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6: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

非常高兴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首先,我代表卫生部对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参加会议表示欢迎,对各部门长期以来对卫生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今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已经对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对今年工作作了部署。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并对做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相关工作部署,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2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同志主持召开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王岐山、回良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三位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主任张勇同志汇报了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建议,陈竺部长补充汇报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会议认为,2011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消除了大量食品安全隐患,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及时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不断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推进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在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遏制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态势,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和市场秩序,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会议同时指出,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基础薄 弱,制约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会议强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政府形象及其执行力,也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是基本民生问题。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任务,确保食品安全是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重要保障。2012年是我国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标本兼治、主动出击,把解决影响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构建长效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狠抓基础工作和规范建设,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让群众吃得安心、放心,努力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按照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今年主要工作任务是,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主动出击,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大严惩重处力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多发态势;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国办文件同时还将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作为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卫生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食安委全体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执行力。

去年中央编办发文将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牵头组织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调查、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等职责划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卫生部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职责交接有关事宜,并对下一步食 品安全工作作出部署。部党组指出,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上来,卫生部承担的各项食品安全职责专业性强,社会要求高,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卫生系统全体同志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深刻分析卫生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现状,明确定位,查找薄弱环节,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能力建设,全面落实职责要求和各项任务。职责调整后,卫生部门主要承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跟踪评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置;以及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等安全性评估和审查等重要工作。这些都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依据,是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这些工作政策性极强,跨部门、跨环节、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全社会高度关注,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始终是整个食品安全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整个卫生系统的任务和使命,也是挑战和机遇,各地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按照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全面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

(一)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今年是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第三年,各地已经熟悉了各项工作要求,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今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巩固成果,增强能力,提高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按照国务院继续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整体部署,突出对重点场所、重点食品、重点项目的监测。

二是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督促和检查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病例监测与报告工作,抓紧建设食源性疾 病监测与溯源平台,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并依法做好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相关警示信息的发布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去年,我部要求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开展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菌落总数和食源性致病菌等分析项目质控考核,有力地促进了监测质控工作。今年,为保证风险监测工作质量,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把监测质量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去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全面提高今年监测工作质量。要加强对风险监测工作的督导,开展经常性工作检查,实行目标管理。今年卫生部还将组织开展首届全国卫生监督技能竞赛活动,希望各技术机构踊跃参加。

四是加强风险监测结果通报工作。在监测工作中发现异常结果,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向食品安全协调部门和有关监管部门通报,同时还要及时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告。报告和通报工作一定要注意监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尽快建立完善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及时收集、整合、分析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努力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做好专业参谋。目前,为了加强国家层面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和会商工作,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要求,卫生部正在牵头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会商机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也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风险监测信息交流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风险监测的支撑作用。

五是要加快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机构的建设。继续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十二五”期间建立起以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地方机构为支撑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同时,各地要通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推进,将风险监测网络逐步延伸覆盖到农村地区。

六要深入开展风险监测技术培训。各地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风险监测技术方法、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各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目前,卫生部正着手建设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系统国家级培训基地,风险监测技术培训是一项重要培训内容,下一步我们将作出具体安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要加强协调和配合,按照各自的任务和专业特长共同做好对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配合支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好风险监测工作。

(二)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今年,我部将制定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加快标准清理整合工作进度,制定修订重点品种和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修订程序等各项工作制度,组织食品安全标准的跟踪评价工作。要求各地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和企业标准备案的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和程序规定。还没有制定公布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制定工作,并向我部报送相关文件。在此,我非常真诚地提醒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能。

二是要认真组织学习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深入开展,新出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数量多,调整的指标内容多,各地要组织学习贯彻,做好培训指导工作,及时将新标准的文本和标准制修订内容刊登在本地卫生部门的网站、信息简报上。同时,要组织宣传培训,既要对卫生系统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加大生产经营单位培训力度,大力宣传标准对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推进和指导新标准的顺利实施。

三是进一步抓好企业标准备案工作,严格掌握备案原则与要求,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企业实施标准的技术指导工作。

四是做好食品标准跟踪评价工作。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是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要将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纳入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对本地区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情况开展调查和收集信息。要及时上报标准执行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将跟踪评价结果通报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也要合理安排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项目,作为跟踪评价的手段之一,客观真实地反映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和问题,为适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公开透明的要求,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将标准草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标准草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认真组织研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增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为标准贯彻实施做好准备,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地方反映的意见,为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工作提供参考。

(三)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

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11年卫生部印发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近期还将下发《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各地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提高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水平。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支持地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协调机制。疾控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组织下,尽快建立完善开展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协调机制,尤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建立互动关系,使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发挥好、体现好卫生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的技术调查作用。

二是尽快完善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相关的信息报告涉及应急、医疗和传染病信息方面,这些报告系统都是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畅通信息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建好共享平台,完善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收集、通报事故信息。

三是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要在参与制定、实施政府和部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过程中,针对人员、技术、机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提高关键人员和技术能力,对于疾控机构工作中的困难,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张勇主任在国务院食安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普遍存在舆情监测分析机制不健全,应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主动性不够、能力不强的问题。地方各级卫生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增强风险交流意识,做好主动宣传。要注重宣传方式方法,善于用通俗的语言把复杂的科学问题讲清楚、讲透彻,让公众明白,让全社会理解。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卫生部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应当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信息解读,满足信息需求;坚持正确导向,及时发现苗头,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沟通,做好媒体服务;坚持关口前移,加强舆情监测,做到未雨绸缪;坚持规范管理,把握科学原则,注重交流效果。

一是抓主动。针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等社会关切,主动设置议程、策化宣传活动,解读政府的食品安全重大政策、措施和食品安全标准,提高风险交流的针对性;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传播的有效性,努力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甄别能力。

二是抓能力。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开展对食品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技巧,提高风险交流能力。

三是抓效果。通过监测媒体报道、互联网信息、公众反映等,多途径发现食品安全舆论热点,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掌握舆情走势。要采用新闻发布、媒体沟通会、新闻稿、媒体采访等多种形式正确引导舆论。要注意发挥卫生部门各方面专家的作用,打造建立一支食品安全宣传和风险交流的专业队伍。同时,各地要加强与卫生部及其所属相关专业机构的沟通,增强大局观,树立全国卫生系统“一盘棋”,加强上下联动,形成全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合力。

