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工业试验区规划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提纲1
新型工业试验区规划建设工作情况
汇 报 提 纲
(泗城镇党委、政府)二OO九年八月十六日
感谢市、县领导对我们的关心爱护,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镇验查指导工作!
我镇辖区20个村(居)委、其中8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1个新型工业试验区。镇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总人口8.6万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入收3913元,完成财政收入1400万元,招商引资签约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签约资金11.6亿元,到位资金3.2万元。
新型工业试验区设计总面积3.74平方公里(折合5625.2亩),其中起步区(第一期工程)1.23平方公里(折合1814亩),其弓口四至是:东起汴石引河,西至三湾村民兵路,北起303省道,南至新汴河大堤。第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三湾新村和西城丽苑商住区,工业项目集中区和凤还巢创业园三大区域。
根据上级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去年以来,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镇地处城区的区位优势,重工活商,稳定农业,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我镇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全面经济的快速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工业区建设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业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我镇工业试验区自去年6月份规划设计,7月份县委、县政府批准立项并投入起步建设。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局、国土、建设、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试验区整体建设已按预定计划取得初步成效。现已完成15m宽、2218 m长主干道的铺设并投入使用,硬化路面33270m,次干道1886m长硬化面积2263 2m,都已先后投入使用,铺设管网4846m,预埋强电弱电线网8576m、安装路灯158盏,并预定了部分配套设施。概算基础设施投入已达4638万元(其中招商垫资1874万元)。目前正在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安装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设计,力争将工业区建设成景观园区,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接纳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美观、温馨平台,精心打造呀工业经济崛起的新兴基础。
2、企业入园进度突破预定计划。自去年园区开工建设工作,我们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开展招商引资的指导方针,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考察论证,引资入园同步进行,现已入住企业13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8家,500万元以上不足1000万元的5家。可喜的是在已入住的13家企业中有9家是返乡创业的“永久牌”企业,有6家是东部转移入住的承接企业,其中安徽嘉能利华实业有限公司为港资企业。无论从入住的企业进度,注资途径,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上来讲都超出我们的预期效果。
3、平台拉动工业总量的快速增长。由于试验区的起步建设和创业平台的建成并投入运作,有效地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一年来,我镇新增招商引资项目32个,其中工业项目22个,工贸类项目4个,开发类项目3个,农产品深加工类项目3个。已签约资金16.8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6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5个,签约资金1.2亿元,现正在洽谈项目8个,意向投
22资1.3亿元。由于平台的拉动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工业总量的快速增长。
4、经济结构明显改善,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我县是个农业县,我镇虽地处城区,但其经济结构仍然带有农业大县的印迹。过去我镇的经济结构在农、工、商、运、建、服、六大户业的分布和结构上成“倒宝塔型”排列,依次为农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运输业、工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落实和工业总量的增加,其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工业增加值在整个经济中比重由上年的20.7%上升到现在的3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9%;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4%。从产业布局和财税的收入结构上都充分表明,经济运行质量都在快速提升。
5、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进双赢。在我们的签约和在建的32个企业项目中,属劳动密集型项目有18个,占企业项目的56.25%,累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4600万元,创造利税 12000元/年,可提供和新增就业岗位1935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增加、企业项目的建成投产,还将有效地促进城市扩容、文明创建和拉动三产的快速发展,会更加有利地全面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提升。
二、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我镇《新型工业试验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批准后,我们在集中人力和工作时间,认真抓好全面准备工作的同时,在全镇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举全镇之力,投入试验区建设和西关出口改造工程。在宣传教育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层层召开动员会,统一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二是编制西关出口改造和试验区规划建设展板,印 发宣传单到户,向群众宣传西关出口改造和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步骤和效益分析及远景展望,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三是组织干部入家到户,大力宣传搞好试验区和西关出口建设与他们的利益关系。在些基础上,签字到户,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真实认识程度,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收集第一手资料;四是将西关出口改造《试验区建设方案》提交镇人代会讨论,并形成决议,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使《方案》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和广大干部的支持制定出台并付诸实施。五是开动宣传车和广播进行覆盖式宣传、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干群的认识水平。通过上述方法的广泛宣传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激发了热情,为全面展开建设工作,垫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在试验区起步建设初期,我们针对此项工作量大面宽,情况复杂,面临的困难大,具体问题多的实际情况。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上级要求,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织。一是成立了西城区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二是成立了新型工业试验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现场的规划建设指导和日常服务工作。三是以相关居委主要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了试验区建设协调小组,按照村民自治有关原则和有关政策,具体做好群众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四是以老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为主体,成立了园区建设工程监督小组,具体负责园区建设工程全程跟踪监督工作;五是由工程总监理牵头,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参加组成施工技术服务小组,为工程建设和项目入园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五管”齐下为园区整体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强地组织保障。
