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时间:2019-05-14 06: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第一篇: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的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已成为中国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远程医疗等,不但能改进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同时也提升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水平。此外,在政策支持不断、医院IT应用意识增强、移动智能终端普及加速、运营商解决推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赛迪设计预测,今后两年,智慧医疗信息化投资将保持平均每年35.6%的增长速度,预计2014年达到395.2亿元,2015年达到539.4亿元。

在这种发展形势背景下,赛迪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将帮助医疗机构、投资者、IT厂商更精确地把握中国智慧医疗市场发展规律,更准确的掌握智慧医疗的应用需求。

更加深入、详实的市场研究数据。从智慧医疗IT应用市场的专业角度出发,给出智慧医疗对于IT产品投资(包括整体投资、硬件、软件、细分应用系统的投资结构等)的详细数据和年度发展变化规律,洞察行业IT应用发展动向。

更加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精炼主要产品提供商和市场竞争者2013年度的市场表现,从业务支撑、技术技能、应用效果、客户服务等多个维度总结企业成败得失,评点市场领先要素。

更加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以近年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合理展望未来三年行业IT应用需求趋势,对未来该行业市场投资规模进行深度量化预测,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

报告摘要来自:中国市场情报中心(CMIC)

第二篇:绿色智慧医疗最新技术研究报告

1.背景

现阶段,大多大型的综合医院都已经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搭建了各自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大幅度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但是在医疗服务上,因为实时性缺失、资源管理紊乱、信息采集不够全面等一系列问题,病患就医困难,并且医疗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综合研究大型医院的实际情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急需解决:医院资源分配不合理,医院之间信息共享度不够;临床护理管理不够完善,无法跟踪和记录医嘱信息的执行过程;病人治疗动态管理体系缺失,治疗阶段进程容易出现差错,临床护理对象也容易混淆;病人与药品的确认不够准确,难度大;护理人员工作复杂等。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持终端设备的普及,数字化,移动无线所提供的实时而准确的信息服务将是未来医院的主流改革趋势。在新的医疗模式下,基于医院与医院之间,可以实现医疗联合体,共同搭建病患大数据库并实现信息共享与医疗合作;基于病患与医院之间,实现无线会诊,基于医院管理,实现电子病历管理、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数字化管理分发等。总体来说,需要解决的是完善现阶段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使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并且更具移动性和灵活性,达到简化人为工作,科学化管理,提高医院活动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完成上述的目标功能,结合现有的技术可以将医院内部网络搭建HIS系统的同时,完善IBMS系统,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包括了联合体其他医院、居民、病人、不在医院的医护人员等)与云平台完成数据共享。结构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结构体系图

2.医疗联合体的建立

所谓“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合作单位双向转诊。广义上来说医疗联合体不仅仅局限于三级医院联合其区域内的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也可以是同级之间的联合,或跨地域的联合。

2.1云服务平台的基础模式

实现联合体数据共享的基础是与平台的搭建。在合适的地点建立云服务资源池,通过虚拟化技术给各个医院提供计算、存储、查询等服务。由云资源池承载所有的IT服务运行,一方面方便维护管理,另一方面实现数据共享。由云平台存储的大量数据,后期做大数据分析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联合体内部,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医疗联合体内的所有医院的资源。在联合体内,所有医院共用同一套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访问分布在大型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完成所需的计算任务,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由此搭建一套医疗联合体的服务平台,并提供对医院内部管理和对外开放注册的接口。

在病人寻求就医层面,3G(向4G发展)移动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借助移动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访问医疗服务平台。因此通过医疗联合体服务平台的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和预约门诊等高效服务,可以减少病患排队、报销的复杂程序,节约社会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分流各类患者,普通患者将被科学地分流到联合医院的分部点得到就近便利的服务,而大型综合性医院更专注于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的治疗;而压力相对减轻的大医院也得以通过云平台上的远程诊断帮助联合体内下属医院提升医疗水平。

在医院面向社会层面,通过医疗服务平台,一方面提供移动医疗和移动药店等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以流媒体等介质来播放远程医疗中的视频资源,或推送医院动态信息,各门诊会诊情况,预防疾病的小知识等,在惠民的同时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在社会赢得好的口碑。

由此可见,云服务器体系的搭建是基础,移动技术和服务器的无间隙链接是医疗服务平台构建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系统构架如图2.1所示。

图2.2 系统构架图

其中,基础设施虚拟化和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实现方法如下:

1)基础设施虚拟化。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核心是服务器虚拟化,可采用Xen VMM技术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Xen VMM(virtual machine monitor)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Open Source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虚拟机器。采用Xen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基础设施变成一个资源池,简化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扩展。2)应用程序虚拟化。首先要对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对主要的实体增加医疗机构的属性,使得医疗信息系统可以为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共享使用。通过SOA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SOA与SaaS被称作挛生姐妹,SOA与SaaS是现代软件服务领域的二架马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其核心是共享。SOA是实现SaaS平台的最理想的软件架构。SOA架构的核心就是模块化,模块之间松散耦合,资源共享。采用开源SOA项目Mule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Mule ESB是MuleSource推出的产品。

3)业务连续性。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同时为多个医疗机构服务,保存多个疗机构的数据信息。一旦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因此,提升云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

