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时间:2019-05-14 06:2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第一篇:“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无线电探测与通信技术中期检查报告

一、项目建设情况

(一)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1、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和主要建设内容

本子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是: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重点发展那些经济、科技和国家安全急需的研究方向,使本项目相关学科群的主要研究方向的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部分研究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承担国家重大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的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研究与“三创”人才实践基地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与文献资料建设。

学科建设方面:围绕无线电探测与通信的关键研究领域,加强无线电探测与通信相关学科群建设。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复杂系统电磁波传播与计算电磁学、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监测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EDA与DSP技术、无线(卫星)通信技术、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引进3~5名优秀学科带头人,选留20~25名学术骨干,培养1至2个优秀创新研究群体。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一支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的能力,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创新研究的基地和创新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集中有限经费,重点建设一个集无线电探测与通信系统软件设计与硬件研制开发、能适应知识创新研究与高新技术开发要求的科学研究基地;改善科学研究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建设内容包括:①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实验室;②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综合测试实验室;③天线特性综合测试实验室;④信号检测与综合

330

处理实验室;⑤建设一个规模一定、起点高、能够融科研设计和学生实践教学于一体的EDA实验室,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外交流合作与文献资料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特别是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2、子项目建设计划安排

项目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2002年10月~2003年4月)为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第二阶段(2003年4月~2005年12月)为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为项目的验收阶段。

按照项目建设内容的不同,项目建设内容分为两个不同时间阶段平行进行,即学科、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和文献资料建设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集中在2003年4月~2004年12月之间进行。

3、项目完成情况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自本子项目立项以来,建设单位十分重视项目的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项目可行性论证),第二阶段的部分建设任务(学科、教师队伍、学术交流与文献资料)正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验室用房紧张及其他客观原因,原计划中集中有限经费,建设一个集无线电探测与通信系统软件设计与硬件研制开发、能适应知识创新研究与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要求的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目前还没有进行。此外,与国外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稳定的学术交流进展不明显。

(二)“十五”以来的主要建设成绩

1、学科建设初见成效

尽管“十五”“211工程”建设经费到位较迟,但子项目的建设论证和预期的经费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队伍教师建设

331

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与无线电探测与通信技术相关学科群的建设初见成效。其中“无线电物理”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议中为同类学科的第一名,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0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2002年获得了“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在2003年湖北省重点学科的评审中,“信号与信息处理”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以“无线电物理”为主,联合“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路与系统”等学科申请的“雷达与无线通信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已于2004年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的审议,已进入建设计划的执行阶段。

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自子项目实施以来,子项目所涉及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获国家重大科学计划或科技工程支持力度持续加强,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有所。如国家“863”计划,子项目所涉及学科“九五”期间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总经费为642万;“十五”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6项,总经费达到1912万。其中“远程高频地波雷达监测技术”重大项目一项达到1500万,是我校目前单项经费最大项目。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重点研究项目也有大幅度的增加。

近几年来,在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高频地波雷达、天线理论与设计、阵列信号处理、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创新研究成果有如下方面:

高频地波雷达的研究 1997年,高频地波雷达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 “863”计划海洋领域。在随后竞标中,经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议,武汉大学电波传播实验室主持承担了 “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重大项目的研究。该项目2000年底通过了国家的验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雷达波形设计与实现、雷达收发天线的理论设计与测量、回波信号检测处理与信息获取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价为海洋领域有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受到国家科技部和总装备部的联合表彰,并作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上海

332

示范区,为我国大面积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技术。2001年项目课题组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和总装备部的联合表彰。

在“十五”国家“863”计划中,经过竞标,该研究方向获准承担重大项目“远程高频地波雷达监测技术”的研究,其中一期研究任务于2004年5月31日通过了国家“863”计划组织的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雷达在天线小型化,模块化通用硬件平台设计,不同类型天线阵的高频地波相控阵雷达通道自适应幅相特性校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数据库、网络技术和分布计算技术,低速移动目标探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目前正在进行“远程高频地波雷达监测技术”二期研究任务的攻关。

