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道部消防管理办法
【法规标题】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消防管理办法》的通知(2)【颁布单位】铁道部
【发文字号】铁道部令第3号 【颁布时间】2000年03月13日 【生效时间】2000年04月01日 【全
文】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三章 旅客运输消防管理
第一节 旅客车站
第二节 旅客列车
第四章 货物运输消防管理
第一节 装载货物车辆
第二节 货物装载
第三节 编解作业
第四节 站车交接
第五节 列车运行中的防火
第五章 货场仓库消防管理
第一节 货场防火
第二节 货运仓库防火
第三节 装卸作业
第四节 仓库电器防火
第六章 火灾扑救和调查处理
第七章 消防监督
第八章 表彰与处罚
第九章 附则
各铁路局,工程、建筑总公司:
现修订发布《铁路消防管理办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199 4年11月24日发布的《铁路消防管理办法》(铁公安〔1994〕148号)同时废止。
铁路消防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消防工作,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和基本建设安全,努力减 少火灾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所属各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国际列 车在我国境内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铁路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 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四条 铁路消防工作由铁道部领导,由各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负 责。各局、院应将消防工作纳入生产、经营和基本建设之中,使消防工作与铁路 的改革与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 铁路消防工作由铁路公安机关实施监督管理,由各级铁路公安消防 机构负责实施,其监督管辖范围按公安部有关规定执行。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六条 铁路各单位的第一管理者对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 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责,消防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和岗位防火负责制。第七条 各单位应建立防火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防火责任人领导下,定期 召开会议,组织、协调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工程工地消防工作由工程指挥部负责,也应建立防火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第八条 各单位应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 任人;
(三)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按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
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六)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 标志。
第九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履行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履行下列 职责:
(一)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 理;
(二)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三)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配备专(兼)职防火干部。
第十一条 专职消防队和职工义务消防队应定期组织演练,不断提高扑救火 灾能力。
第十二条 对职工要经常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新职工和改变工种 人员要经过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从事易于引起火灾爆炸的特种作业人员以及从事客货运输的有关人员,必 须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达到“三懂三会”(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 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 灾),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各局、院应定期组织防火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
第十四条 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增加消防资金投入,逐步改善消防基础设施,适应预防和扑救火灾的需要。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铁路工程以及建筑内部装修工程的设计单位,应当按 照国家和铁道部工程建筑消防设计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单位应将工程建筑的 消防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报送铁路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经铁路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工程建筑设计需要变更的,报原审核单位核准; 未经核准的,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变更。
按照国家和铁道部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铁路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 使用。
第十六条 铁路使用的消防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产品 的生产、销售、维修、检测单位,应当向铁道部公安局消防机构登记备案。
机车、车辆和其他重要运营设施的消防设备、器材的配置、维修必须由铁路 分局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第十七条 火灾报警、固定灭火、防排烟、防火卷帘等消防设备、器材的使 用或管理单位,应当对设备、器材定期进行检测、调试、维修。未经铁路公安消 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停用。
第十八条 既有车站、客技站(客整所、客车停车线)、编组场消防设施不 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制定规划,逐步改造。
第十九条 工程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执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程工地防火措 施》的规定。
重点工程工地必须分区布置,划分为施工现场、用火作业区、材料区、仓库 区、办公生活区、机械站等区域,各区之间应有一定的防火间距。重点工程工地 暂设方案,应经工程局主管部门批准;一般工程工地暂设方案,应经工程处(工 程公司)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 旅客运输消防管理第一节 旅客车站
第二十条 车站站房内设置商场、旅馆、饭店、售货摊位和公共娱乐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报经铁路公安消防机构批准。
第二十一条 候车室、售票厅应制定疏散 旅客应急方案。候车室内应设置应
急照明灯,安全出口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
第二十二条 站区内进行电焊、气割等动火作业以及使用火炉取暖应由车站 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第二十三条 车站应加强用电管理。电气设备必须由持有合格证的专职人员 负责安装、维修;严禁使用电炉;严禁擅自拉接临时电线;用电量不得超过额定 负荷。
第二十四条 站台上堆放行包应在指定区域,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二十五条 车站应设专人查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配备危险品检查仪的,应保持设备良好,运转正常。
第二十六条 车站应向旅客宣传铁路站车防火防爆的规定:严禁携带易燃易 爆危险物品进站上车;严禁在候车室等禁烟场所吸烟;不得在通道处堆放行包物 品;不得随意动用消防设施、器材。
第二节 旅客列车
第二十七条 新型客车设计应符合铁道部客车防火技术标准,设计图纸和有 关资料报铁道部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第二十八条 新造客车各部位使用的非金属材料(装饰、结构、保温材料和 涂料)采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
第二十九条 运用客车必须符合《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有关“运用客车 出库质量标准”的要求。
第三十条 旅客列车的防火工作由列车长负责,建立由列车长为组长,乘警 长、车辆乘务长参加的防火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消防工作的规定和工作部署,定期召开防火领 导小组会议,将防火工作作为列车乘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做好列车工作人员的消防知识教育,使列车工作人员达到“三懂三会”。
(三)检查督促列车工作人员落实岗位防火责任制。
(四)开展防火检查,及时消防火灾隐患。
(五)做好对旅客的防火安全宣传教育。
(六)制定和完善扑救火灾事故的应急方案,定期进行演练。
(七)建立健全列车防火安全台账。防火安全台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上级印发的有关消防工作的文件;
2。列车编组及乘务人员概况;
3。列车防火组织;
4。扑救火灾事故应急方案及人员分工;
5。防火安全会议记录;
6。乘务人员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7。乘务人员上岗证登记;
8。餐车炉灶清扫记录;
9。三乘联检记录;
10。消防器材登记。
第三十一条 严格执行联检签认制度。列车始发前,由列车长组织,乘警长、车辆乘务长参加,对列车火源、电源和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运行中重点检查 ;终到后彻底检查。
第三十二条 客车取暖锅炉、茶炉严禁缺水点火,室内不准放杂物,离人加 锁。炉灰应用水浸灭后清除。第三十三条 运行中严禁在餐车炼油,油炸食品和过油时油量不得超过容器 容积的三分之一。炉灶、烟囱、排油烟罩按时清除油垢,并认真填写清扫记录。乘务人员严禁使用自备的炉具和电热器具。
第三十四条 车厢配电装置要保持良好、清洁。发电车和车厢的配电室内严 禁存放物品。配电室离人加锁。
