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4 06: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XX县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幸福XX,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幸福XX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了摸清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我们对县内9个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研采取普遍发放调查表与电话访问相结合、面上分析与重点企业解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表100余份,实地调查了10多家中大型企业。同时,我们还认真研究XX县“十二五”规划,研究和分析我县产业变化趋势和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广泛收集外地先进地区的典型做法,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XX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基本做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较快发展。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进一步趋于 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逐步增加。高技能人才为我县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状:截止目前,从总量上看,全县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18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650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从等级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技师124人,占19.1%;高级工526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80.9%。从行业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交通运输业277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42.6%;建筑行业229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5.3%;其它行业约144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2.1 %。从学历层次上看,在全县高技能人才650人中,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25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4.6%;中专(含高中、职高)学历的252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8.8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173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6.6%。从年龄结构上看,在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650人中,35岁及以下的7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9%;36至45岁的191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29.4 %;46至60岁的388人,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9.7%。

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东莞(凤岗)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已初具雏形,企业总量不断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对我县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全县企业在岗技术工人约18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0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数量更少,全县只有技师124人,且相当部分已不在一线岗位。从队伍建设整体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规模总量不足。目前,我县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为3.5%(全国平均比例为4.5%,西方发达国家现超过35%),而据抽样调查显示,企业的需求比例已达15%,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县企业高技能人才中,35岁及以下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10.9%,36至45岁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29.4 %,46至60岁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59.7 %。这是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有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的危险。三是文化素质偏低。在全市高技能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4.6%,中专、高中(含职高)学历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38.8 %,初中及以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高技能人才总数的 26.6%。大专以上学历的技能人才比例低于全省和全国11个百分点。四是流失现象严重。受待遇和发展前景等原因的影响,企业改制后很多高技能人才未能得到合适安排而流失。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我县经济还不发达,产业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吸纳高技能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

另一方面,我们高技能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现行教育体制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的现象;二是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三是没有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四是社会及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三、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对策

高技能人才问题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现在开始,我县要加快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政策,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高端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梯次发展,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逐步完善以企业和行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 4 养制度,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的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青年高技能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1.发挥企业行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本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企业要增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广泛开展职工技能提升行动,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制定参加技能培训人员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办法,不断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实施优势产业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依托车间班组,结合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项目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等形式,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促进职工在岗位实践中成才。有条件的企业每年组织职工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人数不少于技术岗位职工总数的16%,逐步建立职工正常的职业资格等级晋升机制。对在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方面成效显著的企业,政府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鼓励各类职业院校进一步规范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需求,确定和调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采取灵活学制,增加实习实训 时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紧缺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提升传统专业。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聘用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促进技术交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企业要结合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为其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到企业实践。

3.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对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攻关项目获得成果的,或在企业岗位练兵、技术竞赛活动中成绩优秀的,可以作为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的申报条件。职工参加紧缺职业(工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企业可给予相应的培训和鉴定补贴。4.大力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根据我县工业企业以及其它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实施 “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重点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精湛技艺的技师、高级技师。

(二)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 1.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符合企业生产和服务岗位特点要求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实施办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网上查询系统。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调查报告

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

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与技能人才需求

论证报告

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拟设专业

论证报告

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针对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煤炭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对申报设立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涉及的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设置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必要性

(一)我区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是我区煤炭的资源优势 新疆是煤炭资源大区,根据第三次煤炭预测资料,在地下2000米以上、7.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的预测储量为1.82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6%,居首位;同时,新疆的煤层气预测储量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6%,位居全国第三位,与新疆天然气储量相当,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赋存稳定、露头浅,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有利条件。新疆煤炭工业发展的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将会形成十个千万吨级、5个三千万吨级、2个五千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及企业集团,煤炭产能将超过4亿吨。煤电、煤化工项目的迅猛发展 等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仅在伊犁,庆华公司煤制气项目已经投产,另外两个煤制气项目(分别为年产60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和准东煤制气示范项目(年产300亿立方米)均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对煤炭原材料需求的同时也伴随对煤炭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迅速增加。

