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06:1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第一篇: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省社科院课题组

批示来源:获得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平的批示 课题负责人:朱有志,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厅级纪检员,研究员  课题组成员:周少华、湛中维、周湘智、肖 卫、蒋俊毅、陶庆先、杨顺顺、胡守勇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南的寄予的殷切希望,也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更是湖南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满信心、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加快推进。

一、坚定信心:能“率先”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我们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既源于外部环境的有机可寻,也源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源于湖南近几年“两型”建设实践打下的坚实基础、积累的丰富经验。

1、湖南实践有基础。

2011年湖南GDP接近2万亿元,并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10位。两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高起点编制了综改总体方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区域规划,以及10个专项改革方案、14个专项规划、18个示范片区规划、87个市域规划,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建设规划体系,明确了“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全面启动了大河西、云龙、昭山等五大示范区18个示范片区建设,顺利完成了武广高铁、黄花机场扩建工程、长株潭三市通信并网升位及芙蓉大道、红易大道、长株高速等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了长株潭城际铁路、三网融合试点等重大项目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湘江流域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洞庭湖局部水质由整治前的Ⅴ类、劣Ⅴ类上升到Ⅲ类,清水潭由污染重灾区一跃成为循环经济工业园。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以项目化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了十大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了资源节约价格杠杆调节机制、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土地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及“两转变一纳入”、“两退出两获得一保留”、“四变三集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模式。产业“两型化”发展成效显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两型”产业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呈现出“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推进机制初步建立。确立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推进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工委、管委会;组建了试验区投融资平台,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建设推进机制;完善了政策和标准体系,制定出台了财政扶持、产业引导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率先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39个部委、74户中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试验区布局实施了50多项改革试点,形成了国家部委聚焦试验区改革的新局面。

2、国家政策有支持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国家更加重视“两型”社会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调整。继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后,国家“十二五”规划又首次把“两型社会”建设单独成篇进行部署。“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筑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为包括湖南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后发赶超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明确赋予了长株潭城市群在体制机制等方面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为我们形成政策洼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3、外部环境有新机

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以新一代信息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内容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球扩散。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实施了绿色经济复苏计划、绿色技术研发计划。世界经济形势的这些新变化,既有利于湖南广领域、深层次融入全球竞争,也有利于湖南发挥既有优势,吸引更多的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更应该看到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从省内来看,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大省来说,既面临加快发展与优化发展的“两难”选择,也面临重化工业比重偏大、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的现实困境,而且还面临“两型”综改进入“深水区”后各种利益相互博弈、新老机制相互掣肘等挑战。

二、统筹兼顾:谋“率先”

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必须要有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更活的机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力求实效。

1、两型产业带动,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要以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为核心,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一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大力应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现代工艺,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特高压输变电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做精做深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等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通过强化环保、质量与安全,做优做响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特色轻工等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通过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好做新现代农业。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组织实施新兴产业集聚、优势企业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名牌产品创建、人才资源开发5大基础工程,建立技术创新、投融资服务、共性技术服务3大支撑平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集群发展,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提高产业效率、降低产业成本、培育新型业态,重点发展融合度高、关联度大、带动功能强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形成结构优化、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2、绿色消费引导,加快生活方式低碳转向

要以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为出发点,大力推行适度、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形成贯穿于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的两型消费模式与行为习惯。一是突出绿色理念宣传教育。政府部门、传播媒介、教育机构等要协同努力,大力加强资源节约、环境安全、绿色消费、生态保护等教育,使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积极鼓励必需型、健康型、理性化消费,反对奢侈型、浪费型、情绪化消费,深化“两型”消费文化的普及推广。要公开曝光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与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环保光荣、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人人心系“两型”社会、心仪生态文明、心醉绿色生活的高度生态自觉。二是突出绿色规制建设。要在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以绿色低碳生活为导向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及实施条例的制定。通过绿色信贷、补偿机制等制度设计,对公民、企业、社会团体的低碳行为提供政策支持与激励。加大执法力度,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为低碳转向保驾护航。三是突出绿色技术创新。要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技术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促成低碳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及扩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廉物美、具有市场感召力的绿色生活消费品。四是突出政府绿色示范。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两型”生活方式构建中率先垂范,做“两型”生活的实践者、先行者、引领者,有力带动低碳生活方式的大众化、社会化。

