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阀门实验装置操作规程
阀门实验装置操作规程
1.送入水压试验的阀门,不准有裂缝、气孔、凹痕,阀杆调节不许有卡住现象。
2.使用和备用的螺栓、螺母必须经过强度计算并打上印记,防止混淆。
3.试验的工件必须紧固在装置上,不许自由放置。
4.试验用的橡皮圈,或其它弹性衬垫,不能有凹凸、分层、松动或失掉弹性的现象。
5.按照产品工艺规程进行加压试验,升压到工作压力以上时,绝不允许拧动螺母,夹紧装置和元件上的其它部件。
6.端盖必须符合技术文件规定,并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当试验压力超过计算压力25%时不准使用。
7.阀门检验场地应用安全隔离带进行隔离,设立醒目的安全标识。闲杂人员不得靠近。试压场区阀门应分状态设立区域存放。8.阀门试压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并取得上岗合格证后才能上岗。试压期间现场所有人员必须劳保着装,熟悉阀门检验规程,远离危险方位,特别是阀门手轮方向、高压管接头方向。阀门带压开启、关闭时应处于阀门侧端,不得正对手轮。
9.试压设备要进行安全防护,每天试压前要进行试运行,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应有设备状态标识。
10.阀门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得抛扔。不得用重物撞击阀门。阀门吊装和吊运时,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试件,捆绑要按规定要求执行。
11.阀门的外观检验应首先进行标识的检验,包括铭牌标识和阀门的本体标识。
12.阀门的开启位置和表面缺陷的检查;阀门的开关灵活性和封盖的检查。
13.阀门的出厂合格证等资料的核对。14.壳体试验:
14.1阀门壳体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14.2阀门壳体试验最短保压时间为3min。
14.3壳体压力试验时,封闭阀门进口和出口,压紧填料压盖以便保持试验压力,启闭件处于部分开启状态。给体腔充满试验介质,并逐渐加压到规定的试验压力,然后对壳体进行检验。壳体压力试验时,承压壁及阀体与阀盖联结处不得有可见渗漏,壳体不应有结构损伤。
15.密封试验:
15.1阀门高压密封试验和上密封试验(具有上密封结构的阀门)的试验压力为阀门公称压力的1.1倍;低压密封试验压力为0.6MPa.。在保压时间内以密封面不渗漏为合格。
15.3上密封试验的基本步骤为:封闭阀门进、出口,松开填料压盖,将阀门打开并使上密封关闭,向腔内充满试验介质,逐渐加压到试验压力,达到保压规定时间后,无渗漏为合格。15.4做密封试验时,应向关闭状态的被检测密封副的一侧腔体内充满试验介质,并逐渐加压到试验压力,达到规定保压时间后,在该密封副的另一侧,目测渗漏情况。引入介质和施加压力的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9.4.1规定了介质流向的阀门,如截止阀应按流向引入介质施加压力; 9.4.2没有规定介质流向的阀门,如闸阀、球阀、旋塞阀和蝶阀,应分别沿每端引入介质和施加压力;
15.4.3有两个密封副的阀门也可以向两个密封副之间的体腔内引入介质和施加压力;
15.4.4止回阀应沿使阀瓣关闭的方向引入介质和施加压力。16.阀门试验完毕后,应如实填写试验原始记录,合格阀门进行明确标识,不合格阀门通知甲方处理。
17.根据检验原始记录出具阀门检验报告。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
第二篇:阀门电动装置有关标准简介
阀门电动装置有关标准简介
来源:计算机行业标准化网日期:2010-12-28 13:43:2
2阀门电动装置的设计、制造、试验中要涉及一些标准以规范上述工作。下面给出常用的标准名称和代号做为索引便于使用时查找。另外,还将对列出的标准内容等做简要介绍。
JB/T8528-1997 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它是阀门电动装置的最新标准,该标准于 1998-01-01 实施。它是对
ZBJ16002-87 《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的修订。根据近年来电动装置的设计、试验、检验及使用实践,该标准对 ZBJ16002-87 中的工作环境温度、噪音指标、起动转矩、最大转矩、控制转矩、控制转速及其试验方法等作了修订。它的实施将取代 ZBJ16002-87。
上海恒星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是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
GB12222-2005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该标准的89版为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5210/1 ~ 5210/3-1982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它规定了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与阀门的连接尺寸和驱动件的尺寸,以及转矩和轴向推力的基准值。该标准适用于闸阀、截止阀、节流阀和隔膜阀等用阀门驱动装置于阀门的连接尺寸。
2005新版为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5210:1991。
目前国际上一些电动装置厂家产品的连接尺寸和型式均与该标准相同。GB12223-2005 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该标准89版为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ISO5211/1 ~ 5211/3-1982 《部分回转阀门
电动装置的连接》。它规定了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与阀门的连接尺寸和驱动件的尺寸,以及转矩的基准值。该标准适用于球阀、蝶阀和旋塞阀用阀门驱动装置与阀门的连接尺寸。
2005新版为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5211:1991。
JB/T8862-2000 阀门电动装置寿命试验规程
该标准规定了阀门电动装置寿命试验的试验要求,测试项目、试验方法等。阀门电动装置型式试验中的寿命试验目前仍依据该标准规定进行。JBZ247-85 系 JB/T8528-1997 《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的引用标准之一。
JB2195-98 YDF2 系列阀门电动装置用三相异步电动机 技术条件
该标准规定了YDF2系列阀门电动装置用花相异步电动机的型式、基本参数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及使用期的要求。
本标准只适用于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凡属本系列派生的各种电动机也可参照执行。
GB3836.1-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 ”
上述两个标准均为防爆电气设备设计、制造、检验、试验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由于目前阀门电动装置的防爆式均为隔爆型,因而要符合 GB3836.2-2000 的有关规定。
