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部共建情况汇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省部共建情况汇报
为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快行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10年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省、部、行业共建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试点要求,自2010年起学院积极筹备改革试点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工作,在探索实施、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专业特色鲜明、职教特色显著、行业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借力省部共建和示范高职建设,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2010年,我院成了供销系统第一所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了系统内首个省部共建院校,还成为了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这使学院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学院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质量强校”战略以来,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修订了《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课程、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与学术岗位设臵管理办法(修订)》教学质量工程八项建设文件,2011年继续拨出专款予以资助,启动第二轮(2011.1-2012.12)院级教学质量工程八项建设工作。在全校教师和各项目建设团队的努力下,一年来,学院获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8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10项,总社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院师生在省内外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奖项37项,国家级奖项10项。
二、推进校企合作,整合系统教育资源,成立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以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供销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努力创新机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建立职业院校与相关产业、企业的对话协作机制,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5月26日上午,江西省供销合作社培训中心、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会在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县、市的供销社主任和19个与学校深度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产业链长、社有企业多、吸纳人才能力强的优势,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定岗培养等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为行业服务的质量,举全系统之力,全面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加快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快我省旅游商贸职业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我省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目前,学院7个分院50多个专业,建成了167个配臵较为齐全的校内实训室以及旅游、物流、数控3个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并在校外建立了187个实习基地,还开辟了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等海外实习基地。
三、紧密结合供销系统发展,深化课程、专业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道路 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专业集群彰现出学校办学的性质。专业设臵是否符合行业与社会经济的需要、是否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决定着专业的生命力。学院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一年来,学院主动依据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在凝炼学院特色上下功夫,各专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从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胆探索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坚持以职业岗位项目导向和行为过程为原则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对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率先制订新课程标准,运用任务驱动、情景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办供销特色专业和涉农专业,主动争取在“新网工程”建设和为“三农”服务中有所作为:一是突出重点,在与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相关的财务会计、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市场营销等财经商贸类专业方面,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特色专业。二是围绕行业、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面向社会,面向系统,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投资理财、金融事务、酒店管理、商务经纪与代理等专业,强化了院校的专业特色,为系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积极在部分专业中开设农资流通、农产品经纪等涉农课程,积极组织编写《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教材》等涉农教材。
四、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为充分发挥所属供销行业系统优势,完善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健全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学院正逐步拟定长期师资培养、培训计划,拟通过联合培养培训等方式,为职业学校培养一批既精通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又在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批供销合作社的职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加强师德教育,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健全和完善教师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改革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和考核标准,将参与企业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逐步扩大专业课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重。2011年暑期,学院派出4名专业带头人赴德国,2名专业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进行培训研修,20名教师参加由教育部教育培训中心在西安和威海举办的由德国专家授课的培训班进行学习。
五、参与全国供销总社职教政策制定,学院典型示范作用日益显著 学院致力于面向现代旅游商贸服务业和服务“三农”,致力于为打造全新供销社和实现供销社跨越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历时九年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在行业内,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强。2011年年初,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特别从我院抽调聂云杰教授作为专家对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和参与职业教育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参与制定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供销科联字„2011‟7号)。此举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发展行业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实施“科教兴社”和“人才强社”战略,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实现供销合作社新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4月全国供销合作社召开全国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工作经验,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研究系统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地位和作用、改革和发展方向;讨论《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特别安排赵恒伯院长作典型发言,2011年4月22日《中华合作时报》以头版头条刊发《求真笃行创办高质量高职教育》报道,推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事迹与经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充分发挥示范院校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行业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2010年,我院成了供销系统第一所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是系统内首个省部共建院校,同年还获批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院校。学院近年来取得的这一系列的丰硕办学成果和不断增强的社会影响力,吸引了行业内众多兄弟院校的瞩目,也引起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关注和思考。我院狠抓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作为示范高职院校和省部共建院校发的成功之路,有力地推动了供销行业系统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2011年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部在继我院成为供销系统第一所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之后,又确定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为总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单位。
日前,教育部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供销行指委)发出《关于公布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公布了经教育部同意调整后的供销行指委组成人员名单,确定供销行指委秘书处设在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赵恒伯担任副主任委员,学院科研处长、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聂云杰担任副秘书长,负责秘书处具体工作。这是教育部成立的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唯一一个设在江西省高职院校的行指委秘书处。12月10日,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和全国供销合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供销职教学会)五届一次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会议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供销职教学会负责人,赵恒伯当选为副会长。随着学院影响力的增强,来校参观、考察、交流的国内外职业院校和行业内的兄弟院校日益增多,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不断得到拓宽,学院的示范院校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对行业和兄弟职业院校的发展也起到了相互推动的作用。
七、省、部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0年6月,李成玉主任等总社领导、孙刚副省长等省政府领导亲临我院视察,并对学院进行了具体指导。在江西省政府的和全国供销总社的大力支持,江西省供销社的有力领导和系统兄弟院校的积极帮助下,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省部共建和示范院校建设,学院赢得了上级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学院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1000万元,获主管单位省供销社配套资金1000万元。为此,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还拨款350万元用于支持学院建设。2011年6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供销科联字„2011‟7号)明确指出,“供销合作社对所属职业学校要有投入政策,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有所增长;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发改委、财政等部门支持,逐步提高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化解学校债务;探索供销合作社职业学校享受公共财政扶持的机制和办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上述工作予以支持。”近期,省社为此还着力优化学院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锐意提拔了一批积极进取、踏实有为的年轻干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省政府、总社和省社这一系列的大力支持,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和强劲动力。
第二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试点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2、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
3、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
试点二:推进义务家培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1、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部分区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区,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晋中市、辽宁省部分市、吉林省通榆县、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嘉善县、安徽省、福建省部分市县、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市区、海南省、四川省部分县、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市、青海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
3、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县,贵州省毕节地区,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海南州)。
5、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云南省)。
试点三:推进素质教育,其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试点
地区
1、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
3、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5、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市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试点四: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地区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德阳市,云南省部分市州。
2、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部分市县,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毕节地区,云南省部分市州,青海省。
4、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内蒙古自治区。
5、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部分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江苏省部分市,浙江省部分市,山东省部分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部分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
6、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部分市。
试点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试
点地区和学校
1、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安徽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北京大学等33所部属高校,沈阳音乐学院
南校区,赣南医学院,海南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2、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
3、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北京大学等17所部属高校。
4、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北京市,在沪部分高校及附属医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夏医科大学。
5、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6、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广州市。