3、发展治理并重,加快构建“两型”生态屏障

要在巩固我省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影响整体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调控机制,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一是强化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重点推进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湘西武陵-雪峰、湘南南岭、罗霄-幕阜山等功能区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巩固“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屏障。以保护昭山绿心为核心,积极建设环长株潭城市群人居保障生态功能区,优化城市群规划和功能组团,建设乔灌草立体式城市绿地系统,连接城乡绿化带,改善提升城市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品质。二是强化城乡、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引导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鼓励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倡规模化养殖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推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防止城镇、工矿污染转移。坚持以湘江治理为突破口和展示平台,以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有色采选冶集中地区、娄底锡矿山等为重点,实施源头矿区治理。优化沿江产业布局、控制开发强度,协调干流和主要支流污染治理,精心打造湘江生态经济带。严格总量控制,抓好化工、冶金、造纸、水泥、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在线监管和减排工作。三是强化环境保护的经济调控手段。加强土地强度分级分类控制,完善能源、水资源消费梯级价格制度。开展环境权益市场交易试点,进一步推动排污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CDM项目开发,积极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探索节能量交易。

4、城乡协同推进,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坚持长株潭城市群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中小城镇、城镇与乡村多层次错位建设、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一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树立长远眼光,强化顶层设计,以“一心双轴双带”空间结构为基准,发挥组团发展优势,进一步明确各功能区的分工和定位,统筹配置要素资源,实现城市群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加快建立三市统一的统计、考核、评估标准,及信息、物流网络和生态服务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加快制定和完善乡镇发展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各类规划的对接和衔接,切实推进规划实施。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市道路、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服务制度,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建设的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要素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社保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区域共同繁荣。重点支持湘西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支持老、少、边、穷、库区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经典线路,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中草药、农林产品深加工业等产业集群,推进新能源开发,加强沅水、澧水流域水电梯级开发。支持湘南地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郴州、永州与珠三角地区的快捷运输通道和大通关机制,积极打造衡阳、郴州、永州三大中心城市增长极和湘桂铁路、京广铁路、洛湛铁路沿线三条开发轴线。

5、改革创新驱动,加快两型机制全面构建

要在新的起点上先行先试,注重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一是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全面推进“十大领域”改革基础上,纵深推进资源性价格改革、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循环经济、湘江流域治理、农村环保自治、生态补偿、综合保税区建设等改革,着力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城乡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着力构建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体系,率先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创造经验,发挥示范效应。二是加快完善“两型”政策平台。以政策制定、对接为突破口,出台“两型”交通、湘江流域生态补偿、节能减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的政策措施,完善“两型”标准体系,实施“两型”标准认证制度,推进“两型”立法,全面构建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快构建“两型”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创新型湖南建设,加快完善“两型”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切实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强力保障:促“率先”

实现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路子的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强化政府作用,以加强政府引导、统筹、管理、协调能力为重点,加快建立起有力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保障体系。

1.切实强化规划引领

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积极推进市(州)、县“两型”规划、行业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完善。努力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规划对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严格按照“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规划落实。

2.大力营造“两型”氛围

积极倡导两型文化,通过政府科学引导、媒体集中造势、全民热情参与、专家精心解读等方式,在全省掀起两型文化建设高潮。加强“两型”教育,深入开展“两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全面普及“两型”知识。通过总结经验、挖掘先进、宣传典型,鼓励社会积极践行“两型”。

3.持续加大建设投入

强化投入导向,把投入的重点放在生态、环保、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放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产业培育上,放在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域、农村环境成片整治上。积极构建省、市(州)、县财政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分摊机制,形成投入主体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规模不断壮大的体制机制。要不断完善民营资本参与“两型”建设的体制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两型”建设领域。

4.不断拓展共建共享

加快交通、通信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共建共享领域。大力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努力完善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两型”社会建设的国际、省部交流合作平台,“两型”技术交易平台,加快发展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投入成本分摊与使用付费机制,创新共建共享平台与设施管理模式等。

