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方案实施进展状况分析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方案实施进展状况分析 前言: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随着农业生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并为之而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活动。在国内外,农业与广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四川省由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农业推广中同样存在一些广泛而又独特的问题。导论与思考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将农业技术成果输送到农业生产者的手中。农业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它在农业技术的成果的转化中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农业推广行为的改变和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行为的改变和农业发展的程度反映了农业推广的成败。而在四川,农业推广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及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简单介绍 1农业推广的定义
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农业推广人员以新的技术、新的技能、知识、信息,根据农民需要,组织农民,与农民沟通,借以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结合其生产条件,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1狭义的农业推广
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过程。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1.2广义的农业推广
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及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民生活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性教育。
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改变农民行为的过程。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2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作用 农业推广可以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信息;农业推广人员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农业技术创新,同时还给农村居民带去了其他方面的知识与信息;通过传播和教育是农业创新得以扩散,使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水平;随着农业推广活动的深入,还可以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农民适应现代生活的变迁;此外,农业推广还可以直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优化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组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实现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一、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综合设置农技推广机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县9个区65个乡镇均成立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村经营管理站,各乡镇按照“三定”(定职、定编、定员)方案配备3—5名工作人员,并核定为乡镇股所级事业单位,财政实行差额预算,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2005年,我县推行撤区并乡改革,将全县65个乡镇兼并为39个乡镇,农经、农技两站随之合并,原9个区的农经、农技站也并入原区所在乡镇,将乡镇的农经、农技站、乡镇企办合并成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64个,分设农业技术推广岗位73个、农经信息管理岗位46个和农业产业化推进岗位45个,实行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人、财、物权下放乡镇,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业务管理工作,其中:农技、农经岗位业务工作由县农业局管理,产业化推进岗位由产业办管理。
(二)明确农技推广基本职责。
贯彻执行农业技术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施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现场指导和普及推广;做好农作物种子、病虫鼠害防治、农作物栽培、土壤改良、农村能源利用、无公害生态农业与环境保护、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普及。
(三)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推广人员竞争上岗。
2005年,全县乡镇核定农技推广人员编制73个,全部实行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当年上岗73人。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员实有56人在岗,缺岗17人(正式退休3人,因病去世1人,调离本岗位6人,考取公务员7人)。上岗人员全面实行聘用制,每三年一聘,若两年连续考核不合格,予以解聘。
(四)保障农技推广人员经费。
上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乡镇比县级推广人员高8%,人平工资水平达到1450元;工作经费按人平7000元预算到乡财政;生活和工作津贴人平10000元,较普通公务员低6000元。
(五)加强农技推广设施建设。
2010年,利用灾后重建资金,39个乡镇均建设了高产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套,价值28000元。同时,新建了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业务用房和东青、龙王、龙山、东溪四个乡镇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并配备了业务推广、培训、农产品检测等设施设备,重建乡镇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资产达到50万元,基本能满足业务工作需要。但其他35个乡镇产业化服务中心的办公设施主要是乡镇临时分配的政府办公房,原农经、农技站的房产已被乡镇变卖,其绝大部分办公设备极为陈旧,甚至破烂,多年来各级政府均没有预算专门的维修或新购经费。据统计,各乡镇办公场所面积低于 8m2 /人,而服务场所面积为全乡各村组,均大于300 hm2/人;交通工具全部是工作人员私人摩托车,通讯设备主要是私用手机。
(六)建立完善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农技推广制度。
2005年,机构改革后,县农业局制定了农技推广人员管理办法,全面推行聘用制,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乡镇;2008年,对管理办法进行了进一步修定;2010年,会同县人事局出台了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聘用管理制、绩效考评制、工作奖惩制、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制。
