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及防范分析
基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及
防范分析
摘要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借款筹资风险的种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经营者利用银行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利率、汇率及有关筹资条件发生变化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较为主要的筹资风险具体来说银行借款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定期支付利息有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如果企业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财务状况紧张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便产生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
(1)可估计性即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等估计利率汇率等变动趋势
(2)一定的可控性如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可以主观控制
(3)有些风险有短期性如利率调整
(4)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利率的调整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2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在筹措资金时由于有许多种类型的银
行(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而且各银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贷款可供选择其利率不尽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带来的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贷款价值增加;另一种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的贷款价值减少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是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外损失也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额外收益作为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汇率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资本结构不合理即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的风险企业资金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如银行借款)比例不恰当时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形成的筹资风险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4)企业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反映在资金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关系只有当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真正有经济效益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这
种负债经营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等于借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无增值和无贡献的浪费就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来讲企业的借款利息随着银行借款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1)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在签订信贷协议时一般选择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应力争以浮动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力争以固定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无常没有规律可循时应采用以浮动利率成交采用浮动利率时在贷款合同中应向贷方声明在整个借贷期间保留依次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机会以避免利率再次上扬而遭受利息损失
(2)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应首先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进行防范例如国内企业需要从国外银行或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一笔外币资金那么在融资决策中确定借入货币时不仅要考虑利率等信贷条件还要考虑该种货币币值变化的可能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①对汇率进行预测
当企业向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时它们可能有好几种货币可供选择它们借入的货币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首先利率低;其次融资期间币值趋软例如一家国内企业借入一笔美元贷款而美元在融资期间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到期就必须用较多的人民币偿还贷款所以这一融资决策就要受到对有关货币汇率预测的影响
②汇率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首先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在协议中应写明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重要的还是还款的货币借入资金时应尽量选择趋于升值的货币即硬货币外汇;还款时应尽量争取趋于贬值的货币即软货币外汇
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如果借贷双方对货币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考虑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其次使用外汇保值条款即把签订合同之日的外汇汇率固定下来将来实际付款时仍用此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是企业的主要的筹资来源之一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期限资金过剩也会影响使用效果筹资要以投资需求为依据根据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进行同时要考虑不同的筹资组合给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如现金、商业票据增加比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资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推而广之筹资期限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积极型期限结构它以短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不仅用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而且还用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占用只有固定资产才用长期筹资来解决这种期限结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筹资风险较大
其次中庸型期限结构它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通过短期筹资解决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
最后稳健型期限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仅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占用而且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都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而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以短期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期限结构的筹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其筹资期限结构都必须确保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某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下
息税前利润为20000元,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4%,长期资金的成本为15%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较冒险的筹资策略即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净利从7200元增加
到105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7.2%上升到10.5%但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50%流动比率也由2下降到0.8这表明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应的增大了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认真的权衡选取最优的筹资组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案例分析
1989年某集团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总资产不足500万元职工300余人濒临破产境地1999年该集团奇迹般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9亿元年销售额22个亿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集团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与企业正确的筹资策略分不开的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该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通过实施品牌经营使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达28%在此期间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提
高负债比率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080万元占28%净利润72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4%权益资本收益率25.4%至1995年底企业总资本扩展367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3800万元占37.6%净利润679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5%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为29.6%由此可见在资本净利润率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获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随着该集团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从而导致1996年~1998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至2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这个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至1998年12月末企业总资本7708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1760万元占15.3%比1995年末的37.6%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权益资本收益率达28.8%与1995年末的29.5%保持较近水平使企业既获取了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财务
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5结束语
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产生不良资产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呼新华.如何确定最佳资金来源结构[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05,062-063.11
第二篇: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目 录