第三十五条 车厢电源和电气设备必须保持状态良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乱拉电线、乱安电气装置或在电气设备上放置物品。严禁用水冲刷地板。
第三十六条 乘务室、行李车、邮政车、发电车禁止吸烟。乘务人员应对在 不吸烟车厢内吸烟的旅客进行劝阻。
第三十七条 对操作“两炉一灶”和空调、照明等电气设备的乘务人员,要 进行专门的消防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八条 按照《关于处置旅客列车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方案》的要求,明 确疏散、灭火、现场保护、伤员救护等工作分工,并定期演练。每个乘务人员都 要牢记应急方案的内容。
第三十九条 乘务人员在执乘中必须坚守岗位,注意发现车厢内出现的异常 情况,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要按照应急方案果断处置。
第四十条 旅客列车每个车厢应配置至少两个2公斤以上ABC干粉灭火器,悬挂在车辆两端便于取用、不易碰撞的位置,挂具要牢固、配套。灭火器检查、维修标记符合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 客车车底、备用客车在车站、车辆段、客技站或其他停放线停 留时,应制定看守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第四十二条 邮政车、加挂车纳入列车防火安全管理。邮政车、行李车货物 堆码应留有通道,宽度不小于0。5米,不得堵塞端门。邮政车严禁使用明火烧 水做饭。
第四章 货物运输消防管理第一节 装载货物车辆
第四十三条 新型货车、易燃液体罐车和液化气体罐车的设计,应符合铁道 部有关防火设计标准的规定,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报铁道部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 机构审核。
第四十四条 装载货物的车辆应保持门窗完好,顶棚严密,防火板安装符合 部颁标准。地板破损的应采取防火铺垫措施。第四十五条 守车、沿零办公车、装载生火加温货物车辆的火炉、烟筒、垫 板、护栏应安装牢固,烟筒与车顶四周必须用隔热材料填充。
第二节 货物装载
第四十六条 货物包装必须符合防火要求,货物装载执行配装规定,严格计 量,严禁超高、超载。
第四十七条 用敞车装载易燃货物或用易燃材料作包装衬垫的货物,装载应 紧密牢固,使用防火性能良好的蓬布严密苫盖。
第四十八条 运输腐朽木材应采取喷涂防火剂、钉板等防火措施。
第四十九条 凡装运钢锭、焦炭、炉灰等易含有火种的货物和装车前温度较 高、易发生自燃的货物,必须进行冷却,确认安全后方准装车。
第五十条 货运员要认真执行监装、监卸责任制,做好装车后的检查,防止 发生普通货物中夹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装卸作业中严禁明火照明和吸烟。
第五十一条 对生火加温的货车和液化气罐车,托运人应派熟悉货物性质的 人员押运,并根据需要携带消防器材及必要的工具。
第三节 编解作业
第五十二条 编组调车作业中,对装有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严格 执行有关禁止溜放、限速连挂、编组隔离的规定。
第五十三条 编组站(场)根据需要设置固定的装载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车 辆的停留线,线路两端道岔应扳向不能进入该线的位置并加锁。停留线附近不得 有杂草和其他易燃物,严禁明火作业。装载危险货物的车辆因编组作业需临时在 非固定线路上停留时,禁止在该线进行溜放作业。
第五十四
条 机械保温列车(车组)由配属段负责防火管理。列车上的柴油
发电机组、蓄电、储油设备、电控装置、炉灶,必须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确认良 好后方准挂运。
第四节 站车交接
第五十五条 车站对已编好的列车,将有关防火安全的情况向运转车长或列 车货运员介绍,并按规定办理站车交接手续。
第五十六条 运转车长、车号员、列车货运员、商检员必须认真检查货物列 车防火安全状态,包括车辆门窗关闭(需通风的货物除外),危险货物车编组隔 离,蓬布苫盖、捆绑,腐朽木材防火处理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罐车有无泄漏,罐 盖配件是否齐全完好,有无扒乘货车人员,并向押运人员宣传防火注意事项。货 物押运人员应遵守《押运员须知》的规定。编入货物列车的厂修客车,押运人员 不得使用明火照明和使用自备的炉具做饭、取暖。
第五十七条 各铁路局应在局间分界站对邻局进入的货物列车防火安全情况 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通报邻局。对有严重火灾 隐患的货车应甩下处理。
第五十八条 检查装有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禁止用明火照明,检修装有 可燃货物车辆时禁止使用电、气焊及其他喷火花的工具。
第五十九条 车站对在专用线装载的列车(车辆)或托运人自行装载的车辆,应严格检查,确认防火安全状态良好方可挂运。
第五节 列车运行中的防火
第六十条 机车乘务员应认真执行机车防火有关规定,有关行车人员要认真 了望,注意观察列车运行状态,发现火情立即通报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扑救。
第六十一条 列车在高坡区段运行时,机车乘务员应按规定的操纵示意图操 纵机车,大小闸交替使用,防止闸瓦磨托引起火灾。
第六十二条 高坡区段的列检所对通过列车,应严格按作业标准更换闸瓦、调整鞴鞲行程和空重车手把位置,严格进行保压试验。
第六十三条 装有危险货物的车辆需要摘下施修时,在车站停留时间不得超 过两天。车辆调动时,必须按规定隔离。车辆维修和倒装应在指定的安全区域进 行。
第六十四条 沿线停车站要维护好治安秩序,防止扒车人员动火引起火灾事 故。
第六十五条 进入林区、草原的机车、守车及有押运员的车辆,禁止在运行 中清灰、抛焦。
第五章 货场仓库消防管理第一节 货场防火
第六十六条 货场仓库防火应严格执行公安部《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第六十七条 货场应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货场内严禁吸烟和燃放烟花爆竹。
第六十八条 进入货场的机动车辆应安装防火罩。装载货物的机动车不得进 入仓库。进入货场的蒸汽机车应按规定装设火星网,不准大开送风器和在货场内清炉。第六十九条 货场内动用明火时,须经单位防火负责人批准,办理《动火证 》,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明火作业后应派人监护,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第二节 货运仓库防火
第七十条 铁路货运仓库属综合性中转仓库,其储存货物危险性分类,危险 货物按甲类管理,易燃货物和普通货物均按丙类管理。
第七十一条 危险货物应按性质和保管要求,存放在指定的仓库、雨棚和货 区。易燃气体、液体应存放在荫凉通风地点。遇潮或受阳光照射易产生有毒气体 或燃烧爆炸的危险货物,不得在露天存放。危险货物的存放保管,执行《危险货 物配装表》的规定,对不能配装或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货物,必须采取隔离 措施。
> 第七十二条 库存及露天存放的货物,应分类、分批、分垛码放。整车货物 垛与垛间距不应小于1。0米,零担货物堆码也应留出防火间距。危险货物每垛 占地面积不宜大于50平方米。货物堆码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主要通道宽度不 应小于2。0米。第七十三条 危险货物应按规定标准包装。承运时应严格检查,严防跑、冒、滴、漏,确认无变质、分解、阴燃等现象,方可入库。
第七十四条 危险货物专用仓库的布局、分类不得擅自改变,如需改变时,应报铁路公安消防机构批准。
危险货物运量小的车站,可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在普通仓库内分隔或划出 专用货位,但必须与其他货物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采取严密的防火措施,并报 经铁路分局主管部门和铁路公安消防机构批准。
第七十五条 危险货物专用仓库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普通货物仓库内 设办公室,必须与库房建筑做防火隔断,取暖火炉的烟囱要加设防火网(罩)。
第三节 装卸作业
第七十六条 装卸、搬运危险货物应使用防爆叉车并随车配备性能良好的灭 火器。其他装卸工具也应采取防火花措施。
第七十七条 危险货物装卸作业时,应严格执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中有关防火安全的规定。
第四节 仓库电器防火 第七十八条 仓库的电气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计规范和施工安装验 收标准的规定。危险货物仓库、油库的电气装置,应符合《爆炸和危险环境电力 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七十九条 货物仓库使用新型照明灯具,必须报经主管部门和铁路公安消 防机构批准。
第八十条 仓库内照明设备的开关、配电盘必须安装在库外,禁止使用不合 格的保险装置。仓库内敷设的配电线路,应穿套金属管保护。
第八十一条 仓库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第八十二条 存放危险货物和易燃货物的仓库内不准安装使用移动照明灯具,应使用专用的防爆型库房灯具。
装卸作业时,货车内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应采用安全电压,其变压器、开 关、电源插座不准安装在库内。
第六章 火灾扑救和调查处理
第八十三条 发生火灾的单位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铁路 局、分局和铁路公安局、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或旅客列车火灾事故,应在12小时内向铁道部主管部门报告(属 于行车事故的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下同)。第八十四条 车站应制定接入起火列车的预案,并列入车站《工作细则》。有关行车人员发现列车发生火灾应立即显示停车信号,及时向车站报警。车站接 到报警应迅速向铁路分局调度和消防队报告,同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扑救。列车在区间发生火灾必须停车时,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列车在区 间被迫停车规定”办理。
列车火灾扑救工作,在邻近车站站长和公安消防人员赶到前,旅客列车由列 车长负责,货物列车由运转车长负责,没有运转车长的由牵引机车司机负责。车站站长为扑救火灾,有权调用站内各单位的人员、车辆和消防器材。第八十五条 铁路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接到火灾报警后,必须立即赶赴 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八十六条 凡发生火灾事故,各单位都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 BR>原因,认定责任,严肃处理。客车火灾事故由铁路局组织调查处理,铁道部主管部门可视情况提级处理。停留客车发生火灾事故,应追究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旅客列车在运行中发生火 灾事故,构成重大、特大火灾,除追究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外,还应追究铁路分 局主管领导的责任,处理结果报铁道部主管部门。
第八十七条 火灾事故的调查按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执行,由铁路 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第八十八条 货车火灾和地面火灾,由发生地铁路公安消防机构组织调查。旅客列车、机车、机械保温车和特种车辆火灾,由发生地铁路公安消防机构组织 调查,如发生火灾的上述机车、车辆系非管辖单位配属的,应将有关调查材料移 交给所属铁路公安消防机构,由后者负责火灾事故原因认定和火灾统计。第八十九条 火灾事故统计按国家统计局、劳动部、公安部《火灾统计管理 规定》执行。火灾直接财产损失计算方法和统计程序,按公安部《火灾直接财产 损失统计方法》执行。
