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6: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

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小学启蒙年级,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 1 高。因此,我们特提出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以期通过研究,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面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概念界定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数学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数学学习习惯。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

三、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即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的制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分。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各项研究都证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45%,兴趣占24%,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10%,其它占6%,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2.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3.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小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 4 对策。

(四)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

七、课题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八、课题研究过程

如何推进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

(一)课题研究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数学课题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研究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置、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儿童文化活动,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2.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3.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4.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 5 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利用评价机制推进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和成效

1、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不听无准备之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进行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从小学开始教师应不懈地督促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具体操作方法是: 首先,由小组长针对同学课前准备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予以记录。例如:课前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是否准备好数学课的学习用具:数学书、文具、草稿本、课堂作业本、数学学具等。如果没准备好,小组长不给该同学加星;如果准备好了,给该同学加一颗星;如果不仅自己准备好了,而且还能提醒周围的同学,则给该同学加两颗星。其次,每周末评出本班周“课前准备之星”,颁发名片式“喜报”与家长共享,习惯不好的同学则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家校联系共同激励和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养成的,这样的评价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持之以恒。

2、通过即时性评价促进数学听课习惯的养成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表扬或批评”。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它是评价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

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为了提高交流讨论活动的质量,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认真倾听教师讲课可能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倾听同伴发言就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还不太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心声。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一般有三种状态:第一种,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听也不管别人说什么;第二种,没有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言与别人类同或重复;第三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中,第三种情况的学生是极少数,前两种情况中,不会倾听的学生又占大多数。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人重而道远,要有一个逐步培养、长期形成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是自己有修养的具体表现;其次要引导学生不但关注同伴的发言,还要仔细倾听,学会欣赏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不足,这样,自己的发言不仅不会重复,还会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提升,甚至会有新的创意。当然,教师自己首先是学生发言的“倾听者”,其次是善于听出学生发言之区别的“发现者”,更是发现学生仔细倾听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的“评价者”。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未知的问题,听懂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在课堂上,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学习,要积极评价学生提出的想法,充分赏识孩子。“积极评价”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积极评价会使学生的一个闪光点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芒,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赏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了独特见解时,我们会评价:“善于思考,见解独到!” 当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会评价:“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 当孩子的小手在犹豫不决时,我们会鼓励:“大胆地说出 7 你的想法,也许会给大家新的启示!” 当孩子因回答问题出错时,我们会评价:“你这个错误很有价值,给全班同学都提了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童言无忌,在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赏识、尊重、鼓励中,孩子们会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的火花将不断闪现。

在实践与摸索中我们还发现制定学习公约,对每一节数学课表现出色的同学通过短信平台分类向家长通报表扬,要求家长在家里也予以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继而为更高的方向——特别表扬而努力!

总之,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促进数学解题习惯的养成

自我反思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多元化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使之获得改造和重组,形成新的评价结果的过程。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经过师生、生生和学生与媒体的交互作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意志品质,最终形成相应的评价能力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有了这种反思,就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反思性评价中自评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自信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把自评互评与学生的日常作业习惯结合起来。其实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注意作业的书写规范,态度认真,思维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做到这几点的同学每次作业可以分别加1颗星。

8(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审题是学生进行正确答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能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在数学学习习惯审题习惯培养中,主要做好:①发现的信息。现在的信息可以大致分为文字信息,图画中的信息,人物或动物提供的对话信息。②搜集、整理信息。把发现的信息进行数学化处理,比如图中数到数,人物对话中提到的数等进行整理,变成有用的信息。③弄懂问题或提出问题。④处理问题。主要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⑤列式解答。

4、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表现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活动。之所以要鼓励,是因为有的学生害怕说错,有的学生因内向而怕羞,有的学生因过于自信而总是抢着发言,无形之中给其他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减压。第一,不要怕说错。出现错误很正常,正是因为有错误,才需要学习。错误说出来,就可以知道错在哪里,弄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把错误改正过来,以后就不会再犯。如果不参与讨论,很有可能连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都不知道,那么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不太发言的学生要抢着说,经常发言的学生要看机会说。所谓看机会,就是或者说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观点,或者在别人都说完以后做概括、总结等,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要学会表现自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参与,才能逐渐学会表现自己,表现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5、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学会交流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大多以小组活动为主。相对班级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机会来说,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机会要多得多。许多教师都期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教学重心从班级层面下移到小组层面。这也是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普遍流行之原因所在。然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状况并非尽如人意。就小组合作状态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组长“替代思维”。这种现象说明小组中的“权威”已经产生,权利与机会“非他莫属”,在无形中他已得到其他成员的首肯与默认。其二,谁也不服谁。这表现为小组活动时间已经结束,还没有争吵出结果。其三,同时抢着发表意见,结果谁也没有听清楚别人的意见。其四,各归各自由活动。9 从这些状态可以看出,小组活动还流于表面形式,效率比较低下。主要原因:第一,学生既不了解小组活动的规则,也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第二,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既缺乏相关指导,又缺乏相应的关注与协调。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我们要对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相关指导。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长人选。小组成员搭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异质搭配,另一种是同质搭配。采用何种形式,主要根据活动内容与性质来定,一般以异质搭配为多。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组长可采取轮流担任的办法。后一任组长上任后,前一任组长要起辅助与帮衬的作用。一般一学期对小组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小组形成后要相对稳定,一学期中每人可轮到一次担任组长的机会。其次,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每一轮新组长上任前,都要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组长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小组活动的开展;组长的工作要求包括学习任务与内容来确定小组活动的形式(小组轮流、小组抢答、小组讨论、先个人再小组等),根据学习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谁记录、谁概括总结,谁代表小组汇报发言等),以身作则并协调状态,及时发现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小组,请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示范并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小组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予以指出和纠正。