3、明确思路,制定措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对工业试验区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和具体工作要求,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邀请各方面代表和有关专家进行反复的论证与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立我镇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重点。一是指导思想。试验区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比较优势为依托,集聚民力,搭建平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聚贤纳财,形成合力,奋力推动整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基本思路。基本思路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滚动发展;村民自治,民办民管;部门扶持,社会助建;政府指导,培植典范;又快又好,可持续发展。三是试验区建设的发展原则:即始终坚持以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靠的政策引导原则;始终坚持以资源,区位和低耗高效为依托的优先发展原则;始终坚持利于增加经济总量、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中心的效益发展原则。四是发展重点。在项目引进上:我们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为主,与县开发区形成有效的补充。在产业布局上;我们主要是以机械加工、电子玩具、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等利于农产品转化,劳动密集型,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产业为主。在项目建设的风格上;我们主要是发短小精干,利于资本不太雄厚的东部转移产业和返乡创业者滚动发展,利于产业聚集、快速形成规模效益的项目为主。五是实施步骤;根据上级城市扩容、工业扩张和中长期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我镇工业试验区建设按10年期发展规划,总面积设计3.74平方公里,总体分为三个阶段,按照“一年一大步,三年建一区”的步骤来组织实施。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第一期工程(起步区)设计面积1.23平方 公里,折合1800亩土地,现已进住企业和基础设施用地600多亩,到年底可建成企业10-13个,投产企业6-8个,在建企业6-8个。将为第二步的迈出积累丰富的经验,储备充足的“弹跳力”。
4、整体推进,狠抓落实。
去年以来,我们在配合县直有关部门抓好县级重点工作建设的同时,组织精干力量,重点狠抓以工业区建设为主体的五大工程落实。一是狠抓了试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四通一平”工程,为返乡企业者入园兴业创造基础条件。二是狠抓凤还巢创业园建设工程,为返乡企业者回奔故土发展创业搭建平台。三是狠抓了三湾旧村拆迁和安臵小区建设,为外商和返乡创业者提供便利安居之所。与方便生活的环境。四是狠抓了泗城西关出口改造,为城市扩容和园区吞吐量加大打开西大门,为工业园区建设整体推进,搞好配套。五是充分发挥泗城五中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为园区企业搞好职工岗前培训,为外出务工者搞好业务培训。我们已协同五中与在淮南的安徽工贸学院联系,计划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范围,为园区企业项目的发展,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5、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为切实保障招商、引商、亲商、留商和兴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泗办发[2009]7号文明确的8项服务制度和措施的同时,为切实给入园创业者搞好服务,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又制定了五项服务保障措施:一是客商到家全程服务。我们利用镇直部门齐全,功能健全的优势。做到客商到家,各部门联手,全程跟踪,搞好服务。做到热情大方不失礼节,使客商高兴而来,放心留下,安心创业。二是超前准备。一方面,我们提前预征好土地等着客商上门,以缩短项目入住的周期,同时打消客商怕“老百姓纠缠”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我们发动 全镇干群投资兴建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等着转移项目上门和返乡农民工入园兴业,以抓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吸引他们入住。三是提供组织保障。即为确保试验区和凤还巢工程建设有序进行,在西城区建设工程指挥部统领的基础上,由镇长挂帅,分管负责人坐阵,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组成试验区暨凤还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现场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为整体工作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四是提供技术保障。鉴于外来投资者多为单枪匹马,人生地疏,返乡企业者多为小老板,有资金而技术骨干缺乏的实际,由一名镇负责人牵头,工程总监指导,驻点工程师坐陈、规划、设计、质检等专业技术人员和试验区管委会人员参加,组成施工现场技术服务组,具体负责协助投资者进行施工指导,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理等工作,为工程整体推进提供技术保障。五是提供基础工作和环境保障。由一名镇负责人挂帅,试验区管委会牵头,公安、司法和相关村居委负责人参加,组成安保协调工作组织,具体负责搞好“三通一平”的基础工作,协调处理好周边矛盾和纠纷,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使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兴业。为共同发展泗城,振兴经济,推动我县经济全面进步做出积极地贡献。
三、试验区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在试验区建设的一年中,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探讨,观察和深刻思考,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建设工业试验区,是市经济条件,对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城乡工业、乡村工业既不是过去的乡镇企业,又不同与一般的,无序化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民营经济,它是市场经济大潮催生,特别是金融**影响,沿海中、小企业短缩,内陆经济再次迎来发展新机遇,外出务工农民看到机遇,想在本 土寻找发展平台,实践自己的新观念,新技术,而对地方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在创办园区的一年中迎来32家企业入住,充分表明创建试验区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
2、建设工业试验区是顺应群众愿望实现乡土企业崛起的强力载体。泗城距泗洪18公里,离睢宁、宿迁都比较近、民间往来、经济交流比较多,居民受周边新思潮的影响比较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也比较快。为此,在办园前期,群众结伴到镇里和县里申请,要求给他们的提供,创办企业的场地。而后又由上千人联名写出请愿书,要求提供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在上届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同时提出议案,提案要求政府创办园区为乡村工业发展提供平台。实践充分表明人民群众对大力发展经济,快速走向富裕的强烈愿望。从已入园的32家企业中,就有18家为返乡创业者和乡土老板。由于园区的龙头效应,同时也促进了以户办、联办、独资创业为主要形式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3、建设工业试验区是筑巢引凤,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兴平台。工业试验区自去年开办以来,共承接东部转移项目6家,其中港资企业2家,江浙沪企业4家,投资超过一个亿的2家,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4家。实践再次表明,创办园区找寻平台,实施资源与基地招商,是大力推动经济快速跃升的有效手段。