5.全面推进目标监管

要在总体把握“两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将建设责任分解到人、省直单位、市(州)、县(区)。要建立完善的“两型”社会建设考核评估制度,并把考评结果与单位、个人评先评优等相结合。同时,要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监督。

第二篇:加快建设两型农业的思考

加快建设“两型农业”的思考

董成森

推进“两型农业”建设是推进“两型社会” 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缓解资源约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我省应当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战略重点,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减弱农业生产的外部性负效应,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有力促进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实施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要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市场现状、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本着市场导向、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域相对集中和人地和谐等原则,按带状结构进行“两型农业”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带。扶持一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及外向型农业的重点县和优势产业带,并在农业产业功能带内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科学利用资源,提高集约化水平。资源节约型农业是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要坚持农业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推广节约型的耕作、施肥、施药、灌溉等技术,促进农业走上低耗高效的道路。一是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实施“药肥减量增效工程”。三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科学集水、蓄水和用水。四是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五是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推广良种良法,做大做强种子产业,通过提高单产水平来克服耕地资源限制。六是发展多熟制种植,提倡立体多层农业。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一是要加强对农村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二是要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控制我省农药使用量近10年来不断增加的趋势。三是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特别是小高炉、小煤矿、小化工等的治理力度,减轻其对农业用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四是大力开展废弃物资源利用循环模式创新和示范。五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科技创新,搞好循环利用。加快推进“两型农业”建设,必须强化科技创新对“两型农业”建设的技术支撑,既要做好技术层次的创新工作,又要做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转化。目前,要加快减量化、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攻关,重点开发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多途径循环利用技术。要加强废弃物就地利用、增值化产品、减量化和无害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创新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两型农业”建设必须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并依靠制度规范来确保“两型农业”的顺利推进。要严格规范和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标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加强和完善种养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两型农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奖惩制度、农业资源、农村生态环境定期调查和监测制度;建立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制度;建立省农产品品牌战略管理制度。

(作者系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县域经济与农村开发处处长)

第三篇:湖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及对策研究之三

湖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及对策研究之三——将县域特色经济转化为产业集群

因为自然禀赋或某种技艺的历史积累,在湖南很多县形成了围绕特定产品以广泛的民间加工为基础的传统特色产业,使一个县在社会分工中形成比较优势,拥有一个知名品牌,享有市场声誉,如浏阳烟花、醴陵瓷器、永兴白银、长沙湘绣、隆回金银花、邵东打火机、冷水江的锑、祁东黄花菜、湘潭湘莲、桃江竹艺、慈利杜仲、茶陵大蒜、靖州杨梅、石门柑桔、湘阴荞头、衡东钨业,然而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初级比较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容易丢失,或者得不到应有的效益,只有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创新,优化产业环境品质,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品位和县域经济文化品位,才能将经济特色培育成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形成发达的经济体。

一、什么是产业集群

伴随着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率先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理论。他的定义是,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效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简而言之,所谓产业集群,也称块状经济,就是在同一地区集中了大批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如美国硅谷是以IT产业为代表,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德国的斯图尔特生产机床、日本的静冈地区生产丰田汽车和雅马哈摩托车、浙江嵊州生产领带、大唐生产袜子。相比传统降低成本做生意和提高产业环境的做法,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而各产业集群表现出来的经济活力和持久竞争力,正说明一个悖论:在全球化经济趋势中,区域型经济通常是最具竞争优势的体系,这无疑也包括有特色的县域经济。

产业集群成形时,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很小的地区,产品可以在国内市场处于垄断或相对垄断地位,生产同一类产品,不用到别的市场去找,如永兴的白银,占全国的1/3强,浏阳的烟花占国内市场的60~70%。

二、实行高度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把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能降到最低,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做到小企业大规模;而且专业化分工就是形成新事业的催化剂。衡东的钨,就分钨合金、钨铁、高纯钨等,黄花菜、荞头等农产品加工,也分种与加工、深加工等环节,其成长方向也是更多的车间生产农户化、专业化。

