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农村社区文件
山东省委文件
鲁发[2009]24号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2009年11月27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 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现 就推进我省农村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社区是由一定的地域人群、按照相近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行共同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所构成的农村基层社
一1一 会生活共同体,是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 区服务的平台,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社 会建设的基本载体和工作切入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 省农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 显著改善。但是应当看到,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 盾仍然十分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民组 织化程度低,农村地区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小、社会事业和 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 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层组织,强化社会管理和服 务的任务十分繁重,迫切需要构建一整套与农村改革发展 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新体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健全与 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新体制,是强化 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公共服务向 农村基层延伸,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完善乡村治理机 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强化为民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 自治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民居 环境的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 命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农村 一2一 社区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 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 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满足农村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提 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扩大基层 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为重 点,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覆盖,推动农 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下基 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 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
一3一 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不搞“一刀切”。按 照试验先行、典型引路、由点到面、全面推开的基本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3.整合资源,合力共建。大力整合农村社区建设的各 类资源,各部门各方面的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放在农村 社区,各项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 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互惠互利、共 建社区的良好机制。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省50%的农村实现社 区建设全覆盖;到2012年,全省80%的农村实现社区建设 全覆盖;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在继续完 善设施、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把全省农村 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 共同体。
三、科学规划农村社区
(一)合理制定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根据自然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产生活习惯、交通便利条件、区 位优势、经济条件等不同情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聚居 人口适度、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臵有效、功能相对齐全
一4一 等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结合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和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确定农村社区布局。制定布局规划 既要满足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要求,又要符合县(市)城市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农村建设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 有机衔接。
(二)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设臵的地 域范围、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可结合本地 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原则上村庄人口规模在2000人左右 的,可在现行的村民委员会范围内,按“一村一社区”形 式组织社区建设;村庄规模较小、村庄密度较大或生产生 活方式相近的地区,可以按“几村一社区”形式组织社区 建设,逐步通过合村并居,集中居住建设社区;大力提倡 通过兼并邻近村、撤并弱小村、改造空心村,进行合村并 居,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具有较强经济实力 的企业集团,建设服务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的企业型社区。
(三)统筹制定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县(市、区)、乡(镇)党委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及社区自治组织,要 在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农村社区基 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充分调
一5一 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结合现 实需要与长远发展,从满足管理、服务需要出发,科学制 定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明确农村社区的区位功能定 位、长远发展目标,把农村社区的设施建设、筹资渠道、实 现标准、完成时间等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社区 建设工作。
四、扎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为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促 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 要求,加强路、水、电、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农村社区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社区建设与整治力度,实现社区 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加快推进无 障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 改造提供资助。加强以社区办公服务和公益性用房为主体 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筑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左 右,其中用于服务的面积应不低于70%。加强农村社区养 老托幼、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 场所及经营服务场所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 一6一 进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整合农村各类 专业信息点,建立统一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加强农村 社区经营性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各类经营性服务的需要。(二)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公共服 务机构为依托、专业经济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 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 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服 务体系,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残疾 预防康复、就业指导、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生活照料和技术技能培训、科技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鼓励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中介组织、志愿者组 织、社区活动团队建设,支持其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 经营服务。构建农村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资 供应、农产品购销、日用品超市以及金融、保险代办等服 务网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层次、全 方位的市场化服务。发扬和睦友爱、邻里互助、尊老敬老 的优良传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种自助、互助服务,解 决生产生活困难。
(三)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 农村社区组织配套建设,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臵基层党