三是行业科技进步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近年来,煤炭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技术、节能、降耗、环保、洁净技术的发展,使煤炭工业的科技水平有巨大提高,煤炭工业创建了高产、高效矿井。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功效不断提高,现在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的年产量相当于过去一些大型矿井的年产量。随着科技进步,煤矿装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集机、电、液、计算机为一体的设备不断增加,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工艺得到广泛应用。

(二)我区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目前,区内大型煤炭企业因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中级工已难以满足生产一线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存在大量的需求。我区煤炭行业职工约7万人,专业技能型人才有13000人,仅占主业人员总数的18.5%;工程技术人员近600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左右,远低于发达 国家煤矿60%的水平。采掘一线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是我区煤炭工业快速、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现状 据调查,96%的煤炭企业缺少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炭企业缺少煤矿技术专业人才。此外,通风、安全、选煤、煤化工、通信、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外经贸、法律等专业人才也相当紧缺。完全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企业拥有的本科学历专业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2.93%,在专业技术人员中,高技能型人才仅占10.2%。

(四)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需求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文件确定的发展目标:201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6.6亿吨;2020年达到12.3亿吨。由此预计2015年全区煤炭行业需新增主业人员约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4万人,技术工人5.6万人,其中需培养的高级工及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员占10%,约需5600人;2020年约需15.6万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4.6万人,技术工人110000人,其中需培养的高技能人员占10%,约需1.1万人。可见,我区煤炭工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五)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区煤炭职业教育培养能力、培养数量、培养规格等也不能适应煤炭产业发展的需要。区内现有两所专业从事煤炭职业教育的院校:新疆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技术管理人员(本科层次),只有新疆煤炭高级技工学校承担的培养目标是煤炭行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加上其它中职学校煤炭专业和涉煤专业,其年培养能力约二、三千人,培养规模非常有限且几乎都是中级技能水平,亟待提高高级技能培养水平。

由此可见,我区煤炭工业对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从新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加快自治区工业化进程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的高度看,大量培养煤炭高技能人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新疆煤炭技师培训学院设置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两个专业的可行性

(一)我校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基础条件 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自治区煤炭行业的发展,开展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培养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近千名。

1、建校至今,我校主要开设煤矿技术(综合机械化采煤、掘进)、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维修电工、煤矿电气设备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综采维修钳工)等矿业主体专业。我校开办的煤矿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涵盖了煤炭行业 的全部特殊工种和辅助工种。

2、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技师学院拟设的煤矿技术专业有技术理论课教师13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6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7人;全部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7人,技师、高级技师9人,专业带头人1人。矿山机电专业有技术理论课教师23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13人,其中硕士7人(含在读),本科28人,全部为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13人,技师、高级技师17人,专业带头人1人。

3、具有满足技师培训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学校矿业工程实训基地中,煤矿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有煤矿监控实训室、通风实训室、安全仪器实训室、瓦斯爆炸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共有实训设备344台(套),540个工位,总价值1458.56万元;矿山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有高级电工实训室,矿业自动化实训室,液压传动实验室,机械创新搭接实训室,露采机械模拟实训室,高级矿井维修电工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共有实训设备826台套,767个工位,总价值2177.715多万元。

4、具有可靠地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同建设了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仿真教学培训软件。

5、具有较强的专业教学能力。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全国公开发行的教材3册,参编公开发行及行业 培训的教材5册。指导学生参加历次全国煤炭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综采维修电工、瓦斯检查工等工种多次获二、三等奖。

(二)煤炭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属于煤炭行业主体专业,在业务规格上要体现“职业性”特点,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求能熟练地应用这些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根据煤炭企业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条件,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是:面向煤炭生产、建设第一线,掌握煤矿先进生产技术、运行及维护先进生产设备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煤矿技术、矿山机电等与煤炭行业主体专业,使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等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一)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继续创新并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同建设、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的“弹性学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改革课程体系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与煤炭行业职业标准接轨,构建适应产学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