三、很强的工业配套能力,形成充分的产业链。在同一地区为了采购到生产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原料,采购半径非常小,甚至集中到一个工业园区,采购费用非常低,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如大唐袜子,年产各类袜子30多亿双,300多个品种,有2453家袜子生产企业,550家原料生产企业,400家原料经销商,312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12家定型厂,305家包装厂,208家机械配件供应商,536家袜子营销商,103家联托运服务企业。

四、具有非常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简而言之,就同类产品的生产,其生产保障、后勤供应、教育培训、市场信息等都有专业机构的服务,举手可得,最大程度减少管理成本。

五、形成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成为同类产品普适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发散地,具有持续的创新与开发能力。术业有专攻,长期加工、生产一类产品,必然加深人们对这类物质或产品特性的认识,有了规律性的认识,又有广泛的民间加工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通过产学研结合,倡导出类拔萃,鼓励而非扭曲竞争,就能形成该类产品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浏阳烟花,一千多年的发展,就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结合不断进步的历程,最近开发出来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等先进技术,确立了浏阳烟花在国际上领先地位。

六、集中治理污染,提高外部效应,节约环保成本。污染的治理,是新型工业化必然要求,既是技术问题又是组织问题,在产业集群处,污染治理成为了公共事业或准公共事业,要求能集中治理,从而节约环保成本,大大提高治理效果。最终,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能以最小的自然物质消耗满足人类需求和市场竞争要求,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或称之为轻度侵害我们的生存环境。

综合起来,就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内部沟通良好,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的总成本,而不是以低廉的人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形成产业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

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诱因很多,甚至关系一些机遇,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的市场竞争。竞争使产业保持活力,市场竞争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形成规模和比较明显的区域分工。

2、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权制度安排,其本质是变该地区对产业的低度投资为大量投资。国内的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从微观产权所有制结构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东部地区有着完全适应需求的,产权明晰的,极富活力的大量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

3、有一大批优秀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他们熟悉市场规则和创造财富的渠道,熟知企业的组织形式,而且不以利小而不为,主动创造和维持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新事业,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形成产业集群。

4、开放和高效的政府。政府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转换职能,着力培育,为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更深入地实现把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对于发展中的县域经济,政府的主要优势和职能就体现在政策和简化了的程序上,这些通常是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依靠科技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财富创造,比方专业基础设施、专业教育培训、信息、商展和其它改善投资环境的公共投资。

三、如何促使县域特色经济转化为产业集群

众多区域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专业化群集发展是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我省的众多县域经济在经济特色形成之时,就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产业集群所要求的规模,获得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这种产业集群只是发展中的产业集群,相比发达经济体中的产业集群,他的成员比较少,一般呈现出以少数大企业、政府机构和销售商为中心的层级或辐射状结构,集群内部沟通十分有限,他的良好发育受制于教育程度和技术能力过低、技术不强、缺乏资金以及发展不充分的相关机构,政府区域经济政策与之不相适应,教育的我行我素;如果政府还让企业受到保护、免于竞争、乐于垄断,将进一步延缓产业集群的发展,所以要切实完成产业集群化过程,形成产业集群最大获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还需要培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和环境,需要制定发展战略:

1、全球化思考与定位。入世以后,市场是全球化的,生产要素也是全球化的,在培育产业集群时,目标是培育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集群。

2、保持宏观稳定和政治稳定,主要是致力于发展产业集群和提升竞争力的政策稳定连续,产业集群的发展需兼顾深度和广度,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

3、选择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道路,产业集群在萌芽和发展时,政府可以强化或提供协助,但不应该企图创造一个全新产业集群。新的产业集群最好是从已有的集群中培育,对县域经济来讲,就是其特色经济。首先是应及时发现和识别正在形成的产业集群,依据产业基础,施行鼓励各种主体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的政策,在湖南每个县的居民人均存款余额在三千元左右,关键是在政策如何启动;运用财税政策,引导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技术、扩大规模,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制定特殊政策,吸引与集群产业有关联的国内外高技术、高管理、高增值企业落户,尚处落后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吸引外资。

4、大力改善非流动硬环境,吸引流动性要素。通过BOT方式和其他公共投资方式,形成吸引外部资金、人才、资源的交通、通信、居住、科研环境,加快各种流动要素的聚集。

5、积极改进软件要素。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尊重人才、讲信誉、鼓励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要积极进行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尤其要在个人权益制度、产权制度、决策制度、教育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加大创新,形成有充分营养的产业集群发展服务体系。