4、建设试验区是招凤还巢,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兴基地。从我镇工业区目前已入住和签约的企业总体来看,半数以上的老板均为本地人,有的外来企业虽然为合资联办,但主导经营的经理也是原在外地创业,现在返乡发展的企业主。他们带回来的企业,无论是规模、品位,还是效益都是比较好的。如返乡创业老板彭战,原在广东打工,学到技术后回乡并创办网印烫画项目,投资规模1600万元,生产各种型号网印烫画机械,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并创利税400多万元,安臵再就人员100多名。产品在欧美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均有销路。
5、建设试验区是转化资源,实施增量增效整体推进的有力措施。一年来,我镇新增企业32个,总投资16.8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46亿元,年可创利税1.2亿元,可新增就业岗位1935个。事实充分表明,创办工业试验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力载体,是实施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进而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引擎和助推器,它建成和壮大将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四、园区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政策口径不够宽松,是影响制约试验区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现在乡村工业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基本是以上级有关规定和县经济开发区使用的政策为依据起草制定的,但县级经济开发区使用的政策,对乡村工业试验区而言又有诸多不适应的方面。比如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利用报批手续有差距。县级开发区有足够的土地利用指标,而试验区就没有指标可以利用,仅仅依靠整合土地,吸纳农村土地入股来解决试验区用地问题,是很难满足实际需要的。在报批手续上也与开发区相同,没有突出试验区的“试验”特点。建议:能否根据试验区的特点,给予更加优惠、更加宽松、更加简便的土地利用政策,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计划,以降低门槛,吸引外商,促进东部转移项目入园,承接返乡创业者回巢落户。
2、项目支持度偏低,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是影响和制约试验区整体推进的关键。县级财政多为吃饭财政,无径筹集大批资金投入试验区基础建设,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就很难承接 产业转移和吸纳农民工回巢,不能承接和吸纳资金注入和项目落户,也就很难快速推进试验区的发展。为此建议:对于工业试验区,能否在国家和省级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开发项目上,给予倾斜扶持,吃点“小灶”,以加快试验区的建设步伐,使其尽快成为新型工业的试验田,拉动经济提升的增长点。
3、落实银企对接政策,简化中小企业借贷手续,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返乡企业老板多为资本不太雄厚的小老板,仅有的一些资本用于固定资产投入后,流动资金又成了困难,如在此时推一把他们就上去了,放一把他们就下来了,甚至造成未投产就关闭现象。为些建议:能否在中、小企业借贷手续上给予简化,缩短企业资金注入周期。以促进其快速起步,滚动发展。
4、提高被征地农民的保险标准,是促进征地工作,保增长、保稳定、促发展的可靠保证。根据现行的政策规定,结合目前的农产品价格和党的惠农政策,农民对于土地爱护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对土地依赖性越来越强。为此建议:能否对被征地农民的拥有土地不足0.3亩标准,提高到不足0.5亩,即确认为符合办理失地保险条件。在保费的标准能否将原来60元/月的标准,提高到100元/月,在开始领保费的年龄上,由原来的男60岁,女55岁下降到男55岁,女50岁,以增加办理失地保险的吸引力,降低其对土地的依赖性。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建设和大发展的氛围,全力加快整体工作推进步伐。
2、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启多种途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凤归巢,增加总量,确保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2个亿,力争完成2.5亿。
3、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8月份完成主干道路灯安装和次干道铺设,力争10月份进行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施工。
4、进一步加快凤还巢创业园基础工程配套和轻工产品创业园建设步伐。多方协商,争取支持,确保1.5万m标准厂房建设,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建立返乡创业基地。
5、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入园项目达20个以上,其中投产6-8个,竣工和完成设备调试6-8个,新入园并开工建设项目的6-8个。为下年度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下步工作进入快车道,为推动整体经济快速提升,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11
第二篇:工业工作汇报提纲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十五”和今年工业工作预计完成情况及2006年和“十一五”工业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经贸工作简要回顾
几年来,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实施“强工富市”战略部署。坚持走“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之路,以改革统揽全局,抓“双退”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扩张总量为重点,抓改造开发,增强发展后劲;以提高工作效率,抓转变职能,改善发展环境;以构建和谐社会,抓稳定,不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以增强全市经济实力,抓培育优势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从而,加速了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形成了多种投资主体并存,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多种类型企业并存,多种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一是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了“强工富市”进程,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克服了市场竞争激烈、资金严重短缺、债务包袱沉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工业经济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50082万元发展到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23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率为15.4%,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5525万元,发展到2005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1721万元,五年平均增率为15.4%。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由2001年完成的150万元,发展至2005年预计完成利润1200万元,五年平均递增为51.5%,产品销售率由2001年的96.1%,发展至2005年预计完成的96.6%,增长了0.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实现了质的跨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市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团)公司和龙头企业通过推陈创新、升级换代,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己发展拥有抽油机、抽油泵、轴承、汽车靠背芯、汽车同步器齿环、橡胶制品、骨素明胶、稀土永磁电机、出口服装、罐头、精制米、酒类、烤烟、绿色食品、肉食鸡、果仁加工、白鹅等100多种产品。
二是工业企业改革有新的突破,全市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双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工业以改革统揽全局,每年都有新步伐,每年都有新起色。“十五”期间,以企业制度创新为核心各项改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先后推行了股、售、破、租等多种形式对全市经贸、控股、安广镇及其它工业的54户企业全部进行了改制。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同时,坚持深化了三项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内部机制创新。引进了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全市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改造开发的自主投资机制己形成,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五”期间,全市开工建设技术改造107项,完成技改投资80000万元,年均递增超过20%,累计开发新产品上116种,新增产值40000万元。大安明胶股份有限公司二期改造项目、吉祥米业精加工项目、永兴米业精加工项目、先达食品冷冻项目、安大牧业肉食鸡分割项目、葵花果仁深加工项目等相继在我市建成投产,使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完成技改投资中,90%以上是通过自筹、招商引资等形式实现的,单一的靠银行投资的格局己打破,改造开发的融资渠道更加广泛,企业的自主融资意识全面提高。