因火灾造成的行车事故按火灾事故调查;因行车事故造成的火灾,也列为火 灾事故统计,火灾损失只计算被火烧毁的部分。第七章 消防监督
第九十条 各级铁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消防监督人员,分级负责消防监督工作,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公安消防机构指导。
第九十一条 各级铁路公安消防机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防法》和公安部、铁道部有关规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管辖单位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
(二)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
(三)组织制定有关消防安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
(四)依照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对铁路新建改建工程及建筑内部 装修工程实施防火审核、施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五)管理铁路公安消防队伍,指导基层单位防火干部和专职、义务消防队 的工作。
(六)组织和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七)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认定火灾责任。
(八)负责火灾统计。
(九)组织铁路消防科研工作,鉴定和推广消防科研成果。
(十)对铁路消防设备、器材和机车、车辆等专用防火材料的生产销售实施 监督。
第九十二条 新建、改建铁路工程的建筑防火审核工作,在一个铁路局管辖 范围内的,由铁路公安局消防机构组织审核;跨铁路局的由铁道部公安局组织审 核。
第九十三条 铁路公安消防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配备交通、通讯工具和消防 检测、勘查、宣传器材、设备以及个人防护装备。
第八章 表彰与处罚
第九十四条 消防安全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上级单位 给予表彰:
(一)消防组织健全,安全制度落实,防火工作成绩突出。
(二)及时发现或排除重大险情,防止火灾事故成绩突出。
(三)积极组织扑救火灾,避免重大损失成绩突出。
(四)在消防工作其他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第九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单位或个人由上级主 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
处罚,具体处罚办法由各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自行制定。
第九章 附则
第九十六条 各铁路局,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九十七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公安局负责解释。
第九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铁道部铁路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管理办法
铁道部铁路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铁路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产,是完成教学、科研、生产和勘测设计等各项事业的物质基础,切实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对维护国家财产的完整,保证各项事业顺利进行,节约资金,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部属事业单位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2条 流动资产的内容,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的流动资产,分为材料、在用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货币资金以及各项暂付款等。
第3条 流动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基本任务
1、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物资纪律;
2、正确及时地反映和监督流动资产的采购、收发、使用、保管,定期清查盘点,保证帐、卡、物相符;
3、正确及时地填制、整理、传递、审核流动资产的收、发凭证和登记帐卡,计算各项费用,及时办理结算,按期清理帐款;
4、加强物资计划管理,认真编制和考核、分析物资采购供应计划、订货供应合同、消耗和储备定额的执行情况,不断挖掘物资潜力,提高储备质量,加速资金周转。
第4条 流动资产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业务技术工作。各级领导对流动资产管理应负全面责任,必须健全机构、配备技术业务熟练的专职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考核,并保持相对稳定。要明确单位、部门、班组和个人的责任,建立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组织部门间互相配合,密切协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5条 严格执行流动资产管理制度。对流动资产的领用、调拨、注销、盘存、计价、结算都必须按规定办理。对贪污盗窃、玩忽职守,要严肃处理,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二章 材料
第一节 材料范围、价格及计划
第6条 材料范围、分类和价格
1、范围:事业单位预算内、外的材料,包括教学、科研、勘测设计、基本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消耗的物资,如各种原材料、原器件、燃料、试验材料、试剂及实验用小动物等均属材料范围。对未交付使用的设备和低值易耗品作为材料管理。
2、分类:按铁道部颁发的材料目录,统一编号分类。
3、价格:按材料目录标准价(包括业务费提成)核算。材料目录标准价可按当地铁路单位编制的材料目录执行。材料目录没有规定的材料,可以比照目录中近似规格的标准价或按第一次购入原价计算,但不得将同一品名、规格、编号的材料另加支号,另订原价。也不准在同料卡或帐上出现多种单价。目前采用实际单价列帐的,应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按标准价格列帐。采购材料实际价格与标准价的差价,每季(月)计算料差分摊率,按发出材料金额分摊。计算方法如下:
季(月)初
本季(月)进料
+
料 差 料差余额
料差发生额
=------------×100%
分摊率 季(月)初结 本季(月)
+
存 材 料
进
料
各项发出材料应摊料差=各项发出材料或用料×料差分摊率。
全年用料数量较少的事业单位,可将当月发生的料差,直接增减当月经费支出,而不采用料差分摊的办法。
实际价格大于标准价格的料差,用兰字登记。实际价格小于标准价格的料差,用红字登记。
材料价格的变动,应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填制“物资清点(调价)记录”(财材—23),物资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办理价格变动,分别增减预算内、外资金及材料科目。
第7条 加强物资计划管理,认真编制物资申请计划。
各单位应根据事业计划、基建计划、其他专项资金计划和物资消耗定额(或历年物资消耗水平),考虑期末预计库存量、周转储备量以及节约挖潜、调剂、利用等因素,编制物资申请计划,由单位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审查。
统配、部管物资的申请计划,由物资主管部门汇总报部。经部平衡分配后,应及时组织进料和分配,对急需和收尾、配套项目应优先安排。
地方物资的申请,属于省、市归口管理的物资和下放产品,要按归口单位的要求,提报申请计划,组织进料。属于市场供应的物资,应编制采购计划,就近采购。
第8条 各用料部门应根据当年的工作任务,采取降低物资消耗的措施,认真编制用料计划,由物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作为发料的依据。
用料计划应认真计算,防止积压。日常教学和维修用料,应参考历年消耗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需用量。科研用料,要根据课题经费和有关设计文件提出用料计划;勘测设计及其他生产用料要根据批准的或计划期的任务为依据,按消耗定额进行计算;基本建设用料,要根据上级批准的设计文件、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按消耗定额计算全部建成所需主要材料,以当年进度结合库存进行申请。
第9条 用料部门一般不得自购材料,但对某些专用料必需自行采购的,不论何种款源均应事先报经物资部门同意。交库时,应根据购料凭证填写收料单(财材—6),由管库员进行验收。如直接投入生产使用时,也应及时办理材料收发手续,否则,财务部门不予办理报销。自制的材料应根据需要和库存情况,由物资部门编制自制计划,由材料、财务、技术部门共同审核,经领导批准方可加工,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用料申请计划的变更,必须提出书面理由,及时与物资部门联系,采取积极措施,防止造成积压和损失。
第10条 采购工作应由物资部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及时、按质、按量进行采购。对少数专用物资的采购分工由各单位自定。要避免错购、重购,并应优先利用库存。采购时应树立节约的观点,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签订采购、加工订货等经济合同,应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并取得同级财务部门的签认后,方能进行。
第11条 物资部门要积累原始资料,建立统计台帐。从事物资统计的人员要坚持原则,根据有关规定,认真、准确、及时编制各种统计报表。不得虚报、瞒报,并要认真做好统计分析和编报说明。
第二节 材料的收、发
第12条 购入和调入材料运到后,经手人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仓库根据发票、技术证件等,对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对技术复杂的材料,应会同有关技术部门验收。对贵重、稀缺材料应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进行验收;对进口材料按《进口物资验收办法》的规定验收。经验收无误,在凭单上加盖验收戳记和验收人名章,并填制收料单(财材—6),据以登帐、建卡(财材—
42、财材—44)。如发现品种、规格、质量和数量等不符,应编制验收记录(财材—5),在规定期限内送交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在处理前应妥善保管,不得动用。
直接交付使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收、发手续。
由专项资金购入的材料,应分别储存,做到专款专用。
第13条 发出材料必须根据计划任务(项目)、用料计划(预算)、消耗定额或限额认真审查发料凭证后,据以发料。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有权领料人制度,对计划内的发料,需凭有权领料人的印鉴方为有效。对计划(预算)外的发料,必须根据追加计划(预算)办理。