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堂教学重心真正下移的前提保证,是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前提保证。因此,建立小组合作活动常规非常必要。

九、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确立了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主题教学思想。

2、进一步探索了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3、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大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或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则由家长给予表扬,并随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在校由老师提出表扬,并给予一个星以示奖励。在学校里,学生如能保质保量地完 10 成作业,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等,老师就发星或奖票,满五颗就在本班墙上给于学生一朵红花公布全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在试验后我们发现学生各种好习惯正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从试验中我们看到,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大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实验后,我们明显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在期末调测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3、教师成果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参研人员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并获奖。

十、课题研究的结论

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们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11 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 12 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

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小学启蒙年级,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特提出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以期通过研究,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面貌,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概念界定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数学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 1 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数学学习习惯。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

三、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即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的制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分。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各项研究都证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45%,兴趣占24%,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10%,其它占6%,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2 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思路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内容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2.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3.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小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 3 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四)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

七、课题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八、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开展调查,掌握详尽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学情和家教现状。

(2)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3)确定三年级全体学生为课题研究对象。2.实施阶段:

(1)确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具体培养内容。

(2)按制订的计划和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3)根据课题开展实际,对计划措施进行微调。

3.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进行完善归纳总结。

(2)进行课题文案资料整理写作,撰写各类报告、论文。

(3)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九、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理论成果:确立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主题教学思想,进一步探索了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2.减轻家长的负担,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素质,锻炼教师的能力,参研人员撰写优秀论文并能获奖。

第三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首先在班级中民主推选班委,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见下表: 学期 成绩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2011—2012年上期 89.5 84.7 100 97 47 42 2011—2012年下期 92.6 90.3 100 94 48 40 2012—2013年上期 92.2 91 100 95 42 42 2012—2013年下期 94.3 92.3 100 98 44 39 2013—2014年上期 95.6 93 100 94 45 42 2013—2014年下期 97.8 94.6 100 96 47 45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5、《小学语文课堂标准》级别:贵州省级 课题性质:教研课题

第四篇:小学数学计算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状分析: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中出现。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界说

1、课题名称:“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

2、意义释要: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方法,着重于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进行课题研究时,重在课堂实践。要求实验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计算,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注重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3、实践价值: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发展,注重研究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对后继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2、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3、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二)研究意义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理解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四则计算的法则和方法,了解四则计算的定律、性质,学会简便计算;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通过计算教学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意识到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比单纯追求计算技巧和计算速度更有价值。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计算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着丰富的现实背景。教师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文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题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生动地揭示出相应的计算问题,并对计算的事实采取多元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教学同样担负着数学课程所承担的其他任务。新教材追求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也常常是我们课堂上的“重头戏”,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后三个阶段常常被我们忽视。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捷的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已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如何把这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4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学生练习、学校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展开,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

我们将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4、进行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我们将进行研究计算前估算和计算后估算谁更有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永定镇小中高年级的部分学生。

(二)研究方法

1、对比法验法:每位课题组教师选择一个试验班、一个对比班,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的将实验班学生和对比班学生在计算方法、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进行比较,不断改进计算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有效的教学策略。

2、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教师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尝试,探究计算课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针对本校、本班学生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行动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4、个案分析、对比法:。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

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选择实验小组,了解学生实际,并与对比小组进行比较分析。

4、课题的申请、论证、立项

(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6月)

1、按方案制订每学期实验计划,开展研究。

2、定期进行研讨活动,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3、阶段总结形成研究报告,规划下阶段研究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八、研究过程概述 1、2008年9月课题组教师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实验前测试,进行分析。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拟订个人研究计划。2、2008年10月8日课题组在北邑小学进行活动。上了两节研究课:李海燕主讲《卫星运行时间》、杨琼芬主讲《简便方法计算》。课后组员进行评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探讨。3、2008年10月22日,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课题组在北邑小学尽享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会。“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正式开始。4、11月19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在南营小学开展研究,由钱建龙主讲《整理和复习》、屠小萍主讲《环形的面积》 5、12月11日课题组在北邑小学进行研究课,由安丽敏主讲《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屠小萍主讲《数和数的运算》 6、2009年1月 进行中期测试,阶段小结 7、2009年3月拟订个人研究计划,于19日在南营小学进行研究课,由钱建龙执教《圆柱的体积》、屠小萍执教《圆锥的体积》 8、2009年4月9日,课题组在北邑小学进行研究活动,由杨琼芬、安丽敏执教《 分数混合运算》,上了两节研究课。9、2009年5月7日课题汇报课,在北邑小学由钱建龙执教《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屠小萍执教《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课后由安丽敏、杨琼芬结合课题研究对两节课进行点评,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对两节课给与高度评价。课后各组员对本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撰写论文。杨琼芬、安丽敏着手撰写结题报告。