(三)优化教师队伍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在行业和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通过培养、引进、外聘和兼职,使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进一步扩大与企业的合作与协作,采用多元共建、共管、社会共享的方式,围绕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建设实训室,充分发挥教学实训、培训鉴定、技术服务、生产应用的功能作用,营造具有真实工作场景或模拟仿真效果的实训环境,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能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新疆矿业工程实训基地”和“煤矿三级安全培训中心”的优势,拓展煤炭相关岗位培训范围;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内部培训中心合作办学,推进多元化培训方式,加快缓解新疆煤矿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安全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建立技师培训学院拟设的煤矿技术、矿山机电专业从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已基本满足我区煤炭行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状况的调查

高技能人才状况的调查、分析和对策

2012年是我市“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市全力打造富硒绿色食品、烟草、能源、矿产、医药化工、机电制造等六大产业基地发展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21世纪。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实现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

高技能人才是近几年刚确立的概念,要给出更理性、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2001年4月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李宗尧研究员曾尝试给高级技能人才下过一个定义:即“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和多样性。动态性,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会发展、内涵会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相对性,即高技能人才是在相对比较中产生的,高技能人才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所谓多样性,即高技能人才既包括身怀绝技或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也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等。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通俗的讲,高技能人才就是拥有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技术能手。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他们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我市高技能人才状况分析

我市经济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当前面临很多机遇,也有挑战,也有一些不和谐。但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保持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市工业企业熟练的技术工人普遍缺乏,这已成为制约全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电工、车工、钳工、数控机床等专业技术工人需求旺盛,而技能型劳务市场所能提供的技工只有需求数的五分之一,而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缺乏。现实是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不足,比例不协调。目前我市高级工以上人才仅占全市技术劳动者总数的8.4%。不考虑死亡、退休、转移省外就业情况,我市目前的技师也仅有40人不到,高级技师只有6人,这显然不能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58%左右,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7%,技师、高级技师仅占1%,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以上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供需矛盾突出,一些企业也曾出价10万至30万元的年薪,招聘身怀绝技的高级蓝领,最后都是空手而归。

2.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年龄在45岁以上占高技能人才的76%,青年高级技工所占比例极小,难以形成梯队。随着老一代高级技工逐渐退休,我市高级技工队伍将面临断层。3.知识老化,技能单一。我市大多数高级技工未经过系统培训,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都还停留在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能上。在知识不断更新,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出现的今天,这些老一代高级技工的知识、技能,就显得老化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5.培训能力差距较大。目前我市只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技工班和市人社局主办的在职职工技能培训班。受办学能力、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的影响,每年培养的技能人才也只有两三千千人,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突破“瓶颈”应对措施 1.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氛围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重仕轻工”、“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加之社会转型期存在的舆论导向失当(如不恰当地宣传高考状元和以高考录取率论英雄)、收入差距拉大(企业一线人员收入过低)、技术工人实际地位低下等消极因素,都严重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在全社会确立“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和“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从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导向机制,大力宣传和表彰工人专家和技能标兵,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要让全社会感觉到一个明确的信号:科学家、工程师是专家,高技能人才也是专家,刻苦钻研技术技能同样是成才的阳光大道。现在,有些省(市)和大型企业集团推出了“金蓝领培训”工程,明确提出高级技工、技师享受工程师待遇,高级技师享受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政府的导向政策和宏观调控无疑会对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善我国的教育结构、促进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仅要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教授、专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对生产一线工人取得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凡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应予以重奖。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蔚然成风。

优化环境,营造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鼓励技能人才的成长。积极推广一些企业在关键职业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职工”的经验,积极宣传推荐对各行业、职业领域中具有绝招绝技、突出业绩和品牌影响的技能人才。充分利用各媒体,结合评选表彰享受政府津贴的技术能手、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首席技师等活动,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崇尚和争做优秀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2.建立健全机制

中国有个难题,“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解决人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从法律上、制度上进行根本保障。

首先,进一步完善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动机制。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引进人才,重视人才智力开发,扶持具有产业优势或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多渠道灵活的吸引人才。积极实施项目引才、事业留才,通过项目的实施,提供事业平台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甚至采取讲学、开展咨询或科研活动、进行技术合作或技术入股、聘请顾问等“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方式,引进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市作贡献。