1前言.......................................................1 2中小企业筹资概况...........................................3 2.1中小企业筹资现状.....................................3 2.1.1中小企业内源筹资不足...............................3 2.1.2中小企业筹资目前依然是间接筹资为主.................3 2.1.3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3 2.1.4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3 2.2中小企业筹资方法创新.................................4 3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类型.....................................4 3.1股票性筹资风险.......................................4 3.2债权性筹资风险.......................................5 3.3财务风险.............................................6 4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分析.......................................7 4.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7 4.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8 5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9 5.1筹资风险的防范.......................................9 5.2筹资风险的控制......................................10 6中小企业筹资的对策........................................12 6.1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12 6.1.1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因素.....................12 6.1.2不同生命周期下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13 6.2中小企业筹资的渠道...................................14 7 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 考 文 献.................................................16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摘 要
资金是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若资金短缺,又不能及时筹措,企业就不能购进生产资料,停产、停工,对外投资经营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并且偿债能力下降,产生债务危机,影响企业信誉,使企业陷入困境。所以说资金是一个企业的重中之重,是企业运行、发展的根本。
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筹资是至关重要的,是投资经营的起点。但是筹资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中小企业筹资渠道难又是世界性课题。在我国,中小企
业的筹资问题表现现得更为复杂。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中小企业筹资现状开始,阐述中小企业筹资的存在的风险类型,详细分析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存在的内部外部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
筹资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筹资风险 筹资渠道 防范对策
Abstract Money is in circulation of the value of a currency, used to create new value, and increase the social surplus product value of media value.Money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 if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fail to raise, enterprises will not be able to purchase production materials, production, to ceas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strategic goals cannot be achieved, and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drops, generation debt crisis, affect the enterprise credit, make enterprise in trouble.So money is the key of an enterprise, is the fundamental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is crucial,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But raise inevitably 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different levels of risk, an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es worldwide topic.The financing of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more complicated.In this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begin from the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n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typ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external reasons, finally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Financing channel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1前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时,美国次贷危机一度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來很大的危害,甚至有很多企业倒闭。2009年底至今,从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开始,欧债危机逐渐加深,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益令国际资本市场一蹶不振。欧债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对欧洲的出口陷入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企业产生影响。欧盟经济低迷使得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持续走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低,更容易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筹资活动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 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讲,企业的筹资方式有9种,即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筹资租赁、内部积累、联营筹资、信托筹资。这9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这个因素是必须得考量的。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主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现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对现实筹资问题的概括和归纳,强调对事实的陈述和描绘,从中得出相关的结论;规范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托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系统的方法、科学抽象法、分析和综合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和演绎法、理论联系实践等研究方法。
2中小企业筹资概况 2.1中小企业筹资现状 2.1.1中小企业内源筹资不足
内源筹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所用资金中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他资金通常占60%。而在我国,据有关部门调查,即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比例也仅为40%,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分别占40%和20%。
2.1.2中小企业筹资目前依然是间接筹资为主
据国家经贸委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14.59%,而通过直接筹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2.1.3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筹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
2.1.4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调查表明,“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
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
2.2中小企业筹资方法创新
1、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行股权筹资。所谓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票,委托一个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信托基金等)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再由该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管理,按股份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的股权安排形式。
2、资产证券化筹资。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那些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以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资产结构组合和资产信用分离的方式,以部分资产为担保,由受托人控制的专门的特设机构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的筹资手段。
3、应收账款抵借、让售及金融品种创新。应收应收账款抵借是指应收账款持有者(承借人)向银行或金融公司(出借人)取得以应收账款为抵押的借款。
4、售后回租方式筹资。售后回租属于筹资租赁的一种形式,承租人将原来归自己所有的固定资产售给出租方,然后以租赁的形式从出租方原封不动地租回资产的使用权。
5、回购式契约筹资。回购式契约实质上是技术授予权、国外投资、委托加工以及补偿贸易的综合体。
3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类型 3.1股票性筹资风险
股票筹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受有关因素的影响,难以
筹集到目标资金的可能性。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和筹资相关的决策,二是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所以股票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
1、决策性风险 是由股票筹资决策不当而不能实现筹资目标的可能性,股票筹资决策主要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现股票筹资时,按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就其股票发现的种类、规模、价格、方式、时机、以及承销机构等作出的最后决定。决策性风险由股票发行的种类风险、股票发行的规模风险、股票发行的价格风险、股票发行的方式风险、股票发行的时机风险和股票发行的承销商风险组成。
2、经营性风险 是指企业由于经营不佳失去股票发现资格而不能实现股票筹资目标的可能性。利用股票筹资,我国《公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管理条例》对股票发行人的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其中有些条款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严格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企业就失去了发行股票的资格。
3.2债权性筹资风险
是指由于债务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由于股权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是针对债务资金偿付而言的,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其一:现金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现金流出量超出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现金性筹资是由于现金短缺、由于债务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不相配套引起的,它是一种支付风险。