四是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了目标责任,实施了专项整治,行政监管,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几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与全市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这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好转的有力措施保证。同时,根据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了危险化学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有效消除了隐患,遏制了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上升的势头。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市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实地检查;组织了对轻纺工业企业、文化娱乐场所防火安全、民用爆炸物品经营储存安全、加油站和液化汽站现场管理等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推进了各项安全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大安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连续3年被白城市政府评为一档第一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单位。
二、2005年经贸工作预计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走“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之路,努力克服企业产品降价、重点企业停产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国有企业“双退”为重点,以全市经济提速增效为目标。突出招商引资、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创优投资环境,保证全市经济指标在高位区间运行,使全市经济变“快走”为“快跑”。
1、经济运行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按照年初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目标要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计划完成工业总产值9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计划完成工业增加值30600万元,同比增长17.5%,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计划实现利润800万元,同比增长15%。产品销售率达96.3%,同比
增长0.2个百分点。通过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今年首季实现提速增效,变“快走”为“快跑”。(白城日报4月21日头版头条以“大安工业实现了首季提速增效”为题进行了报导)。上半年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截至到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治理发愣功9万元,同比增长25.8%。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7640万元,同比增长1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利润890万元,同比增盈440万元,增幅为2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270万元,同比增长25%。到2005年末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2000万元,同比增长27.4%。突破历史记录,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完成31720万元,同比增长24.2%,利润总额可完成1200万元,同比增长84.6%。可超额完成我市及白城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工业经济运行成果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得益于全市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民营工业、加快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培育新的增产源的发展思路。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重点骨干企业支撑并拉动工业增长。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抓开发、抓成本、抓管理、增效益,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重点企业增效显著。吉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公司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00万元,同比增长19%,今年企业共开发新产品10余种,新增产值300万元以上。大安市汽车靠背有限公司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00万元。同比增长12%。研制开发的141卡车靠背芯通过了吉林省机械行业办公室新产品鉴定,今年计划供货20万件,可新增产值150万元。制衣有限责任公司、采油设备厂、稀土永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恒泰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石油机械制造厂、石油钻采机械厂等企业速度和效益增幅都高于去年同期。
二是资源加工企业发展迅猛,效益稳定增长。我市资源加工企业呈现逐年发展的态势,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000万元,同比增长75%,其中:亿龙葵花果仁有限责任公司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500万元,同比增长12%,这户企业是我市葵花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取得了外贸出口权,产品直接出口英国、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大安吉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投产后生产形势良好。吉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己形成买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与深圳港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圳方为我市吉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代销产品,每月平均销售600吨。吉祥米业正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自我的发展规模。同时大安市广益米业、永兴米业等发展势头良好,安广镇先达食品的粘玉米、速冻辣椒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几个省市,且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这些资源加工型企业为全市经济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民营工业提速增效。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潜力和希望在民营工业这一工作目标,加快了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民营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机械、食品、资源加工等工业总产值增幅保持在25%以上。其二,企业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进入规模以上统计口径的民营工业较上年同期增加5户。今年民营企业普遍都加大了技改投入,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安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先达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吉祥米业等企业都积极改扩建生产线。其三,园区效益逐步呈现。按照构筑城乡联动的工业发展格局这一目标,今年我市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舍力、安广、两家子、安北高科技园区,积极组织生产、销售。今年园区工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000万元。