一7一 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 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在农民专业合作 社、专业协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实现农村党组织的全覆盖。加强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维护广大基层群众的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益。健全共青团、工 会、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组织。加强农村社区社会组 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 经济合作组织和志愿者、法律援助、养老助残、帮扶互助、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环境保护等公益性社会组织。
(四)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村(居)民自治和依法办事的关系,健全完善党领导下的 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按照宪法和有 关法律法规规定,不断转变职能,强化社会管理与服务,努 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 动。积极探索“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权随责走、费随事 转”的基层管理体制。积极倡导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实行职 责、权力、人员、经费同步下放社区,为居民提供方便快 捷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 用,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和运行机制。建 —8— 立健全社区村(居)民自治章程或村(居)规民约、社区 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居民财 务公开制度、社区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制度,引导社区居 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推行社区决策、执行、监督三 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落实议事、听证、公示、舆情反馈 “四项制度”,多方保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 度的实施。
(五)加强农村社区平安建设。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社区平安建设新机制。加 强农村社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突 出抓好社区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 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大力开展 农村社区法律服务。在农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 极构建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大 力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实施“重心下移、警力下沉、职权 下放、保障下倾”,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增 强社区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 法防范和打击传销、盗窃、毒品等各类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农村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服刑人 员的安臵帮教和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社区预防违法犯
—9— 罪工作,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 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隐患和不安定因素化 解在社区,消除在萌芽状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依托社区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 强群众性防范队伍建设,发挥好群防群治作用,努力形成 社区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社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六)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 建设,加快推进多功能、综合性乡镇文体站和社区文体活 动室建设。培育发展农村各种文体组织,大力支持农民自 办,组织民间艺术团体,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 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 明社区、文明村、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文化社区。倡导科学、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宣传人口计生知识和科学文明进步的 婚育观念,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七)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建设。农村社区教育要坚持培
一10— 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就业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职业和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发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在农村社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农民工及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程。整合县域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本着实际、实效的原则,举办社区(居民)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社区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贴近“三农”。公共社区教育资源要向农民倾斜,建设满足农民需求的社区教育培训“超市”,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
(八)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社区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和自来水普及率。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积极推进乡村工业结构、布局调整,推行农村社区污染集中治理,有效减少农村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绿色社区,加快消除农村“脏、乱、差”等现象,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与 —11一 治理并重,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加大宣传力度,树 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 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 活和消费方式。
五、建立农村社区建设保障机制
农村社区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采取综合 措施,确保社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的领导。要强化党委统一领 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社区建设工 作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件 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 责同志要具体抓好组织协调和工作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农 村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地要把农村社区工作的目标、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有关 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积极配合,统筹推进。要层 层落实农村社区工作领导责任制。市、县(市、区)政府 要加强宏观指导,搞好农村社区工作总体规划、政策指导 和组织协调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综合管 理职能,承担起农村社区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
—12一(二)加强农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农村社区工作人 员的配备,要根据工作量大小,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一 人多岗,一岗多责,注重提高工作绩效,降低工作成本。要 按照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社区建设模式和社区 规模,合理确定社区组织设臵形式和领导班子成员职数。进 一步完善社区(村)组织的选举制度和方式。以农村社区 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 行的要求,把政治素质好、民主作风好、带领群众致富能 力强、协调服务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进社区 组织班子。组织班子中要有女性成员。着力拓宽农村社区 基层干部来源,注重从优秀现任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退 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社区干部。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 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将农村社区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农村 社区工作者定期培训计划,提高农村社区工作者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落实好农村社区干部的补贴报酬以及有关 社会保险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和保护他们的 工作积极性。提倡政府购买服务,对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实 行动态管理。
—13—(三)建立农村社区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 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加 快社区建设步伐。各项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可在 一定层面进行整合,捆绑起来集中用于农村社区建设,切 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对安排 到农村社区的工作,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积极推动农 村社区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筹资渠道多样化。制定相关 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 以捐赠、投资等多种方式兴办农村社区服务项目。
(此件发至县级)主题词:农村工作社区建设△ 意见 抄送:中共中央。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2009年11月27日印发(共印2550份)
第二篇:山东省垃圾处理文件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发〔2011〕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
鲁政发〔2011〕53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编制我省城乡“十二五”环卫发展规划