其二,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按照“资产=负债+权益”公式,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即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终极的收支性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3.3财务风险
由负债筹资引起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并不存在于负债筹资过程中,而是存在于负债筹资之后。
一种是借人资金运用风险。企业借人资金的目的.是通过财务杠杆效应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发挥负债经营的效应。但如果借人资金不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效益,不船按期支付债务本息,非但不能从中得到好处.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以及会增加下一步筹资的难度等,严重时则会使企业破产倒闭。
另一种是资本结构风I垒,如果借人资金与自有资金不能达成最佳组合,就不能达到利用负债经营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的目的,反而会破坏原有较好的资本结构。致使企业白有资金收益率下降。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活动蛤企业带来的风险,它既包括筹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称为“筹资过程风险;也包括筹资之后带来的风险。称为“筹资结果风险”。其中,筹资过程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时。由于筹资条件考虑欠妥。或有关因素的变动导致筹口连把资不成功的风险,或虽筹集到资金但付出鞍高的代价。筹资结果风险是由于企业所筹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或所筹资金的结构不舍理所引起的风险。从资金使用效益上来看,当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企业不
能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轻则使企业陷人财务困境,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从上述分析可见。财务风险与筹资风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联系表现在财务风险包含于筹资风险,是筹贤风险的组成部分;相互区别,主要在于诱发的原目、计量方法防范措施等方面。从诱发原因方面来看,财务风脸主要是由于借人资金后导致的负债规模、负债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4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分析 4.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内源筹资匮乏。我国中小企业内源筹资的比例很高,但内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内源筹资匾乏。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金和自我积累比较少,一般情况不足30%。企业内源筹资匾乏,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所需资金主要都依靠外源筹资,特别是负债筹资。这不仅使企业筹资成本过高,债务负担过重,而且使企业自我积累的筹资机制难以形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为乏弱。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创立不久即消失。
2、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条件苛于对大型企业。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要求高于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对不发达地区的信贷管理的条件更高。能符合这些条件、具有合格资信等级的中小企业为数很少,这实际上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支持对象之外,同时也限制了基层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而且银行提供的主要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尽管由于各方面的努力,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
股权投资,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
3、民间筹资活动较活跃,但规模小且处于“非法”状态。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借贷无门,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找筹资渠道。这些渠道有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有的企业甚至全部靠拖欠贷款来周转资金。但这些民间筹资活动多属于政府限制的 “非法集资”“乱集资”范畴,很难成为正式筹资渠道。
总的来看,尽管目前社会资金相对充裕,但无论是正式间接筹资体系还是资本市场,都未能对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
4.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大企业更加严重。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这些信息。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这一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2、中小企业筹资难的缺口分析。在现行金融体制中,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给中小企业的筹资造成一些障碍,出现金融缺口。同时,由于存在银企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更加严重,使中小企业更无法进入公开资本市场筹资,从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有效供给减少,加据了金融缺口。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收取较高的利息或费用是很正常的。这就是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均衡利率要高于市场平均利率.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却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
5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 5.1筹资风险的防范
1、要有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中小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中小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中小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有效的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中小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中小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中小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
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中小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中小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4、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中小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中小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中小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中小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1,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
5、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
5.2筹资风险的控制
1、应做好中小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作好各种预算工作。在对外
部资金的选择上应从具体的投资项目出发,可以从以往的经验出发,确定外部资金需求规模;也可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使各项数据直观准确,量化资金数额,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应在筹资决策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准确的财务预算对于防范和规避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根据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预测出自己对资金的需求,提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安排中小企业的筹资计划,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同时中小企业可以根据预测的筹资情况来确定资金是否能够满足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并以此安排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编制具体财务预算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依据行业特点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筹集资金的时间和数量,使筹资时间、资金的投放运用紧密衔接,及时调度,降低空闲资金占用额,提高资金收益率,避免由于资金不落实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筹资风险。
2、因地制宜地确定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主权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降低资本成本,也就是选择合适的筹资组合。在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保持适当的短期变现能力(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如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应该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财
务指标,确定最佳负债结构。
6中小企业筹资的对策
6.1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筹资战略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财务运营的实际状况以及资金投放的需要,确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1.1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中小企业现有的财务政策。
①、外部环境。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中小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资金关系;
②、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筹资战略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筹资战略必须与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并根据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各项筹资战略的内容。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其所处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不同的是生命周期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
③、中小企业现有的财务政策。中小企业所制定的财务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该中小企业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或风险偏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较弱时,其选择财务政策时将会倾向于财务风险较高的策略以搏取较高的杠杆效益;反之,当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较高时,将会选择财务风险较低的财务策
略以回避风险力求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
6.1.2不同生命周期下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期望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下应制定各不相同的筹资战略。
①、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在中小企业的初创期其经营风险总是最高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在经营风险较高的初创期,尽可能地降低该时期的财务风险,降低债务资金在总资金中所占比重,相应增大权益资金所占比重,即选择稳健型的筹资战略来满足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发展所需资金。同时在拟定筹资方案时,应尽可能的选择筹资主权资金,以筹集权益资本或吸收风险投资为主。