三、简析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工作涉及部门多、层次多,科技资源分散,可能出现竞争项目、重复立项等问题,有限的财政资金使用不尽合理,吸引社会投资不足。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户生产需求脱节。1.2、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
一方面,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素质较低,对农业技术尤其对规模化种养殖技术认识不够、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农业单项技术多、综合配套技术少,常规技术多、先进技术少,一般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1.3、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滞后
我省农技人员的编制和工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线断、网破、人散的不利局面得到很大改善,但农技推广人员数量总体上仍显不足,平均每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要服务2290亩耕地。同时,农技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技人员收入偏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与转化推广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完善,农技人员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普遍难留人才。
1.4.农业经费投入不足[4]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一问是农技站的”这是一首曾在农技人员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过去基层农技人员的生存状况。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中这一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农业推广投资年增长缓慢,但推广经费大部分用来发工资,有限的推广经费常常被截留。1.5农民主动参与不够
长期以来,在农业推广中农民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农民总是习惯于被“灌输”知识技术,很少主动将自己置身农业推广之中。对于新知识,新技术,他们要不是盲目地接受,要不就是忙盲目地逆反。这种推广主体与客体的脱节,使得技术无法在实践中完善,农民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1.6农业推广人员与普通农民沟通不畅,农业推广人员同上级的沟通多于同农民的沟通 农业推广人员与村干部之间沟通通畅,与先进农民的交流也比较多,但与绝大多数普通农民沟通不畅,次数极少。农业推广人员和村干部所有的手机都形成了一个内部网,相互之间拨打只需要拨3位数的短号,通话不产生费用,沟通十分畅通。但是,农技人员没有农民的联系方式,所有的工作除了直接找农民外就只能依靠村干部来完成了,其农业推广工作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在与农民之间的直接沟通中,农业推广人员偏爱先进农民,经常向他们推荐好的项目、技术,他们成为了各种各样到示范户。而上级检查工作时不可能跑遍每一个地方,因此每次检查都是看看先进农民的示范。“落后”农民根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得到先进的技术或者项目,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社会背景和文化等等差异部分地区的农业推广沟通还相当不够,沟通次数少,面向农民的直接沟通、正式沟通相当少,沟通层次过长,中间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大量流失、扭曲和失真,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的效果,致使这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的农业收入持续低迷。
2、解决办法
2.1、稳定经费渠道、加大农推广的经费投资 2.2、健全农业推广体系
2.3、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农业推广人才,提高推广队伍的素质 2.4、提高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2.5、加强农业推广的监管力度 2.6、运用现代化的推广手段
2.7、增进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
四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机遇及发展趋势
1、机遇[5]
1.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农业是基础性战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离不开科技支撑。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有三个涉农(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水利发展和水利兴农的宏伟目标,为农业科技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1.2.我省“两个加快”的科技使命。
我省正处于“两个加快”的攻坚阶段、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重要时期、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打造“全域灌区”的关键时期,农业科技工作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推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非农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1.3.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今年4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农作物种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面对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着力培育一批突破性优良品种,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建设。1.4.低碳高效农业的全球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性致灾天气明显增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目前,各国正积极发展和应用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固碳以及节水灌溉等低碳农业技术,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1.5.农业生物技术的重大进展。
农业生物技术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Bt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的生物安全认证,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农业资源丰富,作物特别是水稻育种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必将加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亚洲乃至世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业推广越来越的重视,更多经费投入到了农业推广当中,推广人员待遇的提高调动了推广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对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使得农业科研、教学与推广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推广的效率及成功率。现代传播媒体的多样化,使得推广变得更容易、更高效。同时全球低碳农业的倡导,农业推广将加强对农业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总而言之,随着农业推广体系与机制的更加完备与完善,农业推广将变得越来越高校,农业成果转化率将越来越高!
