匙”的居住区项目,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和不动产登记。
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加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中分局、市城乡规划局任城分局、区财政局、区教体局 时间进度:按居住区(楼盘)建设进度组织实施
(二)保障学校建设用地
5.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城镇新建中小学土地指标,由省、市、县三级统筹解决。在编制用地供应计划时,新增用地指标、盘活的存量土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节余指标优先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中,新增适龄儿童学位必须与新建住房统筹解决。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分局
参加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中分局、市城乡规划局任城分局 时间进度:按组织实施
6.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支持利用现有学校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中小学教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教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鼓励采取城区高中(职业高中)外迁办学,初中利用高中校舍、小学利用初中校舍梯次补位办学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的办学空间。开展已关闭、合并、闲置学校教育用地的调查,做好闲置教育用地置换、再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增减挂钩等试点政策,有序开展废弃教育用地的复垦利用工作,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城镇中小学发展需要;在保证教育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节余的指标可以调剂使用,产生的收益用于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任城分局 参加单位:区教体局 时间进度:按组织实施
(三)足额均衡配置师资
7.及时调整教师编制。按照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定期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生源状况核定教职工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备案。通过撤并、改企转制等方式收回的事业机构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新设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用2年时间,实现有空编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位。新建中小学按照办学标准和招生规模确定教师编制;暂不具备条件的,依托现有学校设立分校或教学点等形式予以统筹调剂。
牵头单位:区编办
参加单位: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进度:每年7月底前完成
8.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按照教师“退补相当”原则,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保证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单位,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解决大班额问题需要,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编制专户,对满编超编的中小学确需补充专任教师的,使用临时专户编制予以补充。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后,使用专户编制补充的专任教师改为占用中小学编制,专户编制相应核减。牵头单位:区编办
参加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体局 时间进度:按学组织实施
9.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中小学有空编的单位,原则上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农村中小学满编超编的单位,充分利用5%机动编制政策,优先补充急需学科教师,确保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教学辅助和后勤服务问题。
牵头单位:区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加单位:区教体局、区财政局 时间进度:每年7月底前完成
10.优化师资配置。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管理功能。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师资科学、均衡配置,提高薄弱学校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行义务教育区域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三支一扶”支教等,所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牵头单位:区教体局
参加单位:区编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 时间进度:每年8月底前完成
(四)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
11.保障财政投入。进一步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区级财政教育投入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2015年—2017年,上级将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城镇大班额问题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建设费用,区财政局要确保上级资金及时落实。社会力量办学可参照市做法另外申请贷款贴息。
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时间进度:按组织实施
12.强化金融扶持。市金融办将以山东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所属项目公司为运作主体,协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增加大额分期信贷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规模,用于解决大班额问题。区金融办要搞好对接,借鉴经验,开展好相关工作。要鼓励商业银行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金融服务。探索灵活融资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牵头单位:区金融办
参加单位:区财政局、区教体局 时间进度:按组织实施
(五)强化学校招生管理
13.强化学校招生管理。以小学 “就近入学”、初中“对口入学”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基本方式,建立义务教育网上招生报名入学服务平台,实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网上报名、录取,将每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严格执行学校服务区招生制度,禁止择校;实施“部门联审”办法,严把入学资格审验关;严肃招生纪律,明确权利与责任,杜绝违规招生行为发生。
牵头单位:区教体局