为此,初创期中小企业在选择筹资战略时,应当以降低企业偿债压力、延长资金使用时限、提高资金使用的自由度为标准。
②、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进入成长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将会转变为致力于营销活动的推广,保证业务量持续稳定上升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成长期,因扩大业务量的需要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对内长期资金的投放、对外资金投放以及营运资金投放等。故此,在该期也不适宜大量的筹集债务资金或推行举债经营的战略模式。
在成长期中小企业的总体战略集中的表现为竞争战略,力求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建立进入或退出壁垒并使其具有阻止竞争者模仿的能力。企业在选择筹资战略时,必须以维持与发展竞争战略的成本作为标准,评估投资某个竞争战略的潜在报酬,判断其获利能力,从潜在的报酬水平和争
战略的潜在报酬,判断其获利能力,从潜在的报酬水平和资本结构
③、成熟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成熟期,中小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维持,因为在该时期顾客对产品的理解较为深入,产品创新难度很大,这些因素将会导致差异化的可行性空间的缩小。
成熟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相对较低,此时为获取风险溢价可以加大资本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即改变目前的资本结构,以寻求税收庇护、降低资本成本,从财务筹资角度为中小企业让出获利的空间。
④、衰退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从成熟向衰退的过度,是一系列竞争加剧导致的最终结果。包括:技术替代、替代品的出现、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产品结构、产品系列的变化等。在衰退期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借助于适当的战略决策获取竞争优势,并为中小企业带来利润。
衰退期筹资战略的选择。衰退期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集中的表现为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或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使企业尽快地由衰退期进入成长期或者撤出所有者的资金。在该时期,选择筹资战略时应当以财务弹性为标准,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选择财务弹性大的筹资战略。
6.2中小企业筹资的渠道
1、内部筹资:包括利润留存和股权筹资,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利用留存收益没有筹资成本,对发展期企业来讲是优先的筹资方式。
股权筹资即以企业现有技术、产品等资产,折算成股权的方式,寻求
战略投资者控股或参股,扩大注册资本金规模,以解决投资不足、市场不畅等问题,实现筹资目的。从财务安全的角度来说,对于公司进行股权筹资无疑是最安全的一种,股权性筹资主要包括股权出让筹资、增资扩股筹资、产权交易筹资等形式。
2、商业信用筹资:企业可采取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方式筹集短期资金,对有长期供销关系、产销量较大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低成本的有效筹资方式。
3、外部筹资:包括各种方式,如信用担保贷款、抵押或质押担保贷款、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筹资、项目直接筹资、典当筹资及筹资租赁等。总而言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外部筹资手段,在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前提下,扩大资金来源,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4、申请国拨资金:目前中小企业可申请的国拨资金项目很多,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
5、上市发行股票:只有站在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上,才做到了企业筹资渠道的全面畅通,同时也对企业知名度的提高等各方面带来好处。
7.结 语
综上所述,筹资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筹资风险,提升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筹资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国际化、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也给一部分
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带来了机遇,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在经济界的具体体现。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筹资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筹资风险。
参 考 文 献
[1]刘衫,中小企业筹资研究理论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7)[2]朱道弘,小企业筹资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投资,2008;(1)[3]艾东,中小企业物流筹资风险管理探讨[J].上海金融,2007;(12)[4]林毅夫,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筹资[J].经济研究.2004;(1)[5]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筹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连景林,我国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第23期)
[7]严彦,王勤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6辑)[8]徐德勤,浅谈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防范.甘肃农业(2006第一期)
[9]贺武、刘平,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财会月刊(2004 B411)
[10]顾建、王锐兰、崔新进 ,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其风险防范.商业研究(总第334期)
[11]黄东晶,中小企业筹资对策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2][河南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阶段性成果 编号:06130378001 [13]张红漫,浅析股份制企业股票筹资风险与防范.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6期)
第三篇:浅析房地产企业筹资风险及控制措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房地产企业筹资风险及控制措施
浅析房地产企业筹资风险及控制措施
摘 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取得飞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等特点。中国房地产大规模建设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与开发过程中,除了企业的自有资本金之外,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完善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策略,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规避,通过系统性的融资策略的实施和融资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缓解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146-02
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迎来了中国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当前,房地产企业依旧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房地产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在进行企业投融资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风险,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效率提升,造成企业巨大的融资成本,给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和隐患。同时,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从融资、税收方面对房地产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挤压”,这就使得房地产市场受到了诸多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当前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债务融资所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系统,探索多元化的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银行贷款多是具有短期贷款行政,商业银行的贷款多是中短期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贷款,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多是长期经营,周期性较长,因此,房地产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带来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近年来,随着政府货币政策的收紧,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的监管力度加大,传统的债务融资渠道变得十分艰难。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借贷融资,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化融资程度低,房地产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不够,难以满足房地产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和建设规模的扩大的需求。导致房地产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结构是反映企业的债务和股权之间的比例关系,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具有很大的决定权。通常而言,企业的负债率不应该高于50%,企业的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也应该达到一个合理可控的比例。但是,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0%以上,严重超过合理线,另外,企业的长期负债造成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增加。财务成本的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升。融资结构的不合理,给房地产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中小房地产企业非正规融资渠道占据主导地位
在房地产行业当中,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缺乏资信级别,企业缺乏抵押资产,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银行贷款的活动。许多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转向民间借贷,采用许多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获得企业的建设资金。非正规渠道一般是通过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短期拆借等方式,通过高额利息来维持企业运转。但很明显,房地产开发项目往往都持续数月,大的项目或者还会持续数年。短期的资金来源是不能与长期的资金需求匹配的,否则带来的风险极大。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占据企业的主导地位,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房地产存在滞销情况,会带来企业资金的周转问题,造成资金链断裂,使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严重财务问题。
(四)融资受调控与政策影响较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前些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房地产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无论是开发贷款,还是个人按揭贷款,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均受到了一些限制。这样给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安排带来了很多限制,而这些政策方面的风险是企业难以预见和控制的。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投资资金数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得到金融业的支持才能有持续健康的发展。这种政策上的风险,给很多开发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规避的思考
