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

时间:2019-05-12 18: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

第一篇: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

序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央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为中国今后的社会发展模式提出的科学规划。节约能源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并且是具有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

领域,因此应将其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不同于“嫦娥探月”或三峡工程这样的单项重大工程,建筑节能是一项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与工程技术、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社会公平等多方面问题密切相关的全社会行动。其对全社会介入的程度很类似于一场新的人民战争。而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要“知己知彼”,对我国和国外的建筑能源消耗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要“运筹帷幄”,对建筑节能的各个渠道,各项任务做出科学的规划。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到合理的政策策略去推动各项具体任务的实现,也才能充分利用全社会当前对建筑节能事业的高度热情,使其转

换成为建筑节能工作的真正成果。

从上述认识出发,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尚处在多少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这将影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出于这一认识,我们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建筑节能状况的国情研究不是通过一个课题或一项研究工作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需要时刻研究最新的状况,不断对变化了的情况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进而修订和确定新的战略目标。这真像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基于这一认识,在国家能源办、建设部、发改委的有关领导和学术界许多专家的倡议和支持下,我们准备与社会各界合作,持久进行这样的国情研究。作为中国工程院“建筑节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部分内容,从2007年起,我们每年把建筑节能领域的国情研究最新成果汇编成书,以《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这

种形式向社会及时汇报。

本书是继2007年研究报告后的第二本。与第一本相比,其结构有如下调整:全书分四部分,包括前三篇和一个附录。第一篇为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与中外建筑能耗对比,由此可对我国建筑节能问题有总体认识;第二篇是一年来我们在建筑节能国情研究中的主要心得,提出要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必须走与自然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之路。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在中国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第三篇汇集了与当前建筑节能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机制和政策问题,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查阅参考。电气系统节能,包括建筑内的输配电、照明、拖动及控制系统的节能,应该是建筑节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部分内容一直没能组织好,因此没能包括在今年这本报告中。这决不是认为电气系统节能不重要,而反而是由于它太重要了而写不出完全满意的稿。2009年的年度报告将一定包括这部分内容。与2007年报告一样,本年度报告还包括了一个很大的附录。其中大多数内容在2007年的基础上有所订正,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我们认为有必要的新内容。以后我们希望把此书的结构固定。第一,三篇和附录的主题不变,内容根据每年情况的变化和认识的深入进行调整,第二篇则根据当年建筑节能的主要问题与工作重点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对于时间有限的读者,请一定通读第一篇,以了解本书最主要内容。衷

心希望读者能用一些时间通读第二篇,与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关键在哪里。本书提供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中国建筑能耗数据。目前世界上统计建筑能耗的方法尚无统一的科学标准,不同的方法甚至可能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2007年报告中我们使用了我们提出的“等效电法”来换算不同类型的能源,我们认为这是更符合能源自身特性规律的分析转换方法。然而,这一方法与目前国内通行的“标准煤”方法不一致,由此在某些数据上引起一些误解。为了使本书的数据更容易被理解和与其它文献比较,本年度报告中的能耗数据我们一律改为“标准煤”的体系。除了电力以外的其它能源,一律按照其热量等量地折合为标准煤;对于电力则根据我国的平均发电煤耗(2004年是354g/kWh)折合为标准煤。我们盼望着等效电法能尽早被能源界和全社会所接受,我们也能尽早改回等效电法去分析建筑能耗。那样将可以给