三、几点具体要求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面对当前繁重的任务和卫生系统担负的责任,各地务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去年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卫生部成立了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陈竺部长亲自担任组长,我担任副组长,部机关和食品药 品监管局相关司局、部直属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的决策部署,统筹指导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研究部署、督促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研究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和指导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医疗救治和卫生学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还设立了应急与事故处理组、新闻宣传组和技术专家组3个工作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要结合本省实际,按本省职能分工,建立健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制度机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要靠前指挥,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要深入基层。承担具体任务的卫生行政部门内设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风险监测评估技术支持机构要进一步细化职责任务,切实落实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要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责任。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在牵头制定《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家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追责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各地卫生部门的同志务必要有清楚认识,务必做到履职到位。

第二,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按照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卫生部正在拟订卫生部本级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明确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完成时限,提交近期召开的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公布实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府确定的职责,制订本级的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安排。承担综合协调职责的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加强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的工作衔接;同时,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并加强与我部的沟通联系。各地卫生监督机构要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承担地方标准制定公布、企业标准备案相关工作,加强标准宣贯培训,跟踪评价标准执行情况,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二是指导、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加强与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协作,全面掌握本辖区食品安全尤其是食源性健康相关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三是积极配合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等食品安 全风险监测工作。地方各级疾控机构以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技术支持机构,一是要认真完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省级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监测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在地方风险监测评估技术支持机构建设、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标准制定等方面积极发挥专业作用并抓好落实;三是要认真履行疾控机构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面的法定职责,抓紧组建流调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面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卫生学处置能力。

第三,注重建设,夯实基础。

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工作的基础。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明确要求要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卫生部将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李克强副总理要求,加快评估中心建设进程。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部门食品安全项目的投入,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请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汇报我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认真规划并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中西部地区有中央转移支付的项目支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按照资金使用的有关要求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让项目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家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职,全力以赴,奋发有为,推动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发展,努力开创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陈啸宏副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陈啸宏副部长 在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 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振奋精神勇于创新

开创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新局面

国家卫生部部长 陈竺(2012年1月13日)

刚才,啸宏同志的报告全面回顾了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部署了2012年重点工作,我都同意。各地要按照啸宏同志的讲话要求,安排好今年各项工作。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1年,面对极为复杂艰难的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过去的一年,各地按照中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医改工作任务,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查处违法案件、应对处臵突发事件、健全监测网络、强化基层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第一,查处一批重大违法案件,有力保障群众健康权益。2011年,各地紧紧围绕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食品安全、职业病危害、饮用水安全、非法行医等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惩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专项行动,保持打击食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查处“问题乳粉”、“瘦肉精”、“地沟油”等案件,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联合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妥善处理了甘肃古浪、辽宁朝阳、江西修水等一批职业危害事件,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全面开展饮用水、公共场所、餐饮具集中消毒、学校卫生、打击无证行医及健康相关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和切身利益,树立了卫生监督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积极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日本发生“福岛核电事故”后,全国22个省(区、市)紧急行动,调集精兵强将,对可能被污染的重点食品和饮用水迅速开展放射性污染应急监测,准确报告监测信息,科学发布监测结果。针对“台湾塑化剂污染”事件,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卫生部、食品安全办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处臵工作,采取应急风险监测评估、进出口管控、生产经营环节排查、统一信息公布等措施,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了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有力维护了我国正常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三,健全监测网络,稳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食品、饮用水监测能力,加大风险监测力度,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饮用水风险监测体系,监测哨点明显增多,种类日趋多样,指标不断丰富,2011年共获得上百万个数据,对发现的食品、饮用水安全隐患,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有效提高了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交流等技术支持工作,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完成32个省(区、市)疾控和放射监测机构的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放射性物质监测以及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与溯源能力建设。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农民工职业健康关爱、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病防治诊断机构和健康检查机构覆盖率不断扩大,职业病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

第四,强化能力建设,不断筑牢卫生监督基础。2011年,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基层卫生监督的财政资金支持,有力推动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了城乡卫生监督体系基础。全国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全面启动,中西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装备的配备已落实,现场监督快速检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启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将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5项内容作为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产品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三级公共卫生网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前哨作用,努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村卫生监督工作薄弱的 问题,成为深化医改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实施卫生监督人才培训项目,加强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等卫生监督人才培养,为做好监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共同努力,2011年全国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职业病危害、饮用水污染等事故,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有力、有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此,我谨代表卫生部向奋战在卫生监督战线的全体监督人员和从事食品安全及相关公共卫生专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向所有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家庭幸福,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食品安全法》,修订《职业病防治法》,健全监管制度和工作机制。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特别强调食品安全工作,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卫生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各项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部务会,分析研究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形势,作出部署安排,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纳入医改重点项目,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普惠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

尽管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予以充分肯定。但是也应当看到,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刚才啸宏同志已经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这里,我再稍作些补充。首先,从大环境上看,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饮用水安全基础条件薄弱,一些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客观上存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和风险。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诚信缺失,见利忘义,导致的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事件社会危害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此外,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在一些地方出现的环境因素导致的食品、饮用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的任务十分艰巨,责任重大。第二,长期以来卫生事业基础薄弱、欠账较多,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发展滞后,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卫生监督人员配备和执法投入严重不足,监督执法覆盖率还不高; 相关公共卫生技术支撑能力薄弱,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作为一项系统工作刚刚起步,大部分地方尚未具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展全面检测的能力,市县普遍存在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源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三,从我们自身工作看,也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卫生监督领域的一些职责调整比较频繁,有的地方不能及时适应承担新职责的要求,敏感性不够,工作抓得不紧,可能给我们履职带来隐患。如《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我们了解到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卫生行政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新的法定职责没有落实。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正在牵头制定《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责任追究的规定》,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追责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

我们面对的形势和挑战是严峻的,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既要正视困难,增强忧患意识,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切实履行职责;更要看到肩负的责任重大,增强使命感,进一步振奋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推进卫生监督和相关公共卫生工作,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落实医改任务,推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上新台阶

医改的目的是要保证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医改将是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各地要把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作为深化医改、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学管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新局面。在此,我提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工作力度。

