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煤炭厅 晋煤规发〔2012〕50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6:0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煤炭厅 晋煤规发〔2012〕50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煤炭厅 晋煤规发〔2012〕50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

第一篇:省煤炭厅 晋煤规发〔2012〕50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

晋煤规发„2012‟502号

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

为适应煤矿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水平,推动我省煤炭工业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发展,实现集约高效、生态和谐、科学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省厅制定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同时,请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特此通知

附件: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煤炭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煤矿管理,推动煤矿企业走向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的“七高一文明”发展新模式,实现集约高效、安全人文、现代文明、生态和谐、科学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办的各类合法煤矿(含露天)适用本标准。

第三条 各级煤炭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标准履行管理职责。

第二章 资源保护

第四条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对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禁止越层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

第五条 坚持合理开采顺序,不断优化矿井和采区设计,积极

推广采煤新工艺、新技术,不得随意采厚丢薄、采易丢难、采肥丢瘦,提高煤矿资源回采率。不同煤质的煤层可进行合理配采;经严格论证并经省级及以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进行“三下”开采试验;小窑采空区复采;历史上形成的小窑破坏严重区域,不具备井工开采条件的,经省煤炭厅组织论证并报请省政府常务会批准,可以进行露天复采;积极探索应用无煤柱、小煤柱开采、充填开采技术、大倾角煤层和0.7m以下极薄煤层采煤机械化开采技术。

对于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的,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煤矿要报集团公司总部审批,其他煤矿报所在市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 加强煤矿资源回采率管理。建立、健全煤矿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工作,制定提高回采率的相关措施,生产煤矿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三章 生产建设

第七条 新建、改扩建矿井要严格按照批准能力进行建设改造,不得批小建大。未经省级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通过增能扩建擅自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第八条 新建井工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500万吨/年,高瓦斯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800万吨/年,瓦斯矿井最高规模不得高于1500万吨/年;露天煤矿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

重组整合矿井应严格按照省煤矿重组整合办批准方案的矿井能力(或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组织建设、生产。

煤矿建设项目投产后5年内不得申请改扩建,要按照批复生产能力均衡组织生产,严禁随意增大矿井生产能力。

第九条 煤矿生产和建设应坚持集约高效原则,大力推广“一矿一井一面”生产模式。

产能在9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属于薄、厚煤层配采,高、低硫(灰)煤层配采,开采薄煤层或开采解放层的,原则上可以布置“一井两面”;30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原则上可以布置“一井两面”。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井,不论能力大小,要严格按照“一井一面”进行设计和组织建设、生产;高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一个采区只能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矿井符合布置“一井两面”条件的,两个工作面须布置在不同采区。

露天煤矿要严格按照“一矿一场(采掘场)一线(工作线)”组织生产。

现有生产矿井井下工作面布置个数超过以上规定要求的,应

在本标准发布3年内完成设计优化和改造,在上述时限内仍达不到标准的矿井要重新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第十条 大力提高矿井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建设矿井要坚持科学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验收,所有矿井投产时全部实行机械化开采,信息化管理。现有生产矿井要加大提升改造矿井技术装备力度,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井下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设备及工艺。推广应用综采、综掘生产工艺,厚煤层推广应用一次采全高工艺,加快机械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改造提升。

第十一条 煤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现行的建设程序,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严格审查设计、施工、监理队伍资质,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安全责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有序推进工程进度,不得随意压减工期,不得盲目赶超进度,也不得故意拖延工期。

露天开采矿井须按规定征用土地或签订土地使用和补偿协议。按照所属市、县政府意见质押土地复垦保证金,不得将矿田切块分包或转包。

第十二条 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新建、改扩建矿井和重组整合建设改造矿井投产时要达到省最低规定等级及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否则不予竣工验收、不予发放煤炭生产许可证;现有生产矿井在本标准下发1年内达到省最低规定等级及以上安全质量标准,达不到的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生产矿井必须按核定生产能力制定和安排生产计划,做到均衡生产,并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煤矿应当安装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维护、值班和技术人员,保证系统正常联网运行。

