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意见[推荐]
山东省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
及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 鲁教基发〔2016〕1号 各市教育局、编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委(建设局):
现将《山东省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1月6日
山东省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的若干意见
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是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的必要教育设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将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为建立健全城乡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及管理使用保障机制,扩增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教基二〔2014〕9号)、《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72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规划 1.科学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幼儿园布局,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居住区同步规划。2.新建居住区和旧城改造居住区项目,按照每3000—5000人口设置1所6个班以上规模幼儿园的标准规划建设配套幼儿园。规模不足3000人口的居住区,规划部门应进行区域统筹,合理规划幼儿园配建项目。
3.城乡专项规划中涉及幼儿园布局的,应当征求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教育部门要参与配套幼儿园规划、设计方案等审查工作。
4.因城乡规划建设等原因需要征收幼儿园土地、房屋的,应当按照幼儿园规划布局予以重建,或者依法予以补偿,补偿费全部用于幼儿园建设。确需异地重建幼儿园的,应当先建设后征用。需要原地重建幼儿园的,应当做好在园幼儿的安置工作。
二、保障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
5.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将配套幼儿园用地一并纳入新建居住区和旧城改造居住小区立项审批。由政府出资建设或由相关部门证明属于非营利性幼儿园的用地,符合划拨条件的按划拨方式供应。
6.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居住区,需要配套建设幼儿园的,教育和规划部门要确定配套建设幼儿园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建设期限、投资来源等,明确幼儿园建成后的移交条件和移交方式,作为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在土地出让方案中予以明确;教育部门应要求土地使用权取得人提交项目用地承诺书,并对承诺书的履行进行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投资或代建完成后,按照约定程序和条件,将配建幼儿园移交教育部门管理或监督使用。
7.幼儿园建设用地一经确定,应与居住区项目一并办理供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变更。违反规划在配建幼儿园用地上进行其他项目建设的,依法实行追责,城乡规划执法部门责令其自行拆除,限期按规划要求完成幼儿园配套建设。
三、配套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8.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新建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同步规划、分期建设的居住区,要保证配套幼儿园优先建设、优先交付使用。
9.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保障配套幼儿园建设进度。??? 10.相关单位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勘察、设计。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向设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经审查合格后,建设单位方可申请《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以确保建设质量。
11.开发建设单位要严格按各类质量标准建设幼儿园,使用无污染环保型材料,园舍、设施必须要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确保建设质量。因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2.配套幼儿园建成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国土资源、房产、消防和教育等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建成移交时幼儿园门窗、水电暖等齐全到位,内外墙完成简装修,达到使用要求。配建的幼儿园不符合城乡规划确定的幼儿园布局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竣工规划核实,登记部门不予办理确权登记。
13.配套幼儿园建成并验收合格后,应实行“交钥匙”工程。开发建设单位须在3个月内,无偿将幼儿园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同时移交与幼儿园建设相关的前期手续、竣工图纸等所有档案材料。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办理幼儿园的土地、房屋登记手续。14.对已建成的居住区,在规划条件和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未载明建设投资来源的幼儿园,由政府负责建设,并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15.因开发建设单位原因未达到配建幼儿园要求的,责成开发企业完成配套幼儿园建设,否则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重新核发开发资质,限制或停止其承接新的开发项目。
16.配套幼儿园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按照《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配套幼儿园免缴物业管理费。有关换证费用由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四、确保配套幼儿园提供公益普惠服务 17.规划建设的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应向本居住区提供普惠性服务,优先满足本居住区适龄子女入园需求。如学位充足,可适当扩大招生范围。18.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应优先办成公办幼儿园,或由教育行政部门无偿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信誉度高的幼儿教育专业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严格按照政府定价或指导价收费。严禁举办高收费幼儿园。
19.配套幼儿园为公办的,机构编制部门按规定对其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按照《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做好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工作。财政部门要将幼儿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20.配套幼儿园为普惠性民办的,政府可通过派驻公办教师支教、购买学位、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其提供普惠性服务。
21.通过竞拍取得土地建成的配套幼儿园,应按照同等类别普惠性幼儿园标准招收规划范围内的小区业主子女。
五、加强对配套幼儿园的监管
22.2016年,各市要制定本地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办法,对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办证、举办、管理、使用、收费、回收、补建等做出具体规定,对没有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应建未建、建后闲置、挪作他用的居住区进行彻底清查,并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管理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对居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
23.配套幼儿园属于公共教育资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拆改或闲置,严禁出租、出售、转让、抵押或改变用途。对于已经改变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收回。
本意见自2016年4月1日起实行,有效期至2021年3月31日。
第二篇: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办法-2010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