面对当前繁重的任务和我们担负的责任,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2011年,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卫生部分别成立了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及时研究重要事项,完善部内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根据去年下半年中央编办的决定,卫生部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牵头组织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调查、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等职责已划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近期将进行交接。我们认为,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重视食品安全、关注民生改善的重大决策。职责调整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跟踪评价、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学处臵,以及食品安全检验规范等工作职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做细相关食品安全工作,查找薄弱环节,消除隐患,工作不得有丝毫的松懈。2011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明确了卫生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监管,加大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保护力度,努力形成职业病防治的工作合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职防机构、疾控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的作用,认真组织做好职业病监测、诊断、鉴定、治疗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重点加强对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和放射诊疗安全的监督检查。同时,我们要根据职能调整的需要,做好基层同志的思想工作,要认真学习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深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认真梳理职责,明确任务,切实提高责任意识,结合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准工作的重点,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各项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努力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要注意倾听群众呼声,加强社会宣传,及时解疑释惑,做好舆论引导。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法规政策性强,是政府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希望同志们要不断学习,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努力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水平。

(二)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落实。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都要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化、生态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这些健康危险因素增多,造成了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快速攀升,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从根本上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广大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医改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卫生监督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医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卫生监督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各项公共卫生措施的成效,还能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目前我们已经把卫生监督协管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新增服务项目,这也是向基层有效延伸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应当看到,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各地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促进服务模式的转变,履行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任务,督促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三)狠抓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十二五”是卫生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深化医改的契机,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争取支持,加大卫生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投入。要在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技术支持机构的建设,形成以国家中心为龙头、地方机构为支撑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提升监管水平的科学支撑作用。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卫生监督重点项目与相关规划,确保资金安全,确保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效。要进一步规范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力争实现“十二五”期间,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及派出机构达到建设的标准。要按照2011-2020年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监督执法人员力量的配备和人才培养,力争实现到2015年整体达到平均每万人口拥有0.9名监督员,到2020年拥有1名以上监督员的发展目标,基本满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要按照卫生部门法定职责的要求,统筹规划,将疾控机构、职防机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十二五”规划,使国家级检验机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仲裁检验能力;省级具备满足本辖区卫生监督检验监测的需要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地市级具备按检验方法标准开展检验的能力;县级具备对常见指标的检验能力。各地要注意以项目实施促进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四)加强文化建设,提升队伍思想素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和精神动力。各地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深化队伍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卫生监督作为统一着装的执法队伍,代表政府开展卫生监督执法,是人民群众的“卫生警察”和“健康卫士”。希望卫生监督战线在全系统文化建设中带个头,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结合卫生监督行业特点,始终坚持“为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服务”的宗旨,挖掘和凝练卫生监督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开展行业文化建设。树立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为己任,热情服务,严格监督执法,敢于碰硬,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团结一致,迎难而上,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全面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 陈啸宏(2012年1月13日)

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深化医改中心任务,认真落实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回顾2011年全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卫生部高度重视本次会议,陈竺部长亲自出席,并将作重要讲话。

下面,我先讲两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2011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与地方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的投入不断加大,仅中央财政投入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项目经费就达到60多亿元,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和执法条件得到改善,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年来,各地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奋发有为,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国共监督检查各类监管对象253万多户次,监督抽检43万件样品,行政处罚案件4万余件,罚款金额近6000万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健康及其权益,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事故查处。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发挥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圆满完成了国务院部署为期2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通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组织的评估考核验收。同时,各地进一步探索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河北建立了食品安全全程监管、风险预警等六大长效机制,7 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北京、天津、河北还成立了京津冀食品安全联防联动机制。

二是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各地持续开展问题乳粉清查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排查工作,开展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河南、甘肃查处了济源“双汇”瘦肉精事件、榆中问题乳粉等案件。台湾食品塑化剂污染事件发生后,卫生部积极配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黑名单”,北京等13个省份组织开展了应急监测,广东查处了东莞昱延公司违法添加塑化剂案件。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队伍,完善了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和相关工作制度。

三是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工作。各地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要求,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卫生部开通了国家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网,组织及时回应“速冻面米标准”、“生乳标准”等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广东与专业媒体合作建设食品安全网。

2.扎实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一是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与制度。各地按照卫生部规定,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内蒙古、重庆等地制定公布了一批地方食品安全标准。浙江等地采取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全年完成了7000多个企业标准的备案工作。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全年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24项、公布实施21项,包括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通则等基础标准,不锈钢制品等产品标准。各地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与制定修订工作。

三是进一步严格食品添加剂及其相关产品的管理。2011年制定、指定9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撤销了过氧化苯甲酰等食品添加剂。及时发布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和监管衔接的规定。加快食品包装材料标准清理,及时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四是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和跟踪评价工作。在公布标准的同时主动公布标准问答,做好标准的宣传解读。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沟通会等多种形式,回答社会提出的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疑问。各地积极探索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价,细化评价指标,推进标准贯彻实施。

3.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食品添加剂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探索建立我国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32个省级、244个地市级和716个县级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各地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广西成立了自治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湖北新建了省级 食品安全检验和毒理学评价中心。辽宁、山东、福建等东部9省市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强风险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

二是及时通报监测结果促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共获得数据近80万个,我部汇总分析后,多次向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相关部门通报了监测情况,有力地支持了各环节监管部门的工作,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北京通过开展辣椒制品监测,及时发现并向我部报告了违法使用工业色素的问题,为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提供了重要线索。江苏通过扩大哨点医院数量,并采用学生缺课监测等辅助手段加强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

三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布“黑名单”。组织开展食品中铝、硼、甲醛等优先风险评估项目,对大米镉限量和高镉地区居民暴露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已公布六批“黑名单”,共计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组织开展“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江苏积极承担任务,为全国打击“地沟油”专项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各地按照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要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工作制度,强化培训,启动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广东调剂220万元,用于补助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河南、广西、青海等12省(区、市)已完成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和近10年职业病报告分析。

二是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根据职业病防治规划要求,各地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推动职业病健康检查和诊断机构建设。全国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比2010年增加了48家,覆盖率达到83%,县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比2010年增加了319家,覆盖率达到57%。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宁夏等5省(区、市)实现了市(地)职业病诊断机构、县(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全覆盖的目标。全国职业病哨点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由72个增加到120个。

三是加强职业病报告与宣传工作。各地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病统计、报告工作,2011年上半年全国共报告新发职业病1.2万多例。各地针对重点职业病危害、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强化用人单位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职业病防治的氛围。