复杂形体与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 在复杂形体与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与建模的研究方面,先后研究了部件分解的改进的法、高频方法、象素法和面片模型法,承担完成了XXX舰、XXX坦克、XXX航空母舰、XXX潜艇的RCS建模任务。特别是针对极复杂目标RCS的计算,将计算机图形学与电磁波散射理论相结合,解决极复杂目标RCS的可视计算问题。考虑实战环境中目标多路径散射对模型的影响,率先研究建立了粗糙地、海面与目标相互作用的复合散射算法。针对涂覆层、结构层两类各向异性隐身材料,建立了各向异性材料散射的FDTD(时域有限差分)预估模型、各向异性阻抗劈绕射UTD(一致性绕射理论)算法,为各向异性材料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和RCS的预估提供了有效的算法。这些研究成果2002获得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提名一等奖。

信号检测处理与信息获取理论研究 在现代信号检测处理与信息获取的理论研究方面,提出“离散幅度信号”的概念以及“离散幅度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了进一步发展了离散幅度多分辨率分析,提出了“统计特性的多分辨率分析”。发展了一种本质上适合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成像机理的信号分析和信息提取方法。并应用于实时信号检测和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理解。提出Turbo迭代信号处理方法,用于复杂背景下的复杂信号模型数据的信息提取,提高了无线电回波信号的恢复和信息提取的

333

性能。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超分辨率海洋表面流算法,研究了改进的MUSIC算法提取径向海流方位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过程,以及相关的预处理/后处理方法。针对传统方法无法正确估计一阶海洋回波信号源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分析不同信号源估计下的归一化的MUSIC空间谱的结构变化,确定一阶Doppler谱的海洋回波信号源个数的尝试法。为解决通道不一致对回波信号处理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海洋回波采样数据的通道幅度自适应软件校准方法。提出了利用MUSIC算法的高分辨率特性,确定径向流场实际探测张角和有效探测距离的方法。

专用芯片设计SoC软硬件协同设计 在专用芯片的设计方面,先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和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合作,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包括卫星专用测控芯片、GPS数据处理芯片、图像数据采集芯片等的设计。在SoC软硬件协同设计方面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提出了三个渐进层次的划分,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模块辅助划分技术、混合模块接口编译技术,采用System C建模语言设计并实现了SoC行为验证平台中的AMBA高速总线模型;用System C实现了MP3芯片的解码器等主要功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3、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

2001年,子项目所涉及学科群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状况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仅为16%。近四年来,建设单位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引进和选留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引进和选留12人,其中国外引进3人。子项目所涉及学科群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4%,初步改变了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青年教师学术水平明显提高。如青年教师获国家重要科学研究计划支持项目数由“九五”期间的3项上升为12项(2001年至2004年11月)。如2004年度,项目建设涉及学科的青年教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达到6项。

334

(三)预期效益和可能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监测技术

在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十五”国家“863”计划“远程高频地波雷达监测技术”、“十五”“211工程”项目“无线电探测与通信技术”和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完整实施,在雷达系统硬件通用平台设计、电磁兼容及抗干扰技术、海洋动力学参数环境、目标监测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相控阵天线理论设计与通道校准技术

通过“十五”国家“863”计划“远程高频地波雷达监测技术”、“十五”“211工程”项目“无线电探测与通信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总装备部国防研究项目的研究,预期将在相控阵天线的小型化、通道自适应校准理论与软件、低剖面ANSERLIN天线阵及应用方面将取得新的进展。

3、雷达信号处理与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

通过一批国防“863”计划、“十五”“211工程”项目“无线电探测与通信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实施,将在阵列信号处理、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处理研究方面提出若干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方面建立应用平台。

二、项目管理情况

(一)项目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情况

本子项目目前实施的是学院领导下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院整体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在这一体制能够较好处理骨干学科与学科群、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创新研究平台的建设和共享。

(二)项目信息报送及档案管理工作

项目信息报送及时,建立了档案管理体系。

(三)项目计划执行成效分析

335

尽管项目建设经费到位较迟,但项目的建设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项目涉及的学科群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显著改善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子项目建设经费启动时间滞后,建议学校有关部门统一安排,确保建设计划能够正常连续地进行。

(二)子项目中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术交流等计划管理相对复杂、落实困难。

(三)大型仪器用房紧缺,使得建设计划中部分建设项目不能开展。如天线测试系统,需要一个长期固定、结构强度好的房屋用于系统的按照。

(四)设备采购困难。由于学校经费常出现不能使用阶段,设备采购常常要等待一定经费数额后定期启动,加之预算费用常常与当时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差别,使得设备采购手续繁杂。