第十四条 加强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煤矿要按规定开展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涌出量预测、编制矿井地质报告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等。完善各类技术资料,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各种图纸和报表。

第四章 安全保障

第十五条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依法依规生产建设。

第十六条 煤矿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生产技术、安全、“一通三防”、地质及防治水、机电运输管理、调度及应急救援管理等机构,并按规定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及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制度。

第十七条 煤矿安全生产设施和条件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新建及改扩建矿井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并经有关部门审查、验收通过。

第十八条 煤矿要加强现场管理。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技术作业规程》、《工种操作规程》),落实瓦斯、水患等重大灾害防治机构、队伍、资金及安全措施;落实生产过程管理领导责任,严格领导带班下井和下井人员数量核查制度,带班下井领导和当班下井人数要在井口明显位置挂牌公示;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推行“人人都是班组长”的班组管理经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第十九条 加强煤矿瓦斯防治。煤矿应严格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健全瓦斯防治机构,确立“人人都是通风员”的瓦斯防治理念,建立完善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机制。

煤矿要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系统要与主体企业和煤炭行

业管理部门联网,确保信息畅通,未实现联网或不能实时上传数据的,要立即停产整顿、限期整改;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系统建设,凡应建未建瓦斯抽采系统或抽采不达标的矿井,要停产整顿,经验收达到相关标准后方可恢复生产。在建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揭露煤层前及应建地面抽采系统的高瓦斯矿井进入采区施工前,要建成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并投入使用;落实煤矿瓦斯区域性防突治理措施。对未落实区域性防突治理措施或区域治理效果不达标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责令停产整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活动。

第二十条 煤矿应健全防治水管理机构, 配足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立“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达效、管理到位”的防治水工作体系,落实防治水责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防治水原则,采取“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手段,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严格执行“探掘分离”等井下探放水规定,防止水害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 煤矿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及矿压观测工作,推广顶板在线监测系统,掌握基础资料。加强巷道支护管理,合理确定顶板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加强井巷维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井巷维修制度、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顶板支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露天煤矿要高度重视边坡管理、排土场管理和爆破安全管理

工作。加强边坡工程、水文地质勘查、测绘工作,掌握边坡稳定的基础资料。建立岩移永久性观测线(网),定期观测。定期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并制定边坡稳定措施,定期进行排土场安全状况分析并制定排土场排水及安全措施。爆破作业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煤矿要建立完善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未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新建、改扩建矿井不予竣工验收;现有生产矿井未按有关规定期限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的,暂扣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矿井应具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或电源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或电源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第二十四条 煤矿要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提取使用规定,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并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第二十五条 煤矿要按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定救护协议,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储备救援物资,每年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

第二十六条 新开办或兼并重组煤与瓦斯突出或高瓦斯矿井的煤矿须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经评估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已开办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立即停产、限期整改,或由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企业兼并重组。整改期满后经评估仍不具备瓦

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所属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被兼并重组的,地方政府应当予以关闭。

第二十七条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以及采用放顶煤开采工艺的,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专项规定要求。煤矿必须针对自然发火、冲击地压、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开采设计和综合防治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露天煤矿在采空区上方作业(穿孔、爆破、采装)前,应制定安全措施,探明采空区并进行处理后方可作业。

第五章 生态环境

第二十八条 煤矿要认真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提足用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第二十九条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矸石山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矿区绿化和生态综合整治等要纳入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井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年度治理计划。煤矿要加快绿色矿区建设,按年度考核目标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第三十条 新建大中型煤矿应当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选煤厂,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应建立群矿选煤厂,提高原煤洗(选)率;矿井水防治坚持“防、治、用”相结合原则,煤矿应建立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站;配备锅炉脱硫除尘设施;不断提高煤矸石综合

