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部领导在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领导在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中国残联、民政部、卫生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召开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对前一阶段的监测准备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全面启动监测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我认为这个会议十分必要,也很及时。
做好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各级卫生行政
部门和全国卫生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卫生部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残疾人医疗保障、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卫生部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圆满完成了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工作,并连续4年开展了全国残疾人状况的持续监测。实践证明,残疾人状况持续监测为各部门制定、完善残疾人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十一五”时期开展各项残疾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各部门深入研究残疾人事业的丰富资源,是我们全面评估“十一五”时期各项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标杆,更是衡量各项残疾人工作的“温度计”和“晴雨表”。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开展残疾人状况的年度监测,从制度层面形成残疾人状况持续监测的长效工作机制。卫生部作为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也是这次监测工作的发起单位之一,对此高度重视,将积极配合中国残联做好这一轮的监测工作。刚才,中国残联和民政部两位领导对监测工作提出的要求,我都同意。下面,我代表卫生部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残疾人状况监测的重要意义。
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做好残疾人状况的监测工作,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是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必不可少的手段。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通过监测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我们党和政府科学执政的必然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给予这项工作高度的重视。
第二,积极配合,发挥专业优势保障监测数据质量。
残疾人状况监测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强,组织工作繁重、程序复杂的社会调查工作。其中,卫生部门承担了监测医师队伍的组织和培训工作,是整个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有关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当地残联,做好医师队伍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在调查过程中,各地的医师检查组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恪守科学求实的职业精神,严格执行最新颁布的《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准确、可信,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第三,加强协调,认真负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在监测工作中,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非常重要。各地监测办公室要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沟通情况、积极协调,共同做好医师队伍的组织和培训工作,要为被抽调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医师们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安心地工作在监测工作第一线。被抽调的医师也要按照监测方案的统一要求,在认真接受培训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项监测工作细则和各项要求,规范、认真的完成调查任务。在做好监测工作的同时,为确诊的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医疗康复指导和咨询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切实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同志们,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监测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大家要继续发扬以往监测工作中不怕吃苦、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要求,按照全国和地方各级监测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完成任务,把这项造福所有残疾人的工作切切实实做好!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
第二篇:统计局领导在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统计局领导在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监测工作今天正式启动了,省级的工作任务将陆续展开。残疾人状况监测是全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也必将推动我国社会统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开展残疾人状况的调查
和监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为国家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基础上,为及时获取残疾人状况的信息,又开创性地开展了残疾人状况的监测工作。通过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连续四年收集了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动态数据,为研究相关问题、完善政策法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加强残疾人基本状况的调查、统计和监测的工作更加受到重视,被写入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文献中。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展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非常必要,将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实施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变化的需求,对监测工作做一些必要的调整,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是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环节。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统计机构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支持新一轮的监测工作。
残疾人状况监测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尽管我们有前一轮监测的成果和经验,仍需对搞好新一轮的监测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为此,我局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残疾人监测样本的调整补充工作做扎实。监测样本的重新调整补充,是开展新一轮监测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我们下一阶段马上要开始的第一项任务。这一环节既是整个监测工作的前提,也是整个监测工作的基础,对新一轮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获取高质量的监测数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一轮监测工作尽管仍沿用的监测小区,但随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资料的公布和开发,以此为基础对监测小区的实地勘察和全面摸底仍然十分必要。这项工作任务量大,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因此要确保各工作环节得到细化,工作人员配备到位,工作职责得以落实。