四是采取措施全面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等8 个省份进行了联合督导检查。各地积极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配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工作。江西将确诊的农民工矽肺病患者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稳步推进。

一是加大了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我部牵头,联合发改委、环保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和建设部共同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对地方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加大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已建成覆盖全国的饮用水监测体系,110个地市和620个县建立的近2万个监测点,共上报18万个有效监测数据。各地积极参加国家对1200多家城市市政供水水质普查工作,并对各级疾控机构饮用水监测能力开展专项调查,掌握了基本状况。各地进一步强化城市饮用水卫生监督,稳步推进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贵州等地出台饮用水管理地方法规,江西积极争取财政对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投入,山西部分县还将饮用水卫生安全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

二是贯彻落实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等10余个省份制定了配套实施文件,细化公共场所监督工作措施。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实施细则》宣传教育,四川开展了主题为“创健康公共场所,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宣传周活动。各地狠抓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共对5639户人工游泳池(馆)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检,对全国50%的公共场所实施了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抽检。按照我部的统一部署,各地对已获卫生部许可批件的1100多个消毒产品和涉水产品开展监督抽检,对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6239家开展专项检查,依法查处了违法违规行为。

(四)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推进。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应对工作,22个省(区、市)开展了食品和饮用水放射性污染监测工作,及时上报并统一发布监测信息,消除公众恐慌。各地按照“医疗质量万里行”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放射诊疗防护专项检查,针对薄弱环节,督促医疗机构整改。稳步推进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参加试点的省份由2010年的9个增加到17个。完成了全国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调查,基本摸清了全国放射诊疗机构的许可、设备、人员、诊疗人次等基础信息。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地以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臵等为重点,对50余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针对媒体报道医疗废物非法高价回收事件,河南、江苏、安徽、湖南等地认真排查隐患,严防医疗废物从医疗机构流出。按照工作部署,各地积极配合质监、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黑心棉”查处工作,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各地对14.6万所学校进行监督检查。我部联合教育部对8省份中小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全国通报了发现的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模式,辽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选择630所学校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广西探索建立学校卫生人员协管制度,通过聘任校医和保健教师为监督协管员,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六)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不断深入。

各地卫生、公安等部门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作机制,主动做好执法衔接和案件移送工作,继续保持打击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的高压态势,北京、江苏、贵州、黑龙江、广西等地查处了一批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案件。各地检查采供血机构1700多户次,取缔无证行医4.1万户次。上海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将“防范和打击无证行医、'医托'活动”列为2011年平安建设办实事项目。山西、陕西等地联合法院、检察院、监察厅、公安厅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形成部门联动的高压态势。

(七)认真落实医改任务,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健康咨询、饮用水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五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制定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印发工作指导意见。各地积极响应,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稳步推进。山东在15个地市74个县区建立了基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配备专职卫生监督协管员3100多人。云南、海南、新疆等地结合辖区实际,加紧探索建立特色鲜明、职责明确、运行有效的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机制和人员队伍。

(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启动基层卫生监督建设项目。中央投入35亿元用于2150所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中央转移地方支付资金21.2亿元,支持中西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装备配备,中央转移支付近1.1亿元用于中西部省份开展卫生监督业务培训,落实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资金8800万元。

2.加强人才队伍培养。落实全国卫生人才战略规划,制定发布了《2011-2015年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开发了“国家卫生监督员网络培训平台”。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和相关公共卫生业务培训,湖南、宁夏等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执法知识和技能竞赛活动。

3.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各地按照我部要求,开展了职责梳理工作。上海、福建等地按照监督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要求,细化考核方案,稳步推进绩效考核,落实执法责任。针对行政许可等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和重点执法工作,组织开展稽查。湖南成立了由分管厅长挂帅的稽查领导小组,强化对稽查工作的领导;深圳抓住“稽查、培训、服务”三条主线,探索新的稽查机制和工作模式;北京建立“稽查长”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稽查力度。

4.推进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国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实现卫生监督的个案信息即时报送的目标。目前,采取网络直报的卫生监督机构达到3316家。被监督单位档案建库率达到99%以上,提高了执法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欣慰地感到,全国卫生监督及相关公共卫生领域是一支团结奋进的队伍,同志们有大局观、有执行力、有可贵的奉献精神!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的称号,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许可窗口获得了省政府“示范办事大厅”的称号,上海市卫生监督所获得了世博科技先进集体的称号,安徽省淮北市卫生监督所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岗的称号;在卫生部“五五普法”全国表彰中,我们这个系统的很多单位 和个人都榜上有名。在最近人民网、健康报网联合主办的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推荐活动中,江西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唐音、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韦志光和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凌辉等同志光荣入选,还有一些疾控中心和职防机构的同志也光荣入选,展示出良好风采和形象!像他们一样优秀的同志在我们的队伍中还很多,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民服务。在这里,我向全国卫生监督及其相关公共卫生领域的全体领导和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向所有关心、支持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各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卫生系统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还存在人员不足、水平不高,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亟待加强,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部分地方还存在观念转变不到位,工作主动性不够,卫生监督覆盖率偏低等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奋发有为地全力做好2012年工作。

二、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

2012年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的工作要求是:紧紧围绕深化医改中心任务,以强化能力建设为基础,以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与饮用水安全为重点,依法履职、强化监管,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下面,我着重强调以下几项工作。

(一)食品安全工作。

1.认真做好标准的清理整合和跟踪评价工作。制定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加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整合,进一步完善标准管理机制、制度和工作程序,及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国家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价和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标准备案工作。

2.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组织实施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本地区的监测方案,狠抓监测质量控制。加快监测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及时向政府报告、向各相关部门通报食品安全隐患和监测结果。要重点抓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认真开展食物中毒及其他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网上直报工作。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建进程,各地要加快地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技术支持机构的建设,尽快建立起以国家中心为龙头、地方机构为支撑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

3.依职责做好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各地要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家、地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完善部门内部和部门间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调查队伍和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应对食源性疾病事故的工作水平。

4.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和风险交流工作。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规划(2011-2015年)》,组织开展201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解疑释惑工作,努力提高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水平。