2.2结构功能

该体系结构下,应提供一下几个核心功能。

1)移动医疗定位服务。当居民出现病痛,有就医倾向,可以通过登录该平台查询自己所在地址,以及就近联合体内部医院地址信息,各门诊就诊开放信息,提供最短路线查询,以便病患以最快的速度就医。2)网上挂号服务。当登录进入平台系统之后,能进行挂号,不必去医院排队,提高效率;查询专家就诊的时间安排表,能进行网上预约。3)电子病历。在医院进行就诊之后,创建自己的电子病历,病人可以查询自己的病情描述、治疗进展以及治疗所用药品。方便下次病发自查,也可以辅助医生诊治。

4)付费功能。提供医药费结算功能,在多个医院治疗,统一划费结算,同时支持医保卡报销功能。

5)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平台给居民推送医疗卫生知识,例如传染病防护、急救处理常识、先进医疗技术研究动态等信息。

3.移动医疗的构建

对于移动医疗信息化的需求,概括为三点。首先是,信息数字化,由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取代传统的纸质病历、口头医嘱,由先进的信息设备处理相应存储工作,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并能不断更新补充。其次是实时性的实现,医护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使用信息系统,在应对紧急事故、或者不在医院现场能及时处理。最后,是提升医疗质量,改善病人安全,在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了安全保障,对于医院内部管理更为方便简单。

在系统搭建过程中,主要涉及临床护理、移动查房两大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访问本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数据上传与查询。在医院内部,通过内网的无线AP就可以轻松访问系统;在医院外,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或者互联网进入系统。

1)移动工作站。

移动工作站由移动医生工作站与移动护士工作站组成。移动医生工作站是在传统医院信息系统中医生工作站基础之上升级,搭载在医生的手持终端上,实现移动办公和诊疗。在功能上,医生可以综合处理HIS、CIS、EMR等系统中的临床数据的采集、录入、查询、汇总,实现诊断数据实时更新。护士移动工作站则是以传统医院信息系统中护士工作站升级,搭载在护士的手持终端设备上,实现护士的移动办公与护理。在于移动医生工作站比较起来,实现方式基本相同,由于工作职能不一样,所以访问权限以及功能不尽相同。移动护士工作站是将护士工作站的延伸和扩展到病人床头,实时采集病患的病情(各项生命特征)信息,上传数据库,简化传统查房繁琐过程。显示所有的医嘱信息,确认执行人与执行时间,跟踪实施。2)临床护理。

建立无线床头卡系统,采用平板电脑代替传统的纸质床头卡,通过接入医院内网。一方面,采集病人的生命特征信息并上传护士站;另一方面,从护士站获取患者的相关基本信息并显示,直观供医护人员查房时查看。通过电子床头卡,病患也可以查看自己的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治疗计划方案、饮食注意事项、医生医嘱等,协助护士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

4.拟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系统搭建过程中,功能实现必须有技术支持。拟解决的问题有:

(1)安全问题。通过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用户认证、无线入侵检测机数据传输加密等关键技术,来保证移动医疗的安全性。

(2)接口问题。通过手持设备通过移动网络或者互联网接入与云平台,必然要解决平台系统与终端服务软件的接口问题,以及医院内网接入平台,HIS等信息系统与平台的接口问题,都是必须解决的。

(3)云服务虚拟化。在医疗综合体的模式下,必须解决服务器的虚拟化以及程序虚拟化的问题,实现各个医院系统能共用云平台。

(4)数据库权限管理。一方面,因为由于医生、护士、病人的立场不尽相同,在数据访问的权限上必须进行一个管理。另一方面,病人的身份也决定了数据的机密程度,涉密的病人资料权限管理尤为重要。

第三篇:智慧医疗建设方案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 背景....................................................4 第二章 建设目标................................................4 2.1 总体建设目标......................................................4 2.2 阶段建设目标......................................................4 2.3 智慧医疗需求......................................................5 2.4 建设内容..........................................................6 2.5总体框架...........................................................6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6 3.1建设依据...........................................................6 3.2应用项目建设.......................................................8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8 3.2.1.1 通信网络保障...............................................8 3.2.1.2 计算中心...................................................8 3.2.1.3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9 3.2.1.4 建立标准规范...............................................9 3.2.1.5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10 3.2.1.6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10 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11 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12 3.2.2.1 电子病历共享..............................................12 3.2.2.2 双向转诊系统..............................................12 3.2.2.3 辅助诊疗系统..............................................13 3.2.2.4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13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15 3.2.3.1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15 3.2.3.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5 3.2.3.3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17

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17 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18

第一章 背景

智慧医疗卫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卫生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卫生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章 建设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目标是:智慧医疗卫生框架体系,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2.2 阶段建设目标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目标通过以下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同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疾病控制为切入点,在跨业务、跨机构、跨区域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统筹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业务系统等一批示范试点应用项目建设,协同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初步建立智慧医疗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所辖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切实改善和缓解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加快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以重大项目支撑医疗行业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第二阶段: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信息化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深化完善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智慧与决策的反应能力。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居民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 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架构。

2.3 智慧医疗需求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体现四个方面的智慧:

(1)对于医疗机构的智慧内容: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区域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2)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内容:快速应急指挥响应。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联动疾控系统、急救一体化系统、妇幼医疗保健管理系统、现代血站信息系统,使相关机构的资源信息互通,利用GIS、GPS卫星定位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统一调度、准确救援。

(3)对于公众的智慧内容: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服务,无论居民身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

(4)对于卫生管理部门的智慧内容:系统的分析、科学的决策、优化的管理,通过对海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分析决策系统,为卫生局对全市的医疗资源的规划、各类疾病的控制、健康教育的宣传、慢病的防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保障与处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及时的辅助和支持。

2.4 建设内容

以居民健康卡为纽带,根据“1135规划”的蓝图,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体系。  1张网络:智慧医疗卫生专网;