参加单位:区公安局、区工商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建局、区地税局 时间进度:按学组织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济宁市任城区教育规划建设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区主要领导对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负总责。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经费投入等问题。实行指挥部管理制,将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管理,加强质量监督,明确时间节点,强力推进项目实施。
(二)加强工作督查,严格责任追究。区政府督查室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解决大班额问题情况进行通报。强化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大班额问题不能按照省政府部署要求解决的,严肃问责追究责任。建立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台账,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重点监测和销号管理。分将班额控制数和新增学位数等大班额问题解决目标定期向社会公布。设立监督举报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1
济宁市任城区教育规划建设暨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岳根才(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副组长: 范德元(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李 玲(区政府副区长)李晓彤(区政府副区长)陈 渝(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 尹大卫(市城乡规划局任城分局局长)
秦 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 超(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金融办主任)房 强(区发展改革局局长)杨建国(区教育体育局局长)郭广淼(区财政局局长)陈宗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孟 森(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名福(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体育局,杨建国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建设规划、用地、教师配备、资金投入、督导考核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附件2
济宁市任城区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
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市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加强校舍建设,增加教育资源,调整教师编制,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规划目标
到2017年底解决大班额问题。任城区规划项目59个,其中新建项目23个,改扩建项目29个,迁建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949484平方米,规划总投资58.56亿元。2015年规划项目6个,规划投资2.564亿元;2016年规划项目53个,规划投资21.414亿元;2017年均为续建项目,规划投资34.582亿元。至2017年底,规划项目完成后,新增建筑面积949484平方米,新增用地2124.1亩,新增办学规模1354个班。
三、基本原则
解决大班额问题坚持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项落实,逐一销号,确保问题全部解决。
四、规划期限 2015年至2017年
五、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区域范围:任城区城区和镇(街)驻地
六、规划依据
(一)各级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
(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四)•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五)•济宁市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0-2030年)‣;
(六)•城镇大班额基本情况统计表‣
七、规划内容
2015年,6所学校项目,其中,城区4所:改扩建3所(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济宁市琵琶山中心小学),新建1所(济宁市实验小学任兴校区);镇区2所:迁建2所(安居中心小学、安居胡营小学)。
2016年,53所学校项目,其中,城区35所:改扩建14所(兴东小学、东门小学、西城实验小学、济宁市第十二中学、霍家街小学黄家街校区、枣店阁小学、普育回民小学、永丰街冰窖校区、任城实验小学、济宁市第十四中学、洸河路小学、济宁市第八中学、文昌阁小学、第十五中学东校区),迁建2所(东阁小学、实验小学东校区),新建19所(济宁市第十中学、济宁市桃源小学、南戴庄中学、郭庄小学、骆楼小学、龙翔片区中学、龙翔片区小学、常青小学、青年创业城小学、外国语学校、霍小毅德校区、杜庙小学、五里屯小学、宋庄中学、宋庄小学、郭庄中学、东南片区中学、民生煤化小学、西城高中);镇区18所:改扩建12所(安居第二中学、唐口中心中学、南张中心中学、唐口中心小学、南张中心小学、喻屯第二中心小学、二十里铺中学、李营第一中学、喻屯第一中心小学、张马杨小学、喻屯第一中学、济宁市实验中学),新建3所(长沟中学、安居胡营中学、唐口第二中心小学),迁建3所(安居第一中心中学、安居靳庄小学、二十里铺小学)。
2017年,49所(霍家街小学黄家街校区、枣店阁小学、普育回民小学、永丰街冰窖校区、任城实验小学、兴东小学、西城实验小学、安居第二中学、唐口中心中学、南张中心中学、南张中心小学、唐口中心小学、李营第一中学、济宁市第十中学、济宁市第十二中学、济宁市桃源小学、喻屯第一中心小学、张马杨小学、济宁市第十四中学、洸河路小学、南戴庄中学、郭庄小学、实验小学东校区、二十里铺小学、济宁市第八中学、安居第一中心中学、安居靳庄小学、骆楼小学、龙翔片区中学、龙翔片区小学、常青小学、青年创业城小学、外国语学校、霍小毅德校区、杜庙小学、五里屯小学、宋庄中学、宋庄小学、长沟中学、东南片区中学、民生煤化小学、西城高中、郭庄中学、第十五中学东校区、文昌阁小学、喻屯第一中学、安居胡营中学、济宁市实验中学、唐口第二中心小学)均为续建项目。
有关规划项目详细情况如下:
第四篇: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的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1、近几年来,因学生人数急增,而办学规模和师资并未得到相应改善,县级及以下学校普遍形成了大班额教学。每班学生都在64人以上,甚至超过70人。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择校,使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学校、城镇学校及市区学校也形成了大班额教学。如我校一至六年级39个教学班平均班额达85人,最多的班级人数达94人,这与新课程所要求的小班化教学相距甚远。