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发展潜力逐渐显现。正在抓紧建设、筹备中的大安市工业集中区、新建的大安市广益米业、大安市玻璃工艺加工型企业、大安市龙源化工燃料有限公司、大安市天岗石油支撑剂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子镇同庆珍珠岩厂等企业的发展潜力正在逐步的显现,这为加快大安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企改制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我市国企改革工作按照全省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及白城市委三届八次会议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大力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制攻坚,成立了大安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安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战工作方案,确定了基本原则、范围对象和方法步骤,针对国企改制中难点问题,采取“会办制度”予以研究解决。今年,我市列入省改革重点的12户企业“双退”工作到年底将彻底完成;全市22个系统及单位的139户国有企业,年底将有112户国有企业实现改制,占改制企业总数80%;实现“并轨”职工身份退出的有174户,占企业总数的100%,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23729人,发放经济补偿金11428万元。今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继续攻坚。按照确定的规划目标和任务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定时间
表、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企业“双退”。实行了市委常委、各相关副市长每人包保一户企业,并深入企业全程包保“双退”工作,进行改制工作现场指导,对职工进行思想发动。同时,对企业改制进行全程监督,并负责在职工权益分配、社会保险等环节疑问解答,确保企业改制按章操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全市的改制工作中实行了每月调度一次,市领导对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听取汇报。在此基础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总结上一季度工作,解剖典型,协调解决了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使全市的改制工作循序渐进的进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抓住重点,规范运作,确保全年任务完成。列入省改制的12户重点企业,需退出的职工总数为3971人,其中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就达2080人,解决该厂“双退”是全市改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实行了一手抓企业破产、一手抓企业职工身份退出,在市法院等部门的支持下,股份公司恢复为国有企业,重新办理了企业破产手续,使该企业正常进入到破产程序。同时,加大职工身份退出工作力度,在社保公司的大力扶持下,把企业“双退”与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抓住国家予以资金补贴的机会,解决了企业无产可破、无资可补的主要矛盾,破解企业改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三是借助外力,拓宽渠道,招商改制。把企业“双退”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结合,千方百计营造卖方市场。分析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式,依据我市重要生产要素供应充足及国有企业的产品基础等比较优势,广开门路,多方招商,营造国有产权出让的卖方市场。我市相继参加了省产权招商大会,对外公布了我市企业产权出售信息,并积极地寻找客商,营造竞争氛围,提高卖方身价。相继与黑龙江、柳州重型机械厂、大庆石油管理局等达成意向性协议,尽量把企业出售给国内外有经济实力的集团、企业、自然人或法人,利用外资改活企业。
四是选派后备干部协助国企改制。按照省和白城市人才办的要求,我市于2004年底派出12名同志到省里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国企改革培训班。之后于2005年3月份分别下派到国有企业参与并帮助企业进行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协调关系、积极参与、督导检查的工作。为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加强了宣传工作,抓好了典型示范,做到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并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我市国有企业改制有关政策,为国企改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了较大成果。
3、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新成绩。
今年全市以项目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工作思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技改工作力度,使全市技改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一是全市项目开工建设取得新突破。计划开工建设技术改造项目20项,完成技术改造总投资15000万元,年底预计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0项,完成技术改造总投资15800万元,项目开工率达到100%。
二是新产品开发超额完成任务。年初计划完成新产品15种,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年底新产品开发预计完成20种,实现产值6000万元,利税600万元。超额完成白城市及我市下达的计划任务;
三是重点项目开工。年初计划重点项目4项,年底预计完成重点开工项目2项,完成投资1000万元,开工率达到50%。
4、真抓实干、提高质量,创建了全市安全生产新局面。
年初按照省、白城市的工作部署,全面进行了安全责任落实、认真开展了专项整治、强化措施、认真宣传法律法规。目前,全市生产伤亡事故死亡1人,受伤1人;火灾发生194起,经济损失44.2万元,死亡1人,同比分别下降51.7%、69.5%、66%;道路交能事故共发生19起,同比下降39%,经济损失4.5万元,同比下降47.6%,死亡11人,同比持平,受伤27人,同比下降32.5%。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了安全生责任制的落实。年初市政府与乡(镇)政府、场(站)、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同时,制定了考核标准,并在年中、年末对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情况进行通报,严肃责任追究。
二是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实施《吉林省安全生产条例》为契机,对全市公众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压力容器、非煤矿山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整治。
三是强化措施,加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控整治。今年我市把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整治监控与企业安全评价、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做好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企业新建、改建、扩建没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没有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程序的,一律责令建设单位限期补办相关手续,凡是没有通过安全评价、评估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非煤矿山企业将依法予以关闭。对己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不再具备条件的依法查处和取缔。
四是加强了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我市始终把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营造全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今年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宣传报道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监管、隐患整改、事故救援等典型案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加强了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了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和新上岗人员的法律、业务和技能培训工作,并严格考核考试,必须取得资质证书,方可上岗。