1个平台:智慧城市应用支撑平台。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向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  3套体系: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5类业务应用系统: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医疗保障类、用药监管类、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

2.5总体框架

智慧医疗卫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 3.1建设依据

 必要性:响应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纲领  迫切性:缓解社会民生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

 择优性:择优选取领域内具有带动及示范效果的重点项目  效益性:选择符合领域发展动向、技术含量高、见效快的项目

 易操作性:选择医疗信息化发展较快、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便于实施示范工程项目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取包括基础建设、平台建设、业务应用建设等12个项目,并挑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试点区域,开展以下示范项目的建设:

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公卫服务同步建设,围绕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云计算中心,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建立方便居民的集挂号、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申请与报告查询、网上及电话预约挂号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卡医疗“一卡通服务”;

建设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疾控、急救、妇幼医疗保健、血液管理等公卫机构及资源的精确空间分析管理与综合性展示;

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网站,同时对省厅建设完成后的预约挂号系统进行集成; 拓展急救服务,建设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院前急救全景管理,配合专家远程会诊,从而形成院内外医疗信息共享,资源互通;

拓展医疗服务,构建双向转诊、辅助诊疗和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从而增强居民就医保健幸福感、缓解居民就医难,费用高等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工作效率,切实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3.2应用项目建设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 3.2.1.1 通信网络保障

实现所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站的网络全覆盖,深延伸,支持多种方式查询到底(同时保证了疾控网络覆盖全面),并将与下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全部移送到医疗卫生专网,通过边界接入放到外网用于对外使用。3.2.1.2 计算中心

智慧医疗卫生计算中心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撑,部署在卫生局,使用和运维的主体单位是卫生局。主要包括:机房、通用和专用基础设施、网络设备、配电、照明、综合布线。

计算中心主要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与共享,业务统一整合与互融,并支持后续的扩展应用;实现对基础运行支撑平台运行的监控管理;实现数据定时备份管理;实现网络通信的监控管理。

3.2.1.3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

居民健康卡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可以作为个人信息基础载体。居民健康卡的申领受理与发放工作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承担,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首先对居民个人基本身份信息进行采集,之后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审核和处理,注册管理中心将对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经金融机构按相关标准审核,并为用户办理个人金融账户;处理完毕后,信息返回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再次审核,最后由注册管理中心将制卡信息传输到制卡中心进行制卡;同时,个人信息数据和密钥也被写入卡中,制作好的居民健康卡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放给辖区居民。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医院就诊、新农合应用、社区保健、金融支付和个人健康管理五类主要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1)医院就诊:预约及自助挂号、门诊就诊、先诊疗后结算和急诊四项服务。(2)新农合应用:持有健康卡农民在所属省内定点医疗结构就医出院时,可以凭卡及时结算诊疗费用,还可以凭卡和外地就诊医院详细费用清单在所属新农合管理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3)社区保健:根据病情发展需要,提供预约挂号、电子转诊服务,及与上级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协作,还可以使持有健康卡居民及时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除此之外,由于健康卡唯一身份识别,可以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信息整合。

(4)金融支付:持卡人在医院付费窗口或编写POS机上实时支付诊疗费用,还可从储蓄账户中预拨部分资金到医院指定结算账户。除此之外,有银联标志的居民健康卡被激活以后,居民健康卡将具有合作银行储蓄卡功能。

(5)个人健康管理:居民通过网络或自助终端可在线查询和预约医院号源、计划免疫、儿童体检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健康卡实现电子支付,浏览个人健康档案,动态查询就诊记录、化验报告等信息,自助打印预约挂号单、检查化验单、健康指导文档等。

3.2.1.4 建立标准规范

遵循“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原则,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标准规范应该是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来加以实施,保证多部门(单位)、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整个系统的成熟性、拓展性和适应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

(1)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优先遵循国家(行业)标准;

(2)即将形成国家(行业)标准的,争取在标准基本成熟时,将该标准率先引入试用;

(3)无国家(行业)标准,等效采用或约束使用国际标准;(4)无参照标准,按标准制定规范,自行进行研制;

(5)在编写卫生信息交换标准时,需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6)在此基础上形成医疗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通讯标准使来自于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容易地交换医疗信息,提高各种医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标准刺激竞争一从而降低费用;使用标准化的产品,医疗机构可以从单个科室的低门槛的系统开始,逐步建立更大的系统,直至覆盖整个医疗机构的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与投资私有解决方案的巨大风险相比,标准化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替换或升级。3.2.1.5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从六个方面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为智慧医疗卫生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采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整个体系的构建遵循系统安全工程过程开展。

3.2.1.6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

智慧医疗卫生感知网涉及到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及传感网关,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采集;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用户

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

 摄像机(2)医疗机构用户

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  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 摄像机  GPS  自助预约挂号终端(3)居民用户

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PDA  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 GPS  其它:耳麦、项圈衬衫、短裤、腰带、电子腕表、运动检测传感器、智能药瓶等。

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采集与核心共享数据信息抽取。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大脑”,概括为“两级三类”,即,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慧云数据中心两个部分。其中智慧云数据中心需要建立包括基础信息库、目录资源、共享资源、数据仓库在内的多种基础信息资源库;智慧云服务平台则应实现统一的基础服务,基于各类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层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建设为市、区分两级。

(1)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支撑,实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电子病历为基础,慢病防治为重点,决策分析为保证”的智慧云服务平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和卫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分别对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和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的接收、分析、使用和状态预警监控,以及对相关数据在内部平台之间共享与业务互通。