五、结束语
我国的人口不断在增加,而耕地却不断在减少。所以我们只有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出路就在于加大农业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知识的普及。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完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推广条件,充分发挥推广人员的作用,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做出贡献!参考文献:
[1]刑婕金明珠,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之现状分析,创新论坛2011 [2]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谷歌2011 [3]龙珍华,浅析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科技向导2011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配置清单 仪器采购情况(部分)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台式电脑
联想
16台
传真机
佳能
16台
打印机
佳能
16台
文件柜
16个
数码摄像机
索尼
5台
投影仪
索尼
17台
幕布
17个
笔记本电脑
联想
8台
电视机
36台
桌椅
100套
土壤养分速测仪
托普TPY-6PC 16台
手持GPS面积测量仪
TMJ-2012
16台
土壤取样器
16台
农残速测仪
托普NY-5D 16台
病虫测报灯
托普TPCB-II-C
16台
病虫调查统计器
托普TPTJ-2 16台
孢子捕捉器
TPBZ-1 16台
电子天平
国产
14台
恒温培养箱
DHG-9053A
12台
振荡器
HY-4
18台
蒸馏水机
YA.ZD-10 19台
冰柜
海尔
15台
移液器
大龙
15台
水分速测仪
PM8188new 15台
显微镜
60台
手持放大镜
80个
种子培养箱
托普RTOP-Y
18台
科技入户摩托车
10辆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施条件建设仪器
根据项目要求,托普仪器特整理出仪器配制清单,仅供参考。有任何问题欢迎来电咨询!仪器设备名称
仪器型号
用途说明
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
TPY-6PC
可测量土壤养分含量,准确的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可以指导农民正确测土施肥,精确的施肥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过量施肥而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两个型号可任选其一。
TPY-6A
土壤墒情速测仪
TZS-W
土壤水分、温度是土壤墒情的重要指标,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物的生长、节水灌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掌握土壤的水分(墒情)的分布状况,为差异化的节水灌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精确的供水也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药残留速测仪
NY-8D
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该农药残留速测仪可以快速检测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NY-5D
植物病害检测仪
TPH-II
植物产生的病害主要由细菌、真菌和病毒所引起,但是因为农民不知道病害是由何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会“病急乱投医”,喷洒大量农药,如果没有针对性的用药,那对于农民来讲,浪费了大量的买农药的钱,而且种出的蔬菜及农作物农药残留也过高,因此植物病害检测仪的问世,可在植物染病初期准确诊断植物染病源,帮助农户快速准确确定所用农药的品种,给农民减少了损失也增加了效益。
植物营养速测仪
TYS-3N
植物氮素含量、叶绿素和叶片温度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和生理参数,是反应植物生命体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植物施肥和灌溉的重要依据。
自动虫情测报灯
TPCB-III
牧业、蔬菜、园林、果园等领域。
频振式杀虫灯
TPSC2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广泛应用于农、林、蔬菜、园林、果园、城镇绿化等。
孢子捕捉仪
TPBZ1
可检测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主要用于监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动、传染提供可靠数据。
TPBZ2
TPBZ3
温室环境监测仪
TNHY-5
可在温室中指导生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水分可自动记录出数据,不同的蔬菜水果有不同的生长所需要的气候参数,有了这个仪器就可以科学的指导生产和种植。
土壤硬度计 TYD-2
测土壤的紧实度,紧实的土壤可阻止水分的入渗,降低化肥的利用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因此,得知土壤的紧实度显得尤为重要。
水果硬度计
GY-1
测水果的成熟度。
数字式糖度计
TD-45
测水果的含糖量。
谷物水分仪
TDS-1G
谷物水分速测仪在收粮的时候可以直接检测出含水量的高低,指导储藏和收购价格。
双目解剖镜
PXS-1040
给植物病害做诊断时用。
生物显微镜
XSP-2CA
给植物细菌做诊断时用。
电子天平
SL202N
交直流两用,带到野外称量很方便。
第二篇: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按照《四川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200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2007年1月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7]11号),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2009年、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做了专门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四川省农业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川农业[2009]175号),加强工作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全省已有169个县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全省总县数的93%,取 1 得了显著成效:
——确立了公益性农技推广的职能定位。明确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性质,界定了公益性职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新形势下的定位问题。在坚持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离的原则下,与我省农村综合改革紧密衔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涵盖范围扩大到了农业、农机等多个部门,更加细化、更加具体。
——构建了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省有市(州)农技推广中心(站)21个,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站)176个,乡镇或区域性服务站4220个(其中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4010个、区域性服务站210个)。全省有3个市州共46个县、522个乡镇实现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培养造就了一支较为精干的农技推广队伍。全省有在编基层农技推广人员26029人,其中县级11673人、乡镇级14356人。基层农技人员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和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达到了16955人和19960人,分别占65%和77%。省级设立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专项,实现了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突破。
——强化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保障。各地将编制内属于财政供养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障等纳入财政预算。国家2009年设立并启动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2 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覆盖我省47个县,2010年启动的基层农技体系条件建设试点项目覆盖我省16个县。各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投入都不断增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创新了农技推广体系的运行管理。各地在体制改革到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在人员使用激励、工作业绩考评、推广方式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激发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活力。