三、全市工业“十五”和今年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工业在近年来的发展
化工、资源加工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骨干企业的增产增效工作。抓好轴承厂、明胶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靠背股份有限公司、吉祥米业、安大牧业、葵花果仁加工等10余户增量大户,全年增幅要达到15%;抓好正好食品、恒泰食品、春光玻璃工艺制品、石油支撑剂等企业增产增效工作。全年要实现新增产值20000万元。并对这些增量大户,新建企业制定出增产增效工作方案,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增产增效目标的实现,努力为全市多做贡献。
2、打响国企歼灭战,全面实现国企“双退”。
以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体,全面实施国有企业歼灭战,对全市没有实现“双退”的国有企业进一步理清工作思想,制定企业改制方案,继续坚持以产权为核心,加快建立健全产权顺畅流转的市场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流动的市场化水平,从强化市场基础作用上解决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问题。对资产较为优良的企业,通过产权出售的有效形式,用变现资金作职工辞职补偿金,实现“双退”。对资产状况一般,有经营前景的企业,通过破产重组、鼓励经营者并购企业等方式,变现资产转作职工经济补偿金,实现“双退”。对资产负债率高、停产半停产多年企业,通过关闭、破产等方式,将企业销号,彻底退出市场。对职工安置实行政府、企业、社保三家抬的办法,解除职工国有身份。
3、抓住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
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坚持用新观念、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谋化新的发展,在工作中克服一些误区,把握好工作方向和重点,一是围绕我市工业集中区,千方百计抓项目,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引入域外资本,启动民间资本上项目,以此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二是重点解决老机制、老装备、老产品、老工艺、老队伍、老管理模式等方面工作,要破“老”树“新”,因此在抓工作中要以“新”克“老”。三是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进一步深化我市工业集中区的优惠政策和各乡镇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四是紧紧围绕我市汽配、石油、服装、明胶、能源、禽类、农副产品等支柱产业的基地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技改资金投放,构筑支撑大安市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实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发展经营体系转变,由低层次发展向高水平发展转变,由农牧主导型向工贸主导型转变。
2006年要重点抓好汽车靠背芯、采油设备开发等4个重点工业项目,争取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有标志性的项目开工建设,力争6个项目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规划,8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抓好明胶三期改造、自动变矩抽油机等新开工项目及续建项目,重点是明胶三期改造项目。
4、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全面好转。
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继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和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在检查,及时发现并认真整改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对重大事故隐患要实行档案管理,实施跟踪整治。对所有安全事故隐患,都要确定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使事故隐患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五、工业工作“十一五”规划
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大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重点企业为支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开发区、集中区、工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举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提升经济运行内在质量,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面完成工业“221”的工作目标。即:工业总资产翻两翻达到40亿,技改投资翻两翻达到40亿,工业总产值翻一翻达到20亿。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计划完成31720万元,增加到64000万元,年均递增15%。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要由2005年计划完成12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40.8%。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加快大项目开发建设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要把项目开发建设做为工作主线,摆上突出位置,要万众一心,整合要素,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工作,努力实现项目开发建设新的突破,使一些具有适合我市特色的大项目、新项目尽早站立起来,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重点要抓好我市的火电、风电项目,要把这两个项目做为工作重要日程安排。其中:风电项目总投资42900万元,其中资本金16000万元,申请软贷款8000万元,银行贷款26000万元。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0000kw,升压变电所一座,输出引路45公里。项目完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2386万元,利税39849万元。火电项目总投资1000000万元,项目完成后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0000万元,税金36000万元。在抓好这两项具有支撑全市经济项目的同时,以丰富的水资源为依托重点抓好和发展好我市矿泉水项目和白酒项目。
(二)支持、扶强优势企业。
“十一五”期间,要使我传统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抓好具有发展潜力、发展空间较大、经济效益较高、市场稳定的重点企业的发展,以支撑全市
第三篇:毕节试验区人口控制工作汇报提纲
毕节试验区人口控制工作汇报提纲
毕节地区人口计生委
(2011年10月22日)
一、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显著进展。一是人口数量控制成效巨大。2010年,人口出生率13.43‰,比 1987年的28.09‰下降14.6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26‰,比1987年19.47‰下降13.21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91.10%,比1987年提高53.73个百分点。二是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10年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为11.07‰,比2005降低9.38个千分点。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减少了社会和家庭的负面成本,同时为教育事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良好基础。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稳中有降。2010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10.42,与2006年相比下降0.81。四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近三年流出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60%以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从“十五”期末的60%上升到2010年87%,上升27个百分点,验证率从82%上升到95%,上升13个百分点。