(2)区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内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存储更新,通过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内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实现区之间信息平台,区级与市级信息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用、业务联动和共享协同;实现区内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包括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辅助决策分析等工作。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 3.2.2.1 电子病历共享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是基于接口引擎,实现智慧医疗各个分系统之间互联,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在医护人员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快速地访问,达到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的目标。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采用开源的接口引擎,可以实现异构消息的转换和路由,而且它将消息的接收、过滤、转换和转发逻辑完全分开,确保各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独立维护,而不会互相影响。它的接口模型由四部分组成:

(1)源连接器用于从外部系统接收各种消息(如HL7、SQL、SOAP和XML等);(2)过滤器基于一系列规则决定哪些消息该接收,哪些消息该拒绝;(3)转换器通过一系列步骤将源消息转换成目标消息;(4)目标连接器将转换后的消息输出到外部系统。3.2.2.2 双向转诊系统

双向转诊系统是跨越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间的桥梁。双向转诊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核心服务模块、公众健康服务模块、社区预防保健管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监督考核模块。

双向转诊系统主要功能:

(1)提供诊疗信息共享、既住信息查阅、合理用药提醒、远程会诊、转诊指征智能提示、双向转诊流程管理、对转诊各方的适时定量考核等;

(2)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包括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转诊会诊医疗信息、检查影像等数据流通和共享渠道,档案信息的授权使用和分级隐私安全管理,病人随访等;

(3)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与发布,能对双向转诊各方行为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并向公众及时公布考评结果的决策支持与监督考核模块等;

(4)向公众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供慢病自我康复保健在线咨询,提供专家咨询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用药咨询、疾病预防提醒;

(5)转诊受理:对转入本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受理,表示此病人在本医疗机构已经受理接收了,接诊治疗后并给予回传单,同时给到相关的建议及方案;

(6)转诊登记:需要从本医疗单位转往其它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登记。如果以前进行过转诊过登记就可以点击“查询”按钮,查询以前登记的信息,选中勾上之后可以点“确定”,将以前登记过的病人基本信息作为本次转诊的登记信息进行登记;

(7)统计各社区服务中心(站)每月(年)的双向转诊情况并形成报表。3.2.2.3 辅助诊疗系统

辅助诊疗系统可以规范医疗服务的相关流程及记录格式,使医嘱、诊断说明、诊疗及用药建议等简明扼要,同时也为构建和完善电子病历及患者健康档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辅助诊疗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推荐用药模块: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通过使用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工作站和住院工作站)给患者开出诊断以后,系统根据诊断给出医生建议使用药品的功能;

(2)安全用药模块: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两个功能页面,对医生开具的处方和医嘱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用药检查会对医生处方或医嘱上的所有药品进行安全检查,不仅仅检查推荐用药列表中的药品,也检查不再推荐用药列表中的其他药品;安全用药检查功能除了药品与患者情况的交互检查外,还会对处方中的药品之间的禁忌作用进行检查;

(3)医疗咨询报告模块:该模块集成在医生工作站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健康咨询报告。包括诊疗缺失提示等临床医疗质量提示、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等民众基本医疗健康咨询功能。3.2.2.4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居民生理学信号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和建议或及时采取医疗措施的一种技术手段。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管理应用包括:在全程健康监护服务方面,全程监护服务平台、健康预警、用药跟踪;在健康指导干预方面,健康干预、健康在线指导、健康数据智能实时分析、家庭成员提醒。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全程监护服务平台:居民可通过登录服务平台,查询监护信息及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

(2)健康预警:平台对全程监护的数据,使用已有的医学分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患者的监护数据,当出现身体异常时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进行鉴别和干预。此外,系统还会结合一些其他的监测数据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保护,比如:当患者出现在房间突然向下跌倒的时候,结合血压、脉搏等状况,系统会分析出患者可能已经跌倒,同样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医务人员进行确认;

(3)用药跟踪:对特殊人群服用的药品,通过智能化的RFID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用药跟踪服务,、如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

(4)健康干预: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根据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首先对监护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网络向患者或者家属核实患者身体状况,并可以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现场的应急急救。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体情况,系统提供可定制化的监护计划管理功能;

(5)健康在线指导:专业医护人员可以在线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手段指导老年人或其亲人进行现场的健康指导;

(6)健康数据智能实时分析:基于积累的个人健康服务基础数据,在分析以往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个人的个性化数据,再叠加实时监测数据,利用医学理论、健康评估模型、智能挖掘和分析技术,由系统综合自动评判个人健康状况,对健康预警等功能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7)家庭成员提醒:特殊人群可能存在自理能力差、患病较为严重需照顾等问题,故智慧的特殊人群健康监护还将患者与家庭成员进行绑定,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各类提醒。如患者复诊相关信息、定期随访检查提醒以及季节性注意事项等智能化贴心服务,使得特殊人群的照顾者也可以依托智能化平台,给予患者悉心的照料。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 3.2.3.1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是突发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管理平台。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构成:在综合管理方面,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系统、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在虚拟应急方面,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在应急监测方面,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在综合指挥方面,研判系统、指挥调度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对应急资源(车辆、通信设备、医疗设备、急救人员等)的管理和调度;

(2)应急评估系统:对应急预案和实际应急结果的一个评估和改进;

(3)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利用GIS和GPS技术,对静态和动态的建筑、车辆、人员的集中、统筹的展示;

(4)应急预案:对虚拟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的方案规划;(5)应急演练:对虚拟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的联合演练;(6)信息采集系统: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应急中心、妇幼中心)等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提取;