办法》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管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区直相关单位: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办法》已经管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O年四月七日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
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和《青岛市新建住宅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配套幼儿园是指我区新建商住小区、旧城改造、村庄改造等新建住宅小区(以下统称新建住宅小区)应配套建设的幼儿园、托儿所。
第三条 新建住宅小区幼儿园规划建设应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和居住区定额指标规定,以居住区规划居住人口和“千户指标”为依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
第四条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区发展和改革、土地、规划、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配套幼儿园建设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区规划部门在编制和审批新建商住区、规划旧城改造、村庄改造方案时,应依据全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对配套幼儿园提出规划要求,确定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位置和用地面积。控规中对幼儿园的建设有明确要求的,可在供地前的规划条件时提出。控规中没有明确要求的,可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按国家居住区有关规范配建。对村庄改造项目,配套幼儿园原则上应规划在安置区内。对非成片开发地块的零星住宅建设或组团开发区域,要根据规划标准和区域居住人口测算的生源数量,结合实际规划出扩建教育用地,用于邻近幼儿园的扩建。
配套幼儿园用地面积和园舍建筑面积应符合国家《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7‟城设字第466号)、《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规定。第六条 幼儿园规划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幼儿园用地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间距,不得妨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活动。
第七条 新建住宅用地为划拨的,其规划红线内配套的幼儿园用地与该项目用地一并划拨。新建住宅用地为安置居民的村庄改造的项目(含异地改造),规划红线内配套幼儿园用地一并实行划拨或出让。
新建住宅用地为商住小区,规划红线内配套幼儿园用地与该项目用地一并出让。
第八条 新建住宅供地前,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就配套幼儿园建设标准、建设周期等出具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作为签订出让合同或核发划拨决定书的依据之一。
第九条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应采用列入国家推广使用目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无污染环保型装饰材料。严格按照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88‟教基字108号)规定的标准,设计并建设。配套园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场地的日照要求须严格按照《青岛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条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教学楼严禁采用预制楼板、悬挑梁板、砌体结构(包括内框架房屋)和单跨框架体系,必须采用多跨框架或钢结构等结构体系,提高抗震性能。新建幼儿园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抗震设防,并到区地震局办理审批手续;已建成的幼儿园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第十一条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应兼顾残障学生的使用和安全,按国家规范要求配置无障碍设施。
第十二条 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应与相应的新建住宅用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分期建设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不能首期建设的,可在后期建设中完成。配套的幼儿园不能与整个新建住宅同步交付使用的,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第十四条 区财政性投资建设的新建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归管委(区政府),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使用。
区财政投资建设的其他小区配套幼儿园,产权归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由其负责管理使用。
村庄改造安置项目配套建设的幼儿园,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或相关社区筹资建设,产权归街道办事处或所在社区集体所有,建成后由街道办事处作为集体幼儿园统筹管理使用,不得擅自出租、出售。
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建设的幼儿园,由项目开发单位投资建设,产权及管理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产权归管委(区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产权交接时,由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交,并进行资产登记备案。
第十五条 除本办法规定的幼儿园的建设外,社会投资项目投资建设幼儿园,可根据有关规划向相关部门申报,幼儿园项目用地纳入招、拍、挂文件,产权划归土地受让方。
第十六条 未经管委(区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配套幼儿园房屋使用性质。确需变更的,须经区发展和改革、城建、教育、规划、土地、房管等部门同意后,报管委(区政府)批准。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青岛10年内公办幼儿园将占八成 提高办园标准
2011-01-25 08:21:00 作者: 来源:青岛早报
经过十余天的公布征求意见,昨天,《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颁布的《纲要》在对公办幼儿园的表述和提法、教师待遇等方面做了更加科学的表述和规划。
经过十余天的公布征求意见,昨天,《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公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颁布的《纲要》在对公办幼儿园的表述和提法、教师待遇等方面做了更加科学的表述和规划。
【孩子入园】公办园占八成目标10年实现
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青岛市要在2015年实现城乡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占幼儿园总数和在园幼儿总数的80%目标,但经过公开征求意见以及考虑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这一目标最终被确定为2020年前完成。
根据《纲要》规划,我市将按省定标准建好150所镇(街)公办幼儿园和1000所左右的农村独立幼儿园,镇(街)公办幼儿园公办教师数不低于教师总数的50%,每所农村独立幼儿园和附设幼儿班至少有一名公办幼儿教师。统筹幼儿教师资源配置,通过向薄弱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选派优秀公办教师等多种办法,提高整体办园质量。到2015年全市9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定办园标准,2017年前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整合资源建设一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教育基地。
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资金补助、减免规费、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在公共资源短缺的城区和农村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富余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将实验类幼儿园纳入财政拨款范围,列入机构编制管理的自收自支幼儿园纳入财政补贴范围,逐步将现有镇(街)中心幼儿园等一批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教师待遇】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发展教育,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纲要》规定,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尊师重教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改善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鼓励教师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执教。对在镇以下学校工作的农村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宿舍。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落实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确保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设立青岛市教育突出成就奖。