(一)拓展融资渠道
近年来,中国在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尝试多元化投资形式,推动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的市场化操作,吸引资本进入房地产建设投资领域,拓宽房地产开发的筹资渠道,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大房地产开发的投资,积极吸引包括境外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实现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的多元化。如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上市融资、租赁融资等。目前一些具有实力的开发商在境外上市,也是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思路。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融资结构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论其资金多雄厚,其资金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积极地采取负债经营的方式,利用好财务杠杆,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但是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房地产项目投资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率等特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多属于长期债务,因此,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充分的衡量,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利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科学的衡量自身的偿债能力以及再借债能力。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负债占资产的比例高达60%以上,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具有巨大风险隐患。企业在利用自有资本金的同时,利用部分资本金用于偿还企业贷款的本息。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资产的偿还债务,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规模十分巨大,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保证自身偿还能力前提下,通过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合理的调整企业的融资结构,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的降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强化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意识
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债务融资的不断增加,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风险。房地产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的,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必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保证房地产建设成果与预期目标的相一致。当前房地产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安全隐患。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对企业融资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正确地看待债务融资风险,理性地预防风险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融资风险,从而有效地提高债务融资的正效应,降低债务融资的负效应。
房地产企业在加强投融资改革,推动多元化融资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及风险环境的充分认识,积极适应内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因为这些会给房地产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该注重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对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融资风险控制流程。加强对房地产企业投资、借贷、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批程序,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融资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监督,建立有效的融资风险处理机制,对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专项审计。其次,构建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对房地产企业的资产和融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从而消除企业融资风险。再次,企业应该实施全局性的融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预警,建立融资信息和项目业务信息的一体化,保证企业筹资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促进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提高融资效率。
(四)推进投融资改革,实施多元化融资方案
为了降低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应该科学部署推进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实施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方案,有效地吸纳多方资金,实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融资工具的有效组合,从而有效地改革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融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房地产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混合搭配多种融资方案,通过改善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培育适合房地产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化融资主体,进而推动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施多元化融资方案,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融资风险。
结束语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从历史上来看,若干的企业破产,不是不能盈利,而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营。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合理地组织资金、安排资金更加重要。基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房地产开发与金融的关系极为紧密,短平快的操作模式对融资要求极高。为了解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房地产企业应该完善自身的融资风险管理,加强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造良好的房地产投融资环境,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高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效率,选择合适的融资组合。房地产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积极主动地转变经营方式和投资方式,提高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规避企业融资风险,促进房地产企业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建平.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财经界,2010,(1).[2] 倪智勇.浅析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和融资风险控制[J].新会计,2010,(1).[3] 李素红,周维升,陈立文.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企业经济,2010,(1).[责任编辑 吴明宇]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银行信贷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银行信贷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
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以及其所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金融机构因次贷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西方央行联手干预。全球最大的债券保险企业MBIA、全美第二大债券保险机构AMBAC损失惨重。由美国次贷危机联想到我国银行业所存在的风险也是亟待解决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其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是在风险中寻求收益,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作为商业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的信贷业务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危机,因此在对信贷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如何起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商业银行资本的安全。
/ 7
2010年6月9日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违约率 信贷 银行业 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预防 信用评估
正文: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支柱,多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信用风险不断积累,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时刻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安全,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在现阶段,金融业能否和谐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和谐社会能否顺利构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事实是,金融风险时刻困扰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据世界银行2006年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和损失均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其中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未来20年内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接近于100%。因此,我们不得不高度警醒,加强防范。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从事的是风险盈利活动,银行管理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今银行业正朝着经营国际化、业务全能化方向发展,银行经营涉及的风险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众多的风险因素也与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相伴而生。同时,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以及市场竞争的激化也促使银行更多地涉足到高风险领域中。在这种背景下,完善的风险管理无疑成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的能力也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良好、金融创新水平较低的阶段,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恰好给我们带来了有价值的思考,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吸取这次危机的教训,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调整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标准,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从而,以期达到我国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可以健康稳步地发展。