二、做好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残疾人状况监测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政策性。精心设计的方案,需要通过严密的组织和认真的执行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称职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监测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因此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将在各省级开展监测工作的领导和骨干,因此也是下一步省级组织培训的核心力量。大家肩上的担子很重。尽管我们已经有前一轮监测积累的宝贵经验,但也必将会面临新的问题。除了要培训监测人员熟悉方案、掌握工作流程、吃透问卷之外,还要指导大家如何与被调查者更好地沟通,取得对方的积极配合,指导他们顺利地完成任务。总之,要从多个角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残疾人状况监测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把工作做在前边。
三、确保数据质量。一项统计调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残疾人监测工作也是如此。从方案设计到取得最终成果,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十分关键。需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确保数据质量。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真诚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强
第三篇:在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在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
今天,中国残联、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安排开展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这是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之后,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状况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检阅。这对于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国残疾人基本生存状况,进一步预测发展变化趋势,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新宪理事长就开展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做了全面深入地阐述,待会儿程凯副理事长还将做具体布置,我完全赞同。长期以来,中国残联作为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第二次抽样调查过程中,中国残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科学调度,为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我相信,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区建设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在社会救助方面,对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实施分类施保,对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部或部分补助,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得到经常性生活救助。在社会福利方面,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建成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万多个,使“三无”和困难残疾人得到了较好的照料。扶持社会福利企业发展,有625万残疾人实现了集中就业。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通过实施专项康复工程,使6万多名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残疾人得到了康复。在社区建设方面,建成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达175万个,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服务。
“十二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政部门将认真配合做好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同时,科学运用监测数据和结果,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临时物价补贴与物价指数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措施,加大对受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救助力度。
二是全面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加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津贴制度。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拓展孤儿安置渠道,建立健全孤儿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等保障政策。继续开展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手术康复,促进辅助器具行业健康发展。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三是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编制并组织实施《“十二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大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四是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慈善团体为残疾人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推动残疾人志愿服务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
第四篇:领导在关爱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爱残疾人从小事做起,为了倡导助残风尚,帮忙给残疾人送温暖,构建和谐社会,大家行动起来吧!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残联发言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各位同事,朋友们:
你们好!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韩国,来到美丽的仁川。今天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谨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康复国际会议顺利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
一周来,我与各位同事和朋友分享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有很多收获,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多做贡献。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些情况。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这个数字凝结着几千万个家庭巨大的痛苦。康复对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残疾人应该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康复和训练能够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康复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希望。意味着他们可以重新获得学习和就业的机会,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中国残联在促进残疾人的立法、国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生活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重点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使10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我认为,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救性的康复如同给人新的生命。