(五)建议学校尽快下解管理权,使项目建设单位能够按照立项报告在学校宏观监控下自主实施建设计划。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计划实施的检查和协调。

336

第二篇: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

×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体现和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提高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窗口。我院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中,药理学获得了自建省

级重点学科,标志着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学院-年发展规划纲要和科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年我院建设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个院级重点学科的目标,决定按照省级重点学科的标准和要求,对我院的重点学科建设立项进行评选。

×

一、评选原则和基本思路

×按照“突出重点,重在建设、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立项评选,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改变我院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点不够突出、管理不力、效益不明显的现状。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优胜劣汰、稳步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出效益、出成果为目的,集中有限资金,着重扶持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为最终实现-年学院发展纲要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

二、申请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

×申报的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原则上设在二级学科上,鼓励跨院系组建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学科应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通常具有-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我省、我市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申报学科经过建设有望建成在我省有重大影响的学科。

×二申报学科必须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稳定的研究队伍有名以上学科带头人,他们应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具有很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岁以下教授或岁以下副教授;并且学术梯队中应具有素质较高,学术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拥有年龄岁以下副教授或博士-名,岁以下讲师或硕士-名。

×三申报学科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立项方面,要求近三年来,承担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项以上科研项目,或项以上厅级科研项目,或是横向科研经费达万元以上;在科研成果方面,近三年来,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正式出版有本学科的专著、教材,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入的论文,或者是在国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达篇以上;培养人才的水平在本学科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四具有较完整、系统的图书文献资料,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基础,能够为本学科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

三、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选程序

×一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选,按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进行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评选工作。

×二拟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单位,应依据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提交如下材料到科研处(各一份)。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按照“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提纲”的要求撰写;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情况表。

×三科研处对各系、部填报的申请书及论证材料进行初审,并推荐进入评选答辩的学科点名单。

×四进入答辩的学科需做以下准备工作:

×.分钟的申报学科情况介绍,分钟关于本学科建设的答辩;

×.提供近三年来本学科科研立项、出版著作(专著、编著、教材)、发表论文、获奖成果(包括科研、教学、荣誉成果奖)等复印件和证明材料,要求分类装订成册;

×.现场考查。

×五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答辩、评议,并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进行打分,按各申报学科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提出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议名单。

×六名单报学院党委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立项建设。

×七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年后,学院进行验收评估,评估合格者,学院确认为咸宁学院重点学科。

×

四、申报评选程序

×一各学科点准备申报材料,并报科研处。

×二申报材料初审,并提出推荐答辩学科名单。

×三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学科点进行答辩、评估打分,评议出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议名单,并将建议名单报学院党委审批。

×

××

××

××

××附件一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提纲

×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定义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称(应能简明、扼要、准确地反映项目总体内容,一般为二级学科建设项目)。

×

(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属于哪个领

域,主要涉及哪些学科专业,以及承担学科建设项目最主要的一、两个重点学科名称。

×

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背景

×

(一)建设项目意义(从本建设项目对省市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能够产生的重要作用,说明设置本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

(二)国际水平(说明本建设项目现有的国际水平,包括被国际三大索

引收录的论文数,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项目等)。

×

(三)国内水平。包括:

×⒈本建设项目现有国内水平(包括学位授予、科研成果、学术带头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条件等情况);

×⒉与国内及省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⒊近五年来已获相关的省教育厅重点建设情况,重大支持和资金投入情况。

×

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

×

(一)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整体目标

×说明形成什么研究、开发或跟踪国际发展动态的能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达到什么水平(如国际领先、国际水平、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省内先进等),解决省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什么关键问题。

×

(二)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具体指标及达到指标的具体措施

×⒈本建设项目主要指标(包括科研规模、成果、人才培养、学位授予权、教学水平、基地建设等);

×⒉主要研究领域和可能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

×⒊学术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

×⒋基地条件建设;

×⒌本建设项目完成后具备的人才培养、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和自身发展的能力;

×⒍具体措施。

×

四、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的说明

×包括高水平基础实验室、公共实验室建设和改造,设备、软件、零配件购置,学术交流,课程和教材建设、人员培训,文献资料信息化等方面的投资额度。系、部配套经费额度及使用计划。

×

五、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有的优势、特点

×包括本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条件、科学研究和基本条件等方面已具备的特殊优势、特点和水平(含已有国家、省部级、校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学科等情况)。