【经费投入】 5年后20%财政预算给教育
今年教育投入占全市财政预算的16.1%,而到5年后,这一比例将达到20%。根据《纲要》规定,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保障“三个增长”和教育支出比例的提高,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到2012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7%,之后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20%。根据各区(市)实际,合理确定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
学前教育实行政府、社会、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制定并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明确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从今年起,三年内须有明显提高。2013年前各区(市)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达到5%以上,不举办高中的区达到10%。将义务教育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健全高中阶段学校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机制。加大政府、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不低于当年实征城市教育费附加30%和地方教育费附加20%的规定。
【残疾人教育】 今年起残疾学生免费上学
《纲要》规定,从今年起,我市将对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并逐步扩大到学前残疾儿童和中小学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职工岗位津贴。迁建青岛市盲校,建设好青岛市中心聋校,全面承担视障、听障教育任务。2015年前30万人口以上的区(市)均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中职教育】 2014年前建成综合职教园区
市区局属中职学校校园面积已经成为限制我市中职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我市将开建中职教育园区,根据规划,集职业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园区将在2014年前建成。
我市还将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和优质特色学校各13所,重点建设50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00个校外实习基地;创建100个对口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双高”的名牌专业,建设100门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骨干专业全部建有现代化技能教室。
【学生减负】 今年就让学生感到“轻松”
《纲要》规划,我市将改革中小学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坚持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深化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改革,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探索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入学办法。
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我市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担责的减负机制,从今年开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工作有明显成效。加强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成融综合实践、海洋、环境、科普、安全和国防教育以及社会体验、生存拓展训练等为一体,国内一流的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各区(市)至少建设一处多功能、综合性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
【用地保障】 教育用地不得转作他用
《纲要》明确,优先保障新建或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用地,任何单位不得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用地转作他用。今后小区开发项目,配套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用地一律采取划拨方式供应,供地、规划审批前须书面征求教育部门的意见。配套幼儿园由政府投资建设,建设部门应保证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竣工验收由建设部门组织,建设、规划、教育等相关主管部门参与。
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中,每5000人口的住宅区应由政府规划建设一所规模为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对已完成供地小区内的非公办配套幼儿园,按照用地性质、产权归属、建设程度等分类,逐步收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转为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均衡发展】财政拨款向薄弱学校倾斜
屡禁不止的“择校热”归根到底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造成的,努力实现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也是教育中长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纲要》规划,我市将在2012年前基本实现区(市)域内城乡均衡发展,到2015年七区间、五市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市范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向财力困难区(市)和相对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办学条件差距。适应城乡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切实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区(市)域内城乡间、学校间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和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2012年前全市普通中小学达到省定标准,2013年前消除未达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2015年前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合理布局,新建小区学校满足需求。以均衡师资配置为重点,全面提升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促使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大致相当。(记者 臧旭平)
数字
到2020年,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性人力资源优势,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城乡实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选择性、特色性更加明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第三篇:文化站建设使用管理安排意见75
东政发[2009]75号
东回镇人民政府
关于东回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使用管理有关事项的
安 排 意 见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相关要求,为促进全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切实把文化站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根据平文体字[2009]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快建设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看书看报难、参加文化娱乐活动难、组织文化培训难的问题,使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促进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