6、扩大对外开放。开放有助于资源的流动和产业的群集,开放也有助于引进更广泛和更严格的监督。通过广泛开放、大量引进和兼收并蓄地学习,特别是重视、鼓励国内外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参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开放各类市场,加快市场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的进程,使产业集群各要素最广泛、最充分地交流、融合。产业集群也必须是个开放的体系,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第四篇:两型农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两型农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_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湖南社会学网 作者:刘战平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利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也给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指引了方向。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定位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机理的探讨,对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思考。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的定位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融为一体,直接接受所依托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强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力量辐射的一种发达的多功能性现代农业。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它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上都将发生着深刻变化,其发展方向必须明确定位,才能使其迈向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为此,长株潭农业应该定位于“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分析如下: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农业。据统计,2009年底长株潭三市共有耕地62.33万公顷,人均只有479.7平方米(0.72亩),低于全省的563.8平方米/人(0.85亩/人)的平均水平,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989.28平方米/人。05-09年减少耕地1400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500公顷,平均每年递减耕地5.5‰。同时,由省内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压力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扩张占用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的土地集约化程度。此外,湘江长株潭城市群区段可利用水量约69.88亿立方米,可供城市利用的水量约40亿立方米,综合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综合用水量(588立方米/人.年),水资源可承载的城市人口为700万左右人口,而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总人口已达到500万左右,今后水资源日趋紧张,这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节水农业。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来说要求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这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提高其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将朝提高土地生产率,节约用水,并且不断扩大其正外部性,向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受历史上产业布局的影响,重化工业则主要分布在湘江上游的湘潭、株洲两市,导致上游对下游污染严重。株洲的清水塘地区布局了大量的冶炼、化工、农药等产业,株洲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全省平均的7倍。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污染加重。2009年与2005年的数据相比,长沙的酸雨频率从48.7% 升高到98.0%,株洲从50.3%升高到83.8%,湘潭从62.3%下降到53.9%。由于株洲的清水塘工业区、湘潭的竹埠港工业区和湘潭钢铁公司等重点污染源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湘江水质受到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镉、汞、砷等严重污染,严重危及了长株潭城市群饮用水源安全和耕地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特别是湘江株洲段两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镉等重金属污染。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农业来说提出要求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其核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其作用是形成城市的生态屏障,既能保护敏感地带和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度假地。这为实现“两型”社会建立生态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机理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在城市化过程中给农业带来深远影响,使得农业功能深化和拓展,表现出来其农业正走向形态、特征、功能多样化,加上独特的区域条件,其农业在节约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以及它的独特形态特征变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有利地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其机理分析如下: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机理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农业采用现代化集约型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在与自然资源相融合中,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成。1.从自然资源方面来说: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在节地、节水、节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进行土地集约经营。由于城市群农业的区位特征,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农业经济活动往往呈现土地集约性的特征。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如浏阳的花木、宁乡的农业旅游等项目占地少,利润率高,而水稻、油菜等传统占地较多单位经济价值低的项目逐渐萎缩。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从而推进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充分利用水资源。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充分利用城市供水系统,采用先进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新技术节水来实现农业节水灌溉,探索节水灌溉模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最大可能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实现栽培园艺化、设施现代化,充分利用温室,这些温室具有自动喷灌系统和小气候控制设备,能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有利地促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3)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大力降低石化能耗。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利用农村废弃物如沼气,减少使用石化能源,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有利地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设。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从社会经济资源节约来说: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劳动生产率高、资本回报率高、科技转化率高的现代农业,使得同样的社会经济资源在农业中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相对地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节约。(1)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劳动集约模式。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由于区域条件,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利用靠近区位优势,以先进设施为依托,在农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领域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望城的棚膜栽培、无土栽培等,发展劳动的集约化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形态,这种农业形态推进人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资本利润率高。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在都市辐射下,拥有区位、运输、信息、科技等方面天然的优势,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利用长株潭城市群提供的广阔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延伸产前、产后各个环节,拓展了农业生产的范围,取得资金的高回报率,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3)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高科技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采用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新的高新技术如袁隆平杂交水稻等,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新资源,能极大地改善制约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提高了科技转化率,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这样的生产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可以极大的节约自然资源。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机理分析图: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机理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呈现出多种形态,其形态的变化对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1.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生态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化进程中必然带来了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热岛效应加剧,人们渴望城市群与自然共存,绿色产业回归城市。在长株潭城市群交界地带和周边地区发展农业,不