发出专项资金储备材料时,应根据有关专项用料计划(预算)填制用料单(财材—12)或调拨单(财材—8)办理。对各种专项资金项目领用事业经费预算内的材料,应由有关经办部门根据所发材料的标准价(包括业务费提成)办理结算手续。
各级物资部门要面向生产,方便用户,尽量做到拆整供零,分斤计两,并应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送料制度。
第14条 售出材料,必须根据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由物资部门开调拨单或售料单(财材—18),经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签认后方能发料。销售材料的价格,路内按调出单位的标准价结算,路外由双方协商定价。由铁道部物资系统组织调拨调剂的材料,其销售价格按部有关规定办理。材料变价收入,属经费内的,一方面减少“经费材料”,同时,作恢复经费限额或增加费存款。材料变价差额,列入业务费科目中的“材料削价损失”。属预算外资金购入材料,则相应增减其有关其他资金及“其他材料”。
第15条 用料单位的多余材料应于月末填写退料单(财材—9)向仓库办理退料。返回料由仓库进行质量鉴定,根据质量情况,分别入库或纳入第一仓库。材料退库应冲减原支出科目。
稀缺、贵重和危险物品的余、废料,必须及时退库,用料部门不得储存。物资部门的数量记载必须准确,帐物必须相符。
第16条 委外加工发料和外委加工来料应建立必要的责任制度。委外加工发料,由专人负责管理,要根据加工合同或加工计划掌握材料的发出和消耗情况,及时做好完工余料的回收交库工作。外委加工的来料,应单独保管,建立领用、消耗和结存登记,余料应按合同退回委托单位或作价点收入库。
第17条 为了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进行,对班组、实验室日常消耗和维修需要的常用、专用器材和另配件,可以由主管部门按用料单位核定定量,实行限量管理,发交使用单位一次列销。使用单位于月末(季末)进行盘点,将结余数量和金额编制材料盘点清点(财材—24)分别报送财务、材料部门,财务部门据以冲减有关支出,下月(季)初仍按原数列有关支出科目,材料部门据以调整下月发料。
第三节 仓库管理
第18条 仓库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完整无损,收发正确及时。
仓库应设置有品名、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和金额的材料帐卡。财务部门应设置材料总帐和分类帐。按月结帐,及时核对,保证帐、卡、物相符。
第19条 为加速物资、资金周转,必须加强材料的定额管理,应根据历年材料消耗统计资料,结合市场材料情况,核定主要常用材料的最高和最低储备量和材料储备资金定额。储备资金定额需逐级下达到仓库,使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储备和资金管理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物资人员要经常掌握与分析库存材料储备情况,对库存高于或低于储备定量及超储、积压物资,应在料签(财材—1)、料卡上作出标记,并积极提出处理意见。
实行分级储备和分级核算的勘测设计单位,材料储备不应多于三级,具体设置应本着节约材料业务费,降低库存储备,减少中转环节和层次的原则,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第20条 库存材料按照《铁路物资技术保管规程》分类保管。做到堆码整齐、悬挂料签、标志明显。要定期盘点,每月自点率不低于百分之十五。
对燃料应集中管理、按领、发料手续办理,不得一次出帐。
第21条 仓库应严格出入库手续,定期校正衡器和量具,保证计量的准确性。库存物资不得外借。未经验收入库和代保管的材料,不得随意动用。
第22条 对危险物品的收、发和保管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切实采取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检查。必须做好用、耗、余、废数量的详细记录,严格监督余料退库。对危险品的空容器、变质料等要妥善处理。
第23条 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整修、保管、发放工作。本着节约精神,尽先利用废旧材料。
第24条 材料记帐人员在接收和启用料帐时,应在启用页签字注明启用日期。帐、卡交接应由经手人和监交人签字,并注明接交日期。材料动态凭证应整理装订,按会计凭证保管的规定妥善保管。
第三章 在用低值易耗品
第25条 低值易耗品指在一次使用中不改变其形态、性能,但又低于固定资产的价格、使用年限标准(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的物品,如工具、量具、低值仪器、仪表和各种器械、备品、防护用品、管理用具、玻璃器皿、防湿篷布等。
第26条 各单位应按“铁路事业单位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分类”(附1),制定本单位具体的品名目录和标准单价。在单位主管的领导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层层负责。
第27条 在用低值易耗品不分何种款源均采取全额列销和按目录单价列帐的办法,并设立“在用低值易耗品”及“在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两个总帐科目进行金额核算。
管理部门对目录内的在用低值易耗品设置在用低值易耗品卡片财材—46)进行核算。对目录外的在用低值易耗品,除消耗品外,只做数量管理。
财务部门对目录内的在用低值易耗品应按类别、按管理部门设置明细帐,进行金额核算。
第28条 在用低值易耗品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发放。
在用低值易耗品购入后直接使用时,应根据原始凭证(发票等)填写低值易耗品点收单(可用收料单代用)(财材—6)。向料库领用的低值易耗品,应开具用料单,如低值易耗品目录与材料目录价格不一致时,应在用料单上注明低值易耗品目录价。
管理部门应根据低值易耗品点收单、用料单、物品注销记录(财材—20)、“物品损失、损坏评定单”(财材—29)登录在用低值易耗品卡片。
在用低值易耗品报废后,需要向料库补领时,可将已批准的物品注销记录,附在料单后,连同废品一起交料库,料库在用料单上加盖“补充”戳记,据以列支费用,不再办理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动态核算,但应在个人保管使用卡上作变更日期的记载。
在用低值易耗品要尽量采用钉金属牌或其他方法做出标记。
第29条 由于丢失、损坏和其他原因短少的物品,应由物品保管人提出物品遗失、损坏评定单,经小组讨论,登记原因和责任,经负责管理部门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按列销批准权限规定办理。属于个人责任的,一般由过失人赔偿,赔偿金额视情节轻重确定。
第30条 在用低值易耗品不得随意改装、自制。必要时由使用部门提出图纸资料和材料计划,落实款源,报管理部门批准,方能进行。完工后,由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通知有关部门变更帐卡。
第31条 加强低值易耗品的计划管理,对低值易耗品的申请、采购,须经负责管理的部门审核。非生产性的管理用具、家具、备品,应按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规定,严加控制。必须增添的,要按规定报经批准后,方准购置和自制。
第32条 在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人员变动时,应事先对所保管的物品,进行清点、查对,帐、卡、物相符后,方能办理交接手续。
第33条 职工调离本单位,应交还所保管的在用低值易耗品,并经管理部门在离职单上签字后方能办理离职手续。未经签字离职的,由人事部门负经济责任。职工在路内调转时,因工作需要必须带走的防护用品,由管理部门填开调拨单一式二份,经职工签认后,一份随离职单转新单位列帐,一份交有关部门据以核减帐卡。职工工种变更时,应按新工种的规定标准核发,原领用的在用低值易耗品中多余部分必须交回。
第34条 机车、汽车、各种机械的随车(随机)工具和备品,作为设备原价组成部分,列固定资产项内,不作为在用低值易耗品核算。但应按机(台)开列随车(机)工具、备品保管清单,做为保管、交接、核对的依据。设备调拨时,应随同该项设备一并移交。但不属固定资产组成范围的在用低值易耗品,应按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
第35条 退休、离休、死亡人员的防护用品不再收回,由管理部门填写注销记录,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减少在用防护用品的数量、金额,有关部门同时销帐。
第36条 为节约使用防护用品,应尽量做到修旧利废,物尽其用。对管理使用好的单位和个人,应予表扬,并给以适当奖励。具体办法由单位自定。
第四章 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商品
第37条 在产品是指正在试制、加工的尚未完成的制品。半成品是指已经初步加工尚未完成全部工序暂行入库,以后需要继续加工的制品。产成品是指已经完成全部加工程序或试制组装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可以交库销售的产品,或按合同可以交货的加工产品。商品是指为职工生活而从事商业经营的生活物资。
第38条 各单位附属车间或试验工厂的生产,要加强计划管理,制订定额和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办法)。
第39条 管理部门对所属工厂、车间下达产品生产、试制任务时,必须有正式文件或任务单。接受外委加工,必须签订合同协议。无正式文件和合同、协议依据的,不能投料生产或试制。有关生产、研制以及销售合同应由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均应抄送财务部门一份。批量生产的产品,应以销定产和以需定产。
第40条 要加强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实物管理,切实做好计量工作,建立台帐,定期盘点,堆码整齐,帐物相符。产成品要建立出、入库记录和产品的数量、金额台帐。入库产品要有质量合格证和入库单,经产成品库签认后,将入库单分送财务和管理部门。没有条件设产成品库的,也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但必须建立出、入库的原始记录。对外销售要有管理部门签发、财务部门签章的产品销售单才能发货。
要严格质量检验制度,发现废品要及时分析原因,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废品要单独存放和处理。
第41条 商业经营单位的商品仓库和实行永续盘存制的售货单位必须建立商品明细帐,登记商品收发的数量、金额。
采取金额核算制的门市部售货组,不设商品明细帐,但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1、实物负责制:按售货组(点)为实物负责小组,各种商品应有专人负责;
2、售价核算制:财务部门对售货组(点)另售商品的进、销、存环节按金额控制;
3、商品盘点制:月终对实物进行盘点,编制盘点清册,一份由售货单位视同帐册保存,一份作为财务部门列帐凭证;
4、贵重商品要建立商品明细帐,逐项登记,逐日核对。
商品由仓库交门市部售货组时,按内部调拨办理。商品的仓库管理和收发手续,参照材料的有关规定办理。
商品的计价,以零售价做为计划价格。商品的采购成本包括:外购商品的批发价、入库前的运输装卸费及其他采购费用。采购成本和计划价格的差额,按销售额列入销售成本。
商品调价时,必须实地清查盘点编制物资调价记录,按实有商品数量,算出调价前后的价差,据以列帐。
商品销售价格应根据当地的价格标准和物价政策核定,柜台商品要明码标价。商品由于质量问题或长期滞销,需要降低商品等级或贬值降价处理时,应作出质量鉴定,降价的理由和意见经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由部属单位审批。
第五章 货币资金和暂付款
第42条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经费限额、经费存款、其他存款以及有价证券。
暂付款包括预算内、外的预付、暂付和应收款。
一切预算内、外的收入款项,都要交财务部门进帐,不得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户,不得保留帐外现金。