(一)功能定位。东回镇综合文化站是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阅览、宣传教育、科普培训、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
(二)建设规模及资源配置。东回镇综合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多功能排练室、培训室、特色文化展示室、器材室、信息资源共享室、办公室等,总面积598平方米。可整合室外300平米建身场地开展日常文体活动。
(三)项目选址及产权归属。东回镇综合文化站建于东回村集镇广场北侧(镇政府南侧一层建筑加建砖混结构二层小楼),人口活动相对集中,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方便。规划建设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属新建工程,由东回镇政府负责建设,产权归东回镇综合文化站所有。
(四)资金投入。东回镇综合文化站总投资4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万元,省财政拨付建设资金10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县财政补助资金15万元。根据工程实际造价决算时,不足资金由镇政府配套,确保建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五)招标与建设。东回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委托平定县建筑设计室进行图纸设计,工程采用对外招标办法开工建设,最终由河北省临漳县建筑公司承建,2008年10月底前建成,2009年2月投入使用。
(六)经费管理。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设备配套经费和活动开展经费由镇财政所建立专项帐户,单独核算、统一管理。在保证文化站工程建设的同时,合理安排经费,充分考虑图书、服装道具、办公用品、音响器材的购置所需,确保建成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七)文化站管理与使用。东回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投入是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其性质是长期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文化站资产由县文体局和东回镇政府进行统一管理,镇文化站开展日常工作和活动进行使用,确保其在东回镇境内的群众文化服务功能。
三、具体职能
综合文化站建设以完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的同时,应当加强日常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使综合文化站具备如下职能:
(一)对广大群众进行时政宣传和政策法制教育;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电影、电视、录相放映活动;
(三)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
(四)开办图书室,组织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五)搜集、整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促进农村特色文化发展;
(六)指导和辅导村文化室、农民文化户开展各种业务活动;
(七)做好文化资源的宣传保护工作;
(八)协助县文体局管理当地文化市场。
四、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综合文化站建设、使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镇政府成立东回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李鸿斌(东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副组长:霍志彬(东回镇党委委员、组宣员)
郭振辉(东回镇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成 员:候润明(东回镇团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
叶虎生(东回镇政府财政员)张世忠(东回镇政府文化员)马东利(东回镇妇联主席)
东回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主题词:文化站建设 安排意见 抄报: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平定县文体局 东回镇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11日印发
第四篇: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市规发[2010]1137号)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市规发[2010]1137号2010年12月6日
各相关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构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农委(以下简称“四部门”)依据《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简化、便民、规范、服务”的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村庄规划制定,乡村建设工程管理,村庄规划建设监督检查以及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明确了有关部门和区县、乡镇政府的职责。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指导意见》印发试行。
请相关区县、乡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并按照《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制订具体的工作落实措施。对于执行过程中有关情况和建议,请及时向四部门进行反馈。
特此通知。
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的成功筹备举办,城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首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一、推进村庄规划的制定工作
按照新形势下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村庄规划制定工作。位于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现状村庄,按照市政府有关决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城镇化进程;确定保留的村庄应当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其他现状村庄,应当结合中心城、新城和小城镇的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在逐步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本指导意见对村庄规划编制原则的要求,适当简化规划内容,编制村庄近期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改善生活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合理安排近期确需建设的生活生产设施。
(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本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符合上位城乡规划的要求,与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按照城乡统筹、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远期目标与近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保护基本农田和现状耕地,立足现状建设用地进行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结合不同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合理安排各项建设和非建设用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符合首都城市功能的适宜产业,引导乡村企业向规划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引导集中使用宅基地,统筹建设村民住宅。
乡村建设工程应当在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内安排建设。村庄规划确定的非建设用地内,除架空电力线、高架轨道以及地下管线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经批准后可以结合安排外,只能安排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种植设施以及必须的市政基础设施等辅助设施,不得建设商店、餐饮、住宅等任何非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项目,不得利用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变相进行房屋开发建设。