(7)信息分析系统:对采集和提取信息的分析,从而提炼出需要的数据,为卫生应急事件提前做出预警;

(8)研判系统:对当前发生的卫生应急事件,对各类静态的数据和动态的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以便判断出一个最佳的处理手段;

(9)指挥调度系统:利用各种通信、计算机、GIS、GPS、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统一指挥调度各类急救资源,快速、高效、准确的解决突发事件。3.2.3.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可以经平台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容涉及疾控业务防病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工作平台、传染病

管理、慢性病管理、职业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卫生监测管理、统计报告、免疫预防接种、实验室样品检验检测、疾病信息在线填报等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从个人到人群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信息的管理,个人及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干预措施如体重管理、膳食管理、运动指导等的实施,干预效果的评价;

(2)传染病管理系统:通过各类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疾病的流行态势、及时发现新的病原,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病管理系统:法规性文件、数据编辑、系统设置、健康监护、职业病登记及数据处理;

(4)精神病管理系统: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录入、患者随访、肇事登记、评估、注销登记,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日常随访、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通过查询统计模块随时可列出患者信息一览表、肇事信息一览表、全区患者情况统计表;

(5)免疫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免疫预防接种记录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疫苗接种提示和查询功能,实现了免疫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增强了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计划性,能有效避免疫苗的漏种,同时利于免疫跟踪和数据分析研究;

(6)统计报告模块:可实现以信息化手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计各类关键病种及分析报告,例如:生命统计、重点慢病病历报告、恶性肿瘤报告、死亡原因分析报告等;

(7)疾病信息在线填报:扩展疾控系统疾病信息在线填报系统,完善目前已有疾病监测网的信息直报效能;

(8)卫生监测管理:提供针对各机构、领域及特殊人群(职业、环境、学校、食品、水资源、营养等)的相关卫生异样状况的实时监控及管理服务;

(9)疾控业务防病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工作平台:结合动态监测各类相关机构实时提交至平台的数据,帮助分析出各类疾病分布的地理特点,及时发现高发地区,有针对性的提出预警及防控措施;

(10)实验室样品检验检测:承担组织、管理、提升各项检测技术、能力,来向客户提供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和优质的服务。加强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有

效性。系统可提供快速、有效且具有权威性的各种检验结果。3.2.3.3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是为各种突发紧急事件提供医疗紧急救援服务。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按系统功能及所处位置区分,包含以下分系统:有线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急救受理系统、社区特别服务系统、急救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调度信息系统、院前院内信息互通系统。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软件部署在急救中心,硬件部署在车载的通信设备、车载传感设备、中心的硬件设施、医院的通信设备等。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所有的有线无线的音视频通信;

(2)计算机急救受理系统:包括求救接受、求救识别、出车单方案编制、出车指令下达、求救出车实时记录、计算机辅助决策、求救受理台管理等;

(3)社区特别服务系统:对社区内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重点病人的病情、医疗手段、护理要点、家庭住址、住宅电话及相关亲属的联系电话等都预先备案,存储在计算机内,当这些用户打电话给“120”急救中心时,所有的原始资料都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为救护病人、服务病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4)急救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录音、录时和系统受理、调度、出警等关联信息,以便于对院前医疗纠纷进行判定;

(5)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内的建筑和车辆、人员的展示;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通过大屏幕投影,可实时掌握急救动态;

(6)计算机网络调度系统:系统能够为一般病人、特殊病人及重大灾难救援提供处置预案,系统能够根据求救地点自动确定辖区医院,系统能够根据求救地点、病情性质等自动生成出动方案,系统根据求救地点,自动打印出车路线图;(7)院前院内信息互通系统:急救车可通过车载系统和医院进行实时的互通,为急救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内资源。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已经在中心医院试用,平台功能主要实现药品使用和归

总等环节的管理,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从而为医生在看病诊疗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提供辅助。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已经实现的主要功能:

(1)用药预警监测:实现对医药处方监测审查和提示,及时预警药品安全问题,并对异常信号自动监测,及时预警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假药劣药和异常用药;例如,单张处方不能超过500元,除非到医师或主任去特殊批复;抗生素流程级用量使用限制等;

(2)医药记录审计:可以在事后根据实时开药记录进行审计管理;

(3)医药查询统计:实现对例如医院和内部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排名等信息统计与详细内容查询;通过对关键数据比较,从而发现开药用药的问题及原因,例如药物异常情况等;

(4)对医疗行为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与监督;

(5)整合医学科研资源,使医务人员快速掌握最新医疗技术和方法。

通过与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集成,实现对全市医疗服务机构药品采购、开方、使用、归档过程中的预警信息进行掌控。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可以使居民随时随地通过网上挂号预约节省挂号和候诊时间,获知医疗资源信息以及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在线医生直接进行健康咨询。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主要构成是:

在管理类服务方面,统一登录、个人设置、安全认证;在查询类服务方面,健康卡查询/医疗资源(床位、医生门诊、急救、慢病、妇幼、血液)查询/政策、法规、标准、健康知识教育;

在互动类服务方面,预约挂号集成、意见反馈、在线医生、支付清算、个性化健康服务。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硬件/软件部署在卫生局计算中心。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统一登录:实现个人身份证号、健康卡号、登录账号统一认证;(2)个人设置:包括个人信息、密码等的设置和修改,个性化需求的设置;(3)安全认证:包括个人账户与手机、邮箱、健康卡号和个人身份证绑定等安全措施;

(4)健康卡查询:根据个人的登录账号查询自身的健康档案信息;