利用率;抽采瓦斯的矿井,抽出的瓦斯要按规定予以利用;应建设原煤筒仓或者其它封闭式储煤场,转载落地煤应当采用挡风抑尘网或者其他有效防尘设施,所有污染物排放要达到国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露天煤矿的剥离工程要分别设置表土排土场和岩石排土场。环境治理工程不得滞后计划治理进度。绿化、恢复植被不得降低原生态等级。煤矿资源枯竭闭坑时,土地复垦工作必须全部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所在地县级政府方可全额退还煤矿质押的土地复垦保证金。煤矿未全部完成复垦任务、或复垦验收不合格的,保证金不予退还。

第三十一条 煤矿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煤矿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定进行节能评估。

第六章 从业人员

第三十二条 煤矿从业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专业学历和执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煤矿“六长”(矿长及安全、生产、机电、总工程师或技术副矿长、通风区队长),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矿建、采掘、机电、运输、通风、调度(监测)、防治水和地质测量及火工品使用管理等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及其它从业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符合相关准入标准,审核合格后,持《从

业人员年检手册》等相关证件方可上岗。

第三十三条 煤矿应当具有与其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煤炭相关专业学历的管理、技术人员数量不得少于以下最低标准:

煤矿规模达到1000万吨/年及以上的,不少于150人,煤矿规模达到300万吨/年及以上的,不少于120人,煤矿规模达到120万吨/年及以上的,不少于100人,煤矿规模120万吨/年以下的,不少于50人。煤矿管理、技术人员中30%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管理、技术人员数量达不到以上标准要求的限期三年内达标,否则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 煤矿“六长”和副总工程师, 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煤炭主体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煤炭主体专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矿长(经理)还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或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矿建、采掘、机电、运输、通风、调度(监测)、防治水和地质测量及火工品使用管理的部门负责人须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达不到以上标准的要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达标,否则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

煤矿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区队长以煤矿为单元按照隶属关系在市级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注册, 并

在省煤炭厅备案,同一人不得在两个及以上煤矿同时任职。

第三十五条 煤矿应当根据生产实际和安全要求,配备足够的、经依法培训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特种作业工种人员。

2015年底,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及班组长必须具备煤炭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煤矿特有工种必须具备高中以上学历或经过中等职业(含技校)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初级以上职业技能。

第三十六条 煤矿要积极推行变招工为招生,不断提高新招从业人员中直接招生人数比例,到“十二五”末全部实行变招工为招生,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第三十七条 煤矿要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机构,配备专职老师及管理人员,加强对全部员工的日常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及档案管理,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

第七章 劳动保护

第三十八条 煤矿要加强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现煤矿用工合同签订率、用工备案率、从业人员培训率、参加社会保险率、从业人员年检率“五个百分之百”。按照国家及省有关规定,为煤矿从业人员按规定交纳各种社会保险。

第三十九条 煤矿要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最低工资制度、煤矿

井下职工最低工资制度和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制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长,企业职工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幅,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幅不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增幅;推行以安全技能帐户工资和安全结构工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分配办法,保障职工收入合理增长。

第四十条 煤矿要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加强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煤矿企业负责人、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5%以上,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85%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5%以上,粉尘危害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95%以上,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煤矿企业必须提供足够的职业危害防治专项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按照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和督促其正确使用。

第四十一条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每周工作五天,推行井下四班六小时工作制,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第四十二条 煤矿应当为矿工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居住条件。为单身职工提供公寓化宿舍,宿舍建筑面积不低于每个单身职工5m。煤矿应当配备符合卫生要求的职工澡堂、食堂。

第八章 矿区文化

2第四十三条 煤矿要大力实施文化强煤工程,推进煤炭文化建设。坚持“制度管企、文化管人”的管理思路,打造具有特色的矿区文化。提炼总结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通过设立矿区文化长廊、制作矿区文化宣传册、谱写矿区文化歌曲等不同载体和形式,形成深厚的矿区文化氛围,凝聚成矿区发展的巨大动力,促进煤矿健康发展。

第四十四条 加快文化矿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建立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等,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矿区文化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矿区文化氛围。