春节将至,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召开了专题会议,我部也已作出具体部署。各地风险监测工作要突出重点,做好粮、油、肉、乳品等节日大宗消费食品的监测。要进一步健全应急处臵机制,严肃节日值守纪律,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要加强信息通报,统筹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提高政治敏感性,稳妥处臵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信息,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同时要加大正面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从防、治、保三个主要环节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方面的修订思路主要体现了方便劳动者,简化程序,制度设臵向保护劳动者权益倾斜。各地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转变观念,梳理职责,明确责任。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履职,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做实做好。与此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要督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法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是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各地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关于诊断与鉴定工作的规定,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切实做到方便劳动者、简化程序,为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提供优质服务。我部正在加紧修订《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近期将公开征求意见,请各地认真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是完成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针对去年国家联合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各地要加强整改,强化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继续作为今年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各地要开展检查指导,及时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尤其要加强重点调查县(区)的工作,确保完成调查任务。

四是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各地要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要求,不断健全完善职业病诊断、健康检查机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力争实现各省(区、市)至少具备一所省级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每个地市有职业病诊断机构、每个县有职业病健康检查机构的目标。

(三)环境卫生工作。

1.大力推进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到整体推进城乡饮用水 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稳步提高卫生监督覆盖率。按照我部2012年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继续扩大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面,为今年7月1日全面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做好准备。根据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统筹规划,加快监测能力建设。

2.继续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各地要继续扩大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覆盖面,加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认真完成重点监督抽检任务。

3.继续做好消毒、涉水产品和餐饮具集中消毒的监管工作。要加大涉水和消毒产品的监督抽检数量,继续提高产品抽检合格率。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活动的查处力度。

(四)放射卫生监督工作。

要结合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督促医疗机构落实《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加大查处力度,保证医患放射诊疗安全。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和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监督与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各地要针对医疗机构存在的医疗废物收集、贮存不规范等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好医疗废物处臵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等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卫生的综合评价,探索建立省级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数据库和信息分析平台试点工作。

(六)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

要进一步健全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长效机制,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强与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联合组织开展打击“黑诊所”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进一步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执法监督,建立完善卫生行政部门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监管措施,努力提高监管水平。

(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是一项惠及全体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各地要高度重视,做好实施规划,加强督导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推进卫生监督协管任务的落实,实现2012年底前50%以上的辖区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目标。各地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完善制度。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特别是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会同疾控机构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鼓励县级卫生监督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将卫生监督末梢延伸到乡镇(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县(区)-乡镇(社区)-村(街道)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联动工作机制。当前,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培训,尽快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承担起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巡 查、信息收集与报送以及协助调查等工作任务,使卫生监督服务真正惠及全体居民。

(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项目。

1.切实落实好基层卫生监督房屋和设备装备建设项目。2011年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各地要切实抓好项目的落实,解决好规划用地、配套资金、规范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切实改善基层执法监督存在的房屋、执法设备短缺等实际困难,把好事做好。下一步,我部还将积极推动省、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逐步改善卫生监督执法基础条件。

2.继续推进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以国家和省级卫生监督信息业务平台为核心、以建设卫生监督日常业务系统为重点,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工作。各地要加强卫生监督信息质量控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推动各项执法工作落实、促进全面履行职责和提升卫生监督效能中的重要作用。

(九)卫生监督执法人才培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全国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要求,使用好培训项目经费,重点做好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加强实施考核,确保培训效果。2012年,我部要着手建立一批国家级卫生监督培训基地,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省级基地。进一步完善国家级卫生监督员网络培训平台的建设,健全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加快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探索建立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

(十)卫生监督文化建设。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卫生监督文化建设。卫生监督队伍是一支年轻的执法队伍,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行为规范、科学严谨、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卫生监督执法氛围。我们要努力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继续深化卫生系统和我们卫生监督队伍的文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提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和纠风工作。各地以加强执法稽查为抓手,继续加强廉政教育,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按照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权力运行监控,督促落实执法责任制,努力打造一支“规范履职、秉公执法、廉洁高效”的卫生监督队伍。

三是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要以我部提出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在“为民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将执法寓于服务中,依法执法、科学执法、和谐执法,努力营造“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今年,我部将举办卫生监督执法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工作水平。今年“七一”我部将对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进 行总结表彰,希望能看到卫生监督和公共卫生领域更多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脱颖而出。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让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陈啸宏副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啸宏副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规划财务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围绕中心 创新发展 努力开拓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新局面》

(2012年1月12日)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完成深化医改三年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启动实施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医改这一中心工作,认真总结2011年及医改三年来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推动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讨论。

一、全面总结,2011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六项重点”、实现“四个突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围绕中心,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积极参与医改“十二五”规划研究制订。组织完成 了“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卫生部“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议》,明确了我部“十二五”医改工作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重点工程和主要行动计划,所提出的多项建议被国务院医改办在研究制订“十二五”医改规划时采纳。在规划研究制订过程中,各地卫生规划财务部门立足本地医改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制订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实际的“十二五”医改规划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医改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通过卫生部安排的医改资金达1517亿元,比2010年增加564亿元,增长59%;三年总计达到3186亿元,年均增幅45.6%。中央财政新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专项补助资金、乡村医生补助资金等,有力促进了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地方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也积极争取本级政府卫生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医改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青海、内蒙古分别落实地方财政卫生资金5亿元、18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98%、75%。河南明确省级财政对中央投资卫生项目按不低于30%比例安排地方配套资金。山西利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76亿元支持卫生重点项目。

三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继续提 高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比例,逐步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江苏以立法形式建立了新农合稳定增长筹资机制。北京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年人均520元,并推动新农合全市统筹。江西实施了困难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

四是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投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卫生监督体系、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等建设,并为中西部边远地区配置农村巡回医疗车。内蒙古、吉林、浙江、广西等省区配套资金落实较好。

五是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服务,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逐步落实。内蒙古探索实施了牧民家庭“健康保障小药箱工程”,丰富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载体。天津、厦门、西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拓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贵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村医收入、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