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是维护群众利益和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按照全民动员、科学引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突出重点工作环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全省城乡环卫发展“十二五”规划。各市、县要尽快编制城乡环卫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各市、县城乡环卫发展专项规划要在2012年10月31日前修编或编制并完成报批。
二、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到2011年年底,要确保实现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的目标。受选址制约不宜自建垃圾处理场的县(市、区),要与相邻县(市、区)联合建设、共同使用或有偿委托相邻县(市)进行无害化处理;已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要及时申报无害化等级考核评价;对建设进展缓慢的项目,要加强督查,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对不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环
保要求的现有垃圾处理场,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抓紧组织实施;对使用期满的填埋场,要规范封场,确保环境安全。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城市和相邻的县(市)共同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效益。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提高收运设施和车辆自动化、密闭化、数字化水平。
三、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工作
各地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积极促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不断加大治理商品过度包装的工作力度,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提倡简易、合理包装,引导、鼓励生产、销售企业和公众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商品,减少包装物产生,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组织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减少农副产品垃圾产生量;大力推广应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灰渣产生;宾馆、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要逐步取消一次性日用品使用,改为明码标价、有偿使用,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重复使用的物品。
各地要认真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废品收购点,规范分类标志,并根据本地垃圾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垃圾分类方法,制定垃圾分类指南,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要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动员社区与家庭积极参与。加强生活垃圾可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重点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温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处理,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导则和评价考核指标,确定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各市、县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单位和片区工作,探索经验,逐步推开。到2012年年底,列入省级试点的城市初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2015年年底前,50%的设区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实现垃圾分类收集。
四、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
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推广莱芜、章丘、烟台莱山、昌邑、寿光等市(区)的做法,稳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向村镇延伸。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全托管、半托管和自我服务等环卫管理模式,逐步扩大“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范围。根
据村镇人口规模、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等因素,建立村镇环卫保洁队伍,配置垃圾收集容器和设施,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密闭车辆,实行垃圾收集和运输密闭化。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行动和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探索市(县)、镇、村和农民合理分担垃圾处理费用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化解资金制约瓶颈,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制定农村环卫作业标准、垃圾收集管理、卫生检查评比等有关制度,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形成村民自我管理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五、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要求,认真落实餐厨废弃物管理市(县)长负责制,广泛深入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青岛、潍坊作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要确保2012年年底前建成运行;济南市作为省级试点城市要确保尽快启动,早日建成运行。同时,要抓紧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开展省级和市级试点工作。各地要把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实行配套联动,201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设区市建成运行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同时,要加强和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建设,实行特许经营管理,建立台账制度、激励制度、督查制度和投诉举报制度;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鼓励和提倡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健全和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规章制度,规范餐厨废弃物收运和处置行为。各地要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各类经济成份参与投资建设运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项目。
六、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水平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配备配齐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遵循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化作业,强化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管理,保证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厂应严格控制垃圾焚烧温度,确保烟气排放达标,并将焚烧产生的飞灰、炉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安装排放自动监测系统和超标报警装置,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住房城乡建设(城管)部门要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强化管理和作业人员培训,建立运行绩效考核制度。对已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及时组织无害化等级考核评价,公开评价结果;未通过等级考核评价的处理设施不计入无害化处理范围,责成设施建设、运营单位限期整改;对通过等级考核评价的处理设施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环保部门要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监督监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定期开展常规污染物及二噁英排放监测,主要监测数据和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七、完善和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政策
加快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尚未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市、县要尽快开征,确保2011年年底前征收标准达到城市家庭10元/户·月,单位职工4元/人·月。已实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镇村,由县(市)、乡(镇)政府参照省里的标准确定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环卫事业的投入,并逐步增加,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以及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保证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要借鉴推广生活垃圾处理费与自来水费等捆绑收费的经验,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征收率。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市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垃圾处理费收缴和使用监管,确保垃圾收费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提倡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省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要积极组织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拓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渠道。