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 3836.2-2010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 保护的设备
上述两个标准的最新版,将在2011-08-01日实施。
JB/T8529-1997 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阀门电动装置的隔爆式属于防爆电气设备中比较复杂的,并且它具有一定的机构特点。因而为规范防爆型阀门电动装置的设计制定了该行业标准。它规定了隔爆型电动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等。我公司为该标准的起草单位JB/T8530-1997阀门电动装置型号编制法,该标准规定了阀门电动装置型号的编制方法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
GB/T 3181-2008漆膜颜色标准
小结:本文给出了阀门电动装置常用的设计,试验中涉及的一些标准,其中主要是一些专业标准。有些标准没有收录,因为有的尚无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号,如有关于核级阀门电动装置和船用阀门电动装置的技术条件。在列出的标准中有的亦在修订中,有的需要重新起草,所以标准的更新是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该标准制约着产品的技术水平,尤其一些专业标准,因此在了解产品结构原理同时也了解一些有关标准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篇:放射源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含源设备操作规程
1.含放射源装置的使用场所进出口处粘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辐射工作场所加强通风。
3.熟悉放射源装置性能特点、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
4.操作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
5.工作人员操作时应保持与含放射源装置的测厚仪一定的距离。
6.仪表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液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7.禁止医院无关人员进入辐射工作现场。
辐射工作岗位职责
1.对医院的辐射防护器材、辐射防护、个人安全防护、监测进行统一管理
2.组织、监督辐射工作人员学习辐射防护知识,贯彻执行辐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
3.对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防护监测应符合国家辐射防护监测要求,辐射作业场所应有醒目的警示标志、报警装置。
4.经常及时向医院领导汇报工作。
5.督促检查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佩带。个人剂量计的测读一般为90天。6.检查γ源的保管、领用制度。
7.做好辐射工作人员一年一次健康检查工作。若发现因射线源损害而引起身体的异常现象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并及时调查原因。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1.从事与含放射源装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应经有关管理部门经过学习、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2.辐射人员应熟悉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在工作时应避免其接触照射。
3.从事近距离与射线接触的工作人员,医院每一年给予一次身体检查,以确保从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4.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佩带好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5.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开展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违规操作的及时进行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应予以通报,或给予一定的处罚。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1.含放射源装置需要检修时,先上报医院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经同意后方可进行。2.维修人员必佩带防护用品开展工作。3.取出放射源后及时将其放入放射源暂库存。4.放射源暂存库采取双人双锁制度,加强对含源的暂存库的管理。
5.对无放射源装置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做好监测记录。
6.设备维修后安装好放射源再次对装置、场所进行检测,确保放射源拆装过程中无损坏、遗失、漏装等情况的情况的发生。
7.做好放射源进出暂存库的记录及整个维修过程的记录。
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
为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现特制订如下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管理制度:
1.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由具体负责安全人员负责制定并及时更新。
2.放射源台账内容包括放射源名称、主要技术指标、来源、去向等;放射源使用登记内容包括使用人、使用日期、使用前后仪器状态等。3.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由管理员及辐射安全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对,确保正确无误。4.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由专职人员妥善保管。
辐射事故应急制度
为了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地做出响应,保障辐射环境安全,控制或减缓辐射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保护公众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1.全体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并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2.有关人员必须做到岗前培训、职业体检、持证上岗,剂量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维修规定;未经辐射防护组书面批准,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操作和维修程序,以杜绝人为因素而导致放射事故的发生。