(5)医疗资源查询:可查询全市医疗机构信息、实时的医疗机构床位、医生、专家等医疗资源信息查询;

(6)政策法规查询:可查询国家、省、市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健康知识查询:可查询一些医疗知识和养生信息;(7)网上预约挂号:可进行网上预约挂号;(8)意见反馈:可进行网上投诉;

(9)在线医生:可与在线医生进行网上互动;

(10)支付清算:可进行网上医疗卫生费用支付和查询;(11)个性化健康服务:可定制优质特色的健康和保健服务。

第四篇: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肿瘤医疗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行研君说导语对标美国,中国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至少有60%的提升空间。未来在肿瘤早诊早治的意识和政策驱动下,肿瘤治疗的手术和放疗比例将得到提升,同时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较注重服务的姑息治疗市场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PS:菜单栏“免费报告—免费报告索取”项目已更新报告库系统,40个大行业报告可在百度云盘下载,请先申请百度云盘账号转存后下载阅读!

在2015年召开的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说,据2012年癌症有关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37万,死亡约211万。“癌症已成为我国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数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四分之一。”而据2012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1400万,死亡约800万,我国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22%,死亡人数占26%,超过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男性当中肺癌发病率最高,女性是乳腺癌。

“近两年,癌症的发病谱有一些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穷癌’依然高发,如胃癌、食管癌等。同时发达国家的‘富癌’也在增多,如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等。出现发展中国家癌谱和发达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王瑛说。发展中国家的“穷癌”,是指由饮食、生活条件差等原因诱发的癌症,由高脂蛋白饮食、缺少运动等原因诱发的癌症多在发达国家出现,被称为“富癌”。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快,开始流行西方生活方式,即高脂肪、高热量、少运动的生活方式,让西方的一些高发癌症在我国开始增多。“癌症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大多可防可治,重视预防、重视筛查,可以使大部分癌症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王瑛补充道。

人的一生中患癌概率为22%,其中,肺癌、胃癌、肝癌成为发病与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使女性健康受到威胁,这些高发癌症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一、需求端现状

1、现阶段居民防癌意识与肿瘤防治工作相对薄弱,早期筛查诊断普及率低,约半数患者在肿瘤晚期才被诊断,中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预测,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约为312人/10万人,其中排名前五的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而肝癌、胰腺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为致死率最高的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种类肿瘤的发病率排名也有所变化,如近年来高脂、高蛋白的食品摄入增加,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腌渍食品的摄入减少和水果与白色蔬菜的摄入增加则大幅降低了胃癌的发生风险。与美国对比可见,虽然其肿瘤发病率为中国的1.6倍(高出65%),但5年生存率为中国的1.8倍(高出81%)。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肿瘤早期筛查诊断的普及率更高,每年新发病例中仅24%的患者为肿瘤晚期,而中国约50%的新发病例为肿瘤晚期。

2、中国2015年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其中药物治疗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预期在未来癌症早诊早治的驱动下,肿瘤手术和放疗的市场份额占比会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750万人,按人均每年花费7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60%计算,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一般来讲,肿瘤患者会经历初期筛查诊断、中期治疗和后期姑息疗法三个阶段。目前,中国肿瘤筛查诊断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仅占据约5%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份额,约160亿元。从筛查诊断的主要方法上看,中美并没有显著差别,主要都采取血液、影像学等检查方法;但在筛查的普及率上,中国仍远低于美国。此外,随着基因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的发展,一些新的癌症早期预测平台也开始出现,相关肿瘤的数据库得以建立,开始根据从人群生活习惯到临床体征,从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到肿瘤标记物的微水平变化,以及考虑基因和遗传分子学的变化,对人群进行早期癌症筛查的风险预测。中国检科院●中检健康的早期癌症筛查采用2002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应用技术---肿瘤蛋白质组学飞行质谱检测技术(SELDI),针对特定肿瘤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寻找最早的肿瘤发生标志。只需3ml血液,在癌细胞达到几千个时就可以超早期检测到,而计算机断层扫描、B超等则在癌细胞达到1亿个左右时才能发现,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可以提早8---12年发现肿瘤倾向,早期预警,早期干预,诊断准确率达85.1%-99.0%。预计未来随着国民防癌意识的提升、肿瘤防治工作的加强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筛查诊断市场份额会有所增加。

肿瘤中期治疗市场为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占80%的市场份额。根据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可以初步把治疗市场划分为手术、放疗和化疗(即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的市场最大,规模达到1,500亿元,而且除了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外,免疫调节剂和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生素、止吐药、营养支持药物等)也占据了50%的药品市场份额。在放疗市场中,直线加速器是中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设备(~90%市场份额)。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肿瘤治疗手段呈现高药占比、低手术率、低放疗率的问题。预计未来随着早期筛查普及度的提高,患者确诊肿瘤的分期提前,手术(特别是微创手术)占比会有显著提升。而医生和患者对放疗认知度的提升以及放疗设备的覆盖率的增加,也会促进放疗渗透率的提升。在化疗方面,随着卫计委对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的硬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并明确抗肿瘤药物和辅助用药的分类使用原则、使用比例,不断降低辅助用药的使用比例,部分药物治疗的市场份额和辅助用药占比可能会有显著下降。

二、供给端现状公立三级医院承担了超过80%的肿瘤治疗任务,已超负荷运转,同时下放部分诊疗任务;未来公立医院扩张受到政策约束,预期肿瘤治疗存在较大供需缺口。在肿瘤就诊路径中,初期的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是肿瘤患者最为重视的环节,因此这个环节中拥有优质医师资源以及长久良好口碑的公立三级医院是患者的首选。