面临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严峻形势,银行经营风险以及金融风险问题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的认识和分析,正视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从而进一步思考如何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上的 2 / 7
2010年6月9日
准备,强化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风险管理的水平,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和谐发展,从而也助于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批发信用的行业,其风险远远大于其他服务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追求高回报、高效益、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潜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风险具有隐蔽性,现在没有风险,并不意味着将来没有风险;另一方面,风险又具有迁徙性、流动性,风险迁徙的“祸水”往往从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转移到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
作为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充满着风险和变数。受各种因素、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风险。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业务是信贷业务。为了竞争和追求高额回报,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这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几年,中国启动了商业银行股份化改制,一手注资,一手剥离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但这并非源于体制上的根本改善,贷款基数的迅速扩张以及贷款的长期化趋势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监管的相对缺失,也局部放大了金融风险。
银行业务风险不仅制约着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银行业风险作为一种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生成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微观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等因素,都可以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银行业风险。(一)中国银行业风险主要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目前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如下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
二是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管控刚刚起步,普遍缺乏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内部模型缺乏基本数据;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影响日益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亟待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亟待健全;操作风险手段亟待加强。
四是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期限结构错配隐藏的风险;收益率曲线不合理;盲目扩张存款,隐性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缺乏识别、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和人才。五是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支付能力不足可能造成挤兑的潜在风险。
/ 7
2010年6月9日
(二)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的特殊性决定银行风险存在机制上的根源性。银行具有很高的负债比率,银行是一个通过对风险管理实现收入的金融企业,这一性质也决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风险。
2、体制上的原因使原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变和经营状况改善。
3、经济中系统性风险存在,即经济运行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都可能通过资金链波及到银行业。
4、行业内部过度竞争使银行业内部风险溢价很低,抗风险能力降低。
5、银行自身管理不善、违规经营也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控制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对策和建议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我国银行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特别是大量不良资产的化解既有赖于银行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又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应提高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改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和加强监管等多方面努力,多措并举,使我国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放宽贷款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并以此为例做一个分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宏观调控方面,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月至7月,我国新增信贷7.73万亿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此巨额的“天量信贷”,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业界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天量信贷流向何处?其中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这一部分资金是投入到早晚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上的。有国家财政兜底,应该说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并不大。另一部分信贷则是投到了地方政府自己的项目,但还有一部分则不在原来的计划内,是额外的投资。因地方政府没有举债的权利,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有一定风险。还有一部分的信贷是给房地产商的贷款以及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这部分贷款的风险与未来房地产的走势有关。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下半年信贷总量、节奏以及投向应该进行适度调整。这会给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一是各地的基础设施过度投资,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二是流动性过多,可能会把股市与房地产的泡沫吹大。三是过多的货币,可能会导致通胀压力。如此大量的信贷投放,未来肯定会有一些坏账。
/ 7
2010年6月9日
坏账的规模有多大,还要看未来的很多因素,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难道就无所作为吗?
国家对下半年的信贷政策除了对总量有所控制之外,还在结构调整上下了功夫。尽管上半年信贷增幅很大,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还不多,“天量信贷”并没有真正惠及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回暖对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下半年调整信贷规模时,首先,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让银行贷款向小企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民生领域倾斜。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对商业银行的一定的激励措施,商业银行的贷款不会自动地流向这些领域。第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有一定的规模控制。要防止银行对没有足够资产的地方投资公司投放过多的贷款。第三预防资产泡沫。要采取措施防止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因此,在对上半年的信贷情况进行检查的前提下,对违规的及时处理,特别是防止新的贷款进入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有了这些调整,不但可以避免信贷风险,还可以改善增长结构,保持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银行担当者重要的角色,银行切实做好风险防范。
那么,应该怎样做好这些防范呢?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督管理的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的淡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降低放贷标准,但是随着房价和利率的持续上升,导致风险越积越高,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表明,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我国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机构的监管,防范局部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化。(一)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变化。
当前要密切关注压缩过剩产能动向,及时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一是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二是规范贷款操作,加强风险监测。(二)科学设定集团风险限额,建立快速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银行必须强化理性竞争、审慎授信的风险观念,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探索有效的方法,科学设定和管理集团风险限额。主要是:
第一,建立集团风险限额确定机制。集团风险限额必须与其经营规模、财务状况、负债结构与现金流量等相匹配。
第二,区别设定和使用集团风险限额。
/ 7
2010年6月9日
第三,完善商业银行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减少贷款规模在考核中的占比,突出风险价值导向考核。
(三)加强企业集团客户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完善IT支持系统。
有效规避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就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并借助IT系统支持。
一是研究当前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建设集团风险数据库。
二是充实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强化企业集团的贷后管理。针对集团客户不同的信用和债项分别进行评级,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贷系统。
三是完善集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此信息系统应包括集团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信息,逐步实现集团信息录入、查询、筛选的自动化。
(四)坚持风险导向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审计、银行业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与还款来源审计监督,密切关注集团投资行为。
第二,要对贷款用途纳入合同条款管理。设置预防性条款,确保集团能够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
第三,加强集团账户资金流监测分析。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与会计系统进行对接,跟踪信贷资金流向。(五)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政策风险。