出对整个能源流动与转换过程的更清晰的图案。

2007年报告中尚缺少全面和可信的农村建筑用能数据。为此2006、2007两年我们组织了800多人次的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农村能源状况的实际调查。他们对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县市的典型村、典型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初步得到我国农村建筑能耗的第一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建筑能耗远远高于原来认识的“低商品能耗,高生物质初级能源”的状况,北方农村实际使用的燃煤量超过1亿吨。这一数值远超出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中的相关的燃煤统计数据。看来目前我国农村各类小煤窑产煤通过各种非正式渠道进入农村的燃煤量会在1亿吨标煤左右。这一事实动摇了我们原来得出的“建筑能耗占我国商品能源总量的18.8%”的认识,考虑到这一亿吨标煤和其它一些因素,我们现在得到的初步认识是:我国城乡建筑运行能耗约占我国商品能源总量的25.5%。希望这一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当前开展的建筑节能工作。如我在2007年报告的序言中所说,本书中的许多数据仍然是不准确的,许多认识也可能不全面,甚至存在谬误。然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计算可能是长期的任务,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也可能是长期的争论。等到这些都有了最终的结果再向社会公布,可能将贻误战机,严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大计。从这一考虑出发,我们还是发表了这些不成熟的数据,给出这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与纠正。我们也将继续像这次一样,随着对更多数据的掌握和对问题认识的深入,在每年的年度报告中随

时改正,逐渐完善。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节能减排作为我们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年在建筑节能国情研究中深深认识到,要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长远目标,核心也是要开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节省能源节省资源的生活模式,营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从这一理念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我们提出:建筑节能属消费领域,不同于物质生产领域;不能单纯追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要从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出发,倡导节约能源的消费模式;建筑节能不能采用“贴标签”式,单纯追求采用了多少节能技术,更重要的是看实际消耗了多少能源,应该从实际用能数据出发。这一观点在本书第二篇中有充分讨论。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长远目标。希望这一观点能

够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的关注与讨论。

感谢社会各界对这本书的关注、帮助、扶植、批评和建议,更感谢许多朋友对本书做出的贡献。除前页列出的作者外,还要感谢李一力、李炳华、陈大华、戴威、蔡宏武、王鑫与王远等人对本书做收的贡献,包括提供的观点、文稿、数据和建议。我总觉得现在交出的这本书距社会各界的希望与要求还差的太远。我们一定投入更大的力量,全面调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使这本报告一年比一年好,使其为中国的建筑

节能事业真正做出贡献。

江亿

于清华大学节能楼

第二篇: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 发展研究报告2012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2012年3月25日 第八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  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分析  2008年:中外建筑能耗对比,提出实现中国特色建筑节能  2009年:建筑节能理念思辨,建筑节能技术的适用性讨论  2010年:进行改版,每年一个专题-2010年,大型公共建筑-2011年,北方城镇供暖-2012年,农村住宅建筑节能-2013年,城镇住宅节能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研究报告 2012年报告主要内容 �6�1基于统计数据和预测模型的建筑能耗分析 �6�1四种建筑用能分类能耗统计和节能途径 �6�1“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情况 �6�1 建筑用能新动向及其分析  中国建筑用能现状  农村住宅用能现状调研与分析 �6�1 2006-2007清华大学大规模农村能源环境综合调研-148支调研队伍,近700余名师生围护结构保温、被动式采暖、被动式隔热 �6�1 农村典型用能设备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生活热水、采暖、照明)风能利用技术 2012年报告主要内容 �6�1 太阳能采暖 �6�1 生物质压缩 �6�1 沼气综合利用 农村住宅节 能技术示范 农村低能耗 建筑示范 北方无煤村 南方生态村 节流技术 开源技术 �6�1 围护结构保温 2012年报告主要内容 �6�1 西部窑洞建筑 �6�1 福建土楼 �6�1 潮汕爬狮农宅 传统建筑 �6�1 生态草板建筑 新型农宅 北方无煤村落 南方生态村落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 北京市二合庄村农宅节能改造示范 北京市第一批新农村规划重点 示范项目。针对墙体、屋面、窗户和地面,示范了多种保温改造技术。户 均投资改造费用1.5~2万元。采暖季平均室温提高4℃~7℃; 采暖煤耗下降27%~44%; 综合节能率约55%~70%。改造前后全年采暖耗煤量的对比 改造前后采暖季平均室温的变化 �6�1 太阳能采暖 �6�1 生物质压缩 �6�1 沼气综合利用 农村住宅节 能技术示范 农村低能耗 建筑示范 北方无煤村 南方生态村 节流技术 开源技术 �6�1 围护结构保温 2012年报