2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初步建立了社会化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我们依托城乡社区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多种康复需求。目前,中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所。我们拥有大型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那里有一流的设施和专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建起了更加现代化的八一康复中心。近年,很多省、市、县也相继建起了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更多的残疾人获得了康复的机会。我访问过一些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一些孩子的康复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紧张的肌肉得到了松解,有的能够站起来,有的还学会了自己行走。
我们继续开展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还与卫生部、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使很多盲人重见光明。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和一些地方的聋儿康复中心,我见过的很多聋孩子,经过语训的孩子听力和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孩子已经走进普通学校。中国残联优先组织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很多孩子得到了及时的康复。每当看到聋孩子学会说话,或是在舞台上唱歌,我都会无比欣喜,特别是听到可爱的孩子们说“海迪阿姨,你好”的时候,我总是深深地感动。我想我们的康复工作多么重要,康复把美好的未来送给了孩子们。
我们还开展了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早期训练等工作,并且为残疾人配备辅助器具,安装假肢,还给很多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目前,残疾人部分康复项目已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条件的省、市还将部分辅助器具也纳入了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我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我们一直重视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残疾预防知识。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耳日”、“爱眼日”和“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预防残疾,增进健康”的观念,减少残疾的发生。
我们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积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康复科技创新的支持,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攻克致残的疾病,借助辅助器具替代残缺的肢体和器官,实现身体的功能外化。中国残联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去年夏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男孩子去参加高考。他没有小腿,只用两个膝盖走路,他的膝盖上穿着一双鞋!我立刻打电话给康复部,请他们找到那个孩子。我说,我们一定要让他站起来!后来,陕西省康复中心给这个孩子做了截肢修整手术,不久又给他安装了假肢。秋天,他走进了一所大学的校门。我对同事们说,我们不但要帮助一个孩子,还要帮助所有的残疾孩子。
尽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8500多万残疾人,康复需求量很大。但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县乡一级的康复机构条件并不理想,康复人才还很缺乏。我们将继续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2009年,中国残联与吉林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公共卫生硕士,一些医科大学还开设了康复专业,支持康复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是“1993~200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的发起国之一和积极支持者。为残疾人服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努力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解除痛苦。在新的亚太残疾人十年中,与各国同事一道,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而奋斗,把光明和幸福送给千家万户。
谢谢大家。
【残联发言稿范文】
初冬时节,我们在美丽江滨城市芜湖召开中国智协五届五次全委会,同时启动“心连心—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系统试点”工作。这次会议得到了芜湖市市委、市政府,镜湖区党委、政府以及安徽省残联的大力支持,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省智协代表、试点城市代表,向与会的厂家代表、嘉宾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八大指出了我们走什么路,扛什么旗,就是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次会议提出了建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意义深远。特别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监测表明,中国有8520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尽管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同全社会一道实现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2011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44.9元,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5%,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8%,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3%高出11.5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仅为47.4%;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2.1%,差距十分明显;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9.9%,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的2倍多,并且残疾人就业层次低、工资收入不高、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较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和农村未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生活艰辛、家庭负担沉重。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强研究、科学谋划,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特别是在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拿出办法来,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智力残疾人是值得关注和支持的群体,要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上