3.当含放射源的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上报主管领导组织相关专业单位修理。
4.发生事故后,立即向辐射防护组及主管领导报告。5.辐射防护组向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事故后果,按“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判定事故的性质和等级,填写事故报告表。
6.发生人身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并报告防护负责人及单位领导,同时应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如果涉及超剂量受照,则应向卫生部门报告,同时报告公安部门。7.迅速安排受超剂量照射人员接受由卫生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
8.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及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
9.发生辐射事故必须尽快向环保部门报告,填写《辐射事故报告》。
10.凡发生放射事故,辐射防护组织在提出调查报告的同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医院领导批准,按事故的性质及等级,对当事人采取批评、警告、扣除奖金等处罚措施。事故后果特别严重时,应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11.应急联络:
本单位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电话:
报告程序
所有辐射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报告环保及其它相关政府部门。
从业人员培训计划
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等法律法规,辐射单位放射性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均应参加安全和防护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并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训。医院内部每年要进行一次内部培训。
培训内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辐射防护和应急知识。培训对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培训方式:外部与内部相结合。
监 测 方 案
1.遵守辐射防护法规、制度,佩戴好个人剂量计,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2.辐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每年不少于四次,做好个人累积剂量的汇总、存档工作。
3.辐射工作人员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要求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
4.辐射工作人员对定期或不定期使用辐射监测仪器对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每年至少委托相关资质的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现场监测一次。
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案
1、气体废物:
通过空气过滤装置将放射性颗粒吸附过滤后,其余气体排入大气层。
2、固体废物:
由产生科室分类收集,放入双层防渗漏、防扩散的红色塑料袋中,用胶带密封后存放储存室经10个半衰期后,按感染性垃圾处理。
3、液体废物:
产生后由专用管道排入分隔的污水池,经过降解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4、废弃的放射源原则上退回原公司处理,不能退回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处理。
第四篇:放射源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源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1.含放射源装置的使用场所进出口处粘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2.辐射工作场所加强通风。
3.熟悉放射源装置性能特点、操作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
4.操作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
5.工作人员操作时应保持与含放射源装置的测厚仪一定的距离。
6.仪表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液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现场负责人。
7.禁止医院无关人员进入辐射工作现场。
万州友好医院
2014年11月1日
辐射工作岗位职责
1.对医院的辐射防护器材、辐射防护、个人安全防护、监测进行统一管理
2.组织、监督辐射工作人员学习辐射防护知识,贯彻执行辐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
3.对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防护监测应符合国家辐射防护监测要求,辐射作业场所应有醒目的警示标志、报警装置。
4.经常及时向医院领导汇报工作。
5.督促检查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的佩带。个人剂量计的测读一般为90天。6.检查γ源的保管、领用制度。
7.做好辐射工作人员一年一次健康检查工作。若发现因射线源损害而引起身体的异常现象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并及时调查原因。
万州友好医院
2014年11月1日
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
1.从事与含放射源装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应经有关管理部门经过学习、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2.辐射人员应熟悉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在工作时应避免其接触照射。
3.从事近距离与射线接触的工作人员,医院每一年给予一次身体检查,以确保从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4.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佩带好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5.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开展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违规操作的及时进行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应予以通报,或给予一定的处罚。