告主要内容 �6�1 西部窑洞建筑 �6�1 福建土楼

�6�1 潮汕爬狮农宅 传统建筑 �6�1 生态草板建筑 新型农宅 北方无煤村落 南方生态村落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 青海省刚察县太阳能采暖示范工程  采暖效果良好,测试期间采暖房间的平均温度可达17℃ 太阳能贡献率高。日需热量 太阳能日供热量 承担比例 4月 135.6MJ 100% 1月 304.6MJ 185.0MJ 60.7% 供暖季 214.5MJ 164.5 MJ 76.7%  采用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辅助热源为电加热 阳光间 集热蓄热墙 太阳能热水采暖 电补热水箱 太阳能空气采暖系统在北方农宅中的应用 经济性好:初投资约为2000元,日运行电费0.1元。-太阳能空气集热器:1200元-附件(风机、温控器、散流器):200元-施工辅料及人工费用:600元。 效果良好-全天平均热效率约为20%-优化后可达30%以上 采暖面积14m 2,集热面积6m 2 安全易用-无防冻防漏问题-自动启停 2009年1月11日测试情况 四川省低碳生态示范村项目  利用生物质满足农宅非电生活用能需求-全村户均生活能耗约为1tce/a-户均生物质秸秆(薪柴)资源总量约为1.5tce/a  生物质利用新模式-以村为单位的小规模代加工模式-户用沼气  配套生物质利用技术-小型生物质半气化高效炊事炉  低碳节能技术和环境健康知识培训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节能技术  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 

七项功能-室内增温、生态肥料、制取沼气、净化环境、提高种植产量、改善养殖条件和多业结合集约经营  经济效益-投资费用约5万元-年利润约2.5万元  环境效益 �6�1 太阳能采暖 �6�1 生物质压缩 �6�1 沼气综合利用 农村住宅节 能技术示范 农村低能耗 建筑示范 北方无煤村 南方生态村 节流技术 开源技术 �6�1 围护结构保温 2012年报告主要内容 �6�1 西部窑洞建筑 �6�1 福建土楼 �6�1 潮汕爬狮农宅 传统建筑 �6�1 生态草板建筑 新型农宅 北方无煤村落 南方生态村落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 西部新型窑居示范项目 新型窑居建筑剖面设计原理图  改善室内环境,传统建筑重获新生-提高冬季室内温度(提高约5℃)-多路采光设计,改善室内采光条件-增加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强化室内通风换气  节能效益显著-普通农宅: 25kgce/m 2-旧式窑洞: 15kgce/m 2-新型窑洞: 5kgce/m 2 潮汕爬狮型农宅 福建土楼建筑群 &  厚重夯土墙体  大屋檐  天井-隔热保温,吸水调湿-自遮阳-强化采光和室内通风 华南地区农宅以遮阳隔热、强化通风和改善湿环境为主  建筑梳式布局  自遮阳墙体和冷巷  开放式厅堂和天井-利于排水和通风排湿-墙体隔热技术-强化采光和室内通风 福建土楼建筑 潮汕爬狮农宅 �6�1 太阳能采暖 �6�1 生物质压缩 �6�1 沼气综合利用 农村住宅节 能技术示范 农村

低能耗 建筑示范 北方无煤村 南方生态村 节流技术 开源技术 �6�1 围护结构保温 2012年报告主要内容 �6�1 西部窑洞建筑 �6�1 福建土楼 �6�1 潮汕爬狮农宅 传统建筑 �6�1 生态草板建筑 新型农宅 北方无煤村落 南方生态村落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 黑龙江省生态草板房  绿色保温建材  可再生能源利用-生物质资源化利用-330mm草砖墙传热系数为0.3 W/(m 2 ·K),是