中国现有智力残疾人554万,加上多重残疾人中的智障者430万,总数将近1000万人。智障人由于自身缺陷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是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全部或部分受限,他们的意愿表达严重依赖家长和亲友,他们自身融入社会的能力非常薄弱,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也最低。能主动表达意愿的肢体残疾人、聋人、盲人,可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自主参加社会活动,但智障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长期以来,近千万智障人群,无论是生活状况,或是康复、入学、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境遇,都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可以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特别是农村的智力残疾人,许多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还在为温饱而苦苦挣扎。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面我引用第二次抽样调查的几个数据:
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第六部分“中国残疾人口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中,有关于智障人的以下一组数据:
教育方面:“智力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较低”;
收入来源方面:“所有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均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以智力残疾人比例最高”;
婚姻状况方面:“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的未婚比例较高,超过40%”;初婚有配偶的比率“最低,不到45%”;
社会保险方面:“智力残疾人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最高,达74.05%”,“未覆盖率最高的是农村的智力残疾人,这一群体中有74.8的比例未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智障人在教育上,享受到的资源最少,所以整体素质偏低。智障人大部分依靠家庭供养,说明他们的就业严重不足,不能自食其力。他们较难组成家庭,即使组成也可能随时破裂,说明前面所说的“家庭”,基本是指家长,随着家长年龄的增长或离去,他们将面临无人供养的境地。他们很多人没有社会保险,一旦遭遇天灾人祸,面临的也许就是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说明社会对智障人的关照严重缺乏。应当说,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我们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服务组织,更应该把智障人这个弱势中的弱势群体时刻放在心上,在整个残疾人事业规划的大盘子中,在“两个体系”建设的大局中,把智障人的愿望和需求摸清、摸准,根据他们最需要解决的困难,给予工作和政策上的倾斜。
二、中国智协的特质,决定了协会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中国智协是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后才组建的。比起解放初期就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盲协、聋协,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肢残人草根组织,历史相对较短,积累相对较少。但是,二十多年来,在历任主席、副主席和各位委员的努力下,中国智协的工作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应该说,智协的工作是有许多特殊性的。其他协会,都是残疾人自己的协会,只有智协和精协,是残疾人与亲友的联合组织。所以,充分发挥好家长、亲属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非常关键和重要。实际上,历届智协都是这样做的,成效也是显著的。
智协自成立以来,一向重视发挥家长、民办机构、专家学者和爱心人士的作用。协会经常联系的家长组织、民办机构和专家教授、爱心人士中,有的是协会的忠诚的志愿者,有的是协会工作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有的还千方百计为协会筹划募集资金开展活动,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向这些家长、机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协会这些年做了大量扎实工作。比如,协会经常深入实际,结合智障人士需求,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工作,这些年曾就提高家长素质、支持民间草根组织、开展支持性就业、成年智障人托养等专题,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又如,协会坚持为智障人士维权,一经发现智障人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总在第一时间代表他们在社会上发声,及时联系相关地区的残联,协助地方政府查清事实,做出处理;协会还经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组织海内外专家普及维权、服务意识,传授和培训康复治疗、心理辅导、专业护理、劳动技能等知识,不仅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水平,还把家长和机构负责人也培训成为准专业人员,以便为智障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协会积极募集资金,为智障人和智障人服务机构解决资金短缺略尽绵薄;今年,中国智协还多方联络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劳工局等国际组织,在基层开展有倡导性的为智障人康复增能的项目;同时,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开发、设计并探索为他们服务的新途径,例如近两年,协会通过深入调研,启动了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试点项目等。协会对加强民间组织的建设也付出了很大心血。如马廷慧名誉主席亲自指导几家新成立的家长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张宝林主席正在动员专业机构对法人注册后的智协进行总体设计,想方设法开展好协会工作。
各地智协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日常工作中,举办智障人的歌咏、绘画、体育、综合性户外活动,家长也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联谊会、合唱团、演出队,和孩子们一起,愉悦身心,宣传社会,扩大了智协的影响力。
建立专业委员会,是协会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国智协成立的特奥活动委员会,以及一些省市的特奥活动委员会,利用特奥日、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积极组织智障人开展体育训练和比赛,并开展区域间的交流互动,既活跃了智障人的生活,也增进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上周,中国智协又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中国智协的第二个内设机构。这个委员会秉持“代表、服务、维权”的理念,为广大智力残疾人及亲友,提供咨询、参谋和智力支持,以推动智力残疾人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顾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都是与智力残疾人工作有关的各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知名人士和爱心人士。比如德高望重的老法学家江平教授也同意担任我们的顾问。老教育家余俞慧耕,今年87岁高龄还在继续培养智障孩子们,力求破解音乐教育对启智的作用。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姬,不仅愿意担任顾问,还经常为协会工作建言献策。这个委员会虽然只是一个松散型的咨询服务机构,但我相信这些具有社会影响力、具有爱心的顾问委员们,一定能利用各自的身份、地位和专业知识,在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在相关领域采集残疾人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在呼吁社会大力关注智障人士,维护和争取智障人士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智协工作非常重视,王新宪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对智协工作的领导,关注智障人的特殊需求。我相信,在协会全体同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近期需要着力推进的几项工作