(二)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明显增强。一是人口的有效控制,彻底打破“越生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相对提高人均占有水平。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元,比1987年的182元增加317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4308元,增加13611元。三是有效抑制贫困人口的继续蔓延。少生一个人就可减少一份返贫压力,人口的有效控制,遏制了贫困人口的增加。四是节省大量的家庭及社会抚养费。有效缓解社会资源的 1
投入,减少了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五是有效缓解生态压力。我区位于长江、珠江上游,人口的有效控制,相应缓解了生态承载力,毁林毁草开荒现象基本杜绝,为建立全国生态屏障、保护水土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大胆探索试验,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2011以来,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口计生委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双降”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黔党发[2011]13号、17号及毕地党发[2011]25号文件精神,按照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要求,不断创新领导决策机制和人口管理载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第一,奖励从重在政策层面上得到突破。实事求是地说,农村计生“两户”发展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多数处于低收入水平,原有的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吸引力和号召力明显不足,这种负面效应极大挫伤了群众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必须顺民意,遂民愿,实实在在的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民生问题,让他们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满足他们致富的愿望,计划生育工作才能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同时对超生家庭实行严厉处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震慑作用,才能树立良好的导向,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我们整合涉农惠民政策、项目和资金,对计生家庭优先奖励、优先扶持,充分享受“普惠+特惠”政策,优先发展、优先致富。尤其是对农村计生“两户”给予多重优惠照顾,免费参加新农保,免费看病,子女免费“十二年制”教育,等等。使政策富有吸引力,叠加效应充分显现。
第二,处罚从严在力度上得到加强。近年来社会抚养费征收弱化,司法介入征收力度不够,超生没有受到严厉处罚,是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普惠政策对计生特惠政策吸引力的冲淡,部门对计生家庭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没有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少生不快富,多生有照顾”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在加大对计生家庭奖励的同时,对违法生育家庭社会抚养费进行一次性清理
核算,坚决采取行政和司法措施,做到应收尽收;新出现政策外生育的,按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上限征收。政策外生育不按时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政策外怀孕未采取补救措施的,暂缓享受各种惠民政策。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信访积案大幅度减少,执法不当引起的恶性案件基本杜绝,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第三,探索破解“难点”工作模式逐步完善。(1)推行流动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模式,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区内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实行“一盘棋”双向管理、双向考核。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凡在区内流动的本区户籍人口,在到达流入地30个工作日以内出现政策外生育的,考核流出地;超过30个工作日的,考核流入地。对流出区外的完善个案基本信息,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定期组织开展异地协作联动,大力消化流动人口手术库存。对流动人口手术库存和常住人口手术库存同考核。今年与贵阳市开展协作联动2次,落实流动人口手术5896例,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2036份。(2)完善二女户节育“全程优抚”服务模式,破解二女户绝育措施落实难的问题。对二女户作绝育术后给予一次性重奖,并实行“生产发展持续帮扶、子女教育政府买单、基本养老保障全面落实”的“一条龙”服务,大幅度提高新增二女户绝育落实率。今年已落实二女户结扎3444例。(3)建立“教育、监督、服务”并重的早婚早育控制模式,破解政策外生育控制难问题。加强法制教育、优生优育和避孕知识宣传,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婚育行为,实施群众监督,形成舆论压力,落实防范措施,2012年内基本杜绝政策外一孩生育。
第四,优质服务提质提速得到发展。尽管我区目前有4个国优县、3个省优县,实事求是说,优质服务离育龄群众实际需求尚有不小差距,为育龄群众提供便捷、适宜的服务还不够,县乡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少,素质不高,现有技术设备作用发挥不够。这就有必要在深化优质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上下功夫,以群众的满意来支撑工作水平提升。今年以来,一是在全省率先实行腹腔镜输卵管微创结扎技术。
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县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开展腹腔镜输卵管结扎微创技术的实施方案》、《局麻单孔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常规》。2011年9月底,全区所有县级站均独立开展腹腔镜女扎术。8县市共落实手术5082例,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和感染现象。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群众满意、乐于接受,有力促进避孕节育手术落实。1个县级计生服务站和4个乡站获全国首批优质服务示范站称号。二是引进民间优质技术服务资源,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以招商引资的形式整合资源,促优质服务提质加速。三是在黔西县、赫章县开展计划内怀孕农村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对240元,深受欢迎。
第五,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搭建了新平台。客观上看,我区正处在继续降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工作处于艰难的爬坡上坎阶段,面临着既要加速追赶,又要跨越转型的双重任务。但基础条件、政策环境和工作手段远远适应不了完成任务的需要。推行诚信计生机制,村(居、社区)和目标人群互相签订诚信计生承诺书,双向承诺、双向诚信、互相监督。村(居、社区)向群众承诺在发展生产、就医上学、民政救济等方面提供帮助,公开、公平、公正地落实惠民政策和优质服务;群众向村(居、社区)承诺自觉执行计生政策,履行计生义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涵盖了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二十字方针内容,即“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
三、存在问题
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的发展中,人口问题仍是制约毕节跨越发展的关键,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然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人口基数大,总量多,人口控制工作难度大。“十二五”期间,全区育龄妇女年平均保持在232万人左右,生育旺盛期妇女平均为67万人,生育峰值(23周岁)妇女平均为7万人左右,庞大的育龄人群给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人口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二