——探索了农技推广新机制新方法。构建了农科教“三家大联合”工作机制,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科技需求,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试点建设,构建了“专家+农技人员+示范户”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共同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开展粮油创高产活动,创建农业标准示范园区等,带动了全省农业增产增收。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形势
——发展的机遇:我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60年探索、改革和发展中,组织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解决全省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这支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农 3 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依托。“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写进了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决定》,去年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
二是前期改革工作基础扎实,从总体上看,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工作基本到位,财政保障水平也有了提高,运行机制创新也取得了一批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显著增强,国家设立了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已启动体系条件建设。
四是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面临的挑战:我省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也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机构但管理仍需理顺。目前,全省出台专门贯彻意见的市州只有11个,全面实现管理体制理顺的市州只有成都市、泸州市、阿坝州,仅占全省市州总数的14.3%;实现管理体制理顺的县(市、区)只有46个,仅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5.4%,管理的乡镇或区域性机构只有522个,仅占全 4 省乡镇或区域性机构总数的12.4%。
二是有队伍但素质不优。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60%,非农专业技术人员占40%,人员断层现象明显,农业大专院校毕业生等新生力量难以充实到基层,人员年龄老化已成为困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民族地区有编制但空编严重,我省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州空编率达37.9%,其中县级空编率28.3%、乡镇空编率51.5%。
三是有经费但保障不足。我省基层农技人员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已纳入县级财政保障,但津补贴等工资性收入保障程度低。推广经费除成都市等少数地方能较好保障外,我省其余各地都不能实现基本保证。
四是有职能但责任细化差。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考评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落实较差,包村联户、需求反馈、定岗定责、农技推广责任在一线落实难,统筹协调的县域农技推广机制难以形成。
五是推广手段极其落后。据调查,全省4220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服务机构中,没有仪器设备的占88.7%,没有交通工具的占92.8%,无试验示范基地的占72.8%,没有自主产权业务用房的占89%。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5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总体部署,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建设“五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形成手段齐备、功能优化、基地健全、推广有力、服务到位,以乡镇农业服务站为技术集散枢纽、村级农民技术员为基本依托,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中心,县、乡、村上下贯通的农业公共服务网络,确保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转高效、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分离的原则,强化公益性职能,提高履行公益性职能的能力。
——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实行农技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合建设。
——坚持实行政府主导、各级参与的原则,全面推进乡镇和区域站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提升和塑造农业公共服务新形象。
——坚持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全面完成全省4220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服务站条件能力 6 建设,逐步完善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通过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使我省基层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达到仪器设备齐全、业务用房基础设施完善、试验示范基地配套和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的要求,实现全省乡镇农业服务机构普遍健全,推广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的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推进体制创新。要按照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完善管理体制,在乡镇实行农技农机综合建站或按区域建站的模式,推行县级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将属于财政供养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社保和履行职能所需的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实现农技推广有钱办事。要细化工作职责,将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岗位职责,作为基层单位及个人工作任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推进机制创新。一是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要根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方式,实现县乡统一核编定岗,以岗定人、竞聘上岗、能进能出,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并逐步推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量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服务对象、服务所在地政府和主管部门三方参与的考评机制,将考 7 评结果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继续教育、解聘续聘等挂钩。三是创新推广方式方法。要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实际科技需求变化和农技推广规律,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全面推行基层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构建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合作推广机制。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农科教联合、产学研结合,探索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实现形式,调动多方面力量参与农技推广。