第43条 货币资金应实行钱帐分管。独立核算单位必须设置出纳人员或指定专人负责现金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不得自制收、付款凭证,必须根据会计人员填制的收、付款凭证收付款项。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由出纳人员代编收、付款凭证,事后应由会计人员审核。收入现金时,应开收据给交款人,交款人在收款凭证上签章。由各业务人员收款时,对收费标准固定的,应由财务部门凭登记发给带有编号的固定金额收据,对收费标准不固定的,凭登记发给带有编号的复写式收据,办理收费手续。付出现金时,领款人应在付款凭证上签章。报销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手人、主管人签章,购物发货票,还须有验收或证明人签章方为有效。
第44条 收付现金后,出纳人员应在收、付款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并按发生顺序登记现金日记帐,按日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
第45条 单位财务主管人员,应对库存现金进行不定期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并做出记录备查。
第46条 出纳人员发现帐款不符,应报告财务主管人员,对浮多和短少部分作出记录,按应付、应收帐款先行入帐,查明原因后,按规定处理,不得自取多余或自补短缺。
第47条 出纳人员专用金柜,不得擅自保管个人或其他部门的款项。如必须代管其他部门款项时,应经财务主管同意,另行加封登记,不得与本部门库存混淆。
第48条 银行存款,除遵照银行规定外并按下列规定管理:
1、银行支票及各种有价证券由出纳人员保管,支票由出纳人员或指定人员填写;
2、银行存款的收入,应根据会计人员的收款凭证,并附有银行收款通知单及有关业务部门提出的原始凭证办理。支票必须及时送存;
3、银行存款的支出,应根据会计人员编制的支付凭证开出支票或其他支付凭证。领取支票人在付款凭证上签章,作废支票应即加注“作废”字样,并附在原支票存根上。支票不得流通转让。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空白现金支票,不准开发没有收款单位名称、开发日期及用途的转帐支票。
第49条 银行存款收支后,应按顺序逐笔登入“银行存款日记帐”,按日结出余额,每月与银行对帐单核对,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调节相符。如有差错,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帐务上的错误,应由会计人员更正;属于银行错误,应通知银行更正。
第50条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必须做到:
1、不得坐支和挪用现金,不得以“白条”抵充库存;
2、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工资、助学金款除外);
3、一切支出除按规定可以使用现金者外,一律通过银行结算;
4、各单位不论何种款源的现金、存款,均应及时入帐集中管理。
第51条 按规定支付的定额备用金、周转金经单位领导批准后,方能办理支付手续。财务部门应检查其使用情况,每季不得少于一次。
第52条 按规定支付的预付款,必须由借款人开具借款单,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后,方能办理借款手续(属材料、设备购置款,还须经物资或设备部门负责人签字),会计人员根据各单位核定的包干预算或计划,严格审核,防止宽打窄用,对不合规定或超预算、超计划的借款,应予拒付。
第53条 借款人工作完毕后,应在五日内办理报销手续,多余款应同时退还。前帐未清者无特殊原因不得续借。
凡有采购余款存在外单位或外地银行时,应由经手人员负责催促,及时汇还。
各种备用金应按月检据报销,补足定额,也可随情况变化,报经单位领导批准增减备用金定额。备用金和一次性预付款,必须按请款用途支付,不准挪作他用,不准转让他人,不得无故拖延报销时间。
第54条 各项暂付款应于每季末对帐一次,年末必须结清。如有特殊原因不能结清者,借款人应说明理由,并在“年终借款签认单”上签认后,方可转入下年结算。
第55条 报销单位现金收支应凭原始单据办理,并根据原始单据登记收支登记薄,定期检据向上级单位报销,不得以清单代替原始单据作为报销依据。
第56条 各项应收、应付款项,均应严格执行清算纪律,按照经济合同、协议或有关规定及时清算,不得无故拖延。发生纠纷时,双方应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报有关部门仲裁。
第57条 对于超过本人负担能力的医药费用(不包括伙食费),凭医院转来的收费凭证,在福利基金中垫付,欠款人应订出还款计划,分期扣还,还款期限超过一年的需经单位领导批准。职工调转时,原则上应将欠款结清才能办理调转手续。结清确有困难的,需经调入单位财务部门同意,由欠款人办理签认手续,委托调入单位代扣。
第六章 清查与盘点
第58条 为了保证财产的完整和会计报表的真实,必须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第59条 流动资产的清查范围包括:帐内、帐外、库内、库外的各种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商品、在用低值易耗品、代保管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往来帐款等。上述各种物资发现浮多、短少、贬值、报废等应填制物资清点(调价)记录(财材—23),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往来帐款应另写书面记录并说明理由,报请单位领导审查,按规定权限逐级审批后,才能调整帐卡。
第60条 关于浮多、短少、贬值、报废处理的批准权限,规定如下:
1、材料物资自然减量在定额内的短少以及属于漏列支出的短少,由单位领导批准后列销或补帐;
2、非正常的短少和贬值报废损失,属于同一品名、同一规格在一万元以下的,由经管人员申明原因,单位领导组织鉴定、审查,按规定权限审批。超过一万元的,须报铁道部批准。属于本单位掌握的福利基金列销的,不上报铁道部;
3、现金及有价证券的丢失短少,属于过失人责任的,应由过失人赔偿。不属于个人责任的,应比照应收帐款列销批准权限办理;
4、应收帐款坏帐的列销,每笔超过3000元(个人欠款500元)的报铁道部批准。但属于由本单位掌握由福利基金列销的,不上报铁道部;
5、材料物资的盘盈、非正常的短少和贬值报废损失、应收和应付帐款的列销,在本单位内部的批准权限,可自行规定。
第61条 对浮多、短少、贬值、报废的材料、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等的审查和提出处理意见,应由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现金或有价证券的浮多、短少、呆帐的审查和提出处理意见,由各级财务部门负责。以上均由财务部门归口汇总上报或批复。在未批准前均列入“待处理流动资产盘盈、盘亏”科目,待批准后,按规定列销。
第七章 附则
第62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路各事业单位。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一并贯彻施行。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凡以前颁发的文件、规定和本办法有抵触者,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铁道部关于监理人员不良行为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铁建设[2010]131号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完善铁路建设诚信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铁路建设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的从业行为,现将《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发给你们,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及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条件及公布期限 2.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不良行为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完善铁路建设诚信体系,进一步规范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的从业行为,促进铁路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及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不良行为,是指参与铁路工程建设活动的监理企业及其监理人员,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三条 不良行为分重大不良行为和一般不良行为。所监理工程发生重大及以上等级质量安全事故、重大违规行为等为重大不良行为。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及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条件及公布期限》(附件1)中公布期限后标注“*”的为重大不良行为。
第四条 监理合同主体为联合体的,发生不良行为时,对联合体责任方、总监理工程师、主管副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直接责任人进行记录。
第五条 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认定记录与处罚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现场检查及有关单位反映的情况,对符合不良行为认定条件(附件1)的不良行为进行认定。同一项不良行为,以第一次记录为准,不重复记录。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在不良行为认定之日起5日内,将不良行为认定结果在本项目设立的公示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
第八条 公示期间,被公示单位或个人可以向建设单位提出申诉。建设单位要认真做好申诉调查工作,申诉调查工作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及时向申诉单位或个人做出书面答复。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在公示结束10天内,将确认的不良行为报监督站,报表格式见附件2。
第十条 监督站在监督检查、质量事故调查处理、举报调查核实时,对符合不良行为认定条件的问题应及时认定,认定结果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十一条 监督站应在每季度首月的前5个工作日内,将上一季度不良行为的内容、单位及责任人等书面报送工程监督总站,报表格式见附件2。
建设项目监理发生重大不良行为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向监督站报告,监督站应立即向工程监督总站报告。
第十二条 工程监督总站组织质量安全检查、质量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举报调查核实时,对所发现的问题符合不良行为认定条件的,直接认定并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第十三条 铁道部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各类检查、执法监察等,所发现的问题符合不良行为认定条件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工程监督总站,由工程监督总站确认后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第十四条 国家有关部委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各类稽查、审计等将所发现的问题转给铁道部后,部有关部门应立即将符合不良行为认定条件的问题转工程监督总站,由工程监督总站确认后纳入不良行为记录。