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逐步取消企业引进人才的审批制度,增加企业用人的自主权。引进人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重学历重资格,但不唯学历资格,更重适用,重能力,重实绩,重能解决问题。做好引进人才的保障工作,筑巢引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好高技能人才的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国的国情现状,是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通过政策优惠、政策倾斜、税金减免、奖励的方式,多渠道灵活解决好这些难题。

其次,调整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从制度上保证引进人才后,要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其待遇。制定与其贡献、能力相适应的分配政策。待遇上要能留得住人,吸引人,有些关键岗位甚至要打动人。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落实高技能人才待遇,规定最低工资收入;根据职工技能等级水平和贡献大小,建立和实行技能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建立特殊津贴。加大奖励力度,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营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的作用。

放手用人、大胆用人。不用“有色眼镜”识别人才,慧眼识英雄;大胆起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敢于委以重任,成为项目牵头人领导者,让其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甚至领导人。在事业上留住人才。

科学评价人才。积极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和方法。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较为科学、易于操作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

重视培养。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挖掘人才的潜力,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岗位上锻炼他,让其自学,送出去参观进修学习,甚至送到国外最先进的地方。3.加大开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一,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多渠道解决办学资金。

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较大的投入。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实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

加强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绝不能削弱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承诺让人印象深刻:“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但清华大学教授赵玉芬估算,每年分配到各地基层农村的数额也就是杯水车薪。各级财政要把人才开发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

政府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够的。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的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调动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一些企业缺乏培训积极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时间长、投入大,还对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有影响,企业缺乏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投入,效益不好的企业无力投入。要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鼓励投入,舍得投入。各企事业单位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在税前列支。

第二,建立高技能人才教育基地

教育部与财政部商定将集中财力和优质资源,加大投入,充分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用3至5年的时间,在全国兴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建成后,要实行资源共享,面向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每个基地每年要至少600人次的培训规模,力争在5年内,要为国家培养100万名具备较强职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既是提高职业教学质量、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是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具体体现。

在我市范围内,建立职业教育学校的梯队。重点建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有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力的教学基地成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其他县市的技工学校重点培养中初级的技术工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初级的技术工人的培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利用培养高技能人才资源。

校内实训基地是基础,其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工位短缺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两种基地的建设应该同时并举。采取和企业联合办学的形式,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提高在职培训数量和质量,让技能人才从职工队伍中脱颖而出。

校内实训基地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本身就应当是高技能人才。保证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到行(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技术服务。只有动手,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实训条件。

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实训替代模拟,缩小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多地培养实用型的人才,缩短在岗位上的适应期,尽快地适应岗位,产生效益。

四、展望

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筑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力争到2015年,我市初步建立起一支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工、技师为骨干的技能人才队伍,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需要。储备了更多的人才,为经济发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始终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着眼于提升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超过2000人;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达到20%以上。着力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使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在省内具有一定的优势,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机制更加灵活,人才素质全面提升,人才结构趋于合理,人才作用日益凸现。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1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人技师**被评为“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此前,**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自1991年8月从四川油气田建设技工学校电焊专业毕业分配到六建公司以来,先后参加过这个公司承建的湛江美亚炼油厂、中原年14万吨乙烯工程、大港石化厂加 氢制氢装置技改工程等10多项大中型工程项目焊接工作。15年来,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焊接经验,焊接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刚刚分配到六建公司不久,就投身到公司当时承建的最大工程项目———湛江美亚炼油厂的施工建设中。湛江位于雷洲湾海岸,属海洋性气候,焊缝耐腐蚀性程度要求高。一开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焊接速度和焊接合格率较低,但他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经过短时间的自我学习和调整,终于将焊接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5%。在学好业务本领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先后自学《焊接材料应用》、《焊接工艺学》等有关业务书籍。无论到哪个工地,他随身总带着有关焊接及焊接新工艺等方面的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焊接技巧也更加丰富。在参与锦西石化年60万吨连续重整项目焊接工作中,由于在焊接中大量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传统焊法劳动强度很大。**在国外施工中曾看到外方工人使用摇摆焊法,回国后通过自己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领悟了这种较为先进的操作方法,便将这一方法在施工生产中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了焊工劳动强度。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冲在最前头,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多年来也一直被六建公司授予“先进班组”等称号。在班组管理中,**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在技术上相互切磋”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注重发扬班组的团队精神;认真开展班组技术培训,带头钻研业务技术,并深入一线,手把手地进行现场培训。2006年1月至5月,**被借调到六建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担任焊接培训操作指导老师,负责培训两期将要参加海外施工的焊工。由于培训要求高,受训人员基本技能等级不一,要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必须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对这些焊工逐个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实际操作水平,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然后根据摸底结果把焊工按操作技能水平分甲、乙、丙3组,每组的练习时间做相应调整,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增加培训量,以提高操作水平,缩小乙、丙组与甲组技能水平的差距。通过一系列培训工作,受训焊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培训合格率达90%。多年来,**在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的同时,热心帮助、指导其他焊工,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他们切磋焊接技艺,总结交流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五篇:高技能人才推荐材料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XXX