仅为人们提供鲜美的农副产品,而且为都市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质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城市群的绿洲和“绿肺”。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有机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改变常规食物生产方式,不仅关注食物的生产效率与效益,而且关注其对资源、环境和消费者的影响,着力发展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优质、营养食品。这既产生了一种新的农业形态,又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3.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在技术上追求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避免工业化技术使农业走上“石油农业”之路,给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追求生态、环保目标,为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潜力,城市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市场基础,两者互相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对策

(一)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大力推广循环生态型农业生产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基本目标,以高科技为主要手段,发展绿色食品,切实加快绿化建设,逐步建设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城乡绿色生态屏障,走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促进农村、农业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产业集群战略和用工业理念发展战略两大重点战略推进农业。1.农业的产业集群战略。农业产业集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本质特征,成为产业集群中的重要参与引导者,为其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平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外在条件,降低企业交易及创新成本。2.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战略。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就是在农业发展中导入和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让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从而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加快城郊农业向农业的转变。

(三)创新农业投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三大体系。1. 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按照“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国外资本、民营资本和工商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中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3.要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建设发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要从培育市场主体和建设市场体系两方面入手,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流通和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宏观计划间接调控的多层次的发达的都市农产品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陆远如:《论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机理与机制》,《求索》,2006年第1期,第73-74页。

[2]张学忙:《武汉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77-91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09CJY055)、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8C474);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9YBB227)

作者: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管理学博士,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来源:《求索》2010年第12期

第五篇:两型机关建设

益阳电业局创建“两型”示范机关实施方案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进一步动员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配合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中心工作,根据《<益阳市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益政办发[2011]3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制定《益阳电业局“两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把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观念渗透到机关,组织引导我局广大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倡导文明、厉行节约、加强环保,积极参与到“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来,做“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者、先行者和受益者,树立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创建目标

“两型”机关考核评定总得分在98分以上为达标,机关建设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团结和谐、节约环保的各项要求。

三、创建内容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

1.节约用电。应合理布局照明设施,在保证亮度的前提下,裁减灯管,尽量使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对于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安装节能灯,安装声控或光控等自动控制开关,改造局 1

机关大院的路灯照明系统,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并试行间隔开灯,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充分实行空调节电措施,最大可能的利用自然通风,抓好空调开启和温度,引进变频节能技术,一般情况下空调开启要在30℃以上或10℃以下,空调温度控制做到冬天不超过20℃,夏天不超过26℃,下班前15分钟关闭空调,每年夏季,除重大外事活动外及有特殊要求以外,公务活动一律着便装,提倡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事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下班后这些设备不许处于“待机”状态,同时关闭办公设备电源插线析总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电梯系统实行智能化控制,四楼以下原则上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昼减少运转台数,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2.节约用水。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设备巡查维护,及时修复“跑、冒、滴、漏”等故障。采取降低水管水压和减少水龙头出水供应量的方法来节约用水。尽量使用感应水龙头、红外线遥感冲厕箱,绿化浇灌全部取消自动喷淋并将水管直冲式改为节能花洒式,采用其它的节水型洁具等。提倡采用循环用水法,设置剩水回收桶,反复循环使用。

3.公务用车。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落实公务车节油、维修等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公务车配备标准;按国家规定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车辆,科学合理地确定车辆使用年限。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提高驾驶员的业务操作技术,确保车辆安全使用。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机关

1.绿化环境。办公楼院内设立垃圾处理设施,保持机关院内整

洁、优美,张贴各类温馨提示,设立无烟会议室、吸烟区,保护生态环境,扩大机关绿化覆盖率,建立护绿、保绿制度。

2.绿色办公。推动“数字益阳”系统工程建设,机关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物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推动网络无纸化办公,开通局域网,所有的材料、通知等全部实行网络化。纸张选择再生纸张或重复利用纸张,同时设立定期回收办公废纸制度。

