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内容预览: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劳动就业的主导形式。各地、各部门及各单位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吉林省分散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若干规定》、《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通知》、《x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各单位积极安排残……
你还没注册并升级为本站正式会员?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文章必需在本站注册并升级为正式会员后才能阅读!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注册后请点击阅读会员需知,按要求升级为正式会员!
如果你已经注册并已成为本站正式会员,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本站所有资源仅供正式会员参考,普通注册会员不能浏览或下载本站资源!注册前请认真阅读会员需知,如不愿成为正式会员,请不要在本站注册,以免浪费您的宝贵时间。
第二篇: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 结回顾~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表彰劳动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交流各地劳动就业工作经验,研究安排~年工作部署。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紧密围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优惠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就业容量,~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使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我市再次被省厅评为劳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城镇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各辖市、区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完善目标考核、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切实抓好就业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发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34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末又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就业总体形势基本稳定。
(二)各项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各辖市、区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以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为中心,以再就业援助为重点,狠抓各项措施的督促和落实,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扶持效用。一是继续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二是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针对优惠政策落实中的薄弱环节,各辖市、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改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确保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三是继续做好再就业援助工作。按照劳动保障部和省厅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 “再就业援助周”活动。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采取结对帮扶、公益性岗位安置、扶持灵活就业等多项措施,积极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截止年末,全年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07万份,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065人;享受小额贷款人数为195人,创业小额贷款总额为317.6万元;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人数为1803人,岗位补贴额为429.12万元,社保补贴额为556.38万元;享受税费减免3700万元。
(三)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各辖市、区按照“新、老三化”的要求,以“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程序一体化”为目标,狠抓劳动力市场建设。全市职业介绍机构共提供就业岗位96376个,为69223人次各类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中介成功28177人次。一是劳动力市场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辖市、区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根据就业服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硬件水平,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提供现代化的服务场所。XXX、XXX、XXX通过了“三星级”职介机构的检查评估。二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进一步健全。以市劳动力市场为中心,市场网络延伸到每个街道、社区,市区各街道都成立了街道职业介绍所,街道、社区每月举办一次 “就业超市”,~年,XX、XX和XX新区共举办就业超市69场,开展各类以帮扶困难群体为主题的活动24次,真正建成了市、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力市场四级网络。三是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为切实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专门召开了全市劳动力市场“新三化”建设现场会,各辖市、区都因地制宜、各展所长地开展了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推动了我市就业服务事业的发展。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各辖市、区以落实市委1号文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为主线,按照“巩固成果、扩大增量、有效组织、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体系建设。按照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成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机构。目前,全市各辖市、区机构建设覆盖率达100%,66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同时在全市836个行政村确定了836名基层劳动保障信息员,形成了市、辖市区、乡镇、村四级组织网络。二是加强目标责任体系建设,各辖市、区按照市局下发的《关于下达~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逐级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三是举办系列招聘会,送岗到镇。以~年4月25日全市联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为序幕,全市共有41个乡镇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7657个,使17863个农民实现了就业。四是开展了百期万名农村劳动力大培训活动。XX区开展柳工集团订单式车工电焊工培训、XX区谷阳镇开展了电子装配工培训、XX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电脑等培训、XX新区举办了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XX市八桥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计算机和电器技术培训、XX区官塘镇和蒋乔镇以农民夜校的方式开展了就业引导培训、XX市开展了农机跨区作业培训等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五是提高了南北劳动力交流的层次。全市共组织了258家用人单位3次赴XXX地区招聘,特别是5月28日的招聘会,我市的用人单位分赴XXX市的XX等县的8个乡镇,直接把就业岗位送到XXX市农民兄弟的家门口。六是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宣传月八大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编印了3万本《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简明读本》,免费发放给有培训意愿的农民。同时编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文件汇编》和《XX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通讯手册》,受到了省厅领导的好评,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办法,受到了省财政厅的通报表扬。《XX日报》用一整版篇幅对我市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特色工作作了报道。~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270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4.51%,其中新增本地转移42067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5.17%,新增市外劳务输出20638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3.19%;我市吸纳苏北劳务人员23497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7.49%,其中吸纳对口挂钩地区劳务人员127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7.3%。
(五)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效果明显。
一是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各辖市、区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再就业率,~年,全市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2万人,劳动者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培训后再就业率达64.23%。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促进就业。各辖市、区不断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制定创业培训计划,确保培训人数落实到位,全市共有1766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培训,有850人已实现了创业。三是增强再就业培训实用性。大力开展“订单式”、“预约式”等实用型培训,有效利用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优势,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用工单位需求为对象,适时开设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先后举办了空调维修安装、电子装配等订单式培训班7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12人。