370mm普通砖墙传热系数的1/3。-施工简单易操作-被动式太阳能利用——阳光间-生物质利用——火炕  使用效果-室内温度可达10℃以上-采暖季采暖户均消耗秸秆1-2吨-采暖费用基本为零 典型日室内温度 草板复合外墙 �6�1 太阳能采暖 �6�1 生物质压缩 �6�1 沼气综合利用 农村住宅节 能技术示范 农村低能耗 建筑示范 北方无煤村 南方生态村 节流技术 开源技术 �6�1 围护结构保温 2012年报告主要内容 �6�1 西部窑洞建筑 �6�1 福建土楼 �6�1 潮汕爬狮农宅 传统建筑 �6�1 生态草板建筑 新型农宅 北方无煤村落 南方生态村落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 秦皇岛市低能耗村落示范 节 流  围护结构保温改造-针对墙体、屋顶和窗户进行保温改造-采暖能耗仅为邻村的53%,约1.1tce/a  新型用能设备-生物质气化炉,解决部分采暖用能-北方沼气利用,解决部分炊事用能-太阳能热水器,解决生活热水用能 开 源 改善

用能 结构 液化气 煤 薪柴 秸秆 电 石门新村 57.9 250.0 1646.4 0 164.7 对比村落 115.7 2292.2 211.3 967.8 216.7 农户各类能源平均年使用量(折合标煤,单位:kgce)商品能耗(尤其是煤的消耗)显著降低,实现低煤耗甚至零煤耗 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生态民居示范项目  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  绿色建筑材料  建筑与环境和谐一致-就地取材,采用土、竹、木作为建筑材料-夹土保温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被动式太阳能可提高冬季室内热舒适性-穿堂风设计有利于室内通风-夏季遮阳的同时改善室内光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营造室内环境-庭院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重建后的南方生态民居 地震中毁掉的农宅 谢 谢!

第三篇: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注国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的同时,究竟应如何评价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的成就、问题,未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报告将提出一些分析思路和对策,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要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务发展的动向

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

国外“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到90年代后,电子政务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快速发展。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些最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发达国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地结合。近20年来,发达国家在社会压力、财政压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压力下,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运动。在政府改革中,各国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看,带有共性的做法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放松政府对社会、市场的管制;削减名目繁多的规制,简化政府管理的行政流程;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更多地发挥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裁减机构和人员,削减财政开支;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功能分离,加强对政府的绩效评估,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等。为了巩固这些改革成果,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巩固改革成果与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了显著效果。第二、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以此来规范电子政务的发展。美国于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从而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目标。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对未来的政府信息化作出了周密的安排。英国在1996年颁布“绿皮书”,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了系统规划,并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加拿大在1994年由工业部长提出了一份有关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框架,其中有关政府信息化的问题被作为主要内容。日本在1993年制定了《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提出了政府信息化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1994年由内阁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基本计划》;第二个

层次是1995年由行政资讯跨省厅委员会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第三个层次是各厅省提出的本部门推动行政资讯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第三、注重实际应用,并把为企业、公众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放在重要地位。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为此,发达国家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把改善传统的公共服务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美国把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作为重点,并提出,要按照民众的方便宋组织政府信息的提供,以帮助公民“一站式”访问现有的政府信息和服务。并提出要建立全国性的电子福利支付系统,发展整合性的电子化取用信息服务以及跨政府部门的申请与纳税处理系统和电子邮递系统等。英国提出在增进政府机制的效率和有效性的同时,建立起政府的信息服务中心,提供单一窗口式服务,发展数字签章、认证、数码电视等。法国提出要开放政府信息,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各种窗口式服务。加拿大把电子化政府的核心信息基本框架定位在:一是共同性电子商务信息基本框架及服务;二是单一窗口创新措施的支持服务,即“一站到底”服务中心的支持服务,共同信息服务站支持服务;三是网络合理化和管理服务,如各种通讯服务,网络管理主控中心服务以及骨干网络服务等;四是资料处理设施管理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在确定电子政务的目标时,把电子化服务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他们认为,在电子化政府战略中,如果没有为公民服务、以及运行效率衡量的目标,电子政务的发展就将是失败的。