(二)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完成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任务。一是科学制订卫生事业相关规划。不断完善卫生事业发 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置了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行动计划。江苏、浙江、山东、云南、甘肃、青海、新疆等14省(区、市)出台了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福建、天津、河南、安徽、四川以省(市)政府名义印发。积极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意见修订工作,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确定了卫生资源配置重点,以及卫生资源总量、结构和布局。河北、黑龙江、海南、宁夏印发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或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北京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城市新区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湖北推进武汉城市圈卫生一体化建设,实现医疗急救一体化、妇幼保健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统筹兼顾“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制度,实化措施,保障各项政策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卫生部坚持预算管理重大事项均经部预算管理工作委员会集中研究审议决定,进一步强化集体决策和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推进预算信息内部公开和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各方查询和监督;制定并严格执行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十条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卫生部预算管理工作得到了全国人大、财政部、审计署的认可和肯定。安徽、四川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和通报。天津构建市级医疗机构、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和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财务管理3个分析体系,大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项目资金监管和专项督查工作。推进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继续推行总审计师委派制。圆满完成“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98.4%的“小金库”已整改到位。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和卫生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现了检查地域与检查项目的全覆盖,促进了项目规范执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河北落实一岗双责,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建设权力监控机制。广西将卫生项目实施情况纳入自治区政府督导和绩效考评范围。深圳对直属单位内部分配、人员费用控制等开展专项审计。

四是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相继组织召开了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协调推进会、汶川地震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会、全国卫生系统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六省市卫生系统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工作座谈会,有力推动对口支援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协调落实15家新的支援单位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促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及四川省阿坝州共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推动了对口支援和卫生定点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贵州省构建省部共建支持毕节试验区医疗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工作机制。甘肃确定了10个市卫生局对口支援省内10个藏区县(市)工作关系。黑 龙江启动实施“帮扶农村卫生先锋行动”,选派897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连续5年帮扶1个乡镇卫生院。

五是积极推进集中采购工作。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专题研究,开发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格查询数据库。研究制订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库。研究制订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组织完成了手术机器人和TOMO采购工作。山东、湖北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较本省上总体分别下降39%、30%。青岛建立评标专家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人情分”现象。

六是加强基本建设管理。严格依据部属管单位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审批建设项目,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挥示范作用。认真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规范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湖北实施全省卫生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标牌。湖南启动乡镇卫生院小户型公转房建设。

(三)抓住难点,努力实现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新突破。一是寻求医药费用控制管理工作的突破。修订完成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的暂行规定》,选择104个病种开展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内部医药价格行为管理。联合开展全国医药卫生服务价格大检 查,积极整改违规行为。福建将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体系。上海利用医保杠杆作用,推出22条具体控费举措。山东、青岛建立了医药费用公示制度、预警制度和处罚制度。甘肃通过对医务人员“四排队”、医疗机构“八排队”,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管。广东、宁夏、吉林以支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费用控制新机制。陕西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完善补偿机制等手段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二是寻求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工作的突破。印发了《关于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认真指导部属管单位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明确了新上项目单位必须先编制事业发展规划及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再确定建设项目,有效避免无序建设。印发了PET-CT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十二五”配置规划,明确了公立医院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并大力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合理配备大型医用设备。上海、天津、重庆积极优化卫生资源布局,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层级分明的城乡医疗服务新体系。

三是寻求资金监管措施手段的突破。大力建设卫生专项资金监管平台,及时掌握各地资金安排和拨付情况,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投入责任。推进卫生总费用核算和政府医改投入监测工作,建立数据复核制度和通报制度。建设医改重 大专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数据库,为争取医改投入、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辽宁、浙江、天津开展卫生总费用研究工作,为制定宏观卫生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浙江深入研究政府卫生投入的规模、流向以及管理情况,及时监测资金使用。

四是寻求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形成机制的突破。研究建立了业务部门提需求并组织专家论证、规划财务部门组织审核、部预算工作委员会集中审议的医改重大专项形成机制。建立医改“十二五”重大专项项目库,并实行滚动管理。改革项目下达方式,中央层面仅下达任务量和考核要求,省级层面细化项目实施要求;建立医改资金下达信息专报制度,使各地能够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资金和制定措施。

2011年,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突破,是部党组部领导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正确指挥的结果,更是全国卫生规划财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卫生部对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方向 总结医改以来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理清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对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规划财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肯定医改三年来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成绩。回顾三年改革历程,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建立,实现了“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和“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目标。二是卫生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保障医改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三是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工作有序开展,有力推动了卫生资源结构布局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序性。四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投入647.5亿元建设了近4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有效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项目资金监管手段不断丰富,通过内部审计、监测监管、专项治理、项目督查等有效手段,构建了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同志们在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工作创新。在政策措施创新上,紧紧抓住医改宏观层面和内部管理微观层面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施差异化制度,充分运用卫生经济理论解决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在管理手段创新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实现了项目资金安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又实现了监管工作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卫生规划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工作实践创新上,既发挥各地主动性、积极性,及时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国总结、推广,又注重从实践中验证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工作试点,破解难题,提升了卫生规划财务工作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反映在卫生规划财务领域,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近年来卫生总费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距离“十二五”末个人卫生支出比降低到30%以下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稳定增长的卫生筹资机制尚待全面建立。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配套难以落实,筹资责任多数转嫁到医疗卫生机构,造成新的负债建设。三是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在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问题突出,优质卫生资源不足,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四是医疗卫生机构 “以药补医”的补偿政策尚未彻底破除,卫生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尚需完善,保障公益性的运行新机制仍需加快建立。

(二)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重大宏观卫生经济问题。围绕卫生事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及深化医改的目标任务,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的同志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深入研究重大宏观卫生经济问题,有力保障规划目标及医改任务的实现。强调“重大”、“宏观”,就是要强调更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研究卫生问题。

一要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服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攻方向,提出了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的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专家核算,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2.2%,占GDP的比重为5.3%。

“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医疗卫生投入能有效拉动内需。经测算表明,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同时,通过深化医改构筑保障健康的安全网,增强了居民的消费意愿,释放了消费需求。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6年的44.6亿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58.4亿人次、住院患者数量由0.79亿人次增加到1.42亿人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全球化的影响,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加大。二是医疗卫生服务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据专业估计,我国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根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规划目标和配置标准,将新增执业(助理)医师近20万人、护士近83万人、床位77万张。三是医疗卫生服务对改善民生将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群众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会越来越高,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康复保健、老年护理等服务已经由 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