(六)街道(乡镇)、社区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全市所有街道(乡镇)按照在XX区蒋乔镇召开的全市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现场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市区所有街道劳动保障所初步达到了“六到位”的要求。乡镇劳动保障所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XX市为所有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文件柜;XX新区丁卯街道劳动保障所结合有城有乡的特点,推进城乡统筹就业;XX区蒋乔镇、官塘镇建成了规范的乡镇劳动力市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前沿阵地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下面还将对他们进行表彰。
(七)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辖市、区继续深入贯彻《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措施,加大扩面力度,规范基金征缴,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在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基础上,确保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实现了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额的双增长。~年12月末,全市共有15606人次享受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4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03亿元,总量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仍然存在。~年全市城镇就业需求约为4.3万人左右,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5万个左右,供大于需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目前,在劳动力市场报名求职人数小于提供岗位数,尤其是一些待遇偏低的苦脏累工种和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种很难招到合适人员,但同时市场上仍有大量求职者、尤其是大龄人员难以找到就业岗位。
三是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和就业观念不适应,难以满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创造就业岗位的需求,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再就业优惠政策效应急需放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门槛”过高,贷款手续烦琐,环节过多,落实难度较大;未能给灵活就业人员以法律定义,稳定他们的就业难度很大。
五是技能培训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他们的技能。全市目前从培训数量上看已达6.6万人,但部分辖市、区的就业培训主要以就业指导等引导性培训为主,培训与就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培训者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较少。
六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展不平衡。虽然丹阳、扬中、句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但有的地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够,劳动力市场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与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形势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向基层延伸,特别是向乡镇延伸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七是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进展不平衡。有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未完全到位,有的地区机构、人员、经费没有完全落实,影响了基层平台作用的发挥。虽然我们现在讲都已经“六到位”,但真正做到,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八是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劳动力可供转移资源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总的来看,~年的劳动就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全市瞩目的成绩,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了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基层战线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们还要对~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二、~年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一年。做好~年劳动就业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中央及省、市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就业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以落实再就业资金为保障,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劳动就业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年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就业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提高南北劳动
力交流的层次。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万人,其中新增就地转移5万人,农村劳务输出1万人;全市66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场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新增吸纳苏北地区劳务人员2万人,其中对口挂钩地区劳动力1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组织化程度力争达50%。
3、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全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一定期限内再就业率达60%以上。创业培训0.15万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成功创业率5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50%以上,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超过50%。
4、加快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各辖市、区职业介绍机构“三星级”达标率8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要争创“四星级”职介机构。加强职业指导,进一步提高职业中介成功率,全年提供职业中介服务5.2万人次,介绍成功2万人次。
5、加快实施省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组织推广和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网络中心建设。市区所有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与市中心实现联网。逐步建立辖市、区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并与市劳动力市场联网。
6、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所有街道(乡镇)、社区均符合“六到位”要求。加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发展街道(社区)劳务派遣企业和非正规劳动组织,全年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0.3万个。
7、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年末失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3%以上。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全年征缴基金8700万元,力争突破1亿元。
为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各辖市、区必须树立四个理念:就业管理实现城乡统筹的理念,就业服务推进人本服务的理念,就业岗位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理念,就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统一的理念。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继续把新增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的政府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的管理,坚持定期通报和督查制度。加强目标考核的监督检查,健全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完善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箱、投诉栏,公布举报电话。坚决杜绝为了完成目标而虚报数据。
(二)完善平台建设,加大援助力度。
进一步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机构要巩固,人员要充实、经费要保障、制度要规范、服务要到位。年底前,要对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六到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展以争创 “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街道、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充分就业街道、社区”活动。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用,切实掌握再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援助对象进行社区公示、登记造册、动态管理。继续实行政府帮扶有就业愿望困难人员就业的常规制度。在进一步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大力开发社会性公益岗位,对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劳服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社区就业的发展,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双下岗、双失业等困难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充分就业。