银监会在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房地产信贷支持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需求的同时,加强了对房地产信贷的监督控制。针对房地产潜在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银监会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和实地调研等手段,逐月、逐季对房地产信贷质量进行密切跟踪和风险排查,旨在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六)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机制,培育健康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以集团统一授信工作为起点,健全集团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统一集中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总行对集团客户的集中管理与统一控制,拉近集团风险的报告路径。
其次,明确集团风险的管理主线和工具。管理主线就是要弄清关联关系、关联交易与关联互保,解决信息不对称;管理工具就是要充分发挥信用评级、风险限额、用途监控的作用。
/ 7
2010年6月9日
第四,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管理机制。在集团风险管理中,应按照“风险、收益和成本相匹配”的原则协调主办行与协办行的利益分配。
第五,要建立全面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在银行企业文化整体框下,尽快形成以价值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责任为纽带、以能力为基础的银行风险文化。同时还要树立健康的商业银行信贷文化,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认真履行职责,形成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总而言之,通过对银行信贷也风险的全面分析与评估,不断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以银行业为中心不断向其他金融行业辐射,以确保我国乃至世界金融行业健康稳步的发展,以促进国计民生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明.美国次级债务危机是如何酿成的.求是,2007(20).[2]蒋先玲.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剖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3]曾钢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政法财经.2007(10)[4]吴晓灵,李德.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与信用评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侯念东,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再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04(03)[6]崔向阳.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7]宛璐.国外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其启示.学术交流,2005(3).[8]陈晓霞.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特区经济,2005(1)[9]刘劲.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6).[10]专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20090824 海外版)
/ 7
2010年6月9日
第五篇: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第一讲 企业债权债务成因
第一节 初步认识和理解债权债务
1、什么是债?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他方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称为债务人。
2、区分物权与债权一个人的财产,即可以表现为财物也可以表现为债权。财物和债权的区别就是拥有与应当拥有的区别。这种区别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对物之诉与对人之诉,由此也产生了物权与债权的划分。
3、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发生原因是指引起债的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有:
一、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债发生根据。
二、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之债是合同之债之外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债。
三、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
四、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
五、缔约上的过失缔约过失是指当事人一方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具有过失,从而致使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有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信赖该合同能够成立或生效而所遭受的损失。
六、其他原因除上述六种原因外,债的关系还可因其他法律事实而发生。例如,拾得遗失物,可在拾得人和遗失物所有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实施救助行为,会在救助人和受益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3、债的给付形态交付财物;支付金钱;转移权利;提供劳务或者服务;提交工作成果;不作为。
4、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债的法律内涵企业的债权,具体讲,就是请求特定对方为内容必须是财产或可评价为财产的利益的给付行为。具体对某些企业来说债权反映在财务上最重要的就是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应收票据等。拥有权利并不等于能最终实现权利的内容。因企业之债大多因合同而产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清理和规范企业的债权债务,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规范的市场经济社会迫切需要保证正常的公平的市场交易安全,除了企业自身通过管理的手段、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外,政府、中介组织(如仲裁结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非政府的自治组织(如商会)等,在规范企业的债权债务上,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
第二讲 企业债权债务清理基本措施
第一节 把握债权债务清理思路
一、企业债权债务清理中的问题第一、认清债权债务问题,不是单纯的对方拖欠和资金流紧张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对于债权回收难度大、周期长、坏帐率高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费尽心思采取各种办法来处理,但是很多陷入一个滚雪球式的怪圈,那就是越清理越多,越清理越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存在债权难以回收现象的原因,大多存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环节选择客户存在失误,对于客户还款能力的估计存在失误;
二、履行合同中忽略法律上的关键问题,造成事实上的被动;
三、债权疏于管理,长期没有专人负责,催讨不力,让欠债者感觉不到还款的压力和必要;
四、采用的清收债权的方式不科学,没有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最大的效果;
五、认为继续合作为重,暂时搁置债权,造成越来越多的债权存在;
六、对于债权存在的风险问题防范不够,多次亡羊补牢。
存在大量债权无法尽快回收的同时,企业也习惯通过拖欠其他供应商款项的方式来保持平衡,但是最终发现,债权总是很难收回,而债务却摆脱不掉,并且往往损失会增加。
第二、各种拖欠的模式分析关于债权债务清理各个企业都曾经做过很多方面的探索,通过分析不良债权的现象,也就了解了其他企业拖欠款项的手段,简单描述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一、采用采购、加工、销售分立经营的模式,各自成立法人单位对外承担责任,让企业债务停留在采购环节,并且设立多个采购法人单位,避免短时间内债主蜂拥而止。目前许多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
二、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迫使供应商压低身价进行合作,对结算以及资金占用作出不利于供应商的合同约定,从而合法的拖延付款时间。
三、采用意向式大宗交易做诱饵,针对先期交易拖延付款,让供应商心存余悸,不敢贸然催款。
四、交易中采用各种理由推托付款责任,比如提出各种质量问题和借口,拖延给供应商办理结算的手续和时间,让供应商无法尽快获得有效的催款凭据等。
五、采用善意欺骗方式,多次承诺付款均不予兑现,态度诚恳,行为恶劣。以上为普遍存在的拖欠款项的方式和手段,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情况,但大多类同。
第三、针对拖欠形成的原因,应该采取一下措施纠正和预防。
一、对于比较重要的大客户,不能完全听任对方过多的款项积压,定期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价,预估该客户的风险值,并进行严格监控,必要时让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和保证措施,避免最终债权落空。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其风险防范能力都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往往通过设立多个采购中心,恶意拖延应付款项,让债权人维权艰难。对此,债权人应该严密关注该客户的动向,通过提前准备,从法律上获得有力证据,证明其关联交易和资产转移途径,保证能够绕过其设立的采购中心主张债权,如遇紧急情况,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债权。
二、对于处于不利市场地位的情形,更应该关注客户的资金动态和偿还能力,随时评价其风险指数,不能因为期待将来无法预期的结果而忽视被占用的资金的利益,一旦出现不利因素,应当尽快采取诉讼措施。
三、对于一贯采用引诱方式进行先期交易的客户,要辨别其真实目的,一旦对方存在违约行为,就要据理力争,避免损失扩大。
四、对于故意制造障碍的客户,特别要注意保存各种交易凭据,尽量获取有关交易履行的证明,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避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五、对于那些喜欢用花言巧语骗取信任的客户,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手段,尽快清理。
第四、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重视对客户的资信评估,强调对于合同的审批,避免履约风险,加强对于交易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注意保存各种交易资料。
其次,对于所有客户建立完善的档案,并随时更新,定期评价客户的履约能力和风险系数,并尽量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其经营变化。
然后,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债权,对于债权进行严格的分类,由专人负责催收,并随时注意收集诉讼所需要的证据和信息。避免到万不得已诉讼时,才发现证据不足。
再次,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一旦发现某个环节有问题,及时通报各个部门,避免同样的失误继续存在,杜绝各自为战的状态。
最后,预防为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渐让企业走向良性循环的状态,避免债权清理滚雪球式的发展。
第五、充分重视律师的作用律师由于其自身的职业优势,对于企业债权债务管理问题有着独到的看法,注重和专业律师的交流,相互探讨,取得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并注重长期效果,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第二节 准确行使诉讼权利,综合运用法律手段
一、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的十大重点问题:
1、关于债的保全问题(1)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而于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得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条件:
须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权利并怠于行使其权利。
须债务人履行债务迟延。所谓债务人履行迟延,是指债务人于履行债务的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
须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所谓有保全权利的必要,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害及债权,使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
(2)债权人撤销权,又称废罢诉权,是指当债务人所为的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危害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该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撤销权也为债权的保全方式之一,是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而致债权不能实现的现象出现。
*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条件客观要件。撤销权成立的客观要件为债务人实施了危害债权的行为。
主观要件。债权人撤销权成立的主观要件,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恶意。
2、关于非诉讼法律程序问题。
