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执法检查的规定
【发布单位】8101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8-28 【生效日期】1998-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执法检查的规定
(1998年5月20日苏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制定1998年8月28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执法检查,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市及其所属县级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织的执法检查。
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可以根据本级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组织执法检查。
市与所属县级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商定组织全市或者部分地区的联动执法检查。
第三条 第三条 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委员会对下列法律、法规实施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
(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三)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决定;
(四)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决定。
第四条 第四条 执法检查的对象主要是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重点是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第五条 第五条 执法检查的内容是:
(一)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工作情况;
(二)执法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三)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四)对执法中违法、渎职行为的查处情况;
(五)对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的追究及赔偿情况;
(六)人大常委会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第六条 执法检查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制定执法检查计划应当以与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为重点。
执法检查计划应当纳入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经主任会议讨论后提请常委会会议决定。
执法检查计划可以作个别调整,但是必须经主任会议决定。
第七条 第七条 执法检查计划确定后,由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报主任会议审定。实施方案包括检查的组织、范围、重点内容、方法步骤、日程安排和要求等。
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应当在执法检查的十五日前,将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书面通知被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县级市、区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根据需要临时组织的执法检查除外。
第八条 第八条 执法检查应当根据精干、效能的原则建立执法检查组,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检查组可以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工作。
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成员由主任会议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确定。专门委员会的执法检查组由本专门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的执法检查组由本工作委员会组织。
执法检查组可以吸收人大代表、有关专家和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也可以吸收有关县级市、区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人大的负责人参加。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负责人应当陪同参加执法检查。
第九条 第九条 在执法检查前,检查组成员应当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有关资料。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可以采用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实地考察、抽样调查、调阅有关资料等方法,了解和检查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的执法情况。
执法检查组不直接处理问题,但是可以提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执法检查组成员应当遵守公务活动中的有关纪律和规定。
第十条 第十条 被检查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和配合执法检查组的工作,向检查组提供真实情况和有关资料,不得阻挠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检查组反映情况,并及时办理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当写出执法检查报告。报告的内容是:
(一)对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执法状况的评价;
(二)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对违法、渎职行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
(四)对法律、法规本身需要修改、补充、解释的建议;
(五)检查组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委会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执法检查组的执法检查报告,应当向主任会议汇报。是否提请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由主任会议决定。
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执法检查报告,由检查组负责人向常委会会议汇报。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并可以就有关问题说明情况,反映意见。
常委会会议可以就执法检查报告作出有关决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就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依法提出质询。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人大常委会会议就执法检查报告作出的决议由常委会办公室交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执行。经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常委会的审议意见,由常委会办公室交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办理。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四个月内将执行或者办理的情况、改进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向常委会作出书面汇报。必要时,主任会议可以提请常委会决定列入会议议程,进行审议。
未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转交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办理,并由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委员会督促其整改。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典型违法案件,经调查核实后,由主任会议交有关机关处理,有关机关应当及时报告处理结果。
人大常委会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可以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执法检查中发现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予以撤销,或者建议有关机关依法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大常委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建议有关机关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或者行政处分:
(一)无故推拖、拒绝或者妨碍执法检查的;
(二)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的;
(三)阻挠反映情况或者对反映情况者打击报复的;
(四)不执行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的;
(五)不办理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处理意见,又不报告说明的。
有前款第(三)项或者第(四)项行为情节严重的,由人大选举或者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可以依法罢免或者撤销其职务。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执法检查组成员有违纪、违法行为的,被检查者有权向执法检查组织者或者有关部门反映。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监督若干问题的决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条例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条例》已于2013年8月30日由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12月9日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条例
(2013年8月30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计 划
第三章 实 施
第四章 审 议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保证法律、法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 —1—
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本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就整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也可以就其中部分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多部法律、法规规范同一事项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实施情况一并进行检查。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应当遵循依法实施、集体行权、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执法检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本市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应当配合执法检查工作,并提供必要协助。
第二章 计 划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建议,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按照下列职责分工汇总整理后,在上一年十一月底前提出:
(一)市人大常委会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现的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二)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提出;
(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四)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由开展该项调查研究工作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提出;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
工作机构提出。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或者市人民检察院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应当在上一年十一月底前以书面报告的方式提出。
第七条 本条例第六条所规定的各类执法检查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汇总,拟订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草案。执法检查计划草案应当包括执法检查的项目、理由、重点、时间安排和组织实施责任主体等内容。
第八条 执法检查计划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由主任会议一并审议、决定。
主任会议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建议,可以适当调整执法检查计划。
第九条 执法检查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或者调整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以书面形式通知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通报市人大代表,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应当报告执法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 实 施
第十条 执法检查组成员,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中确定,可以邀请市人大代表、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市民代表参加。
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方案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办法》、本条例的相关规定和执法检查计划拟订,报主任会议审议、决定。