九、研究成效(一)研究成果

1、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了如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和本地实际,对新老教材中的计算内容进行挖掘、改组、增删,形成了一定模式。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了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爱学、乐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开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的教学的设计,形成了系列的教师特色教案,教师教学反思,数学拓展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了生机。

3、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成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首先,通过科研实践,使大家克服了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不再认为教育科研是高不可攀的奇峰,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也可以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教学经验。其次,通过课题研究,锻炼了老师们的才能,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加工、拟写读书笔记、每月心得和课题研究阶段小结等工作,使大家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对科研工作中的各个具体环节的操作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再次,在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中,使大家对一些数学知识的作用、原理理解得更加深刻。如通过数黄豆加深了对估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通过购物、租车等内容的教学理解算法的多样性。此外,教师的创造性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物的变化导致目标物体方位变化的难题,便于学生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兄弟学校所借鉴。

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论文。杨琼芬老师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安丽敏老师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钱建龙老师的《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性教学策略初探》,李海艳老师的《浅谈小学计算教学》,屠晓平老师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浅见》这些论文,浓缩了课题组成员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我校数学教师颇有借鉴作用。4.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巧。如对物体数目的估计,大部分学生从一开始的盲目猜测到使用等分法,数出其中一份的精确数值再进行估计,或是根据日常生活中一定的数量作为参考值,来对题目中的一些数量进行估计。又如对情境图中数学信息的筛选,很多学生一开始眼花嘹乱,不知从何下手,到后来慢慢掌握了一些方法。有的学生首先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由问题去寻找图中是否蕴含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足够条件,有的学生则先找出一些相关的数学信息条件,再提出相关问题。这其实就是数学方法中的归纳法与演绎法的雏形了。

根据2009年5月永定镇小学研究学生问卷情况统计显示:(1)多数学生对学好数学的目的意义认识明确,态度端正。

(2)多数学生对参加“计算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3)大部分学生清楚自己所在的年级参加了“计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说明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4)大部分学生不仅对参加“计算教学策略”课题研究很有兴趣,而且通过研究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我们的认识。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通过口算、笔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加以培养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表现在计算正确、迅速上,而且表现在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上。因此,加强口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益处。

(三)整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1、表内乘除法的教学要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2——9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乘、除法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能够熟练的用口诀求积、求商。表内乘、除法是学习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必须使学生牢固掌握。

2、多位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多位数四则运算的教学主要是笔算教学。笔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要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通过练习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3、小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1)小数加、减法的教学。

由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本道理相同,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只是具体提法上稍有不同,整数加、减法说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说小数点对齐,实质上是一样的。在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学是比较容易的。

(2)小数乘法的教学。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而乘数是小数的意义则已扩展为求一个数得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乘法的法则是由整数乘法法则迁移过来的。小学课本是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位规律,使用转化的方法来阐明法则的。首先,教学一个因数是小数,另一个因数是整数的乘法。要运用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的规律,让学生掌握部分法则;然后教学两个因数都是小数的情形,应运用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也变化的规律,掌握完整的法则。

(3)小数除法的教学

小数除法的法则也是由整数除法的法则发展过来的。课本运用商不变的规律,通过把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阐明运算法则。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在商里点小数点的算理,掌握其方法。

(4)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教学这一内容,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4、分数四则运算的教学要点。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相同,其计算法则虽然形式上与整数的不同,但实质上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由于加、减法具有共同的规律,所以可以把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先讲同分母的,再讲异分母的。重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分数乘、除法的教学。

分数乘、除法可以穿插编排,也可以采取乘、除分编,讲完乘法后再讲除法。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一般先教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再教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归纳出法则。

(3)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包括分数、小数的互化,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这些内容,可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小数概念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为实际应用和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四):解决的策略。

1、关于教材——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编排意图。

任何一种教学实践,都是受一定的思想方法所影响。我们只要探究一下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就不难看出,新教材是运用了系统思想方法来编排计算教学内容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了单纯的计算,二是没有了纯粹的应用题,而是把二者合一,从解决问题中也就是分析应用题中列出算式,在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方法,掌握了计算方法在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堂课即从整体上对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老教材采用的那种“小碎步”教学法,实质上是一种“机械分割”思想的反映,是“还原论”的体现。“过去我们为了教得“扎实”一点,把它们人为地进行分割,殊不知这种分割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孤立地看问题,不利于培养他们“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探求数学方法的精神,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造意识。而新教材正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运用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儿童数学思维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编者才做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安排,以使教材具有挑战性,所以教师就更不要有畏难的情绪。

新课程实验的老师要是能够认识到以上这几点,就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很多对教材的担忧也就不复存在了。

2、关于算法——解放思想,开放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以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此时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好办法。到时你会发现,学生的创造力真是不可估量。