2、大班额教学的现状及困难 现状--(1)教学管理及设计、实施及仍以原小班方式。所谓面对全体,实际只重视了中、优学生,而产生了较多差生。(2)教师负担加重,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3)师生问卷调查中,针对影响目前教学质量的原因剖析,提出首要因素是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困难--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总感到:课前准备有信心,上课实施不顺心,课后回想不放心,其主要困难有:(1)学生人数多,作业量大;个体差异大,作业评阅难度大;教学定位困难,顾此失彼。(2)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难度大。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进程不一,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3)全体与个体的关系难以把握,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难以实现。(4)师生负担加重。但我们不能因为班额过大就坐等不动,就降低要求。我们适时提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期望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解决大班额条件下的系列问题,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 所谓大班额指的是每班学生人数超过标准学生数20%以上的教学班。其每班学生数都在 55人以上。因材施教即因学生之材而施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其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因材施教的本质和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和弱势及已有的知识基础等,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就我国的实情而言,在许多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想实现小班额教学也许还不是容易的事。就我们学校而言,全校一至六年级39个教学班平均班额达85人,最多的班级人数达94 人,这与新课程所要求的小班化教学相距甚远。但我们不能因为班额过大就坐等不动,就降低要求。我们适时提出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就是期望通过实践研究切实解决大班额条件下的系列问题,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主张探究学习等等,又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照顾到所有学生;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是如何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才出现的,而是与班级授课制相伴相生的。历史上许多教学论专家都做过努力,比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活动教学),斯金纳提出的意在实现学生个别学习的程序教学等等。但是,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虽然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但在教学实践中又遇到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我国的实情而言,尤其不可取。因此,如何正视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就非常必要。新时期以来,许多学校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一些理论研究者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大班额教学将存在于今后一定时期内,是基础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也急待开发。我们选用该课题实验研究,探索在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策略,解决大班额的现实与新课程的的理念、目标的矛盾,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处理,分组要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进行因材施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主要应用教育学中的教育公平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 理论。综合应用这些理论,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新课堂教学策略。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4、群体动力理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二)研究目标
1、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通过该课题研究,努力提升教师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水平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策略。
2、在大班额条件下如何处理好个别与全体的关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班额大,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作为教者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创造性地把脉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四)研究假设
1、在大班额条件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教师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水平大幅度提升。
(五)拟创新点 新课教改要求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大班额教学如何实施,目前尚无好的教改经验和实施方案。我们的研究将是一个引子,恳求专家的赐教及同仁的研究和实践,以完善大班额条件下的教学的需要。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学校设立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实验机构和研究人员。明确班级、科目及研究任务,定期组织研讨和评价(每学期不少于二次),及时总结,交流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讨论、提高科研能力,力争取得具有较高价值的教学教研成果。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探索同时注入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其中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三)技术路线 本课题走行动实施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正视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积极尝试课堂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改变课堂时空结构,实施发展性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多样化地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反思小结,自我提高。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题准备阶段:(2011.3-2011.8)(1)立题论证;(2)以理论为先导,更新参研人员的观念,提高认识和理论水平;(3)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确定实验骨干教师,制定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实验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实验计划。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1.9-2013.9)(1)实验教师配合班主任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个性特点;(2)开展多形式的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3)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验研讨会、实验经验交流会、实验工作会。(4)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和实验论文,并整理交流或编撰成册。(5)开展学生创新活动。第三阶段:总结评比,结题验收(2013.10-2013.12)(1)各子课题研究小组及实验骨干总结结题、学校验收。(2)征集学生创新作品,举办作品展。(3)学校课题研究组总结结题,上报验收。