第三篇: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
此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日前表示,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改革试点力争在4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是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深化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是在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该负责人称,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中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第四篇: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国办发〔2010〕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重点任务及试点地区、学校
(一)专项改革试点。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辽宁省大连市,上海市闵行区,江苏省部分市县,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合肥市,甘肃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云南省)。改革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途径,改进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县,贵州省毕节地区,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江苏省,浙江省)。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市部分区县,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部分县市区,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多种途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晋中市,辽宁省部分市,吉林省通榆县,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嘉善县,安徽省,福建省部分市县,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部分市区,海南省,四川省部分县,云南省,甘肃省部分市,青海省部分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探索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县,贵州省毕节地区,甘肃省酒泉市,青海省海南州)。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云南省)。
3.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辽宁省盘锦市,江苏省南通市,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部分市县)。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措施和办法(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海南省,重庆市,云南省部分市州,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市县)。
4.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政府、行业及社会各方分担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嘉定区,江苏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四川省德阳市,云南省部分市州)。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部分市,安徽省部分市县,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改革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毕节地区,云南省部分市州,青海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督导体系(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北京市部分区,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江苏省部分市,浙江省部分市,山东省部分市,河南省商丘市,湖南省部分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甘肃省部分市)。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探索通识教育新模式,建立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安徽省,广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北京大学等33所部属高校,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赣
南医学院,海南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北京大学等部分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北京大学等17所部属高校)。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探索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北京市,在沪部分高校及附属医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广东省广州市)。
6.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探索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办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北京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北京大学等26所部属高校)。建立健全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清华大学等8所部属高校)。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黑龙江省,浙江省,厦门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长春理工大学)。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湖南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构建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健全高等学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黑龙江省)。
7.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推进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甘肃省部分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等14所部属高校)。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北京科技大学等15所部属高校)。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体制机制,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所部属高校)。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部属高校,)。加强内地高校与港澳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探索闽台高校教育合作交流新模式(福建省,广东省)。
8.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办法(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云南省)。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具体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深圳市,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改革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西安欧亚学院)。
9.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的具体办法,探索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推进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市,黑龙江省,江西省部分县市,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部分市,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扩大实施范围(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探索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新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河北省,吉林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部所属6所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完善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青海省部分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建立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办法,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河北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吉林省松原市,上海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中山市,陕西省宝鸡市)。
10.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办法,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索高校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根据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研究制定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云南省,甘肃省)。
(二)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
11.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明确政府责任,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探索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探索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山东省,湖南省,重庆市)
12.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推进城乡、区域、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天津市,辽宁省,河南省,四川省)
13.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完善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
14.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浙江省)
(三)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15.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好试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国务院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教育改革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试点工作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统筹制定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实施,统筹进行督促检查,统筹开展宣传推广,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和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把推进改革试点作为重要工作职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改革措施,掌握改革动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科学制订实施方案。
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试点地区、试点单位,深入调研,充分协商,科学论证,在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形成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立足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改革目标、改革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等核心内容。制订实施方案要充分听取试点单位广大师生员工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充分听取家长、专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地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后启动实施;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试点实施方案,由主管部门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后启动实施。
(三)加强检查指导。
改革试点启动后,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试点方案。对于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和规定,要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充分论证,积极探索,稳妥操作。对于实施中可能存
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对于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要及时总结,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把改革引向深入。试点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大政策调整、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对措施不具体、保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试点项目,对以改革试点名义进行不正当办学行为的试点单位,将予以调整。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将对试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向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提出报告。
(四)加强宣传引导。
教育体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改革、投身改革。对在改革实践中涌现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都应给予保护和支持。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多做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增进共识、统一思想的工作,多做典型报道、示范引导的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我国教改试点确定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等十大任务http://.cn2010年12月06日01:37
本报讯(记者 郭少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和试点单位,各地各校申报的国家级试点项目即将全面启动实施。
超500项目参与第一轮申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难度大、压力大,矛盾也比较多,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据了解,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结合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改革,研究确定了近期启动实施的重点任务,并将这些重点任务公开发布,请愿意先行先试的地区和学校,选择一项或几项申报国家改革试点,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协商论证、综合平衡、统一部署”的原则,制定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第一轮申报的时候,共有500多个改革项目,各地各校改革的积极性很高。
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该负责人指出,为加强对全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20个部门组成,主要职责是审议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同时,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已于11月中旬成立。各地各校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都要经咨询委员会评审、完成备案程序后,才能启动实施。该负责人称,改革试点启动后,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对于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深入分析和系统评估,做好预案,积极化解。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改革试点十大任务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3、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6、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7、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8、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9、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0、完善投入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改革试点基本内容(有删减)
专项改革试点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种途径解决择校问题。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重点领域
综合改革试点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综合改革试点
●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统筹编制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
●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