3、关于练习与评价——不重数量、讲究质量,改变形式,组织有效的联系,进行合理的评价。

练习的有效不在于老师出了多少道题给学生,而在于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习题的功能。比如让学生练10道题,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a老师把10道题出示在黑板上,指名让学生回答,集体订正;b老师把10道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先不出声,默算2分钟,然后再进行交流,再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计算的窍门。很明显,后者才是更为有效的练习。

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默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特别是联系实际进行计算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评价的时候,我们应当意识到,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这就意味着,有些学生可能会要到本学段结束的时候,才能达到每分钟算8—10题。教师应正视这个事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能急于求成。

4、计算教学在课堂上的达成。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那就是计算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既能懂算法又能明算理,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发展。经过反复实践,计算教学的课堂结构大体可分为五大板块,即创设情境——生疑;小组学习——解疑;组间交流——释疑;理清脉络——升华;巩固练习——拓展。(1)、创设情境——生疑。

思考从疑问开始。对新知识的出示,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计算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扫除学习障碍,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在新知背景中的“联络点”,让学生去观察、比较,诱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猜想,有效地引起学习动机。

此时,学生兴趣高涨,思维被激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渴求的心理进入对新知的学习。

(2)、小组学习——解疑。

在小组学习中,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学生要主动探究,既可以自主学习,又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还可以用实物操作等方法研究算理。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的学生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给予适当指导。在讲算理时,要与算法同步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依据。另外,讲算理还要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概括法则等做好铺垫。

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在于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了各类学生的有效发展。

(3)、组间交流——释疑。

组间交流是小组学习完成之后进行的。一般由一个组首先发表意见,其余小组加以补充。在此期间,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经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汇报,既解释了疑问,得出了最简便的方法,理清了算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脉络——升华。

这一环节既是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同时又是一个升华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归纳整理的是知识的重点,系统升华的是知识的难点。在师生共同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凌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5)、巩固练习——拓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为此,我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这三个层次练习的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提高计算技能;发展练习的目的在于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计算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结论

1、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创设情境为例题呈现提供一定的现实背景。好的情景可以营造师生沟通的氛围,揭示数学的原型,引发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探究的情感,暴露新旧知识的冲突,提供智力背景

(2)、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

(3)、计算教学要努力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4)、在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要适时优化(5)、计算教学仍然需要技能训练

2、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

十、附件目录

1、课题组成员论文

2、各种测试卷及分析

3、课题组教师教案

4、学生优秀作业。

5、课题组活动照片、影像资料

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教学策略研究》数学课题组 课题指导:姚丽琼 刘继云

课题组长:杨琼芬

课题组成员:罗丽媛 屠小萍 钱建龙 安丽敏 李海燕

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数学,现代社会的高技术实质是数学技术,数学是高技术的关键。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

2、数学教学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深入了解学生现有的口算、笔算、估算水平。做计算时的作业习惯,分析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具体措施。

(2)具体目标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行为表现进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寻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不断改变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计算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的操作措施

1、对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各个年级的计算教学的训练重点。

2、创设计算情景,激发计算情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克服枯燥、被动的心态。(2)树立“数学生活化”的观念。

(3)增强计算的趣味,培养计算兴趣。

3、运用策略,培养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拓宽训练平台,丰富训练形式。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2.计算教学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3.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

探索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设计算情境,拓宽计算平台,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六、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4、坚持多元性原则:体现开放,建立科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计算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七、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年5月——2010年7月)

2010年5月——2010年7月底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调查学生的现状,并作出具体的分析,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确立课题的研究框架构想。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2010年9月——2010年12月课题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在计算课中实施“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在实施阶段边开发,边教研,边总结即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及时调查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1月-——2012年4)

2012年1月-——2012年4月课题总结阶段,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情况。

八、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

2、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论文、实验总结、优秀教案、课堂教学研讨会。

3、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㈠情景分析

情境1: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有教师让学生背诵加法口诀想提高学生的加法口算速度,诸如:“三三得六”、“三四得七”、“二九十一”、“七八十五” ??可是,在接下来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乘法计算学习时,学生在背诵乘法口诀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一得二”、“三三得六”??这类现象。情境2:也有教师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试着让学生背诵加减法算式,如“9+2=11 9+3=12 9+4=13 ??8+3=11 8+4=12 ?? 12-4=8 12-5=7 ??”,包括我自己也用过。但用过后我发现,因为怕漏掉,所以写这些加法口诀时候都按顺序的,这样,这些加法口诀都是有规律的,学生在背诵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循着规律背出答案,单独随机抽出一道题目还是一样不会,还是没能能起到提高口算速度的效果。

㈡情境分析

从情境1可以看出,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候,模仿乘法口诀来编加法口诀让学生背诵,如果学生真能背熟了,也许能为加法口算计算提高点速度,但却该后面的乘法计算学习带来了负迁移,这样两者混起来就更糟糕,弊大于利,不可取,不值得提倡。

从情境2看来,学生既然在背口诀的时候是循着规律去背诵,那就达不到记忆的目的,不能真正熟记那些常用的口算数据,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口算速度,效率实在是微弱,对这个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自己尝试过。既然是无效工,当然更不能提倡。