3.绿色行政。认真学习、宣传、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自觉抵制破坏环境保护的行为,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各项制度以及生产计划时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降耗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广泛征求机关干部及其职工对开展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全员参与意识,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4.绿色采购。机关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面落实“两型”产品采购政策,促进“两型”产品采购的标准化、规范化,优先购买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节能产品,鼓励和引导购买使用能效标示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电器产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设备和产品。采购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办公用车时,要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产品。新购置的办公设施不使用以柚木、红木为材料的产品,同时兼顾资源的再利用。

5.绿色消费。抵制一次性用品,机关人员饮水使用玻璃杯或瓷杯,严格执行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规定,提倡使用布袋

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积极抵制过度包装产品,鼓励和扶持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四、工作步骤

(一)建立工作机构

成立由刘约军副局长任组长,陈健君、刘东来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主任为工作组成员的局“两型”机关创建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由物业公司刘东来任办公室主任,杨伟星、邹志力为办公室成员。

“两型”机关办公室工作职责:拟定创建计划,起草工作组总结,加强创建宣传;对局机关各科室创建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向市两型社会创建办报送创建动态信息;依照“两型”机关考评标准组织对创建单位的考评和验收。

(二)宣传发动

采制作宣传展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对“两型”机关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实际工作。组织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益阳市创建“两型”示范机关实施方案》和《益阳市“两型”示范机关建设标准及考核评定标准》,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创建“两型”机关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了解和掌握节电、节油、节气、节水、节材的基本知识,自觉成为创建“两型”机关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利用国家电网内部网络以及宣传展板等形式及时宣传、推广建设“两型”机关的做法、经

验。开展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主题讨论活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查找工作理念、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差距,提高创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实施

根据本实施方案,我局于9月起开始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一是要针对问题抓整改,抓出效果,创出经验;二是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抓出特色;三是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中心和全局工作。

(四)检查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不定期抽查和组织集中检查考核的方式,了解掌握创建“两型”机关情况,集中检查考核方式分为各部室自查、综合考评、结果运用三个阶段:

——部门自查。各部门对照《益阳市“两型”示范机关建设标准及考核评定标准》进行自查,并准备相关材料,做好迎检准备。

——综合考评。依照考核评定标准,领导小组对局属各部室进行考核评定。

——结果运用。一是在全局范围内通报评定结果,二是将考核评定结果纳入对各部门的绩效工作目标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两型”机关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部室积极参与共同实践。各部室领导和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型”机关建设对我局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把“两型”机关建设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扎扎实实抓好落实。把

“两型”机关建设的要求转化为价值追求和工作理念,每一件工作都从节约、环保做起,确保“两型”机关建设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责任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要求各部室干部职工严格落实在创建“两型”机关工作中的责任,加强对“两型”机关创建问题的调查研究,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三)建立齐抓共管机制

全局上下要切实增强“两型”社会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创建 “两型”机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把服务“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贯彻到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

(四)抓好总结验收

要研究探索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两型”社会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和服务的方式、方法、途径,努力形成一批见解独特、思路明确、措施具体的研究成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服务“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努力为服务我市“两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益阳电业局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下载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建设青山绿水和谐湖南

    加快建设青山绿水和谐湖南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张春贤 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周强春和景明,万象更新。正当全省人民满怀豪情迈向富民强省的新征程之时,我们迎来了第29个植树节。在......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现代农业是以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典型的农业大省,农......

    加快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加快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丽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湖南应从......

    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长沙市开福区房产管理局 2010年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根据《2010年开福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表》文件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各......

    两型社会建设范文

    中国的循环经济建设的提出和具体成就 骆梅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 10级对外汉语班 2010310119)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及我国建设两型社会工作的提出过程。......

    两型社会建设总结

    两型社会建设总结建设“两型社会”社区模式以来,街道办事处认真谋划,严密部署,开好头,起好步,建立了“两个机构”,组织召开了“三个会议”,摸清了“两个底数”,采取“四项措施”加大......

    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两型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C24 彭钰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

    两型社会建设论文

    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报告“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