第四十五条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建设。通过定期举办书法、美术、摄影展、体育比赛,利用节假日、庆典节日安排一些大型文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十六条 大力践行弘扬 “山西煤炭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营造宣传弘扬山西煤炭精神的的良好氛围,把学习宣传、弘扬践行山西煤炭精神,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加大考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

第九章 其 他

第四十七条 煤矿要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

公司“三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运作,保障公司决策机构科学健康运作,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同股同利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高效、集中统一的管理架构体系。同时要保证煤矿矿长安全生产的决策权力。

第四十八条 煤矿应发展循环产业,鼓励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煤、电、运综合一体化项目、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大非煤产业投资力度,实现多元发展,加快转型发展。

第四十九条 煤矿要建立和完善科技研发机制,鼓励职工和科技人员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科技攻关,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现有煤矿应当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按期整改达到要求。

第五十一条 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晋煤执发[2012]471号关于印发《全省煤矿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文件

晋煤执发[2012]471号

关于印发《全省煤矿集中开展“打非治违”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10号)精神,扎实开展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整顿和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29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2】65号)要求,结合当前全省煤矿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附件:

全省煤矿集中开展“打非治违”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10号)精神,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29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煤监【2012】65号)要求,结合当前全省煤矿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结合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继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明确“打非治违”重点,强化“打非治违”责任,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形成“打非治违”强大声势,依法依规、依据政策,集中严厉打击煤矿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治理纠正煤矿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我省煤矿安全生 产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整顿和规范煤矿生产建设秩序,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力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煤矿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明确和落实责任,强化联合执法,加大打击治理力度,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成立全省煤矿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

组 长:吴永平

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杜建荣

山西煤监局局长

副组长:杨茂林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牛建明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武建森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胡万升

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

何 青 省煤炭工业厅纪检组长

李成先

省煤炭工业厅总工程师

徐占成山西煤监局副局长

赵文才

山西煤监局总工程师

王怀科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谢万星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王学彦

山西煤监局副巡视员 成 员: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煤监局相关处室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承担专项行动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房世全 省煤炭工业厅安全生产执法处处长 邓 磊 山西煤监局执法监督处处长 成 员:省煤炭工业厅、山西煤监局相关人员

三、专项行动的范围和重点

此次专项行动要在全省煤矿安全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要与全省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相结合,对涉及私挖滥采、超层越界等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及移交后的关闭矿井应按晋煤执法【2012】422号文件分工执行。专项行动范围为全省所有煤矿,突出对兼并重组整合矿井、事故多发地区、瓦斯水害严重地区等为重点,采取更加严厉、有效的措施,集中进行打击和整治。

“打非治违”重点内容

1、无证、证照不全、证照过期、超许可范围从事煤矿生产经营建设,倒卖、出租、出售或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的;

2、停产整顿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的;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建设的,应关未关或关闭不到位的;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的;

3、未经批准或手续不全,违反煤矿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进行项目建设、生产的;以技改名义违法生产,甚至不技改只生产的;以及“批小建大”、“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建设的;

4、假借整合技改逃避关闭、逾期未实施改造、拖延工期未完成改造、在整合技改区域违法生产或只生产不技改的;被兼并重组煤矿未按规定变更相关证照擅自组织生产的;

5、迟报、瞒报、谎报事故,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6、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

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或防突效果未达标的;应进行瓦斯抽采而未抽采或抽采不达标继续进行采掘作业的;1个月内3次以上瓦斯超限未按事故调查处理或瓦斯超限被责令停产整顿仍组织生产的;90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隶属的煤矿企业未经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擅自组织生产的;

8、水害威胁严重、煤层易自燃发火矿井防治措施不落实,责令停产整顿仍继续生产的;未建立健全防治水制度或防治水机构、人员、设备配备不符合要求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不完整、周边采空区边界不清楚的;

9、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隐患排查治理、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安全质量标准化、雨季三防等各项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的;兼并主体企业对被兼并煤矿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

10、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它从业人员未按要求依法进行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或无证上岗的;