所以,我开始着手研究“小学数学的有效口算教学”,希望能摸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数学口算教学方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有效的口算教学:有效的口算教学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算法的基础上适时进行口算策略化,在开放性实践应用中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口算策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完善数学素养。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借助于案例来研究有效口算教学的策略:

⒈识记策略——学生在做口算计算时熟记一些常用数据的运算结果,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运算速度,还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

加减法中的熟记策略:

⑴课前坚持用3至5分钟进行口算基本训练,以帮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数据。

⑵按层分组进行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差异,让能力接近的同学分在同一组进行训练,有利于每个同学能有充分的机会真正参与口算训练。

⑶课后同学之间互相答问。这样方式灵活,随时可进行,而且双方受益,能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熟记一些常用数据。

⑷内容要分解,做到有序渐进。要让学生熟记那些运算结果,不能一锅子一起端给学生让他们训练,否则会功效尽失,事倍功半。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实际特征来决定,把内容分解进行,一块内容完全消化熟练了再添入新的内容,做到有序渐进,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能巩固。熟记乘除法口算计算中的一些特殊数据也是必须和关键的:如25×4=100 ?? 等。

⒉理解策略——要突出口算的算理教学,关键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常运用算理来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心智活动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明白算理还有助于学生顺利找到题目中隐含的某些“窍门”。

⑴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基本算理。理解口算的算理,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熟记数据,还能让学生能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提高口算速度和效率。⑵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基本算理。

⒊探寻策略——在进行口算计算时候要学会寻找一些“小窍门”,找对了“窍门”就可以让你既省时又高效。

⑴口算计算中的“凑整”窍门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能帮助学生方便灵活、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⑵还有一些特殊规律,比如三位数乘法口算中的“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发”、“三步到位法”、“末尾是5的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首位有规律数的口算”、“利用特殊数字相乘的口算”?? 等等,很多的规律,能掌握并运用到口算中,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是毋庸置疑的。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查分析、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以及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探索学生口算计算的难关,研究打开症结、突破难关,提高口算效率的方法策略。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11-2011.01)

⒈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⒉分析当前学生口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学生口算效率的原因。分析总结以往一些口算教学方法的优劣,便于扬长避短,提出改进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02-2011.04)

⒈根据前期的分析结果,找出症结,制定研究策略。⒉策略实施。通过反复实践、分析、总结、改进,最后提高学生口算计算的能力和速度。

⒊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第三阶段:反思总结

第四阶段:再实施

第五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1.05-2011.07)

(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张静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综上所述,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更加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一)、主要内容:

1、寻找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利用每天的自习或课前三分钟,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2)控制一定的训练量,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3)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加强训练,注意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

(二)、研究措施:

1、开展计算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计算教学的成功方法和经验。

2、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1)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平常练习严格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5)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常这样做可以吸取平时的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6)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7)注重对比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8)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9)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10)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就用掉了几麻袋的草稿纸。通过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11)、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一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讨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2010年10)

(1)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抽样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校一线的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借此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教师计算教学中共性问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3年11月)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理论研究和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在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着眼点,教师间进行跨段听课、评课,了解知识究竟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执教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在这一阶段还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关键所在,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3、体现学生计算能力成效的测试及其分析。

4、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4-14 8:17:00 | by: 数学教研 ] 石嘴山市十六小二年级数学组 程玉芳

一、问题的提出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性。同时,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所以,口算能力在小学阶段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口算能力薄弱是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口算作用发生异化。还有的学生为了单纯追求书写的速度,学生的数字写得潦草,导致算错看错的现象;也有很多因为书写数字速度实在是太慢,导致口算速度慢。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做到口算与书写要并驾齐驱,才能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为此,我组织教师选择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来开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对象包括:二年级六个班的学生300人。教师包括:二年级数学教师3人。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新《课标》等一些理论或文件精神,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研究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学生采用调查方式进行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三、研究过程和措施: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8.10~2008.12)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调查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2、查阅、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3、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2~2009.6)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课题研究工作: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3、在学校支持和专家的引领下,开展小专题展示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尤其需要理论的指导,因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夏俊生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施良方的《学习论》,还有众多的网上资源:《教会学生口算方法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口算的本真意义》、《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练习要加强算法指导》??在文献学习中,丰富了理论素养,拓展了研究视界,促进了课题的有效实施。

(三)总结阶段(2009.7~2009.9)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研究对象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对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撰写结题论文或报告,确保顺利结题。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后测,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学生持之以恒地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同时,根据课题研究中总结的一些做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撰写了结题论文。研究的措施

(1)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46+9”的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同样,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2)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决,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3)持之以恒地训练。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并结合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本节课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

(4)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等方式。

(5)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课题研究的结果

1、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

(2)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涨,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

2、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对口算教学中策略的选择、方法的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五、问题与思考

课题研究的反思

在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同时也要思考,学生口算水平、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论文的撰写等,这些都只是物化的成果,那么在精神层面学生有了哪些变化?当然,学生因为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直接的作用就是计算正确率高和数学成绩好,反映到心理上,也就会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等,这些无一不是教师在刻意地教,教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外在要求如何转变为内在需求?怎样把口算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我们进一步要研究的。