(三)加快城乡统筹,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制度。为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全市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凡针对进城就业农民设置的行政审批、限制性规定和不合理的收费、登记项目,一律取消,从~年1月1日起,对进城务工和跨地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不再实行流动就业证卡管理,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管理制度,由乡镇劳动保障所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发放就业登记证,统一标准,统一台帐,统一发证,统一管理,免费发放。二是对村劳动保障信息员实行补贴制度。建立健全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合并以后的每个村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劳动力资源调查建档、就业信息采集等工作,形成市、辖市区、乡镇、村四级就业服务组织管理网络。同时,对村信息员实行市、辖市区两级财政承担的补贴制度,每人每年400元,由市和辖市、区财政各承担50%,年终根据考核一次性发放。三是强化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整合各类社会教育培训资源,认定一批有特色的,能承担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单位,作为市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积极探索建立“校企挂钩”、“校校联合”等教育培训与劳务交流相结合的合作模式,推进培训就业一体化。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制度,采取培训成果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拨付培训补贴资金,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下一步,将与财政部门联合对~年下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进行专项检查。四是举办系列乡镇招聘会。2月26日全市联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拉开了~年乡镇系列招聘会的序幕,今年要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优势,积极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各有特色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全市6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要至少举办一场招聘会,市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定期通报招聘会举办情况。五是协助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根据劳动保障部和省厅的要求,抓好春风行动,会同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依法维护民工合法权益,改善用工环境,督促各类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农村劳动力要签订劳动合同,依照《XX省社会保险征缴条例》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提供安全保护,保障其休息、休假。
(四)强化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 进一步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的要求,在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在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就业培训机构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对下岗失业人员继续开展免费再就业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主动适应市场,落实“新三化”就业服务标准,广泛开展特色服务,要坚持现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相结合的办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中介成功率;要建立和完善定期招聘和专场招聘相结合的招聘制度,密切联系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面向大学生、技术人才、妇女、转业干部、困难就业群体等专项招聘活动,提高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水平;努力拓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领域,坚持求职登记、招聘服务、劳务代理、跟踪管理“一条龙”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报告和工资指导价位工作,定期公布职业供求状况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进一步发挥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辅助作用,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开展免费再就业服务,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做法,全面落实免费再就业服务补贴政策。
(五)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技能素质。
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强化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充分发挥免费再就业培训补贴的政策效应,鼓励推动全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重点抓好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就业率和就业的稳定性。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扩大劳动预备制培训领域和覆盖面,加快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完善培训条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发挥龙头作用。
结合创业扶持,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催生和培养一批小企业创办者和自谋职业者。形成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机制。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建立一文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和专家队伍,提高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
(六)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力度,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保持参保人数增长态势。要做好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从~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要全部参加失业保险。继续做好改制后民营企业的参保工作,妥善解决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接续问题。要结合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二是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费缴费基数,加强稽核工作。企业的缴费基数不低于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不低于医疗保险,加强失业保险的稽核工作,今年要对部、省属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的稽核。继续加大失业保险清欠力度,制定清欠计划,减少陈欠,避免新欠。三是严格规范和合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有条件的地区,在留足失业保险备付金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基金投入用于促进再就业,也可用于街道、社区网络运行和维护费用等。要加强对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的管理,加快推行定期申领制度。
(七)发展服务企业,增加就业容量。
认真总结推广社区就业、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劳务派遣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经验,充分运用再就业优惠政策,努力开辟再就业门路。积极发展街道劳务派遣企业,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规范企业用工、参保、缴费行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正确引导和鼓励发展门槛低、包容性大的灵活就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推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劳服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
(八)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发挥作用。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督促财政设立“再就业资金专户”,足额预算安排和拨付再就业资金。进一步合理安排使用再就业资金,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再就业资金在保障街道和社区信息联网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失业保险基金己出险的地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充失业保险基金的不足。同时,用足用好各项省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九)强化基础管理,健全统计制度。
进一步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统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形成系统的资源数据库,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和跟踪调查,适当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引路,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着重宣传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要深入企业、社区、农村,把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有关基层单位。各辖市、区要建立常规宣传制度,在政府主办的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加强宣传,形成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各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做好本地宣传工作的同时,各辖市、区还要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及时把本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思路、新想法向上级部门报告,便于我们及时总结推广,指导全市各 项工作全面推进。
三、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