×

×

×

×附件二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称

×序号(代码);名称;学位授予权

×本项目主要学术研究方向(限填个)

×

一、学术带头人

×一学术带头人(限填人)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姓名职称学历是否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

×二在国际学术团体或国内学术团体任主席(理事长)、副主席(副理事长)人

×三作为导师培养并获学位的硕士人

×

二、学术梯队(包括带头人)

×一学术梯队(教学、科研人员数)

×合计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副高级职称人;

×有博士学位人;硕士学位人;

×应邀出国讲学人;进修人;合作研究人

×二梯队年龄情况

×岁以上人;岁人;岁人;岁以下人

×三国外人员来本学科点讲学人;合作研究人

×四省外人员来本学科点讲学人;合作研究人

×五三级学位中有一学位非本校获得人

×六年以来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累计人

×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累计人

×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累计人

×列入教育部骨干教师累积人

×列入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累计人,×七出版教材册;其中获国家级奖项;其中获省部级奖项

×八出版专著本;其中获国家级奖项;其中获省部级奖项

×

三、人才培养

×一在校生人数人

×博士人;硕士人;本专科人;

×二授予博士学位人;硕士学位人

×

四、科学研究方面

×一本科研总经费(包括横向和纵向科研经费)

×合计万元;其中国家攻关项目万元;项目万元

×国防科研项目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万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万元;

×省部级科研项目万元;厅局级科研项目万元;院级科研项目万元

×横向科研项目万元

×二本与国外合作科研项目项;与国内合作项目个

×三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四年以来获国家发明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五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项;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六年以来获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七年以来获国家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八年以来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四等奖项

×九年以来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年以来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一年以来获湖北省高校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二年以来获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三年以来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四年以来获其它省、部级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五年以来获其它厅、局级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六年以来获院级奖

×一等奖项;二等奖项;三等奖项

×十七本收录论文:篇;篇;篇

×十八本发表论文:

×国外主要专业期刊篇;国内核心期刊篇;全国性刊物篇;省级期刊篇

×十九本出版专著(除教材外)册,其中六大出版社出版册

×二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次

×二十一本学科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种,名称

×二十二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次

×二十三本授权专利个,申请专利个

×二十四本技术转让金额万元

×二十五目前本学科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个,正在孵化的高新技术产业个

×

五、工作条件

×一仪器设备值万元

×二是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否建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是否建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是否建有专业和部门开放实验室

×三本学科实验室、阅览室、资料室等教学科研用房面积

×四本学科图书的藏书册;国内、外期刊数(包括校图书馆藏书)种

×五本学科开出的本科生课程门;研究生课程门

×六本学科计算机台

×七本学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程门

×注:本表填报的数据除特指外,其余均填报本本学科点的实有发生数据。

×附件三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情况表

学科名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情况

×备注

学科发展方向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按“很大”“大”“较大”“一般”的情况填写

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

学科水平

目前水平

×省级重点

×学科

×院级重点

×学科

×系级重点学科

×一般

×学科

×

×请在所属学科水平档次下打“√”

×

×

×

×

至年能达到的目标

×国家级重点

×学科

×省级重点

×学科

×院级重点

×学科

×系级重点

×学科

×

×

×

×

学位授予权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硕士点

×学士点

×专科

×请在所属学科水平档次下打“√”

×

×

×

×

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

×硕士点

×学士点

×专科

×

×

×

×

科研规模

人均课题数(三年内)

×

×请在相关项目栏填写获项目数及其占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课题重要性(三年内)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厅局级项目

×校级项目

×

×

×

×

近三年内所获的科研费

××

科研成果

近三年内发表论文数

×

×

×请填写相应级别论文数及所占比率(%)

近三年发表论文的级别

被《》《》《》收录的论文数

国内核心刊物和国外发表论文数

×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数

×省级刊物

×发表论文数

×

×

×

×

近三年内出版专著教材数

×

×

×请填写各级别的出版数及其百分比(%)

近三年内出版专著教材的级别

×六大出版社

×出版

×全国其它出版社出版

×省级出版社出版

×省级以下出版社出版

×

×

×

×

近三年内获奖总数

×

×

×请填写各级别获奖数及其百分比(%)