第五篇:在解决全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现场推进会议上的工作汇报
在解决全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现场推进会议上的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整体抓质量、学校管理抓规范、发展引领抓党建、安全工作抓责任,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X处,其中小学X处、初中X处、九年一贯制学校X处、高中X处、特殊教育学校X处、中等职业学校X处、公办幼儿园X处;教职工X人,在校学生(幼儿)X万余人。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建住宅小区数量激增,特别是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城区人口大量增加,城区中小学生呈持续增长趋势,部分学校招生片区内居住区相对集中,学生数超出学校原有承纳能力,造成中小学的“大班额”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全县中小学共有教学班X个,在校学生X
万人,其中,城区教学班X个,学生X人;农村教学班X个,学生X人。全县共存在大班额X个,占全县总班数的X%,其中城区大班额X个,占全县大班额总数的X%。
一、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原因分析
(一)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增多导致学位紧缺。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进城买房子的农村居民越来越多,随迁子女到城区学校就读挤占城区教育资源,导致城区学校学位紧缺。
(二)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学位紧缺。201X年启动了单方独生子女可以审批二孩的生育政策,201X年10月通过了201X年X月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201X年开始,我县的人口出生呈整体增长趋势。201X
—201X年的出生入口数分别为X人、X人、X人、X人、X人,最高峰达到近X万人。这其中,有大部分学生将会聚集到城镇学校就读。出生人口不断增加,学校班额要求控制。减小班额,就要进行扩充班级;扩充班级,就必须配备足够的师资,各个学校的入学压力越来越大。
(三)学校服务片区内人口的增长导致学位紧缺。现在城区大部分学校的布局是按照原先平房的居住人口设计。随着城区开发的不断推进,大部分棚户区都已改造成楼房,居住人口密度与原先相比成倍增加,而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进,增加了学校的入学压力。同时,每年有近X个县外务工人员子女回流到本县就读,增加了城区学校入学压力。
二、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情况
主要采取“建学校、搞化解、抓招聘”三项措施,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一)加快推进新改建学校建设工程。201X年—201X年,全县共规划总投资X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X处,新增教学班X个、学位12240个,其中,XXX小学、XXX小学已于X年投入使用,第二实验中学小学部已于201X年投入使用,第X实验中学、XXX中学、第X实验小学已于201X年投入使用,第X实验中学、第X实验小学工程主体现已基本完成,X月份完成外部建设,X月份完成内部配套,X月份将如期投入使用。这X处学校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一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二)全力化解“超大班额”。按照“一校一级一班一策”工作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化解方案,在寒假期间全力化解“超大班额”问题。本着“能用则用、能改则改”的原则投资X余万元,在学校内部改造教室X间;借机构改革之机,将原县XXX部分办公室改造成学生教室,供第X实验小学使用;将县XXX局腾退出的办公楼用于实验中学办公,实验中学腾退出办公室、学科功能室、藏书室、宿舍楼改造成教室。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全县X所学校的个“超大班额”全部化解完成。
(三)完善教师招聘机制。从201X年开始,公开招聘在编教师时,实行乡镇学校和县直学校分开招聘的模式,直接为城区学校补充新鲜血液;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城区学校聘用合同制教师,缓解因解决“大班额”问题而带来的城区学校教师紧缺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合理制定化解方案,梯次解决“大班额”问题。托清全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底子,建立工作台帐,按照
“一校一案”工作要求,制定详细化解方案,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梯次解决“大班额”问题。从201X年秋季开学起,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X人/班,中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X人/班,起始年级全部消除大班额。从2020年秋季开学起,所有城镇普通中小学基本消除大班额,并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控制学校大班额。
(二)调整学校布局规划,持续增加学位供给。根据城区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新建小区配套、城区人口结构、学龄人口变动、中小学服务半径等因素,联合财政、规划等部门,积极进行调研论证,坚持县域统筹,一校一案,合理规划城区学校布局,大力推进学校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城区学位数量,利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县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到2020年要消除中小学大班额,达到标准班额,需要对城区学校进行扩班。一是按照“退一补一’’的政策,及时足额补充在编教师。每年招聘在编教师X余人,以满足现在学校班额的教学需求。二是为解决扩班造成的教师需求,借鉴青岛、潍坊等地经验,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合同制教师,实行合同管理。据初步测算,2019年需教师X人,2020年需X人。三是加强学校内部挖潜,鼓励学校校长带头任课,教干必须任课,返聘退休教师回校任教,全力挖掘学校教师资源。
(四)创新学校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中小学结成办学联合体,形成集团化学区。组建以城区优质学校牵头的教育集团,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探索建立“城乡互动、多校协同、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统一调配、教育管理统一实施、教学研训统一组织、评价体系统一建构、教育质量统一检测,共建优势项目、共育优势学科,合力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创新,不断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初步探讨,将第X实验中学、XXX街道XX初中作为实验中学分校,X处学校组建X个教育集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
(五)健全完善招生办法,严格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坚持网上报名,坚持阳光分班,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公开、透明。高中严格按照招生计划进行统一招生、统一录取。规范学籍管理,做到一生一籍、籍随人走、人籍一致。
教育是民生之本,教育是强国之策。我们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推动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