11、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 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劳动组织管理混乱,违规承包、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和井下采掘工作面或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非法违法用工,不能严格执行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不能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

12、建设矿井未取得开工报告擅自组织生产建设的;擅自变更设计组织生产施工的;擅自在建设区域内组织生产出煤的;以及建设、施工、监理三方责任不落实的;

13、作业规程、措施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的;

14、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不按规定完善以及运行不正常的;

15、煤矿企业没有成立专业救护队或未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的;煤矿企业及矿井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或没有进行应急演练的;

16、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17、其他违反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地方政府认定应当严厉打击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四、专项行动的方法和步骤

各单位要把此次专项行动与全省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此次全省集中开展严厉打击煤矿企业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作为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中之 重,合理安排,统筹兼顾。

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制定方案、部署发动阶段(5月中旬-5月底)各市(县)人民政府、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要立即制定实施方案,迅速层层动员部署,确保专项行动尽快在基层全面启动。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体和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有利于对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实施严厉打击的舆论氛围,设立举报电话、信箱,发动群众和媒体举报,并做到有举必严查、查实必严惩。(实施方案于5月25日前报送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

(二)自查自纠、集中整治阶段(6月-7月)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要层层组织开展自查自纠,通过采取突击检查、重点抽查、跟踪检查、互查等多种方式,增强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深入推进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专项行动,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不深入、打击不严厉、治理不彻底的突出问题,要公开严惩一批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做好打非工作有关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同时,对无证、证照不全或证照过期的,一律停产整顿;

对列入整合关闭的矿井,要严格按照关闭标准,全部关闭到位;对整合重组煤矿主体不明确、没有实质性到位或扯皮的,一律停产整顿,在5月底前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实施关闭。(在此阶段各市人民政府、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要每周一向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报送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和总结)

(三)全面检查、重点督导阶段(8月)

专项行动领导组将组织有关监管监察人员,并抽调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省级督查工作组,对全省11个市及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集团公司集中开展严厉打击煤矿企业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确保“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其中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五个市的督查工作,省煤炭工业厅负责长治、晋城、晋中、吕梁、临汾、运城六个市的督查工作。

(四)督查总结、巩固提高阶段(9月)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省属煤炭企业集团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落实不到位,行动成效不明显的,要责令重新进行,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要做好对专项行动的巩固提高工作,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制定整改措施,严格加以落实。对专项行动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发扬巩固,形成长效机制。在此阶段省督查组还要深入部分煤矿企业进行“回头看”,以督促煤矿企业做好全面总结、整改、巩固、提高工作。(总结报告于9月15日前报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增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监 8 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强化“打非治违”措施。要本着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大举措,要立即成立“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组,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责任,要按时间要求同步开展工作。加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到上下协调,步调一致,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合力,确保专项行动部署周密、措施果断、推进有力、打击到位,取得实效。对已关闭的矿井要加强巡查,逐矿检查,严防死灰复燃,并及时移交国土部门。

(二)加强宣传发动,强化媒体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第1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煤矿“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宣传力度。对专项行动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要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曝光,对惩治非法违法行为、追究事故责任的有关情况要及时公告,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打非治违”的浓厚氛围,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三)明确打击重点,严格依法依规,加大惩治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找准主攻方向,明确打击重点,重点打击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影响恶劣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顽固非法违法行为。对非法违法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做到“四个一律”:对非法生产建 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有关规定,对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不力的,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的规定,对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阶段仍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地区,要严格按有关规定上限追究责任;要严格事故查处,认真落实事故挂牌和跟踪督办制度,对因非法违法行为造成事故的煤矿企业,以及谎报瞒报事故的,要依法从重处罚。要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组织开展对重点地区重大事故、非法违法较大事故挂牌和跟踪督办程序,以及批复结案后对事故矿井处罚、有关责任人员处理的落实情况和向社会公布等情况进行执法监督检查。