但是三级医院因容量有限,需释放部分肿瘤治疗任务。其中,化疗因为受到药占比以及药品加价率的限制,是公立医院愿意下放的治疗任务,但一般由优质的医生为患者制定好化疗方案,并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治疗有效后,再让其前往其他医院接受化疗,国家未来的分级诊疗政策也将更支持化疗向二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的转移。

放疗对医师、设备的依赖性极高,也是利润相对最高的诊疗项目,因此下放的比例最低。肿瘤的手术治疗主要依赖医生的水平,二级医院、民营医院可以通过聘请有手术经验的医生,来截流部分肿瘤患者。

肿瘤手术比例代表肿瘤治疗市场需求情况,假设中国在2020年肿瘤患者手术比例达到美国现阶段的水平,在不考虑发病率上升、引进新的放疗技术和靶向药的前提下,肿瘤治疗需求端市场将存在约60%的提升空间。按照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公立医院千人床位数将从2014年的3.02提升到2020年的3.3,供给端市场公立医院提升空间约为10%。依此估计,未来肿瘤治疗将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为民营资本进入肿瘤治疗市场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三、民营肿瘤医院的机遇与挑战

1、公立医院的扩张速度较难满足未来肿瘤患者就诊需求的增加,民营资本有望利用其资金的力量配备优质的医生资源、先进的设备,并通过提供良好的就诊体验,涉足肿瘤医疗服务市场

肿瘤医疗服务市场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目前三级综合医院肿瘤科和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量大多处于饱和状态,且未来公立三级医院的扩张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随着肿瘤筛查诊断渗透率的上升和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公立医院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肿瘤患者治疗需求,势必会有部分治疗导流到低级别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进行。

肿瘤治疗存在增值服务空间。常规的肿瘤治疗路径中,早期筛查和姑息治疗阶段有较大的增值服务空间,也适合民营资本进入。在肿瘤筛查领域,民营资本已占据了健康体检约30%的市场,为提高肿瘤的早期检出率做出了贡献。而技术门槛相对偏低、服务要求更高的姑息治疗领域尚没有出现民营资本大举进入的迹象。政策支持民营医院合理配备大型设备,为民营资本进入资金、设备要求较高的放疗等治疗领域扫清了政策障碍。同时民营医院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使其更容易进入资本壁垒高的肿瘤放疗领域。

2、民营肿瘤专科医院将面临优质医生资源有限,获客成本高昂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重大挑战。

民营医院缺乏优质医生资源。肿瘤学是涵盖了病理、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科室的综合学科,一般都由各科室中最顶尖的医生组建治疗团队,而目前这些医生几乎全部集中于三级医院,独立的民营专科医院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完善的治疗团队。由于肿瘤医生的培养通常需要8-10年的时间,医生资源有限的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

民营医院获取患者的成本十分高昂。肿瘤是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患者更加信任拥有长久良好口碑的三级公立医院,在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结点更倾向于在三级医院就诊,其就诊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目前民营肿瘤医院处在发展初期,大多会依赖于公立医院的患者溢出和导流。但民营医院同公立医院合作的稳定性难以保证,且实践中民营医院需要让渡部分利润给合作公立医院。另外部分民营医院通过营销推广来获取患者,但由于肿瘤发病率远低于口腔科、眼科、妇科等科室的疾病,平均到单个患者的获客成本将比较高。

三级公立医院将肿瘤作为重点学科,不会轻易分流到下级医院。肿瘤代表了一家医院医疗技术的最高水平,有利于医院、优质医生提高学术地位、树立名声。另外,由于就诊路径长、先进技术集中度高,肿瘤患者的人均花费也远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因此,有条件的三级公立医院都会优先发展肿瘤相关科室,满足肿瘤科室的设备、人力、床位需求。

未来地市级公立肿瘤医院的出现也将使肿瘤治疗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国务院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指出,在地市级区域应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等市办专科医院。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逾60家新建或更名而来的地市级公立肿瘤专科医院、肿瘤防治院。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分级诊疗和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政策趋势引导下,政府会通过行政手段促成地市级肿瘤医院和三级医院组成医联体,以促进医院之间的会诊、转诊合作,实现医疗资源逐步下沉。因此可以认为,在此过程中民营肿瘤医院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日益增大。

因此,对标美国,中国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至少有60%的提升空间。未来在肿瘤早诊早治的意识和政策驱动下,肿瘤治疗的手术和放疗比例将得到提升,同时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较注重服务的姑息治疗市场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借助服务和资金的优势,民营肿瘤医院有望在高速发展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分得一杯羹。

第五篇: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

1、社区健康医疗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招贤村健康医疗主要由健康档案管理、社区保健医疗平台、便民健康小屋、家具助老养老等部分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2、功能介绍 2、1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健康医疗服务采用信息技术,为社区居民的建立完善的电子健康档案,周期性的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健康评估,采集信息补充电子健康档案,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医疗保健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智慧社区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除通过传统的手工医疗保健及体检外,还通过设置在居民家中的医疗监测工具和与这些工具连接的传感器全程对居民的身体状况、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记录跟踪,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将分析结果及时通知居民、家属和医护人员,以便于家属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和医护人员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方案。

社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以及社区健康档案三部分。

◆、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健康档案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具有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上传、修改、查询和删除功能,设计的信息主要包括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健康检查记录、既往病史记录、用药记录、就诊记录、住院记录等。