(一)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
这次会议启动了“心连心——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我们所以要启动这个试点,是因为近年来,一些中重度的智障人走失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人中的一部分甚至被犯罪分子捋掠到黑窑厂当奴工。智障人走失给家庭造成的痛苦不言而喻。实际上,由于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也常发生老年失智者走失的事。各地的科研单位,已经研制出通过网络跟踪使用者的电子设备,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和十几家试点城市签订了协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试点工作做好。当然,启动这个项目的本意,还是提倡关注智障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轰轰烈烈的大事要做,平平常常小事更要经常做。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依法办事,在当事人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把好事办好。
(二)促进成年智障人士就业
成年智障人的就业问题,是智力残疾人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智障儿童在培智学校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许多家长只好和学校协商,让孩子继续呆在学校,但最多再呆几年,十七八岁,最终还是要离开学校。大城市现在有“阳光之家“、”温馨家园“等类机构,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这类机构大多是日托性质,孩子们无法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实现自食其力。
在554万智障人群中,中轻度的三级、四级残疾人占74.66%,其中,15—59岁的工作人口占64.4%,也就是说,智障人中约有266万青壮年完全能够参加适当劳动,或者自食其力,或者通过劳动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整个残疾人口在业比例只有31%,可以想见,最难就业的智障人的处境环境一定十分严酷。智障人就业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各地残联或民办机构,也开展了一些劳动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推荐就业。但一是这样的培训太少,二是培训的技能较为单一,三是推荐到工作岗位后,真正坚持下来的也不多。这个问题多年来未得到解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当然,这是全社会劳动保障方面的大问题,主要靠政府主导,残联配合政府来整体推动,但智协也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些调研,提供具体建议。各地有好的典型,也可以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加以推广。
(三)加快发展智障人士的托养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求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这里的残疾人,主要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今年8月,中国残联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2012〕16号文件,就残疾人托养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多元化发展、加强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和加快专业化建设等提出了十九条意见。
作为智力残疾人的代表组织,智协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学习和宣传文件精神,为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建设做出贡献。各地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托养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无论是建设专业性和示范性强的骨干机构,还是街道和社区的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我们智协对智障人的需求和愿望最有发言权,要把这些具体要求及时反映上去,让政府和社会了解。
另外,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托养服务上发挥作用,我们智协在这方面更可大有作为。智协要发挥社会联系面广、家长资源丰厚、海内外朋友多的优势,争取有爱心的人士投资或捐献。国家已经规定,凡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对托养服务机构进行捐赠,可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协会要对此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周知。
智协前一阶段进行的残疾人家庭财产信托保险,也是残疾人托养的主要内容,希望智协在继续配合广东省残联搞好试点的同时,继续在其他省份调研和探索,特别是在家庭房产信托方面下大功夫,争取有所突破。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在政治报告第七部分阐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四节”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专门提到“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说明,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我们智协要在全党全民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热潮中,特别是协会法人登记注册后,抓紧时机,团结奋斗。通过这次全委会,充分讨论,怎样发挥各地智协的作用,把两个体系建设贯彻到协会工作中去,为智障人谋取更多的福祉!
【残联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报告员先生、各位委员:
在短短的两个半天中,中国代表团与委员会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坦诚地回答了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由衷敬佩。审议过程加深了我们对《公约》各项条款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们审视和思考中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把此次审议看做是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难得契机。对于委员们所提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益,符合公约精神,适合中国国情,都将会成为我们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都将会转化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中国政府历来认为,人权的进步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庞大的残疾人群体的状况改善,根本上讲,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也是不容怀疑的。我们已经做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朝着公约要求的方向加倍努力。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些非政府组织关注并参与中国的审议。对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高度重视,并愿与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与委员会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是中国既定的工作方针。我们欢迎各位委员有机会访问中国,增进了解和互信,共同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香港和澳门特区与内地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但履行公约、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此次审议,香港和澳门同样受到启发。我们相信,两年后,当中国再次接受委员会审议时,委员们一定会看到,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在履行公约、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新的成绩和进步。
最后,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各方积极参与,感谢主席先生、报告员先生、各位委员以及秘书处的辛勤工作。
谢谢!