执法检查方案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应当在开始检查之日起一个月前书面通知接受执法检查的机关或者部门。
第十二条 执法检查由执法检查组根据执法检查方案组织实施。执法检查组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
如实汇报下列情况,并按照执法检查组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行政执法、司法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四)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
(五)执法检查方案要求汇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四条 执法检查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执法检查组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转交有关机关依法处理;收到信访材料的,应当转交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研究处理。
第十五条 执法检查组应当在执法检查结束后十五日内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执法检查的基本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
(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四)改进行政执法或者司法工作的建议;
(五)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建议;
(六)执法检查组认为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其他内容。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委托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对相关法律、法规在其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受委托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四章 审 议
第十七条 执法检查报告由执法检查组组长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组长可以委托副组长报告,执法检查组其他成员应当出席或者列席当次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八条 同一内,市人大常委会既采取执法检查又采取听取专项
工作报告方式,对同一事项实施监督的,应当将执法检查报告和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列入同一次常委会会议议程。先由有关机关报告专项工作情况,再由执法检查组报告检查情况,常委会会议一并进行审议。
第十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在常委会会议闭会后七日内整理完毕。
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形成审议意见书,连同执法检查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送交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
审议意见书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办理期限等内容。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审议意见书规定的期限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应当说明研究处理的方案、过程、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并事先送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报告以及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对该报告提出的意见,由主任会议一并决定,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就执法检查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决议、决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限,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者行政执法、司法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依法提出询问或者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受询问或者受质询的机关向市人大常委会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答复。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特别重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组织执法情况跟踪检查:
(一)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已经采取整改措施,但有必要对整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
(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问题需要进行跟踪检查的。执法情况跟踪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并报告跟踪检查结果。
第二十四条 下列文件材料,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一)执法检查报告;
(二)审议意见书以及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三)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以及执行情况报告。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未提交或者未按规定期限提交审议意见书研究处理情况报告的;
(二)未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限报告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的;
(三)拒绝、阻碍或者干扰执法检查的。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的,责成责任机关及其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受上级人大常委会委托,对相关法律、法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四章的规定执行,上级人大常委会另有不同要求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自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执法检查的规定
自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执法检查的规定
(2014年10月28日自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自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增强法律监督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贡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对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下简称执法检查)。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就整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也可以就其中部分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多部法律、法规规范同一事项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实施情况一并进行检查。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对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对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执法责任的其他国家机关和有关组织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五条 执法检查应当突出重点,围绕本行政区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切实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应当遵循依法实施、集体行权、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七条 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负责牵头协调市人民代表大会专
—1—
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执法检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本市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配合执法检查工作,并提供必要协助。有不配合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第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建议,由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按照下列职责分工汇总整理后提出:
(一)市人大常委会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现的法律、法规实施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二)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提出;
(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会同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提出;
(四)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由开展该项调查研究工作的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提出;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提出。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应当以书面报告的方式提出。
第九条 本规定第八条所列各类执法检查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汇总,拟订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草案。执法检查计划草案应当包括执法检查的项目、理由、重点、时间安排和组织实施责任主体等内容。
第十条 执法检查计划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后,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建议,可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个别调整执法检查计划。
—2—
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计划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或者调整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以书面形式通知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应当报告执法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执法检查可以与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质询、组织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结合进行。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应当制定执法检查实施方案。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应包括执法检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式、时间安排、检查组成员以及具体组织实施的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等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拟订草案,经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审核后,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后组织实施。
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至少在开展执法检查两个月前将执法检查实施方案通知被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
第十四条 执法检查应当本着精干、效能的原则,组织执法检查组。执法检查组组成人员应当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可以作为执法检查组成员。
根据需要,执法检查组可以邀请本行政区域内的上级和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五条 执法检查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研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执法检查做好准备。
第十六条 执法检查由执法检查组根据执法检查方案组织实施。执法检
—3—
查组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执法检查组应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执法检查应注重上下联动,加强与区(县)人大常委会的协作,增强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效。
第十七条 执法检查组应当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采用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调阅案卷、抽样调查、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法律、法规实施的真实情况。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调查或者检验、检测并出具报告。