二要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医疗卫生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两部分。在我国,无论是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还是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健康产业,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由政府统一组织,个人适当投入,向全体居民公平提供;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又能够提高服务效率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健康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显著增强。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保健品等15大领域,既涵盖生产经营,又涉及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欧盟通过制定实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健康产业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上述两个领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既是科技密集型的,同时又是人力密集型的。加快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将 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有利于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扩大就业,并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三要研究确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范畴。

当前,我国尚未从政策层面明确基本医疗服务的界定原则、标准及具体内涵,往往是简单地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纵观国际,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卫生制度,例如,意大利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面很有特色,通过政府法案用肯定清单和限制清单明确了基本和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肯定清单规定了意大利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必须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区域卫生保健和住院服务三大类。限制清单规定了意大利的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项目。

我们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尽快从政策层面确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界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标准。

四要研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难点还在于对“公”和“立”的理解把握。正确理解“公”、“立”,才能头脑清晰、思路 清楚,有利于解决“政府举办”和“非政府举办”问题;有利于解决在“非政府举办”中(除“政府举办”外的)其他公有经济类型医院和非公有经济类型医院问题;有利于解决医院体系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统筹发展问题。公立医院的“公”是什么概念呢?一般的理解认为,是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那些医院,这是从资产所有权的角度讲的,主要包括政府举办的、国有事业单位举办的、国有企业举办的、军队举办的。对这种一般化的理解要分析:第一,要清楚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与“公立医院”相对的是“民营医院”(其实“公立”对“民营”也值得研究),这样分类强调的仅仅是医院体系的资本构成;第二,现实情况,我们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关心的核心、关心的实质是政府办的医院。这是因为财政性资金的投向体现着政府的公共职能,国有资产也不一定体现这个职能。所以分清楚“政府举办”、“非政府举办”才是问题的关键;第三,“政府举办医院”、“国有资产医院”、“医院”是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的社会功能单元。所以,在目前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应当放在医院体系改革的大视野里来统筹考虑,通过这个改革要解决几个层次的问题。一要解决政府办多少医院、怎么办医院的问题;二要解决有效有益地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问题;三要解决医院体系和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的关系问题。这样就可以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产业发展统筹考虑。这些问题很 值得研究。这是区域卫生规划的基础,也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开的扣。

所谓“立”,就是政府财政的保障力度和程度。中央医改文件明确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包括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贴政策性亏损等运行经费,以及对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专项补助;同时规定对传染病院、精神病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这些投入政策已经非常明确,重要的还在于落实。如果我们通过对“公”的分析,更加突出“政府举办”的概念,而不是比较含混的“公立”的概念,这项政策就更清晰,就更容易落实。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改革实践,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精细分析。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保障和提供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职责出发,对通过改革后确定的政府举办的医院落实投入责任,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整,应保则保,不应保则放,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政府办医院的定位和发展。

研究问题就要解放思想,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要出政策建议,所以研究难点问题就是走在改革的前列。

三、勇于创新,全力做好2012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 2012年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 照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坚持以“改革为中心、发展为主题、管理为重点、能力为基础”,全力推动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一)抓改革、建立机制。

坚持以改革为中心,全力做好深化医改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的转变。实现上述转变,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必须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一要以规划为先导,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组织实施好医改“十二五”规划,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医改投入力度,研究制订有关配套经济政策,认真落实2012年医改各项任务。二要积极争取提高财政人均补助标准,切实提高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坚持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三要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加大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力度,推行按人头、按病种、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增强对医疗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四要认真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 合改革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五要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改革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六要做好公立医院发展建设规模控制和医药费用控制工作,通过规划指导、资源调整、资金控制等多种措施,合理引导公立医院发展建设;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科学制定经济控制目标,探索实施医疗服务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

(二)抓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夯实卫生事业各项基础。要尽快研究出台《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组织实施好各类项目和工作。一要继续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监督体系等既定项目的建设工作。二要启动实施好新开展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市(地)级综合医院建设以及重大疾病地方病防治机构建设项目等。三要把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和基层卫生人员、发展先进医疗科技和适宜卫生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保障资金投入,拓宽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县 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加快建设三级医院与对口县级医院远程诊疗系统。五要认真做好卫生援疆、援藏、援青、扶贫,以及玉树和舟曲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抓管理、提高绩效。

坚持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绩效。各级规划财务部门一要围绕新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实施,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工作,继续强化预算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强化基本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管理规范化,引导卫生事业单位开展事业发展规划和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三要严格执行“十二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继续完善配置规划体系,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四要着力解决药品集中采购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以省(区、市)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加快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指导性文件的研究制订,逐步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库。继续推进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五是继续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在卫生总费用、医改投入监测和医改资金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制订完善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组织开展卫生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规范执行、资金安全使用。建立防治“小金库”工作常态化的长效机制,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全 面开展。

(四)抓能力、增强素质。

坚持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一要积极开展卫生规划财务人员培训,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专业型、研究型、综合型”卫生规划财务队伍。二要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树立全国卫生规划财务队伍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工作作风。规财司不断丰富创先争优活动内涵,创新拓宽活动载体,取得了一些好经验:例如,建立了司务会议集体审议重大事项制度,健全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行了处室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制度等,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各地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要认真学习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内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构筑惩防体系,努力构建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三要积极拓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内涵,将“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于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于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作为卫生规划财务系统落实“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讲奉献、比效率、重创新”的工作新风。四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卫生规划财务信息交流平台、医改投入监测平台、医改资金监管平台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建立药品价格、财务信息、基本建设等相关数据库,使卫生规划财务工作由单项管理逐步变为实时监督、综合管理;继续深化2011年提出的“四个突破”、“三个覆盖”工作成果,为深化医改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五要继续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支撑。

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全国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要在资金项目形成机制上,由一事一申请、一事一协商的方式向稳定增长的长效筹资机制的转变。二要在资金监管机制上,由突击性、单一方式向常规化、多手段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转变。三要在权力运行规范机制上,由单一内部决策向多方询证、决策公开的权力运行机制转变。四要在资金使用评价机制上,由传统的重资金、重任务、重过程向重执行、重结果、重绩效的项目评价机制转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围绕中心、开拓创新,努力促进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深入推进医改、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3月14-15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并对做好卫生系统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陈啸宏副部长传达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国务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今年食品安全的主要任务是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主动出击,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标准体系等长效机制;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并作为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的重要内容。