【残联发言稿范文】
2012年是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举办这次全国残联系统维权干部培训班,既是提升残联系统维权干部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又要利用这次培训班对今年残疾人维权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总结,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扎实起步
为切实推进“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维权工作,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去年年底,中国残联等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二五”实施方案》和《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落实实施方案,中国残联维权部又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的实施办法。各地根据国家规划要求,也制定了本地的“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规划。残疾人维权工作在相关规划指导下全面展开。
法制建设方面,目前,已有浙江、山西、北京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条例》和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各地积极争取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加条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减免、特殊教育经费保障、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单列、定向招录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工作,这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执法检查,同时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工作,《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是我国社会法领域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通过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开展,协助提出促进《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完善和贯彻实施的建议,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奠定更为坚实的法制基础;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认真做好参政议政服务工作,协助代表、委员提交建议、提案,认真办理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充分发挥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委员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各地残联积极探索完善法律救助工作机制,办理了一批法律救助案件;各地按照残联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权益保障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完善了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全面、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法制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开展,出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释义》,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宣传挂图和宣传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公安部在全国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完善了无障碍设计内容,提高了规范执行强制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依法开展无障碍建设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加强了规范化管理,惠及数十万残疾人。
信访工作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全国第四次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各级残联树立解决问题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畅通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渠道和解决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的渠道,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督导解决等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信访问题的发生,信访工作已成为有效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方式。
二、残疾人维权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一)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我国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其中有超过230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农村贫困总人口的20%左右,而且残疾人大部分处在贫困人口中的最底层,只有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标。目前,残疾人在生活保障、就业、医疗等领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地区残疾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工作难度很大。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立足残疾人需求,促进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和保障落到实处,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步对维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十二五”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目标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还比较窄,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亟待改善;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还缺少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社会上还存在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势必通过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诉求集中体现出来。维护残疾人权益是残疾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残疾人不断提出的利益诉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广大残疾人权益得以实现。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残疾人的利益诉求,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残联组织的健全和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维权工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发挥人民团体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共同维护群众权益,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各级残联是残疾人的代表和服务组织,维权工作是残联的核心业务工作之一,维权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各项业务工作密切相关。认真做好维权工作是充分发挥残联组织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各级残联维权干部应当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发挥好人民团体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反映和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与诉求,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
三、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关键时期,目前,“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开局良好,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开展维权工作,为残疾人谋福利,解决好残疾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各级残联领导应高度重视残疾人维权工作。
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要把维护残疾人权益作为贯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线,把残疾人维权工作作为残联的核心业务工作来抓,将残疾人维权工作纳入当地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按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和残疾人维权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相关任务目标,进一步发挥好维权工作在密切残联与广大残疾人联系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维权工作对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进一步深化对残疾人维权工作的认识。
维权工作是集中直接体现残联组织代表和服务残疾人职能的业务工作,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权益保障工作中体现出来,残疾人维权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对残联组织的维权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残疾人维权工作要客观分析残疾人的生存现状,认真对待残疾人的利益诉求,从个别典型案件中发现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理有据的立法和政策建议。要善于把维权工作和残联的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相关理念的深入推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不仅是残疾人工作某一业务领域的问题,而且是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需要残疾人维权工作积极开拓,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对残疾人的应尽责任,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随着各地残疾人维权组织建设的发展,残疾人维权工作业务格局的确定,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今后残疾人维权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在立法工作、参政议政服务、法律救助、法制宣传教育、政策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信访维稳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加以推进并得到落实,履行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的职能;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以及残疾人维护自身权利诉求等涉及残疾人直接利益的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保障措施,形成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使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
(四)加强基层残疾人维权组织建设。