近三年内获奖级别

×国家级奖

×省部级奖

×厅局级奖

×校级奖

×

×

×

×

成果转化、应用及效益

×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情况

×备注

.教学水平

实验开出率含研究生课程

×

×

×

×

×请填写相关百分比、获奖数,并在相应栏下打“√”

“”级英语通过率

×

三年内考取研究生率

×

学位论文平均质量

×很好

×好

×较好

×一般

×

×

×

×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

×

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系(院)级

×

×

×

×

.学术交流情况

举办学术会议

×主办过国际

×学术会

×参加过国际学术会

×主办过全国性学术会

×主办过省级学术会

×

×

×

×在相应栏下打“√”

×

×

×

×

参加学术会议

×多次参加过国际学术会

×个别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

×多人次参加全国学术会

×只参加过省级学术会

×

×

×

×

担任学术团体理事及副秘书长以上的人数

×人以上

×~人

×~人

×人以下

×

×

×

×

接受国内进修、培训访问学者

×人以上

×~人

×~人

×人以下

×

×

×

×

派出到国内外进修、讲学

×人以上国外

×~人国外

×只派往省外

×只派往省内

×

×

×

×

.教学水平

学术带头人水平、影响

×

×国家级专家或博士导师

×国家三大奖或教育部奖获得者或省部级专家

×

×省部级奖获得者

×

×硕士导师

×

×

×

×

×

学术梯队状况

×梯队形成×梯队基本

×形成×学术骨干

×不足

×断层严重、缺员较多

×

×

×

×

中青年教师学历状况

×博士或博士后人以上

×硕士人

×以上

×学士人

×以下

×专科人

×以下

×

×

×

×

正高、副高、中级专业职务比例

正高副高中级

正高副高中级

正高副高中级

正高副高中级

×

×

×

×

.其它能反应本学科在全国全区的水平影响、优势的内容

例如:⑴是否形成国家或全省的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

×⑵是否具有特别的学术事例及重大突破性进展?

×⑶是否已经或即将举办大型国际或国家学术会议?

×⑷是否已经或即将接受国家及省部委的任务、合办教学、科研、开发机构?

×⑸是否已在全国或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

×⑹是否建有或正在孵化高校技术产业?

×

×

×具体事实

×

×请另附材料说明具体事实

×注:大出版社系指: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等。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

第三篇: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报评选实施方案

××

×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体现和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提高的有效途径,是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的窗口。我院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中,药理学获得了自建省级重点学科,标志着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学院-年发展规划纲要和科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年我院建设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个院级重点学科的目标,决定按照省级重点学科的标准和要求,对我院的重点学科建设立项进行评选。

×

一、评选原则和基本思路

×按照“突出重点,重在建设、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立项评选,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改变我院重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点不够突出、管理不力、效益不明显的现状。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优胜劣汰、稳步发展的竞争、激励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出效益、出成果为目的,集中有限资金,着重扶持个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为最终实现-年学院发展纲要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

二、申请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

×申报的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原则上设在二级学科上,鼓励跨院系组建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学科应具有较强的特色和优势,通常具有-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我省、我市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申报学科经过建设有望建成在我省有重大影响的学科。×二申报学科必须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稳定的研究队伍有名以上学科带头人,他们应是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具有很强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岁以下教授或岁以下副教授;并且学术梯队中应具有素质较高,学术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拥有年龄岁以下副教授或博士-名,岁以下讲师或硕士-名。

×三申报学科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立项方面,要求近三年来,承担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级项以上科研项目,或项以上厅级科研项目,或是横向科研经费达万元以上;在科研成果方面,近三年来,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正式出版有本学科的专著、教材,有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入的论文,或者是在国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达篇以上;培养人才的水平在本学科领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四具有较完整、系统的图书文献资料,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基础,能够为本学科进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

三、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选程序

×一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选,按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进行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评选工作。

×二拟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单位,应依据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提交如下材料到科研处(各一份)。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按照“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提纲”的要求撰写;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情况表。

×三科研处对各系、部填报的申请书及论证材料进行初审,并推荐进入评选答辩的学科点名单。

×四进入答辩的学科需做以下准备工作: ×.分钟的申报学科情况介绍,分钟关于本学科建设的答辩;

×.提供近三年来本学科科研立项、出版著作(专著、编著、教材)、发表论文、获奖成果(包括科研、教学、荣誉成果奖)等复印件和证明材料,要求分类装订成册;