执法检查组应当接受公民、法人代表和其他组织对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和执法人员违法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对投诉和举报所涉及的问题,执法检查组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对举报单位和个人打击报复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责成有关机关查明情况,严肃处理。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执法检查要求,先行组织自查,认真总结执法工作,如实反映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向执法检查组提交自查报告,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执法检查工作。如实汇报下列情况,并按照执法检查组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行政执法、司法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四)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
(五)执法检查方案要求汇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九条 执法检查组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者行政执法、司法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依法就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询问或质询案。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法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根据调查情况,—4—
责成有关机关限期处理,并报告处理结果。必要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特别重大的典型违法案件,市人大常委会可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可以依法作出相应决议。
执法检查中发现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予以撤销或建议有关机关依法予以修正。
执法检查组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转交有关机关依法处理;收到信访材料的,应当转交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研究处理。
第二十条 执法检查组在执法检查结束后应提出执法检查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所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评价;
(二)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三)对改进执法工作或追究违法责任的建议;
(四)对法律法规修改、补充、解释的建议;
(五)执法检查组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执法检查报告由执法检查组组长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组长可以委托副组长报告,执法检查组其他成员应当出席或者列席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就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案。
第二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闭会后七日内整理完毕,报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查后,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以市人大常委会文件交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5—
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办理。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应当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办理期限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要求,切实改进执法工作,并按《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审议意见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就执法检查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决议、决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限,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情况。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组织执法情况跟踪检查:
(一)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已经采取整改措施,但有必要对整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
(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问题需要进行跟踪检查的。执法情况跟踪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并报告跟踪检查结果。
第二十六条 在执法检查中发现上级机关设立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执法责任的国家机关和有关组织存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第二十七条 执法检查组在执法检查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及时纠正并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
第二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受上级人大常委会委托,对相关法律、法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按照本规定执行,上级人大常委会另有不同要求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6—
第四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条例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条例
(2013年8月30日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2013年11月28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计划
第三章 实施
第四章 审议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保证法律、法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本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就整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也可以就其中部分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多部法律、法规规范同一事项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实施情况一并进行检查。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应当遵循依法实施、集体行权、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执法检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1—
本市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应当配合执法检查工作,并提供必要协助。
第二章 计 划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建议,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按照下列职责分工汇总整理后,在上一年十一月底前提出:
(一)市人大常委会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现的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二)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机构提出;
(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四)市人大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由开展该项调查研究工作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由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提出;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提出。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或者市人民检察院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应当在上一年十一月底前以书面报告的方式提出。
第七条 本条例第六条所规定的各类执法检查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汇总,拟订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计划草案。
执法检查计划草案应当包括执法检查的项目、理由、重点、时间安排和组织实施责任主体等内容。
第八条 执法检查计划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由主任会议一并审议、决定。
主任会议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建议,可以适当调整执法检查计划。
第九条 执法检查计划经主任会议通过或者调整后,由市人大常
委会办公厅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以书面形式通知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通报市人大代表,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和其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市人大常委会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应当报告执法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 实 施
第十条 执法检查组成员,从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中确定,可以邀请市人大代表、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市民代表参加。
第十一条 执法检查方案由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办法》、本条例的相关规定和执法检查计划拟订,报主任会议审议、决定。
执法检查方案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应当在开始检查之日起一个月前书面通知接受执法检查的机关或者部门。
第十二条 执法检查由执法检查组根据执法检查方案组织实施。执法检查组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如实汇报下列情况,并按照执法检查组的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行政执法、司法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四)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
(五)执法检查方案要求汇报的其他情况。
第十四条 执法检查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
执法检查组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转交有关机关依法处理;收到信访材料的,应当转交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工作机构研究处理。
第十五条 执法检查组应当在执法检查结束后十五日内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执法检查报告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执法检查的基本情况;
(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
(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四)改进行政执法或者司法工作的建议;
(五)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建议;
(六)执法检查组认为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其他内容。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委托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对相关法律、法规在其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受委托的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应当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四章 审 议
第十七条 执法检查报告由执法检查组组长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组长可以委托副组长报告,执法检查组其他成员应当出席或者列席当次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十八条 同一内,市人大常委会既采取执法检查又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方式,对同一事项实施监督的,应当将执法检查报告和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列入同一次常委会会议议程。先由有关机关报告专项工作情况,再由执法检查组报告检查情况,常委会会议一并进行审议。
第十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在常委会会议闭会后七日内整理完毕。
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形成审议意见书,连同执法检查报告,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送交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
审议意见书应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办理期限等内容。
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