1月1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工人技师**被评为“桂林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此前,**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自1991年8月从四川油气田建设技工学校电焊专业毕业分配到六建公司以来,先后参加过这个公司承建的湛江美亚炼油厂、中原年14万吨乙烯工程、大港石化厂加氢制氢装置技改工程等10多项大中型工程项目焊接工作。15年来,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焊接经验,焊接技术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刚刚分配到六建公司不久,就投身到公司当时承建的最大工程项目———湛江美亚炼油厂的施工建设中。湛江位于雷洲湾海岸,属海洋性气候,焊缝耐腐蚀性程度要求高。一开始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的焊接速度和焊接合格率较低,但他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经过短时间的自我学习和调整,终于将焊接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5%。

在学好业务本领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先后自学《焊接材料应用》、《焊接工艺学》等有关业务书籍。无论到哪个工地,他随身总带着有关焊接及焊接新工艺等方面的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焊接技巧也更加丰富。在参与锦西石化年60万吨连续重整项目焊接工作中,由于在焊接中大量使用手工钨极氩弧焊,传统焊法劳动强度很大。**在国外施工中曾看到外方工人使用摇摆焊法,回国后通过自己实践中的不断摸索,领悟了这种较为先进的操作方法,便将这一方法在施工生产中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低了焊工劳动强度。

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冲在最前头,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多年来也一直被六建公司授予“先进班组”等称号。在班组管理中,**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在工作上相互促进,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在技术上相互切磋”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注重发扬班组的团队精神;认真开展班组技术培训,带头钻研业务技术,并深入一线,手把手地进行现场培训。

20xx年1月至5月,**被借调到六建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担任焊接培训操作指导老师,负责培训两期将要参加海外施工的焊工。由于培训要求高,受训人员基本技能等级不一,要按时完成培训任务,必须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对这些焊工逐个进行摸底测验,了解实际操作水平,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依据;然后根据摸底结果把焊工按操作技能水平分甲、乙、丙3组,每组的练习时间做相应调整,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增加培训量,以提高操作水平,缩小乙、丙组与甲组技能水平的差距。通过一系列培训工作,受训焊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培训合格率达90%。

多年来,**在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的同时,热心帮助、指导其他焊工,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与他们切磋焊接技艺,总结交流施工中的经验教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下载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高技能人才状况调查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被人们俗称为“金蓝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进一步......

    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如何培训高技能人才1、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培养开发大量能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市场变化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须条件。 2、根据......

    高技能人才情况汇报

    我市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技能人才工作......

    高技能人才楷模

    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开展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宣传高技......

    高技能人才试题

    一、 填空题 1、代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是推动创新和实现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斗精神、重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将激励和鼓舞广大劳动者走上成才之路。 二、 选择题 1、......

    关于法学专业大学生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法学专业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正文: 大学生是我们梦想的起点,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进入社会的复杂。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知识继续武装自己,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

    关于全市企业人才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企业人才状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于市长的指示,我局抽调7人组成企业人才工作调研小组,采取座谈、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市企业人才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赴鞍山......

    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我市企事业单位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孔维昆 057071158 一、调查内容和方式 为搞好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人才调查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任组长,市委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