×.现场考查。

×五学院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答辩、评议,并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及评分表”进行打分,按各申报学科得分情况从高到低提出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议名单。

×六名单报学院党委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立项建设。

×七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年后,学院进行验收评估,评估合格者,学院确认为咸宁学院重点学科。

×

四、申报评选程序

×一各学科点准备申报材料,并报科研处。

×二申报材料初审,并提出推荐答辩学科名单。×三院学术委员会对申报学科点进行答辩、评估打分,评议出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建议名单,并将建议名单报学院党委审批。

×

××

××

××

××附件一

×咸宁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提纲

×

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定义

×一重点学科建设

项目名称(应能简明、扼要、准确地反映项目总体内容,一般为二级学科建设项目)。

第四篇:“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流行病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流行病学与

卫生事业管理

(一)学科现状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一直是山东大学的重点学科,多年来,两个学科相互交叉,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山东大学的两个优势学科,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某些研究方向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实验室为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该学科目前有教授21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

拟重点建设的4个学科方向现状如下:

1、慢性病与伤害流行病学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人类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先天性缺陷、恶性肿瘤等,围绕此类疾病的易感性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水平与分子水平探讨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目前该项目组正与瑞典Karolinska医科大学、WHO社区安全促进协作研究中心合作,在我国开展一系列意外伤害基础性研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向己完成多项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16项/次,在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群体干预研究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方向正在承担着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重点科研项目。

2、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 在继续从事医学统计预测

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同时,近年来开始基因空间异质性理论研究和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建立基因空间异质性变异函数模型,定量分析基因空间异质性;建立疾病空间相关理论模型。目前该方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7项。

3、传染病流行病学主要针对AIDS/HIV感染、性传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热、肝炎及与TORCH感染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相关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受感染机体的防御机制及人类行为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等。目前该方向承担着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

4、卫生事业管理学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国内已形成优势。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主要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欧盟组织资助的热带病研究特别项目(TDR),已完成的9项成果得到TDR高度的称赞,该研究领域已居国内领先地位。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筹资和运行机制,并提出卫生服务价格与成本测算的有效操作方法,目前该方法已经由国家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通用的医院成本测算方法。

(二)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建成全国一流的分子流行病实验室和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实验室。巩固现有的总体科研能力国内领先的地位,将该学科点建成我国重要的分子流行病研究中心和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学科。

1、学术队伍: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积极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后备力量培养,为现有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国内和出国深造,争取在3年内至少有10人获得博士学位,70%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同时选聘国内

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包括引进兼职院士和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各2名,选聘客座教授12名,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研究队伍。

2、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强化创新,大力拓展综合交叉研究。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在完成现有科研项目的同时,在未来3年内再申请5-6项国家级科研题目,20余项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外合作科研项目15-20项,科研总经费1500万元左右。使该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年中完成科研课题20-30项,其中1-2项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发表有影响科研论文180-200篇,其中1/3以上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

慢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成果将达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2~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间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国际合作项目,新增科研经费500~600万元。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计有1~2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再申请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已有的主要研究方向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建立和发展与国际研究方向接轨、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新领域。新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国际上形成重要影响。争取10项左右科研成果应用到国家和地方的管理决策中,并被国际组织认可,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政策产生影响。争取国际合作项目15~18项,国务院各部门科研项目10项左右,科研经费500~700万

元。

3、人才培养:继续加强该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增加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数量,提高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育水平,博士生年招生数量达到15-20人,硕士生年招生数量达到25-30人,博士生、硕士生在校人数达到80-100名。

4、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建现有实验室,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购置、更新相关大中型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室面积,改善实验室条件,并在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水平,在适当的时机24小时开放实验室,三年内使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达到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的水平。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该领域国内一流实验室,为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奠定基础。

5、国际合作:巩固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明瀚亚拉巴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怀特州立大学医学院、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和瑞典Krolinska医科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继续开展科研和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三)经费及拟购仪器设备

建设总投资300万元,投资来源是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实验室建设及学术交流。

拟购置的代表性的仪器设备:

荧光倒置显微镜

大容量高速离心机

定量PCR

全自动DNA测序仪

第五篇: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简介

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简介

学科名称:材料加工工程 学科代码:080503

一、学科带头人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首席学科带头人:许并社 教授

许并社:男,1955年12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4年3月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做博士后和研究员工作。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任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材料研发中心主任,同时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学术团体常务理事和理事,《电子显微学报》、《复合材料学报》、《新型炭材料》、《金属热处理》等杂志编委会委员。