导、培训和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这对我们既是一种鼓舞,说明党和政府继续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再创新绩。具体到就业再就业工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认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管理机构还要提高下面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把握工作重点的能力。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建立政策的长效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劳动力素质,都要靠政策的扶持和激励,因此,国家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是好的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发挥不了作用,也就不能体现我们党提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所以,大家要抓住落实优惠政策这个重点,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开拓创新的能力。前面,我们分析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就业工作的协调、持续发展,就要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更新,工作思路要调整,工作方式要改进,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希望全是市各级劳动保障系统都要加强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各级就业管理机构是劳动保障部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下岗失业人员为本。必须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困难和需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制订政策、措施、办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效率,简化程序,不断提高群众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增强协调配合的能力。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靠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利用各类资源来推动工作。既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又要密切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涉及工商、税务、财政等等部门,享受政策的第一关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审核,但我们不能审核完就不管,而是要积极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帮助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尽快享受到优惠政策,并对落实优惠政策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掌握和了解。对享受政策的具体操作程序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协调解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优惠政策的扶持效应。
同志们,~年既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一年,也是面临挑战和压力的一年。我们一定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勤恳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第三篇: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劳动就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
结回顾2004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表彰劳动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交流各地劳动就业工作经验,研究安排2005年工作部署。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4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财政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紧密围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优惠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就业容量,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使我市劳动就业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效,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我市再次被省厅评为劳动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城镇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各辖市、区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完善目标考核、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切实抓好就业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发展。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特别是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0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34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末又下降了0.18个百分点,就业总体形势基本稳定。
(二)各项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成效显著。
(五)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效果明显。
(六)街道(乡镇)、社区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全市所有街道(乡镇)按照在xx区蒋乔镇召开的全市乡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现场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市区所有街道劳动保障所初步达到了“六到位”的要求。乡镇劳动保障所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xx市为所有乡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文件柜;xx新区丁卯街道劳动保障所结合有城有乡的特点,推进城乡统筹就业;xx区蒋乔镇、官塘镇建成了规范的乡镇劳动力市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前沿阵地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下面还将对他们进行表彰。
(七)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辖市、区继续深入贯彻《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措施,加大扩面力度,规范基金征缴,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在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基础上,确保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并实现了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额的双增长。2004年12月末,全市共有15606人次享受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4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03亿元,总量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仍然存在。2005年全市城镇就业需求约为4.3万人左右,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5万个左右,供大于需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目前,在劳动力市场报名求职人数小于提供岗位数,尤其是一些待遇偏低的苦脏累工种和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种很难招到合适人员,但同时市场上仍有大量求职者、尤其是大龄人员难以找到就业岗位。
三是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和就业观念不适应,难以满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创造就业岗位的需求,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再就业优惠政策效应急需放大。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门槛”过高,贷款手续烦琐,环节过多,落实难度较大;未能给灵活就业人员以法律定义,稳定他们的就业难度很大。
五是技能培训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他们的技能。全市目前从培训数量上看已达6.6万人,但部分辖市、区的就业培训主要以就业指导等引导性培训为主,培训与就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培训者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较少。
六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展不平衡。虽然丹阳、扬中、句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但有的地区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够,劳动力市场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与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形势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向基层延伸,特别是向乡镇延伸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七是街道(社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进展不平衡。有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未完全到位,有的地区机构、人员、经费没有完全落实,影响了基层平台作用的发挥。虽然我们现在讲都已经“六到位”,但真正做到,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八是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尚未建立,农村劳动力可供转移资源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总的来看,2004年的劳动就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全市瞩目的成绩,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包含了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基层战线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局党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们还要对2004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二、2005年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保持就业稳定增长,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一年。做好2005年劳动就业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期间劳动就业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党中央及省、市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05年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就业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以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为抓手,以落实再就业资金为保障,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劳动就业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劳动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2、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提高南北劳动力交流的层次。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万人,其中新增就地转移5万人,农村劳务输出1万人;全市66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场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新增吸纳苏北地区劳务人员2万人,其中对口挂钩地区劳动力1万人。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组织化程度力争达50%。