(二)村庄规划的内容。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范围、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各类用地和规划要求。具体包括: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电信、垃圾收集、园林绿化、村委会、卫生室等农村生活生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基本农田、现状耕地、林地、古树名木、地表水体、地下水等自然资源,地上地下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防灾减灾、防治污染、节能减排、产业发展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村庄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村庄规划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编制完成后应当在村委会公示30日,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组织审查后,报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批准后,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公布。
修改村庄规划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进行,修改后的村庄规划应当依法重新公布。
二、完善乡村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
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是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按照简化、便民的原则,优化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和办理程序。有关部门在办理乡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应当明确办理时限,建立沟通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乡村建设工程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在集体土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一般要经过土地确权、规划许可、用地审批、施工管理、竣工管理和产权登记等六个环节。
(一)土地确权。
1.使用集体建设用地。
申请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的,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尚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的,应当提交市、区县人民政府批准集体建设占地的批复;尚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及市、区县人民政府批准集体建设占地批复的,应当按照土地确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土地所在地区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申请,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手续,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地类。
申请使用原有宅基地建设个人住宅的,应当提交宅基地使用证;尚未取得宅基地使用证的,可以由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出具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文件,报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市宅基地有关规定进行确认后,作为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以下将“集体土地使用证、集体建设占地批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认文件,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确认文件”简称为“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2.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确需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的,应当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集体土地所有证;尚未取得集体土地所有证的,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土地所有人代表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土地确权,明确土地所有权和地类性质。
以下将集体土地所有证和集体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使用权确认文件简称为“使用集体非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二)规划许可。
本市实行乡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
建设二层及二层以上生活居住建筑的,应当符合《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
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跨度超过6米的平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先了解规划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后,再申请规划许可手续。在宅基地内使用通用标准图集建设住宅的,可以不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直接申请规划许可手续。
1.一般乡村建设工程。
在规划保留的村庄内申请建设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村民集中住宅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交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或非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以及村民委员会意见等材料,由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了解规划条件,需要提交立项文件的,取得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新占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取得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必要的施工图纸等材料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申请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不需要提交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应当提交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建设申请、符合村庄规划的拟建方案以及四邻意见等材料(四邻意见不一致的,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形成本村意见),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临时乡村建设工程。
其他现状村庄在规划实施前,因近期生活生产确需建设临时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参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办理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城市发展进程和规划实施的需要,依据村庄近期建设和环境整治规划核发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拆迁补偿等方面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具有同等作用。临时乡村建设工程应当尽量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得占用现状农用地。
(三)用地审批。
申请使用集体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建设乡村建设工程的,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以下简称规划许可文件)后,应当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集体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取得相关批准文件后,方可办理开工手续。
(四)施工管理
按照工程规模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乡村建设工程分为限额以上工程和限额以下工程两类进行管理。
限额以上工程是指:取得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不含农民自建二层及二层以下住宅。
限额以下工程是指:取得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投资额不足30万元且建筑面积低于3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以及农民自建二层及二层以以下住宅。
1.招投标管理。
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重要材料、设备采购招标投标。农民自建住宅可以不招标。
2.施工许可及备案管理。
本市实行限额以上工程施工许可和限额以下工程报建备案制度。
限额以上工程施工前应当依法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未领取施工许可证的,不得开工建设。