作为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纳米碳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结构计算模拟等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 并承担纳米SiO2、Al2O3、纳米光电材料等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工程。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0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和被他人引用200余篇次;申请和授权多国专利100余项;被国际有关科技报报道过的研究成果6项;著书10部。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先后六次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先后荣获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十佳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个人荣誉奖励。2004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 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2006年成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07年荣获中国侨联第二届归侨侨眷创业成果交流会“科技创新人才奖”。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王文先 教授

王文先:男,1963年12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4年8月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8月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材料加工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8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二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兼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山西省焊接学会理事长,山西省无损检测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焊接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为国际焊接工程师。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参加2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第一作者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获天津市(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授权专利7项;省级鉴定成果4项;书籍3本。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5年获得太原理工大学富士康奖教金,2007获得山西省“三育人”优秀教师,2008年获得太原市科技明星荣誉。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唐宾 教授

唐宾:男,1964年2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太原工学院材料系本科毕业并留校表面所从事科研工作;1995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获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3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材料系(MTM)从事薄膜力学性能方面的博士后研究。现任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委员。近年来,在离子渗/镀金属、无氢离子渗碳渗氮等工艺及其对耐蚀和抗高温氧化、摩擦磨损性能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和完成科技部863高技术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项目的大力资助下分别研究了离子注入、IBED对轴承钢及钛合金摩擦学、电化学性能及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其中IBED CrN、Cu-Ni-In及MoS2等耐磨减摩镀层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反应,部分研究结果已得到应用。获200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EI收录50篇。2001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年被评为“山西省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

二、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材料加工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纳米材料加工、材料表面改性、传统材料加工新技术及新材料等的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加工

本研究方向以“电致发光材料及其产品,纳米抗菌功能材料的制备、抗菌机理,纳米碳功能材料和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着手,解决材料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探讨各种材料的制备和功能机理,实现材料的功能化,进而使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钢铁材料等离子表面冶金及性能,钛合金表面改性及性能和薄膜制备及性能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当今先进的真空等离子合金化及离子束增强沉积等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扩散层及薄膜改性层。研究表面改性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包括摩擦学性能、薄膜/基体结合强度、高温氧化性能、电化学性能等,了解不同金属材料适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探索金属材料改性层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关联系。

3、高强度轻合金制备及加工

本研究方向以“高品质镁铝合金的产业化,高强度镁合金,耐高温钛铝基合金,纳米晶高强度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内容,在轻质高强度合金制备及加工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及产业化的研究;采用等通道弯角挤压新技术,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开展对纳米晶高强度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分析、形成机理及性能测试方面的研究,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晶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通过对TiAl基合金的渗硅处理, 获得优异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

三、学科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26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4人,硕士研究生157人。本学科先后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重油残渣高附加值利用新途径的探索)1项、国家“863”专项子课题(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表面高性能钛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碳纳米材料修饰与功能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纳米洋葱状富勒烯/金属插嵌物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低温下洋葱状富勒烯物质的宏量制备与物性研究)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纳米碳功能材料)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和省部级项目共计50余项,科研经费2500万元。五年来,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共发表论文7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引用300余篇次,出版专著14部,申请和授权中、日、韩等多国专利100余项。

下载“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建筑工程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第一部分 工程项目前期 第一条 根据局里的年度建设计划安排,组织相关工程管理人员配合建设科对各工程项目的立项、资金、办理许可证及初步设计进行审查......

    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

    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作业暂行规程福建省建设厅二〇〇八年七月说明一.《福建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作业暂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由福建省建设厅委托省建筑......

    工程建设项目分类

    工程建设项目分类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种类繁多,为了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正确反映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可从不同角度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类。1.按建设性质划分 基本建......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责任明确、有章可循,提高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投资,实现最佳效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 工程会......

    2006年重点学科

    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 根据〘关于做好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06]20号)精神,教育部决定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特色重点学科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意见 教研〔2009〕3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教育、财政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重点学科申报

    我院设立烧伤整形科为重点科室的申请 尊敬的院领导: 我科是枣矿集团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治疗烧伤、整形病人的科室。根据多年的病人来源显示:矿区及周边地区,包括薛城、山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