第四、在具体实施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比如美国,把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以及有限的技术复杂程度;第二阶段,要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阶段,要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第四阶段,要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互动式交流与服务,与此同时,建立高度复杂的技术支持系统。按照美国的规划,到2005年将有35%的政府将处于第二阶段,到2010年,绝大多数现有政府部门将按照电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这说明电子政府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像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步实施。

通过以上对当代发达国家电子化政府发展趋势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发达国家不仅高度重视政府治理的变革,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而且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在电子化政府建设方面,虽然各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改革现有的行政程序、运用信息手段、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互动、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实现一线式不受时空限制的服务、体现行政民主以及实现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资源共享等、提供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等方面,则是十分相似的。这说明,运用电子政务这种手段,改造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满足民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新的要求,而且在适应知

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升本国的竞争力方面,也已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家庭的运用相对滞后,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很猛,整体看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和发展电子政务的方针和政策看,国家制定的一些政策已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早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主要包括:

第一、总体目标。根据我国的国情,大体用3—5年时间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三网一库”是指: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连接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

第二、指导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指导原则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所谓“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指要以需求作为动力,以应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善于捕捉和发掘政府机关办公业务和领导科学决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的成果不断推进系统建设的深入发展。

所谓“统一规划,协同建设”,是指政府信息化建设必须在国务院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由各地区、各部门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协同建设,共同发展,以便使这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更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所谓“资源共享,安全保密”,是指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安全保密的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第三,主要任务。按照国务院制定的5年发展规划,我国政务信息化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领域:一是大力推进政府业务的应用建设。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应用系统建设、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以及办公决策服务系统。二是加强政府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建设。三是筹建办公业务

资源网及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网站。四是建立和完善共享信息资源库。五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六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七是抓好与系统建设和应用相关的法规工作

第四,保障措施。为了有效推动政务信息化,国务院还就有关的保障措施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些规定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建设经费的落实等。

应当指出,国家制定的上述有关推动政府信息化和发展电子政务的相关政策,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显著成效,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府信息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是在上述政策导向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和金税等信息化重大工程。金桥工程是直接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通过建设政府的专用基础通讯网,实现政府之间的相互连接。计划建成一个连接全国各省市区、400多个城市,与几十个部委互联的专用网。金关工程主要是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到1999年,已实现了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卡工程是推动银行卡跨行业务的联营工作,现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金税工程的首期工程已经完成,主要是建立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

二是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在“金”字系统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乡级以下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

三是一些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方面正在全面起步。目前政府信息化步伐较快的地区和部门有:广东、上海、北京、天津、青岛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比如,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深圳信息网。该网络充分利用邮电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数据网、卫星网四大通讯网络,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成为涵盖市5套班子、6个区以及88个局委办,汇集几十个各类数据库的面向21世纪的动态信息资源交汇体系。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公共交换服务、虚拟专网、电子公务服务、市领导办公服务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多点电视会议服务系统、接入和信息发布系统、数字视频广播服务等。北京市至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具体表现在:建立于包括企业、人口、税收、统计、车辆、人才、市政等各种管理的一批信息数据库;全市123个机关、单位均在首都公用信息网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各级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等。2001年初,北京市政府又提出,力争在明、后两年内,基本实现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

公。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从而基本实现政务信息化。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且地区、部门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尚属于电子政务的初始阶段,或曰起步阶段。

三、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政务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还要清楚地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是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透明度要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正是这一点,也容易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电子政务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将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是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障碍。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的政府管理运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障碍,换句话说,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的推进才真正具有意义。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作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政府信息化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如果继续让这种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严重,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如基础网络等,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四是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公务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列系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公务员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从公务员的文化知识来看,经过199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近1.7万名公务员虽然有65%以上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但在地方政府,则相对较低,近500万公务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

只占10%。即使一些学历较高的公务员,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仍较欠缺。据国家行政学院对司局长培训班的一项调查,大体有20%的公务员对计算机操作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说明在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三个问题:

一是政府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电子政务结构的复杂性。因为未来的电子政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的办理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在线服务”,这就需要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和处理大量为公众服务的事项;而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业务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业务差别很大,要使这些不同业务部门的政府机构之间实现互通互联,做到“一线式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实施中,只有高度重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才能稳步推进,取得良好的效果。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意味着,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进,必须建立在分步实施,有选择地重点突破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有可能走许多弯路。

二是我国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低,包括电子商务发展也较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电子政务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化的推进,必须建立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因为政府信息化很难孤立地进行,离开企业、社会乃至个人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就将失去基础。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不仅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即使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产生某些制约因素。

三是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对信息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整体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而政府的信息安全技术又必须由我们自主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电于政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只有下决心自主地研制保障信息安全的产品,掌握这方面的世界先进技术,才能为政府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很显然,这方面我国目前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四、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实施的策略选择 1.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公共管理目标的确立

所谓政府的公共管理目标模式,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按照公共行政的一般理论,政府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的公共领域,即: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从国外20年来行政改革的实践看,传统的公共行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公共行政发展到公共管理。其主要标志是:政府一改过去对社会过多包揽的做法,而是更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政府的职责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由过去的政府独家垄断,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府管理方

式,大量地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并把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如成本效益、投入产出等引入政府管理中来。

我国政府在加人世贸组织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打破政府垄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政府有计划地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等,也反映了这一改革的潮流和发展趋势。这说明,公共行政所发生的上述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政府的公共管理目标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管理目标选择尤为重要。发达国家发展电子政务主要是围绕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进行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发展电子政务应适当偏重规范管理行为,强化行政监督这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廉政建设和转变作风。从长远来看,按照我国的国情,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可定位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不断追求行政管理的廉洁和规范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和最大化。”所谓规模适度,是指对政府的规模要进行严格地控制,防止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所谓管理科学,就是指政府在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遵循管理规律,尽量简化环节,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所谓不断追求行政管理的廉洁和规范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和最大化,是指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制约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和制度创新,不断拓展政府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和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满意度。2.电子政务应用领域的选择

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应用领域的确定和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按照我国的国情,在确定电子政务的应用中,既要考虑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好重点和突破点。按照这样的原则,我们认为,从长远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可以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则要根据管理的实际,有所选择,确定突破的重点,以滚动式的方式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这六个领域:

一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主要包括: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提供查询;面向社会的各类信访、建议、反馈以及数据收集和统计系统;面向社会的各类项目申报、申请;相关文件、法规的发布、查询;各类公共服务性业务的信息发布和实施,如工商管理、税务管理、保险管理、城建管理等。

二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主要包括:各级政府间的公文信息审核、传递系统;各级政府间的多媒体信息应用平台,如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交换等;同级政府间的公文传递、信息交换。

三是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如日程安排、会议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政府内部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

四是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数据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机要、秘密文件及相关管理系统;领导事务管理系统,如日程安排、个人信息;涉及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如日程安排、个人信息;涉及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决策处理系统;涉及国家重大事务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五是政府电子化采购,即政府电子商务的运用。

六是要大力发展电于社区,通过信息手段为基层群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

很显然,上述六大应用领域在实施中应该有侧重、有重点,不可能齐头并进,而要有选择地逐步推进。

3.电子政务实施的具体策略选择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推动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具体实施策略的选择。按照我们的调研,目前电子政务的推进,关键要解决三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或者从三个方面深入:

第一,要尽快制定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这是所有问题的基础。如果各自为战的局面得不到有效的改变,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在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时,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领导、IT专家参与,还要吸收行政管理专家参与,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规划更具有权威性。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方面应注意和防止的是不要认为设备愈先进愈好,以至于盲目地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实际上,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之所以强调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以及在——定的整体规划下进行,绝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施的先进性,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偏离子方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有的专家提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政务应本着“有用、适用和好用”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按照“有用”的原则发展电子政务,不去追求设施的高档次;在中部,可以按照“适用”的原则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按照“好用”的原则提高电子政务的水平,有些设备可以配置的高一些。上述看法,我们认为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有一定道理。