陈啸宏强调,卫生部承担的各项食品安全职责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依据,是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这些工作政策性强,跨部门、跨环节,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全社会高度关注,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始终是整个食品安全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会议要求卫生系统全体同志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国务院的整体部署,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的食品安全工作:一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各地要认真落实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加快技术机构建设,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结果通报;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各地要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和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做好企业标准备案和食品标准跟踪评价工作;三是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完善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协调机制,积极做好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四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要增强风险交流意识,注重宣传方式方法,做好主动宣传。陈啸宏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狠抓落实,注重建设、夯实基础。

会议由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

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厅局主管厅局长,食品安全相关处处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局、总队)、职业病防治院负责人;卫生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负责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和总后卫生部负责人;有关协会负责人共计200余人。

第五篇: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常务)

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攻坚克难,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势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建林

同志们:

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主要是以党的十七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防城港市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科学分析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刚才,黎日发同志代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去年以来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市农业、工商、质监、药监等几个部门,分别汇报了本系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的做法成效和工作打算;王国艳同志传达了防城港市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并就当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总结很到位,计划很明确,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迎难而上,切实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食品市场秩序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食品监管各相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平安东兴、和谐东兴”建设这个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防城港和东兴两市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集中整治,巩固提高,标本兼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健康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9月以来,按照自治区和防城港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了多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环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了整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有效解决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基本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二是食品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以规范促发展,科学监管,依法行政,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食品行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食品监管队伍建设、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卫生、农牧、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责,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近年来,我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都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派出去、请进来和举办本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业务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及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政监管和执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食品监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措施得力,保障有力,产业发展迅速,监管能力提升,发展势头良好,也得到了上级有关工作检查组的肯定。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市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牧兽医、质监、工商、工信等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回顾去年以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实事求是的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守法经营意识不强,在对待食品安全上存在侥幸心理。二是个别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力、时紧时松的问题,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三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低,食品生产、购进、贮存的整体情况缺乏动态监管;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反应、控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食品市场监管相对薄弱,还没有真正建立监管责任网和农村食品协管工作机制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努力开创全市食品监管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突出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食品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监管能力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食品安全事故多发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从我市情况看,虽然经过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食品安全基础还相对脆弱,监管能力与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依然存在,防范控制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任重道远。各部门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到食品安全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要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七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食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等重大战略决策,为我们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科学依据。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温家 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工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这是人民群众生存的最基本要求,没有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把饮食安全和健康权益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关注民生、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服务民生、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平安东兴、和谐东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政府和各监管部门要把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整体水平,解决老百姓“吃得放心”这一问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切实负起责任,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食品一旦发生问题,极易造成恶性群体事件,将会给全市安定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大家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大局意识,提高责任意识,丝毫不能松懈。

三是要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任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为民”的务实政府,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保障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负责任的部门、一个负责任的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关爱民生、惠及民生作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攻坚克难,标本兼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经过去年的专项整治,虽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但还不够。今年,要本着“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研究建立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一,要不断深入抓整治,解决突出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有关部门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开展经常性的“回头看”,切实巩固整治成效,扩大整治成果。对农产品,要着重加强产地环节和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及包装、贮存、运输等环节的监管,积极推动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在食品加工环节,要继续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物质和回收食品作原料、滥用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监督管理;在食品流通环节,要严格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落实食品质量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各项制度;在餐饮消费环节,要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型餐馆的食品卫生监管;在生猪屠宰及畜产品供应环节,要加强对猪肉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

第二,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完善监管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范围广,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过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做法和经验,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落实好“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把食品安全的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镇,分解落实到机关、企业和店铺,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有人管,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及时得到处理。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以及发生严重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第三,要健全制度抓溯源,提高监管效能。要进一步完善食品的进货、出厂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实现食品安全责任的可追溯。全面实行食品进货检验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严格实行查验和标签标识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 可追溯体系建设。对所有食品经营户实行实名登记制,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的管理,严防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品进入市场,一经发现,坚决退市和召回,该销毁的必须销毁。

第四,要注重实效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教育,培养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良好习惯。要发挥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努力形成不生产、不销售、不购买、不使用伪劣食品的社会环境,使不安全的食品没有销路,没有市场,失去生存的土壤。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011年,要在巩固食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成果的同时,不断深化对关键环节的整治,推动食品监管工作由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向解决根本问题转变,由运动式、突击式监管向制度化、信息化监管转变,由只注重食品安全监管向既注重安全又注重食品行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增强做好监管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主动性,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第一,要在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上下功夫。去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市政府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财政预算,纳入责任制考核。同时,要加大对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加快食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

第二,要在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按照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重点把好食品生 产、购进、仓储环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履行职责关,从源头上堵住产生假冒伪劣食品的漏洞;要加大投入,加强食品检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食品检测检验能力,扩大药品抽验覆盖面,形成较为完善的食品质量技术监控网络;要完善危机应对管理体系、食品信用体系和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建设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全方位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三,要在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上下功夫。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以政府为核心、行政监管部门为主体、乡镇协管队伍为基础、村级信息人员为补充的食品监管体系。鼓励食品经营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连锁经营,实行食品集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平抑食品价格,逐步建立主体清晰、渠道规范、质量保证、满足需求的农村食品供应网络。

第四,要在促进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要坚持“严”字当头、“好”字优先,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严”字当头,就是要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严格的日常监管、严格的责任追究,把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坚决清除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之外,使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严惩;“好”字优先,就是要通过监管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同行业兼并重组,走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第五,要在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履行好这一职责,关键是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监管队伍。通过去年以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各相关部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们要借助这一有利时机,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努力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高素质、规范化的监管队伍。

同志们,食品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防城港市食品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转变作风,勇于负责,强化监管,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平安东兴、和谐东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2012年3月14日在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全县食品安......

    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检查各牵头部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对下半年及夏季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刚才,市食安办×......

    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刚刚,**政府与部分食安委成员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区长对今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局长宣读了《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

    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程建辉 (2011年5月4日)同志们: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学xxx省、州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安排部署......

    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前不久我旗被列为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试点城市,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X书记、X旗长多次对我旗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应该说,我们在......

    2012在全镇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精武镇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期食品安全工作和布置下半年工作任务。为做好今年全镇食品安全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一、总结经验,履行职责,进一......

    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大会,是为了进一步学习领会省、杭州市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

    在2012年度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洛阳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