(1)关于公证债权文书。
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子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也有类似的规定。实践中,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签订合同或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可以将有给付金钱、证券内容的合同、协议、借据、欠单等债权文书进行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一旦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便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毋须再经过法律诉讼的繁琐程序。但是,如果法院认为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2)关于支付令。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法律还规定,如果债务人15日内没有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支付令即发生法律效力,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可见,申请支付令应当是债权人可以选择的清理债权债务快捷通道。如果因债务人书面异议,导致支付令中止执行,也可起到中断诉讼时效的作用。
3、关于企业法人主体变更后的债权债务承继问题。——有变更后的企业承继第一、企业法人合并、分立。——由合并后的企业单独承继或分立后的企业连带承继。
第二、企业法人解散。——公司在申请解散时股东要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承担债权债务的清算。如果资不抵债的,应当申请破产。否则视为有能力承担债务,那么解散后股东有义务承担债务。但时效为2年,超过两年的不承担。当事人在遇到欠款纠纷时,要及时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的向债务人主张,以免公司解散后,使自己的债权陷入无法实现的危险中。
第三、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执照的公司依然享有民事主体资格(除非已被注销),只是不再享有经营权,债权人仍然可以向其主张债权,当然诉讼时效仍然为2年。
4、关于债务人下落不明问题。
第一、应在诉讼时效内及时主张权利,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或者说应当从还款期满日的次日起计算,一般不得超过2年。但是,我国法律还规定,即使对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也应受理。受理后查明诉讼时效是否有中止、中断、延长的事由,如果没有则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如果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事由,则应当进行实体上的审理和判决。
第二、债务人下落不明,可适用诉讼时效中止,防止债务人逃债。
如果甲公司没有宣布破产,也没有吊销该企业执照,有没有可供执行或保全的财产,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规定,待甲公司股东或法定代表人出现后及时主张权利,提起诉讼。中间的时间差,应当不计算在内。
如果,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债务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第三、债务人恶意逃债,下落不明的,可以按照诈骗犯罪提出控告,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司法实践中,不少骗子利用合同形式、以公司名义租用地方骗取供应商的货款,然后一走了之,给债权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债务人的行为,已经不是商业上的欺诈和拖欠,而是骗取财产目的的诈骗犯罪。债权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刑事控告受理后,就不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5、关于企业法人的开办人注资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问题。
一是可以追究开办单位的责任。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及所属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凡是向其开办的公司收取资金或实物,用于本机关的财务开支或职工福利、奖励、补贴等开支的,应在收取资金和实物的限度内,对公司所欠债务承担责任。公司虽经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但实际上没有自有资金,或者实有资金与注册资金不符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由直接批准开办公司的主管部门或者开办公司的申报单位、投资单位在注册资金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二是追究出资方的责任。企业开办时出资方一般有开办单位、股东、合伙人等。如果出资者已足额投入,则以企业资产承担债务,不另外追究投资者责任(合伙人除外)。如果出资者没有出资、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的,应在出资差额范围内追究其偿债责任。
三是追究担保人的责任。企业债务如果有担保人的,应追究担保人的责任,列为共同被告。企业注册资金不实的,还应追究注册资金担保人的责任。
四是追究验资部门的责任。企业注册登记时,其注册资金都要经过检验审核,如果验资部门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出具错误的验资报告,给债权人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其中主要包括相关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当先由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证明金额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6、关于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问题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必然消灭。
1.争取债务人自愿还款。超过诉讼时效后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债权人便可接受债务人的清偿而使债权得到满足;债务人在清偿债务后,不得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债权人返还财产。
2.争取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还款协议的,视为对此笔债务的重新确认,债务人的还款意思表示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
3.债务人签收催收通知。例如,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到法律保护。
7、关于多个债权人参与分配问题。
(1)参与分配,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因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各债权人的全部债权,申请执行人以外的其他债权人凭有效的执行根据也申请加入已开始的执行程序,各债权人从执行标的物的变价中获得公平清偿的制度。
(2)参与分配的适用条件a.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须已经对被执行人取得执行根据。通常是确定的判决书b.须申请执行及参与分配的债权均为金钱债权。
c.须有多数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执行。
d.参与分配有时间限制。
e.债务人仅限于公民和其他组织。
f.须被执行人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
(3)参与分配的分配顺序a.从被执行财产中优先拨付执行费用b.优先权人优先受偿(船舶优先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优先权、民用航空法规定的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等)
c.被执行人所欠税款d.被执行人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e.申请执行人和其他参与分配的债权人的债权先申请者先受偿;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比例分配;普通债权人按比例分配。
* 至于法人的破产分配,依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①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②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③普通破产债权。首先清偿在先顺序的债权。在先顺序清偿完毕后,有剩余财产的,进行下一顺序的清偿。对每一顺序的债权,破产财产足够清偿的,予以足额清偿;不足清偿的,按比例清偿。按比例分配后,无论是否有未获分配的下一顺序债权,破产分配均告结束。
8、关于在执行程序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问题。
(一)被执行主体变更的类型。主要可分为四大类:
1、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被撤销、注销、分立、合并的,被执行主体变更为其权利义务的继受人。
2、因被执行人姓名、名称改变导致的被执行人的变更。
3、作为被执行人的个人独资企业注销后,人民法院依规定可裁定执行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以清偿企业所欠债务。
4、因清算被执行主体变更为清算组织。
(二)被执行主体追加的类型。具体可分为:
a.对擅自解除冻结款项,或者擅自支付人民法院要求扣留、提取的被执行人收入,或者协同被执行人转移所占有的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标的物,且未在法院指定限期内追回的相关责任人;以及对拒不交出所占有的执行标的物,或标的物毁损、灭失后拒不赔偿的相关责任人的追加。如我院在向甲公司发出协助执行被执行人乙公司工程款人民币500万元的通知后,甲擅自向乙公司支付该500万元,在我院指定的15日内其仍未能追回,我院遂将甲追加为被执行人,责令其在500万元范围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还款责任。
b.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因不能清偿债务,而对该企业法人及其其他分支机构的追加。如我院在执行被执行人丙证券公司丁营业部时,因营业部无财产可执行,遂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追加企业法人丙证券公司为被执行人;但丙证券公司现有资产仍不能完全清偿债务,于是又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法再追加了丙证券公司另一分支机构戊营业部为被执行人。
c.对向被执行人负有到期债务的第三人的追加。
d.对作为被执行人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企业的原投资人、合伙人的追加。在执行债务案件时,人民法院可在被执行人未被注销但又无可供执行财产时,裁定追加私营独资企业业主或合伙组织的合伙人为被执行主体,以其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债务。
e.对执行担保人或者诉讼保全担保人的追加。
f.对出资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被执行人的投资单位的追加。
g.对无偿接受被执行人财产致使其不能履行义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的追加。
9、关于出卖人保留所有权的行使问题。
所有权保留是指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虽已将标的物先付买方,并由买方占有,使用,收益,但在该标的物价款全部付清前,或者当事人之间其他债权债务关系清结前,卖方仍保留该标的物或其加工物及其转售所得之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所有权保留制度避免了传统担保方式要求被担保人提供质押物,抵押物并进行抵押登记或寻找保证人的繁琐,所有权保留制度将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期前享用与出卖人事后收取价金风险结合在同一制度中,兼顾了交易安全与交易迅捷两种价值。(商品房买卖)
《合同法》对风险负担在第142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此规定采用了交付主义,舍弃了传统的所有权主义,因此,在处理所有权保留中的风险负担中应当采用《合同法》的规定,除当事人另有规定除外,所有权保留买卖中,标的物交付后,风险转移为买受人,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汽车买卖合同保留所有权的出卖方承担责任问题也作出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保留所有权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0、关于企业债务重组的问题。
债务重组的积极性在于:可以缓解企业债务危机,增加自有资本,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有效益,才有可能降低原有债权人的风险。其消极性在于债务重组后的经营风险,同时,可能助长企业偷逃债务的和赖帐行为。
第三节 树立全面营销观念,运用营销手段清理债权债务
企业管理上的全面营销观念主要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渠道策略,所谓的4P组合,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差异化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树立全面营销观念,运用营销手段清理债权债务就要在差异化上做好文章、做巧文章。本律师为差异化营销清欠法总结了十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本律师需要提示的是,债权人自身特点的不同,债务人特点的不同,正是其差异化的具体表现,结合这些特点,企业在清理债权债务工作中,要注意总结和发现这些特点上的细节,在运用营销手段清欠上,从细节入手,合理谋划相应策略,以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