第十五条 监理企业可直接向工程监督总站报告企业自查发现并处理的符合不良行为认定条件B04—B10项的问题,对于自查发现并已整改的问题,只记录监理直接责任人的不良行为。
第十六条 工程监督总站对每季度不良行为记录进行汇总,在铁道工程交易中心网和铁道部办公网上公布。其中,工程监督总站收到或确定重大不良行为的,应及时公布。
第十七条 自不良行为记录上网公布之日起10日内,被公布具有不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向工程监督总站提出申诉,工程监督总站应在7日内做出答复。
第十八条 对公布有重大不良行为的企业,铁道部建设管理司按有关规定限制其在一定时期内进入铁路建设市场;情节严重的,可提请相关部门降低或取消铁路监理企业资质。
第十九条 对公布有重大不良行为的监理人员,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应在10个工作日内取消监理人员培训证书;对公布有重大不良行为的总监理工程师,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应在10个工作日内取消总监理工程师上岗培训证书;处理结果在铁道工程交易中心和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网站公布。
第二十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理人员,自公布之日起不得在建设项目从事监理或其他工作,5日内离开工地,并在公布期限内不得进入铁路建设市场。1.记有重大不良行为的;
2.已有不良行为记录的监理人员,在公布期限内被再次记录的(公布期限将累加计算)。
第二十一条 对于不良行为性质特别严重的监理人员,自公布之日起终身禁止进入铁路建设市场,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提请相关部门取消个人注册资格,直至取消执业资格。
第二十二条 不良行为公布后30日内,监理企业应将不良行为整改以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情况报建设单位和监督站,监督站应及时将相关不良行为处理情况书面报工程监督总站,工程监督总站汇总后报建设管理司。
第二十三条 监理单位和监理责任人在不良行为公布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视情况延长公布期限,直至清除出铁路建设市场。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认真做好监理企业及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及认定工作,对漏报、瞒报问题的,将对建设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监督站应认真做好监理企业及监理人员不良行为记录、认定和报送工作,相关工作纳入监督站和监督人员考核范围。
第二十五条 对不良行为记录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由建设管理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调查属实的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监理招标时,应严格审查拟上场监理人员名单,严禁有不良行为的人员在公布期内参与项目监理工作。
建设单位应对在建项目申请更换监理人员进行审查,严禁其他项目有不良行为的人员在公布期内进入本项目从事监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监理单位不得将有不良行为的人员在公布期内充当合格监理人员派到新建项目和其他建设项目,违者比照不良行为认定条件B01项记监理单位重大不良行为一次。
第二十八条 监理信用评价期内,监理企业发生重大不良行为的项目,项目监理信用评价直接评为丙级。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以下简称监督抽查)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3号)和铁道部公布的《铁路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铁科教[2001]2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监督抽查工作由部科技司归口管理,并定期发布《监督抽查铁路用工业产品质量通报》。
第三条 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质检中心)受部委托负责实施监督抽查的具体工作,并将抽查结果汇总报部科技司。
第四条 铁道部按制定监督抽查计划。监督抽查所需费用由部安排专项经费解决。
第五条 监督抽查的质量检验依据是被检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道部发布的技术条件,以及经备案的企业标准或企业明示的质量承诺。
第六条 被抽查企业应积极配合监督抽查工作。监督抽查的样品,由被抽查企业无偿提供,抽取样品的数量不得超过产品检验的合理需要。
第二章 抽查计划
第七条 监督抽查的产品主要是涉及人身安全和运输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有关单位或用户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第八条 部科技司负责制定《铁道部监督抽查重点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根据铁路建设、运输安全的需要进行修订和调整。
部科技司根据《目录》,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并可根据运输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抽查计划。
第九条 质检中心应对《目录》中的产品制定抽查实施细则,并报部科技司审批。
抽查实施细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抽样数量和样本基数;
(二)产品检验的依据;
(三)产品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
(四)产品的全部检验项目和方法。
抽查实施细则中的抽样、检验依据、检验项目等内容应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十条 质检中心应根据监督抽查计划,依据抽查实施细则制定抽查方案(包括产品的计划检验项目、所需的样品数量及检验判定规则等)。
第三章 抽样
第十一条 监督抽查的抽样人员应是质检中心指派的检验人员。到企业进行抽样时,应有2名抽样人员参加。抽样人员不得事先通知被抽查企业。
第十二条 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出示质检中心开具的《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向被抽查企业介绍监督抽查的性质和抽样方法、检验依据、判定规则等。
第十三条 抽查的样品应是经生产企业检验合格的近期产品,可在用户或生产企业抽取。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抽样:
(一)产品未经企业检验合格的;
(二)有充分证据证明拟抽查的产品为非铁路使用的;
(三)抽样时有充分证据证明该产品用于出口,并且出口合同对产品质量另有规定的;
(四)产品标有“试制”或“处理”字样的;
(五)产品抽样基数不符合抽查实施细则要求的。
第十四条 被抽查企业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拒绝接受抽样:
(一)抽样人员少于2人的;
(二)抽样人员姓名与《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不符的;
(三)抽样人员应携带的《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和有效身份证件等材料不齐全的;
(四)抽样人员事先通知该企业的。
第十五条 抽样人员封样时,应有防拆封措施,以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第十六条 抽样后,抽样人员应填写抽样单。抽样单中有关企业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抽样日期、抽样数量、抽样地点,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制造特许证)和认证证书等内容应逐项填写清楚。企业需要特别陈述的情况,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第十七条 抽样单应有抽样人员和被抽查企业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被抽查企业公章。
抽样单一式二份,分别留存质检中心和被抽查企业。
第十八条 对因转产、停产等原因导致无样品可抽的,企业应出具书面证明材料;抽样人员应查阅有关台账予以确认,并在证明材料上签字。
第十九条 被抽查企业拒绝依法进行抽样的,抽样人员应及时报部科技司予以协调。如企业仍不接受抽查,对该企业按照拒绝监督抽查(以下简称拒检)论处。
第二十条 样品一般应由抽样人员负责带至检验地点。对不便携带的样品应由被抽查企业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寄、送至检验地点;无正当理由不寄、送样品的,按拒检论处。
第二十一条 在用户抽样的,质检中心应确认样品的生产企业;如不能确认生产企业的,应书面通知样品包装或铭牌上标称的生产企业,企业接到书面通知15日内无任何书面回复的,视为确认样品为该企业所生产。
第二十二条 样品应在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后退还被抽查企业。因检验造成破坏或损耗而无法退还的样品可以不退还,但应向被抽查企业说明情况。企业要求样品不退还的,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四章 检验
第二十三条 承担监督抽查工作的检验机构(包括质检中心)应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符合法定要求,并经铁道部授权开展产品质量检验工作。
第二十四条 检验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样品接收、入库、领用、检验、保存及处理的程序规定,并按程序执行。避免出现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 产品检验的仪器设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在计量检定周期内保证正常运行。
第二十六条 按规定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进行产品检验。现场检验应制定现场检验规程,并确保对同一产品的所有现场检验遵守相同的操作规程。
第二十七条 检验原始记录应如实填写,保证真实、准确、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并妥善保留备查。第二十八条 检验过程中遇有样品失效或检验仪器设备故障等情况致使检验无法进行时,应如实记录即时情况,并有充分的证实材料。
第二十九条 在监督抽查结果公布前,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质检中心应将《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和检验报告一并寄送其生产企业。
第三十条 检验报告内容应齐全,检验项目应与抽查方案一致,检验数据应准确,结论明确。
第五章 监督抽查结果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铁道部定期发布《监督抽查铁路用工业产品质量通报》,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拒检企业予以曝光。
第三十二条 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除因停产、转产等原因不再继续生产的以外,应进行整改。第三十三条 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整改:
(一)质量问题严重的,立即停止该种不合格产品的生产;
(二)查明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查清质量责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工作责任;
(三)对在制产品、库存产品进行全面清理,不合格产品不准继续出厂。
第三十四条 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应按《监督抽查铁路用工业产品质量通报》的要求向部科技司提交整改报告和复查申请,并接受复查检验。复查检验费用由生产企业支付。
第三十五条 拒检企业的产品按不合格论处。
第三十六条 应进行复查而到期仍不申请复查的企业,按复查不合格论处。
第三十七条 监督抽查不合格、复查仍不合格或连续两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的生产企业,其被检产品不得在铁路上使用;其中已取得产品认证证书或生产许可证(制造特许证)的生产企业,由发证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撤销其相关证书。
第三十八条 被抽查企业在接到《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结果通知单》之日起15日内,如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应向部科技司提出具有明确依据的书面报告,并抄送质检中心。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承认检验结果。
第三十九条 部科技司收到企业提出的异议书面报告后,应组织调查、核实,并进行处理。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四十条 质检中心根据监督抽查计划的项目,提出单项产品的监督抽查费用和总经费预算,经部科技司审定后下达计划并按规定拨款。
第四十一条 监督抽查计划内项目如需增加厂项和经费,由质检中心提出申请,经部科技司审批后开展工作,所需费用在下监督抽查经费中补拨。
监督抽查计划中未完成的项目,已拨费用在下监督抽查经费中扣除。
第四十二条 质检中心应严格按监督抽查计划完成监督抽查任务,并将监督抽查任务完成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报部科技司。
第七章 工作纪律
第四十三条 参与监督抽查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对被抽查的产品和企业名单不得事先通知被抽查企业。
第四十四条 检验机构应严格按监督抽查工作有关规定承担抽样及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科学、公正、准确;并如实上报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不得瞒报。
第四十五条 检验机构不得承担对检验结果公正性有影响的检验项目。
第四十六条 不得利用监督抽查结果参与有偿活动。
第四十七条 未经部科技司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将抽查结果及有关材料对外泄露;不得擅自向企业出具监督抽查合格证明。
第四十八条 参与监督抽查的检验机构和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部科技司责令改正,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从事铁路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提请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铁道部科技司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消防管理办法
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人身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证各项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铁十六局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指挥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消防工作执行“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第二条
消防工作在局指挥部指挥长的领导下,受所在地区公安消防机关的指导监督。
第三条 消防工作实行指挥部、项目分部、施工作业队三级领导的防火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四条 凡违反消防规定尚不够公安司法机关处罚的,按照本规定处理。
第二章
领导体制及各级消防职责
第五条 在指挥长领导下,严格执行“三级消防责任制”。指挥部成立以指挥长、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消防领导小组,领导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ZH-1标的消防工作;各项目分部成立以分部经理为组长的消防领导小组;各施工作业队成立以作业队长为组长的消防领导小组,领导管辖范围内的消防工作。
指挥部消防领导小组 组 长:刘生龙 娄保灿
常务副组长:李成武 李克春
副组长: 陈久龙 杨目强
组 员: 付广河 秦召义 李绍洪 王飞龙 宋永洪
曹培俊 刘 春 王 成 张建国 于冬生 刘 伟 刘岩峰 代永宝 杨平汪 涛 孙军锁 刘 阔 陈金桥
第六条 指挥部消防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贯彻上级有关消防工作的指示,研究本单位消防工作,督促检查本施工管段的消防工作。
2.督促各分部确定防火责任人,落实各项防火责任制。3.布置全施工管段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4.督促各部门认真执行消防职责,健全义务消防组织,建立健全防火制度。
5.表彰消防工作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第七条 指挥部安全质量部消防职责
1、督促检查各分部贯彻执行消防规章制度,协助有关领导及消防领导小组检查、落实各级消防责任制的情况。
2、协助有关部门追查处理火灾责任者。
3、对消防器材和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督促检查落实整改,重大问题及时向指挥部消防领导小组汇报。
4、负责全管段消防工作的宣传,消防技术的培训和消防器材的配备,监督使用。
5、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各单位落实定期防火巡查,消除火灾隐患。每逢重大节日,加强消防检查。
6、发生火灾时,立即向“119”报警求救,并协助指挥部消防领导小组组织火灾的扑救工作。
第八条 各分部及作业队消防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消防安全的指示和规定。
2、组织制定本分部/作业队的消防工作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
3、负责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4、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向指挥部消防领导小组报告、向“119”报警。同时,要积极组织火灾扑救,事后,要协同相关部门查明原因。
5、负责向上级消防领导小组汇报本部消防管理工作。
第九条 各消防重点部位责任人和全体员工消防职责
一、电、气焊工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1、焊接作业现场周围10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必须清除作业点下方区域易燃、易爆物品。
2、严禁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域内、运行中的压力管道和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内以及受力构件上焊接和切割。
3、焊接曾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时,应根据介质性质进行多次置换及清洗,并打开所有孔口、经检验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4、电焊工下班后必须拉闸断电,必须将地线和把线分开。
5、气焊作业时,氧气与乙炔应分开5米以上存放,距离明火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
6、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关闭时应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点火时,焊炬口不得对着人,不得将正在燃烧的焊炬放在工件或地面上。焊炬带有乙炔气和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容器内。
7、作业中发现气路或气阀漏气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8、作业中若氧气管着火应立即关闭氧气阀门,不得折弯胶管断气;若乙炔管着火,应先关熄焊(割)炬,并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灭火。
9、高处作业时,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放在作业区域下方,应与作业点正下方保持在10米以上的距离。
10、作业后应卸下减压器,拧上气瓶安全帽,将软管盘起捆好,挂在安全处,检查操作场地,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二、电工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掌握电器知识和国家有关电器规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熟练掌握消防灭火器材,严格执行电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在有水、蒸气和潮湿的场所,应安装防水的灯具、开关和电机;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安装防爆的灯具、开关和电机;在有大量的粉尘的场所,应安装防尘的灯具、开关和电机;在仓库、料库场所的开关、配电盘应安排在库房外墙上,在易燃易爆、彩板房等场所,电线应穿管保护敷设。
4、对不符合规定的电气设备,或者指挥人员强迫在不符合要求的场所安装电气设备时,电工有权拒绝安装。
5、要经常检查、维护、保养各种电气设备,及时消除短路、漏电、火灾等不安全隐患,检查发现单位和个人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电气设备时,有权及时予以撤除。
6、电工应经常对电器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做好运行录。
三、木工岗位防火安全职责
1、木工房严禁烟火,禁止任何人在木工房内吸烟,不准在木工房内生产热胶,需要动火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2、各种木工加工机器设备的转动轴承部位要经常加油润滑,防止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3、经常检查维护电源电线和电器设备,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电工检查、修理。
4、木工房内的刨花、木梢等杂物,每天要清扫到安全的地方存放并妥善处理,保持室内清洁。
5、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材,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四、材料保管员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1、未经许可,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仓库。