八、改善和提高环卫一线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完善环卫用工制度和保险救助制度,落实环卫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环卫职工劳保福利、休息休假、岗位津贴、高温补贴等合法权益。要加强环卫保洁人员公寓、休息房、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建设,鼓励社会为环卫职工提供休憩点;加强环卫一线职工应对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天气的措施,保障环卫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组织环卫职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环卫职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大力推广环卫作业标准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逐步提升环卫行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九、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实行省政府负总责、城市政府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强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细化任务目标,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未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进行责任追究。省直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拟订城市环卫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做好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立项审批、争取国家资金补助等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及相关处理装备研制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省财政厅负责垃圾处理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和使用监管;省环保厅负责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垃圾处理项目用地的审查办理,保障建设用地供应;省物价局负责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及监管实施;省商务厅负责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环卫职工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维护和监督;省农业厅负责生活垃圾肥料标准制定和推广使用审核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环保厅、监察厅等部门要加强对城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各市人民政府要在2012年3月31日前将落实本意见情况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城市 垃圾处理△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12月14日印发
第三篇:山东省财政厅文件
山东省财政厅文件
鲁财农„2004‟36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财政局:
现将《山东省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省财政厅反映。
二○○四年八月十九日
山东省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中央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4‟87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是中央和省财政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而安排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的使用,要严格实行标准文本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安排、监督检查和总结验收的项目管理程序。
第四条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支持的对象,须是立足农村、源自农民、真正服务于农民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符合下列条件:
1、在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一年以上,具有符合“民办、民管、民享”原则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章程;
2、具有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较为完善的自我发展机制、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3、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健全的服务网络,能有效地为合作
2组织成员提供专业服务;
4、合作组织成员不少于200户,同时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5、符合我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立足当地产业优势,以产加销服务为重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区域性产业带的形成。
第五条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的范围:
1、对合作组织成员开展专业技术、市场营销、管理培训和提供信息服务;
2、雇请专家、技术人员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
3、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
4、组织标准化生产;
5、农产品粗加工、整理、储存和保鲜以及为此利用银行贷款的适当贴息;
6、获得认证、品牌培育、检验检测、营销和行业维权等服务。
第六条项目申报实行项目库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建立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库。各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和实地考察,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负责,并按项目指南要求以标准文本形式上报省财政厅。
第七条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各市上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择优确定中央和省财政支持项目。
第八条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要按照有关
3规定纳入财务核算,专款专用,定期向全体成员公开、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所形成的资产归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所有。
第九条县及县以下项目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条项目所在市、县级财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和总结,形成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年终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年底前对项目进行抽查复验。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主题词:农民合作组织资金办法通知
山东省财政厅办公室2004年8月20日印发 4
第四篇: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补充调研材料
《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发展规划
(2013-2030)》补充调研材料
1、已建农村新型社区基本情况(请附图纸标示清楚位置和名称并提供图纸、表格电子版)
农村新型社区概念:农村新型社区是指城市建成区外,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居点。
建筑形式可分为1多层、2低层、3多种形式,请填写对应数字。
社区类型可分为1城市聚合型(城市周边,未来纳入城市管理,不包括现状城中村所建社区)、2小城镇聚集型(乡镇驻地及周边,未来纳入小城镇管理)、3村企联建型(非农就业达70%以上,社区人口3000人以上)、4强村带动型、5多村合并型、6搬迁安置型、7村庄直改型,请填写对应数字。
2、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一览表(请将社区位置和名称、保留村庄位置和名称标注于图纸上并提供图纸、表格电子版)
社区类型可分为1城市聚合型(城市周边,未来纳入城市管理,不包括现状城中村所建社区)、2小城镇聚集型(乡镇驻地及周边,未来纳入小城镇管理)、3村企联建型(非农就业达70%以上,社区人口3000人以上)、4强村带动型、5多村合并型、6搬迁安置型、7村庄直改型、8村庄散居型社区(非集中居住,建设社区中心提供服务),请填写对应数字。1~7类为集中居住。
建设年份:若为前7种类型社区,请填写社区建设完工时间,若为8种类型社区,请填写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工时间。
3、特色村调查一览表(请将特色村位置和名称标注于图纸上并提供图纸、表格电子版)
特色村可分为1历史文化型、2民俗风情型、3自然风光型、4产业特色型、5城郊休闲型,请填写对应数字。
特色村位置可分为:1位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2位于小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3位于农村新型社区;4位于村庄散居型社区内。
备注内填写特色村为现状还是规划,若为现状特色村,请填1;若为规划特色村,请填2。
4、各县市区最新行政区划图(电子版)
5、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规划总图和中心城规划总图
第五篇: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文件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文件
鲁煤人教[2010]6号
关于下达2010年全省煤矿 安全培训送培计划的通知
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
经研究,现将2010年全省煤矿企业安全培训送培计划下达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安全培训工作职责,尽快将2010年安全培训送培计划任务分解落实到所辖煤矿,组织并督促所辖煤矿严格按计划做好送培工作,确保安全培训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各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企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树立依法培训、依法治安的理念,落实安全培训责任,按规定选送有关人员按时参加培训,确保应培尽培,依法持证上岗,杜绝迟训、漏训现象。
三、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省属煤炭企业要加强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安全培训作为本单位重点工作并纳入安全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2010年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每季度要组织一次安全培训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所辖煤矿和培训机构计划执行情况、三项岗位人员和班组长持证上岗情况、培训质量效果、考试考核情况、培训记录档案。对查出的问题责令限 1
期整改,杜绝迟培、漏培现象和无证上岗等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我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附件:山东省煤矿企业2010年安全培训送培计划
二○一○年一月一日
抄送: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副局长。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办公室2010年1月4日印发主题词:下达安全培训送培计划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