限额以下工程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工程报建备案手续。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交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建设单位
或者个人与施工方签订的建设协议等有关材料。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即时完成备案手续并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签订建设服务协议。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村民选用合适的设计通用图及其配套基础形式或者联系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基础设计服务。
3.质量安全管理。
限额以上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承担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承接限额以上工程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了施工许可的限额以上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限额以下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选择具有施工资质的单位或具有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个人及其组织的施工队伍、劳务队伍,承接工程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依法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农民自建两层及两层以下住宅也可委托经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承担工程施工工作,依法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上述单位或者个人在承接工程前,应当查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限额以下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乡村建设工程或者临时乡村建设工程加层扩建时,必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五)竣工管理。
乡村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施工许可或备案文件等材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通知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证明文件的批准内容进行检查。
符合规划许可文件批准内容的,乡村规划许可文件的发证机关(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出具规划核验合格证明文件。
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乡村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并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限额以下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组织有关参建方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竣工验收文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建设服务协议对限额以下工程的竣工验收进行指导和服务。
(六)权属登记。
1.土地登记。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等材料后,可以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集体建设用地登记发证。
2.房屋登记。
房屋初始登记。依法利用集体土地建造的房屋,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乡村建设施工许可或者备案文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或者验收备案证明文件、规划核验合格证明文件、房屋面积测绘技术成果报告等材料后,可以申请房屋初始登记。其中申请人为村民的,还应提交申请人为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文件;申请人为农村经济组织的,还应提交经村民会议(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登记证明文件。
房屋转移登记。依法转让集体土地上房屋的,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证明文件等材料后,可以申请房屋转移登记。其中,村民转移住房的,还应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文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移房屋的,还应提交村民会议(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转让的证明文件。
房屋抵押登记。依法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设立抵押的,提交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主债权合同和抵押合同、房屋所在地村民会议(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的村民代表会议)同意抵押证明文件后,可以申请房屋抵押登记。
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三、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
(一)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会同区县、乡镇人民政府,研究建立乡村违法建设信息通报制度,形成联动机制。
1.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乡村土地管理监督督检查工作机制,强日常巡查,对其核发的集体建设用地批准内容的执行情况以及批准的农用地转用手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依法对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根据市政府的授权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查处工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应当对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的乡村建设工程或者临时乡村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对乡镇人民政府办理的规划管理案卷进行监督检查,对乡镇人民政府违反村庄规划做出的具体规划管理行政行为,应当建议区县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发现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违反城乡规划的有关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区县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限额以上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乡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对于举报的已经取得使用集体建设用地证明文件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但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限额以上工程依法进行处罚。
4.农村工作管理部门的职责。
区县农村工作管理部门在市农村工作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对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的建设是否符合有关建设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在农用地上利用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变相建设住宅、商店、餐饮等非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建筑物,以及违反标准建设农业生产辅助设施涉及违法占用农用地的,应当及时通报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并协助做好相关查处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是控制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巡查监控机制,加强乡村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
1.乡镇人民政府发现土地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在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实施查处工作。