3、加大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全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万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后一定期限内再就业率达60%以上。创业培训0.15万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成功创业率5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3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50%以上,新增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超过50%。
4、加快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各辖市、区职业介绍机构“三星级”达标率8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要争创“四星级”职介机构。加强职业指导,进一步提高职业中介成功率,全年提供职业中介服务5.2万人次,介绍成功2万人次。
5、加快实施省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组织推广和运行工作,进一步完善网络中心建设。市区所有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所(站)与市中心实现联网。逐步建立辖市、区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将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并与市劳动力市场联网。
6、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所有街道(乡镇)、社区均符合“六到位”要求。加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工作重心下移。积极发展街道(社区)劳务派遣企业和非正规劳动组织,全年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0.3万个。
7、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年末失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3%以上。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和清欠力度,全年征缴基金8700万元,力争突破1亿元。
为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各辖市、区必须树立四个理念:就业管理实现城乡统筹的理念,就业服务推进人本服务的理念,就业岗位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理念,就业工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统一的理念。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继续把新增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的政府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逐级分解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目标考核的管理,坚持定期通报和督查制度。加强目标考核的监督检查,健全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完善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箱、投诉栏,公布举报电话。坚决杜绝为了完成目标而虚报数据。
(二)完善平台建设,加大援助力度。
进一步完善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机构要巩固,人员要充实、经费要保障、制度要规范、服务要到位。年底前,要对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六到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展以争创
“无双下岗双失业家庭街道、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充分就业街道、社区”活动。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用,切实掌握再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援助对象进行社区公示、登记造册、动态管理。继续实行政府帮扶有就业愿望困难人员就业的常规制度。在进一步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同时,大力开发社会性公益岗位,对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劳服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社区就业的发展,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双下岗、双失业等困难家庭中至少一人实现充分就业。
(三)加快城乡统筹,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强化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工作的要求,在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在推进就业服务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就业培训机构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对下岗失业人员继续开展免费再就业服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主动适应市场,落实“新三化”就业服务标准,广泛开展特色服务,要坚持现场招聘和网上招聘相结合的办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中介成功率;要建立和完善定期招聘和专场招聘相结合的招聘制度,密切联系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面向大学生、技术人才、妇女、转业干部、困难就业群体等专项招聘活动,提高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水平;努力拓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领域,坚持求职登记、招聘服务、劳务代理、跟踪管理“一条龙”服务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报告和工资指导价位工作,定期公布职业供求状况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进一步发挥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辅助作用,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开展免费再就业服务,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做法,全面落实免费再就业服务补贴政策。
(五)提高培训质量,提升技能素质。
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设置培训专业,强化就业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充分发挥免费再就业培训补贴的政策效应,鼓励推动全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重点抓好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就业率和就业的稳定性。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扩大劳动预备制培训领域和覆盖面,加快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培训机构自身建设,完善培训条件,努力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发挥龙头作用。
结合创业扶持,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催生和培养一批小企业创办者和自谋职业者。形成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机制。加强培训师资的建设,建立一文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和专家队伍,提高培训后的创业成功率。
(六)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力度,强化基础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不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保持参保人数增长态势。要做好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工作,从2005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事业单位要全部参加失业保险。继续做好改制后民营企业的参保工作,妥善解决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接续问题。要结合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二是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费缴费基数,加强稽核工作。企业的缴费基数不低于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不低于医疗保险,加强失业保险的稽核工作,今年要对部、省属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进行一次拉网式的稽核。继续加大失业保险清欠力度,制定清欠计划,减少陈欠,避免新欠。三是严格规范和合理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有条件的地区,在留足失业保险备付金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基金投入用于促进再就业,也可用于街道、社区网络运行和维护费用等。要加强对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的管理,加快推行定期申领制度。
(七)发展服务企业,增加就业容量。
认真总结推广社区就业、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劳务派遣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经验,充分运用再就业优惠政策,努力开辟再就业门路。积极发展街道劳务派遣企业,加强对劳务派遣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规范企业用工、参保、缴费行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正确引导和鼓励发展门槛低、包容性大的灵活就业,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推动服务型、商贸型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劳服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
(八)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发挥作用。