各地省级残联维权机构建设已完成,今后要按照中国残联2006年下发的《关于残联维权机构建设的通知》要求,切实推进市、县级残联维权机构建设。残疾人维权工作具有业务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矛盾冲突多等特点,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维权干部队伍。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要选派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维权工作部门,增强维权工作力量,强化维权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对残疾人维权干部要关心培养、信任使用,要做到强进强出,促进残疾人维权干部队伍的全面发展;要关心维权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和发挥维权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残联将加强对维权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各地残联也要做好基层维权干部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残联维权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任务艰巨,希望各地残联的领导干部和维权部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和讨论,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任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党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各级残联的领导干部和维权工作者要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总结推动前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的成功经验,谋划今后十年本地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战略和目标,开启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这对于促进本地区残疾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十分赞赏亚太经社会所做的协调和努力,赞赏与会政府的积极参与,愿藉此机会,与各位代表广泛交换意见,为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做出贡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主张将国际社会残疾人工作的最新理念和原则同本国国情密切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过去的十年,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和《琵琶湖千年行动框架》,使中国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各种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公约所主张的不歧视、机会均等、无障碍等基本原则。中国将残疾人人权保障纳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已实施第六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残疾融合发展。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一,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康复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二,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四,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开展适合农村和少数民族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目;五,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无障碍建设标准体系;六,加强残疾人事业统计和残疾人状况监测;七,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特别关注残疾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8500万残疾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以及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的开展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将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而努力。
残疾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虽然亚太各国和地区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但促进和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过去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期间,本地区残疾人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活跃而富有成效。在新的十年里,残疾人贫困等各项问题依然严峻,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令残疾问题更为复杂。面对共同的挑战,中国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的开展,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琵琶湖千年行动框架》以及“仁川战略”所确定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做出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五篇:《2009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范文
http:///2007special/zkjc/index.htm
2009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闻发布会表明残疾人状况继续改善 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2010-04-06
《2009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于12月1日发布。由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开展的2009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结果表明,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继续改善,各项保障与服务水平较之上年有了提高,但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依然明显,在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此次监测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67个调查小区,监测残疾人34866人,本监测时间为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4月1日。
监测表明,残疾人生存状况继续得到改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78元,比上增长1.1%,农村为4066元,比上增长6.9%,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有较大下降,城镇为44.7%,比上低3个百分点,农村为47.1%,比上一下降了4.4个百分点。城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22.6%,比上的21.3%有所提高;农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残疾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23.6%,比上的19.6%有较大幅度提高。城镇残疾人参加的社会保险中增幅最大的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2008相比2007增加了22.6个百分点,2009又在2008基础上增加了3.5个百分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比例也有较大增幅。农村残疾人中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持续上升,由2007的84.4%,上升到2008的93.5%,再到2009的94.4%,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医疗改革在农村受到残疾人欢迎,各级政府对贫困残疾人参保予以补助,使残疾人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大受益者之一。16岁及以上城镇残疾人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覆盖率为52.1%,比上上升13.3个百分点。
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在学比例为69.5%,与上比上升了5.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残疾儿童在学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3.7%,农村为68.5%,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继续得到重视。
2009城镇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为66.8%,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体现出残奥会影响和无障碍建设的成效。另外,有79.5%的城镇残疾人所生活的城镇中至少有一种无障碍设施,说明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成效。在接受过社区服务的残疾人中,满意度为88.4%,比上上升1.7个百分点。残疾人接受法律服务满意度达到86.6%,反映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逐渐提高。
监测同时表明,残疾人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大多数残疾人的贫困状况仍待改善。虽然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但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7.9%,差距明显。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241.3元,是全
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58倍;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551.1元,是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2.24倍。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城镇为20.0%,农村为15.4%,分别比全国城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高出13.0和8.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1%高出5.2个百分点,生活质量明显落后。残疾人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仅占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的60%,表明残疾人家庭电器化、信息化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亟待提高。2009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被调查残疾人的23%,与2008大体持平。主要原因是每年新增加的残疾人绝对数量大,而且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认识到康复服务的作用并产生了新的康复服务需求,对康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提供康复服务能力的增长低于残疾人对康复服务需求的增长。
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9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高达13.6%,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2%的3.2倍。未就业者生活主要来源是,城市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40.5%、领取基本生活费占31.4%、其他占26.2%;农村中依次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占76.9%、领取基本生活费占10.1%、其他占11.5%。城乡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依靠家庭供养,其中农村占七成以上,家庭供养的趋势增大。
监测还表明,残疾人中最迫切的需求仍为医疗救助,城镇为56.3%,农村66.2%;其次为生活救助,城镇为49.5%,农村为65%;第三位是康复救助,城镇为26.5%,农村为32%;第四位是教育救助,城镇为7.6%,农村为13.9%。
通过对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三大类17项的指标监测,2009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53.5%,比上提高3个百分点,但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74.6%相比差距明显。
中国残联研究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和报告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