万州友好医院
2014年11月1日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1.含放射源装置需要检修时,先上报医院辐射安全防护领导小组,经同意后方可进行。2.维修人员必佩带防护用品开展工作。3.取出放射源后及时将其放入放射源暂库存。4.放射源暂存库采取双人双锁制度,加强对含源的暂存库的管理。
5.对无放射源装置的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做好监测记录。
6.设备维修后安装好放射源再次对装置、场所进行检测,确保放射源拆装过程中无损坏、遗失、漏装等情况的情况的发生。
7.做好放射源进出暂存库的记录及整个维修过程的记录。
万州友好医院
2014年11月1日
辐射事故应急制度
为了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地做出响应,保障辐射环境安全,控制或减缓辐射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保护公众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1.全体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并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2.有关人员必须做到岗前培训、职业体检、持证上岗,剂量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维修规定;未经辐射防护组书面批准,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操作和维修程序,以杜绝人为因素而导致放射事故的发生。
3.当含放射源的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时,上报主管领导组织相关专业单位修理。
4.发生事故后,立即向辐射防护组及主管领导报告。5.辐射防护组向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原因,事故后果,按“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判定事故的性质和等级,填写事故报告表。
6.发生人身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现场,并报告防护负责人及单位领导,同时应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如果涉及超剂量受照,则应向卫生部门报告,同时报告公安部门。7.迅速安排受超剂量照射人员接受由卫生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
8.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及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
9.发生辐射事故必须尽快向环保部门报告,填写《辐射事故报告》。
10.凡发生放射事故,辐射防护组织在提出调查报告的同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医院领导批准,按事故的性质及等级,对当事人采取批评、警告、扣除奖金等处罚措施。事故后果特别严重时,应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11.应急联络:
本单位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环保部门:
卫生部门:120 公安部门:110
报告程序
所有辐射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报告环保及其它相关政府部门。
万州友好医院
2014年11月1日
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帐管理制度
为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现特制订如下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管理制度:
1.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由具体负责安全人员负责制定并及时更新。
2.放射源台账内容包括放射源名称、主要技术指标、来源、去向等;放射源使用登记内容包括使用人、使用日期、使用前后仪器状态等。3.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由管理员及辐射安全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对,确保正确无误。4.放射源使用登记及台账由专职人员妥善保管。
万州友好医院
2014年11月1日
第五篇:放射性同位素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放射性同位素测厚仪安全操作规程目的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保障公司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QNT-2型同位素测厚仪。岗位职责
3.1 冷轧车间的操作工人和电工负责巡视同位素测厚仪。
3.2 放射工作人员负责同位素测厚仪的使用与维护
3.3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放射防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体检。工作程序
4.1同位素测厚仪现场必须设置醒目的放射性警示标志。
4.2 每班班前由车间负责人负责检查放射源安全情况(台数、稳定性)。
4.3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照射,使受照剂量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4.4 工作期间发现仪表失灵,车间负责人应立即将放射源准值孔关闭,报告公司领导,由公司联系生产厂家进行维修。
4.5 安装维修或更换放放射源应当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启用。
4.6 操作人员不得自行拆除和移动放射源,放射源的卸装必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并由放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事故处理
5.1发生火灾、水灾时放射工作人员应确保放射源安全,紧急时应将放射源转移到安全地带。
5.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等事故,车间负责人应保护事故现场,立即报公司领导,并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配合有关部门作好事故处理工作。
晋江市XXXXX有限公司
200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