第二,要注重电子政务发展的体制条件。所谓电子政务的体制条件,是指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好的体制条件。特别在加入 WTO后,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整合以及行政流程的重组等三个问题。

从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来看,核心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以及我国加入WTO面临的客观环境,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职能意识。其次,在行政体系内部,要合理界定和划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再次,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中,要把政府职能的转变放在关键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三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政府组织机构的整合来看,关键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组织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需要。

从行政流程的重组来看,要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透明和高效”客观要求。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其次,对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再次,要制定有关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要认真清理收费项目,改革收费管理制度。只有在上述四个领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行政流程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深入下去。

第三,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组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在这方面,同样需要统一规划和协调。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中国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不可能全面开花,齐头并进,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但究竟那些是国家首先必须实现电子政务的领域,或者那些重点公共服务事项是必须优先发展的领域,这些都必须通过国家的相关规划或政策予以规定,否则,就可能出现某些混乱。根据我们的研究,电子政务在某一具体行业的建设相对较容易,比如目前我国的工商、税务、金融、海关等领域的一些电子化管理等,但是要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特别是某项公共服务涉及多个部门的在线服务,难度就要大的多,这不仅对公共管理本身提出很高要求,而且对电子政务的技术、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可见,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中,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稳步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进行这项开创性工作成功的保证。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国目前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中,关键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要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统一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必要时要采取一些断然措施;二是继续抓好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三是在抓紧制定有关政府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同时,关键要筛选一些直接关系企业或民众利益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实现互联互通的突破点,率先在某些服务项目上实施在线服务,并使其服务领域逐步扩大。这种滚动式的发展思路,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稳步推进。(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

第四篇: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分析

1.1.1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1.1.2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1.2 行业政策环境发展分析

1.2.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1.2.2 国家下达“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

1.2.3 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节水型企业 造纸行业》(GB/T 26927-2011)

第二章 国际造纸工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纸浆、纸及纸板的产销现状

2.1.1 全球纸和纸板产量

2.1.2 全球纸浆产量

2.1.3 全球纸和纸板消费量

2.2 全球纸业贸易概况

2.2.1 纸浆贸易

2.2.2 废纸贸易

2.2.3 纸及纸板产品贸易

第三章 中国造纸工业上游产业分析P139

3.1 中国纸浆行业市场分析

3.1.1 中国纸浆产量和消费量

3.1.2 中国纸浆消费结构

3.1.3 中国纸浆自给情况

3.2 中国木浆行业市场分析

3.2.1 纸浆造纸用木材需求变化

3.2.2 造纸用木材树种变化

3.2.3 造纸用木材资源来源

3.2.4 中国木材制浆企业发展现状

3.3 中国非木纤维原料制浆发展概况

3.3.1 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的现状

3.3.2 中国非木材纤维资源状况

3.3.3 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的技术现状

3.3.4 中国非木材纤维制浆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3.4 中国废纸市场概况

3.4.1 中国废纸回收和利用情况

3.4.2 中国废纸进出口情况

3.4.3废纸市场价格变化

3.5 中国人工林建设情况

3.6 中国林纸一体化进展

第四章 中国纸及纸板行业供需分析

4.1 中国纸及纸板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4.1.1 中国纸及纸板生产总体分析