(四)加强跟踪监管,严格挂牌督办,强化社会监督。强化基层监管部门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责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五人小组”的包保责任制,不间断巡查,对发生过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的煤矿企业要重点巡查,彻底铲除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迟迟不能限期整改落实的矿井,要严格政府挂牌督办,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鼓励发动群众举报,充分利用媒体对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进行曝光,加快形成强有力的、快速反应的监督机制,同时,注意保护举报人权益。

(五)完善规章制度,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要坚持把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与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瓦斯综合防治、煤矿水害治理、以及加快推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在深入分析煤矿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抓住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特别是反复发生、长期难以根治的顽症痼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跟踪督办,强化治本之策,要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完善措施,标本兼治,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信息统计报送制度,加强信息汇总工作,及时逐级上报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

联系人:兰亮 温姗姗 联系电话:0351-4117590 电子邮箱:mgjzfc@126.com

第三篇:晋人字【2008】111号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 山西省人事厅

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

法》的通知

晋人字【2008】111号

各市、县(区、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厅、局、办人事(干部)部门,各人民团体: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岗位设臵管理制度,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事业单位一系列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全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维护广大事业单位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这项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二○○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做好党群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85号)精神,认真做好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经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包括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臵管理。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参照本办法纳入实施范围。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臵管理。岗位设臵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二、岗位类别设臵

4、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5、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 岗位的设臵要适应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6、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 的设臵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7、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臵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8、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以设臵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

9、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结构比例控制。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己经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事业单位,其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臵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10、事业单位三类岗位具体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及国家有关行业岗位设臵指导意见的规定确定。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要保持相对稳定,经核准后不得突破。

三、岗位等级设臵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臵

11、根据我省实际,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即三至十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现行的厅(市)级正职、厅(市)级副职、处(县)级正职、处(县)级副职、科(乡)级正职、科(乡)级副职、科员、办事员分别对应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12、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结构比例和各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根据其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臵

13、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八至十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为员级岗位。各系列(专业)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按照各有关行业岗位设臵管理指导意见或国家现行规定确定。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4、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控制标准为1:3:6。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控制标准为:

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5、省人事厅根据全省和各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臵的要求,科学制定、适时调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和具体办法。各级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各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臵

16、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 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7、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8、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省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控制在5%左右。省市两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所在区域、单位规模、规格和工作需要,下达工勤技能岗位控制比例。

19、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臵。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臵

20、特设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类别、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受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工作任务完成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1、特设岗位的设臵由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并填写《山西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见附件五),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组织人事部门核准。

22、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臵特设岗位:(1)承担国家或我省重大研究课题、工程项目等,本单位现有工作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

(2)事业单位急需引进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以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没有空缺的;

(3)符合有关行业岗位设臵管理指导意见中特设岗位设臵具体规定的;(4)有其他特殊原因确需设臵特设岗位的。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3、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具备岗位需要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4、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25、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1)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4)三级、四级职员岗位,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6、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27、有职(执)业资格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应具有相应的职(执)业资格。

28、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9、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任职条件,须符合第26、27条规定,对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 6(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中央直接联系的优秀专家、全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以及获得全国综合性高层次人才称号的专家、学者;

(2)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

(3)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4)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省内同行公认的高层次人才。

30、各事业单位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参照国家有关行业岗位设臵指导意见的规定,制定本单位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以及各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1、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是:(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五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学徒、见习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五、岗位设臵的审核程序

32、事业单位岗位设臵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臵方案,填写《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审核表》(见附件二);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7(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臵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4)岗位设臵实施方案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5)组织实施。

33、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实行核准制度。具体核准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省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省党、政、群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厅核准。

(2)各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报市人事局核准。各市党、政、群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各县(区、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经县(区、市)人事局审核后,报所在市人事局核准,各县(区、市)党、政、群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经主管部门、县(区、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所在市人事局核准。

(4)实行垂直管理的省政府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其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方案,报省人事厅核准后,由该部门或直属机构组织实施。

(5)拟设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按照隶属关系逐级报省人事厅核准。

34、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或某类型岗位数量少的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经市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可由主管部门对其结构比例、最高等级进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