六、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九辩》,作者:严育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数学课程标准》,主编:柳菊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主编:郑毓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4.《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走进新课程》,作者:任长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阅读全文 | 回复(85)| 引用通告 | 编辑 ? ? 上一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专题研究报告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7 10:04:58 | by: 张晓红(游客)]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方法多样化的确对提高口算兴趣和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7 9:58:12 | by: 张晓红(游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质量。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22:56:53 | by: 十六小 蔡永霞(游客)]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性。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增强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此课题的研究,就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21:57:42 | by: 十六小马雪荣(游客)]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21:55:16 | by: 十六小马雪荣(游客)]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做到口算与书写要并驾齐驱,才能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20:53:12 | by: 十六小 薛金花(游客)]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20:50:50 | by: 十六小 薛金花(游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已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20:42:19 | by: 市十六小任红雁(游客)]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我认为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还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16:27:40 | by: 十六小 朱玉洁(游客)]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还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15:25:48 | by: 十六小 李琳娜(游客)] “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15:24:27 | by: 十六小 吕英杰(游客)] 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9:33:47 | by: 十六小学任良慧(游客)] 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等,这些无一不是教师在刻意地教,教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9:24:32 | by: 十六小 纳广生(游客)]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9:02:44 | by: 十六小高玉萍(游客)]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2010-5-13 8:54:42 | by: 十六小 陈固云(游客)] 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8:42:17 | by: 十六小 孔云霞(游客)]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性。同时,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良好的口算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3 8:20:15 | by: 十六小 田芳(游客)] 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21:02:51 | by: 十六小 张竹花(游客)]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17:29:09 | by: 十六小唐玉敏(游客)]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在小学阶段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17:26:03 | by: 十六小杨秀英(游客)] 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任务。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10:09:28 | by: 十六小 袁翠青(游客)] 教学大纲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所以应该使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口算算理,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10:08:21 | by: 十六小 薄雅文(游客)] 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任务。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9:40:21 | by: 十六小学任良慧(游客)] 小专题提出了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9:37:36 | by: 十六小 贾月梅(游客)]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9:35:29 | by: 十六小 王秀珍(游客)] 口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小学生口算能力有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口算的速度及正确率普遍有所下降,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正确率“只跌不涨”,口算能力出现弱化趋势。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9:35:07 | by: 十六小 撖风连(游客)]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后测,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学生持之以恒地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引导。同时,根据课题研究中总结的一些做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撰写了结题论文。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10-5-12 8:56:26 | by: 十六小 闫风平(游客)] 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等方式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徐翠干 邮编 224055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小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立足本校实际与现状,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小学生平时口算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出错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算法最优化;

3、如何调动小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4、如何合理开发和有效使用口算资源;

5、如何掌握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方法;

6、如何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也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四、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前期就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探究,已收集了大量资料,相关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展开了研究,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纵深推进课题研究,使前期的工作得以不断延续、完善、提升,我们特向区、市教育学会申报专项课题《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将该课题研究成功。

1、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建立本课题的理论支撑体系;

(3)探寻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4)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重点;(5)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思路、过程和方法;

(6)形成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探究的初步模式;(7)制订本课题预期成果形成的时间表。

2、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1)主持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有多篇论文、教学心得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获奖,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2)课题组老师年龄搭配合理,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具备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听取研究小组的研究汇报,及时解决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小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口算、笔算、四则混合运算,我们所作的研究主要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2、支撑性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要求我们以整体和辨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因而,理解“计算教学”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一方面,整体认知是部分认知的前导,人们在认识分析事物之前,对客观对象总要有个整体观念,人们正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的,否则分析无从下手。另一方面,部分认知又是整体认知的基础,只有对客观对象进行周密分析,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事物的每一部分,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形成清楚的认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升华理解。当然,无论是整体认知还是部分认知,总是整体中有部分,部分中又含有整体,二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从整体上建构计算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支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如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整体建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3)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指出:“某一思想只有在它构成一个人自己经验中的一个环节时,才能被他领会和理解。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经验愈丰富,愈正确,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就愈顺利,愈易掌握,反之,则会产生困难。”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j.s.布鲁纳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4)《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至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家庭教育是学校

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验周期定为2年(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实验过程大致分为以

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8月)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和申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培训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2、实践探索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组教

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在此基础上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经验总结,撰写专题论文。

3、课题总结及成果鉴定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进行研究总

结,全面检测学生的口算水平。各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课题组负责人收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

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组织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3、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

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

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阶段计划、调研报告、阶段总结编写。

2、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的相关论文,开展测试评价、竞赛活动

等研究材料收集。

3、课题组教师依据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实验的优秀个案汇编。

4、完成结题研究报告。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2010-07-03 21:35

一、课题的界定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学生口算这个基础抓好。数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学生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口算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说既要口,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班级的学生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1、算理不熟练导致口算能力差。