◆、家庭健康档案管理

家庭健康档案管理由家庭基本资料、家庭关系和健康状况图、家庭生活周期、家庭卫生保健记录、家庭主要问题目录及其描述等模块组成,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主要功能是对社区内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医疗卫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社区内的人口按照各种构成方式进行统计,并以图形和列表等形式显示出来,分别统计本社区到目前为止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疾病、主要健康问题、就诊原因,并形成高危人群报告,以方便社区进行整体性、协调性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主要包括社区基本信息、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卫生服务状况、居民健康状况等模块。2、2社区医疗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关注社区居民综合医疗服务,除为社区居民提供保健医疗服务外,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性医院的信息和服务中转站。

除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定点服务、上门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就近保健医疗需求,可以建立“一对一”的长期的保健医疗服务,可以为居民及时就诊、方便就诊提供帮助。保证居民无需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保健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围绕健康教育、空中医院、预防接种、特殊人群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卫生事件管理、家庭监护、双向转诊等多项服务内容展开。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教育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主要实现健康教育对象管理、健康资料管理、健教计划管理、健教任职评价、健教评估、健康指导支持、健康教育信息查询等。

社区保健医疗平台还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采用远程专家讲座、教育培训课程展播等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社区居民医疗保健意识,并帮助部分患者进行康复性治疗,以降低社会医疗成本。

◆、空中医院

“空中医院”提供远程专业健康指导,以及心电图分析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电视直接进行专家健康咨询远程预约,并通过电视和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依据疫苗接种程序,面向重点防疫的区域或人群提供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接种服务主要实现:疫苗管理、接种程序管理、接种登记管理、接种不良反应登记、随访、接种提醒以及预防接种教育等。

◆、特殊人群健康管理 儿童健康

儿童健康教育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并提供

保健服务。儿童健康管理主要实现:儿童健康档案管理、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儿童体检管理、健康问题处理等。

孕产妇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妇女在孕产期进行的健康管理及保健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主要实现:孕产妇健康档案管理、孕期健康管理、产褥期健康管理、产后42天健康管理、孕产妇转诊等功能。

老年人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并提供保健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主要实现老年人专项档案管理、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老年人健康体检、老年人健康指导、预约登记等功能。

高血压患者管理

高血压患者管理包括基层为服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的高血压筛查、高血压专项档案管理、高血压分类干预记录、健康体检记录、高血压患者转诊等功能。

特殊病种管理

特殊病种管理主要包括II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II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是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为II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的II性糖尿病筛查、II型糖尿病专项档案管理、II型糖尿病分类干预记录、II型糖尿病患者转诊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包括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专项档案管理、随访评估、重性精神疾病干预记录、健康体检等。

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管理

传染疾病管理是基层为甚该疾病预防管理人员针对传染病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传染病管理服务是为基层卫生疾病预防管理人员提供的传染病信息、传染病健康教育、传染病系统管理提供的信息技术辅助管理服务。

同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风险登记与评估、事件登记、处理等手段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家庭监护

家庭监护主要用于实时监护可能突然发病的各种疾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病

人等,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使家庭成员及社区医疗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救助活动,并获得相关的医疗数据,以最大可能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通过综合利用部署与家庭内部及病人身体的监控设备及健康传感器,实时采集病人的身体状况数据,实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通知邻居、家属和医护人员,以便家属提前采取医疗救护。

被监控的病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或有其他征兆时,也可以采取自助报警求助的方式,向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求助。

双向转诊

智慧社区保健医疗平台整合患者保健医疗信息,和大型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进行在线预约和双向诊疗。整个过程对数据的操作访问进行监控,使患者资料在授权许可范围内访问。同时,实现与招贤村智慧城市医疗系统的无缝对接,保证社区病人医疗资料在必要时,顺利转移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在完成治疗后,再转回社区,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2、3便民健康小屋

建设便民健康小屋,统一各类健康设备(如血压计、心电仪等)标准接口,并与社区健康管理平台相接,居民在社区检测的身体指标通过网络上传到健康管理服务器,通过平台接收服务器分析结果及评估报告,查看个人健康状况,平台即时给用户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通过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发布,加强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意识、提高健康风险防范、减少疾病防控风险。2、4家居助老养老

智慧社区居家助老服务立足社区居家老年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依托智慧社区健康医疗平台建设居家助老信息服务,实时进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信息的提供,实现助老服务全流程的信息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机构、社区老年居民和养老服务供应商的多方联动,满足老年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居家助老服务以方便老年人群为基本原则,重点针对老年居民享受养老服务、应对突发状况等需要,在社区老年家庭部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服务终端,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定位、健康实时预警和机构实时响应等,为助老提供全天候服务。通过信息整合服务,将老人、亲朋、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

紧密联系起来,全程管理养老服务流程、科学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公正评估服务实体等目标,使社区老人能够幸福的安享晚年。

老人通过可穿戴设备或终端自动采集血压、体温等基础体征数据,系统自动将信息发送到社区监控平台,由家庭医生定期管理并维护,若信息正常,存档入库,若信息异常,直接与老人联系或上门随访,如果是孤寡老人,发给居委会工作人员处理;如果是空巢老人,发给老人亲属处理。

下载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2014年中国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研究年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1.1.1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1.2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 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2012年3月25日 第八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  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序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央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为中国今......

    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行业研究报......

    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版本】2015资深版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

    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网络视频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2005 年以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迅速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视频行 业的运营模式逐渐规范和成熟,并探......

    中国美容美发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美容美发业发展研究报告(转黑龙江美容网) 61.167.36.* 1楼 ----------------------- 黑龙江美容网http:// -----------------------二十多年来,中国美容美发行业迅速发展,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