4.1.2 中国纸及纸板生产分区域分析

4.1.3 中国纸及纸板消费分析

4.2 中国纸及纸板主要品种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4.2.1 新闻纸

4.2.2 铜版纸

4.2.3 白卡纸

4.2.4 胶版印刷纸

4.2.5瓦楞原纸

第五章 中国纸及纸板、纸浆进/出口情况

5.1 中国纸及纸板贸易总体分析

5.1.1 进/出口量分析

5.1.2 进/出口结构分析

5.1.3 进/出口源分析

5.2 中国纸及纸板主要品种进/出口分析

5.2.1 新闻纸

5.2.2 未涂布印刷书写纸

5.2.3 涂布纸

5.2.4 生活用纸

5.2.5 包装用纸

5.2.6 白纸板

5.2.7 箱纸板

5.2.8 瓦楞原纸

5.2.9 特种纸和纸板

5.2.10 其他

5.3 中国纸浆进/出口分析

第六章 中国造纸工业总体分析

6.1 行业规模

6.2资本/劳动密集度

6.3 销售情况

6.4 成本结构

6.5 盈利情况

6.6 成长能力

6.7 盈利能力

6.8 偿债能力

6.9 经营能力

第七章 中国各地方造纸工业现状

7.1 山东省造纸工业

7.2 广东省造纸工业

7.3 浙江省造纸工业

7.4 江苏省造纸工业

7.5 河南省造纸工业

7.6 福建省造纸工业

7.7 湖南省造纸工业

7.8 四川省造纸工业

7.9 广西壮族自治区造纸工业

7.10 江西省造纸工业

7.11 湖北省造纸工业

7.12 天津市造纸工业

7.13 黑龙江省造纸工业

7.14 上海市造纸工业

7.15 陕西省造纸工业

7.16 云南省造纸工业

7.17 新疆维吾尔自治造纸工业区

7.18 内蒙古自治区造纸工业

7.19 山西省造纸工业

第八章 中国造纸工业领先企业分析

8.1 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

8.2 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8.3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第九章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篇:中国石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行业研究报告特色及用途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我司发布的针对企业市场研究工作的重点产品,同时也可作为银行、证券、基金、投资公司等进行行业分析时的参考资料。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来看,我司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具有以下特色:

一、内容全面

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分专业版和资深版两个版本,专业版共十六个章节,资深版共二十二个章节,研究内容涉及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政策环境、市场规模、市场集中度、需求和供给、价格、财务指标、竞争格局、用户行为、产业链上下游、渠道、进出口状况、重点企业、重点子行业和细分地区等,并穿插了分析师和相关专家的结论、观点和建议,报告内容全面、翔实、客观、公正。

二、结构严谨

一个行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以行业本身的运行为研究核心,并结合影响行业运行发展的其他各类因素,形成一个结构严谨的研究体系,采用系统评价的方式,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

三、产业链延伸

在对产业链的研究过程中,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除了对关系最为紧密的上下游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之外,还对替代品、互补品所在的行业进行详细论述,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切入,扩大研究范围,以便更好、更准确地对行业发展的环境、成本、市场需求等做出判断。

四、区域分析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之间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于产业的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如果不对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则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必定不够。我司利用长期积累建立的区域经济数据库优势(该数据库内容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的详细经济指标。),在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里,深入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分析了行业在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状况,便于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也便于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投资或信贷决策。

五、全球化视野

相比于欧美等国,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分析行业的国际发展状况,研究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司发布的行业发展研究系列报告,不仅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重点分析了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等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对中国地区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价、预测和建议。

六、前瞻性

行业研究报告的意义在于了解过去、掌握现在、把握未来。我司通过对行业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预测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作为企业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研究、行业分析工作时的参考。

下载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凉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类型】多用户、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版本】2015资深版 【交付时间】3-8个工作日,......

    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016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第一章:网络视频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2005 年以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迅速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视频行 业的运营模式逐渐规范和成熟,并探......

    中国美容美发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美容美发业发展研究报告(转黑龙江美容网) 61.167.36.* 1楼 ----------------------- 黑龙江美容网http:// -----------------------二十多年来,中国美容美发行业迅速发展,占......

    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中国办公用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行业研......

    中国药品包装盒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药品包装盒发展研究报告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年10月09日 中国药品包装发展研究报告 [引用] 药品包装作为药品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范文)

    附件3: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 概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 再生产来获得,资源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中国为此付出了......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上)(2008-2009年度) 2008-2009年度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基本概况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走过了其建立、探索、发展和......

    《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导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东集团联合编写的《2013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将于2013年12月12日面向全国发售。报告通过分析产业园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