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督促财政设立“再就业资金专户”,足额预算安排和拨付再就业资金。进一步合理安排使用再就业资金,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发挥再就业资金在保障街道和社区信息联网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失业保险基金己出险的地区,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充失业保险基金的不足。同时,用足用好各项省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九)强化基础管理,健全统计制度。
进一步发挥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统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基础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工作,形成系统的资源数据库,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和跟踪调查,适当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提高统计的准确性。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典型事例,通过典型引路,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着重宣传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要深入企业、社区、农村,把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有关基层单位。各辖市、区要建立常规宣传制度,在政府主办的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加强宣传,形成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各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做好本地宣传工作的同时,各辖市、区还要做好信息的上报工作,及时把本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思路、新想法向上级部门报告,便于我们及时总结推广,指导全市各
项工作全面推进。
三、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这对我们既是一种鼓舞,说明党和政府继续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劳动就业工作再创新绩。具体到就业再就业工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认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管理机构还要提高下面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把握工作重点的能力。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建立政策的长效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群体、提高劳动力素质,都要靠政策的扶持和激励,因此,国家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是好的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发挥不了作用,也就不能体现我们党提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所以,大家要抓住落实优惠政策这个重点,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发挥作用。
二是加强开拓创新的能力。前面,我们分析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就业工作的协调、持续发展,就要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更新,工作思路要调整,工作方式要改进,要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希望全是市各级劳动保障系统都要加强主动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各级就业管理机构是劳动保障部门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服务中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下岗失业人员为本。必须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了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困难和需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制订政策、措施、办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效率,简化程序,不断提高群众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增强协调配合的能力。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必须靠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利用各类资源来推动工作。既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又要密切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争取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涉及工商、税务、财政等等部门,享受政策的第一关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审核,但我们不能审核完就不管,而是要积极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帮助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尽快享受到优惠政策,并对落实优惠政策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掌握和了解。对享受政策的具体操作程序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协调解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优惠政策的扶持效应。
同志们,2005年既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一年,也是面临挑战和压力的一年。我们一定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勤恳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努力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同志们:
在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在此,我谨代表县政府向出席会议的全县残疾人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去年,以县残联组织顺利换届为标志,我县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在新世纪又迈上了新征程。过去的一年,我县残疾人工作在上级残联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实实在在地帮助残疾人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我县残疾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广大残疾人的好评,阙柳松理事长被评为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今年,省残联提出了“努力为广大残疾人构筑四个服务体系”(即更加完善的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卫生保障体系和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体系)的总体要求。等会儿,阙柳松同志将在工作报告中作出具体部署。从近几年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的发展潜力还大得很,关键在多动脑筋,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差距,差距也是潜力。希望大家抓住主要矛盾,在克服观念、体制、机制、障碍上,去下大的气力,寻找突破口,开拓前进。下面,我就~年如何加快发展我县残疾人事业,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工作主动性,坚持统筹协调,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残疾人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残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部分残疾人先富了起来,但就残疾人这个群体来说,由于他们身体上缺陷的原因,没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状况明显落伍掉队了。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是影响社会发展稳定比较突出的一部分。残疾人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全局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没有残疾人的稳定,就不能说社会的完全稳定;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也不能说全社会进入小康;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协调发展。对这一点,我们在思想上、意识上、定位上要准确把握。我们在考虑残疾人问题时,必须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这个大局去思考,去把握,通过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让残疾人随着时代潮流共同进步。要树立“只有跟进大局才能为大局所接收,只有融入大局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理念,树立朴方同志讲的“五个不”精神:不动尧不气馁、不争论、不攀比、不宣扬。高标准、高要求,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工作。要克服畏难情绪,抓住薄弱环节,振奋精神、开拓进龋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认真践行残联组织“代表、服务、管理”三项职能,切实维护残疾人利益发挥残疾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己出题目,自我加压力,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化为突破口,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开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我们要努力营造开拓创新的氛围,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残联的同志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怀,要走出机关,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残联工作要把社会作为舞台,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办法。我们一些同志驾驭新形势的能力还不够强,步子迈得不够大。所以要认真总结检查一下,残联过去工作中哪些好的做法,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哪些做法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合时宜的我们要及时抛弃。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基点要放在依靠社会和市场机制上来。要以经济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们还要经常问问自己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解决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市场经济体制,现在是大好时机,要靠社会,这是一项光彩事业。