是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向广,全区流出人口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40万人以上,且青壮年人口居多,给生育水平的下降带来了不确定性。三是发展不平衡,制约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基层基础薄弱,工作总体水平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降”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人口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难在人口太多,人均指标过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难在涉及每一个家庭,牵联整个社会;难在人们的生育观念与生育政策的差距矛盾;难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深刻变化形势下的人口流动加剧;难在我们现行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在政策和机制上不断突破创新、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四篇:规划和建设专题会汇报提纲[范文]
规划和建设专题会汇报提纲
一、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规划工作基本情况
(二)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市政建设。
2.房地产开发。
(三)规划和建设的队伍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思路。
(二)目标。
围绕目标要做的工作:
1.规划方面。
2.建设方面。
(1)市政工程。
(2)房地产开发。
(三)措施。
1.资金准备。
2.土地准备。
3.项目准备。
4.人才准备。
5.政策准备。
四、提请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上半年工业工作完成情况汇报提纲
按照《通知》要求,现将我市上半年工业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运行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工作环境仍然趋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和年初工业工作会议部署,积极努力、适时调度,上半年一季度围绕开好局、起好步,首季实现提速增效,变“快走”为“快跑”。(白城日报4月21日头版头条以“大安工业实现了首季提速增效”为题进行了报导)。上半年全市上下“开拓创新、调整结构、谋划布局”进一步加大了组织经济运行的工作力度,调整工作方式,使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继续保持了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超额完成白城市下达我市计划和我市年初制定计划任务,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走“工业支撑、项目拉动、多元推进、协调发展”之路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全市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作用,大力培育发展民营工业、加快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培育新增产源发展思路。
一是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3826万元,同比增长14.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504万元,同比增长28.3。工业增势强劲,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总量占全区第2位,增速占第3位。镇赉、通榆、洮南、洮北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5102万元,同比增长56.6;28013万元,同比增长25.5;54288万元,同比增长33.7;25201万元,同比增长17.6。其中我市重点骨干企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3937万元,同比增长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14个百分点。吉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公司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80万元,同比增长15,上半年开发新产品8种,新增产值200万元,大安市汽车靠背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50万元。同比增长13,这户企业在做好老产品的同时汽车靠背有限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今年企业开发研制的141卡车靠背芯,通过了吉林省机械行业办公室新产品鉴定,今年计划供货20万件,可新增产值150万元。目前己供货2万件,新增产值15万元。明胶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122万元,同比增长14。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406万元,同比增长81。采油设备厂、稀土永磁电机、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恒泰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石油机械制造厂、石油钻采机械厂等企业速度和效益增幅都高于去年同期。
二是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好水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76万元,同比增盈321万元,增幅为90。上缴税金924万元,(不含烟叶公司和白鹅公司)其中:上缴国税844万元,上缴地税80万元。效益增盈居前位的企业分别是吉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明胶股份有限公司、舍力镇亿龙葵花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安广永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平均增速30以上。
三是销售收入增幅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8328万元,同比增长19.9。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公司、大安市汽车靠背股份有限公司、吉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明胶股份有限公司、舍力镇亿龙葵花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安广永兴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收入增幅都达到25以上,拉动了全市工业当期的销售收入。轴承、靠背、米业加工、明胶等产品市场需求看好,将继续拉动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四是部分行业和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资源产品加工业上半年产值增幅成倍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271万元,同比增长182.9,其中大安市安大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94万元,同比增长54,吉祥米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32万元,是上年产值的5倍。安广镇永兴米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18万元,舍力镇亿龙葵花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7249万元。
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稳步的增长,但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还存在许多影响工业经济运行和指标完成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停产,影响整个工业发展速度至少约10个百分点。如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部门和企业也积极多方招商引资,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历史欠帐太多,企业破产、国企“双退”没到位。
二是一些小企业生产资金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传统工业企业。如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恒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东亚橡胶厂、稀土永磁电机厂、宏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资金不足主要是历史原因,企业自有资金和可活化资金几乎为零;企业厂房等不动资产大部分在银行抵押,甚至设备也抵押了,无法申请借款。
三是市场不利因素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