我们知道,明确与熟练算理是计算的前提与基础。针对算理不熟练导致计算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解决。一是注重新课的有效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等内容时都主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给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使之较熟练地掌握算理,加深其起始印象。但只明理,不实践是仍无法使学生融会贯通的;第二,我们要安排一定的训练量。怎样安排合理呢?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精讲,让学生以练为主,主要是完成课本和《天天练》里的作业。课外,我们每个学生还订了一本配套的口算练习题卡,为的是让学生通过书面计时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

2、易错题干扰导致口算出错多

针对易错题干扰导致口算出错的问题,我们是从以下两方面解决。(1)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灵活计算。如计算24x25、可以做成4x25x6或2x25x12或(20+4)x25或(30-6)x25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做这类题要学生记住25和125的朋友2、4、6、8它们的乘积是50、100、150、200、250、500、750、1000,特别25x4=100,125x8=1000这两个特殊的朋友。它们会给简便计算很多方便。

(2)帮助学生梳理易错题。对于学生来说,同一类型的口算题中也是有难易之分的。

3、良口算习惯导致口算能力差。

口算练习本身便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学生往往会提不起兴趣,所以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计算习惯:如定性不好,即使短短5分钟也集中不了精神,容易分心,还有些学生喜欢东张西望、抓耳挠腮等,这些都直接导致计算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进行了个别谈话,适当地加以指导与教育。

除以外,在学生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有的学生比较马虎,虽然算得快,可是老是出错;有的学生看题不准,刚算的时候就错了,自己还不知道;有的学生对口算不感兴趣,不想学习口算,老想着动笔去算,等等。

因此,我认为,为了研究好本课题,除了以上所说的方法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激发兴趣,树立信心。要让学生感觉到口算是一件有意义,又有趣的事,从而想去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2、寻找方法,切实提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寻找适合班级学生情况的方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数学课堂氛围,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同时要注重教学效果,让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水柜小学四年级47名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口算习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口算方法;2.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

3.练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4、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实际的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案例分析法:每一环节实施后,细致地进行阶段性分析。

3、测试法:通过对学生的学科测试,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情况。在对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情况进行检测时,我们的方法是:

(1)我们梳理出易错题;

(2)形成了一份系统地口算训练卡,这份口算训练卡题量合适,题型适宜,时间安排妥当,可以辅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较科学地训练,以达到提高口算速度的目的。

(3)经过检测,四年级47名学生经过100张练习卡的训练后,由上学期的口算达标率80%增长到95%。

(二)剖析影响口算能力的因素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口算的积极性调动的不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待提高。

2、学生个人原因,有的学生比较粗心,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有的根本就没有仔细看题,也有的学生记忆力差。

(三)探索对策

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没有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看、想、算、检要个环节。

看:小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想:确定运算步骤。

算: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检查”,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3、培养演算的习惯。

训练学生做题要有耐性,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口算题也要谨慎。教师要求学生无论是简单的口算题还复杂的口算题都要耐心细致地口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4、重视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笔算,低年级的最基本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我们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如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课前口算练习,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探索出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措施方法:(1)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3)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4)培养坚强的意志。(5)重视口算训练。

(2)、经过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

a、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口算天天练,充分利用挂图、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b、学生的口算能力逐步增强。一期末来学生做口算题由原来错的较多到现在错的较少。c、学生口算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

(4)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经验增强了。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博客、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对小学的数学教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使我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让使得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逐步改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责任心。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现,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定势。一年级的进位加法,都是通过摆小棒,移小棒,凑小棒的操作活动,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规律,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如果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旧知识和新知识一起练

针对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的特点,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今年的四年级口算,就是把三至四年级所有类型的口算练习整合一些口算卡片上,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印象,减少对知识的遗忘。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

第二:多种算法结合起来练

视算是通过眼看题,口说得数;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所以口算时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他们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第三:多表扬和多鼓励。

孩子们需要表扬和鼓励,枯燥的口算很快会让学生失去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改变口算比赛的形式外,更需要给学生积极的表扬,赞美、鼓励等都是很好的评价方法。

虽然我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肯定还有一些不足,这都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继续进一步的完善。总之,虽然我的课题研究马上就要结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只要我的口算教学在继续,我的课题研究就会继续下去,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将继续伴随我的数学教学生涯进行下去,直至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更加完美。

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侯仁平

一、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背景,指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力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能力,是指人在有目的的数学口算活动中能够正确迅速地完成数学口算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本课题旨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探求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造成学生口算速度慢和正确率低的原因;

2、寻求能够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和口算正确率的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①加强基本口算,夯实口算基础;

②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③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④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现代教学结构理论;

3、心理学认为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发展,但是这些手段只有符合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7.6~2007.8)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调查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2、查阅、收集、积累相关资料;