当在审议意见书规定的期限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处理情况报告。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应当说明研究处理的方案、过程、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并事先送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研究处理情况报告以及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对该报告提出的意见,由主任会议一并决定,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第二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就执法检查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决定。
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决议、决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限,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者行政执法、司法活动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依法提出询问或者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受询问或者受质询的机关向市人大常委会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答复。
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特别重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市人大常委会可以组织执法情况跟踪检查:
(一)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已经采取整改措施,但有必要对整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
(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问题需要进行跟踪检查的。执法情况跟踪检查由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并报告跟踪检查结果。
第二十四条 下列文件材料,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一)执法检查报告;
(二)审议意见书以及研究处理情况报告;
(三)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以及执行情况报告。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未提交或者未按规定期限提交审议意见书研究处理情况报告的;
(二)未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限报告决议、决定执行情况的;
(三)拒绝、阻碍或者干扰执法检查的。
违反本条例规定,拒不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的,责成责任机关及其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责成有关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受上级人大常委会委托,对相关法律、法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按照本条例第三、四章的规定执行,上级人大常委会另有不同要求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条例(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
【发布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发布文号】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8-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苏省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条例》已由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07年8月23日制定,并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07年9月27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07年9月29日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集贸市场秩序,保障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集贸市场,是指由市场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场内经营者集中进行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
本条例所称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是指依法设立,利用自有、租用等方式取得固定场所,通过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从事市场经营管理的企业。
本条例所称场内经营者,是指在集贸市场内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出售自产农副产品的农民。
第三条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集贸市场建设、管理和商品交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集贸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集贸市场管理协调机制,负责协调集贸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集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依法确认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的主体资格;
(二)对经营主体、商品质量、交易行为等进行监督管理;
(三)受理和处理投诉、申诉;
(四)维护市场秩序,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公安、城管、卫生、环保、农林、质监、物价、税务、国土、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集贸市场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集贸市场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等价交换、诚实信用的原则。
集贸市场管理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七条第七条 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可以依法成立或者自主加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行业自律和协调机制。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资源合理配置、方便群众的原则,组织编制和实施集贸市场布局规划。
第九条第九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市政公用、公安、城管、卫生、环保、贸易、质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规范,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搬迁集贸市场应当符合集贸市场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规范。
本条例实施前已开办的集贸市场,应当按照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规范进行改造。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投资开办集贸市场。
集贸市场实行企业登记,应当办理营业执照。法律、法规规定开业前应当取得其他行政许可的,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依法办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是市场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市场内商品质量、经营秩序、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等事务负管理责任,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计划生育等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或者改造市场;
(二)核验场内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其他经营许可证,并参照示范文本与经营者签订入场或者租赁合同、诚信经营承诺书;
(三)制定集贸市场管理制度和公约,并定期组织检查实施情况;
(四)负责集贸市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场内经营者遵纪守法、文明经商;
(五)实行进货查验、票证留验等制度,建立相关台帐;
(六)设置符合计量要求、方便消费者复核的计量器具,督促场内经营者使用合格计量器具,并定期检定;
(七)制止场内经营者加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市场经营秩序行为,并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八)维护场内环境卫生,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保持场地、设施的整洁和完好;
(九)督促场内商品交易划行归市,摆放整齐,保持场内通道畅通;
(十)建立先行赔偿制度,设立先行赔偿金;
(十一)有条件的集贸市场应当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仓储、中介等服务;
(十二)集贸市场终止营业的,应当提前三个月通知场内经营者,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指定区域亮照经营,不得在场外交易。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场内经营者应当保证购进商品质量,按照规定保存能够证明进货来源的原始发票、凭证等。
场内经营者销售肉类、禽类、豆制品、水产品、熟食品、粮食及其制品等与人体健康、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商品,应当向供货方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场内经营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提出开业、变更、停业、歇业、注销申请;
(二)对经核准的市场名称享有与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约定的使用权;
(三)提出改进集贸市场管理秩序和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
(四)拒绝未依法经过批准的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场内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商品;
(二)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销售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未予说明或者谎称是正品;
(三)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过期、失效、变质的商品;
(四)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
(五)销售伪造或者冒用商品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的商品;
(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七)销售未按照规定检疫、检验或者检疫、检验不合格的商品,伪造商品检疫、检验结果;
(八)销售赃物、毒品、淫秽物品和非法出版物;
(九)使用有毒有害的食品包装材料;
(十)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买骗卖、垄断货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或者串通操纵商品价格;
(十一)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伪造数据,破坏铅签封;
(十二)未按照规定明码标价,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以欺骗性价格销售商品;
(十三)以虚假的商品广告、说明、标准、样品、演示等方式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
(十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场内经营者出售商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消费者出具销售发票或者凭证。
场内经营者向消费者出具销售发票的,不得另行加价。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鼓励集贸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流通业态,推进绿色市场认证,提高集贸市场组织化、标准化水平。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农副产品市场具有公益性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经营管理不善、严重影响消费者生活的农副产品市场,政府可以采取协议收购或者置换产权等方式,重新选择市场经营管理者。
农副产品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不得擅自改变市场用途。
在农副产品市场周边开设店铺,从事与市场内相同品种农副产品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组织听证会,征求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周围群众及有关行业组织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农副产品市场应当划出适当的经营区域,用于农民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市场应当配置质量安全检测设施、配备检测人员,对农副产品质量进行自检并公布检测结果。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集贸市场管理信息网络,记录集贸市场管理相关信息以及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情况等,供公众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集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应当协助提供相关信息。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集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或者提请所在地人民政府进行改造,费用由市场经营管理者承担。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五)、(七)、(十)、(十二)项和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市场经营管理者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场内经营者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 苏州市集贸市场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