2、材料库、油库消防安全管理要做到“五不准”、“五留距”、“一整齐”。即:在材料库、油库内不准设火炉、电炉;不准乱拉乱搭电线;不准带明火入库和在库房内吸烟;不准点油灯、蜡烛照明;不准
将易燃易爆物品或性质相抵触的化学物品混存。货物堆放要留墙距、柱距、顶距、灯距。物料堆放要整齐划一。
3、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高压、摩擦和倒置,不准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开启容器,不准穿带钉的鞋进入库内。
4、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物品,不得在露天存放;遇水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物品,不得存放在潮湿的容易积水的地点。在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上要安装可靠的接地装置。
5、闪点在45℃以下的桶装易然液体不准在露天存放;如需要在露天存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
6、材料保管员要做到每日“三查”,一查关闭门、窗情况;二查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情况;三查货物堆垛及仓库周围有无异常情况。
7、根据存放货物的不同性质,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定人定期检查、更新。
五、各办公室、宿舍责任人的防火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和有关规定,配合开展消防工作。
2、对本部门的消防安全负责,明确各自的防火责任区和具体岗位的防火责任。
3、严格执行岗位防火责任,自觉遵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做到处处有人管。
4、熟悉本部门要害部位的火灾危险性,并将防火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经常进行检查。
5、确保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6、经常组织本单位员工学习消防常识,积极配合单位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做好本部门的检查整改工作。
六、职工防火安全职责
1、认真执行消防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熟悉本岗位的消防安全要求。
2、坚守工作岗位,提高安全意识,发现火险,火灾应立即报告,并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设法积极扑救。
3、下班时认真检查岗位上的消防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自行不能消除的,应及时报告领导安排处置。
4、爱护保养好岗位上的消防器材设施。
5、积极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安全业务知识和应变处理事故的能力。
6、自觉维护消防安全设施,保护消防安全器材,发生火灾时,人人有报告火警的义务。
7、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并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第十条 义务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职责
一、指挥部成立义务消防队 队 长: 李成武 李克春
副队长: 陈久龙 杨目强
组 员: 付广河 秦召义 李绍洪 王飞龙 宋永洪
曹培俊 刘 春 王 成 张建国 于冬生 刘 伟 刘岩峰 代永宝 杨平汪 涛 孙军锁 刘 阔 秦宝珠 白礼中 吴绍远 张学亮 张羽轩 杨新强 颜虎军 徐 涛 古永飞 吴国帅 刘忠杰 秦 涛 叶 清 张 健 秦 波 吴秀亮 赵林海 李 涛 杨 洋 魏建令 刘保龙 马速峰 牛会章 李成仓 李海文 李景文 刘春水 李树文 冯林清 牛水平王文兴 沈军文 徐传亮
二、义务消防队职责
1、义务消防队由消防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在消防队领导的指挥下进行火灾救援消防工作。
2、结合不同季节和环境实际,认真组织学习不同时期的消防计划和防范措施,落实上级消防指示。
3、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参加消防知识培训及灭火训练。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消防常识。
4、熟悉并掌握所负责区域各种消防器材、设施设备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消防通道的布置情况,火灾重点防范区域情况以及电源、水源控制等情况。加强对消防器材设备的维修保养。
5、发生火灾时,全体队员听到报警信号或队长命令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参加灭火救灾,抢救受灾人员和公共财产,火灾扑灭后应协助保护现场,按受事故调查。
6、经常组织研究分析,找出火灾发生的特点,协同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第三章 火灾预防措施
第十一条 加强防火重点部位的管理,各部门、分部要充分认识到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人员伤亡大的严重性。认真调查研究,确定防火重点部位要做到有防火责任人,有健全的制度,要足够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
第十三条 在消防重点部位和易燃易爆部位临时用火,须经本部门消防领导小组审查,报安质部批准。
第十四条 仓库一律严禁烟火,严禁吸烟。第十五条 施工作业消防区域防火规定
1、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禁火区,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2、现场应在明显位置设置防火器材、专用工具和设施。同时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养,保证状态完好。
3、在仓库、油库、配电室、木工作业场所、焊割现场及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并设置明显的“禁止烟火”标志。以上场所及重要机械设备处应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
4、焊割作业开始前,应将作业现场下方和周围的易燃物清理干净。当无法达到要求必须作业时,应采取浇湿、隔离等安全措施。作业结束后,应认真检查现场,在确认无余热引起燃烧危险时,方可离开。
5、焊割作业严禁与涂漆、喷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时、同部位上下交叉作业。
6、焊割作业结束或离开操作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赤热的割嘴、焊钳以及焊条头等禁止放在易燃易爆物品和可燃物上。
7、喷漆、涂漆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止油漆挥发气体浓度达到极限,引起火灾或爆炸。
8、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经常检查,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必须立即修理。
9、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严禁进行产生火花的施工和带电作业。
10、野外动火作业,应遵守护林防火的有关规定。
11、熬制焊锡、绝缘胶、硫磺、石蜡及沥青防腐剂时,应选择空旷场地,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且应避开地下管线。
第十六条 办公室防火规定
1、办公室内不得存放与办公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存有大量书刊、文件、纸张等易燃物品的办公室,要采取严格防火措施。
2、对无用的废纸、文件和其他可燃废品要随时清除干净。需烧毁的应在安全地点进行,并始终有人看管,待彻底熄灭后方可离去。
3、各办公室要设烟灰缸,烟头不应随地乱扔。
4、每天下班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无误后,切断电源方可离开。第十七条 员工宿舍防火规定
1、禁止私拉乱接电线,私自安装开关、插座等;禁止在电线上凉晒衣服或悬挂其他物品。
2、禁止使用电炉、电热杯、电热毯、大功率灯具。
3、禁止在板房内使用明火;严禁乱烧废纸、旧书本、垃圾等物品,严禁随意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4、严禁在宿舍燃蚊香和点烛照明。
5、禁止睡觉前躺在床上吸烟,乱丢烟头。第十八条 消防器材管理使用规定
1、消防器材设置在方便使用、安全可靠、通风干燥的地方,禁止器材变潮、雨淋或日晒,保证各种消防器材性能的良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对配备的消防器材要制定专人负责保管、检查、维护。
2、对各种消防器材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正确使用,干粉灭火器每次使用后,使用后须立即报安质部门备案,由物资部重新换药充填随时保证灭火器材的完好无缺。
3、消防器材是灭火的专用取器材,严禁损坏和挪作他用。
第五章 消防检查
第十九条
防火检查制度
1、防火检查人员由消防领导小组成员组成。
2、防火检查分定期不定期巡查。
3、防火检查的内容: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重点消防工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7)消除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8)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各单位防火巡查情况;
(10)消防设施、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4、防火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的检查记录上签名。
5、发现火灾隐患,当场及时填写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检查督促落实整改。
第六章 火灾隐患整改
第二十条 火灾隐患整改
1、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整改、消除。
2、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防火检查人员应当责成各单位责任人当场改正并给予处罚;
(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档、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消防疏散通道畅通的;
(4)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5)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6)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3、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由本部门负责人及时将存在的火灾区隐患向消防领导小组报告,提出整改方案。
4、消防领导小组报告应当确定整改措施,期限、整改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5、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