3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可申请变更岗位设臵:(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臵的;(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根据业务发展和实际需要,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臵的。事业单位申请变更岗位设臵,应提供书面报告和有关材料,并填制《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变更审核表》(见附件三),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6、事业单位首次设岗,按照编制数确定岗位总量;对超编单位,可设臵部分临时性岗位,但其岗位总量不得超过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总数。已满编或超编的单位不得新进正式工作人员,并通过自然减员、解聘(调出)等方式逐步精简岗位和人员。

六、岗位聘用

37、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以及核准的岗位设臵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

38、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有岗位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基本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9、已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并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办法的要求,按照岗位设臵方案,对现有受聘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对聘用合同相应内容进行变更。

40、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山西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暂行办法》(晋政办发„2003‟13号)、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及本办法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臵,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

41、事业单位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管理人员确需兼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确认其确实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完成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确定其所占主体岗位及具体岗位名称,岗位设臵表中不得重复填报岗位。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提出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兼职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42、事业单位接收的政策性安臵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并签订聘用合同。

43、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聘用,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后,填写《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情况审核备案表》(见附件四),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作为确定岗位工资的主要依据。

44、事业单位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工作人员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变更,并履行审核备案手续。事业单位确定新进正式工作人员岗位或解聘现有正式工作人员的,按现行有关规定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

45、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首次岗位设臵中,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任岗位职务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职数,不得突击聘用人员和职务,严格控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臵。

4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七、组织实施和认定

47、事业单位按照岗位设臵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臵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制定岗位设臵方案和实施方案,组织岗位聘用,与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8、国家已出台行业岗位设臵指导意见的,要按照本办法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岗位设臵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按照本办法和国家、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49、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各市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臵、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的,出具认定意见书。事业单位根据工作人员受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并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50、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臵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八、监督管理

51、全省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此项工作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52、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的指导,确保事业单位按照核准的方案和各类岗位的结构比例标准执行,共同做好岗位设臵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53、各地、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在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追究相应责任。对不按本办法进行岗 位设臵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九、附则

54、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根据本办法制定有关配套规定。

55、各市组织人事部门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实施方案,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备案。

56、各相关行业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行业岗位设臵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本行业具体实施意见。

57、本办法由山西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陕瑞煤司发〔 2015 〕关于印发外协队伍管理规定的通知0

陕瑞煤司发„2015‟40号

陕西瑞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印发外协队伍管理规定的通知

机关各部室:

为了进一步规范外协队伍管理,提高我矿外协队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根据《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关于加强外协队伍管理的规定》(黄陵矿业发„2013‟22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外协队伍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陕西瑞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3月12日

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矿各领导、各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责对外协单位执行全面管理。

2.加强外协队伍建设工作,将外协单位区队长、班组长纳入矿井统一管理。外协队伍区队、班组与矿区队、班组进行对标学习,提高区队管理水平。

3.邀请外协单位上级领导来矿,定期召开外协单位安全生产座谈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4.安监部加强外协单位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统一配备安监员或实行双安监员制,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实现统一。

5.生产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加大落实工作力度。将外协队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纳入矿井统一管理、考核。

6.各部室要安排专人负责外协队伍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存在问题彻底得到整改。外协单位要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措施,确保整改达到预期目标。

7.加强外协队伍的日常管理,每季度对外协队伍进行一次考核,对出现管理滑坡,达不到安全生产应具备条件的队伍,及时清理。

抄 送:矿各领导。

陕西瑞能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政办公室 2015年 3月12日印发

第五篇:晋煤瓦发[2017]40号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专用排瓦斯巷整

改工作的通知

晋煤瓦发[2017]40号

来源:瓦斯防治与利用处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5日

点击数:1239

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专用排瓦斯巷

整改工作的通知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山西正华实业集团公司:

为了深入贯彻《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7号)(以下简称“新规程”),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17]1号)提出的“2017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所有使用尾巷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回采工作面的整改”要求,现就我省煤矿加快取消专用排瓦斯巷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改意义