——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分专业、分层次和分期分批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使基层农技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增加10%以上,不断提高进一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本领。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衔接,争取政策支持,鼓励和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扎根工作。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围绕所履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益性服务职能,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完善推广设施、改善技术装备和推广手段,每个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不低于200平方米的业务用房,因地制宜配置推广、检测、培训、农机、交通等设施设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是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发展,重视和关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将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由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级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国土、农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围绕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抓好政策支撑、综合协调、规划实施和督促检查。
(二)落实投入,强化管理。各级地方政府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计划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建设原则配套相应建设资金。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制定实施针对性强的政策和措施,落实好建设计划、财政支持等政策。资金使用及管理要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及批复要求执行,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标准。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建设管理和指导。
(三)整合共建,协作完成。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衔接,争取有关部门配合,争取当地党政支持,出台支持政策,落实建设配套资金。实验室改扩建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切实保障农技推广、9 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要充分利用各项农业扶持项目资金,因地制宜进行建设。
(四)明确主体,明晰产权。县(区)级农业部门是建设管理主体,在县域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要建立产权关系明晰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结束后,县农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决算入账,建立健全档案,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的人员、业务经费和资产,确保事权与资产权统一。要健全建、管责任制,妥善安全保管并维护仪器设备,确保正常投入使用。
(五)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建设必需的业务用房、示范基地和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为重点,健全机构队伍,创新运行机制,提升人员素质,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实行分步建设,率先在农产品主产区、体制机制理顺的地区选择符合条件的乡镇进行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县为重点,加大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力度,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好示范、在产业发展上做好示范、在实现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的有效链接上做好示范、在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上做好示范、在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上做好示范。
(六)多元参与,活跃推广。建立有力的协调机制,解决 10 全省农、科、教长期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以实现科研源于生产、科技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的目标。积极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技推广服务行业和领域,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三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
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与完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目前,我县农业局设有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植检站、土壤肥料工作站、经济作物推广站、农村能源环保站、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科研站、专用肥科研站等,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健全,但人员分配和管理体制混乱,由于受工作经费等因素影响,其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正在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以农业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无独立办公场所,为乡镇政府临时安排办公用房,归乡镇政府统一管理,与县农技推广部门基本脱节,管理体制明显不畅。
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县农业局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0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51人,工勤人员50人。在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39人,35-50岁60人,50岁以上19人。学历方面:大专以上文凭56人,具有本专业学历48人。技术职称方面:农技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11人,中级技术人员32人,初级技术人员8人。工资待遇方面:108人中仅37人的工资为全额拨款,另外71人的工资需单位自筹,因单位筹集资金困难,自筹人员仅发档案工资的65%。在编人员与实际在岗人员出入较大,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编21 1
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植保植检站在编18人,实际在岗7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土壤肥料工作站在编21人,实际在岗4人,其中4人工资自筹;经济作物推广站在编10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2人工资自筹;农村能源环保站在编9人,实际在岗4人,其中4人工资自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编7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编9人,实际在岗3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农业科研站在编15人,实际在岗2人,其中1人工资自筹;专用肥科研站在编7人,实际在岗1人。9个业务股站108人在编,实际只有30人在岗,其它人员大部分被分配到行政科室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部分人员因工资待遇太低,放弃岗位另谋职业。在岗的30人中,2个高级农艺师,13个农艺师,5个初级技术人员。工资待遇方面,30人中3个行政费,10个事业费,17个自筹人员。
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投入保障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县财政十分困难,无力安排农技推广专项业务经费预算,农技推广及服务体系建设经费主要靠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2012年申请中央财政投资共计100万元,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技术推广补助,投资40万元,其中:
1、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补助,投资25万元。主要用于乡镇农技站和县级农技人员100人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通讯、误餐补助等费用。
2、绩效奖励,投资5万元。用于完成项目实施任务的奖励。
3、管理费,投资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的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
4、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投资5万元。主要用于聘请省农大、省农科院、省农技总站、省农业厅等单位的专家4人,在项目实施中开展工作中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补助,投资45万元。其中:
1、科技示范户物化补贴,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购买农药、化肥等补助。其中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共15户,每户平均标准为1000元;其它985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户平均标准为137.06元。执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
2、试验示范基地补助和采用现代化推广式补助,共30万元。其中:试验示范基地补助30万元,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生产设施设备等补助,黎阳镇、白寺乡、善堂基地分别补助11万、8万、9万;采用播放农业科教片、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现代化推广方式2万元。
(三)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投资15万元。主要用于对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
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正在建设,目前乡镇农技站以农业办公室的形式存在,无独立办公场所,为乡镇政府临时安排办公用房。目前,我县共建设5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其中:1个已建成,2个主体建筑已完工,另外2个正在加快
施工进度,争取年底全部建成,经过竞争上岗已确定5名区域站站长人选,并参加了省里区域站站长统一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区域站人员配备及办公用品购置工作,争取明年年初区域站全面启动正常工作。
四、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及有关政策法规落实情况
我县财政供养农技人员基本工资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县财政预以兑现。津贴补贴分为93年工资改革保留性福利补贴每人每月40元和保留职务补贴每人每月15—38元。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于2013年元月实行,其执行标准低于我市其它县区20%左右,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按档案工资的65%发放。
自收自支人员工资偏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属于公益性全供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应财政全供,但目前农技推广人员中只有不到30%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拨付,其余70%人员工资由单位自筹,由于单位经费紧张,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标准按国家规定套改标准的65%发放,待遇明显偏低。
五、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履职情况。
由于工作经费有限,且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严重脱节,部分农技推广机构行使公益性职能存在困难,办事效率不高。农业科研站与专用肥科研站已基本停止行使职能。由于工资待遇太低,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热情,部分技术人员不得不放弃本职工作,另谋职业。受各种因素制约,县级农技人员与农户接触面太窄,农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往
往求助无门,解决问题困难重重,大部分农户对农技推广现状不满。
第四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技术总结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技术总结
一、基本情况
***村地处***沿岸,交通便利,灌溉方便,属于冷凉性气候条件,是***镇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的理想地带。该村有*个组,**户,***人,确定技术员*名科技示范户*户,辐射带动***户,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多年来,以***公司为龙头,以***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引导农户转变发展思路,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从而形成了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村现有蔬菜面积***亩,占耕地面积的**%,其中高原夏菜标准化栽培示范面积**亩。占蔬菜总面积的**%,高原夏菜的种植以娃娃菜、荷兰豆、蒜苗、甘兰、菜花、笋子蒜苗为主。
二、主要技术
示范推广的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等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三、采取的措施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技术服务。采取县乡村三级行政、技术干部分组包片,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并驻村蹲点,培育种植典型,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引导群众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专题培训*场次**人次。
2、以点带面抓重点。选在村里有威信、有技术的“能人”当示范户,进行重点指导、跟踪服务,建立示范户的田间管理档案。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促进周边村社发展蔬菜生产。
3、依托合作组织发展蔬菜生产。在示范点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通过该组织及经纪人签定订单蔬菜,保证了蔬菜的销路,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保证了农户的收入。
4、按标准化生产,打造高原品牌。充分发挥当地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病虫危害轻的优势,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农药,实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
5、积极引进客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积极参与,与天祝介实蔬菜公司、***客商合作,大力发展高原夏菜订单,降低市场风险,实现优质优价。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的种植指导,农户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加上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使农户建立了蔬菜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社会效益。由于配套技术落实到位,本示范点生产的娃娃菜结球紧实,品质;菜花雪白纯净;莴笋顺直无裂口,抗病虫能力强,而且生产过程打药次数少,产品耐储运,深受广大城乡居民和外地客商的青睐,是非常理想的无公害蔬菜和外销蔬菜产品,该示范点高原夏菜外销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92 %以上,已成为我镇主要外销蔬菜品种,全面提升了高原夏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为广大农户和技术员积累了技术经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经济效益。,示范点2014年预计生产各类蔬菜320万公斤,按照正常年份的产量和今年市场价格测算,该示范点技术项目的实施将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亩产值达3500元左右;较露地小麦亩产平均增值2700元以上,可实现总增产值380余万元。
3、生态效益。由于采取了配方施肥技术,重施有机肥、高龙覆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高效节水技术,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节约了灌溉用水,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总结
XX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工 作 总 结
XX县地处鲁北黄泛平原,辖6镇2乡2个办事处,85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1万人,耕地面积63.45万亩,粮食总播种面积110.7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52.16万吨,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在省农业厅和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素质,依托项目抓培训,把搞好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工作职责,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现将项目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全面落实了各项改革措施。理顺了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设置了机构,在原来乡镇农技站的基础上,综合原有技术力量,成立了3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全县农技推广机构在编人员共60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20人。明确了农技推广机构为公益性机构,将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实行全额管理;同时,制定完善了聘用、考评、分配等制度,实行工资报酬、职务晋升等与业务考评挂钩,充分调动了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确定了小麦、玉米、棉花作为基层农技