3、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

在这个阶段,我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生对口算的认识不清楚,有的同学把口算等同于口算题,其实在笔算中要用到口算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计算496×738=?在计算过程中,这道乘法算式一共用了24次口算;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能算对就行,过分依赖笔算,从而降低了计算的速度。从我所了解的学生来看,口算能力大都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速度慢(主要是看题时注意的分配不够,解题时思维反映慢、书写时写字速度慢)、方法死(没有口算的方法,把口算当作了心里的笔算)、习惯差(审题不仔细,算完不检查)等。而这些口算中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危及学习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确立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并积极地付诸实施,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9~2008.8)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课题研究工作: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3、在学校支持下,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尤其需要理论的指导,因而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夏俊生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施良方的《学习论》,还有众多的网上资源:《教会学生口算方法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取乎?舍乎?--对口算方法笔算化现象的思考》、、《口算的本真意义》、《谈新理念下的小学计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练习要加强算法指导》„„在文献学习中,丰富了理论素养,拓展了研究视界,促进了课题的有效实施。同时,我积极参与市教科所主办的各种课题培训活动,在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交流中,克服了个人课题研究认识上的误区,探求个人课题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确实受益匪浅。

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重在行动。我通过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将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加强基本口算练习和记忆性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都是基本口算内容,应熟练掌握。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对基本口算进行天天练,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或易错之处突出练。在安排巩固练习时,我按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基本技能和形成技巧这样的顺序进行。如,在教学表内乘法时,先找出表内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再找出每句口诀的特点。强调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口诀,不搞死记硬背,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在学生熟记口诀后,还加入了一些口诀练习题进行训练。如:()七四十二,()九三十六,()×8=32等。对于表内除法,当商大于除数时,学生普遍存在用口诀求商有困难的问题,比如45÷5,42÷6,63÷7,学生分别先想到的总是5、6、7的口诀。但是在这口诀里最大分别是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找不到五()四十五,六()四十二和七()六十三,所以在指导学生背口诀表时,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的横着背,竖着背,还要求学生会拐弯背,目的是为了强化表内的乘法,同时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除了加强基本口算外,适当的地记忆性训练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因为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2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及这些分数所对应的除法算式的商。

(4)

25、125这两个数的2倍、3倍一直到9倍的值,熟记4个25是100,8个125是1000。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牢记并熟练运用。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我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视算或听算10道题目。

视算练习就是采用看练习题来计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动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形式可采用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听算练习,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也可以连续找几个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讲究利用形式的多样化进行训练。如用指名接龙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扑克牌、动画,进行视算;结合听算说得数等进行口算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口算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适时地引导、提升,应注意探索规律,在提高学生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的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来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如:

(1)用凑整法口算

①加数凑整如26+5+4=?。

②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

③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14×4=?。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如25×32把原式变成25×4×8来计算。

(3)运用运算律口算

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计算。

(4)化小数为整数口算

由于学生在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时,已经有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但小数点的出现又使学生在视觉上觉得不太习惯,因此,在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时,可以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在训练中,我注意循序渐进,先示范,再指导,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口算练习本,根据学习内容,每天自编1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凡是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巧。比如52×1.5+13÷0.5×97看到52×1.5马上想到1个52再加上半个52得三个26,或直接得出78,而13÷0.5,已知13当中有26个0.5,故3÷0.5×97=26×97,所以像这样一些带有综合性的训练,由于熟练运用了口算,学生计算速度快,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又如,18.4×5÷9.95×0,如果不注意观察,没有审题的习惯,就容易上当。这样的练习,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口算习惯、加强审题意识的好方法。

在这个阶段,我根据课题计划,执教了课题研究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精心辅导,组织学生参加了镇、县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所进行课题研究的实验班在镇、县级教学质量检测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计算部分的得分率一直在同年级中位居榜首。

(三)总结阶段(2008.9~2008.10)

在这个阶段,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对研究对象的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对课题研究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撰写结题论文或报告,确保顺利结题。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后测,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持之以恒地练和教师恰如其分地导。同时,我根据课题研究中的总结的一些做法、积累的一些经验,撰写了结题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口算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1、学生的口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在同年级的口算检测中成绩明显优于平行班;

(2)进行课题研究的班级在县、镇各级教学质量检测中均名列前茅;

(3)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涨,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

2、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口算能力的培养》,对口算教学中策略的选择、方法的优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在取得物化成果的同时,还有哪些精神层面上的成果?

在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后,我也在积极地反思,学生口算水平、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育论文的撰写等,这些都只是物化的成果,那么在精神层面学生有了哪些变化?当然,学生因为口算速度快、正确率高,直接的作用就是计算正确率高和数学成绩好,反映到心理上,也就会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怎样将教师的刻意的教转变为学生的自觉的做?

口算方法的指导、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习惯的养成等,这些无一不是教师在刻意地教,教的痕迹十分明显,而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因此,我在思考,外在要求如何转变为内在需求?怎样把口算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小学 陈玲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长期重复,逐渐养成不自觉的行为,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好的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计算不细心、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等。那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现在我们发现,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

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总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下载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题《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结题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学习习惯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沛 县 张 寨 镇 青 墩 寺 小 学梁 涛 2017.12 《农村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

    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结题报告(定稿)

    绵阳市西山路小学“震后恢复”时期微型课题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项 目 名 称:研 究 单 位:项目行政主持人:杨项目业务主持人:罗主 研 人 员:张起 止 时 间:研......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简介 一、标题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序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课题 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课题是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如皋经济开发区柴湾小学课题组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三年级学生钢笔字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所属实验区(直属校) 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实验校 大落就小学 执笔人姓名 王丽青联系电话***邮编 6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