我这里说的不是不要依靠政府,而是要从过去单一的依靠政府转到依靠社会、依靠市场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上来。既要依靠政府,又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拓宽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还要挖掘残联的职能优势,打好市场品牌,用足用活政策。依靠政府主要是法律、政策、环境的支持,还有事业费及基础设施建设。但要清醒地看到,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今天,立足点要依靠市场机制,依靠社会力量,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我们残疾人事业更大更长远的出路在社会、在市场,要靠我们去组织、运作,推动方方面面、千家万户。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壮大的经验,运用社会力量,走社会化的路子。工作的社会化首先要有工作的网络、队伍,通过残联组织推动有力的开展活动,要动员组织全县的青少年、老年人,还有志愿者队伍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等,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出一把力。残联的活动要有载体,形式可多样化,特别是在筹措资金来源时,要积极主动与其他方面和企业合作,借牌运作。市场经济条件下,残联要把全社会扶残、助残志愿队伍和网络作为残联工作的组织支撑,以活动和项目为载体,让社会各种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是一块巨大的资源,用好了,残疾人事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三、改进工作作风,面向社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和残疾人中去,不断赢得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残联工作在突出“新”字的同时,更要体现一个“实”字,多办实事,少搞形式。党中央号召我们,全党都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残联是做善事的,更应努力做好事关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有影响的实事,一年办几件,要主动出击,搞好操作。此外,残联工作的指标、目标也要实,工作要到位。要善于深入群众,总结新鲜经验,摸索新的办法,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残疾人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作为才有地位,前几年的工作实践已经证明,残联工作要得到残疾人的肯定,得到社会的支持,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位置,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把真心实意的感情融化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把各项工作抓“活”抓“实”,有了效果,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发展残疾人事业很有必要,也很需要。我们不仅要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用足用好各种政策,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创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和谐环境。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要“小题大做”,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求真务实,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关键在残联班子,事在人为。实践证明,建设团结、坚强有力的残联领导班子,建立品德好、素质高、作风实、责任心强、能热心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去年,县残联进行了换届。通过换届,更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新鲜血液注进了这个大家庭中,使残联机构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因而,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建设,才能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残疾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拼搏进娶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展示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风采,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确立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本领。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淡泊名利,不辞辛劳,热爱残疾人工作,奉献残疾人事业,促进我县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07-05-22 10:04来源:未知阅读次数:518
同志们:
今天,中江县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在此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回顾2006年的残疾人工作,布置2007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刚才高理事长回顾了去年我县残疾人工作,无论康复、就业、扶贫、教育等方面,在全县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去年的工作,我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残联工作思路清晰,工作重点突出,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同时,残联以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施危房改造、扶残助学、复明工程、种养殖扶持等项目,使全县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改善和提升。刚才高永寿同志对去年的工作作了总结,非常具体、实在,对存在问题分析很准,对今年要抓的几项重点工作目标也提得很明确。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班子团结,工作务实。在残疾人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需要救助的人数较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残联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取省危房改造资金37.5万元,为我县50户贫困残疾人新建了房屋,争取无偿康复资金67万元,为27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全
额免费手术,为259实施补助;同时开展了残疾人养殖、轮椅捐赠、小腿假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县各级残联注重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以求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切实履行职责,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再上台阶。
三是注重工作协调配合,发挥了残联组织整体功能作用。残联围绕大局,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协作,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残联协调、各尽其责、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可喜局面。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县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的结果,更是直接从事残疾人事业工作者辛勤工作、努力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默默无闻长期在残疾人事业第一线的广大残疾人事业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忠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我县2007年残疾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适应形势,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
残疾人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社会特殊困难群体。我县各类残疾人总数超过10万人,加上其亲属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所以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对加快中江经济发展,保持中江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谋划残疾人事业发展,要整合资源,争取各方面支持,探索关爱、帮扶、救助残疾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与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一)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我县贫困残疾人比例高,生产生活困难的人群多。所以要通过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帮扶的对象要准;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年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困难;相关部门要积极优先安排特困残疾人就业,要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依靠全社会力量对残疾人实行救助。
(二)加大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力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残疾人优惠待遇有关政策规定,针对残疾人生活、医疗、康复、就学、就业、维权等难点、热点问题,加大信访维权工作力度,加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力度,这是我们各级残联和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今年工作重点
一是危房改造和养殖业扶持要认真、严格选准实施对象,并在所在的乡村进行公示,充分体现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对象准确。二是认真落实好贫困残疾人的低保和残疾人加入新合组织。
三是根据中、省残联的部署,2007年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农村抓村镇、城镇抓社区、残协组织的建设,建立完善以村、社区、委员会为核心,村、社区、残协组织为纽带,基层服务工作机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多渠道反映残疾人愿望,解决残疾人困难,维护残疾人权益,很好发挥纽带作用。
四是狠抓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五是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帮扶活动,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2至3户贫困残疾人。
同志们,残疾人事业工作任务艰巨,工作难度很大,但使命光荣!新的形势对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县残疾人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江”的奋斗目标作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