矿井专用排瓦斯巷虽在煤矿使用多年,在瓦斯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实际使用中存在着通风不稳定、瓦斯浓度波动等问题,随着矿井瓦斯抽采装备能力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专用排瓦斯巷治理回采工作面瓦斯已越来越不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在新规程条款中明确取消了专用排瓦斯巷的使用,这是煤矿瓦斯治理由“风排”进一步向“抽采”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强化瓦斯防治、有效预防瓦斯事故的重要保证。各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思想统一到新规程和晋政发[2017]1号文件的要求上来,充分认识整改专用排瓦斯巷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转变瓦斯治理理念,立即研究并加快实施矿井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不断提升矿井瓦斯防治能力水平。

二、整改方法及步骤

煤矿企业要紧密结合各煤矿瓦斯赋存及地质条件情况,积极采取优化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改进瓦斯抽采工艺、提高瓦斯抽采能力、延长煤层预抽时间等替代措施,取消矿井专用排瓦斯巷。

(一)密切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整改方案。各煤矿企业要针对矿井实际,坚持“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的原则,结合矿井采掘部署及采煤工艺,对煤层的瓦斯赋存及涌出来源等情况详细分析,选择合理有效的工作面通风系统和抽采工艺,科学制定专用排瓦斯巷整改方案,方案要重点考虑取消专用排瓦斯巷后解决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有效措施和解决办法,确保瓦斯治理效果达到规程要求。

(二)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分类实施。各煤矿企业要按照整改方案,抓好落实,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于已布置专用排瓦斯巷正在回采的工作面,在整改期间要采取措施将专用排瓦斯巷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并同步实施其他措施落实整改;对于已设计或布置专用排瓦斯巷但未开采的工作面,要及时修改设计,从设计源头上整改,并按照设计实施代替专用排瓦斯巷的安全工程,确保工作面开采前完成整改工程,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需要。

(三)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瓦斯治理难题。各煤矿企业针对专用排瓦斯巷整改遇到的难题,要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探索取消专用排瓦斯巷后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新途径、新技术,并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瓦斯治理经验,完善瓦斯治理措施,有效解决瓦斯治理难题。

(四)加快整改进度,严格开展验收。各煤矿要按照新规程和省政府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整改方案,对整改工作面逐个排出工期,组织队伍,加快实施进度。整改完成后,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煤矿主体企业逐矿逐面开展验收。凡是整改不到位、整改效果不达标的,一律不准通过验收。

三、整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煤矿企业要成立专门领导组,切实加强对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的统一领导,要落实责任,煤矿主要负责人是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全面负责。领导组要及时安排部署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协调研究解决整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整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保障整改安全。整改期间各煤矿企业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重点加强工作面瓦斯检查,并做好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做到瓦斯监控数据准确、报警及时、断电可靠。发生瓦斯超限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对于开采自燃和容易自燃的煤层,在强化抽采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确保整改期间的安全。

(三)开展效果评价。各煤矿企业要严格落实整改方案,定期对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面的瓦斯来源、风排瓦斯量、瓦斯抽采量、上隅角瓦斯浓度以及工作面瓦斯涌出和产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工作面整改情况进行效果评价,整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要及时修改设计,并核减工作面产量,相应调整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效果达标。

(四)强化日常监管。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炭集团公司要严格按照要求对煤矿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加强监管,督促煤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专用排瓦斯巷整改作为重点工作,加大整改力度,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今年6月底未完成整改的工作面,一律不得组织生产;对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重大隐患的矿井,一律停产整顿。对整改工作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五)及时上报整改情况。各市煤炭局、省属煤炭集团公司接到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安排部署整改,并将专用排瓦斯巷整改安排部署情况(含附表)及整改完成情况分别于2017年2月底前及7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上报省煤炭工业厅。

联系人及电话:王

兵 0351-4117183 ***

附件:市(集团公司)矿井专用排瓦斯巷(尾巷)整改表.xlsx

下载省煤炭厅 晋煤规发〔2012〕50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煤炭厅 晋煤规发〔2012〕502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