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三大主导产业。其中,xx镇、xx镇、xx镇以棉花及粮食作物为主,xx镇、xx镇、xx镇以鸭梨及粮食作物为主,xx镇、xx镇以粮食作物为主。在10个乡镇(办事处)遴选100个科技示范村,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小麦科技示范户400户,玉米科技示范户400户,棉花科技示范户200户。同时,在全县建设了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小麦产业4个,玉米产业4个,棉花产业2个,切实起到示范推广作用。每个基地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技术指导员,前期做好实施方案,中期做好田间调查记录,后期做好总结。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参观学习。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项目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县政府重新调整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开发办、县监察局、县水利局、县农机局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等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范德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资金监管等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召开成员会议,调度进展情况,督促工作落实。
为做好项目工作业务协调,县农业局成立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业务协调小组,由县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局财务科、信息科、产业化办公室、土壤肥料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教科、植物保护站等相关站股负责人员任成员,具体负责项目业务的协调。并且县农业局重新调整了《关于成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XX县技术领导小组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位专家的职责、任务为该项目有效运作提供技术力量支撑。
(二)科学制订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XX县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一是详细制定了《XX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小麦、玉米、棉花)技术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的内容、任务、目标;二是制定了《项目建设农技推广专家组工作实施方案》,按产业分类及职责分工,组建3个专家小组,三是制定《农技人员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技术指导与培训内容与目标;四是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目的、意义和功能作用。五是制定《科技示范户培育与技术指导方案》等。通过项目实施,形成了项目建设上下贯通,左右互动,确保各项有效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三)健全、落实各项制度,促进项目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根据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所承担的岗位责任,将全县农技人员分为农技推广专家、县级技术指导员和镇级技术指导员三类,明确各类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并与之签订工作协议。农技推广专家根据全县农业生产的需求,研究制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确定,为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户提供相关技术信息,承担相
关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等;县级技术指导员负责协助农技推广专家研究制定三大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计划,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联系镇级技术指导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示范户等;镇级技术指导员负责组织科技示范户培训、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产业指导等。按1:10的比例,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通过对其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指导农民按技术操作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
二是完善农技人员考评制度。结合农技人员的综合考评、业务考评、服务对象测评,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实行农业局、镇政府、农户(或企业)三方共同考核的考评制度,三者考核比重分别占40%、30%、30%。变对上负责为主改为对下负责为主,以对下负责的实绩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特别是服务对象评价是工作业绩考核依据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续聘解聘、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并作为下一年技术指导员选聘的主要依据,表彰业绩突出的人员,淘汰末位技术指导员。
三是完善专家技术负责制度。围绕我县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技术专家队伍,实行专家技术负责制,每种主导产业择优选3-5名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为技术专家,农业局与其签订工作协议,并颁发聘书。具体负责制定各主导产业技术指导方案,制订技术操作规程,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新型农民培训,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把关、技术验收等工作。
四是完善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度。为真正做到“科技
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行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度。
五是完善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度。示范基地按“高标准、严要求、可持续”的标准管理,实行统一挂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基地年培训观摩人数达到500人次以上;科技示范户在技术指导员的帮扶指导下,通过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等,使自家种养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主动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周边20户农民发家致富。
六是完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技术提升培训战略,制定农技人员培训计划。我县每年挑选100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分批分期选派到滨州市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省级农技培训机构开展5天以上的集中培训,逐步提高全县农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实践服务能力,培养了一批责任心强、技术精湛、扎根基层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同时,结合全县农业发展规划及基层农技推广需求,对全县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农村实用人才等服务对象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已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科技咨询、现场观摩30多场次,受训人员达1万多人次。培训主要内容有:小麦主推技术:规范化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适期晚播、氮肥后移、控旺防冻防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主推技术:主要推广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晚收增产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棉花主推技术:常规抗虫棉防早衰生产技术、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抗虫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盐碱地棉田高产种植技术、节本增效简化种植技术、早发早熟防早衰生产技术。