2.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其核发乡村建设许可文件的乡村建设工程进行规划监督。发现应当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而未依法取得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文件进行建设的,应当立即责令停工。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且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应当限期拆除;符合村庄规划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限期拆除。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文件进行建设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限期拆除。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执行停工通知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采取通知有关部门停止提供相关服务、公示催告、查封施工现场以及强制拆除等措施,有关部门和当地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配合。
3.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加强对乡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检查乡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发现己办理用
地、规划手续,但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的限额以上工程,应当及时报送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各村配置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员,为限额以下工程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加强服务,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保障工作
国土、规划、建设、农村挂历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针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特点,加强服务,做好保障工作。
(一)市有关部门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服务。
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积极开展地籍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研究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指导乡镇人民政府作好村庄土地管理工作。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指导编制村民住宅通用标准图集、乡村传统建筑设计样式汇编等设计图集,明确乡村规划许可的办理标准、乡村违法建设的处罚办法以及相关的格式文本。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应当依申请提供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审查等技术服务,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有关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乡村建设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指南、建筑抗震与节能技术应用导则等技术文件,弓f导限额以下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
市农村工作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农业生产辅助设施的建设管理。
(二)区县、乡镇政府应当建立机制,保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健全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职能,保证必要的人员、经费及办公条件,建立城乡规划建设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和违法建设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于乡镇人民政府违反村庄规划做出的行政决定,应当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于规划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责任人员违反村庄规划依法应当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者予以处分的建议,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区县人民政府领导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属地管理的主体作用,依据批准的村庄规划,制定实施计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逐步实施村庄规划。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明确相关机构负责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结合村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乡村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保障村庄规划的实施。
五、附则
(一)已经设置街道办事处并撤销乡镇人民政府的现状村庄,由街道办事处承担本指导意见确定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有关工作,对乡村违法建设的处理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负责;已经设置街道办事处,但并未撤销乡镇人民政府的现状村庄,仍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规定负责现状村庄规划管理有关工作,有关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有关工作。
(二)本指导意见自下发之日起试行。《北京市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京建法
[2007]659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小学图书室管理使用规划
小学图书室管理使用规划
(2010-2015)
近几年,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逐步落实,我区各小学阅览室建设、教学图书配备不断得到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阅览室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我校小学阅览室管理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使用规划。
一、阅览室的组织管理
阅览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阅览室管理工作应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为了加强对阅览室的领导和管理,小学阅览室要实行“统一领导、分工管理”的体制。阅览室负责人要具体组织《细则》的贯彻实施。
二、阅览室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保证图书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需要参照国家教委的配备要求,按“普实”标准配备数量充足的图书,如有损坏,及时上报、及时配备,做好验收、登记、建帐、立卡等帐册管理工作。
2、保证图书完整无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作好日常管理工作。
3、保证图书充分使用,发挥效益。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图书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不应把图书长期锁在阅览室内,要提倡教师多用,方便教师使用,做到管而不死,用而不乱。
4、图书阅览室对师生要做到开架阅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各学校依据自身情况,安排适量的阅读课,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的功能。
三、图书管理
(1)阅览室实行教师管理人员负责制,教师和管理人员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和提出处理意见。
(2)图书报刊要根据需要按计划采购、及时验收,登记入帐。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图书室、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三级帐册相符。帐册、卡片、实物三对应。
(3)一切图书的领用、外借、归还必须通过教师或管理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图书完好情况。教师领用,必须提前填好图书借阅登记表,使用完毕,及时归还、注销。外校借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做到:发放有登记,回收有签收;按时发放,限期收回。
(4)阅览室应悬挂《阅览室规则》,并有阅览室使用记录,要求详实完整。
(5)图书的陈列和存放:所有图书均要开箱入橱,(体积太大,橱内放不下的除外)橱内放不下的可放在橱顶或架上,加上防尘罩,不能放在地上。
(6)图书的维护和保养:维护保养的内容,主要是做好“五防”工作,即防尘、防潮、防腐、防虫、防丢失。
(7)图书的报废:对该报废的图书,教师先进行技术鉴定,确定报废的图书要经学校领导同意后,销减图书帐。
四、阅览室的安全防护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教师要注意阅览室的安全,做好防火、防盗等工作,门柜要及时上锁,离开阅览室必须要检查水源电源是否关闭。主要做到:以防护为主,确保阅览室安全。杨家小学李智渊