七是完善人员聘用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要求管理农技人员的进、管、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体现聘用制度全程的公正性,加强全社会监督力度,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末位淘汰等方式,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建立一支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八是继续完善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根据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特点和农民需求,进一步健全农技人员联系企业制度和联系合作社制度,建立以县、镇农技推广部门为主,食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业科研单位为辅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技人员—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基地—科技示范户”等推广模式,逐步形成适合我县农业发展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方式。
九是加强舆论监督,强化农技人员责任意识。通过制度上墙,将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任务,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考勤制度、考核办法等在各服务区域内予以公布或公告,并通过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服务区域内广大农民的监督,从而进一步强化农技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加强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严格监督约束人,树立依靠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指导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良好工作形象,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四)搭建农技传播平台,提高科技服务效能
近几年来,我县紧紧瞄准现代信息传播渠道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易接收及时效性强的优势,充分运用电视、电脑、电话等现代传播媒体,不断完善我县12316农业服务热线,为全县广大农村,广大农民提供便捷准确、内容丰富生动的农业信息及咨询服务,提高农业推广应用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五)建示范基地选优秀人才,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在基地建设方面,经遴选和认定,我县共建立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小麦产业4个,玉米产业4个,棉花产业2个,基地建设达到“四有”条件。即有持续开展试验、示范的固定场所;有明确的基地负责人和技术指导人;有明确的试验示范内容;有统一竖立标牌。为有效开展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主要举措有:一是各基地均制定技术指导方案,突出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全县农技推广专家组10位成员分别结对挂钩负责一个科技示范基地;三是健全基地建设“五项”机制,具体突出了结对挂钩责任制、效能督查机制、科技创新鼓励机制、科技联动推广机制、基地建设量化考核机制。
在培育科技示范户方面,全县共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1000户科技示范户。根据农户科技需求特点,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按职能职责,实行技术指导员与县农业局和科技示范户分别签定技术指导服务的协议。实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形成农业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按1:10比例),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推广机制(按1:20以上),通过强化“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全面推广。
三、主要成效
(一)加强组织,进一步优化农技推广体系
项目实施以来,XXX在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公益性服务职能、科学核定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重点加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健全农技队伍,保障人员经费。完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培训充电补脑镀金,广大基层农技人员普遍提高了认识,更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向成为知识宽、眼界宽,思路宽“三宽”型农技人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农技推广区域站为主体,以乡镇公益性农技员为纽带,以村科技示范户为补充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显著成效。
(二)创新管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种植效益 在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企业(专业组织)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科技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广泛开展农业“五新”示范推广。同时,根据科技示范基地(户)的科技需求特点,突出抓好其集成关健技术的示范展示作用。以东杨小麦高产栽培示范基地为例,试验示范基地50亩,主推品种有济麦
22、泰农18,鲁麦23号,采取的栽培技术有规范化播种、精播、半精播、适期晚播、氮肥后移、控旺防冻防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据测产,该基地亩产可达650公斤以上。
(三)发挥基地作用,示范引导带动成效明显
基地示范带动服务模式,实现了农技推广方式由传统的说教式向高效的示范式、引导式等新模式转变。一是以科技示范基地为示范平台,开展农业生产现场观摩。通过现场观摩交流、政府
引导促动、媒体宣传发动、基地辐射带动,有效促进无五新技术推广,使广大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提高整个社会对农业“五新”推广成果的接受程度,社会影响良好。
二是以科技示范基地为纽带,开展现场培训。根据农事活动特点,定期不定期组织全县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深入科技示范基地举办“田间学校”技术培训。据统计,全县共组织小麦、玉米、棉花产业科技示范户1200多人次到所在乡镇的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学习培训,开展农业“五新”展示观摩与学习交流,不断增强感性认识,形成由“做给农户看”到“农户自己做”,试验基地辐射带动,科技示范户示范互动的良好社会氛围,达到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政府满意的三赢效果。
四、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规范资金使用
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县级报帐制,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管理规范运作。资金支出严格按照项目规定要求,主要用于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费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助、专家组费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工作考评等费用等6个方面。以补助发放明细、物资采购合同、发票以及农户签字等凭据到财政审核后报账。截止目前,已列支44.1万元,其中:及时足额将物化技术补助15万元发放到每位科技示范户手中,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支8.6万元,农技人员培训开支8.5万元,技术指导员下乡补贴开支10万元,技术资料费开支2万元。
五、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年来,我县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具体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机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民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有的示范户经过培训后,不能及时的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农户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针对各类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下乡对科技指导员工作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组织人员到村、户开展服务指导工作,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XXX农业局 2011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